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大熊猫什么时候来昆明的?
一、云南野生动物园
云南野生动物园熊猫馆2016年11月17日迎来两只大熊猫毛竹和珍多,两只熊猫都是雄性,2岁多。11月19日,毛竹和珍多与市民正式见面,吸引了数千游客来看望。首次见面当天,云南野生动物园共有6000余游客入园,和黄金周单日接待量基本持平,是平时周末接待量的3倍。
二、昆明圆通山动物园
昆明动物园动管科管理员介绍,上世纪80年代,昆明动物园曾展出过大熊猫,最后一只大熊猫在2004年2月27日,因为年迈离世。此后,昆明动物园再也没有大熊猫了。
昆明圆通山动物园熊猫馆建好了,不过昆明动物园暂未引进大熊猫。在熊猫馆的尽头有一块牌子上写着“我们将尽快引进熊猫”。关于大熊猫的引进,昆明动物园也正根据国家相关引进程序积极推进,请市民耐心等待。
三、昆明与大熊猫的情缘
上世纪70年代 :大熊猫首次落户昆明动物园,当时的昆明掀起了熊猫热,大家争相观看,能够和大熊猫拍上一张合影,绝对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
1980年 :昆明动物园以一头亚洲象的代价,将3岁的珍珍从成都迁到昆明安家,在昆明生活了24年后,大熊猫珍珍于2004年2月27日寿终正寝。
2004年2月27日 :为了纪念珍珍给市民带来的快乐,昆明动物园将珍珍住过的熊猫馆改成了珍珍纪念馆。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导致位于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核桃坪基地严重受损,四川其他基地一时难以满足这些圈养大熊猫的饲养要求。根据国家林业局等相关部门协调,思嘉、美茜、芊芊3只年龄相仿的大熊猫到昆明开启旅居生涯,入住云南野生动物园。
2008年6月26日 :3只年幼的大熊猫芊芊、思嘉和美茜乘飞机抵达昆明。它们到云南野生动物园后,受到了市民和游客的欢迎与喜爱,熊猫的粉丝越来越多。
2012年7月 :到了“谈婚论嫁”年龄的芊芊,率先回到四川雅安。
2013年 :大熊猫思嘉和美茜也因生育问题,要回到四川生活了。为此,云南发起了挽留大熊猫“春晚·圆梦活动”,希望能有一只大熊猫留在云南。最终,思嘉暂时留下来。
2014年3月31日 :大熊猫美茜搭乘四川航空公司航班从昆明飞回成都。
2015年6月 :思嘉到了“婚配的年龄”返回四川。
2016年4月27日 :云南野生动物园从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接来两只大熊猫囡囡与和兴,两只大熊猫一雌一雄,体重在80公斤左右,年龄3岁多,均来自大熊猫繁殖几率罕见的双胞胎家庭。
2016年11月16日 :熊猫和兴和囡囡回老家成都担负繁育重任。
2016年11月17日 :云南野生动物园熊猫馆又迎来两只大熊猫毛竹和珍多,两只熊猫都是雄性,2岁多。11月19日,毛竹和珍多与市民正式见面,吸引了数千游客来看望。首次见面当天,云南野生动物园共有6000余游客入园,和黄金周单日接待量基本持平,是平时周末接待量的3倍。
2017年7月26日 :云南野生动物园为大熊猫毛竹庆祝3周岁生日,特意为小家伙准备了“冰块蛋糕”和新鲜竹叶,这是毛竹在云南过的第一个生日。目前,毛竹和珍多还居住在云南野生动物园内。
云南有熊猫吗
云南没有大熊猫。熊猫对环境也是比较挑剔的,适应能力也没有那么的好。养起来因为不是那么的容易,所以就显得格外的珍贵。它也有一些分类,不过大部分还是比较萌的居多。
经过调查发现,我们之前在云南发现熊猫的时期的时候的时候,并不是最早大熊猫出现的时期。从而也在调查它们繁殖数量减少的原因,研究关于熊猫化石的。云南还发现了中国的第一只大熊猫!6000年前云南有大熊猫!
