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1月18日在访问非洲之前,绕道瑞士,与正在那里参加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中国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举行了会谈。这是两人在先后三次视频通话后的首次面对面会谈,也是进入2023年以来中美高官的首次会晤,因此受到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和丰富解读。对这样的会面,大家显然都是欢迎的。另据报道,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将于2月5日访问中国,他将成为近5年来访问中国的首位美国国务卿。
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双方进行了专业、深入、坦诚、务实的交流,会谈富有建设性。双方认为,加强宏观政策沟通协调,共同应对经济金融等领域的挑战,有利于中美两国和整个世界。中方还表达了对美国对华经贸和技术政策的关切,希望美方重视这些政策对双方的影响。耶伦也表示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访问中国,中方则对此表示欢迎。可以看到,中美正在落实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的精神,逐步恢复在外交及经贸等领域的高层交流。
刘鹤与耶伦会晤
新年伊始呈现出的一种相对积极的新面貌,对于已经紧张了好几年的中美关系来说是姗姗来迟的缓和与修复,而对于阴云密布的2023年世界经济与安全形势来说,就像干旱已久的土地盼着一场及时雨一样,希望从中美关系这对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那里听到更多关于和平与发展的好消息,而不是关于冲突与对抗的坏消息,更希望看到2023年两国能在管控分歧、加强互惠合作方面实现一些突破。
应该说,耶伦跟刘鹤此次会面传递出了双方需要在金融经贸领域合作的明确信号,也展现了在美国当前的对华“竞争”叙事中被刻意忽视或者轻描淡写的部分。事实上,尽管双边关系遭遇巨大的困难,但2022年依然成为中美贸易额创纪录的年份。而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加强经济金融政策的协调,推进两国经贸领域合作,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责无旁贷,这也是中美两个大国肩头上沉甸甸的一份责任。
资料图
实际上,不仅国际社会有这样的需要和期待,对中美两国来说更是如此。除了吃意识形态这碗饭的美国反华政客以及搞舆论煽动的人,美国大部分民众对地缘政治竞争无感或冷感,因为说到底,不管哪儿的老百姓都要过日子。华盛顿的对外政策应当以此为根基,将重心从零和博弈转移到共赢与合作上来。美国仍没有摆脱高通胀的挑战,经济面临衰退的风险;中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后,正将更大的精力投入到拼经济上来。如果不掺杂政治因素,中美的互利合作面不仅没有变小,反而变大了。
这些年,华盛顿在国际安全上加强阵营对抗,在全球经贸上推行“脱钩断链”,把整个国际大环境搅动得乌烟瘴气,美国作为肇事方有责任对此进行“污染治理”,但光靠它的觉悟是不可能的。就在耶伦与刘鹤会晤前,美军放出“尼米兹”号航母打击群在南海行动的消息;会晤前一天,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试图继续说服荷兰首相吕特加入到美国对华芯片打压行动中;而会晤一结束,耶伦就将开启被美媒称为“对抗中国影响力”的非洲之旅。中美关系是复杂的,华盛顿对华政策的主基调仍然比较消极,亟待调整。
有的时候,我们也能感受到美方有想改善对华关系的意愿,但还没等到它拿出什么实质性行动,就可能从华盛顿跳出一个人或者搞出一件事,把双方好不容易达成的相关缓和又给拽回去了。盘踞在华盛顿的激进政治力量,已经成为中美关系面临的巨大不确定性。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美关系处在一个僵局点上,不能再往后退,那里是可怕冲突的万丈悬崖,但往前走又受阻于华盛顿的意愿强度和行动能力。不过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对于双边贸易额超过7000亿美元的中美关系来说,不能满足于只要不打仗就行。华盛顿需要也应该做的,还有很多。
延伸阅读
这次世界瞩目的中美会晤,谈得应该还不错
刘鹤和耶伦会晤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世界瞩目的中美高级别会晤。如果我没弄错的话,至少有两个第一次。
这是刘鹤同志第一次与美国财长耶伦面对面会晤。
两人之前有过三次视频会晤,但面对面,这还真是第一次。线上沟通有线上沟通的方便,但面对面的会谈,显然更有其不可替代性。
这也是中美巴厘岛峰会后的中美最高级别的会晤。
所以,新华社通稿中有一句话就说,双方的话题,围绕着“落实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重要共识,就全球和两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等”进行讨论。
谈得到底怎么样?
