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降低落户门槛主动“求贤”,新一线城市的“抢人大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镇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5.22%,这意味着,“十四五”时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的发展目标已经顺利完成。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人”是核心,户籍制度改革随之成为实现城镇化的有效手段,城市落户门槛大幅降低。截至目前,我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已基本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落户条件正在有序放开。
其中,以杭州、成都、武汉等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纷纷降低落户门槛,为区域发展主动“求贤”。背后的用意不难理解,人才流动是市场规律,谁占据了枢纽地位,就将在人才“大盘”中占有优势,同时,人才集聚也将反哺区域发展。
故事的另一面也不应该被忽视。人才加速流向“新一线城市”,对人口流出地意味着什么?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成为“新市民”,逐渐“空心化”的农村如何实现振兴?
降低落户门槛,大专、租房可落户
3月13日,杭州市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包括八个方面内容。其中提出,进一步放开学历落户门槛,已在杭州就业的35周岁以下大专学历,可在市区办理落户;45周岁以下硕士研究生可以“先落户后就业”。
杭州再次调整落户政策引发关注。之所以说“再次”,是因为在过去近4年的时间里,杭州的落户门槛经历过数轮调整。
杭州市
2019年5月,杭州市曾放宽落户条件,全日制大学专科及以上人才,在杭工作并缴纳社保的,可直接落户。
此轮“放宽”只持续了一年多,2021年10月,杭州又将大学生落户门槛由专科提高到本科毕业。本科45周岁以下、硕士50周岁以下,在杭州就业并缴纳社保的可以落户;55周岁以下博士,才可享受“先落户、后就业”。
如今,杭州学历落户的门槛可能又一次降回到大专。同时,还提出放宽技能人才落户,全面放开县域落户,桐庐、建德、淳安三县(市)城镇或将建立以合法稳定住所或合法稳定就业为条件的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成都于2017年、2020年分别发布人才新政1.0版和2.0版,学历落户的门槛也由“45周岁以下本科毕业”进一步放宽为“35周岁以下大专毕业”。
据成都本地媒体报道,自2017年7月“成都人才新政12条”,即“1.0版”实施以来,截至2020年底,已累计吸引超过40万本科及以上学历青年人才在成都落户。
同为新一线城市,2021年,武汉发布《关于调整完善落户政策相关条件的实施意见》,大幅降低落户门槛。根据实施意见,男性不满45周岁、女性不满35周岁在新城区和功能区就业创业的,且连续缴纳养老保险6个月以上或创业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即可落户,已经逼近“零门槛”。
武汉市
被称为“最强地级市”的苏州自2020年起持续放宽落户门槛,目前本科调入档案后可申请直接落户,大专缴纳6个月社保即可落户。苏州下辖的常熟、张家港、太仓和昆山四县市落户门槛更为宽松,房迁可以落户,租房也可以落户。
人口负增长,“抢人”就是抢先机
“抢人大战”如此激烈,与多个因素有关。2022年,我国人口近61年来首次负增长。“城市之间、地区之间对人才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谁能主动降低落户门槛,拿出诚意吸引人才,谁就有可能在接下来的区域发展中抢得先机。”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长期从事区域发展研究,他的解读一定程度上回答了新一线城市“抢人”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从重要性的角度来说,劳动力要素与区域发展需要直接挂钩,对经济发展产生实际后果。杭州官方在《征求意见稿》里明确提出,“推动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记者注意到,此次杭州不仅放宽学历落户门槛,还提出放宽技能人才落户以及全面放开县域落户。广泛吸纳不同类型人才,出于怎样的考虑?
杭州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汤海孺表示,杭州这些年在数字经济方面成绩较为亮眼,但是怎么样进一步保持、发挥优势,怎么样进一步从消费互联网走到工业互联网、进一步推动智能智造的发展,杭州还有不少短板。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因此,对杭州来说,进一步放开学历落户、放宽技能人才落户等措施,也有利于杭州加快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提出,越是劳动生产率高的地方,越需要低技能劳动力为高技能劳动力提供服务支持,随着高技能劳动者在大城市聚集,将会创造大量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岗位。
另外,人口的迁移将带动消费。陆铭与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陈斌开、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钟宁桦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流动人口与流入地户籍人口存在着较大消费差距。“没有户口意味着享受到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可能存在差异,人们在面对风险的时候,需要储蓄以防不测,而不是拿去消费。”陆铭认为。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扩大内需被摆在优先位置,着力恢复和扩大消费被放在首位。陆铭表示,降低落户门槛,让更多的人享受相同的公共服务,免除在城市里生活的后顾之忧,人们才敢消费。因此,降低落户门槛对于拉动内需也有积极作用。
县城落户,户籍制度改革下一程
多地调整落户政策“抢人”的背后,国家顶层设计早有部署。要实现现代化,城镇化是必由之路,而户籍制度改革是实现城镇化的关键举措。
《“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稳妥有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各城市可因地制宜制定具体落户办法。
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城市落户门槛大幅降低,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基本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有序放宽落户条件。过去10年,1.4亿农村人口在城镇落户。
进入城镇化“下半场”,户籍制度改革应该向哪个方向努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城市特别是县城功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
县城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据统计,2021年县城及县级市城区人口约2.5亿人,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30%。越来越多的农民到县城买房子,逐步向县城集聚。未来,基础较好的县城将成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重要空间。
记者注意到,此次杭州就提出,全面放开县域落户,桐庐、建德、淳安三县(市)城镇或将建立以合法稳定住所或合法稳定就业为条件的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苏州下辖的常熟、张家港、太仓和昆山四县市落户门槛更为宽松,取消了积分落户政策,房迁可以落户,租房也可以落户。
杭州市
李国平表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就是促进人口的自由流动,这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最明显体现。过去,用户籍制度为人口流动设置门槛是一种不得已,随着改革的深入,未来一定会不断打破门槛。
故事的另一面也不应该被忽视。人才加速流向“新一线城市”,对人口流出地意味着什么?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成为“新市民”,逐渐“空心化”的农村如何实现振兴?