昆明动物园有大熊猫吗
有。
昆明动物园大熊猫馆确实有大熊猫,他们的大熊猫由云南野生动物园繁育并且调运而来。园内林木青翠,景色秀丽,设有珍稀动物区、非洲食草动物区、大熊猫馆、狮虎山庄等主题景点,园内现有200余种,一万多头(只)动物。有“国宝”大熊猫、金丝猴等动物明星,有来自异域的长颈鹿、犀牛、红毛猩猩、鸸鹋等珍稀动物,它们大多数以自然放养的形式聚居生活。
昆明动物园又名圆通山动物园,位于昆明市市区东北青年路北段的圆通山,建立于1953年,现展出200多种云南特产动物及国内外珍稀动物,是全国十佳动物园和七大动物园之一。为昆明八景之一的圆通山形如一片柳叶,东西长而南北窄,总面积约26公顷,是昆明市区观赏内容最丰富,游人最多的公园,年游人量曾达到300万人次。
园内环境
这座公园虽在城区,却有着浓厚的山野气息,山上怪石峥嵘,林木苍翠,错落有致,清新俊逸。现绿化面积达70%以上,加之园中遍植名贵花木,初步形成春、夏、秋、冬四个花区。夏日,出水芙蓉,睡莲优雅;秋天,菊花披金,丹桂飘香;冬来,腊梅凌寒,山茶吐红,玉兰莹洁,它们都各具风采,惹人喜爱。
林木花卉展区分为西府海棠、日本樱花、桂花、梅花、碧桃等5大花区,辅以四时常开的各种时鲜花卉,特别是西府海棠、云南樱花组成的花潮,漫山红遍,灿若云霞,素有“园通花潮”之誉称,闻名遐尔。
以上内容参考-昆明动物园
圆通山的大熊猫给是死求的拉?
云南最后一只大熊猫“珍珍”今年已24岁,相当于人70高龄,住在圆通动物园的熊猫馆,先后产仔7只均夭折,晚年的它形影相吊、凄凉堪怜......引子
在全球范围内,任何一种动物的知名度恐怕都无法与中国的“国宝”大熊猫相提并论,虽然澳大利亚的考拉、英国的白犀、美国的麝香牛等也都很有名。
早在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成立之时,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被生物学家一致推举为该基金会会徽和会旗上的标志性动物。大熊猫成为全人类保护自然资源的旗帜和象征。
大熊猫是中国特产的野生动物,历来被誉为珍惜奇兽,是吉祥友谊的象征,是和平友好的使者。而今,作为国宝的大熊猫更被拥戴为现代世界的动物明星,全球野生生物保护的标志和旗帜。
大熊猫古老的谱系
翻开历史的长卷,可以追溯出许多关于大熊猫的充满传奇的记载。
春秋战国时代(2700年以前)的《山海经》中记叙,它很像熊,毛色黑白,产于邛崃山严道县(今四川荣经县),并说它食铜铁,故称食铁兽。
汉代(2000年前)文学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记叙,汉武帝时上林苑(今西安市西周至县、户县界)方圆200里,放养很多禽兽,供皇帝狩猎,而貘(大熊猫)列为前茅。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在四千多年前黄帝曾饲养调教“貔貅”(大熊猫)为之助战。东周楚国皇家猎场“云梦泽”和秦汉皇家猎场“上林苑”中也曾圈养有貘(大熊猫)等多种奇兽。
国外最早饲养大熊猫的是日本。据记载,685年女皇武则天曾送一对白熊(即大熊猫)给日本天皇饲养,近代西方饲养大熊猫最早的是美国芝加哥动物园,曾在1936年饲养一雄性大熊猫“苏琳”。我国饲养大熊猫最早的是重庆北碚平民公园(今北碚公园)和上海兆丰公园(今中山公园),曾于1939年分别饲养一只大熊猫,但时间很短,直到1953年成都动物园又开始饲养展出大熊猫。
圈养大熊猫距今4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但人工饲养大熊猫繁殖成功则始于1963年北京动物园“莉莉”和“森森”自然交配成功产一仔。1978年用人工授精又取得繁殖成功。1980年成都动物园用冷冻精液进行人工授精,亦获得成功。成都动物园于1990年首次在人工辅助下,哺育成活一对双胞胎;1992年北京动物园攻克了未吃初乳幼仔人工哺育成活的难关;同年成都动物园再次育活双胞胎并代哺一只,创造人工辅助下一母育三仔成活的奇迹。
昆明大熊猫“珍珍”的故事
