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发稿时,电影《八佰》已取得了21.6亿的票房。
电影塑造的普通士兵群像让人动容。其中,由郑恺饰演的英烈陈树生为破敌人钢板阵,混身绑满手榴弹纵身一跃,与敌人同归于尽的镜头,是电影最大的泪点之一。
据悉,陈树生是有历史原型的。
陈树生(1916—1937),湖北利川人。
1937年8月淞沪爆发战争,在四行仓库的保卫战中,将自己的血肉之躯化作炸药包,跃下日军的钢板阵,年仅21岁,而郑恺饰演这个角色时32岁,比原型人物大11岁。
值得一提的事,陈树生生前没有留下一张照片,我们无从知晓他的模样,有的只有那八字遗言。
80多年前,整个上海苏州河北岸还未沦陷的阵地只剩四行仓库,这是金城、中南、大陆、盐业家银行共同出资建设的仓库,有着坚硬的混凝土外壁,就算是轻型坦克炮弹也难以攻破,就是这成了壮士们最后驻守的要塞。河北岸阴暗的四行仓库里,谢晋元对战士们说:“死守四行仓库与最后阵地共存亡,这个仓库就是我们四百多人的坟墓。“
10月26日晚,谢晋元问战士们,有没有想留给自己家人的话?就在这种艰难的时刻谢晋元组织官兵们写下298封遗书。没有纸和笔,只有贴身汗衫和热血,陈树生就是用血和贴身衣物,给身在四川大巴山的老母亲留下了8个字“舍生取义,儿所愿也”。
两天后,他自愿成为敢死队队员,把自己变成人形炸弹,从高楼跃下,和十几个敌人同归于尽。
这一幕在《八佰》如实的还原了,陈树生掏出遗书交给战友,说了一句“给我妈”,敬礼,然后纵身一跃,随后战士们一个接着一个,他们大声地说出自己来自何方,姓甚名谁,然后慨然赴死。一声声舍生取义时的自报家门,让电影院的观众们瞬间泪流满面。
很多观众都是在这个片段泪奔的。
电影里陈树生是郑恺扮演的,其实郑恺最初并不是扮演陈树生的,而是电影中的刀子,导演跟郑恺说刀子是南岸的一个灵魂人物,但是刀子比较干净,没有那么辛苦,由于当时郑恺自己时间上的安排,并且他想要有一个挑战性的角色,所以他选择了陈树生,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他不在乎有多少戏份,几分钟的剧情,但是对于郑恺而言,这个角色特别精彩。
为了这个出场时间只有几分钟的角色,郑恺跳了无数次。他选择不用替身,一次一次中弹,一次一次跳出去,而在镜头里留下的就只有他中弹、浑身一阵颤、然后跃出去的那个背影。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正脸也没有几个。”
就是这个正面镜头都没有几个的人物,成为了最令人记忆深刻的点。不少走出影院的人说,记住了那个跳楼的娃。
右三为饰演谢晋元的杜淳
之前,有很多人问,陈树生等烈士为什么身上绑满手榴弹跳下去,而不是直接把手榴弹砸下去?事实上,这是留下历史考证的。据日本留下的战争文献记载,当时日本指挥官松井石根为拿下四行仓库做了很多的计划,比如偷偷潜入楼内,假装难民靠近楼体……但这些意图都被守军识破并成功击退。日军方面经过考虑后决定派一支敢死队用钢板做掩体接近四行仓库,埋下炸药将楼体爆破。
电影里对这个历史细节也有展示,陈树生在作出那个了不起的决定之前,对拦住他的战友说:“如果这幢楼被爆破,我们就都完了。”这在当时对守军来讲确实是一个巨大的危机——如果四行仓库楼体被爆破,这个最后的阵地就被攻破了,楼里的战士也都会被炸死。
陈树生绑着炸弹跳下去前,日军已靠近楼体并打好了窟窿埋上了炸药,正在作后退引爆工作。由于当时日军拿的钢板较厚,子弹根本打不穿,手榴弹扔上去后将会面临被弹开的命运。所以,身为敢死队长的陈树生想到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身体砸开钢板,再用引爆的手榴弹威力组织日军的计划。这一幕被当时在苏州河对岸的外国记者亲眼目睹,并留下了相关记录。在陈树生之后,又有好几个敢死队员身绑炸弹相继跳下,成功阻击了日本人的图谋。
