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约翰·麦卡锡和马文·明斯基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这一概念,标志着人工智能科学诞生。随时代发展进步,人工智能科学飞速发展,2017年,我国首次将人工智能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并连续数年被《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可以说,人工智能已完全融入现代生活乃至国家发展蓝图。最近播出的浙江卫视《嗨放派》中,就以新奇方式打开了“人工智能”,展现了人工智能更为有趣而特别的一面。
让超常想法以实验落地,探索人工智能更多使用可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人工智能有所好奇的嗨放派成员们就在节目中提出了两个不寻常的想法:智能手机大多通过采集手机主人的皮肤纹理或面部三维立体建模解锁,而动物能否通过同样的方式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智能手机”?跳绳APP主要靠识别人形物体运动幅度计次,他们能否利用这一机制“打破”跳绳世界记录?这两个初听异想天开的实验,竟都在实验中收获了令人意外的结果:蜥蜴等多种爬行动物的“指纹”、红毛猩猩的面部和指纹同样能够被人工智能识别,设定为手机密码;杂志上的人像同样能被跳绳APP识别,成员们还创下一分钟“跳绳”244次的“纪录”。
看似不着边际的脑洞,在节目中一一印证了其可能性,而这些设想其实并非毫无意义,比如通过动物的面部识别技术,可以更好地监控跟踪野生动物,对野外个体进行长期研究,对于家畜,通过面部识别,可以快速监测体重、食物摄入量等指标,实现精准管理。节目所推崇的“嗨放精神”即体现于此:不囿于意义、敢想敢做,享受实践本身的快乐,收获意外的惊喜成果。观众也在充满欢乐的趣味实验中,对人工智能在工作与生活的多样运用更加了解,发现人工智能也有鲜为人知、有趣‘亲切’的一面。节目直观连接了人工智能科学与日常生活,并丰富了科普内容的输出场景,在引发现代人求知热情的同时,推广勤于观察、积极探索的价值主张,勉励更多人用“嗨放精神”看世界,发现和创造更多精彩。
“人机大战”意外丰富系统数据库,行动助力科技进步
本期节目中还展示了能够识别人类情绪的“鹰眼系统”。这一系统基于情绪生理震动原理,检测人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以监测人的真实情绪变化。成员们决定利用演技尝试“迷惑”鹰眼系统,在尝试了夸张表情等多种战略后,最终发现通过开心唱歌的方式能够干扰感应识别系统,成功“骗”过了鹰眼。不仅挑战取得成功,李诞的面部数据更被在场系统开发者直言是少见的“会使系统出现漏洞的样本”。
人工智能发展至今,正是有大量测评反馈数据的支持,才能不断完善,而在海量数据中,特殊个案是不可小觑的一部分,节目不寻常的设想与试验结果,不仅为观众带来知识与欢乐,还帮助人工智能进行“查漏补缺”,为技术人员升级完善系统提供了特殊的样本和更有创造力的数据。主张探索实践的“嗨放精神”在实验过程中得到了传递,最终与科学精神殊途同归,为节目增添一分现实意义。科技发展永不止步,认知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就是通过一次次假想、一次次验证而实现,《嗨放派》以实际行动加入这一进程,创新科普内容的形式、拔高科普综艺的立意,拥抱科学与未来。
责任编辑:耿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