李国平认为,我们所说的“区域平衡”,更多强调的是人均水平上的平衡,是人均资源占有量上的平衡。对人口流出地来说,常住人口减少,但人均资源占有增加,这未必不是好事,也将成为未来的大的趋势。
从城乡角度来说,城镇化还会加速,所以农村人口一定会减少。在农村内部,也将经历“移动式的重组”,人们会向条件较好的农村聚集,一些条件不太好的农村甚至可能会消失。未来,条件较好的农村通过大力发展产业实现振兴,从而留住一批人才。“最后会达到一个均衡状态,城市和乡村的人口稳定在一个比例附近,最后可能80%的人都要住在城市。”李国平说。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相关阅读】
成为新市民:有人“回流”寻找舒适感,有人花十几年挣积分落户
近期,不少地方落户条件进一步放宽,不难看出地方求贤若渴的状态。对于城市来说,有人来才有发展前景。
城市对人口结构改善的需求,让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在各地亮出抢人“绝活”时,户口、房子和现金补贴都是筹码。握住筹码,就握住了可能性。一座城市会迎来一批新市民,新市民也就此落地生根。
“回流”寻找舒适感
今年开局,河南郑州正式实施一项新的户籍改革制度。
此次新规重点抛开社保缴费和居住时长的限制。在郑州市中心城区,若你是名租户,持有公有住房租赁证或租赁登记备案凭证,就可在郑州市申请登记城镇居民户口,成为新市民。
以省会城市来说,没有额外条件限制,以租户身份直接落户几乎算“零门槛”。“我周边有不少人直接以大学生身份落户,也有通过购房落户郑州的。”郑州市民赖小丽(化名)说。
2019年,赖小丽在武汉一所“双一流”高校取得硕士学位后,去了北京。在接下来近两年的时间里,她在一家网站从事运营编辑工作。与原先计划的走向不一样,纠结一番后,她结束“北漂”生活,回到了老家河南驻马店。
2021年10月29日是她成为郑州新市民的第一天。“这个日子我记得特别清楚,因为填了不少表格。”赖小丽告诉记者,当时她根据2017年出台的青年人才引进政策,落户后可连续享受三年每个月1000元的生活补贴。
这项政策目前依旧有效。为强化后备人才资源储备,《郑州市青年人才支持专项实施细则》提出,凡郑州籍户口并符合毕业时长的学历人才,生活补贴按照每月博士毕业生1500元、硕士毕业生1000元、本科毕业生及预备技师(技师)500元的标准发放。
但这些福利并不是吸引人们落户的唯一衡量标准。
“对我来讲,在郑州生活,舒适度会更高些。”在周末,一张90元的高铁二等座车票,让赖小丽可以在一小时内从郑州回到驻马店,见到自己的父母和弟弟。不赶时间的话,票价可以减少三倍,而时间也只不过多了几十分钟。
同样,为了提升幸福感,就在一个月前,26岁的丁月拥有了一张新的身份证,户籍信息由湖北省天门市变为湖北省武汉市。从吉林一家本科院校毕业后,她历经了一年的“北漂”生活,自去年开始,她住进自己在武汉的新家,准备从头再来。
在武汉市中南路一家派出所办理落户申请时,她带上了房产证。办证那天,她异常轻松。“这种感觉,就像是把根埋在了土里,知道树要怎么长了。”丁月说。
2017年,武汉率先开启人才争夺战。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已累计有约191万大学毕业生选择留汉发展,成效可观。被称为“大学之城”的武汉,要把人才留住的决心可见一斑。
但一位目前就职于武汉市某央企的工作人员也讲述了自己的困惑:“武汉整体的薪资待遇并没有太强的吸引力,我还没有落户,准备去外面找找机会。”该工作人员与赖小丽一样,毕业于武汉同一所“双一流”高校。
感受城市欢迎的姿态
2022年,我国出现近61年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人口、人才仍是城市间竞争的重要资源。相比“北上广深”,一些新一线城市或二线城市落户条件要简单得多,优惠的政策与简捷的手续,展现出欢迎的姿态。
部分城市的落户政策向大学本科毕业生敞开,持有当地户籍的大学生能享受到一系列政策红利。2022年2月22日,夏小函(化名)拿到了一张集体户口常住人口登记卡,这是她在青岛落户的凭证。夏小函是山东临沂人,9年前来到青岛念大学,毕业后留下工作,但户口一直在老家。
获得租房补贴是她选择落户青岛的主要原因。依照青岛当时的政策,本科毕业三年内可以享受每个月500元的住房补贴,但需要青岛户口。
夏小函户口原本挂靠在父母单位,单位没了后,又因种种原因,她成了空挂户。能让户口有个归处,也是她家人的一个心愿。在青岛上了大学又在这边工作数年,夏小函熟悉这座城市,一些同学、朋友生活在青岛,这让她感到踏实、安全,因此落户对她而言是“早晚的事”。
与夏小函一样,来自湖北的白雪也凭借自己的本科学历成功落户成都。白雪此前一直在上海工作,与她相恋多年的男友在成都工作。2019年,她关闭了在上海开办的模特培训班,结束异地恋,决定与男友一起在成都发展,买房安居。
她记得很清楚,去办理落户那天,天气晴好、气温很高,她背着蓝白相间的双肩包,里面装着落户需要的所有材料,包括入户申请表、毕业证书、身份证和户口本等。
“前期也都是在网上操作,很方便,只需要去现场把之前网上提交的材料再交一次纸质版,我发现大厅内有很多大学生在办理落户手续。”白雪说。
实际上,成都也接受应届大专和往届大专毕业生落户。根据规定,在成都落实了工作单位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当年取得毕业证的)大专毕业生,可在取得毕业证的次年12月31日前,按本人或直系亲属合法稳定住所、单位集体户、人才流动服务中心集体户的顺序申请本人入户。35周岁(含35周岁)以下的普通高校全日制大学专科学历非成都市户籍毕业生(含国外取得学历人员)可凭毕业证在成都东部新区和近郊区申请入户。
成都并非唯一允许大专学历落户的城市。今年3月13日,杭州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拟放宽对大专学历、高技能人才的落户,全面放开县域落户政策等。
2022年4月,湖南省发布《关于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长沙市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放宽人才落户限制,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在长沙就业人员可即时申报落户,享受在长沙购房资格。
部分城市甚至可以“零门槛”落户。例如,2022年5月,大连明确了全面放宽个人落户学历和年龄限制;2021年6月,昆明市提出全面取消落户限制;2020年4月,江西省南昌市提出全面取消在南昌市城镇地域落户的参保年限、居住年限、学历要求等迁入条件限制。
用17年挤进6000人的队伍
在一线城市,人们遵循公平公正、总量控制、存量优先、有序推进等原则,凑满积分落户,漫长的积累是对人的考验。
实际上,在北京,对于不打算在当地定居生活的人来说,当地户籍的吸引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但有了房子和孩子,没有户口会让孩子以后参加高考多一道门槛。
今年42岁的邹女士出生于辽宁,2004年参加工作,2005年缴纳社保。两年前,她终于拿够了积分,成为一名北京新市民。
她选择落户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让孩子能高考。“以前我们单位有工作居住证,所有手续办完后,这个证让我和有本地户口的人在很多方面的待遇差不多,唯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高考。”邹女士说。
也并非所有企业都有资格申请这种工作居住证。以朝阳区为例,只有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和首都经济发展方向及产业规划要求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合法注册备案的机构才能申请。其中,对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注册资本和年纳税额也有要求。
