姓是家族血缘的标志,更是陪伴你一生的符号,下面来看看,姓劳的名人代表有哪些?劳姓通用联!姓氏发展到今天,李姓已经是我们国家人口数量最多的一个姓氏了,因此也能发现在日常的生活当中确实更容易碰到李姓的人。
了解更多百家姓的相关内容知识,尽在百家姓专题。
姓劳的名人代表有哪些?劳 丙:(公元?~161年待考),琅琊人(今山东临沂)。
著名东汉农民起义领袖。
汉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农历9月,劳丙在泰山郡(今山东泰安)、琅邪(今山东临沂)一带聚众起义。
东汉王朝以御史中丞持节督州郡兵进剿义军,皆被起义军击败。
到了农历12月,汉廷又以著名的中郎将宗资领兵攻打义军,劳丙被镇压失败,壮烈牺牲。
劳彦远:(生卒年待考),著名三国时期宦官。
劳 夷:(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朝贤士。
劳 因:(生卒年待考),著名宋朝良臣。
劳 樟:(生卒年待考),崇德人。
著名明朝官吏。
明嘉靖年间任罗田知县,兴利除弊,刚直不阿。
离职时,百姓送他,恋恋不舍,一路哭声。
劳 钺:(公元?~1476年),字廷器;江西德化人。
著名明朝官吏。
劳 济:(生卒年待考),字本仁,劳钺之子;江西德化人。
著名明朝诗人、教育家。
少年时聪敏而苦学,博通五经,尤其长于作诗。
专心教授弟子,江州土大夫很多出自他的门下。
劳 泉:(生卒年待考),字平甫,仁和人(今浙江杭州)。
著名清朝史学家。
清朝诸生,他和劳革两人专攻历史书,在当时很有名气,人称二劳。
劳 权:(公元1818~1861年),字平甫,一字衡子,号巽卿等;仁和人(今浙江杭州)。
著名校雠之学专家。
精于校雠之学,所校有《元和姓纂》、《大唐郊祀录》、《北堂书钞》等,引证博而精,世称善本。
劳权校《乐府诗集》亦是如此。
劳孝舆:(生卒年待考),南海人(今广东中山)。
著名清朝官吏、学者。
劳崇光:(公元1802~1867年),字辛阶;善化县人(今湖南长沙)。
著名清朝云贵总督。
劳乃宣:(1843~1921),字季瑄,号玉初,一号蕖斋,晚号韧叟、劳山居士;原籍浙江桐乡,生于广平(今河北永年)。
著名近代语言文字学家,古算学家。
劳 培:(1886~1911),原名劳泮光,字肇明;广东开平长沙塘乡人(今广东开平沙塘镇联光村兴贤组)。
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劳崇新:(1941~),广东肇庆人。
著名现代医药专家。
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
中华医学会广东省肇庆分会副会长、副主任医师。
擅长中医内、妇、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诊治。
撰写《泄泻及其辩证论治》、《中药的炮制》、《中药房管理》、《我国临床疑难病症的诊治应该发挥中医的作用》、《以肇庆为中心建立我国南方最大的中药材综合基地更有利中药参与国际竞争》等多篇学术论文。
劳美清:(1945~),女;浙江桐乡人。
现任上海市南市区住宅建设办公室副主任。
高级经济师。
劳家华:(1943~),四川人。
著名现代医药专家。
主任药师,四川省药品检验所所长、四川省药品质量研究所所长。
兼任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省卫生厅医学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省卫生技术高评委委员;省药学会药分专委会主任委员;省医学会理事;省新药评审委员与药学组长;《医学理论与实践》专家委员会专家《华西药学》杂志与《中国药学》杂志编委等职。
1998年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
劳春燕:浙江绍兴人。
1990年以当年绍兴全市文科第一、总分全省第四的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
