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颜星悦 实习生/ 徐玉婷 黄思韵
编辑/ 刘汨
共享厨房内正在做饭的家属
过去几年里,当郑州共享厨房一直以“温暖助人”的形象出现时,对于如何定义这家小店,各方就存在着“认知上的差异”。
一位转账5000元的捐款者告诉北青深一度记者,他以为这是一项能让病人“5块钱吃饱饭”的慈善事业,所以看到价目表后很气愤、很心寒,觉得自己被骗了,打了110。
共享厨房合伙人之一魏兴江承认,从多年前他独自开店,替病人加工餐食就是件有“收入”的事。近几年经营遇到困难,在是否要“通过媒体网络宣传”这个问题上,他与另一位合伙人张广兵存在分歧,包括近期开始接受捐款,他也投了“反对票”。
甚至“共享厨房”这个名字也没有更多寓意,名字是魏兴江妻子取的,当时正流行各种“共享经济”,就想赶上这股潮流。办理执照时,工作人员犹豫,是该给他们划分成“餐饮服务”还是“租赁服务”。
当这次募捐风波达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后,这些认知上的差异终于暴露在了所有人面前,进而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愤怒。
正在门口拍摄视频的主播
从“感动”到“愤怒”
郑州东明路上的共享厨房不怎么起眼,门面三四米宽,一进门先是小菜场,后半部分才是80多平米的厨房。屋里呈“川”字形,两列摆放着54台3500瓦功率的电磁炉,11台抽油烟机,中间竖着一条切菜摘菜的操作台。由于位置优越,处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胸科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三家医院的中间,这里的年租金在15万左右。
最近几天,小店门口总坐着两三个戴红袖章的城管人员,但这也拦不住被舆论风波吸引来的目光。一位做陪诊业务的博主,一边站在十几米外举着手机直播,一边抱怨:“今天(4月16日)就没热度了。”另一位附近居民则说,前天晚上他拍了一条共享厨房的视频,有5.8万观看量,1031条评论。
4月16日晚上8点,共享厨房合伙人之一魏兴江拿起了计算器,这一天的进账都在他手机上,支付宝82元,微信1200元,加上现金300多元,总共1600元左右。他说这算生意好的时候了,“就按一天1500元计算,30天收入4万5千,听上去很多吧?”魏兴江说,“人人都盯着我们进账,没算过我们支出。”
“先减去水电费6500元,房租12000元;食用油一天200元,一个月6000元;生抽一天4瓶,4瓶50元,一个月1500元;鸡精今天倒了3袋,20元一天;一次性筷子和袋子,一天40元,一个月1200;葱、姜、蒜一天40元,还有维护费……”魏兴江的手指在计算器上一通操作,最后算得每个月结余5700元。(注:记者之后了解到,“共享厨房”转租了部分摊位,并未计入这部分收支)
“多吗?你觉得5700元三个人分,我们赚得多吗?别人还以为我们发多大财了呢。”对于网络上指责他们靠共享厨房挣了大钱的评论,魏兴江感到愤懑。按照他的说法,这段时间人流量多,4月份之前每个月都是在亏本,没有社会捐助根本“活不下去”。
共享厨房的三位合伙人王战胜、魏兴江和张广兵,各带一名家属加入,6个人每天要忙的事很多,包括打扫清洁,以及帮病患家属煲汤、杀鱼、剁肉。为了减少水费开支,王战胜和隔壁住户商量好,接他们的水用,原本是7元一吨,听说这是“爱心厨房”,给王战胜又算便宜了点,6.5元一吨。
关注度和麻烦都来自于钱的问题。4月10日,张广兵在共享厨房门口贴出了一封告别信:“广大的病属朋友:郑州抗癌厨房坚持九年,现今经营困难,坚持不下去……”这封信引来媒体关注报道,也引来了许多网友和爱心人士的捐赠。然而,接收物资和善款的行为很快引发质疑。有网友指称,这里年年卖惨、加工费过高、受捐款项明细流向不明。
同情、支持变成了愤怒、指责,共享厨房门口的人群不再是来“献爱心”的,不少自媒体博主举着手机,追问张广兵物资的去向。4月14日之后,张广兵不再露面,深一度记者通过魏兴江的手机与张广兵视频,他说,“实在不好意思,这段时间实在太敏感了。”