我个人的感觉,不代表任何机构,谈得还是不错的,看肢体语言都可以看出来,两人都是世界经济金融领域的大拿,耶伦有耶伦的认真,刘鹤有刘鹤的风采。
几个观察点吧。
1,气氛还不错。
新华社通稿是这样表述的:专业、深入、坦诚、务实的交流,会谈富有建设性。
看了一下美国财政部的声明,也认为会谈坦诚、务实并具建设性。
这些外交辞令,我个人的理解:
专业,不是泛泛而谈,很具体专业;
深入,两人进行了充分讨论;
坦诚,大家都不藏着掖着;
务实,本着解决问题去谈;
建设性,应该是取得了某些进展。
2,谈了有半天。
谈了多长时间?
中方的通稿是这样说的:刘鹤和耶伦“在瑞士苏黎世举行半天会谈”。
半天是多长呢?美方没有说。但看了一些媒体的报道,接近3个小时。这么多年第一次面对面会晤,谈得确实比较长、比较充分。
也确实有共识。新华社通稿说:双方认为,世界经济复苏处于关键时刻,双方加强宏观政策沟通协调,共同应对经济金融等领域的挑战,有利于中美两国和整个世界。
美国财政部声明说:双方一致认为,进一步加强围绕宏观经济和金融问题的沟通对全球经济的运行非常重要。
刘鹤和耶伦会晤
3,强调要合作。
这应该是这次会晤最关键的成果。
新华社通稿提到,双方讨论了深化宏观经济和金融领域合作的有关问题。双方认识到可持续金融合作的重要性,同意在双边及联合国、G20和APEC等多边框架下加强合作。双方同意继续支持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绿色低碳发展和经济转型。
耶伦说了这样一句话:“虽然我们之间存在分歧,但我们会直接表达,我们不应该允许误解存在,特别是那些由于缺乏沟通而产生的误解,这会造成双边经济和金融关系出现不必要的恶化。”
分歧不可怕,但最可怕的是误解误判。当然,美国一些口是心非,我们也很清楚。
所以,刘鹤也说,无论情况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应该保持对话和交流。
4,耶伦要访华。
这应该也是成果之一。
算起来,耶伦上任后,还从未到访过中国,这有疫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但这次会晤后,情况发生微妙变化。新华社通稿说:中方欢迎耶伦财长今年适当时候访问中国。双方同意经贸团队在各个层级继续保持沟通交流。
美国财政部的声明则说:耶伦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前往中国,并欢迎她的中国同行来到美国。
“她的中国同行”,美国人说得很艺术性。
但意思应该是清楚的,耶伦想要访华,以后中方也会前往华盛顿,具体时间我们还不知道,但肯定会保持沟通交流。
5,谈到了分歧。
中美的尖锐分歧,都不谈了?
这是不可能的。有意思的是,分歧这次处理得比较委婉。美国财政部声明说,耶伦部长也在坦率地交换意见时提出了令人关切的问题。
中方呢?