1994年,劳春燕修满了总学分,并且各科成绩优秀,因成绩优异提前一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主持中央电视台十二频道《中国法制报道》和《大家看法周末版》栏目。
复旦大学新闻学学士、经济学硕士。
曾先后担任上海电视台《今日报道》主播、《新闻透视》主持人、记者兼责任编辑。
2001年起任上海卫视人物访谈栏目《人在上海》制片人、主持人。
获得过包括2004年度中国最佳新闻主播、中国三八红旗手、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等在内的多项荣誉。
劳丽诗:(1987年12月12日~),中国跳水运动员,广东湛江人。
在2004雅典奥运会获得女子10米高台跳水亚军,和李婷一起获得女子双人10米高台跳水冠军。
2007年6月,她赢得了西班牙跳水赛中的女子个人10米跳台的金牌。
劳姓通用联四言:源自西汉;望出武阳。
--佚名撰劳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劳姓的源流和郡望。
(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罗田兴利;景泰扬名。
--李文郑撰劳性宗祠通用联上联说典指代崇德人劳樟,嘉靖年间任罗田知县,兴利除弊,刚直不阿。
离职时,百姓送他,恋恋不舍,一路哭声。
下联典指明代江西德化人劳钺,字廷器,景泰年间进士,历任江浦、临清、山阳三县知县,到处有政声。
成化年间,官湖州知府。
五言:惠政及三县;攻史称二劳。
--佚名撰劳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明代进士劳钺,字廷器,江西德化人。
历知江浦、临江、山阳三县,俱有政声。
成化中迁湖州太守。
下联典指清代诸生劳权,字平甫,仁和人。
其与劳革,专攻群史,时有quot;二劳quot;之目。
六言:德被莱阳黎庶;贤列兰亭等伦。
--佚名撰劳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代良吏劳因事典。
下联典指唐代贤士劳夷事典。
七言:士大夫盈门受学;转运使宽禁恤刑。
--佚名撰劳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明代江西九江人劳济,字本仁,劳钺的儿子。
少年时聪敏而苦学,博通五经,尤其长于作诗。
专心教授弟子,江州(今江西九江)士大夫很多出自他的门下。
下联典指北宋任城人劳,真宗时官京东转运使。
当时莱阳百姓私自开采银矿,安抚使要以劫盗论罪,劳语说:quot;山泽中的利益,人们得到就可以算自己的。
quot;很多人因此得以免受处罚。
姓过的名人有哪些
姓过的名人有哪些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 一、姓氏源流 [编辑本段] 原(Yuán)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第十六子原伯的裔孙原轸之后,以国(邑)名为氏。据《姓氏急就篇》载,西周初,周文王第十六子原伯受封于原(古称轵邑,今河南省济源市西北),世为伯爵,史称原伯贯,建立原国。春秋时原国被晋国所灭,原伯之后转封于先轸,号为原轸,官为晋国上卿,其采邑在原邑。《水经注》说:“辽山县西南黄崖山,先轸所出也”。晋献公二十一年,公子重耳为避难流亡国外,漂泊达十九年之久,先轸与狐偃等一批近臣随行,为五贤之一。原轸其后世子孙以国(邑)名“原”为姓,称为原氏,遂形成原姓。 得姓始祖:先轸(?-公元前627年)。因采邑在原(今河南省济源西北),又称原轸。春秋中期晋国大夫,杰出的军事将领。初为下军佐,后升为中军元帅,掌握国政。先轸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既有元帅职衔,又有元帅实绩的著名统帅。论才干,他既有军事家的韬略又有政治家的头脑;既有筹谋策虑之长,又有临阵指挥之能。而且他的谋略很多都具有普遍意义或理论价值。论人品,他性情暴烈不驯,却耿正忠诚,是一位不惮以身殉义的丈夫。据《英贤传》载,周文王之子封于原建立原国(原国初在今山西沁水县后迁河南济源市),国君称原伯,原伯后裔有原伯姓。