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律杉】“美国试图孤立中国,德国企业则向中国靠拢”。美国《纽约时报》17日以此为题报道称,正当华盛顿试图切断与北京的经济联系之际,德国经济的两个强大“引擎”,大众汽车集团与世界领先的化工公司巴斯夫,正在扩大在中国的巨额投资。报道提到,德企高管们表示,在华投资和合作对其企业在欧洲的蓬勃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汽车
报道称,在中国拥有40多家工厂的大众汽车集团宣布了一项新计划,即是将按中国客户的要求,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制的车型,包括内置卡拉OK机等各种设备,同时将为与当地企业开展合作和生产基地投资数十亿美元。报道称,这是大众汽车集团2022年公布的“在中国,为中国”发展策略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报道说,在中国拥有30处生产设施的巴斯夫也正斥资1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55亿元),计划在中国建设一个新的化工生产基地,其规模可与位于莱茵河畔路德维希港的巴斯夫总部相比,后者占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
报道还称,在整个德国,不少企业高管们都能意识到,在中国的此类投资与美国在经济上孤立中国的努力是背道而驰的。但他们对此反驳说,在华投资和合作,对于他们的企业在欧洲蓬勃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报道还提到,大众汽车集团高管私下承认,该公司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高昂的能源和劳动力成本使该公司严重依赖中国市场来帮助支撑其欧洲业务。
据新华社去年11月9日报道,多家德国企业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相信中德两国经贸领域交流与合作将继续深化,这有利于中德经济社会发展。
德国巴斯夫集团在广东投资的一体化基地项目首套装置于2022年正式投产,这是德国企业在华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巴斯夫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进一步发展中国业务对巴斯夫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同时将进一步推动集团的区域多元化。参与中国未来发展,巴斯夫信心十足。
延伸阅读:
牛弹琴:德外长访华规格罕见 记者会唇枪舌剑非常激烈
德国女外长贝尔伯克
在最近访华的众多外国政要中,德国女外长贝尔伯克是很特殊的一个。
特殊,肯定不是特殊在她的女性身份,默克尔就是女性。特殊是特殊在她的态度,在很多涉华问题上,她总是喜欢大放厥词。
完全我个人的感觉,德国总理朔尔茨想往东,她总是偏要往西,弄得世界目瞪口呆,到底谁才代表德国?
她最近在北京一个表态,更让全世界听得有点懵。
关于北溪管道被炸!
谁都知道,北溪管道突然被炸,是去年一个重大事件。德国最主要的天然气输送管道,居然被炸毁了。而且这还不是普通的恐怖事件。各方都认定:这是主权国家干的,公然对重大基础设施下手。
德国非常愤怒,欧盟反应强烈,世界目瞪口呆。
谁干的?
俄罗斯指责美国,欧盟保持沉默。
4月14日在北京和秦刚的记者会,有记者就问德国女外长: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对全球能源市场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对国际司法与法治产生了影响,目前德国正在调查该事件,请问调查是如何进行的,多久可以公布结果?德国是否支持联合国对该事件进行调查的提议?
贝尔伯克捋了捋头发,然后回答:非常感谢你刚才给我提出的问题,除了外长之间的交流外,我觉得与记者的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你刚才提到了北溪-2管道被炸毁的事情,实际上我们有北溪-1管道,还有北溪-2管道,一直比较受争议,你刚才所说的北溪-2管道被炸毁,对全世界能源情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要否认这一点,并不是如此……
北溪管道地图
有意思吧。
1,记者问的是北溪管道被炸,贝尔伯克自顾自引到了北溪-2管道,说这条管道有争议,。典型的偷换概念。
2,那北溪-1被炸呢?那可是德国最主要的进口天然气管道,她却没有正面回答。比公园里的老人还会打太极拳。典型的回避问题。
3,她的核心意思,北溪管道被炸,没什么国际影响。虽然她后面也说必须要调查云云,但这个态度,真是大言不惭。典型的张嘴说瞎话。
我们就打个比喻吧。
美国和加拿大石油管道,如果某一天被某个国家摧毁了,美国会“大度”地说,这没什么国际影响?
英国的北海石油管道,如果突然也被第三国爆炸摧毁了,英国人也会默默地说,这没什么大不了?