新华社通稿这样说:中方表达了对美国对华经贸和技术政策的关切,希望美方重视这些政策对双方的影响。
肯定也有尖锐的交锋,但不特别突出这一点,应该是双方都不希望影响这第一次线下见面的氛围。
6,耶伦似是专程赴会。
这完全是我个人的揣测,看了一下行程,刘鹤是赴瑞士参加达沃斯论坛。他这次发表了非常重要的演讲,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不容置疑地说:现在有人说“中国要搞计划经济”,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中国人民是不会走这条路的。
他还乐观预测,相信经过努力,2023年,中国经济会实现整体性的好转。经济增长速度达到正常水平是大概率的事件。
果然很刘鹤。但耶伦其实没参加论坛,但她还是来到了瑞士,因为两人会晤的地点是在苏黎世。
大概率是美方特意安排了行程,争取和中方举行会晤。
必须看到,美国很霸道,但美国也有麻烦。耶伦现在最大的挑战,就是美国经济2023年可能陷入衰退,美国会继续打压中国,但美国也要承受打压中国的严重后果,两国关系全面恶化,对中国不利,美国也没好果子。
可能,我只是说可能,至少从耶伦的角度看,稳住中美关系,确实对美国经济有利。
当然,外交讲究面子,美国也不会说耶伦是专程去瑞士,而是她去非洲访问之前,到瑞士转机,正好与刘鹤同志会谈。
刘鹤和耶伦会晤
7,我们还是要冷静和清醒。
冷静,美国不会停止对我的打压,我们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清醒,只要我们沉住气不乱阵脚,我们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以耶伦接下来访问非洲为例,我前两天文章就说,中国新外长秦刚前脚刚离开非洲,美国财长耶伦后脚就要去非洲了。为什么现在去?按照美国媒体的解读,看到秦刚成功的非洲之行,美国政府有点坐不住了……
那也可以想见,耶伦这次去非洲,肯定又会各种挑拨离间,甚至公开对中国的各种批评,包括在所谓“债务陷阱”问题上大做文章。
什么“债务陷阱”?秦刚在非洲就说得很明白:是西方强加给中非的话语陷阱。我的理解,这不过就是抹黑中国,见不得中非更亲密而已。
8,中美开始新的博弈。
博弈一直在进行,但现在有了新的变化。
瑞士会晤之后,中美新的动向,就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
中美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没有之一。算起来,这也是布林肯上台后,第一次对中国进行访问。应该是春节之后吧。
还是那句话,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2023年的中美关系,面临着新的挑战,考验着双方的谋略和智慧。
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如何认识和处理中美关系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就中美当前的关系来说,是处于一个蜜月期,但问题与冲突同样存在。因为在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就中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在意识形态,政治影响,经贸摩擦等方面存在问题。在现代国家的发展进程中,经济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物质条件,是最核心,最现实也是最切实的国家利益,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地位与影响力。所以经贸是国家间关系的晴雨表。中美两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具有很强的互利性和互补性。同时,在互相竞争中,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摩擦。中美在经贸中存在的摩擦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贸易差额,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
不断扩大的中美贸易逆差是中美关系动荡的一个决定因素。2005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1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487.3亿美元,顺差为1147.7亿美元。根据美方统计,2005年美对华贸易逆差激增24.5%,达2016亿美元。中美之间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贸易差额,一方面与中美双方采取的统计方法有关;另一方面又与美国将经济问题政治化有关。中美又方的统计差异主要缘于中美贸易的特殊性和统计方法的不同。中国对美国出口的60%和自美国进口的30%,是经过以香港为主的第三方转口进行的。美国把中国出口至香港,东南亚等国家后,这些国家再转口到美国的产品都算作从中国的进口。而美国在统计对中国的出口时,却对其通过香港等对华转口的商品忽略。这是造成统计不同的一个原因。在中国对美出口的商品中,很多是美国企业在华分公司的商品。中国赚取的只是很少的加工费,大量利润被美国在华企业取得。根据大卫?6?1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一国应该生产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通过自由贸易出口这种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其没有比较优势或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在这种自由贸易的框架下,按照比较利益学说进行的国际贸易会使所有参与国得到贸易利益最大化。中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的互补性很强,也符合比较利益学说。中美贸易会造成如此大的贸易差额,与美国对华采取的贸易限制有关。