又据《姓氏急救篇》云,原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十六子,封于原邑(今河南省济源),为伯爵称原伯,后为晋国所灭,原伯子封于先轸,号称原轸,其后有原姓。故原氏后人奉先轸为原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编辑本段] (缺)原氏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周武王灭商朝,建立西周。封周文王第十六子为原伯(伯爵),史称原伯贯,受封于原国(古称轵邑,今为河南济源市)。原伯是他的氏。官职先是卿大夫。春秋时原国被晋国灭,其后人以原为氏。古城济源南临黄河与古都洛阳相望,北依太行与晋国毗邻。是愚公的故乡。《水经注》曰:“济水有二源,东源出原城东北。”杨守敬《水经注疏》曰:“在今县西北四里,俗呼为原村,遗迹犹存。”现济源市西北2公里的庙街有原城故址。20世纪40年代尚存城垣,其文化内涵以龙山文化为主,也有周代遗存。史传夏帝宁都于原,周初的原国可能就建在夏都原城的故墟上。《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载,晋文公于前635年围攻原国。原国人跟愚公一样坚韧不屈,说:“晋(山西)人想霸占我们,咱不干”。 晋文公只好屯兵攻打,跟士兵约定三天为期。过了三天还没打下来,晋文公就命令撤退。军官们请求等一下,说:“原国就要投降了”。晋文公说:“信用是国家的珍宝。得到原国失掉珍宝,我不这样做”。终于离开了。没走多远,原国人听到消息,文公守信,主动撤军,哪儿找这么好的守信用的国君啊。原人感动得赶紧下城,把晋文公接进城里。 原国亡国后,晋文公将原伯贯迁往冀(山西省河津市)。原氏后裔主要居住于太行,王屋山中以及纷河,漳河两岸,在别的地区及世界各大地区也有他们的身影。无论在那里,他们都在象愚公移山一样刻苦耐劳,奋斗不息。河南省济源市,在温县西北60公里处,有原社、原庄等遗址村名。据《济源志》云,为春秋是原国所在地。《温县志》云,周襄王十七年(公元前635年),晋文公率师勤王,夏四月在温败太叔带,襄王将温、州、原、向等四邑赐给晋国,说明此时原国被晋文公所灭。“温”邑即今温县西部、孟州市东部,“州”即今温县的赵堡镇、武德镇、武陟县的西陶镇、大虹桥乡,“原”即济源市北部,“向”即济源市南部。据《济源志》载,西周武王封弟原叔为原国,为苏忿生苏国之邑。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宣王封仲山甫为樊侯即樊国。周幽王五年(公元前777年),皇父孔圣作都于向为向国。这说明今河南济源市,周初武王时此地封弟原叔称原国,宣王时赐此地给仲山甫为樊国,幽王时又把此地给皇父孔圣为向国。所以,济源周时有原、樊、向之称。春秋时晋文公灭原邑时,在王屋山封门口(古称轵关),晋军与原军打了几天几夜,后围邑城原国降晋。此时,原国人大批逃往各地,一支逃到温地的邢丘处(今北平皋村),他们不忘祖先和国家以原为氏,落户于邢丘古地(邢丘到西汉初改名平皋)。由此可知,原国人虽以国(邑)为氏,但却是在温地开始姓原的。温县邢丘(今北平皋)可为原氏祖地,今住着原氏族人数千人,有原氏宗祠,海内外原氏多来此寻根(余略)。原姓望居济源悬(今河南省西北部焦作市济源县)。 三、历史名人 [编辑本段] 原 轸:又称先轸,春秋晋中军主帅,标准读书人出身,据说好学不倦,熟读《诗经》,最辉煌战绩是辅佐晋文公城濮一战,创造我国战争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一举奠定晋国的中原霸主地位。当然入选十大儒将之列。 原 宪:字子思,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是孔门中的一个贤者,以安贫乐道而著称。他比孔子小三十六岁,曾当过孔子家的总管,但不贪财,不把物质的东西看得太重。据《论语·雍也》记载:“原宪(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又据《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死后,原宪遂隐居在草泽中。子贡相互,而结驷连骑来到原宪居住的穷僻之地,过谢原宪。