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藏品一部分接收自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另一部分来自1949年建国后的考古发掘、征集、收购、捐赠、接收及交换。2007年,经过专家甄选和市民投票,共评出18件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分别是:
战国错金银重络铜壶(战国)
春秋金兽(西汉)
银缕玉衣(东汉)
东汉广陵王玺金印(东汉)
错银饰青铜牛灯(东汉)
东汉鎏金镶嵌兽形铜盒砚(东汉)
青瓷神兽尊(西晋)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南朝)
明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明代)
金蝉玉叶(金枝玉叶)(明代)
透雕人鸟兽玉饰(新石器)
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新石器)
金观音菩萨立像(清代)
明鎏金喇嘛塔(明代)
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明代)
明青花寿山福海纹炉(明代)
徐渭《杂花图卷》(明代)
民国沈寿绣品《耶稣像》(民国)
“一院六馆”是南京博物院根据文物藏品的特点,详见>>>。
在参观南京博物院时,如果想了解更多展品信息,可在展厅内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扫描二维码,将会收到展品相关的语音、图片、文字等信息,点击播放按钮,即可收听讲解。还可以在历史馆、艺术馆、特展馆的咨询台以及服务中心租赁智能导览设备,体验自助导览。
南博镇馆之宝在几展厅
南京博物院9号展厅,又叫镇院之宝展厅。这个偌大的展厅里,从来只展一件文物;能在此间亮相的,都是世间唯一的珍宝。南京博物院拥有各类藏品432768件(套),珍贵文物371032件(套),珍贵文物数量居中国第二,仅次于故宫博物院。
2018年10月26日,镇院之宝展厅曾迎来了神秘的新主角。原来的“明永乐青花寿山福海纹香炉”正式撤展,而“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被轻轻放入展柜。
话说镇馆之宝,来看各地博物馆"C位"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世界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带你看各地文物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听背后精彩的故事,体味华夏如“满天星斗”的璀璨文明。
唐代“天团”——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千年前的“流行天团”如何穿越时光而来?他们又吟唱着什么?在陕西 历史 博物馆,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作为禁止出境的文物之一,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目光。
1959年,这尊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在西安市西郊中堡村的唐墓中出土。其形为一尊昂首挺拔的骆驼,骆驼背上七位乐手围坐一圈,中间是一位丰腴婀娜的女子。七位男子意兴盎然地演奏着笛、箜篌、琵琶、笙、箫、管子等乐器,女子朱唇轻启,衣袖翩翩……
“自从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交流日增,这支千年前的‘巡回乐团’,很可能正表演流行于唐开元天宝年间的‘胡部新声’。”陕西 历史 博物馆陈列展览部副部长姜涛说。
“这套陶俑是分塑合成,骆驼和乐舞俑独立塑成,然后组装,复杂又严谨,为中国古代陶俑艺术的精品之作。它既是唐代文化艺术、制作工艺发达昌盛的重要物证,也见证了丝绸之路上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中国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富春山居图》
有一幅国宝级名画,分居海峡两岸,前段藏在杭州,后段存于台北,这就是中国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由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完成于1350年或更晚。到了晚明,它被宜兴收藏家吴之矩所得,后由其子吴洪裕继承。1650年,吴洪裕临终前命人焚画殉葬。虽被抢出,但是其最前一小段已被烧毁。