“ 珍珍”1980年落户昆明圆通动物园时,是一只年仅2岁、顽皮、固执而憨态可掬的“小姑娘”。它的到来,给闹热的动物园带来了喜悦,并因此受到动物园贵宾般隆重的款待。动物园把繁育大熊猫家族的所有厚望都寄托在了它的身上,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珍珍”无忧无虑地生活到4岁成年后,开始肩负起繁殖生育的重任。1984年,“情窦初开”的“珍珍”被送往有“婚姻介绍所”之称的成都动物园,挑选如意郎君。“珍珍”一下相中了成都动物园的“帅哥”雄性大熊猫“强强”,“强强”自然也爱上了这位人见人爱,来自红土高原的“小美人珍珍”,两情相悦,在相亲相爱地过了几个月后,“强强”突然于某个周日早晨发起了求爱行动,它毫无警告地猛然扑向他的异性伙伴“珍珍”,它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朋友关系。唯一的一次“合笼”,两只大熊猫仅用不到10分钟的时间便“速战速决”,配种后的“珍珍”不时发出“嗷嗷”的求偶声,身体有些颤抖;为让“珍珍”如愿得到爱情结晶,动物园科研人员采用了“双保险”,又对“珍珍”进行了二次人工授精。随后人们将“珍珍”带回昆明静候佳音。
动物园的工作人员无法断定“珍珍”是否怀上了“贵子”,只得按推算的孕期为“珍珍”做好了一切准备。据当时大熊猫“珍珍”的饲养员李毅力回忆,“珍珍”终于在6月里的一个傍晚第一次破羊水,二十分钟后,粉红的大熊猫宝宝从其体内顺利产出。这时,母亲“珍珍”以极快的速度用嘴将刚产出的宝宝叼起来;紧接着,第二只大熊猫宝宝顺利出生。产出的熊猫婴儿十分可怜,闭眼、光身、肉红、尾长,纤小而不能站立,一只有120克,一只90克。令人大失所望的是,初为母亲的“珍珍”对自己的幼仔不感兴趣,任二只熊猫宝宝饿的直叫,就是不会喂奶,偶尔“珍珍”良心发现,也只是将自己的孩子抓起来看看。由于吃不到初乳,二只幼仔很快就夭折了。人们只能寄希望于来年。
1986年,“珍珍”再次来到成都动物园,居然“喜新厌旧”不再搭理“强强”,而是恋上了6号雄性大熊猫,它在地上或树上发出咩叫声和鸟鸣声,以引起6号的注意。烦躁不安的“珍珍”常抓咬树枝,在大树上留下清楚的扑痕以及将树枝咬断。一天 ,笨手笨脚的6号大熊猫用后腿站立,突然将这位挑逗它的异性扑倒,它块状的肌肉鼓了出来,在寒冷的雾霭中,他的毛皮闪闪发光。随后,“珍珍”不负众望地又生下了一胎二仔,不幸地是,与第一次的情形相同,幼仔分别成活了1天、17天后夭折了,自此以后,“珍珍”开始了它艰难的繁殖生育史。
按常规两年发情一次的“珍珍”直到1988年才再次动情怀孕,这一胎是“拿大顶”生下的,难产的“珍珍”一直退到墙角,用后肢顶着墙,费了很大劲才生下二只幼仔。“珍珍”的母性开始萌发,它长久地将熊猫宝宝搂在怀里,用体温温暖自己的宝宝,亲吻它、舔它,不知道松手,也不会喂奶,产后虚弱的“珍珍”太困了,一不留神,一屁股将一只幼仔坐死,去追寻第一天就死去的兄弟去了。
不知“珍珍”是否因此受到了打击,在以后几年间,动物园分别将它送到广州、成都配种,“珍珍”一直没有成功怀孕。直到1995年才显示出一丝受孕的迹象。此时,“珍珍”已是18岁高龄,人们对它能否生“贵子”已不抱任何希望。而“珍珍”又产下一仔,足有150g。欣喜若狂的人们为它配备了一流专家。只可惜“珍珍”只会将宝宝长时间抱着不动,硬是将宝宝活活憋死了。动物园的有关人士提起这事,都不无遗憾地说,这是最后的一次机会了,按理说无论大熊猫和人都有了经验和十足的准备,却未能让大熊猫幼仔成活,看来“珍珍”注定是命中无后了。
形影相吊的熊猫奶奶“珍珍”
雌性大熊猫“珍珍”的国际谱系号为204号,今年24岁,相当于人70岁高龄。这位熊猫奶奶目前体重约80公斤。臼齿严重磨损,上犬牙及左下犬牙基本磨平,齿呈棕黄色,很难咀嚼粗糙的竹叶。它的家在圆通动物园北面半山坡上,总面积200平方米左右,有三间房,分为卧室、客厅、繁殖间,内设有供其休息的3平方米大小的板床及水槽。卧室隐蔽,光线较暗,但通风良好。室外活动场地面积约100平方米,有草坪、3棵乔木和一排矮树,还有两架爬梯任其攀栖,天热时它还可以在旁边的小水池冲凉洗澡。
“珍珍”每天的食谱是这样的:早晨10:30分和下午16:30分吃含有玉米面、面粉、麦麸、豆粉、蚕蛹、花生、山楂、碳酸氢钙、白糖、酵母粉、钙、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的营养窝窝头;每天早晨8时、9时、10:30分、下午16:30分共吃14——16kg竹叶,另外还吃梨、胡萝卜、竹笋。由于年迈,咀嚼机能衰退,原先吃的苹果、香蕉、黄瓜、牛奶、红薯通通不再享受了。
“珍珍”长期生活孤独,运动量极少。每天早晨8点起床后,吃了竹叶、窝窝头、梨后便开始睡觉,直到下午3:30分起床,到户外活动1个小时左右后又进食。它每天要睡20个小时。它的生物钟很准,到了投食时间,总是自己爬在笼门口,用鼻子不停嗅闻,寻求食物。一见到饲养员刘建昆走近笼舍,或听到盛饲料的食盆或塑料袋声,就兴奋的不得了。
“珍珍”虽然已进入高龄,但每年仍有明显发情迹象。多在三月上旬。天气晴朗温暖的时候,持续3——4天。这时,它的活动量明显增加,来回走动,翻跟头,玩水、洗澡、不时发出“嗷嗷”的求偶声,有时来回摆头。它在户外活动场爬梯旁用爪子挖一个大坑,然后自己蹲进去,把一块圆石头抱在怀里,一蹲就是6个钟头。喊它的名字,驱赶它,就是不动。此情此景,让人黯然神伤。
