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图源:新华社
直新闻 :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京会见来华正式访问的西班牙首相,再次强调希望欧方坚持战略自主,管先生,你对此有何解读?
特约评论员 管姚: “再次强调”这个提法很准确,希望欧洲坚持战略自主,中国元首今天见桑切斯时这样说,去年 底在京先后会见来访的德国总理朔尔茨、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时,也都曾就此作强调。当然,西班牙即将在今年接棒欧盟主席国,而桑切斯首相对外交政策对西班牙的大国地位尤其看重,一直将其作为重要施政目标。所以相信大国元首的告诫,一定会引发来访贵宾的强烈共鸣。
中国元首在会见欧洲领导人时反复强调战略自主,因为这确实是关乎欧洲自身利益与安全观的方向性大问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在世界动荡变革仍加速演进,尤其在二战后最大规模军事冲突继续在欧洲大陆持续之际,能不能坚持战略自主,如何排除干扰持续实现战略自主,对于欧洲国家及整个地区的领导人来说,这是避无可避的紧迫追问。
举个眼前例子,就在桑切斯飞抵海南,参加博鳌亚洲论坛之际,《纽约时报》昨天刊出专门报道,特别用了这个标题,Even as U.S. Beckons, European Leaders Head to Beijing,尽管美国在召唤,但欧洲领导人纷纷访华。美报副题说得更加直白,中国致力改善与欧盟关系,而美国则全面施压要求欧盟选边站。美报列举的欧洲领导人除了桑切斯、朔尔茨、米歇尔这些已经访华的,也包括法国总统马克龙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这些即将访华者。美报分析,欧洲领导人竞相访华存在内外动因,欧洲目前正重估对华战略,同时美国也在全面加压,要求欧盟“在两个超级大国间日益激烈的争吵中选边站”。所以在我看来,这正是中方反复向欧洲方面强调保持战略自主的深意所在,更是针对性所在。
欧盟旗帜 资料图
直新闻:那么在你看来,面对美方外部施压,欧洲方面能保持战略自主吗?
特约评论员 管姚:我认为,首相桑切斯的最新访华行程,至少已经传递了西班牙主政者争取战略自主的方向性努力。桑切斯这次访华,前后只有两天,昨天还参加了在海南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两天飞两地,日程相当紧,但虽然行色匆匆,这也是西班牙方面高度看重也高度期待的一次访问。
在桑切斯启程前,法新社前天发自马德里的电稿,特别用了一个醒目标题,Spanish PM seeks international image with China visit,西班牙首相期待通过访华提升国际形象。法新社引述桑切斯上周的公开说法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访问邀请,是在复杂的地缘政治困局中,对西班牙国际地位的证明,他也成为疫后继德国总理朔尔茨,第二位访华的欧洲大国领导人。桑切斯在来华前多次谈及,他访华将聚焦乌克兰危机,全世界都应聆听 China's voice,聆听中国声音。今天中国元首再度重申,中方立场一以贯之,清晰明确,就是劝和促谈,政治解决。就如何更有效地劝和促谈,中西乃至中欧领导人大有深入交流合作的空间。
说到欧洲战略自主,实际上中央外事委办公室主任王毅上月在参加慕尼黑安全论坛时,曾特别发出“灵魂三问”:我们大家要开始冷静地思考,特别是欧洲的朋友们,要思考我们到底做出什么样的努力,才能使这场战事停下来?我们到底要搭一个什么样的架构,才能使欧洲得到长治久安?我们到底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才能使欧洲真正的实现战略自主?欧洲人真正实现战略自主,发展中欧关系,必须要回答好这“灵魂三问”。
冯德莱恩 资料图
直新闻:即将与法国总统马克龙联袂访华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周四在布鲁塞尔就欧中关系发表演说,并称欧盟委员会将在今年稍晚时提交涉华经济安全战略报告,你对此有何分析?