4月15日晚,郑州市金水区联合调查组通报称,经过深入调查,社会爱心人士赠予款额579888.25元,款项保存在银行卡、微信及支付宝中,均未支出。赠予的米面油等生活物资正在清点中。当事人已停止接受各类社会赠予。对社会爱心人士赠予的款物使用情况,将依法依规进行监督监管。
共享厨房门前贴出的告示
来自“同行”的说法
在郑州共享厨房的墙面上,贴着蓝色的价目牌,煮、炒类加工费5元,炖汤、红烧加工费10元。菜的原料由患者自带,或在厨房前段转租出去的菜场购买,基本与郑州本地菜价持平。在这里做饭免费赠送两份米饭,有时还会赠送牛奶。另外,记者注意到打包盒另收费,一份排骨汤的打包盒收费3元。
原料加上加工费,在这里做一餐饭的消费,有6元一碗的青菜面,也有40多块的一荤一素。厨房的营业时间从早上5点到晚上8点,午饭时段店里总会排起长队,有的顾客在锅里下了面条,出来买点菜就挤不进去了,急得在门口喊:“我的面都要稠了。”
对共享厨房的质疑,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标准各异的加工费。魏兴江对媒体表示,实际并未按价格表收费,特别是对一些比较困难的顾客。
在共享厨房隔街,开着一家名为“诚信营养餐加工”的店铺,价格和经营方式与共享厨房类似,加工费总体在5到10元之间,但规模小些。这家店的老板也听说了共享厨房的新闻,他直言,自己的厨房就是个生意,没有任何东西是免费的,一袋馍都要收费2块。
“可以说是赚一点点小钱,为了养家糊口。”这家店铺的老板娘说,从2014年开业后,生意有亏有赚,盈利有时三五千、有时六七千。店里从没接受过捐款捐物,也不会赠送顾客餐食,老板直言,看不懂深陷风波的共享厨房,“不知道他们是做生意还是做慈善。”
对于共享厨房这种模式的需求,主要来自附近的河南省肿瘤医院,很多病人因为身体或手术原因,饮食需要少油少盐,在常规餐厅,很难买到适合的饭菜。
肿瘤医院内部也为病患设立了专门餐厅,餐厅不大,中间摆放着20张餐桌,四周一圈档口。有的档口会特别注明”适宜放疗及手术者饮食”,洋葱炒鸡蛋6元一份,清蒸鱼块14元一份,米饭1元一碗,也有一些“营养餐”,比如鸽子汤、排骨汤。记者随机采访了一对夫妻,他们吃的一荤两素两份米饭,售价30元。
医院食堂负责人介绍说,“这个食堂是90年代盖的,小了点,一天有2000多人在这里吃饭,但医院里的病号有五六千人。”医院的食堂没办法覆盖所有病患,于是让家属自己下厨做饭的“共享厨房”应运而生。据他了解,在附近街区,有四家类似模式的店面。
一对正在医院餐厅吃饭的父子告诉深一度记者,几个月前他们曾去过“共享厨房”做饭,觉得不划算。“从老家带来的笨鸡蛋,炒了一下,就给他五块钱”,儿子说,要不是父亲想吃点家乡口味,他是不会去那做饭的,而且里面“人挤人”,管理混乱,体验不好。
他记得,那时去店里正在送苹果,苹果是社会捐助的,放在门口让人自取。那几天去做饭的人少,苹果堆在那没人拿,“也不知道放了多久,很多都烂了。”说起关于共享厨房最近的新闻,父子俩感叹:“往往一些好事办成坏事,就是因为管理不善。”
共享厨房店内的锦旗
合伙人反对接受捐款
成立共享厨房的初衷是为了赚钱还是慈善?对于这个问题,魏兴江没有正面回应。
魏兴江是江苏人,2016年带着患癌症的妻子来河南做化疗。化疗结束后,大夫告诉他们5年内还要经常复查,为了治病,也为了偿还治病欠下的30多万外债,夫妻俩留在了郑州。魏兴江一边照顾妻子,一边在医院门口卖八宝粥挣钱。
张广兵的经历与魏兴江类似,大学毕业后在郑州胸科医院照顾患有心脏病的父亲。2014年,张广兵在农贸市场结识了当时正在卖炸丸子的王战胜。三人中最先做起共享厨房的是王战胜,因为位置靠近医院,病患家属来他店里“借火”,他从不拒绝,很快他的热心肠在病人家属中传开。 有些来做饭的家属执意要给他“借火”的钱,一次5元的规矩,便从那时定下。“借火”的生意太好,王战胜忙不过来,就停了炸丸子的生意,专做“营养餐代加工”。
2015年,张广兵在农贸市场租下铺子,学王战胜做“营养餐代加工”。2016年,魏兴江租下张广兵相邻的铺子,也加入了这个行业。