可怜的“珍珍”年迈体衰,它有一个致命的毛病就是排粘液。“珍珍”排粘液很有规律,在冬、春两季为30天左右一次;夏、秋两季则为50天一次。“珍珍”排粘液很痛苦,蜷缩在地上,痛得直打滚,它又很执著,非要排完才善罢甘休。因此常常把自己搞得奄奄一息。排出的粘液呈乳白色或透明胶状,较粘稠。据动物园野生动物饲养管理工程师倪祖宏介绍,排出的粘液主要是消化道有益菌,排的过多, 有损健康。
大熊猫SOS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更是面临濒危的珍贵稀有动物。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中国及其他国家圈养的大熊猫为152只。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根据科学统计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专家推测,若不加强保护,野外大熊猫将在百年内消失,圈养大熊猫将在50年内绝迹。原因是大熊猫栖息环境退化;其食物品种单一;自身繁殖力不强;幼仔成活率低。5年前,有中国科学家提出“克隆大熊猫”的设想,但遭到另一些科学家的反对。大熊猫的拯救与保护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为了拯救和保护全世界人民都热爱和关注的中国国宝大熊猫,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1957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做出决定,建立森林自然保护区。1962年国务院发出通令:未经中央批准,严禁捕猎大熊猫。1963年中国建立了第一批5个自然保护区。到1988年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已建14个,总面积为6868平方公里。迄今,川、甘、陕3省已建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共32个,总面积约10550平方公里,占大熊猫实际分布面积的81.2%,上述举措,有效地保护了大熊猫的栖息地,遏制了人们对大熊猫的侵害,使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基本保持了稳定。
为了使保护大熊猫及其它野生动物法律化,我国政府在《宪法》中规定国家保护珍贵动物和植物。并制定实施了《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配套法律,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刑法》补充案,对走私投机倒把大熊猫的要严重处罚:“将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可并处罚没收财产,情节严重者,可判无期徒刑和死刑,并没收全部财产。”有效的保护了大熊猫及其它珍贵动物免遭人为伤害。
鉴于目前大熊猫栖息地质量下降,栖息地面积不断缩小,为了保护和改善大熊猫栖息环境,稳定和发展大熊猫种群,1992年国家批准于1993年正式实施《保护大熊猫及栖息地工程》。该工程预期10年完成,总投资3亿元人民币。除进一步完善已建的13个保护区外,还将新建14个保护区,17条大熊猫走廊带和32个栖息地保护管理站。同时,也要加强大熊猫生态学和饲养繁殖的研究。整个工程保护面积18000平方公里,覆盖川、陕、甘三省34个县,其中包括已建和新建保护区及走廊带,将严格保护大熊猫栖息地6500平方公里,其余栖息地也将受到有效的保护。
最后的熊猫大熊猫珍珍的结局是什么
本来单看题目的话,我并不想读这本书。有个笑话不是这样说的吗?世界上最后一个灭绝的物种是什么?熊猫呀。前阵子网上亿万人民见证了他们交配呢,它们好像根本不会灭亡的样子。熊猫在我的印象中就只剩下国宝、国宝、国宝。无它。 这似乎刚好应了作者的担心,“谈已灭绝或濒临灭绝物种的书这么多,似乎冲淡了灭绝观念在大众心目中的重要性:一再重复会使重大事件变得稀松平常。”又或者,其实是熊猫从事了过多商业和娱乐的行为,只剩下憨态可掬之类的形容词。 但是从开篇的序中看,这个外国科学家是很严谨的人,对于中国八十年代初与中国人合作抱怨满满,但愣是在中国边远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捡熊猫粪捡了五年,言语之间表露出研究熊猫的重要性,研究熊猫对于了解进化的重要性。