特约评论员 管姚:冯德莱恩昨天的相关演说广受关注,香港《南华早报》甚至称之为a hotly anticipated speech,是被”热盼”的一场政策演说。
那么,冯德莱恩回应了外界的这种热烈预期吗?我个人认为,如果将坚持战略自主作为首要考量,冯德莱恩的涉华政策指向表述,实际上亟待修正。没错,她确实谈到了欧洲有别于美国的对华立场与定位,强调欧盟无意与中国“脱钩”,也再度谈及她本人此前对欧中关系在政经领域所谓“去风险”动议,即强调欧中贸易主体并不构成风险,但在诸如机器人、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所谓敏感技术领域,欧盟需聚焦“控制与安全”,必须进行政策调整,哪怕以牺牲经济开放为代价。
我认为这其实也是在追随美方搞所谓高科技围堵,欧洲产业界不都在抱怨美国所谓反通胀法案,对欧洲产业利益大肆践踏吗?欧美真是同船共济一条心吗?
冯德莱恩无端指责,中国正在构建推动以自我为中心的所谓“非主流国际秩序”,这是“中国威胁论”的另一种变体表达。她也声称,欧盟委员会正起草制定新版对华经济安全战略动议,将在今年稍晚时提交。如果冯德莱恩昨天演说的相关提法,包括对中国自身战略意图的错误定位,强调中欧投资协定应被搁置的消积看法,在尖端科技领域大打安全牌搞定向“脱钩断链”等等,如果真的写进政策动议,乃至影响、塑造欧盟涉华政策,这对中欧关系发展当然是极为不利的,也将大大耗损欧洲自身战略自主。
所以我在此建议,冯德莱恩在来华前,确实应花些功夫,沉下心来听听本届博鳌论坛上的欧洲声音。斯洛文尼亚前总统图尔克在博鳌接受深圳卫视采访时由衷表示,伊朗沙特实现北京大和解,意义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全世界再没有第二个国家能干成这样的大事,他希望能在博鳌看到更多欧洲面孔,欧洲亟需反思应如何重估对华政策。我也建议,她马上就应和今天结束访华返国的桑切斯,进行直接坦诚的沟通。当然我更期待,冯德莱恩能在接下来的访华行程中,通过第一手的实地所见所闻与所思,全面修正调校固有的对华偏见与执念。
作者丨管姚,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编辑丨张思南,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中国***之所以强调创新的意义是因为
什么是创新
时至今日,科接创新己成为人们说、写、用最多的词汇之一了,有人会认为,再损文提
什么是创新好像没有什么新意了。邓小平同志曾再三谈到“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
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
显然,一个不能民富国强的社会主义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要的是快速发展生产、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
按照逻辑推理,我们的创新工作也要把什么是创新搞清楚,把怎么样建设和发展创新型
国家搞清楚。因为一个只能惠及自己,目的只当个什么研究员等,不能惠及人民也不能创造
价值,也不能有所贡献的创新并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需要的是既有学术性,又能创造经济
效益的创新,如认识世界客观规律的公益性的基础研究,众多产生经济效益的应用开发、成
果转化、产业发展,同时还必须惠及人民,对社会经济及民富国强有贡献的创新才是我们需
要的。科技创新是狭义创新,是基础。只有真正达到民富国强的广义创新才能简称为创新。
创新应面向实体经济,发展新兴产业。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也就是说科学技术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
发展高科技的目的不是论文数量以及专利的数量,而是要看产业化和创造价值,进而实现民
富国强。
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国际社会对此议论纷纷。在此,我就“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这个总命题,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我的一些思考:——
——怎样看中国的发展,——
——怎样看中国的崛起道路,——
——怎样看中国崛起与中欧关系。
(一)
第一个方面,怎样看中国的发展。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25年来,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大进步和发展。但是,中国远未摆脱不发达状态,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是一个面临一系列大规模发展难题的发展中国家。
什么叫“大规模发展难题”呢?