原宪摄敝衣冠见子贡。子贡耻之曰,“夫子岂贫乎?”原宪曰:“吾闻之,无财者为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子贡不免感到惭槐,不怿而去,终身耻其言之过也。显然,原宪不愿出仕,甘于贫困,并自认队为这种近乎怪异的行为更合乎孔子的真精神。据此,原宪不仅合乎韩非的批评原则,而且完全可以因退除而获得大名,成为当时甚有影响力的学术派别。 原 壤:春秋时鲁国人,孔子之故旧。孔子骂人也真不少。今之从政者何如,孔子说:“噫,斗筲”是盛米器,就是说:“那些饭桶,算什么!骂原壤”老而不死是为贼”。骂了不足,还举起棍子,打那蹲在地上的原壤的腿。《论语·宪问篇》载: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称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译:原壤采蹲姿如夷人,孔子批评他说:“从小不知道谦让兄长,长大后没有出息,现在老了,该死不死的学那些野蛮民族的蹲姿,真是败坏礼俗的老贼!”说完用手杖打他小腿。孔老头子打原老头子,这是发飙,不是体罚。 原 复:唐代人,开元年间官冀州刺史,政令严明,境内太平。 四、郡望堂号 [编辑本段] 济源县:周朝原地、轵地,汉于此置轵、波、沁水三县,均属河内郡。轵在今济源治所甫,波在轵东,沁水在波北,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后三县先后废,隋开皇间析轵县置济源县,属怀州。而轵县亦省人河内县,唐初复置轵县,旋省入济源,昔三县分立之局卒形成一统。后济源之隶属关系多有变动,于元初曾一度改置原州,寻复称济源,至今不变。 ============================================================ 【原姓宗祠通用对联】 [编辑本段] 〖原姓宗祠四言通用联〗冀州贤吏;泗水圣徒。 ——佚名撰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人原复,开元年间官冀州刺史,政令严明,境内太平。下联典指春秋时鲁国人原宪,字子思,孔子的弟子,生活贫困而洁身自好。戴帽子时带子断了,穿上衣时胳膊肘露在外面,穿鞋时脚后跟出来了。子贡见了问他:“你病了吗?”他答道:“无财叫做贫,学道而不能实行叫作病。像我,只是贫,而不是病。”子贡大为惭愧。 ----------------------------------------------------------------- 〖原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泗水圣徒,虽贫非病;冀州贤吏,有政皆兴。 ——佚名撰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鲁国人原宪,孔子弟子,为鲁国泗水人。下联典指唐代人原复,为冀州刺史,政兴令举,境内肃然。 原姓起源(山西版) [编辑本段] 原 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 夏代,“少康迁原(国)”。周武王灭商朝,西周立。封周文王第十六子为原伯 (爵)。史称原伯贯, 受封于原国。 原,伯是他的氏。 官职初始是卿大夫。西周初期,平民百姓是没有"氏"的。春秋时原国被晋国灭。其后人以姬为姓,以原为氏。诸侯国之间不断战争,兼并到天下只有100多个诸侯的时候,原国还存在。由于原国很小,打败一次就举国迁徙一次。迁徙三次之后,原氏后人从此流散各地。 【原国朝代】 [编辑本段] 夏代~>商朝~>西周~>东周~>春秋。 山西长治有一个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名为原起寺,大概在潞城。《沁水县志》称:原国故址在今沁水县西北里许。原国初始在今山西沁水县,后迁河南济源市(古称轵邑)。古城济源南临黄河与古都洛阳相望,北依太行与晋国毗邻。是愚公的故乡。《水经注》曰:"济水有二源,东源出原城东北。"杨守敬《水经注疏》曰:"在今县西北四里,俗呼为原村,遗迹犹存。"现济源市西北2公里的庙街有原城故址。