除了缴纳足够时长的社保、在北京郊区买了房,她还有些市级荣誉加持,这让她终于挤进了6000名落户资格人员的大队伍。一路走来,邹女士用了将近17年。
在上海,除了通过人才引进、留学生落户等方式获得上海户籍外,拿到居住证积分,也是很多“沪漂”的目标。根据上海市相关规定,达到标准积分120分的居住证持有者,所享待遇与上海户籍居民基本相同。
在上海待了近23年的沈女士虽然未把户口拿下来,但总算是积满了120分。这些年,她在上海结了婚,也与丈夫在上海买了房,还有个即将年满18岁的儿子。
从四川一个小县城高中毕业后,沈女士决定去大城市上海看看。2000年,她在上海一家餐厅做收银员。工作机会多,但要找个工资高的岗位,却让她犯愁。“这样的工作总觉得差点意思。”沈女士想再往上“走走”。
为了提升学历,2008年,沈女士开始准备自学考试。“当时去的华东师范大学,每年都要考几门,考完大专后,又继续考本科。”
考试也是为了攒积分。那几年,上班、备考、照顾孩子占据了她的所有日常。在考试的前一两个月,看书、刷题往往要熬到晚上两点。
按照最新的《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管理办法》,拥有学士学位的教育背景可以积90分。英语不太好的沈女士利用加考三门专业课换免考英语的相关政策,让自己本科“毕业”了,但上海居住证积分模拟计算器的结果还是显示凑不满120分。
2021年,孩子面临中考,学校要收集积分为学生申请中考资格。因为积分不够,沈女士的孩子上了上海一所中专职校。
“为了凑积分,2019年赶在孩子中考前,我还去考了一个中级经济师。第一年没考过,我还让他留了级,但后来还是没考过。”没让孩子参加中考成了沈女士的心结。不过她也认为,自己努力了。
去年,沈女士的积分终于攒够了,但因申报材料等问题,拿120分居住证的事情到现在还耽搁着。关于以后是否能成功落户上海,沈女士没有那么乐观,但她很满足目前生活反馈给她的一切。
新京报记者张建林 叶红梅
今年天津落户有新政策
随着天津经济水平逐渐提高,外来人口也是逐渐增加,不少落后地区的人们,为了减轻生活压力,纷纷将户口迁入天津大城市,享受大城市拥有的高待遇及福利。
根据天津落户政策规定,能落户天津的二种方式:一是积分落户,14年开始施行,到2020年底截止;二是人才引进。
2018年516上午开幕的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天津发布“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天津大幅放宽落户条件,为加快聚集更多的优秀人才,降低了人才落户门槛,具体内容如下:本科生40岁以下,硕士45岁以下,博士不受年龄限制,都可以直接落户;急需型人才由企业家自主确定落户条件;对资格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创业型人才,大幅降低落户门槛。来津人才可自主选择落户地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户口登记。现役军人的户口登记,由军事机关按照管理现役军人的有关规定办理。居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的人的户口登记,除法令另有规定外,适用本条例。
济南全面放开落户限制 新落户居民平等享合法权益
在新一轮的城市排位赛中,不少特大城市、大城市纷纷放松了落户限制。
近日,作为新一线城市、I型大城市、长三角城市的宁波也放松了落户条件,加入了“抢人大战”。值得关注的是,宁波此次在落户政策方面,实行“70年产权房即可落户”,这种“买房即可落户”的做法再次引发了业内关注。
中指研究院宁波公司总经理李嵩指出,宁波新政取消了原先“缴纳社保”的要求,实行“70年产权房即可落户”,租赁落户社保缴纳年限及市区城镇地区租房连续登记时间均放宽为1年,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放开宁波户口迁移政策,吸纳集聚人口。
宁波实行“70年产权房即可落户”
近日,宁波市政府官网发布了《宁波市区户口迁移实施细则》,并公布了相关解读。在居住(就业)落户方面,新政作了三方面调整,即实行“70年产权房即可落户”,取消原先缴纳社保的要求;租赁落户从城镇地区同一街道(镇)的成套住宅连续租住登记和社保缴纳均满2年放宽至均满1年。
《宁波市区户口迁移实施细则》也明确指出,该文件制定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放开宁波户口迁移政策,吸纳集聚人口,按照“十四五”规划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要求,结合近几年出台的落户政策,进一步放宽市区落户条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并探索户籍准入年限累计认同,对2018年出台的户口迁移实施细则重新进行了调整。
此次宁波新政中“买房即可落户”再次引发了行业关注。
事实上,在楼市低迷的情况下,“买房即可落户”的政策并非宁波首创,南京、武汉、苏州、杭州等多个城市都有类似“买房即可落户”的相关政策,但在买房面积、买房区域及买房时间上有不同的限制。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买房即可落户”并不是新鲜事,通过买房甚至租房可以落户,这是新市民在大城市住有所居的体现,可以同步享受到大城市公共服务和公共配套,也是当下政策趋势所向。
宁波商品住宅成交量连续3个月下跌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楼市仍旧低迷,且库存量攀升。据易居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宁波新房供应面积约30万平方米,成交面积约18万平方米,库存面积542万平方米,存销比高达189个月。
另据宁波市房产市场管理中心数据,今年9月,宁波市中心六区商品住宅共成交1783套,环比下降274%,同比下降669%;六区二手住宅共成交2864套,环比下降168%,同比上升552%。宁波商品住宅成交量已经连续第3个月下跌,且又一次跌破2000套大关。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此次宁波出台新政,可以理解为“购房可落户”,所以对于房地产交易市场有直接的刺激作用,有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对于四季度交易市场的拉动势必有积极的意义。
降低落户门槛,大城市排位赛竞争加剧
此次宁波新政还在人才落户方面做出了调整:一是将B类人才专户落户条件从全日制本科扩大至全日制专科,并取消毕业15年的年限要求;从中级下调至初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从技师下调至高级工技能人才。二是取消人才分类目录中工作人员落户的年龄要求。
对此,李宇嘉表示:“目前,各大城市对人才的抢夺战逐步过渡到人口的抢夺战。对于宁波而言,长三角城市的竞争是很激烈的,有上海、杭州这样的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宁波在城市竞争中需要更为发力,才能吸引人口的流入。”
根据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披露,2020年,宁波市常住人口9404万,城区人口3609万,位居I型大城市之列(即城区人口介于300万到500万之间的城市)。
目前,宁波常住人口已经逼近千万人口量级的城市。从人口数字方面来看,宁波位列浙江省内第三,仅次于省会杭州以及温州。
另据宁波市政府官网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末,宁波全市常住人口为9544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城镇化率)为784%。截至2021年底,宁波全市拥有户籍人口6183万人,其中市区3112万人。
其中,2021年,宁波全市迁入人口76844人,迁出人口24645人,人口净迁入52199人,净迁移率为85‰。但是,宁波人口出生率为610‰,死亡率为697‰,自然增长率为-086‰,比上年下降161个千分点。
