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古县城二月二焰火在哪燃放?
燃放地点:太原古县城城墙东南角
燃放时间:2月21日20时08分,时长30分钟。
节目内容:围绕古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使璀璨花火与古楼古庙交相辉映,集合浪漫烟花、绚丽花灯和古城夜景,充分彰显古城底蕴。
拓展:
太原古县城全线-全景乐享游
适用范围:适应于多次往返古城的深度爱好者
线路特点: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古县城的前世今生
优质路线:东门→凤城东街→东岳庙→魁星楼→段氏宗祠→文庙→察院→鼓楼→县衙→市楼→隆恩寺→玉皇庙→晋阳福塔→关帝庙→凤城北街→凤城南街→晋源基督教堂→窑神庙→道台府→财神庙→凤城南街→城隍庙→金牛湖公园→东门城墙→返回东门
山西古老的风俗是什么?
晋剧山西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晋剧已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剧唱腔婉转细腻,旋律流畅,曲调优美,道白清晰,表现技巧多姿多态,独具特色。除晋剧、蒲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四大剧种外,山西还有其他50多个小剧种。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有丁果仙、丁巧云、牛桂英、王爱爱、谢涛等,剧目有《下河东》、《打金枝》、《三关点帅》、《三娘教子》、《傅山进京》、《范进中举》等100多种。山西人喜欢看晋剧,现存古戏台就有2886座,中国现存最早的古戏台全在山西,其中之一就在太原市阳曲县。
太原锣鼓
太原锣鼓以堂鼓、铙、钹为主,最大特色是曲牌套路丰富,场面火爆激烈。表演时两队摆开阵势,互相对抗,恰似两军对垒,势必决一雌雄。表演形式分“单一二五”、“双一二五”,曲牌有《五点子》、《七虎下山》、《十三排》、《唐王点兵》、《单刀赴会》等。在太原每逢喜庆必有锣鼓,锣鼓表演已成为太原人民的传统习俗。太原锣鼓多次参与国际性大型活动,有“中华第一鼓”的美称。
棍艺
棍艺是太原传统习俗中“闹红火”的主要内容之一,无论是铁棍、背棍,还是抬棍,都是以棍抬人进行表演的民间文艺活动形式。
铁棍的表演者固定于抬架上,由八个中青年人抬着前进,行进时舞步轻盈,腰际闪动,使长长的抬杆上下漂浮摇动,翩翩起舞。棍上棍下,节奏一致,抑扬顿挫,如行云流水,地方习俗浓郁,表演气势非凡,给人以美的享受。
背棍,一般由两人表演。下面的男子肩背一种特制的三角形铁架,铁架上固定着5至9岁的小演员。背棍人前后左右舞步前进,上面的小演员根据下面男演员的舞步,稍动腰际,轻甩两袖,手中的红绸随着舞姿飘洒,好似空中芭蕾。
抬棍,又称抬阁。抬杆比轿杆略长,有弹性,中间设方形抬架。架上表演者多选10岁左右俊美儿童作戏剧人物扮相。抬者通常为十六人,另有喝令一人,压杆一人,踩着齐走、丁字步等步伐一颠一闪地行进。演员也随之表演甩袖等动作。抬棍具有华丽、精彩,惊险、奇特的艺术魅力。
莲花落
太原莲花落(lao),是一种说唱兼有的曲艺形式,表演者多为一人自说自唱,自打“七件子”伴奏。
所谓“七件子”就是右手执两片大竹板,左手执五片小竹板。大竹板打板,小竹板打眼,相互配合,有板有眼。说唱之词则随着板眼节奏进行表演。说唱词基本上是七言四句为一段,全用太原方言合辙入韵。以唱为主,间以夹白,边唱边说,抑扬顿挫,尾声稍长,朗朗上口,颇合当地人的欣赏口味。
社火
社火,又称红火,是太原民俗文艺中最为夺目的一朵奇葩。每年的正月十五最热闹就是耍红火。古老的太原大地,久传着一句民谚,“老百姓,要快活,赶会唱戏耍红火。”太原的“红火”规模大、形式多、内容广,生活气氛浓烈,地方特色别具一格。主要的有太原锣鼓、太原秧歌、狮子龙灯、高跷旱船、背棍、铁棍、莲花落、二人台、哑老背妻、二鬼摔跤、刘三推车、大头娃娃、跑场秧歌等。
主要的有太原锣鼓、太原秧歌、狮子龙灯、高跷旱船、背棍、铁棍、莲花落、二人台、哑老背妻、二鬼摔跤、刘三推车、大头娃娃、跑场秧歌等。
太原剪纸
太原剪纸,是用剪刀在彩色纸帛上裁剪或用刻刀裁刻而成的一种装饰艺术品,是一种流行太原城乡一千多年的传统民间工艺。每逢新春佳节,或者婚嫁喜庆,人们总喜欢裁制几幅图案美丽的“剪纸”,贴在窗户或墙壁上,使房间显得格外生气勃勃,富有喜庆色彩,给人以清新欢畅之感。太原剪纸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艺术门类,艺术家们把它搬到国内外展出,形成了一种地域性特色文化。剪纸的内容十分丰富,它包括人物、花草、走兽、鱼虫、山川云树、亭台楼阁、寓言故事、民间传说等等。
炕围画
在太原农村多以火炕取暖御寒,人们在炕围墙上刷高约二尺的“围子”,以颜料做底,色彩绘画,桐油涂罩。既鲜艳豁亮,又坚固耐久。日常脏了,用湿布擦一下,则又光亮如新。炕围画的形式以上下两组边道形成其主体框架,中间等距离安排画空儿。边道图案有:玉带边、竹节边、鹤寿边、福寿边等;画空儿有长方形、圆形、菱形、扇形等多种形制。表现内容多以人物、花鸟、山水、风景为主;表现手法以工笔重彩、水墨写意,木版年画,装饰粉画“多元并存”。