20世纪40年代尚存城垣,其文化内涵以龙山文化为主,也有周代遗存。史传夏帝宁都于原,周初的原国可能就建在夏都原城的故墟上。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载,晋文公重耳于公元前635年冬,率兵围攻原国,预定三天攻下,但届期未克,晋文公即下令退兵。这时,侦察人员报告说:“原人准备投降了。”军吏也建议不要撤兵。晋文公说:“信义是国家之宝,百姓靠它来保护。如果得到原国而失掉信义,用什么来保护百姓?这样做是因小而失大。”于是,退兵三十里,原国人听到晋文公的话,于是就投降了。因为讲诚信,不战而屈人之兵,亡人之国,这本已是一件值得惊诧的事情。然而,重耳讲诚信的收获,并不止于此次战役。随着他诚信美名的传播,国内百姓信服,诸侯纷纷依附,晋国迅速崛起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原国亡国后,晋文公将原伯贯迁往冀(山西省河津市)。此时,原国人大批逃往各地,一支逃到温县的邢丘处(今北平皋村),落户于邢丘古地(邢丘到西汉初改名平皋)。 原氏后裔主要居住于太行,王屋山中以及纷河,漳河两岸,在别的地区及世界各大地区也有他们的身影。无论在那里,他们都在象愚公移山一样刻苦耐劳,奋斗不息。 原字可能还有其他不同的写法。 在英语国家,原字可能被写成YUAN。不管写法如何, 一笔写不出两个原字,都是原。 周有原庄公,以邑为氏。春秋时,陈有原仲,晋有原轸,鲁有孔子弟子原宪。唐有原复。 原庄公,世为王室卿大夫。 原仲, <<公羊传>>说,公子友如陈,葬原仲。原仲者何?陈大夫也。前680年没。 原轸,因封地在原,所以名原轸。 实际姓先。晋献公二十一年,公子重耳为避难流亡国外,漂泊达十九年之久,先轸与狐偃等一批近臣随行,为五贤之一。 重耳就是后来的晋文公,春秋时代五霸之一。原轸为春秋时期晋国上卿。晋文公的得力干将。原国择晋以后,他被封地到昔日的原国。生年不详,卒于晋襄公元年(前627年)。 《水经注》中说“辽县西南黄崖山,先轸所出也”。 辽县即今山西省左权县。 可见当时的黄崖山是先轸的出生地。原宪,字子思,鲁国人, 孔子的弟子。有一副对联写到: 泗水圣徒,虽贫非病 冀州贤吏,有政皆兴 上联说原宪生活贫困而洁身自好。戴帽子时带子断了,穿上衣时胳膊肘露在外面,穿鞋时脚后跟出来了。子贡见了问他:"你病了吗?"他答道:"无财叫做贫,学道而不能实行叫作病。像我,只是贫,而不是病。"子贡大为惭愧。原宪是孔子学生中,所谓“七十二贤”里很有名的人物。他曾替孔子管过总务方面的事情,用现代观念随便来比,可能在孔子当司寇的时候,他担任过总务长一类的职务,孔子死了以后,他退隐于山泽布衣之间,走半隐侠的路线,等于在过去的社会中,领袖清流。所以司马迁著《史记》,在《游侠列传》中,曾提到他和季次。 下联说唐代人原复,开元年间官冀州刺史,政令严明,境内太平。 【周朝原氏】 [编辑本段] 原庄公 --- 原伯贯 --- 原襄公 --- ? --- 原伯绞 【宗法制度】 [编辑本段] 按照周的宗法制度,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称为天下的大宗,是同姓贵族的最高族长,又是天下政治上的共主,掌有统治天下的权力。天子的其他众子或者封为诸侯或者封为卿大夫。诸侯君位也由嫡长继承,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是国内同宗贵族的大族长,又是本国政治上的共主,掌有统治封国的权力。诸侯的其他众子分封为卿大夫,也由嫡长子继承,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世袭官职,并掌有统治封邑的权力。卿大夫也还有分出「侧室」或「贰宗」。在各级贵族中,这些世袭的嫡长子,称为「宗子」或「宗主」,以贵族族长身份,代表本族,掌握政权,成为各级政权的首长。 西周封建诸侯,爵位分为五等,即:公、侯、伯、子、男五等,不同的等级就有不同的封地和军力。天子的直辖地区叫做王畿,封地比诸侯们大得多,军队也比诸侯多得多,又拥有高级官吏的任命权,所以可以监视诸侯。以军力来说,天子有六军,公和侯各有三军,伯有二军,子和男各有一军。以土地来说,公和侯有各百里,伯有七十里,子和男有五十里。河南平顶山有哪些名人?