三家店紧挨着,魏兴江的生意却是最好的,他说忙的时候,每天要干18个小时,“那边确实挣钱,有时一天(入账)一千六七,这边三个人合伙一起,一天也才收到一千六七。”
2020年6月,农贸市场拆迁,王战胜、魏兴江和张广兵三人寻找新址开店,都看上了东明路上的这个位置,三人商量后合伙把店盘了下来。“共享厨房”这个名字是魏兴江爱人取的,她没多想其中的寓意和店铺性质,只是当时很流行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就顺着这股“潮流”取名“共享厨房”。
2020年7月,魏兴江带着“共享厨房”这个名字去市场监管局注册,工作人员告诉他“共享”这两个字太广泛了,注册不了,魏兴江只好临时改成“小魏餐饮服务部”,企业类型为个体工商户,经营范围划分为餐饮服务。魏兴江说,当时市场监管局也很犹豫怎样给他们划分,“也有人说,你这不叫餐饮服务,应该叫租赁服务。”
就这么“一头雾水”的,三人合伙的共享厨房开张了,经营状况远不如他们预想火爆。直到2021年,在当地媒体报道中,这样一家给病患和家属带来温暖的小店“一年结余仅千元”,新闻登上了网络热搜,店面人流量才逐渐多了起来,并开始接受物资捐赠。在后续报道中,还有人持续两个月,给共享厨房送来十万元的盒饭。
在那之后,共享厨房总会出现在当地的新闻报道中,比如为病友献爱心、暑期送绿豆汤、腊八节送八宝粥、过年时免费包饺子......合伙人之一的张广兵也总会更新自己的视频账号,介绍共享厨房的运转情况,以及为困难病友提供的帮助。
但魏兴江说,涉及到钱的问题,他非常谨慎,总怕沾了钱就扯不清,“2021年就有人给我们捐款,我们没接受。实在打款进来的,我立马就给退了。”
据魏兴江讲,这次接受捐款的事,他当时也投了反对票,“但是因为我们是三个人,有两个人说可以做就可以。”按照他的说法,不想总做那个“唱黑脸的人”,便没再多说什么。两年前阻止接受捐款后,因为又出现了资金上的困难,其他两个合伙人还“说过他一通”。
在接受媒体采访这件事上, 83年出生的魏兴江和92年的张广兵也存在分歧。张广兵时常在个人账号上发布店面视频,“我当时对广兵也讲过,我不想玩(视频),我也不相信它。”在魏兴江的眼里,张广兵有时“心太大”。
魏兴江在和张广兵进行视频电话沟通
“这一次我们确实错了”
魏兴江记得很清楚,他接受的第一笔捐款发生在2023年4月11日上午郑州本地新闻媒体的直播间里,“当时我说,看又有人发钱来,感谢爱心人士,网友叫我收,我没敢收。旁边的人跟我说就10万,可以收。我就收下了。”
收钱的“口子”开了,就很难再关上。
王平书是在一场当地媒体的直播中了解到共享厨房的,主持人向观众介绍这个地方,“5块钱可以让一个病人吃饱一顿饭”。这句话触动了王平书,他找到了张广兵的手机号,在支付宝上转帐了5000元。
“我觉得共享厨房是在做慈善,没去探究真实性,既然媒体宣传了,肯定不会是虚假的。”4月12日下午,他在抖音上看到一个博主正在共享厨房门口直播,“说5块钱只是加工费,其他的额外算。”接着,王平书又刷到了六七个视频,都是在共享厨房门口提出质疑的主播。
王平书觉得自己遭遇了“诈捐”,生气又心寒,想要回那5000块钱。他先是向郑州警方报案,又向自己所在的广州警方报案。但民警告诉王平书,因为支付宝转账时没有任何备注,可能没法立案受理。
自媒体博主“肉肉大搜索”在共享厨房发出告别信后,第一时间到现场捐赠了20万现金。洛洛是他的粉丝,也找到捐款链接捐了50元,“虽然不多,但确实是我捐过最多的钱了。”洛洛说,他的亲戚也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接受过治疗,他特别能理解共享厨房对于大病患者的意义,他自己也在类似的共享厨房炖过鸽子汤。
质疑出现后,博主“肉肉”被波及,有人认为他是“演员”。在看到网上曝光出的价目表,洛洛也很失望,“哪有5元吃饱,菜单上10块、8块、15块的都有。”他觉得自己“看明白了”,以后不会再参与这种网络捐款了。
网络上的质疑很快发酵到了现实中,河南省慈善联合总会工作人员告诉媒体记者,张广兵近日曾与该会联系,但因审查后不符合我国《慈善法》相关要求,目前并未开展相关合作。深圳一家基金会原本计划资助共享厨房98000元,目前也已暂停审批流程。