春节
中国农历岁首第一天,现谓春节,俗称过大年,是我国历史上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提前办年货、打扫房屋、贴春联、挂年画,营造过年气氛。头一天也就是“大年三十”晚上要点旺火、吃饺子、放鞭炮、“熬福”。初一早早起床,穿新衣、戴新帽、放鞭炮、供祖行礼、磕头拜年、发压岁钱,见面都要问候一声“新年好”。最热闹的是中午的家宴,不仅要品种齐全,尤其少不了鱼,称之为“年年有余(鱼)”;主食方面有馍、年糕(喻意年年高“糕”升)、饺子样样齐备;早上在包饺子时,要包几个带硬币的饺子,吃到者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年年发财。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叫元宵节,古称上元节,从正月十四到十六是年节中最热闹的。晚上看灯、猜谜语、放焰火;白天踩高跷、跑旱船、背铁棍、扭秧歌、闹龙灯、打腰鼓。或走村串乡,或城镇汇演,使节日气氛达到高潮。在食俗方面,家家户户必不可缺的就是吃各式各样的元宵。
二月二
又叫春龙节、青龙节,有“二月二,龙抬头”一说。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传说经过冬眠的龙,到了这一天,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会抬头而起。古时这一天要焚香水畔,以祭龙神。这一天,要吃“龙食”,食面者曰挑龙筋,食饺者曰咬龙胆,食饼者曰剥龙皮(烙上薄薄的烙饼,中间卷以葱丝、肉丝、豆芽、韭芽等混合炒制的菜肴)。吃龙食是为了惹恼天龙,以求风调雨顺。现代人这一天以吃面条和春卷者居多。这一天,无论大人小孩都要理发,民谚又云“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娃娃要剃头”。
清明节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相传由寒食节演变而来,是晋文公为寻介子推而火烧绵山之后,确定的寒食禁火制度的延续。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还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也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节日。古代的这一日只许吃冷菜,喝凉粥,不许动火。现今,节日依旧,但主要是上坟扫墓,纪念革命先烈和逝去的亲人;组织青少年春游踏青、放风筝、打秋千,进行户外活动,以锻炼身体。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在南方有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而在太原古老的文化传承中,端午节当地人用红纸剪成禁“五毒”的窗花和用黄纸印成“黑虎”和“黄牛”贴在门窗上,门头插艾草,屋内点雄黄,这些都是作为避邪驱毒之用。这种习俗现在在城市已经不多见了。当然,太原人过端午节也有吃粽子的习惯。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古称腊月。每逢这个月的第八天,太原人和全国各地一样要过腊八节,吃腊八粥。所不同的是,太原人在腊八这一天,有泡蒜的习惯,也就是在醋壶里放些剥好的大蒜瓣,到了春节时,蒜瓣变绿,食之不辣,而且醋的味道伴有蒜香,味道鲜美。
面食
“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素有“面食之乡”的美誉,而太原则是“面食之乡”的窗口。集山西面食之大成,荟萃“面食之乡”的多种精品,形成了“一面百样吃”、“百样百味”的太原面食特色。
十大面食
著名的太原十大面食有:拉面、刀削面、刀拨面、剔尖、擦圪蚪、、揪片、拨鱼、猫耳朵、莜面。在这十大面食中,又派生出很多种类,如:大把拉面、小拉面、一根面、剪刀面、沾片子、搓鱼鱼等等,单是大把拉面,以1公斤面计算,面点师们可拉16—18扣,单根面丝可达262144根之多,而一根拉面则是远距离、弧线形入锅,始终不断的单根面每根一碗,故称“一根饱”。可见太原的面食早已超越了食用性的范围。
赶庙会
太原晋祠,每年农历七月初二有古庙会,相传这一天是祭神祈雨的日子,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每逢庙会,要搭台唱戏,一连数日,十里八乡的人们都会赶来白天看戏,晚上看社火、焰火。现在又赋予庙会以新的内涵,成为太原市最大的物资交流大会。从农历六月二十九到七月初五,天天有戏看,赶庙会的商家,看大戏的农民,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婚俗