这可以用两道最简单的数学题来说明。一道乘法题,一道除法题。
乘法题是:无论看似多么小的、甚至可以忽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难点,只要乘以13亿(我这里指的是中国的人口),那就成了一个大规模的、甚至可能是超大规模的问题。
而除法题是:无论绝对数量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相当低的、甚至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了。
当然,事情还有另一方面。实践证明,中国活跃起来,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愈益充分地调动起来,那么中国人的劳动力、创新力、购买力,中国的凝聚力和增长动力,以及由此而给世界带来的增长动力,又是联系于13亿的另一道数学题。
总之,中国为解决发展问题的一切努力,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使我们的全国人民过上好日子,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我认为这就是我们当代中国人,从领导层到全体人民,一个共同的雄心壮志。
单单这件事,就够我们从现在算起的两到三代中国人,很忙很忙的了!
(二)
第二个方面,怎样看中国的崛起道路。
这里根本之点是在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25年来,已经开创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特征的战略道路。这就是: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一条和平崛起新道路。
关于这条道路,我首先要强调一点: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这本身就是中国人的一个重大的历史性战略抉择。
这个抉择,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摆在中国人面前的。当时,世界范围新科技革命和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浪潮蓬勃兴起,中国***把握住这个历史机遇,把全部工作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面临又一次历史性战略抉择。这就是经济全球化同反全球化两股潮流的对抗,以及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中国***果断地确定了进一步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趋利避害”的战略方针,又把中国的改革开放推进到新的水平。
关于这条道路,其次我要强调一点: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像中国这样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要发展起来,不应当也不可能设想依赖任何别的国家,而必须也只能把事情主要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就是说,更加充分自觉地依靠自身的体制创新,依靠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依靠国内需求和国内市场的开发,依靠把庞大的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技进步并以此来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来解决我们的“超大规模发展难题”,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
关于这条道路,我还要强调一点:这是一条奋力崛起而又坚持和平、坚持不争霸的道路。
近代以来大国争霸的历史反复说明,一个大国的崛起,往往导致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急剧变动,甚至引发大战。这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走了一条依靠发动侵略战争,实行对外扩张的道路。而这样的道路,总是以失败告终。
因此,我们的抉择只能是:和平地崛起。就是说,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
围绕这条道路,最重要的战略方针有三条:一是锐意推进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基本内涵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以形成实现和平崛起的制度保证;二是大胆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而又坚持弘扬中华文明,以形成实现和平崛起的精神支柱;三是统筹兼顾各种利益关系,包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以形成实现和平崛起的社会环境。
最后,我还要强调指出:义无返顾地坚持和发展这条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就是21世纪中国人的使命。
(三)
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于欧洲意味着什么?这是我要谈的第三个方面。
我以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将为欧洲以及中欧关系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这样说主要有三点依据:首先在发展的问题上,欧洲和中国一样,都处在和平崛起的进程中。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欧洲和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付出过沉重的血的代价,因而更加深知和平的珍贵。欧洲正在走向联合和统一,欧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综合实力雄厚的国家联合体。中国希望,和平崛起的统一的新欧洲,特别是欧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在国际战略观上,欧洲与中国有许多共同点。
欧洲与中国都希望营造一个和平发展、互信互利、造福人类的国际环境。我们都赞成多边主义,主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要求维护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以法治的精神改革现存国际秩序中的不合理成分,以长远的眼光推进成熟的战略伙伴关系。
其三是中国的和平崛起有利于中欧之间的互利合作。
我以为,中国的和平崛起为中欧合作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这些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欧盟国家对华投资也不断扩大,中欧贸易发展迅速,中欧经济的互补性与合作的潜力已成为双边关系最重要的纽带和基石。
中欧之间发展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无论对于中国的和平崛起,还是对于欧洲一体化进程,都是绝对不可缺少的,我认为,在中华文明与欧洲文明之间,不仅不会发生冲突,而且将交相辉映,共同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相关推荐:
美媒:法国总统府消息人士称中国是能对俄乌冲突产生重要影响国家
冯德莱恩访华前就中欧关系“隔空喊话”,专家:想影响中欧双边议程
声明:《管姚:中国领导人再次强调希望欧洲坚持战略自主》一文由排行榜大全(网友上传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