那为什么不用其他东西砸开钢板再扔下去手榴弹呢?其实并不是敢死队员想不到这一点,而是当时的条件根本不允许。首先当时时间特别的紧迫,楼体随时都有被炸的可能,时间拖得越久越危险,眼下又很难顺手找到合适的重物砸开钢板。
就算能将日本钢板砸开一个口,但在被砸开之后日军会迅速重新组织阵型保持钢板防护模式,短暂的砸开一个口子是很难将手榴弹完美地投到钢板之下的。
由于手榴弹拉开引信到爆炸的时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必须先将重物抛下后再拉开手榴弹引信将手榴弹投下去,一个能砸开钢板的重物,至少需要好几个人协作才行,更何况当时日军同时进行着火力掩护,若是看到有人拿着重物和手榴弹站到洞口,将马上会被日军狙击。电影里,陈树生刚站到洞口时就挨了一枪,充分说明了当时的困境。所以,这是一个必须死才有可能完成的任务。
四行仓库内还原了陈树生英勇跃下时的蜡像场景
综合自新浪历史频道、腾讯新闻、百度百科
编辑:陈熙涵
参演了《八佰》,他们集体转型成功,有没有给选秀偶像上一课?
提起魏晨,脑海中想到的依旧是《一起来看流星雨》中的“叶烁”一角,这个角色包括了柔情、绅士、帅气、阳光,很符合魏晨的形象。
一路走来,魏晨似乎正在被观众一点点遗忘,无论是作为歌手还是演员,似乎他没有什么闪光点,只是偶尔发着微博,刷一下存在感。
而就在这个8月的后半段,却被“演员”魏晨的个人魅力,承包了!
一部《八佰》,向全世界展现了当年中国军队的不屈不挠英雄抗战,每个镜头似乎都在流着血,每个镜头下都是观众的泪花和掌声。
这部电影集结了一众大腕明星,可在这样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中,几乎分不清哪个演员才是男一号,用王千源的话说: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主角!
魏晨在影片中饰演性格暴烈的班长朱胜忠,有部分观众表示,直到演完之后发现演员表里魏晨的名字,才知道这个角色是他饰演的。
的确,魏晨这些年确实没给观众太多的惊喜,但这一次他却成为《八佰》中最大的“彩蛋”。
这部电影不仅让几位老戏骨展现了实力演技,更让一众青年演员成功转型。
魏晨饰演的朱胜忠,有人说他的角色像“疯子”,在整部电影中没有好好说过一句话,几乎都是用喊的方式在讲话,有时还夹杂着几句脏话,和魏晨以往给人的印象很不一样。
为了这个角色,他原本很标志的身材又减去了10斤,为了就是达到瘦弱的视觉,而且他在电影中的硬汉形象也惊艳了观众,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是身为军人的倔强和不屈。
“电影《八佰》台前幕后的每一个团队,从始至终细节之上,在镜头里即便是远处的背影,更甚至是在环境之中,镜头之外,都不会也不可能,有丝毫懈怠”
魏晨在网络上发出一组拍摄《八佰》时的化妆照和定妆照,真实的还原了没有最脏只有更脏,而魏晨的脸也在战争的背后显得格外帅气。
曾几何时,魏晨就只是帅哥一样的存在,而在《八佰》中,他褪下这层外衣,真正的展现出了实力。
一场全部人集合在天台升旗的戏,没有一个人在片场多言语,而魏晨更是提前进入角色,眼含热泪眉头紧锁,就连化妆师上前补妆都丝毫没有受影响。
他在影片中的“燃”让人振奋,他身上的责任与胆量让人敬佩,他专注的深情是对角色最大的尊敬。
“在现场的每一句台词,都带着点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这应该就是战斗的状态吧。”
有网友说,魏晨的戏好像有些过了,但那一声声几乎破了喉咙的呐喊,难道不该称之为“热血”吗?