太原人结婚习俗大致要经过说媒、订亲、请期、迎娶、拜堂、宴请、回门的程序。各项程序都有不同的讲究,择期上,太原人信奉三、六、九为吉,结婚时有开门钱、开箱钱、午夜放炮等习俗。
太原元宵节哪里好玩
太原元宵节好玩的地方:太原古县城、大同古城、忻州古城、贾家庄、平遥古城等。
1、太原古县城
随着电影《满江红》的热映,太原古县城也迎来了一波又一波慕名来打卡的游客。在这里,除了能在“满江红影视基地”一饱眼福,拍沈腾、易烊千玺同款场景照片,更能欣赏一年一度的太原古县城花灯会。
2、大同古城
春节期间大同古都灯会盛大启幕,以灯为媒,点亮古都,向全世界游客发出邀请,“大同年,大不同”!以红色灯组为基调的华严广场主灯组,遍布华严广场、下寺坡街、鼓楼西街、纯阳广场的23组兔子花灯与主灯交相辉映。
3、忻州古城
从热闹的龙腾鼓乐开始,忻州古城便正式开启了“年”的精彩。国风舞蹈、戏剧快闪轮番上演;篝火晚会、龙狮祈福叫好又叫座;城门楼上的打铁花金光闪闪,最是令人流连忘返。
4、贾家庄
作为北方灯会的“天花板”,贾家庄恐龙灯会可谓是过年必看灯会。构思奇特,技艺奇巧,将声、色、光、动相结合,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相统一,使得今年的灯展颇有看头。
5、平遥古城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平遥古城便亮起了红火的花灯。以奋斗目标为主题的北城墙、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晋文化为主题的东城墙和点将台、以晋商文化为主题的西城墙,集中展现了平遥古城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浓郁的民俗风情。
太原汾河公园国庆焰火晚会
太原国庆节会有无人机和焰火表演,主要是庆祝祖国70华诞。想看节目的朋友不要错过。以下是活动的具体信息。让我们和边肖一起去看看吧。
:10月1日晚时间地点
在汾河公园三期通达桥至晋阳桥路段举行。献给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表演内容
本次焰火晚会位于汾河景区三期通达桥至晋阳桥路段。表演由无人机团队和音乐烟花组成。
在10分钟的无人机展中,将有666架无人机组合在空中变幻,展现出绚丽闪亮的图案或标语,深情赞颂新中国70华诞,衷心祝愿伟大祖国明天更加美好。
焰火表演持续约20分钟,焰火阵地600米,焰火10万枚,焰火画面800米,包括高空焰火、地面特效焰火、3D特效柱状焰火、水上焰火等。演出分为三个章节。
第一章《锦绣太原城》。“人们都说山西山清水秀,地富水美。”70年辉煌,奋进新时代,不忘初心,并州儿女,牢记使命,在新时代阔步前行,奋力书写文明开放富美太原新篇章,以崭新姿态走向美好未来。
第二章《山西好风光》。70年来,山西为共和国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支撑。在追梦征程上,山西坚持“一个引领,两手都要硬”,打造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三晋儿女锐意改革创新,在“两次革命”的基础上全面拓展新局面,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山西新篇章。
第三章《共筑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70年沧桑巨变改变世界!山河千里美,祖国千年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将昂首出发,为新时代奋斗,共筑中国梦。
偏关二月二古会的由来
偏关主要流行踢鼓子秧歌,这是一种带有戏剧影子的民间舞蹈,雏形于唐宋,持续于元明,发展于明清。
山西画报偏关讯(樊文珍、樊晶璟、蒙泽)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有万物复苏、龙降祥瑞之意。
为了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吸引力,偏关县整合全县文化资源,从农历二月初一至初三在县城举办了规模宏大、盛况空前的“二月二”传统古会庆祝活动,丰富多彩的系列庆祝活动,让全县群众高高兴兴地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美好节日。
风俗习惯
二月二为偏关仅次于春节之盛节,家家张灯结彩,垒旺火,拜龙神,县城唱大戏,出红火,放焰火,办交流会,从明万历始延传至今。二月二期间,县城要举行十天至半月的物资交流大会,初一、二、三为盛节高潮。
农历二月二,俗称青龙节,相传为主管行云布雨的青龙蛰伏抬头之日,飞雪化细雨而降,且日渐增多。偏关城乡有清早担水之习惯,是日,则于桶中放几枚铜钱,谓之“引钱龙”。城乡各村镇均开庙门敬香,祈祷年内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偏关人习惯于这天理发,亦寓意“龙抬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