李嵩指出,宁波的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进一步放开宁波落户政策有利于宁波户籍人口增长,进一步加入千万级常住人口大市。
“一方面,人口聚集会产生规模效应,降低城市公共服务和配套的边际成本;另一方面,城市配套和资源的引入也需要评估人口多少,人口上来了,配套水平也会同步提升,相辅相成的。”李宇嘉如是说。
在2020年5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中,进一步提出“要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推动公共资源由按城市行政等级配置向按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配置转变”。
这也意味着城市资源建设与人口规模挂钩。比如,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中规定,申报地铁建设的城市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
所以,在此背景下,更多城市降低落户门槛,甚至特大城市也出现了“零门槛”落户。比如,郑州、大连、济南、昆明等特大城市以及福州、石家庄、南昌等I型大城市也已全面放宽落户条件。
新京报记者 徐倩
编辑 武新 校对 卢茜
上海进一步放开对应届生的落户限制
日前,济南市出台《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人才集聚的若干措施》(简称《措施》),对有在济南从业、居住意愿的外地人员,全面取消在城区、镇区落户迁入条件限制。《措施》主要包括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全面实施大学生留济创业就业工程、全面保障落户权益等内容,政策实、操作易、含金量高,旨在进一步吸引聚集更多人才来济南发展创业,加强形成与“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人才集聚效应和人力资源支撑。
关键词:全面放开落户限制
无房人员落户方式多,落户手续办理简化
在降低落户门槛方面,《措施》提出,对有在济南从业、居住意愿的外地人员,全面取消在城区、镇区落户迁入条件限制,实行以群众申请为主、按户口迁入途径分类登记备案的迁入政策。
在畅通落户渠道方面,《措施》提出,对无自有产权住房的申请迁入人员,可按迁入途径及原因自主申请通过单位集体户、人才集体户、社区集体户、近亲属家庭户、经房主同意的合法产权租赁住房等方式落户。对通过上述途径仍存在落户障碍的灵活就业人员,在济南城区、镇区租赁经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登记备案住房的,可申请由租住地社区集体户“兜底”落户。开辟非驻济高校学生落户网上“绿色通道”,非驻济高校在校生只需提交本人录取通知书或学生证、户口簿中本人常住人口登记卡或集体户口登记卡、准迁证邮寄地址,即可申请在济南市、区县人才服务中心落户。在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范围内,对引进的外籍高级管理人员以及长期工作和投资的外国人,在出入境、永久或长期居留等方面,提供更加开放的签证和停居留政策。
在简化落户手续方面,《措施》提出,拟申请落户人员只需凭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和相关凭证材料即可向拟落户地派出所提出申请,申请人的配偶、子女、双方父母户口均可按意愿随迁。持续推进落户流程再造,强化区块链技术应用,通过政务服务网、“泉城办”APP、公安“E警通”、自助终端、微信公众号等,努力实现“不见面审批”“无证明审批”,提高落户效率。
关键词:全面实施大学生留济创业就业工程
改善大学园区配套,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补贴
在健全完善校地合作机制方面,《措施》提出,完善校地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服务驻济高校(含民办高校、职业技工院校,下同)工作专班,定期组织宣传、教育、科技、文化旅游、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开展上门服务,“点对点”统筹协调高校在基建投资、项目申报、成果转化、后勤服务、就业实习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开展“携手共建”活动,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开通免费地铁、公交等,有计划地组织广大高校师生观摩全市重点园区、重大项目及城市建设,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全市重大政策制定、重要活动,为济南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关于畅通校地沟通交流渠道方面,《措施》提出,建立市级领导联系高校制度,在“毕业季”“开学季”进高校宣讲人才政策。发挥高中“母校”桥梁纽带作用,由各高中每年寒暑假组织“回母校、议变化、献良策”等活动,让济南籍外地高校在校生和应届毕业生及时了解全市发展建设成就,增进回归发展意愿。建立驻济高校和济南籍外地高校学生信息数据库,全力打通信息传递渠道,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定期推送济南最新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服务流程、岗位需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等,引导他们关注济南、向往济南、扎根济南。
关于改善大学园区综合配套条件方面,《措施》提出,加大章丘、长清大学园区周边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在新兴产业布局、文化基础设施、公共交通服务、职住环境改善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全面提升驻济高校周边的创业就业、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文化娱乐、自然生态、社会治安环境。加大高校老校区保护力度,优化周边环境,营造人文气息,传承高校文脉,切实增强高校师生、校友对济南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吸引人才留驻的软实力。
关于搭建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平台方面,《措施》提出,围绕十大千亿产业发展,加大市级层面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度。鼓励各类研究院、检验检测机构以公益价格开放实验室、试制室和检测室等资源,并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技术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鼓励支持大学生就业辅导、职业技能培训、信息咨询、科研院所等机构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服务。各区县、功能区要在地理位置、商业环境、交通条件相对优越地带建设创新街区、众创空间、创业特区等孵化平台,提供数量充足、设施配套完善的创业工位。