这部戏,让魏晨彻底告别了《流星雨》,他也成为《八佰》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演员,他再也不是小鲜肉,要做真正的实力派演员了!
八佰的观后感?
一条苏州河,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四行仓库这边是刀枪火海的浴血奋战,对面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这就是电影《八佰》呈现的画面,影片一经上映票房就破亿,它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绝望与希望相缠绕所呈现出的一种震撼。更是民族的耻辱与自豪相交杂的心灵撞击。
《八佰》中的人物并不是单单纯纯的非黑即白,而是掺杂许许多多的灰色地带——租界的民众、起先想要逃跑无意抗战的士兵、开赌场的大姐等等。他们不是纯粹的“黑”,也不是纯粹的“白”,他们是等待被“唤醒”的一个个“灰色”的灵魂。他们的“黑”在于放弃抵抗沉迷于眼前的美好幻景,他们的“白”在于愿意为八佰壮士捐物资,在于企盼出现一个崭新的中国。
“我不能死,我娘还等着我回家呢。”这是剧中的一个人物端午说过的一句话。由此可见,他们所令人愤怒的“黑”其实是由每个人对团圆尽孝这一期望的“白”所产生的。每个人都有恐惧,每个人的无畏都需要被唤醒。
影片中的苏州河(吴淞江进入上海市区后被上海人称为苏州河)隔开了租界和四行仓库,隔开了浮于表面的繁华与令人战栗的荒芜。影片中的人物也曾说过:“那边是天堂,这边就是地狱。”河的这岸是“满目萧然”,河的那岸却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一反差的确让人心酸与愤怒。“天堂”充斥着愚昧与麻木,“地狱”充满了不屈与坚守。“天堂”是精神上的地狱,而“地狱”承载的却是我们这一民族的脊梁。
当主动请缨的壮士们一个一个从楼顶无畏跃下引爆自己时,那接连不断的爆炸声真正炸醒了河对岸愚昧无知而又麻木不仁的民众。“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何香凝的这一句台词被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人的心底。当国旗被升起国民欢呼叫好时,当一双双国人的手伸出时,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是真正被唤醒了。
电影中还有一个小细节,那就是日本军官和谢晋元团长的会面。身骑黑马的日本军官和身骑白驹的谢团座无疑是影片中一大冲击波,黑暗和光明、绝望和希望被巧妙地转化成日本军官的黑马以及八佰壮士的白驹。而当河对岸租界的民众们看到奔驰的白驹时的兴奋,既是新奇而更多的则是对希望的渴望,对光明的向往,对中华民族会重新站起来的坚定。
而影片最后在废墟中踏出的带着血红色的伤口的白驹,则意味着中华民族遭受重重磨难,早已千疮百孔却仍然充满希望仍大步昂扬地向未来驰骋而去的中华民族的脊梁。
那匹白驹,它是希望,也是影片中灰暗天空下最耀眼的曙光,和四行仓库的八佰壮士一起,重新燃起中华民族的自豪,塑起中华民族永不屈折的脊梁!
《八佰》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细节?
