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王义伟/文 “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对于这样一个重大原则,台湾政坛蓝、绿两大阵营,态度不一。绿营始终不承认、不认可“九二共识”,并且一直诋毁、污名化“九二共识”。蓝营方面,一开始是坚持“九二共识”的,后来的立场有所松动、有所摇摆,有的蓝营政治人物对“九二共识”断章取义,甚至想以新的政治理念取而代之,但总体而言,蓝营目前对“九二共识”还是认可的。
对于“九二共识”,马英九是什么态度?
这是海峡两岸有关方面、两岸民众都在关注的。
马英九 资料图
3月30日,马英九一行的大陆之行来到武汉。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专程赶往武汉会见马英九。面对宋涛主任,马英九提到了“九二共识”。
笔者注意到,马英九用两种方式表述“九二共识”。
其一,他在讲话中多次提到“九二共识”,但没有对“九二共识”的内容作进一步的阐释。
其二,他“注意”到了大陆国台办对“九二共识”的解释,并认为国台办的解释是还原了“九二共识”的“原汁原味”。马英九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我注意到大陆国台办最近的记者会,也再次还原‘九二共识’的‘原汁原味’:1992年11月16日,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两岸授权下,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是两岸能够继续交流的共同政治基础。有了‘九二共识’,两岸才能搁置争议,共创双赢,共同追求和平发展。”
这是马英九的“聪明”之处,也是他谨慎性格的体现。他从事两岸事务工作已经36年了,当然知道“九二共识”的核心是一个中国原则。但是,如果他公开、直接说出来了,岛内的绿营会拉高分贝对其进行口诛笔伐,他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于是,他用这种“拐弯”的方式,“注意”到了大陆方面的解释,并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认可。
真是煞费苦心!
其实,“九二共识”达成的过程并不复杂。
上个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都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希望两岸统一的。这个大原则没有问题了,具体怎么表述就是技术问题了。
1992年10月底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香港举行工作性商谈,也就是“九二香港会谈”。在这次会谈中,海协会提出,在两会的事务性商谈中,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只要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态度,可以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表述的方式可以充分协商,并提出了五个文字表述方案。海基会先后提出了八个表述方案,其中第八个方案是:“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含义,认知各有不同”。同时海基会建议双方“各自以口头方式表明立场”。
1992年11月16日,海协会致函海基会,告知对方海协会的口头表述要点:“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在该函中,海协会还附上了海基会在香港会谈中正式提出的第八个表述方案,作为双方彼此接受的共识内容。12月3日,海基会回函,对此未表示异议。
“九二共识”就这样被双方正式确定。确定的时间就是1992年11月16日。
上述两个文字表述方案,都有两个原则性表述:一个中国,谋求统一。这是“九二共识”的核心要义。
除了对“九二共识”中的一个中国原则表达“委婉”的认同,对“九二共识”的另一个核心要义谋求统一,马英九的表述也是委婉的。他在讲话中说:“两岸关系可以由海峡两岸双方自己和平解决”。
宋涛主任和马英九
马英九的委婉、谨慎,宋涛主任应该也是“注意”到了,照顾到了。所以,宋主任的讲话诚恳而温情。他说:“不论分离多久,我们都终将团圆、携手打拼。我们是一家人,谁也不能把我们分开。”“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一家人,家里的事都好商量、要多商量。”