关于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补贴方面,《措施》提出,鼓励各区县、功能区定期汇总提供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实习岗位清单。对企事业单位给予在校本科及以上大学生实习补贴、补助的,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50%给予不超过3个月的补贴。小微企业新招用毕业年度和择业期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签订1年及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4个月以上的,按照“由企业随工资发放,据实向市、区县人社部门(经办机构)申领”的方式,向每人一次性发放2000元。毕业1年内来济参加面试的非驻济“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可依据面试通知书和相关票据,一次性申领不超过1000元的补贴,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补贴资金直接打入毕业生个人支付宝、微信等账户。
关于设立驻济高校“留才奖”方面,《措施》提出,鼓励驻济高校创造条件引导支持应届毕业生在济南落户就业,对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的,按照本科及以下每人300元、硕士及以上每人500元的标准据实给予高校一次性奖励。
关于优化大学生服务渠道方面,《措施》提出,打造“选择济南共赢未来”招聘品牌,进一步扩大大学生就业招聘会规模、层次、行业和专业,同步整合高校就业服务网站、公共就业招聘网站等资源,搭建在济就业统一线上服务平台,为求职者提供多样选择窗口。在章丘区、长清区高校集中区域,设立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中心,方便大学生办事和留济创业就业。
关键词:全面保障落户权益
新落户居民平等享受合法权益,鼓励农民就近向城镇转移
关于切实保障新落户人员待遇方面,《措施》提出,凡新落户居民,按相关政策均可平等享受住房租赁补贴、医疗保险待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养老救助等合法权益,确保应该享有的待遇不受影响。在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范围内,对港澳台优质人才和持永久居留身份证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在创办企业、住房补贴、社会保险等方面给予更多“国民待遇”。
关于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方面,《措施》提出,加大学校规划建设力度,着力保障重点区域学位供给,逐步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合理布局各类医疗机构,适当增加人口迁入集中区域医疗机构数量。
关于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合法权益方面,《措施》提出,鼓励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各街镇、村居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限制条件,确保其在原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保护。
关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措施》提出,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加快研究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各项配套制度和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
关于鼓励农民就近向城镇转移方面,《措施》提出,研究出台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具体办法,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鼓励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向区县和城镇驻地转移落户。
为推动政策落实,《措施》要求,公安部门要强化落户人口基本数据统计,积极与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教育、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等单位建立联动推送通报机制,使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全面掌握全市新落户人口情况及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落实解决方案。各责任单位要及时制定配套实施方案或细则,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确保各项改革落实落地。要加大专项督查力度,对政策落实不力的,依纪依规进行追责问责。
海口进一步放宽落户政策 专家:有楼市松绑效应
上海进一步放开对应届生的落户限制
上海进一步放开对应届生的落户限制,凡在上海“五个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就业的上海市应届研究生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就可直接落户。上海进一步放开对应届生的落户限制。
上海进一步放开对应届生的落户限制111月29日,上海决定开放第二批2021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落户受理工作,并试点在五个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就业的上海市应届研究生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可直接落户的政策。
在此之前,上海已数次向部分应届毕业生降低落户门槛。例如,2018年,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高水平大学”的本科阶段应届毕业生可直接落户;2020年9月,直接落户的范围又扩大至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从此次新政来看,上海对人才引进正在“提速”,并且人才引进的区域方向性更为清晰。
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新政将对五大新城的房地产市场产生积极影响。张波认为,“人口的导入会进一步催生当地的居住需求”。
指定区域应届研究生或直接落户
11月29日,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发布公告披露,为“推进高质量人才高地,加大吸引人才支持力度,特别是支持’五个新城’建设招揽人才”,经上海市高校招生和就业工作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开放第二批2021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落户受理工作,并试点在五个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就业的上海市应届研究生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可直接落户的政策。受理时间为2021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工作日)。