美国、英国都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德国女外长却做了,让人刮目相看。
别忘了,当初北溪管道被炸后,冯德莱恩第一时间的表态就是:这种故意破坏欧洲能源基础设施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都将导致可能的最强烈反应”。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都是最强烈反应,偏偏德国女外长毫无影响,确实不简单。
德国,你真慷慨。
秦刚和贝尔伯克
当然,贝尔伯克这次来中国,主要谈的不是北溪管道。中方也是以礼相待,看新闻,秦刚亲自去天津,陪同她一起坐高铁来到北京。
这样的规格,还是很罕见的。
更不同寻常的,则是北京记者会上的唇枪舌剑。
不夸张地说,这是近来中国外交的一次非常激烈但却很有趣的交锋。
贝尔伯克一通各种表达,主题嘛,大家应该知道的,很大程度和马克龙对着来。应该也是早有准备的秦刚,毫不客气地当面怼了回去。
比如,对于贝尔伯克在台湾问题上指指点点,秦刚很明确:如果大家都希望台海局势稳定,希望地区和平安宁,就要旗帜鲜明反对“台独”,反对外来干涉。台湾是中国的台湾,中国将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的领土一寸都不能少。
“大家”指谁?
贝尔伯克心里应该清楚。
还有,在中德关系上,就所谓“高度依赖”的话题,秦刚说,中德经贸额长期占中欧经贸总额近3成,但我们从未担心对德“过度依赖”,也从不认为这会给中国带来什么“风险”。人为给正常的经贸合作踩刹车,将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我们都不怕,德国你怕啥?
但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秦刚对着贝尔伯克谈历史。
看视频,秦刚说:当今世界越来越喧闹,越来越狂热,越来越容易走极端,但是,中华民族和德意志民族都以冷静理性著称,都产生过伟大的先贤和哲人。中国有老子、孔子,德国有康德、黑格尔。在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中国和德国能够为世界的和平安宁与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什么贡献呢?
然后是秦刚的回答:我认为,还是需要我们两个民族,我们两国的政治家、我们的外交家,继续保持冷静和理智,历史的错误不能再犯,历史的悲剧不能再重演……
贝尔伯克听得一愣一愣的。
不知道她听懂了没有?
秦刚和贝尔伯克
当然,贝尔伯克在中国的有些表态,还是值得肯定的。比如她说她不赞成“脱钩断链”,她也支持欧洲战略自主。后者则是在呼应马克龙了,欧洲确实要自强,不能当美国附庸。
但她说北溪管道被炸没啥国际影响,却实在让人听不懂,是根本不了解德国的民生疾苦吗?还是怕某个大国不满意?关键是,德国老百姓会答应吗?
延伸阅读:
中德外长会晤 德外长: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不可接受"
直新闻:今天中德外长在北京会晤后共同见记者,德国外长贝尔伯克称,德国坚持“一中”政策,但也关注台海局势,而秦刚则强调,尊重“一中”原则的正确做法,就是坚定反“台独”,你对此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管姚:在回答有关德国外长涉华表态的提问时,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今天特别讲到一个关键细节:周五一早,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结束出访行程后赶赴天津,与德外长共同参观当地德企,之后两人同乘高铁抵京。外交部官网也显示,秦刚最新出访行程,是在撒马尔罕参加第四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及第二次中俄巴伊四国外长阿富汗问题非正式会议。所以这是大国外长格外忙碌的一天,转场两国三地,足见对首次访华的德国外长的重视,对中德关系的重视。
应该说,今天两位外长共同见记者,在涉台问题上是有交锋的。贝尔伯克虽称,德国坚持“一中”政策,但她也强调,单方面、武力改变现状,对欧洲人来说不可接受。我个人认为,后半段是她更想说的话,是在强调反对武统的所谓欧洲立场,这也是在变相回应法国总统马克龙涉台表述及其所谓“欧洲争议”。当然了,在关乎中国国家利益核心之核心的台湾问题上,中方不会有任何含糊空间,外部世界对此也不应抱任何幻想,所以秦刚当场反击回呛,各国尊重“一中”原则的正确做法,就是要坚决反“台独”,这是在重申“一中”政策“一中”原则的真正核心。顺着贝尔伯克的逻辑与话头,既然她强调反对改变台海现状,她应该充分认识到,现阶段对台海现状的最大威胁与冲击,恰恰是岛内蔡当局的“倚洋谋独”挑衅行径,是外部势力“以台制华”的干预操弄。
贝尔伯克今天也谈到“我们欧洲人”,俨然在表述欧洲立场,但有必要追问,在台湾问题上有没有所谓欧洲立场,如果有,底线在哪?红线在哪?马克龙不是强调,在台湾问题上,欧洲不应沦为美国附庸吗?中国驻欧盟大使傅聪的忠告式追问言犹在耳,欧盟自称是一个大中心,一个世界权力中心,一个独立的世界权力中心,就和美国、中国一样,那么,欧盟为什么必须一直听命于美国呢?
波兰总理
直新闻:波兰总理在访美期间更抛出所谓乌克兰战败将触发中方武统台湾的荒唐提法,你对此有何评论?