总而言之,“九二共识”就是一块试金石,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份考卷。马英九会见宋涛主任时的讲话,算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这样一个答案,该打多少分呢?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王义伟,经济观察报部门主任
延伸阅读:
专家:国台办主任宋涛会见马英九一行 分寸拿捏精准
直新闻:刘先生,对于国台办主任宋涛在武汉会见马英九一行,你有何观察?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我认为,要准确理解宋涛在武汉会见马英九的意义,我们首先还是要了解马英九这次登陆行背后复杂敏感的政治背景,以及有关各方对于马英九这次登陆的期待与想法。
对于大陆来讲,主要是想借此向岛内传递两重政治信号:一是由于近来马英九一直在呼吁两岸要“避战求和”,大陆想要通过接待马英九来访的方式,向岛内以及国际社会发出缓和两岸紧张情势,并把两岸关系引导到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的轨道上来的信号;二是由于马英九不仅有家国民族情怀,而且是认同“九二共识”的,大陆想要通过接待马英九来访的方式,向岛内各大政治势力发出,只有认同“九二共识”与反对“台独”,两岸才能真正实现“避战求和”的信号。
对于蔡英文当局与民进党来说,他们的心态则非常复杂。一方面,他们也想正向利用马英九登陆这件事,一是缓和两岸紧张得快要崩断了的对峙状态;二是呼应一下岛内民众期盼两岸和谈与和平的愿望;三是平衡与消解一下蔡英文“过境”美国,包括如果会见麦卡锡,届时有可能出现的负面后果。另一方面,他们还想反面利用这件事情,用放大镜检视大陆对待马英九的态度以及检视马英九的言行。假如大陆高规格礼遇了马英九,那他们就说这是统战,假如接待规格不高,他们就说是在“矮化”台湾。假如马英九在大陆没有说出那几个政治上的关键词,他们则会给马英九甚至是中国国民党扣上“卖台”的帽子。
对于国民党来说,他们的心态也很复杂,既希望马英九的登陆行为会给他们带来政治上的红利,又担心马英九不敢喊出那几个政治上的关键词,让国民党丢分。
明白了这些,我们就明白马英九这次登陆身上所肩负的几个重任,既要表达出自己的家国情怀,表达出两岸避战求和愿望,又要表达出“九二共识”;既要帮国民党一把,又要反击善于扣“红帽子”的民进党。而大陆方面对于马英九的接待,则要小心翼翼地拿捏好其中的分寸,让马英九传递出应该被传递出的政治信号,而不是被恶意解读。
宋涛会见马英九一行
直新闻:那你认为,宋涛在武汉会见马英九一行,是否准确传递出了大陆想要传递的政治信号?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我认为,大陆的安排,应该是恰到好处地拿捏住了其中的分寸。
首先,宋涛选择在辛亥革命的发生地武汉而不是南京,并且选择在马英九参观完辛亥革命博物院之后会见他,这个政治分寸的拿捏就大有讲究。既表达出了对当年孙中山先生与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推翻满清帝制的肯定,但又可以委婉地提醒岛内,有些东西已经成为历史了。但是,辛亥革命毕竟又是对国民党而言一个历史里程碑事件,因此它又可以给正在竖起耳朵倾听马英九讲政治关键词的国民党一些现实的政治想象与解读空间。除此之外,宋涛在马英九拜谒南京中山陵与参观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院之后,才开始陪同马英九去湖南展开祭祖行程,这里面其实也是大有讲究值得细细品味的,这一做法实际上是在把政治认同与人情分开来处理。
其次,宋涛不仅亲赴武汉会见和设宴招待马英九一行,而且在一开始致词时就转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向马英九发出的问候。由于习近平与马英九曾经在新加坡进行过历史性会晤,因此这一问候,既是人之常情,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不失规格的礼遇。这就让拿着放大镜在检视大陆究竟是在搞统战还是在“矮化”台湾的民进党无话可说了。
第三,宋涛的致词,通篇的措词非常委婉含蓄,你可以说它没有多少政治味道,因为宋涛在讲话中没有强调国家统一与“一国两制”台湾方案这些高度政治化的词汇,但是相关的政治味道似乎又蕴含在其中,因为宋涛反复肯定了马英九的家国民族情怀,强调了两岸一家亲。除此之外,无论是宋涛还是马英九在讲话时,都只是笼统地提到了“九二共识”,而没有各自强调大陆版的“九二共识”与马英九版的“九二共识”。这显然是为了既避免民进党的政治操弄又照顾到了国民党的感受。
两岸人们的感人事迹