据上海市统计局2021年发布的上海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上海全市常住人口为24870895人,已逼近2035年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的常住人口2500万人红线。而基于“2500万常住人口控制红线”,上海落户政策一直颇为严格,在应届生落户、居转户、分居调户、投靠落户、人才引进、归国人员落户这6种方式中,只有符合要求(积分需满72分)的高校毕业生可即时落户,其余方式均需等待较长时间。
2017年以来,多个城市兴起“抢人大战”,但上海一直未参与其中。直至2018年,上海才首次放宽落户限制,实施了“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试点,探索建立对本科阶段为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可直接落户”的政策。
之后,上海又数次放松人才落户条件,尤其是在针对大学生、硕士毕业生的落户政策方面更为频繁。例如,2020年9月,上海将上述落户范围扩大至“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也就是说,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在内的这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直接落户。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上海推出“试点在五个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就业的上海市应届研究生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可直接落户”的政策,无疑令落户门槛进一步放宽,有助于导入更多人才。另据《文汇报》报道,2021年上海高校应届毕业生为207万,比去年增加2万人。其中研究生占比三成左右。而根据此次政策的条件,符合落户的学生人数或达几万人。
“本次新政再次对户籍政策实施边际调整。这有助于在人口红线的限制框架内,实现’五大新城’建设提速,并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实力。”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高级分析师束端认为。
今年3月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指出,“新城发力”是重中之重。在建设目标上,至2035年,5个新城各集聚100万左右常住人口,基本建成长三角地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至2025年,5个新城常住人口总规模达到360万左右,新城所在区的GDP总量达到11万亿元,新城基本形成独立的城市功能,初步具备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地位。
束端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据上海市统计局2021年发布的上海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人口空间分布上正持续向五大新城等重点发展区域流动: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比2010年减少了3025万人,浦东新区和郊区比2010年增加了25143万人,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由2010年每平方公里24137人下降到2020年每平方公里23092人;浦东新区和郊区的人口密度由每平方公里2650人提高到每平方公里3006人。
人口持续导入成长期支撑点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认为,“此次落户政策可以看作是上海五大新城实施的差异化落户政策。”根据《实施意见》提出的五大新城建设目标,张波指出,上海在政策层面对人口流入区域有着清晰的“聚焦方向”:“有规划的人口导入是前提,有良好的产业支撑,形成宜业宜居生活氛围是方向。”
“人口的导入会进一步催生当地的居住需求。”张波向《华夏时报》记者解释说,从2020年到2034年,临港新片区的常住人口250万左右,均需要大量的产业人才和相关服务配套人才的引入。
“从长期来说,人口的持续导入对五大发展是个长期支撑点。”在张波看来,当下一批具备购房资格的人对楼市是支撑。五大新城有大量土地,就需要相应的人口导入,短期内会提高五大新城楼市的热度,同时还会形成供需平衡和房价平稳。
张波指出,从目前上海的土地来看,未来几年五大新城都将是供应重点。正如其所言,仅以今年3轮集中供地所推出的地块为例,多数位于闵行区、青浦区、宝山区、嘉定区、松江区、浦东新区、临港、奉贤区这些区域。
随着人才的不断引入,购房需求将长期保持一定高位,更重要的是,“五大新城的人口结构也将发生重大变化,未来人口会更为年轻化,对居住的环境也更为个性化,社区的互动氛围、绿色环保、户型空间等也将会有着更多年轻化的标签,这对房企来说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张波认为。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也表示,从房地产角度看,预计今年12月份类似落户人数明显会上升,对于明年上半年购房市场来说,可能会形成一波新的购房需求。
不过,严跃进强调,这个时候也要防范出现五大新城炒房等现象。同时,鉴于其他城市人才落户后炒房的现象,对于一些新落户人员的购房方面,要适当有所约束,类似房屋限售或者限定在五大新城购房。此外,严跃进认为,监管层要继续释放积极的信号,“在五大新城增加普通住宅用地供应,以及积极宣传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应等,真正促进此类人才的安居乐业。”
上海进一步放开对应届生的落户限制2上海市近日出台新政策,凡在上海“五个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就业的上海市应届研究生毕业生,不必“打分”,符合基本条件就可直接落户。
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29日发布通告称,为推进上海市高质量人才高地建设,加大吸引人才力度,特别是为支持“五个新城”建设招揽人才,经上海市高校招生和就业工作联席会议研究,试点在“五个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就业的上海市应届研究生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可直接落户的政策。
据了解,上海实行公开透明的积分落户制度,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落户标准分通常为72分,毕业院校、学历水平等因素均会对积分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其中非“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部分毕业生可能出现积分不足的情况,但在这项新政策推出后,只要符合基本条件,上海所有高校的应届研究生毕业生均可直接落户。
此项新政策的适用对象为在上海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五个新城”及自贸区新片区就业的上海市应届研究生毕业生。
近日召开的上海市人才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握需求导向,更大力度推动人才政策先行先试、人才计划优化整合、人才服务提质增效,加快打造高品质人才生态系统。上海相关部门表示,将进一步完善管理、优化服务,为吸引优秀人才进沪就业营造良好环境。