孟诜(621----713),唐汝州人,进士及第。曾在朝廷中任凤阁舍人。长安三年(703年),拜同州刺吏,加银青光禄大夫。神龙(705——707年)中,告老还乡。孟诜精通医药、 养生 之术,在家居住期间,常去伊阳山里 采集草药,济事救人。《旧唐书》、《新唐书》均有传。孟诜著有《食疗本草》、《必效方》、《补养方》各三卷,另撰《家》、《祭礼》各一卷,《丧服要》二卷。其中《食疗本草》被确认为世界上最早的食疗专著。中国刘姓始祖刘累,库区乡人。生于公元前1904年,卒于公元前1820年,终年84岁。
刘累生卒均在龙年。出生时一只手有纹,形似“刘累”二字,另一只手纹为“龙”字。天生的养龙专家也。据《左传》记载:“到了夏代,国君孔甲,顺服天帝,天帝赐给他驾车的龙,黄河、汉水各两条,各有一雌一雄。孔甲不能饲养,而又没有找到豢龙氏。有陶唐氏已经衰落,后来又有刘累,向豢龙氏学习驯龙,以此事奉孔甲,能够饲养这几条龙。孔甲嘉奖他,赐氏叫御龙,用他代替韦的后代。龙中一条雌的死了,刘累偷偷的剁成肉酱给孔甲吃,孔甲吃了,后来又让刘累再找来吃。刘累害怕而迁到鲁山(鲁即今鲁山)”。由此证明,在大约4340年前的夏朝,刘累就定居鲁山了。《古都偃史话》一书,记载刘累惧怕孔甲帝治罪而携带家小逃迁鲁山,成为河南刘姓最早的一支。因此,历经数百代,他的子孙已遍及华夏大地。所以刘累是中国刘姓始祖,当之无愧。刘累因养龙而驰名天下。《中国名人大辞典》记载了他的事迹与史迹,是鲁山县早在上古时的 历史 名人。刘累具体籍贯是在耿集附近的邱公城庄。现在已被昭平台水库淹没。
刘累在故乡鲁山留下了许多古迹。一是尧山尧祠(石人山即古称尧山),二是尧山尧(在董周乡境),三是金山环上之刘累亭,四是邱公城(刘累故邑),五是刘累的传说。这些文化遗迹对研究夏代 历史 很有作用,是很宝贵的文化遗产。
牛皋,字伯远,宋代抗金名将,岳家军中的副统帅,鲁山县熊背乡石碑沟(村)人。生于公元1105年,卒于公元1147年,终年42岁。
牛皋自幼爱习武骑射,曾在射圃(今射道街)比射较量,得名射士,被西道总督管翟兴荐为保义郎,讨贼三战三捷,晋升为荥州刺史中军统领。金人再攻京西(今洛阳市),牛皋与金决战10余次,皆捷。加果州(今四川南充市北)团练使,京城留守上官悟辟为同统制兼京西南路(今湖北襄樊市)提点荆狱。金人攻江西者,自荆门北归,牛皋潜军于宝丰宋村(今白龟山水库),击败金军。转和州(今安徽和县)防御使,充五军都统制。后战金人于鲁山邓家桥(今辛集乡邓寨),屡战屡捷,战场遍及数省,战功到处可见。故而官职也多:西道招抚使、安州观察使、蔡州镇守使、亲卫大夫等。此时加入岳家军,制置江西、湖北。岳飞大喜,辟为唐、邓、襄、郢(回州)安抚使。不久,改为神武后军中部统领。后来,伪齐将领李成、王嵩占据襄州、随州。岳飞部将张宪、徐庆攻随州不下。岳飞派牛皋前往,牛皋不到三天,便斩王于马下,得降卒5000余人,收复了随州。乘胜又击败李成,收复了襄阳。金人攻打淮西,岳飞派牛皋度江,自己提兵与牛皋会师。牛皋对金人大声喝斥:“哇呀呀!俺牛皋在次,看我射穿尔等咽喉,斧劈上将首级!”那金兵金将,已经多次见过牛皋勇不可挡,战场上杀敌,面无惧色,如同过年一样高兴。金军闻声色胆不战而退,牛皋率军追击30多里,斩金军头领十五、六人。被升为宁国军承宣使,荆湘南路马步军副总管,成为岳家军的副统帅。不幸,在岳飞遇难后,牛皋遭奸贼暗算,食物中毒身亡。葬在江西西湖畔。其鲁山家乡族人,为便于纪念他,设衣冠冢于原籍石碑沟,世称牛皋坟者即此。牛皋后代移居让河乡袁寨南山(西射坡),后因建机场再迁石佛寺落户
墨子,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 社会 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姓墨名翟,鲁山县二郎庙乡墨庙村人,生于公元前495年,卒于公元前405年(?),终年90岁。
因为他的学说符合平民的利益,所以被称为平民圣人。“兼相爱”与“交相利”,是他的根本主张。国家的富强、人民的繁荣兴旺、政治法律的廉明,是他的主张要达到的目的。他倡导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他处处为平民着想,所以墨子的政治主张就是反贵族、反特权、反专制、反暴政、反官僚、反腐败;主张平等、尚贤、尚同、和平(无战争)等,以达到拯救天下的目的。所以深得民心。能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从墨家的学说中看到对自己有利的东西。因此,在当时儒家声势浩大而墨家作为与儒家对立的新生学术团体的出现,居然能够站稳脚跟,获得与儒家平分秋色,甚至后来者居上的地位。可见墨家学说深得人心。史称“儒墨”并称“显学”就是有力的证明。墨家学说在当时,自君主到庶民和各个阶层,均有着强烈兴趣。墨子著作71篇, 历史 有损失,现仅存53篇被保留在《墨子》书中,墨子著《墨经》361条,分《经上》、《经下》与《经说上》、《经说下》。概括了墨子及墨家认识论、逻辑学、经济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有中国最早的关于几何学、力学和光学方面的一些知识,是墨子及弟子的重要著作,是我国 历史 传统文化精髓之一。