重新装裱的《富春山居图》分为两截,今人分别称作《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前者长期在民间流传,后者则在清乾隆年间进入宫廷。
“1938年,著名书画家、鉴定家吴湖帆先生用家藏的青铜器换回《剩山图》。1956年,在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等人的努力下,吴湖帆将其出让给浙江省博物馆。”浙博书画部主任卢佳说。《剩山图》因尚留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得名,林峦浑秀,草木华滋,充满了隐者悠游林泉,萧散淡泊的诗意。
2011年,《剩山图》赴台湾,与《无用师卷》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
“镇水神兽”萌萌哒
成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一头萌萌哒的“镇水神兽”,它就是2013年出土于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的石犀。
石犀长3.3米、宽1.2米、高1.7米,重约8.5吨,由整块红砂岩雕刻而成,体态丰满,壮实可爱,是目前我国出土体量最大的圆雕石刻之一。
被誉为“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在秦汉以前是一个水患较为严重的地方。战国末期,秦国郡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并“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之后成都才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考古学家判断,这头石犀很可能是李冰所造其中之一,因此它可是名副其实的千年“镇水神兽”。
从被发现开始,石犀就深受市民喜爱,市民们给它起了“萌牛牛”“宝宝”等小名,赞它“元气满满正能量”。
成都博物馆研究员黄晓枫介绍,石犀刚出土时,表面被钢筋混凝土覆盖,还有风化粉化、片状剥落等,令人揪心。经过科学救治和保护,公众才能见到现在这样 健康 又神气的“神兽”。
最接近“书圣”真迹的书法作品
辽宁省博物馆珍藏的《万岁通天帖》虽非王羲之真迹,但却被称为最接近“书圣”真迹的书法作品。它一直是皇家珍藏,后被溥仪带出宫,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据董宝厚介绍,当时武则天希望得到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找到了王羲之的后人、宰相王方庆。王方庆将家传的王羲之作品都献给了武则天。武则天在万岁通天二年,命内府弘文馆对这些作品进行钩摹。
董宝厚说,武则天让内府钩摹,肯定是找到了最好的书手,找到了最好的底本,钩摹的技术是最高超的,也是最接近原作的。
不幸的是,原件再也没有流传下来,只有当时钩摹的作品保存至今。
女皇武则天的除罪金简
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武则天金简”,是现存唯一一件属于武则天的文物,它的发现也极具戏剧色彩。
1982年5月,河南省登封市农民屈西怀在嵩山峻极峰的石缝里捡到了一片金灿灿的长方形物件。有文物贩子开价高达10万元,他却选择把“宝贝”上交国家,奖金是1500元。
经专家鉴定,这是武则天的除罪金简,黄金纯度在96%以上,正面镌刻63字:“大周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即武则天遣道士向诸神投简以求除罪消灾。
“埋藏刻写天子心迹的简、策,曾是古代祭祀、封禅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天子与天帝的‘私话家语’,也是国家的‘最高机密’。”河南博物院社教部主任林晓平介绍,武则天金简为了解唐代 历史 和武则天生平提供了实物依据。
2018年,在发现武则天金简36年后,身患重病的屈西怀最大心愿是再看它一眼,最终如愿以偿,一个普通农民与国家一级文物的故事画上了圆满句号。
点一盏长信宫灯 看古人的环保理念
现藏于河北博物院的长信宫灯,见证了中国古人的环保意识,被誉为“中华第一灯”。
长信宫灯,因灯上刻有“长信”字样而得名。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的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中,由青铜铸成,通体鎏金。
河北博物院研究馆员范德伟说,灯的造型是一位跪地执灯的宫女形象。宫女神态优雅,左手执灯盘,灯盘中心有灯芯。盘上附有短柄可以来回转动,灯盘上面的两片弧形板也可以推动开合,不仅可以挡风还可以调节灯光亮度和照射方向。
“长信宫灯的绝妙之处在于它的环保理念。”范德伟说,汉代灯具多以动物油脂为燃料,燃烧产生的炭粒和灰烬容易造成污染。长信宫灯巧妙地将宫女的袖管与身体连接形成烟道。当灯烛点燃时,烟灰顺着宫女的袖管徐徐进入体内,宫女身体中空,如此精巧的设计可使室内减少污染。