上海进一步放开对应届生的落户限制329日,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发出通告称,试点在五个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就业的本市应届研究生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可直接落户的政策。
为贯彻上海市相关会议精神,推进本市高质量人才高地建设,加大吸引人才支持力度,特别是支持“五个新城”建设招揽人才,经上海市高校招生和就业工作联席会议研究,试点这项新政。
关于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常规按照落户标准分进行“打分”,通常稳定保持在72分标准上。在落户“积分”中,毕业院校与学历水平等因素,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分析认为,“双一流”建设高校等高水平院校的研究生毕业生相对具有一定优势,非“双一流”的部分地方院校毕业生可能出现积分不足的情况。而在这项符合基本条件即可直接落户的政策推出后,对任何沪上高校研究生毕业的应届生都条件等同。“地利”方面,也对地处五个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的高等院校有利,有助于相关高校毕业学子落户新城和新片区安家立业。
过去,非沪籍居民要想在上海落户,从“居住证”到“拿户口”一般需要7年,但对于五个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的人才可以缩短到5年或3年。
如今,“应届研究生符合条件可直接落户”的新政一出,无异于一张“王炸”,直接吸引年轻人奔赴上海郊区而来。
根据建设目标,上海市计划至2025年,五个新城常住人口总规模达到360万左右,新城所在区的GDP总量达到11万亿元。至2035年,五个新城将各自集聚100万左右的常住人口,基本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人口规模目标当前,五个新城筑巢引凤的“大招”接二连三,人口增长可谓是后
2015-2020年上海人才落户政策
从房地产方面来看,常住人口的增长以及持续的人口流入,将对楼市未来的成交产生一定的增益作用,以新增常住人口第一位的杭州为例,过去几年,杭州商品住房成交量价一路走高,并且以超强的动能迅速从疫情中走出来。
上海对应届生的落户放松,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刺激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效果。
高校人才未来将是一个庞大的购房群体。
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也是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城市。截至2019年年末,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181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52%。根据复旦大学城市规划研究院的课题成果,如果保持现有人口,不再引进新增劳动力,2040年时,上海人口总量将减少到1900万左右,其中,60岁以上老人总量将增至800万,占比超过四成。
与之对比的是,上海的人口出生率倒数第三,明显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如何逐步优化人口结构,持续保持经济活力,已被上海这座城市提上议事日程。
首先:人才政策不敏感,相比一日游政策,人才政策力度再大,也不会出现收回的风险。
其次:大部分城市的房地产政策主要集中在公积金政策和土地款缓解政策,还有就是预售加快政策。个别城市也有针对契税减免购房补贴,但主要集中在个别三四线城市。
多城市政策力度较大都被叫停,但试探政策依然不断出台。主要原因是一城一策,地方的土地财政、包括经济稳定要求房地产政策有所调整。
整体看,短期房地产政策收回的基本都是因为微调力度过大,收回的基本都是刺激市场的而非稳定市场的政策,另外现在看房地产政策能够落地的基本是救企。
虽然说是“郊区”,但完全不同于其他城市“偏僻落后”的郊区,上海的五个新城都有各自的发展重心,楼市极具上涨潜力。当前五个新城的房价处于上海低位,但随着教育、交通等配套资源跟进,有望实现新一轮的楼市热度攀升。
2021 年 3 月,上海市提出到 2035 年,五个新城各集聚 100 万左右常住人口,前期到 2025 年,5 个新城常住人口总规模达到 360 万左右
目前,五个新城常住人口总数约在 240 万左右,是有将近 260 万缺口的(官方统计南汇、奉贤、青浦现人数约为 30-50 万之间)
第三:人才成为房地产政策调控的窗口。整体看,上海调整人才政策是为了维持上海的城市活力,但从趋势看,一线城市楼市很可能会逐渐见底!北京也会出台类似的政策。
15省份提出全面放开落户限制,6省会率先实现落户“零门槛”
新京报快讯(记者 张建)今天,新京报记者从海口警方获悉,海口市进一步放宽人才落户条件,对多个方面落户年龄政策进行了调整。专家认为,海口此举有楼市松绑效应,有助于刺激楼市交易。
落户年龄放宽
今天,记者从海口警方了解到,海口市此次放宽人才落户政策从学历上将范围扩大至应届高校和职校或海外留学归国毕业生,从年龄上,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或是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技师以上资格人才从40周岁放宽至55周岁,全日制专科学历或高级工职业资格或执业资格人才从40周岁放宽至45周岁。
此外,在海口市创办企业、连续经营5年以上,依法纳税、无不良记录的公司法人代表,且年龄在55周岁(含)以下应提交的材料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公司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工商登记管理部门出具的公司连续经营5年以上、无不良记录证明及依法纳税证明,方可申请落户。
或刺激楼市交易
2018年3月31日中午,海南(楼盘)省住建厅向外发布《关于做好稳定房地产市场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全省加强严格购房资格审查,非海南省户籍居民家庭在海南省范围内只能购买1套住房,五指山、保亭、琼中、白沙4个中部生态核心区市县建设的商品住宅只能面向本市(县)居民家庭销售。
此后,该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进一步强调,此次新限购政策的区域还是上次限购政策覆盖的区域,即海口、三亚(楼盘)、琼海、五指山、保亭、琼中、白沙7个市县划定的限购区域,并不是单指生态核心区4个中部市县的限购区域。
通知还明确,非海南省户籍居民家庭在该省购买住房,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70%。本通知印发后购买的住房,自取得不动产权证之日起5年内禁止转让。非海南省户籍居民家庭在实行限购政策的区域购买住房,需提供至少一名家庭成员在该省累计60个月及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
同样是去年,5月13日晚,海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对《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进行介绍称,对于引进人才的住房问题,该计划对引进的各类人才自在琼落户之日起购买商品住宅,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待遇,不受限购政策限制。
