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腾冲红花油茶油:腾冲红花油茶油得益于当地的茶树,单株茶树可产茶果100公斤以上,而冲腾茶树的种植面积超过4.5万公顷,挂果面积可达5000公顷,有着丰富的原材料,且质量高,所产的腾冲红花油茶油具有:透明、清亮、易存储、易消化,而且其中维生素的成分也高,是木本油料作物中的翘楚,还有丰富的山茶苷、亚麻酸和油酸。
2、腾冲饵丝:腾冲饵丝是由洞山乡胡家湾村人所发明,用当地的特产大米精加工成饵丝、饵块,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关于它还有一个救驾的故事:当年南明永历帝败走西陲,曾在这里的一个农家吃过一次炒饵块,觉得非常扛饿,而且味道鲜美,便称其为“大救驾”,这个封号让腾冲饵丝、饵块成了游客乐于品尝的美味,特别符合无故事不旅游的讲法,也能看出中国人的皇帝梦,凡是皇帝说好的美味,都要去品尝一下。
3、槟榔江水牛:槟榔江水牛,是我国唯一的河流型水牛,在腾冲这里已经生活的有200年,对当地的气候环境有着非常强的适应性,且抗病能力强,适合放养,温顺,食谱比较杂,这一点同内蒙古草原黄牛是一样的,独特的肉质让其成为这里的地理标志,它的牛奶成分也具有非常高的价值,肉质鲜美。
腾冲有哪些水果
1、老缅桃
老缅桃是云南腾冲的特色水果,又叫番石榴,或者芭乐。腾冲有着优越的地理环境,水资源非常丰富,排水系统良好,且土壤肥沃,非常适合老缅桃的生长,所产出的老缅桃果肉柔滑多汁,口感非常好。
2、枸橼
枸橼是云南腾冲的特色水果,有着非常忧郁的历史,又称香橼、香水柠檬,和柠檬、柚子的外观相似。
腾冲有着优越的地理环境,冬春天气晴朗,气候暖和,水资源非常丰富,且土壤肥沃,特别适合枸橼的生长,所产出的枸橼成熟时为柠檬,不容易剥离,黄白色果肉,汁液不多,味道微苦,酸,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
3、洋酸茄
洋酸茄是云南腾冲的特色水果,又叫木本番茄,有着很多用途,可以当水果食用,也可以当做蔬菜食用。腾冲有着优越的地理环境,水资源非常丰富,且土壤肥沃,所产出的洋酸茄果面暗红色,肉厚、皮薄,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扩展资料
枸橼形态特征:不规则分枝的灌木或小乔木。新生嫩枝、芽及花蕾均暗紫红色,茎枝多刺,刺长达4厘米。单叶,稀兼有单身复叶,则有关节,但无翼叶。
叶柄短,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2厘米,宽3-6厘米,或有更大,顶部圆或钝,稀短尖,叶缘有浅钝裂齿。总状花序有花达12朵,有时兼有腋生单花;花两性,有单性花趋向,则雌蕊退化。
花瓣5片,长15-2厘米;雄蕊30-50枚;子房圆筒状,花柱粗长,柱头头状,果椭圆形、近圆形或两端狭的纺锤形,重可达2000克。
果皮淡,粗糙,甚厚或颇薄,难剥离,内皮白色或略淡,棉质,松软,瓢囊10-15瓣,果肉无色,近于透明或淡乳,爽脆,味酸或略甜,有香气;种子小,平滑,子叶乳白色,多或单胚。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腾冲特产有哪些?
腾冲饵丝是比较有名的地方特产,其上品为腾冲胡家湾人用当地专门种植的“粑粑米”精工制成。传统做法是将米泡(一夜)软,蒸熟,用木礁舂成细糯温软而又极富弹性的“粑粑坨”,再趁热用手工揉制擀压成长齐薄匀、宽约尺许的一条“饵丝片”,状如白绸一般。然后象卷布一样顺一头卷起,呈巴掌宽、寸把厚的扁条状“铒丝卷”。吃时顺其一头切成细丝,用开水汆热烫软,捞到盛有特色汤料和调味品的碗上,即可上桌。近年,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腾冲新鲜饵丝的批量制作也引入机械化生产,效率提高了,劳动强度减小了,饵丝的质量也还过得去。 新鲜的腾冲饵丝柔韧适中,非常爽口,本地人一世衷情,外地人一吃难忘。几百年来,屡有名人问津称赞,口碑不少。其吃法主要有烤(烧饵块)、煮和炒三种。其中炒饵块又叫“大救驾”,遐迩闻名。 据民间传说,“大救驾”得名于1659年春节后驾临边地的皇帝口碑。当时,南明最后一位君主永历皇帝入缅甸避难,最后被降清旧将吴三桂追迫寻拿,押回昆明经过腾冲时,于饥饿窘迫中得到本地人慰藉。当平时尝遍天下美味的皇帝,急难疲困中体验到百姓们应急进贡的炒饵块时,觉得爽口提神,竟情不自禁脱口而出:“真是救了驾了”!其意既有称赞炒饵块的秀色美味,也有感念腾冲人(多为明初戌边兵壮后辈)身处乱世而不弃故主,更有痛恨吴三桂一类奸臣看风使舵、趋炎附势、卖国叛主,落井下石的卑鄙行径以及感叹大明的文臣武将们,如果能象眼前的腾冲子民一样忠义,江山何至不保等多重意思。 “大救驾”一般要有火腿片、鸡蛋及一种以上新鲜蔬菜等作配料,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还可以通过不同的配料组合,体现包括符合清真传统要求在内的多种风味。其便捷如快餐,品位比佳肴,小吃、正餐皆宜。 在旧社会的腾冲,配料讲究的“大救驾”,即使小康之家,也属奢侈享受。穷苦群众一辈子也吃不起几回。滇西抗战中,参加收复腾冲战役的国军外省籍官兵,在奉命出击攻城前,多有人希望能饱吃一顿“大救驾”垫底。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的“短缺经济”时代,城乡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品尝“大救驾”,仍是人们不可常得的口福。如今,社会生活总体上跨入了“小康”,“大救驾”和其它鲜饵丝系列食品,已成为普通腾冲人日常正餐、早点中的一般选择。 腾冲鲜饵丝,属有名的特色食品。遗憾的是,其保鲜期不长,须及时消费。不然,一两天后,鲜软的饵丝卷 便会“起红起绿”,出现霉点。再长些,就要馊坏了。在我们家乡,有饵丝的保鲜方法,也简单易行。如果是冬天,新制(买)的鲜饵丝若暂时吃不完,只要将其置于通风避日的干燥处让水分自然挥发晾干,乘软泡进冷水里,并注意两、三天换一次清水,可以保鲜数天至一周甚至更长。可惜此法受季节制约,夏天完全不适用。夏天保存饵丝,只能切成细后乘太阳晒至干脆,吃前用温水浸泡数小时,软化后烹制。吃法和鲜品一样,但鲜味感觉稍逊。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提高,城乡居民的美食意识增强,热衷于腾冲饵丝美味的外地人越来越多。有的商家便打起了脱水保质远销的主意,于是诞生了腾冲方便饵丝等系列产品,从中虽能找到许多腾冲饵丝的感觉,但与在腾冲亲口尝到的新鲜饵丝相比,始终不能划等号。至于把腾冲出产的“粑粑米”外运,袭用原工艺,易地制成的所谓“腾冲饵丝”,其味一吃便知。也许,目前省内外的食品加工技术,尚难解开这个品牌密码。 由于腾冲饵丝的制作过程离不开家乡水土,使之成为名符其实的“家乡宝”。在马帮运输时代,本地人出门两、三百里,便很难闻到家乡饵丝的鲜香了。 近十多年来,随着交通不断改善,特别是320国道分段实现高速化和保腾公路完成二级扩建后,腾冲生产下线的新鲜饵丝,靠“闪电式”运输,一夜之间便能到达德宏、保山、昆明甚至更远一些的地方,原样原质下锅上桌,饱顾客口福。于是,在国道省道沿线市场上,亮着“腾冲饵丝”招牌的餐饮店一年比一年多。腾冲鲜饵丝,也从几十年前的一家一户年节小量生产,逐步发展为长年化,规模化,工业化,市场化生产营销,走向省内外的品牌。 由于腾冲饵丝风味独特,爽口果腹,人吃人爱,出远门经营家乡饵丝餐饮店的腾冲业主们,生意一般都比较好。为数不少的腾冲人,凭着这个常吃常鲜,不易被仿制冲击的家乡品牌,走出家门拓展了自己的事业。还有一些非腾冲籍的餐饮业业主,看到腾冲饵丝的生意好做,也纷纷追踪货源,学习其烹饪技术和经营窍门,在原经营基础上增加这一品牌。
小吃有饵丝(小锅清汤鲜肉的),炒饵块、腊腌菜,各种野菜(蕨菜、树花、山葱、苦菜、刺五加、各种野生菌子),在腾冲北部界头,你运气好还可以吃到当地江里的白鱼,味道比抗浪鱼好得多了。此外、由于腾冲气候好,所以各种时鲜蔬菜水果也要比外地多得多。特产很多:快餐饵丝便宜又实惠,果脯很多,腾冲制药厂的丸药全国有名,方便的话带几盒送亲友不错。吃:大救驾 (来历特殊)、 饭团(腾一中门口的)、卷粉(叠水河的)、稀豆粉(泰安街)、火烧肉拌米线(中心小学门口)、酸腌菜、青龙过海汤、锅子菜 凉拌的小吃:克地老 、洋奶果、青梅子、渣子、 甜点:粘枣糕、松花糕 腾冲方言: 顺江的皮影戏 很多,在腾冲的每个角落都有一个专属的故事,炒耳块什么的只能算小菜,如果让我推荐(我是腾冲人!),排第一的应该是锅子。锅子的形状和北方人吃涮羊肉的火锅一样,不过是用陶土烧的。在里面层层加入(按照最底层到最上层的顺序)事先煮好的青菜,红萝卜,芋头,酥肉(猪肉裹面油炸),笋干,蛋卷,黄花菜,黄条(猪肥肉裹面油炸),泡皮(生猪皮晒干后油炸,在水里泡软后切成薄片,脆软适中,又能吸汤,是我最喜欢的部分),最后,在面上点缀上碧绿的蚕豆,浇上筒子骨汤,用炭火慢慢煮一个多小时,就OK啦!那香味,隔半天街都闻得到,那颜色,看着就想吃! 腾冲人只在清明,冬至(还是立冬)和过年这三个重要的时候吃锅子,也算是一种文化吧,因为都与祭祖有关。其实在我看来,是因为准备工作实在是太麻烦了,我家每次都得提前一天开始准备。 如果有机会的话,去腾冲人家里吃比较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