一位自媒体博主在4月12日给共享厨房送来了物资,视频结尾热情拥抱了魏兴江。两天后,他再次返回,质问张广兵捐赠的物资在哪,强烈要求探访仓库。他的视频中出现了一位自称“志愿者”的女士,为张广兵进行了辩解。
4月16日下午,深一度记者见到了这位女士,她情绪激动地表示,自己的视频被恶意剪辑,遭到了网暴。有人说她和店主串通,收了8到10万“分红”。她打开自己的社交账号,里面收到了很多充满攻击性的私信。
在质疑最激烈的两天,隔上一两分钟就有电话打进魏兴江的手机,他不敢不接,从4月11日开始,店铺门口每天都有几十个谩骂或者质疑的人。他依然坚持营业,怕关门或者不接电话会“落人口实”。一位给共享厨房捐款的博主向媒体坦言,自己是在跟热点流量,最初他就对共享厨房存在质疑,但直到风向变化,才敢把质疑说出来。
让魏兴江心情复杂的是,“诈捐风波”也给共享厨房带来了更大的人流,4月15日、4月16日两天,进店做饭的客人每天都有300人以上,比以往多出至少100人。
“这一次我们确实是做错了,”魏兴江总结,错误不在共享厨房收费了,而是不应该收捐款,“我们这种性质,没有权利去接收别人的捐款。当时我们对这个真是一点不清楚。”他保证,之后会把每一笔捐款都公布出来。目前,他们正要给每笔捐款进行公证,对于有退款要求的捐赠者,可能要等公证结束之后才行。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平书、洛洛为化名)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北京青年报【北青深一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郑州抗癌共享厨房老板5元6年不涨价,目前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因为我觉得那附近上班,所以对于这个厨房还是非常熟悉的。记得每次路过那里的时候,都可以看到那里人来人往,而直到现在为止,这个厨房已经经过了七年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边儿,郑州的房屋价格已经翻倍,但是老板却一直坚持五块钱的价格,不涨价。不过他现在也面临着很多的困境,第一个困境就是房屋的价格非常高,那么今天就跟大家来探讨一下。
第一,他现在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这个老板在最开始做这个的时候,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做这么长的时间,可能他最开始就想着做一件好事情,能够让这里的家属做一些好吃的东西,给病人补补身子,但是万万没有想到,一坐就是这么多年,到现在为止,他已经没有办法抽身,毕竟有这么多需要照顾的人,再用这个厨房来照顾自己的亲人。而这个地段因为是属于城市的核心区域,所以房租是非常高的。
第二,经常会有一些占便宜的人。
这个厨房之所以叫共享厨房,就是因为在这里做饭是非常方便的,因为这里提供了所有的炊具以及调料,甚至在网上的一些视频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这里吃饭的话,你只需要购买前边的蔬菜,后边的面条和鸡蛋都是免费供给的。所以这就导致了这里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但即使是这样一个爱心厨房,也有很多人在这里占便宜,导致了很多的浪费。
第三,如何看待这样的厨房?
对于这个厨房主人的做法,我是非常敬佩的,说实话让我去做的话,我肯定是坚持不下来的,毕竟这么多年的时间,每个人只收五块钱来进行营业,基本上是不挣钱的。要知道附近的餐馆价格可是非常高的,每一个人吃一碗饭,最起码要15块钱起步。所以真心的希望有能力的人去帮助这个老板。
如何评价印度电影《印度合伙人》(Padman)?