在人才住房保障方面,海南省将为引进的大师级人才、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分别按200平方米、180平方米、150平方米标准提供免租金、可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全职工作满5年赠予80%产权,满8年赠予100%产权。
同时,为其他各类人才提供住房租赁补贴,其中拔尖人才每月5000元,其他类高层次人才每月3000元,40岁以下的全日制硕士生每月2000元,35岁以下的全日制本科生每月1500元,连续补贴3年。
对此,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该政策降低了落户门槛,能够绕过海南之前的购房政策,在短期内扩大购房需求。虽然该政策不是针对房地产政策的松绑,但能够发挥松绑的效应,有助于刺激当地楼市的交易。
新京报记者 张建 编辑 武新 校对 刘越
随着各省区市纷纷提出全面放开落户限制(部分省份不包括省会城市),我国人口的“落户自由”再度升级。
6月中旬,昆明市城乡融合专项组办公室印发《昆明市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要点》,提出通过全面放开落户限制、提升农业转移人口技能素质、健全配套政策体系等措施,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有效融入城市。
在此之前数日,湖北省发改委印发《2021年全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要点》,提出取消除武汉市外全省其他地区落户限制,进一步降低武汉市落户门槛。
这意味着,我国至少有15个省份已经提出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其中石家庄、昆明、南昌、银川、福州、济南6个省会(首府)城市成为“零门槛”落户的先行者。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
具体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相适应,有效支撑 社会 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保障公民权利,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意见》的发布,拉开了我国多个省份全面放开落户的序幕。
2014年6月,贵州省提出,为有效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除贵阳市南明区、云岩区、观山湖区和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积分入户外,贵州省内其他地区将全面放开落户限制。
同年11月,四川省政府印发《四川省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全面放开除成都以外的大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落户限制。2016年8月,四川《关于加强和规范人口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各地要在2016年底前,细化和出台本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及相关配套措施,确保进城落户“零门槛”。
2017年,黑龙江省提出,与此同时,全面放开除哈尔滨市道里、道外、南岗、香坊4个主城区以外所有市地级城区的落户限制。
“《意见》确立了分层次、分阶段、有计划地放宽户口迁移政策。最近5、6年以来,我国一直按照这个规定在稳步推进户口迁移政策的放宽,前几年几乎没有省会或者大的地级市放开户口迁移限制,但这几年已经越来越多。”王太元表示。
2019年以来,各省份全面放开落户再度迎来一波“高潮”,而这是以发改委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以下简称《重点任务》)为标志的。
《重点任务》提出,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在此前城区常住人口100 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的基础上,城区常住人口100 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 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
2019年,内蒙古、海南、广西等纷纷提出全面放开落户。2020年以来,江苏、山东、河南等地也提出全面放开落户,加上江西、吉林、云南、青海、宁夏等省份,目前提出全面放开落户的省份已经达到15个。
为何各省份纷纷放开人口落户的限制?
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表示,除了政策推动之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是各省从排斥变为吸纳户籍人口的重要原因。
“一个非户籍人口转为户籍人口是需要成本的,因为需要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比如道路、学校、医院的配置,这也是为何过去多年户籍政策一直没有放开的原因。”孙不熟说,“但现在各地的思维方式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过去,经济增长主要是依赖投资,但现在消费对经济的拉动越来越明显。因此,一个人来到城市,更多被视为新的消费者,对经济产生正向影响。”
王太元认为,一个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不是一天完成的,而是经过到当地工作、居住,再转为城市人口。在这个过程中,他给当地的城市做出了很多贡献,所有在城里工作和生活的外来流动人口,对城市的财政都是增值的。
“从全世界来看,在过去三四百年的城市化进程中,没有哪一个城市不是因为人口流入而刺激城市发展壮大的,依靠政府财政做大的城市基本不存在。”王太元说。
另一个直接因素是,我国人口竞争的“升级”,尤其是随着老龄化的加深,城市对于年轻的外来流动人口的需求在增加。
孙不熟指出,以湖北省放开其他城市落户,并降低武汉落户门槛为例,在这背后是湖北省在七普中人口增幅一般,武汉的总人口被西安和郑州所超越。
“我一直强调,以后的人口竞争是所有城市都将参与的竞争,竞争的广度和深度都会增强,这和以前只是省内或者区域内竞争不再是一回事。”孙不熟说,“而在竞争放开之后,除了大型城市之外,中小城市如果要实现人口增长,要不然就需要是大都市圈以内的城市,要不然就需要把产业做好。”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省会城市也成为全面放开落户的“排头兵”。早在2019年,河北省会石家庄就提出,全面放开城区、城镇落户限制,实现“零门槛”落户。
2020年,云南省提出要全面放开全省城镇地区户口迁移政策,取消昆明市主城区落户限制。
同在2020年,南昌提出,全面取消在南昌市城镇地域落户的参保年限、居住年限、学历要求等迁入条件限制,实行以群众申请为主,不附加其他条件,同户人员可以随迁的“零门槛”准入政策。
此外,济南、福州、银川在2020年也提出,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实现落户“零门槛”。
王太元指出,省会城市如果不能尽快把人才队伍和人口规模做大的话,很难成为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没有辐射力和影响力,带动不了周边地区的发展。所以,2015年以来,很多省会城市都在大力吸引人才,放宽乃至放开户口迁移限制。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