3000年前的“青铜之书”——大克鼎
3000年前的“青铜之书”,记载着怎样的秘密?在上海博物馆,威严厚重的大克鼎陈列于古代青铜器馆展厅的“C位”,引人瞩目。
“大克鼎铸造于公元前10世纪末的西周时期,年龄已经有3000岁了。”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部副主任马今洪说。
清光绪年间,大克鼎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任村出土。它高达93.1厘米、重达201.5千克,是不折不扣的“国之重器”。
大克鼎“蹄足”“兽面”,纹饰线条凹凸峻深、艺术风格粗犷质朴,鼎腹内壁有一篇长达290字的钟鼎文铭文,堪称青铜“天书”。
“端庄美哉,文采斐然的我的祖父!充和谦让的心胸、淡泊宁静的神思,清纯智慧的德行……”大克鼎的作器者叫“克”,是管理周王饮食的官员。这段铭文不仅追忆了克的祖父,也记载了周王对克的册命和赏赐。
鼎,自古以来就是国家昌盛、山河永固的象征。新中国成立后,国宝守护者——潘氏家族将它捐给国家,入藏上博。渡尽劫波的大克鼎,终于迎来安宁繁华。
“拼图”而成的魏晋“男子天团”
在南京博物院内,一幅长4.8米、高0.88米的砖画中,绘有魏晋名士“竹林七贤”和春秋时期的隐士荣启期8人,他们席地而坐、宽衣博带,或谱曲弹琴、或饮酒长啸,姿态放松、自得其乐,如同“男子天团”。
1960年,南京博物院等单位考古工作者在南京市西善桥宫山北麓,发掘了一座南朝时期的皇室墓葬。其中,墓室南北两壁的大型模印拼砌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颇具价值。该砖画分两组,各由近300块砖拼嵌而成。南墓壁描绘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北墓壁描绘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每人身旁均标有姓名,人物间以松树、银杏、垂柳等隔开。
据南京博物院 社会 服务部主任郑晶介绍,该砖画的制作过程如同“拼图”。据推测,南朝人先在绢本上将人物画好,然后分段制成模子,压印在砖坯上,再在砖坯侧面刻画编号,烧制完毕后,按编号顺序将砖坯拼接,嵌砌在墓壁上,组成这幅完整而宏大的壁画。
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说,这幅砖画人物线条流畅而飘逸,表达了竹林七贤和荣启期高逸淡薄的情怀,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
海昏侯墓葬中的“明星当卢”
2013年,江西南昌一个汉代墓园车马陪葬坑中,出土了3000余件精美车马器,其中一件文物被江西省博物馆誉为“明星当卢”。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个墓园是在位仅27天的汉废帝、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家族墓园。
“明星当卢”在出土时基底酥松发脆,纹样锈蚀无法分辨,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杨小林和她的文保修复团队用了20多天时间让其重放异彩。
修复后的当卢纹饰构图蕴含的文化内涵丰富。“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元素,还有鹿、羽人、权杖等图样。我们通过纹饰了解到四神图的演变,以及汉代的宇宙天文观和图腾崇拜。”江西省博物馆党委书记徐长青说,渴望长生不死和升仙是两汉时期盛行的生死观,纹饰内容寄托了古人渴望由死亡到再生、再到永生的生死观。
晋侯鸟尊“碎片”后重生
2000年,3000余岁的“神鸟”鸟尊出土于西周晋国的首任国君燮父墓中,考古工作者发现它时只是一堆“碎片”,爆破盗掘使青铜器受损。
2001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师生开始修复鸟尊,经过反复拼对、修补、去锈后,一件惊世之器再现人间。它呈高冠凤鸟形,作回首站立状,圆眼,钩形眉,两翼上卷,尾部为一鼻向内卷的象首,身上饰有羽毛及云雷纹,两翅和两足饰卷云纹,背上有盖,盖内侧及器内有铭文,可惜尾部残缺了一块。
2002年,鸟尊赴上海展览时,上海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其尾部进行了修补。近年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碎铜片中发现了鸟尊遗失的尾部残片,并于2018年归还给山西博物院,2019年山西博物院文物保护中心对鸟尊进行了修复。
西汉金兽是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这只金兽究竟是什么动物?