我们来一起看看《八佰》的那些细节。
1.八佰的佰字
《八佰》原名为《八百启示录》,也曾叫过《战争启示录之八百壮士》。原意可能是致敬大导演科波拉执导的反战经典《现代启示录》。
后来改为《八佰》,这个“佰”字其实意味深长,有三个意思:一是指古代军队的编制,十人为什,百人为佰;二是古代特指军队中百人之长;三才是常用“百”字的大写。所以用在这里,讲的是人的故事,是赞许这“八百”名士兵人人都是百人之长的勇士。
2.电审故字2019年800号
《八佰》的龙标其实也很有意思,恰好是2019年800号,不知道究竟是巧合还是广电总局给这部电影定制了一个龙标。
3.片头字幕“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电影的片头字幕,有一句话:“待我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这句话出自鲁迅先生写于1925年的散文诗《墓碣文》。
文章很短,区区数百字,借由一个梦境,描写了墓中人内心的虚无和灰暗,以及无法摆脱这种心境的焦灼与痛楚。
“待我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放在影片里是在说,为追求正义牺牲,哪怕化为尘土,也会面带微笑。
而革命精神将以尘土的形式继续传播下去,影响更多人,就如影片中人物爱国意识的觉醒过程一样。
4.青帮弟子送电线
电影中,有一群年轻人不畏生死跑过桥去给四行仓库的守军送电话线,最后还是靠赌场阿飞刀子才得以成功。
这帮人很可能就是上海青帮,而且如果没猜错的话,那位端坐着几乎没有露过正脸的很可能是青帮大佬——杜月笙。
上海青帮一直都是国民党的主要财政来源之一。历史上的杜月笙也确实为四行仓库保卫战出过力,有一种说法称,他曾在一天之内将20万光饼秘密送进了四行仓库。
5. 上海公共租界
因为四行仓库的位置极为特殊,日军占据了仓库的西、北两面,东、南两面则是当时的英美公共租界。当时还没有对英美宣战的日本,因为担心殃及租界,在进攻时并没有使用火力过猛的重武器。
上海租界由来已久,鸦片战争失败之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开放了上海作为通商口岸,随后便划分了上海租界区。
上海的租界区主要有两块,法租界和英美公共租界。在四行仓库边上的正是英美公共租界,所以电影中也多次出现英国国旗。
6.租界煤气罐
电影中不仅提到了四行仓库的特殊位置,更是着重提到因为煤气罐的存在,导致日军不敢使用重炮攻击。这两个煤气罐在历史上也确有其物,而历史悠久。
早在1865年,上海成立了“大英自来火房”,后改名“上海英商煤气公司”,这让上海成为亚洲第一个使用煤气的城市。当时的煤气主要用于煤气灯上作为照明之用,后来电灯流行之后,才逐渐转为烹煮取暖之用。
这两个煤气罐的存在,为四行仓库的守军提供了一个天然的“保护屏障”。在淞沪会战期间,可能是为了彰显民心士气,在老照片中很少出现煤气罐。但因为煤气在当时是文明的象征,这两个煤气罐曾被画入了风景明信片之中。
7.苏州河岸的广告牌
四行仓库保卫战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被民众围观的战斗。苏州河两岸,仅一河之隔,不过五十来米,一面是炮火连天的残酷战场,是地狱,一面却是灯红酒绿的英法租界,是天堂。
两岸对比,更显残酷。所以电影中也特意安排了很多两岸的人互相对望的镜头。而从守军这边望着对面,更是能够看到无数广告牌,足见剧组在布景上的用心之处。
隐约可见的有:SIEMENS,西门子电器;Camel,著名的骆驼牌香烟等等,还有许多虚构出来的酒吧、餐厅广告牌。
8.电影彩蛋
最特别的是,霓虹灯之中还隐藏了两部电影。
一部是“42ND STREET”,中文译名《第42街》,1933年上映的一部美国歌舞片,这还挺符合当时上海租界区的观影口味的。
另一部是大名鼎鼎的“SPELLBOUND”,希区柯克指导的《爱德华大夫》。这是一部1945年电影,应该是导演或者美术指导比较偏爱,加进去的彩蛋吧。
9.可口可乐广告牌
说起片中的广告,最显眼的当然是四行仓库西墙上那幅巨型的可口可乐广告,上面写着“请饮,可口可乐,屈臣氏汽水”。