电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老套路电影,中规中矩,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电影启迪我们的东西确是极好的。毕竟这是以真实人物的事例改编而成的。而且当时在印度上映时还在发起了“姨妈巾活动”,阿米尔·汗也加入其中支持电影。
介绍一下本片扮演拉克希米的演员阿克谢·库玛尔。他是是印度宝莱坞著名的动作片演员,在为成为演员之前在香港学习过武术,这也让他成为宝莱坞红得发紫的动作片英雄,不光动作片,他还被称为宝莱坞喜剧之王,也拍过各种浪漫爱情片。他的电影风格和成龙类似。出演的电影也超过120部,并且有自己的电影工作室。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为拉克希米颁奖的嘉宾是阿米达普·巴强,这位演员我也在前不久上映的《老爸102岁》的影评中介绍过,感兴趣的影迷可以看看。
这次担任电影制片人的印度草根企业家阿鲁纳恰拉姆就是这部电影主人公的原型,他的真实经历被拍成了这部电影。他14岁就辍学,却被称为印度的“姨妈巾之父”。电影的时间发生在1998年,而且当时印度女性使用卫生巾的使用率才12%。当然现在阿鲁纳恰拉姆早已不是电影中那个备受指责和辱骂的“变态”,而是成为了印度人民心中的英雄,一位成功的慈善企业家。
这部印度电影再一次将箭头指向了印度社会的女权问题,影片上映之后也改变了印度人的一些看法。而且电影不属于假大空的范畴,而是着手解决了社会中最实际的问题。
影片主人公拉克希米走上这条“不归路”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深爱的妻子在“特殊时期”经历的事情,妻子不光要在阳台度过那段日子,甚至使用的布料非常不卫生。他向医生打听得到的答复却是印度社会普遍的问题,有很多女孩子都会因为这种卫生问题生病甚至死去。这也让他在思想上收到了打击,面临了非常大的考验。
阻拦他的最大问题,技术支持只是作为一方面,而大问题就是最难改变人们落后腐朽的观念。这个问题我们也在很多印度电影中看到过,就是印度女性的社会地位。
落后腐朽的思想充斥着印度社会每一个角落,他们认为月经是羞耻的事情,是不洁的事物,而护垫更是男性不可触及的东西所有人都在避开这个问题,甚至拿着卫生巾都会感到羞耻。而且女性宁愿花51卢布向神灵祈求健康,却不愿意用55卢布来获得真正的健康。
而他千辛万苦做的东西,却得不到支持。所有的亲人都不愿意,就连卫校的学生都觉得不靠谱,他只能自己上阵试验。这也导致了姐姐哭着回家谴责他,妻子离他而去,两个妹妹被送走,就连老母亲也羞愧地不认自己的儿子。他被全村的人谴责,只能背井离乡,一边打工一边研究。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通过一切能够获得帮助的途径,做出了那些大公司非常昂贵的制造机器。这个自制的机器仅需9万卢布,而做出的每一片护垫价格只有2卢布。这个价钱和市场上卖到55卢布一包的“免费”牌护垫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但是哪怕他的机器获得大奖,村里人的看法还是如此的羞耻和厌恶。他原本不想申请专利,因为他知道,他历经千辛万苦做出的机器,是为了印度女性服务的,是想让人们能够用得起,而卖给大公司,护垫的价格不会变化。但是他发现自己错了,他改变不了人们的观念。
于是他和他的第一个使用者踏上了一条没有人敢尝试的道路——开放了专利,提供给无业的妇女一个就业机会。
他教妇女们使用机器,雇佣她们在自己的工厂打工,鼓励她们自己开厂生产,实现经济独立,这样既能使得护垫的使用率大大提高,还能为女性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
这就是为什么能够把他称之为英雄的原因。其实不光是他的大无畏精神敢和落后腐朽的思想对抗,敢想敢做的精神,而是他为印度这个国家甚至世界上一些国家做出的贡献。
最后他受邀去纽约的联合国大楼做演讲,他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大,并不能完全凭借着男人的强大,而女性真正强大起来,才能代表这个国家真正的强大。”这才是本片的现实意义。
当然,很多观众认为他不应该再回去找妻子了,虽然我也觉得不应该,但是他的初心不就是为了自己深爱的妻子吗?所以结局还是比较合理的。
相关推荐:
宝宝树回应被举报造假:公司目前经营管理一切正常,3月工资已发
美媒再曝“泄密门”内容:因乌军可能被包围,美曾建议放弃巴赫穆特
声明:《郑州共享厨房合伙人:我反对接受捐赠,但拦不下来》一文由排行榜大全(网友上传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