出于好奇我第一次认真地去网上查了一下“熊猫”。 “大熊猫,哺乳动物.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它是有着300万年历史的古老动物,化石显示,大熊猫祖先出现在2-3百万年前的洪积纪早期。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它属于剑齿象古生物群,大熊猫的栖息地曾覆盖了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北达北京,南至缅甸南部和越南北部。化石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温带或亚热带森林发现。后来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对科学工作者研究古代哺乳动物具有珍贵的价值.化石研究表明,大熊猫几百万年来的形态构造变化不大.现今的 大熊猫仍然保留着许多原始的特征.因此,大熊猫有着哺乳动物“活化石”之称。” “活化石”,原来如此。熊猫的可爱原来不止于它憨厚的样子。 研究熊猫并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因为熊猫总是安静地走路吃竹子再走路再吃竹子,最开始在卧龙臭水沟几个月都看不到熊猫的影子,只是天天背着包去捡熊猫粪,到五个月后开始捕获第一头并给它带上无线电项圈,好监控它们的活动。随着时间推移,人们才慢慢了解熊猫的习性,活动范围,每天吃多少竹子,每年两天的发情交配,生育及失去孩子。 如果只是记录风光和熊猫的习性,也许这本书就没有这么好看。熊猫政治的谈论也同样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保护项目永远逃不掉政治和科学的分歧及两者之间的互动。 在政治与科学的分歧之前,首先是政治与政治的分歧,简单说就是作为一个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就来到中国工作的外国人与中国同事之间的合作与冲突;外国动物保护机构WWF和中国政府合作项目的谈判与冲突。非常诚实的表述,从外人眼里看那几年的中国当然也能看到一贯的中国。 在政治与科学的分歧之前,还有科学与科学的分歧,也许我们当时的科学并不配称为科学,准确说就是关于保护的理念上的巨大分歧。最严重的冲突爆发是熊猫“珍珍”在他们的工作地五一棚逗留搞破坏找吃的,以及后来被抓去人工饲养,最后又放归山林。作者感慨熊猫被圈养时说到“脱离固有的文化——他们的社会与生活方式——他们的生活虽然平静,却是一场空洞的悲剧。”除了严禁砍伐树林及狩猎等,他还主张让在那里居住的人迁离,建立野生保护基地。“保护野生动物”如何保护的理念上的差距,也是当地资源匮乏的自然条件与当时国情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水平之间不可衡量的鸿沟。随着对熊猫研究的深入,冲突升级也逐渐清晰。直到1985年作者离开熊猫研究最后几个月,在人事关系上简直是开始走向光明。可是那时也正是竹子周期性大量死亡的时刻,严重的危机当然带来更高层决断方面以及更深层次理念的严重的冲突。 好像真的要到政治与科学的分歧与互动。然而,什么都挡不住消费主义的潮流呢。 最后一章节“租我一头熊猫中”则重点揭示了中国在那个急需开放的年代做出了赠送和租借熊猫的举动之后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外交和利益方面的双丰收使得这一行为加剧了野生熊猫的捕捉和猎杀。熊猫变成娱乐英雄的后果正如开头我所说的,熊猫的印象也仅仅停留在国宝的标签。而那个笑话,其实是不成立的,野生大熊猫在遭遇栖息地被开发,越保护猎杀越严重的情况下,事实上命运岌岌可危,而早在八十年代,人工哺育的熊猫中已经出现颜色变异。正如作者所担心的“任何保留面子的幻想都掩盖不了这些事实。”最后能够存活的熊猫还能叫做熊猫吗? 还是看看作者如何形容熊猫的吧。 “中国人和熊猫都体现了兼具斯多葛注意与温暖热情这一令人迷惑的混合特质。” “熊是机会主义者,适应性强,能随着经济条件的大起大落,在不同环境中求生和发展。熊猫则是专业主义者,选择安全,扬弃未知的可能。但这么做的同时,也放弃了探索、观察、尝试新事物的需求;把生命局限于没有前瞻的命运。熊和熊猫都是演化的赢家,但在这个环境遭受剧烈破坏的时代,适应能力强的物种生存的机会比较大。”这版西游记版太好看了,经典再现,老版更有韵味!