西汉金兽,是我国考古中的一件重要文物,也是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很多人都好奇,这个金兽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
西汉金兽是目前发现的最重金器文物。只见上面的金兽呈蜷伏状,姿态看起来有些悠闲。这只金兽的模样也有些怪异,头大尾长,两只耳紧贴头部两侧,身短,身形却非常粗壮,看起来像老虎又像豹子。
而对西汉金兽到底是种怎样的动物,目前学术界尚未有定论。比较被接受的观点是,它可能是老虎、狮子或豹子。从外观上看,金兽附耳瞪目、身形健壮、张口露齿,其实更像豹子。
另外,金兽的颈部还戴着一个三轮项圈,头顶还有一环纽,不知制作这个金兽的人是不是早已把它当成了自己的宠物。金兽浑身还有很多圆斑图案,大小整齐,雕刻地十分精美。
金兽的底部有个空凹,内壁还刻着?黄六?这两个小篆字样,经过考古人员的研究,这应该是秦汉时期的文字。?黄?应该是指黄金材质,?六?则是一种序数标记。
秦汉时期的金器大多都是用捶击形成的,但这只金兽却融合了古代的铸造跟捶击这两种工艺,成物精美、技法高超,所以西汉金兽便显得更加珍贵无比。
那么这珍贵的金兽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据说,在是1982年由一位住在马湖店村的农民挖出来的。当时这个农民想挖一道水渠,没想到一锹下去,就挖出了这个金兽,连带被挖出的还有一个精美铜壶,铜壶里也装着大量金器。后来,这个农民将这些都上交给了国家,国家还给了他五千元的奖金。
距今1700年的南博镇馆之宝是什么样子的?
秦汉魏晋时期,帝王将相等权贵之人对成仙长生十分痴迷,生前修道炼丹,死后也要好好捯饬一番。有条件的人,能穿金缕玉衣最好,起码能防止尸体腐朽,次则银缕玉衣、铜缕玉衣;棺椁也不能简单,上面尽量绘上羽人神人及青龙白虎等神兽。
当然,死后最好能避开小鬼,所以墓中一定还会有镇墓兽。
镇墓兽出现于战国时期,流行语汉晋,唐末五代后,基本就很少见了。它通常是人面、鹿角、兽身以及底座,为了达到震慑鬼怪的目的,其面目往往很狰狞,甚至能吓退盗墓者。不过,镇墓兽也有不吓人的。
南京博物院十八件镇馆之宝之一,就是一个很萌的镇墓兽,叫青瓷神兽尊。
43年前的一天,在江苏宜兴的一个村庄里,考古学家在一座西晋墓中发现了青瓷神兽尊。青瓷神兽尊全器高27.9厘米、口径13.3厘米,上面窄腰部鼓,足部稍宽于口,整体像一个梨。
这座墓属于三国时期吴国周鲂的墓,看过三国的朋友一定了解,演义中有“周鲂断发赚曹爽”的故事。不过他的儿子周处相对来说更有名。小学有篇课文就是说周处年轻时为害乡里,后来立志向善,为乡里出去了恶蛟、猛虎,改过自新后拜师陆机,终成忠臣孝子。
仔细看这个镇墓兽就会发现,这家伙就是来卖萌的。
从正面来看,简直就是西游记中的妖怪。瞪得大大的眼睛,朝天鼻,嘴巴张开,咬着一个球,连后槽牙都看得清清楚楚。下巴下面应该是胸毛,长成了一片,乍一看还以为是餐巾。话说小兽,为啥要戴个餐巾布,是不是你咬着球会流哈喇子哟!
再看这双手,手指并拢作掌状,向前推出,这个动作很熟悉啊!咋地,小兽,你这张嘴伸掌的姿势,如果是趴着简直很像欧阳锋啊,是在练“蛤蟆神功”吗?至于这脚就更萌了,手臂和腿部毛都排的整整齐齐,看样子风是从背后吹来的。
两侧有耳,后面是脊背,上面还有剑尖一样的东西,应该是背脊的毛发。明明该一本正经吓唬小鬼和盗墓贼的,可你这不正经的样儿,实在让人害怕不起来啊。小兽啊喂,你这也算是玩忽职守了啊!
有专家怀疑这尊神兽是上古凶兽之一的穷奇。据《山海经》记载,穷奇形似老虎,叫声像狗,前腿长有翅膀,浑身有野猪一般的鬃毛。用穷奇作镇墓兽,本无可厚非,但此神兽却看不到翅膀,似乎不对。
萌归萌,但是这个镇墓兽却很实在。青瓷神兽尊出土的时候,专家发现内中竟然有骨头,这骨头是谁的?是墓主人周鲂的还是一种特殊的祭祀礼仪?专家也不得而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