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有着共同的历史和文化,所以是密不可分,如果把台湾分裂出去,历史就没法写。这就是海峡两岸人民的感情基础。台海观澜:2OO6,闽台两地亲情交流感人事迹多“六六大顺”,“六”在福建和台湾人的眼中,是一个吉祥顺利的数字。回首二OO六年闽台两地亲情的交流,顺风顺水顺情。九旬阿嬷“回娘家”阔别故乡七十四载的九十四岁阿嬷郑劝老人,终于回到了金门的娘家,与娘家亲人执手泪涟涟,其情其景,让人感慨又动容。七十四年前,刚二十妙龄的郑劝离开家乡金门嫁到福建惠安县净峰镇上厅村,丈夫在她怀孕时去了南洋,再也没有回来。郑劝生下一女,女儿和女婿在十多年前先后去世,如今已当上曾祖母的她与三个孙子生活在一起。七十四年来,故乡金门的山水时常在她的梦里萦绕,她渴望有生之年能回金门一趟,以慰乡愁。七月十七日,在两岸媒体《厦门日报》和《金门日报》的联手帮助下,九十四岁的郑劝老阿嬷乘坐“新集美”号客轮从厦门和平码头出发,直航金门踏上了金门土地。金门爱心基金会董事长许金龙表示,两岸热心团体与人士对于两岸隔绝带来不少乡亲离散,有家归不得的历史伤痕十分关注,对已与家乡金门的亲人取得联系的老人家,却因亲属关系、户籍登录认证规定有落差,无法以探亲名义申请返乡圆梦的,可循郑劝老阿嬷模式,在两岸的“人性关爱行动”机制下,一偿他们回家的宿愿。之后,又有四位在厦门的金门籍阿嬷搭乘新集美号轮船,在与家乡离散数十载之后,重新踏上故土。厦门市红十字会专门设立“寻亲救助基金”,帮助老家在台湾的老人完成回乡看看的心愿。八旬老汉“归故里”定居台北近半个世纪的张养成老人“魂归故里”,让家乡福建安溪的乡亲们感受了“福贵不离祖”的大义。张养成一九五七年从家乡安溪县大坪乡萍州村到缅甸传播茶文化,一九六二年到台北与妻儿团聚定居台湾。十一月十八日,八十三岁的老人在台北的家中仙逝。遵照老人的遗愿,十二月二十三日十二时,老伴高锦文率定居在世界各地的数十位子孙,千里行舟,凌波踏海,送老人归故土,让老人归息在安溪大坪家乡的恩泽园,了却老人“落叶归根”的夙愿。老人的七个子女现分别定居在美国、加拿大、新西兰、香港和台湾,都事业有成,孙子辈也开始在各地成家立业。老人生前常说,死后要归葬故乡,这样子孙后代与祖国与家乡的血缘关系才不会断。因为子女一定会回来给他扫墓的。寻根谒祖“知我心”四月十九日九时二十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偕家人在祖籍地漳州龙海市马崎村连氏宗祠举行祭祖仪式。表达出了“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心境。一个月后的五月二十日,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偕夫人、儿子到漳州平和县江寨村祭祖,实现了祖父等几辈人回祖籍地寻根谒祖的夙愿。“我终于找到自己的根了!”江丙坤说,身在台湾,不忘平和江寨同宗同源的宗亲,更忘不了祖先的“根”。十月三十一日,《金门日报》总编林怡种历经二十多年的多方寻找,托了许多人,上网和上图书馆找了许多资料,还亲到两次泉州,终于在这一次找到曾祖的原乡——泉州市丰泽区城东街道前头社区。百年思乡情切切,今朝圆梦泪涟涟。看着原乡的祠堂、家园,林怡种感慨万千。一桩桩一件件,闽台缘远流长的血脉亲情,在两岸的交流中得到了延续。什么是三不政策?
三不政策主要指两种三不政策。
一种是:20世纪80年代台湾当局的大陆政策之一。1979年,美利坚合众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蒋经国主政的台湾当局对中国大陆采取“三不政策”,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另一种是:马英九提出的“不统、不独、不武”。
大陆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务实措施不会放弃,团结台湾同胞共同奋斗的真诚热情不会减弱,制止“台独”分裂图谋的坚强意志不会动摇。
扩展资料:
党的建设中的三不政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标本兼治,夯实治本基础,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深刻领会“三不”机制相互融合、交互作用的内在机理,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系统思维,实现“三不”同步推进、同向发力。
一体推进“三不”是系统工程,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紧密结合三次全会部署的八项重点任务,稳中求进、持续推进,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中推动全会部署的各项任务落细落实。
-三不政策
人民网-马英九“三不”何时休(台海观澜)
相关推荐:
蔡英文窜美,美媒曝哈德逊研究所邀请函以“特别的嘉宾”带过,网友嘲讽
男子冒名顶替他人当教师30余年两次改户籍,当地多部门介入调查
国家体育总局党组召开扩大会议:坚决拥护中央对杜兆才审查调查的决定
声明:《台海观澜》一文由排行榜大全(网友上传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