平顶山名人很多,远到夏朝时期的 刘累,近到获得欧贝尔奖的崔琦。名人很多,就不一一介绍了。下面给大家介绍介绍平顶山的十大 历史 名人。
以下这十个 历史 名人的简单事迹。
墨翟:墨家学派创始人,名翟(dí),生卒年限不详,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鲁阳人(今鲁山县),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是中国 历史 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刘累:刘姓始祖。是远古部落联盟陶唐氏首领尧的后裔,是被史学界所认同是刘姓 历史 上第一位名人,是国内外刘姓所信奉的御龙堂刘氏始祖。
相传夏帝孔甲帝得到雌雄二龙,听说刘累曾学养龙于“豢龙氏”,就命刘累养龙,因刘累养龙有功,孔甲赐他“御龙氏”,后来一龙死,刘累将其制成肉羹献给孔甲帝,孔甲因之味美,命令刘累再献,刘累因惧怕龙死之事暴露,,遂迁到今天的河南鲁山县昭平湖地区,在此垦荒渔猎,最后卒葬于此,刘累子孙后来便以刘为姓,成为我国刘姓的最早起源。
叶公:叶姓始祖。芈姓,沈尹氏,名 诸梁 ,字 子高 。春秋末期楚国军事家、政治家。大约生于公元前550年,卒于公元前470年。因封地在叶邑(今河南叶县南旧城),自称叶公,在叶地治水开田,颇具治绩。曾率领军队平定白公之乱,担任楚国宰相。叶公是全世界叶姓华人的始祖,也是中国 历史 上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叶地第一任行政长官
关于叶公的成语有“叶公好龙”。
张良,西汉大谋略家。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颍川城父人(今郏县李口乡张店村),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为留侯。后世敬其谋略出众,称其为“谋圣”。
冯异:东汉军事家冯异(?-公元34年),字公孙,汉族,颍川父城(今河南省宝丰县李庄乡)人,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七位。
因每到征战间隙,众将争功论能之时,冯异总是一个人默默地躲到大树下面。于是,士兵们便给他起了个“大树将军”的雅号。
韩棱:(?—98年),字伯师,东汉名臣,颍川舞阳(今河南省舞钢市庙街乡大韩庄)人。 韩棱孝道友爱,不畏权贵,足智多谋,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孟诜:(公元621年-公元713年)唐代医学家、世界食疗学鼻。唐代汝州梁县新丰乡子平里人(今河南省汝州市陵头镇孟庄村),其著作《食疗本草》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为我国和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元结(723-772年),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浪士、漫郎,唐代道家学者,著名文学家。原籍洛阳),后迁鲁山鲁山县,曾参与平顶安史之乱。
牛皋:(1087年—1147年),字伯远,汝州鲁山(今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人,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部下,对金作战中屡立战功。岳飞被害后,因始终反对宋金议和,被秦桧害死。
李绿园。清代文学家李绿园(1707年-1790年),原名李海观,字孔堂,号绿园,亦号碧圃老人,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宋家寨村人,主要作品是长篇古典小说《歧路灯》,朱自清评可与《儒林外史》媲美。
墨子 牛皋张良牛郎织女刘累就知道这么多了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姓劳的名人代表有哪些,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取名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