这面墙也正是日军进攻的主要方向,片中的攻城器械、钢板阵炸墙、迫击炮重炮攻击的,陈树生绑着炸弹跳下楼与日军同归于尽的都是这面墙。现实中的这面墙也是四行仓库展览馆的重中之重,整面墙被完整保留,甚至保留下了弹孔和炮孔。
虽然这看起来这像是电影的浪漫化虚构,但其实这并不是没有可能的。可口可乐早在1927年就进入中国,并在上海设厂生产,由屈臣氏矿泉水公司负责装瓶。到了1933年,上海厂已经是可口可乐在美国之外的最大装瓶厂。
在淞沪会战的老照片中,确实也能看到日军在可口可乐广告牌下设立的阵地。
10.片尾曲《苏州河》
片尾曲苏州河改编自《伦敦德里小调》(Londonderry Air),由歌手那英和意大利盲人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共同演唱。
《伦敦德里小调》是一首有着悠久历史的爱尔兰民谣,作于1600年间,流传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的旋律舒展优美、纯朴轻柔。
其最知名的一个填词版本名为《Danny Boy》(《丹尼男孩》),同样也是一首关于战争、父子诀别的歌曲,和电影中的《苏州河》有着“同曲同工”之妙。
11.中日军服和各式武器
《八佰》作为一部战争片,在武器、装备上当然也做得非常细致。
其中日军穿的昭和五式陆军制服。该套军服从30年一直沿用到38年,其标志性的特点就是立领设计,而且军衔章是在肩部的两侧。
当时进攻四行仓库的是日军上海派遣军第三师团,是日本帝国陆军中最精锐的部队,穿着本套军服是比较合理的。
而中国守军方面的军服也同样合理。八十八师作为中央军三个教导师之一,是知名的德械师,全副武装都是德国装备,其军服也是浅绿色的德械师军服。
电影中还出现了捷克式轻机枪、苏罗通20mm机关炮等等,都非常符合当时的历史细节。其中守军还使用过一台百式火焰喷射器,这其实是属于日军的装备,当时的国军并不具备,可以理解为是缴获的战利品。
12.老鼠和白马
电影的第一个镜头就是老鼠,最后一幕是白马,老鼠和白马也在片子中间反复出现。对于《八佰》这部“时间就是金钱”、恨不得再压缩一点时长的电影来说,花费这么多笔墨来展现这两种动物显然是有深意的。
理解起来也很简单。老鼠,本能就是求生,是躲藏。一开始仓库守军们沿路收拢上来的“杂牌军”里,有许多人只想活着不想打仗,这显然对应的是他们。
他们有的是只会种田的农民,有的是只会打算盘的文职,甚至有的还是十来岁的孩子。战斗一打响,他们能想到的只有躲藏或逃跑。
至于白马,它是希望,是未来。纯白的马从始至终都围绕着小七月和小湖北,代表的应该就是“希望是少年拥有的,未来是属于少年的”。
13.长坂坡赵子龙,黄忠定军山,走麦城
电影中不止一次出现过《三国演义》的元素。
上官志标说淞沪会战国军溃败犹如“一路走麦城”,正是关云长败走麦城的典故。
而对面戏班子唱的戏是“长坂坡赵子龙,再杀他个七进七出”,李晨饰演的角色山东兵随身带着一套赵云的皮影戏,因为他觉得:“关老爷讲的是兄弟情谊,可赵子龙不一样,他护着国呢。”
在端午死后,山东兵拿起了皮影演起了赵子龙,唱到最后一句时掉下眼泪,唱词是“汉室中兴待后生”,与山东兵平时叫端午“小孩儿”遥相呼应。而小湖北想象中的赵子龙也在端午牺牲之后,变成了端午的样子。
赵云这个角色恰好对应着四行仓库的孤军,“独身一人”,面对着千军万马,七进七出,毫无惧色。
最后姜武的角色老铁上楼顶耍大刀唱的戏文也正是“黄忠定军山”的桥段。这段戏讲的是老将黄忠力斩夏侯渊的故事,正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写照,也是四行守军穷途末路之际,依旧有壮志报国之心。
14.湖北保安团
全片开始时有一句台词:“我们是湖北保安团的脸面”,而且还操着一口湖北方言,画面中是一支军队戴着蓑衣笠帽,在浦东的芦苇荡中急行军。显而易见,这支军队是来自湖北的保安团。
淞沪会战期间,国军损失了大量原经过德式训练的士兵,基本上20天左右就要补一次兵。守卫四行仓库前夕,八十八师刚好进行了第五次补充,来源是湖北保安团,尤其是来自通城保安大队的士兵。所以,历史上四行仓库保卫战的绝大多数也都是湖北子弟兵。
15.童子军送旗杨惠敏