特约评论员 管姚:我个人认为,且不论乌克兰危机与台湾问题毫无关联性,退一万步说,即使真有联系,那么惟一关联性,就是作为首要原则的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问题,乌克兰要捍卫领土完整,中国作为安理会五常成员,作为全球性大国,就更应捍卫自身主权与领土完整,坚决维护国家统一。
必须要指出,波兰总理大放厥辞是在美国智库,其实就是要向白宫 递“投名状”,是要在法国总统马克龙所谓涉台议题言说风波中,毫无底线站队美国。所以你看莫拉维茨基多用力,连“目光短浅”说都抛出来了,这就是在捅刀马克龙,所谓“希望能在中国销售更多欧盟产品,不惜付出巨大地缘政治代价”的发难指控,就是为法国总统量身订做。
马克龙接受媒体专访,强调欧洲不应在台湾问题上做美国附庸,这番瞄准欧洲战略自主的肺腑之言,竟然在大西洋两岸引发同步围攻,一些欧洲小国纷纷站队,这很耐人寻味。周三,法国财长勒梅尔在美出席IMF与世界银行春季会议,也被迫为马克龙辩护,强调“作为美国盟友,不代表就应反华”。但至少在波兰总理这样的选边站欧洲政客眼中,或者说美式霸权思维就已判定,美国盟友的标准就是反华。必须要指出,甚至就德国外长的首次访华行程,美西方舆论据此鼓噪炒作的一些提法,同样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德外长贝尔伯克
直新闻:那么在你看来,美西方舆论的哪些提法是值得警惕的?
特约评论员 管姚:贝尔伯克这趟中国行,被不少欧美媒体判定为所谓damage control之旅,即所谓“损害管控”,所以德国外长要重申欧盟对北京的共同立场,这就是鬼扯。更有不少媒体大肆炒作所谓“马克龙访华失败论”。《纽约时报》周三就在标题中鼓吹,马克龙中国行引发批评,回国后遭冷遇。这些颠倒黑白的奇谈怪论,当然是基于选边站队的潜规则,类似波兰总理的奇葩言论,更是对选边站队美方的无底线跪舔。距马克龙一心倡导追求的欧洲战略自主与自身战略利益,隔了十万八千里。
贝尔伯克在来华前,德方传出所谓重审中远入股汉堡港的风声,当初中远投资,美方也曾极力阻挠,有美国官员毫不讳言曾施压该收购案,最终令中远获批的投资比例削减10个百分点,但这明明是德国政府去年就已审批通过的投资案啊。耐人寻味的是,就在《纽约时报》鼓噪炒作马克龙“访华失败论”之际,这家美国大报昨天特别刊出长文,用了一个扎眼标题:As U.S. Tries to Isolate China, German Companies Move Closer ,当美国寻求与中国“脱钩”,德企扩大在华投资。美报称,在华盛顿寻求限制甚至斩断与北京经济联系之际,德国经济的两个强大引擎——大众汽车和化工巨头巴斯夫正全面扩大对华巨额投资。整个德国的高管们都明白,这种投资与美国经济孤立中国的努力背道而驰,但他们的理由是,来自中国的营收对他们的企业在欧洲蓬勃发展至关重要。
所以我期待,贝尔伯克能通过这次访华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尤其是与中国同事的深度沟通与战略对话,能够对德国企业的选择逻辑与利益考量,有更加全面清醒的认识与判断,也期待这位女外长在对华关系尤其是在最核心最敏感的台湾问题上,能够修正认知,真正辨识红线所在。
中国哪里受德国影响最大
德国是一个强大和具有影响力的国家,在经济、文化、科技和其他领域享有较高的声誉。中国受德国影响较大的领域如下:
1 经济:德国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之一,且在制造业、技术创新、智能制造等方面具有相当水平。德国企业的商业模式和制造技术已被广泛采用到中国企业的管理中。
2 教育:德国的教育体系在全球范围内被普遍认可,其学术严谨、理论性强、实践性好的特点为世界所称道。如中国的部分中学及大学推崇与实践德国的硬科技教育和实习机制,以及研发合作的机遇。
3 文化和艺术:德国具有悠久的文化和艺术传统,其音乐、、文学等领域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也对中国的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一些大城市举行的德国季活动、柏林节等都是互动的平台。
4 科学和技术:德国在科技领域拥有雄厚的实力。一些领先的德国公司,如西门子、宝马、戴姆勒、海德堡等已在中国设立了生产研发基地,并协助中国企业提高技术能力、增强竞争力。
以上这些领域,可能有感于德国的软硬科技、可持续发展、医疗压缩机和制药、金融、建筑设计和环保清洁等领域的优异表现,而受德国影响更多的城市则具体情况则还应涉及到准确评估,气候、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都可能是影响因素,以下是我了解到的一些有可能受德国影响较大的城市和领域:
1 北京、上海和广州: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这三个城市在金融、贸易、制造等方面与德国关系密切。
2 大连市:大连科技园内有很多德国企业,如西门子、宝马等。
3 苏州市:拥有保持着与德国慕尼黑的友好关系,同时德国的知名汽车厂商如宝马、奔驰等都选择了苏州作为他们在华的重要生产基地。
总而言之,在当今全球化的环境下,中国的许多城市与德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受到德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抑制中国手机对美国手机企业的影响
因为中国拥有良好、有潜力、有实力的投资环境,所以美国媒体才让退出中国的跨国公司要三思,否则会得不偿失。