中国向美国的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主要是农产品,附加值低,满足了美国一般消费者的需要。而美国向中国的出口产品应该以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但美国把经贸政治化,以安全为由拒绝向中国出口高新技术。美国的高新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技术产品在美国对外出口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对技术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美国的这种经贸限制,严重影响了贸易的互补性,导致贸易差额进一步扩大。由中美贸易逆差这问题来看,中美缺失的是一种理解,信任。正是这种不理解,不信任,造成了贸易摩擦。中美双方只有静下心来,加强了解,信任,才是更好的解决方法,而不是直接对抗。
中美经贸的另一个结就是人民币的汇率问题。自1994年以来,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按照1美元兑8.277左右的汇率自由兑换。美元从2002年开始持续贬值。从2003年起,美国公开要求中国采取“灵活汇率”。在美国,有一种意见认为,中国的汇率政策加重了美国国内失业问题。许多美国人把美中贸易赤字归咎于汇率过低。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美国企业和民众都希望看到人民币升值。目前,中国已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中国如调高人民币汇率而大量减持美国国债,美国的政府开支和个人消费可能都受到冲击。实行浮动汇率和开放资本市场会使中国金融业固有的困难加恶化,扰乱中国经济,甚至扰乱全球经济。事实上,中国已实行人民币汇率浮动的机制,只是这过程比较缓慢,但这是完全按照中国国情来发展的,适合中国的实际发展情况。美国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而且要求升值的幅度大,要一步到位,这是不现实的。世界上不存在什么正确或错误的汇率。只有在适当的是机,实现浮动汇率才会对中美两国的经济和贸易有利。美国在人民币升值这个问题,一方面要求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一方面又没有为人民币升值高定“时间表”。可见,中美双方都是利益相关者,谁也离不开谁的发展。只有双方更了解对方的国情与现实,才能找到双方平衡的支点。强势压迫并不是解决之道。
知识产权保护,是夹在中美贸易中的一根刺。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美就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出现纠纷。美国在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美国十分关注知识产权保护,并将其视为事关美国核心竞争力和优势地位的重大问题。在知识产权保护这方面,我们中国确实做到不够好,但我们在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方面都不断取得重大进步。我们加强了打击盗版和仿冒的稽查行动,并加强了对公众尊重知识产权的宣传工作。但是,保护知识产权也是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国际合作,并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事情。中美双方只有在实事求是的精神指导下,加强对话,加强监督与合作,才能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保证充分的自由竞争,最终解决知识产权纷争。
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摩擦是正常的,也是无法避免的,这并不可怕。中美经常性的经贸摩擦,反映两国经济关系的密切。中美经济对双方的重要性与俱增。贸易中产生的问题,双方只有理性面对,在经常性的协调和合作机制中,通过平等协商的办法加以妥善处理。从中美贸易摩擦来看,都是因为中美双方的意识形态不同,国情不同,相互不了解,不信任等原因引起的。中美双方都应该摆正心态,采取合作,尊重的态度,才能更切实地找到两国利益的平衡点,才能达到双羸。
为了改善中美贸易关系,消除贸易摩擦,我们中国可以在以下方面采取措施: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运作方式,使中国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在处理中美贸易逆差与具体的贸易摩擦中,中国有必要采取国际上常用的自动出口限制等贸易政策措施。这样既起到了安抚的作用,又减少了贸易摩擦的代价。积极筹划、组织、实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这样不仅可以避开贸易壁垒,大大减少贸易摩擦,而且通过投资设厂可以更有效地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中国企业的综合国际竞争能力。中国还应该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对美国进行深入而全面的了解。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中国必须学会站在美国人的角度认识与思考中美之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美贸易政策和运作技巧。通过这种了解的增进,以使对美贸易政策与对策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贸易战并不是出路,中美双方谁也打不起贸易战。只有双方妥善处理好贸易关系,才能更好地巩固双方的关系,才能更好使意识形态,政治问题得到解决。处理好一个地区发展大国与一个世界强国的关系,不但对两国有益,达到双羸;而且对世界的和平发展,持续发展也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中美关系错综复杂,并不是一两天能全部解决的。但只要本着接触,了解,信任,尊重,合作的原则,就能把这些问题逐步理清,并逐步解决。