精选推荐
广告
《最后的熊猫》简介
熊猫,作为众所周知的中国国宝,世人皆爱其憨态可掬;但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这一珍稀动物在其所生存的狭窄空间里,在孤独无言的日子里,面临着怎样的艰难和危险。
作者夏勒博士以特聘专家的身份,参与了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中国政府合作的“熊猫项目”,从一九八〇年开始,在四川山区进行了长达五年的熊猫研究。他观察到熊猫各种动人的真实生活,同时也目睹了无知愚氓贪猎熊猫的可怕行为。在本书中,他以科学家和参与者的立场,首次向全世界公布了这项史无前例的“熊猫项目”之内情;又以哲人的心灵与诗人的笔触,描绘了那一隐秘世界的美丽与哀愁;同时,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首批进入中国大陆进行研究的外国专家,夏勒博士以外来者的角度,将其当时与国内科学工作者和老百姓的来往以及各种生活小故事娓娓道来,为今天的读者重现了那个改革刚刚起步、思想开始解放的特殊历史时期。
一九八〇年,中外顶尖专家齐聚卧龙。
熊猫项目能否改变熊猫命运?
外方代表乔治·夏勒亲笔披露往事。
“熊猫教父”胡锦矗为中译本修订作序。
熊猫会被奉为环保偶像,其实毫不足奇。这动物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魔力,能打动和改变所有看见它的人;只要有它在场,气氛就焕然一新。对熊猫而言,自由就是在山林环绕的竹海中平静的生活。它不能调整自身来迎合我们,它的需求无法妥协。如果任凭熊猫灭绝,那么所有的高尚情操、人道关怀,所有使它们永垂不朽的企图,都没有意义。
熊猫没有历史,只有过去。它来自另一个时代,与我们短暂交会。我们深入丛林追踪它的那几年,得窥它遗世独立的生活方式。本书就是那段短暂光阴的实录,而非回忆。
乔治·夏勒|George B. Schaller
1933年生于柏林,美国生物学家及环保人士,熊猫项目外方专家代表,曾被《时代周刊》评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三位野生动物研究学者之一。他是第一个受委托在中国为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进行熊猫保护工作的西方科学家,也是第一个得到中国政府批准进入羌塘无人区开展藏羚羊研究的外国人。因其对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的杰出贡献,夏勒博士已成为这一领域的标杆及楷模,曾获得世界自然基金会金质勋章、日本国际宇宙奖、《美国国家地理》终身成就奖、美国泰勒环境成就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等殊荣。
译者张定绮
台湾大学外文系硕士,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博士班肄业,曾任《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中文版资深编辑、辅仁大学翻译学研究所笔译组召集人及《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撰述委员。译有《浮世男女》《阿佛洛狄忒》《寡居的一年》《带着鲑鱼去旅行》《误读》《午夜之子》等作品,并屡获优秀译本奖 。
特约审校胡锦矗
1929年生于四川,西华师范大学教授。他从1974年开始研究野生大熊猫,是国际公认的大熊猫生态生物学研究奠基人,也是熊猫项目中方专家代表兼卧龙研究中心第一任主任,被誉为“熊猫教父”、“熊猫教授”、研究“国宝”的国宝。
请问昆明野生动物园有几只大熊猫?
自己不会进克看该?问哪问。。。烦了呢。5只四川地震灾区大熊猫获批转移至广州 3只来自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大熊猫来到云南昆明,它们将在云南野生动物园“疗养”两年时间。这3只大熊猫是2006年出生的,均为雌性,分别叫“思嘉”“美茜”“芊芊”。
两只大熊猫寄养武汉
还有几只奥运熊猫转至北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