01、中国的投资市场巨大,贸然离开损失是他们。
据新闻报道,有一些跨国公司要离开中国,甚至是退出中国市场,并且称是因为中国的防疫措施过严格。但是群众,媒体眼光是雪亮,退出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是自己经营不下去,无法获得更高利益,从而选择退出中国。说白就是退出中国的跨国公司,他们竞争不过中国本土的企业,从而灰溜溜的退出。
因此,我们才可以看到,美国媒体怼退出的跨国公司,让他们要慎重。要知道大家都不是瞎,谁不知道退出的跨国公司离开的真正原因,他们以为离开拥有巨大潜力的中国投资市场,他们就可以在其他地方捞到钱,明显是有点在做梦,有点拎不清。
02、多数跨国公司是加大投资。
除了这些要离开的跨国公司,绝大多数跨国公司都表示会加大投资中国市场,不是他们钱多人傻,而是他们知道中国的市场是包容性、具有潜力的创新研发基地,值得他们投资。这点从欧盟最新公布的调查中,我们就可以得知,75%跨国公司是加大投资,这就足以证明中国的市场是巨大,有付出肯定是有回报的。
加上中国是一个非常友爱,团结的国家,治安方面也是杠杠的,在这里投资根本不用担心外部环境,只要遵守中国法律,经商投资中国官方以及人民都是欢迎的。
03、总结。
中国是最大投资市场,这个是不用说,毕竟我国的潜力是巨大,包容性,哪个跨国公司来到这里,合法都可以成立公司经营,对跨国公司的政策有很多有利地方。
美媒发文,IPO中心已从美国东移至中国,释放了什么信号?
抑制中国手机对美国手机企业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中涉及到市场竞争、贸易政策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方式:
1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美国可以在政策层面上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防止中国手机企业侵犯美国手机企业的知识产权。
2 实施关税和贸易限制。美国可以通过加征关税或实施贸易限制等手段,降低中国手机企业的进入门槛,从而减轻美国手机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
3 提高美国手机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美国可以通过提高科研投入、加强技术创新等手段,提高美国手机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性能,增强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4 改善贸易关系。美国可以通过改善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加强两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寻求共赢的方式,从而缓解双方之间的紧张局势,避免对美国手机企业造成过大的冲击。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式并不能完全消除中国手机对美国手机企业的影响,因为市场竞争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可避免。而且,不同国家之间应该在平等、公正、开放的基础上进行市场竞争,以实现共同发展。
IPO中心已从美国东移至中国,对中国企业来说,欧洲正成为一个比美国更有吸引力的上市地点。通过中国与德国、瑞士和英国之间新扩大的“沪港通”计划。
在美国,不利的市场环境已迫使一些备受期待的上市计划被推迟或完全取消。纽约才出现了一宗规模超过10亿美元的IPO。美国上市交易的推迟进一步扩大了中国IPO候选企业退出所造成的市场空白。来自中国内地或香港的公司今年在纽约仅筹集了636亿美元,而一年前则接近160亿美元。中国企业可能被迫从美国退市的前景,再加上美中关系不断恶化,促使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近年来在香港或中国内地进行了数百亿美元的“本土上市”。吸引力是国内市场估值更高的前景。亚洲一些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来自被迫从纽约证券交易退市的公司,中国移动和中海油通过回归上海上市,总共筹集了140亿美元。
在香港曾出现放缓迹象的上市活动也在回升,美国曾与日本串通,威胁将美国企业撤出中国。根据上海美国商会发布的一项调查,87%的美国公司表示,他们对中国市场感到乐观,拒绝离开。超过90%的日本企业看到了中国的潜力,不愿意将生产线移出中国。跨国公司和国际采购商看到中国制造能力的迅速恢复,将大量原定运往印度的纺织品订单转移到了中国。越来越多的国家视中国为第一个复苏的国家,纷纷涌向东方,寻求与中国的合作,加快本国经济复苏。新加坡、加拿大、智利等国家联合发表声明,要求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建立快速通道,扩大贸易。
相关推荐:
七国集团外长会反对中国试图以武力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中方驳斥
09年吉林老人算出自己命不久矣,疯狂雇佣8个保姆,4年后被判死刑
声明:《美媒:美国试图孤立中国,德国企业则向中国靠拢》一文由排行榜大全(网友上传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