克林顿的观点是什么,请具体阐述其原因
与我们打了多年交道的希拉里?克林顿即将离开美国国务卿的岗位。她在国务卿任上飞行近百万英里,访问上百个国家,创下多项美国外交的“第一”,对得起“史上最勤奋国务卿”这个妙号。她超越个人抱负,认真履行奥巴马政府对美国全球战略进行的调整,积极倡导“巧实力外交”,并试图在互联网自由、发展援助、人权外交领域树起自己的旗帜,可以说忠实代表了美国的利益。同美国一样,克林顿国务卿既是中国的朋友,也是中国的对手,而且是个颇不好对付的对手。回顾过去四年发生在中美之间的事,她的烙印是实实在在的,需要用两分法来评判。
克林顿国务卿给予中国和中美关系足够关注。她上任后的首次外访到了亚洲,在中国停留时间最长。过去四年七次来华,作为美方特别代表之一对“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这个由两国元首发起的重要机制投入了超乎寻常的精力。如果把过去四年她与中国同行会面、通话、换函的次数和时长做个统计,毫无意外又将破纪录。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的丰富成果和机制本身的发展经验已成为中美关系的历史性财富。
克林顿国务卿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理念的美方奠基人之一。她和她的中国同事王岐山副总理、戴秉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外长一起,将中美关系的定位从“积极、合作、全面的关系”推升至“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直至两国元首确认“共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方向。中美两国国内都有人把官方的这种努力视作“磨嘴皮”,呼吁中国人不要被美国人“忽悠”了、美国人不要被中国人“麻痹”了――这样的理解实在偏狭。
谁都不应否认中美关系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举足轻重的双边关系,其健康稳定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两国高层在此方面的战略共识与双方的具体实践一样重要。
克林顿国务卿为促进中美交流做的实事当在我们的记忆册中占有一席之地。她发挥自己筹资募款的政治专长,促成美国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被媒体称作“美国馆之母”。上海世博会开幕之际,她在所发表的祝贺文章里表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对于我们两国和全世界的未来都有重大意义”,“全球性问题无法仅靠美国或者中国来解决,但没有美国和中国的共同参与,有关问题也不可能得到解决。”
但克林顿国务卿推进美国亚太战略调整和输出美式价值观的高调言行也在中美关系躯体上留下一时难以平复的疤痕。她公然介入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在南海、湄公河上游水资源开发问题上的争议,提醒中国的邻居不要同中国走得太近,指责中国在中东采取“阻挡历史”的“蠢行”(Fool's Errant),还几次发表尖酸刻薄的言论影射中国向亚非国家提供援助的政策。她的这种做法被中国人视为“挖墙脚”,突出了中美在战略、安全领域的分歧和矛盾,不仅在中国国内“培养”出更多反美情绪,也让美国的小伙伴们颇为两难,令美国国内支持建设性发展对华关系的人们感到难以苟同,不能不说是美国全球战略调整和“多伙伴外交”的败笔。
克林顿国务卿及其助手开展的亚太外交在美国国内尤其毁誉参半,在中国国内亦遭口诛笔伐。她将21世纪单方面宣告为“美国的太平洋世纪”,把美国的“全球再平衡”解读为“转向亚洲”(Pivot to Asia),被一些美国媒体和智库评论为“用错误的名称为美国制造战略损失的典型案例”。 2012年9月希拉里?克林顿作为国务卿最后一次访华期间,有中国报纸在社评中将她册封为“深度强化中美互疑的人”。她的那次访问在中国政府的温情接待和部分媒体的冷嘲热讽中结束,这种矛盾性又何尝不是她处理中美关系方式和中美关系现实的写照?
中美关系总是在曲折中向前发展的,这是过去40多年的基本脉络,也将是未来的基本脉络。不过,我们真诚认为中美双方不必时时把对方打扮成妖魔,不应用情绪来支配处理彼此关系的思路。希望两国之间指名道姓或者含沙身影的攻击越少越好,那些也许注定发生的曲折越稀疏、越平缓越好。
即将接替希拉里?克林顿出任美国国务卿的人选现已明了。有人说约翰?克里先生的温和、灵活、务实风格或将成为今后四年中美关系的机遇。这种话听听罢了。中美关系的前途从来都不是寄托在哪个或哪群人身上的,而是由两国共同利益之多寡和双方维护世界和平与繁荣的共同意愿之大小决定的。
历史已经发展到新的关头,未来几年对中国、美国和中美关系来说都很关键。当中国不断发展进步,美国能否以平和、理性、包容的心态看待中国,坚持在坦诚深入的对话和平等互利的合作中与中方共塑中美关系的新型未来,将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抉择,而不是某位总统或国务卿的风格选择。
克里先生将不得不花费比前任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处理美国的对华关系。希望他上任前能先沉一沉,充分了解过去四年中美对话合作的有益经验、双方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共识的重要意义和内涵。他也需要认识到,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协调是今后中美关系能否顺利、平稳发展的关键,一个好的中美关系和两国在亚太事务中的合作是美国新亚太战略走向成功的关键。
至于希拉里?克林顿女士,我们听到了她对媒体所作的
相关推荐:
西藏林芝一隧道口雪崩,救援人员:多车被掩埋,有人失温缺氧遇难
俄乌隔空喊话酝酿新攻势!古特雷斯:双方严肃和平谈判的机会不存在
声明:《社评:世界希望从中美那里听到好消息》一文由排行榜大全(网友上传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