电影中,有一位女童子军向四行仓库守军送旗。这位女学生名为杨惠敏,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人。
历史上有一种说法是,她将一面12尺长的中华民国国旗裹在身上所穿着的童军服底下,冒着战火危险游过苏州河。电影中采用的就是这一种说法。
杨惠敏给守军送旗的事件,大大振奋了守军士气与隔岸观战的民众,并获得当时驻扎在租界内的世界各国媒体之赞扬。
16.日军凌迟处死俘虏
电影中有一个镜头,日军为了逼迫四行仓库内的守军尽快投降,公开凌迟处死了一批俘虏,其中就包括黄志忠饰演的老葫芦。这在历史上也是真实发生过的。
在四行仓库保卫战中,班长蒋敬带领战士九人负责在蒙古路旱桥一带警戒,惜因未能及时撤出,全数被俘。随后,他们被押至苏州河畔,被日军以刺刀一刀刀刺死。
17. 谢晋元团长的家书
电影中,小湖北担任谢晋元的勤务兵之后,在会客室中见到一封信,信封上写着一个名字“张萍舟”。这在历史上也是真实存在的。这封信是谢晋元写给连襟兄弟张萍舟的家信。
信中写道:“泰山鸿毛之训,早已了然于胸,故常处境危难,心神亦觉泰焉。”——足以可见谢晋元的镇定自若和报国意志。
因为谢晋元率领孤军死守四行仓库的英雄事迹,上海市政府将四行仓库旁的满洲路改名晋元路,更将与孤军营一墙之隔的胶州公园更名为晋元公园,建立晋元中学作为纪念。
18. 鹰犬将军宋希濂
王千源饰演的角色羊拐,虽然也在逃兵组中,但战斗起来俨然是个训练有素的老兵。电影中的他唯一挂念的就是自己的老母亲,受伤时解开衣服掉下很多钱,可见他一直都在攒钱想寄给母亲。
电影的后段,他才自报家门是三十三师的,原三十六师。朱胜忠说了句“宋长官的兵没有怂的”,这位宋长官指的是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
宋希濂黄埔军校一期生,骁勇善战,在淞沪战役、武汉会战以及阻止侵缅日军侧击滇西等战役中,均给予日军以沉重打击,曾获“青天白日勋章”,美国政府赠予“棕叶自由勋章”,被誉为“黄埔之光,”有“鹰犬将军”之称。
19.亚洲首部全程采用IMAX摄影机的影片
《八佰》的幕后也有很多值得一提的地方,比如等比复刻的四行仓库、苏州河夜景,在布景方面就耗费不少心力。
其中最厉害的还是亚洲首部全程采用IMAX摄影机的影片,在全球范围内也仅有《复仇者联盟3》《复仇者联盟4》两部先例。
IMAX摄影机以广阔的动态范围和极为细腻的镜头捕捉见长,对于战争场面的临场感展现、上海十里洋场的表现都发挥了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0. 孤军的悲惨结局
电影的最后,四行仓库守军退入租界,仅留下了一支敢死队吸引日军火力。电影并没有细致描述敢死队的结局,但是他们的悲壮下场似乎是人人都可以猜到的。这个时候,不再需要大场面,留白反而能让人悲痛不已。
在真实历史上,退入租界的孤军同样悲惨。一进入租界,他们就立刻被缴械,关进收容所。三百五十八人被禁于胶州路空地,被称为“孤军营”。团长谢晋元更是被叛变的士兵刺杀致死。随后,日军入侵租界,孤军成为战俘,被分送各地集中营,甚至被运往赤道以南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当劳工。
正如《我的堂弟留在了巴布亚新几内亚》中所唱的:我的团长倒在租界的操场旁/我的堂弟留在了巴布亚新几内亚/他和他的提琴再也没有回到故乡。
战士们埋骨他乡,而《八佰》把他们的精神带了回来。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为了《八佰》里这个只有几分钟的角色,郑恺跳了无数次,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排行榜信息。
相关推荐:
魅力型男郑恺出演的几部影视作品,每一部都超经典,你看过几个?
烂剧or高能爽剧?郑恺林峯新剧,罪案尺度大开,却被吐槽剧情浮夸
声明:《为了《八佰》里这个只有几分钟的角色,郑恺跳了无数次》一文由排行榜大全(文汇网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