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壤要求。种植吴茱萸的话需要土层深厚、肥沃性好、排水性强、疏松性好的土壤。此外,还要选在向阳、温暖、无风的山地或者丘陵。
2、整地。选好地块以后就要进行整地作苗床,切记不要种植在低洼积水的地方,这样存活率不高。在种植的时候要施入一定量的基肥,然后进行深翻暴晒,将土壤弄碎以后耙平即可。
3、移栽。吴茱萸栽种时间一般从秋季到春季都是可以的,看是否会选择套种。套种的话不需要进行整地,直接按照2米乘以1米5的行距挖好洞穴种植。要将吴茱萸苗木的根系整理好然后摆放在洞穴中,覆盖上细土后踏紧实,然后再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浇水,促进其存活。
4、田间管理。移栽以后要做好中耕除草工作,保持土壤的湿润度、肥沃性,保障其生长需求。等到七月份开花结果之前,要施一次磷钾肥,冬季的话追一次堆肥,避免土壤结冰,发生冻害。为了促进其生长发育、结果,减少虫害的发生,可以在春季和秋季进行修剪。
5、病虫害防治。吴茱萸生长过程中比较容易受到煤污病、锈病、老木虫等侵害,所以一定要提前进行防治。一旦发现类似的症状要及时的用药物治疗,将损失减少到最低。
吴茱萸的种植技术
吴茱萸,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等。通常分大花吴茱萸、中花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等几个品种。小乔木或灌木,高3-5米,嫩枝暗紫红色,与嫩芽同被灰黄或红锈色绒毛,或疏短毛。 生于平地至海拔1500米山地疏林或灌木丛中,多见于向阳坡地。嫩果经泡制凉干后即是传统中药吴茱萸,简称吴萸,是苦味健胃剂和镇痛剂,又作驱蛔虫药。其性热味苦辛,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之功,用于治疗肝胃虚寒、阴浊上逆所致的头痛或胃脘疼痛等症。
吴茱萸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山坡地、平原、房前屋后、路旁均可种植。中性、微碱性或微酸性的土壤都能生长,但作苗床时尤以土层深厚、较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为佳,低洼积水地不宜种植。
1、选地整地:吴茱萸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山坡地、平原、房前屋后、路旁均可种植,每亩施农家肥2000~3000千克作基肥(或复合肥150KG每亩),深翻暴晒几日,碎土耙平,作成1~13米宽的高畦。
2、适时移栽:冬、春两季移栽,根据各地季节不同,冬季移栽为好(10-12月左右),春2~4月移栽。按250~300厘米的株行距挖穴,穴大小30*30*30厘米左右,穴深视根的长短而定。栽培时苗木要竖直,树根要自然伸展,先用表土填实,使根与土壤充分接触,浇透定根水以保证成活率(这很重要),再盖上层浮土,保持土壤的通透性,每株用0.4斤钙美磷和有机肥与底土混合作基肥。同时适时多追肥,防止落花落果。夏季应多施磷、钾、硼肥,少使氮肥。适度喷施防落果素效果为好。
3、田间管理:适时中耕除草并保持土壤湿润,春萌发前施一次腐熟的人粪尿,施肥量随树龄而定,三年生每株施人粪尿10~25千克,在距植株48厘米左右开环状浅沟施下,覆土。7月开花结果前,施一次磷钾肥,冬季追施一次堆肥(或河泥、人粪尿)、草木灰等,培土防冻。
4、整枝修剪:幼树株高80~100厘米剪去主杆顶梢,促其发芽,在向四面生长的侧枝中,选留3~4个健壮的枝条,培育成为主枝。第2年夏季,在主枝叶腋间选留3~4个生长发育充实的分枝,培育成为副主枝,以后再在主枝上放出侧枝。经过几年的整形修剪,使其成为外圆内空,树冠开阔,通风透光,矮杆低冠的自然开心形的丰产树型,3~4年之后便可进入盛果期。
吴茱萸种植技术
【种植技术】
1、繁殖方法:
(1)分根繁殖:选择生长旺盛的老树作繁殖母株,于立春前后,把老树旁边的根挖出几根来(挖时要离主根较远,侧根不可挖得过多),用刀切成数段,每段13~17厘米长,进行育苗。苗床100~120厘米宽,每隔17~20厘米见方,插植一段切好的根,约插入土中3/4或4/5,只露1.5厘米左右在外面,然后施上少量的稀薄人粪,盖上泥土或厩肥,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30~40天即能抽芽。到第2年春季即可移栽。
(2)分蘖繁殖:吴茱萸分蘖力强,可于10~11月间,在离开母株约70厘米的地方,挖开表土,用刀在侧根每隔7~10厘米处,切一两刀,切上皮层后,仍盖上浅土3~6厘米,并于树干四周的根部,浇点稀薄的人粪尿,再盖上垃圾或稻草,保持土壤湿润。到第2年春季,在切过伤部的地方就能抽出幼芽这时要把覆盖物撤去,在清明前后,就可切断和母株相连的根部移栽。另一种办法是在2月间于老树四周挖取分生之萌蘖(幼苗)移植。
(3)插枝繁殖:于春初,新梢生长前,自母株剪取上年生长健壮向阳的春梢,须留数芽,剪34厘米左右长。用35~50厘米见方的距离,以213枝条插入土中。插苗时须选择晴天,并须选择向阳、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上插植。插植后,注意遮阴、浇水、防旱。到谷雨后,地上部分的芽即能抽出新枝,插后约3个月即能抽出大量新根,到第2年春季就可定植。
2、移栽:选择含有机质的沙质壤土和排水良好的地上栽植。栽种以春秋两季为适宜。移栽时,先挖好窝,窝宽50~70厘米,深34~50厘米,行株距330~400厘米,以三角形或正方形等法定植。挖窝时,表土和心土分别堆放,再施放腐熟的厩肥或塘泥作基肥先放表土,以防基肥发热,影响植株生长然后将苗种放到细土上面,先复表土,再复心土,后再轻轻把苗向上提一下,并加镇压,使根部紧结土壤。种后2~3年就会开花结果。
【栽培管理】
1、追肥除草:吴茱萸一般不需要特别管理,但栽后1个月内,2~3天须浇水1次,以保持土壤湿润。以后每年春季追施厩肥、堆肥或人粪尿、塘泥1次,秋末冬初追肥培土1次,并结合除草2~3次,做到见草即除。
2、病虫害防治:
(1)病害:
①真菌病:病原为真菌中的一种子囊菌,当受蚜虫、长绒棉蚧虫危害时,植株诱发出不规则的黑褐色霉状斑,发生后期,叶片和枝干上覆盖一层霉状物,严重时树势衰弱,开花结果少。5月上旬至6月中旬,蚜虫、长绒棉蚧虫发生较多的情况下发生。防治方法:蚜虫、长绒棉蚧虫发生期,可喷以40%乐果1 500~20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800~1000倍液,每隔7天1次,连续2~3次。
②锈病:病原为真菌中的一种担子菌,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出现黄绿小点,后期叶背形成橙黄色微突起的小疱斑(夏孢子堆),疱斑破裂后散出橙黄色的夏孢子,叶片上病斑增多,以致叶片枯死。一般多在5月中旬发生,6~7月危害更为严重。防治方法:发病期喷0.2%~0.3%度石硫合剂,或50%二硝散200倍液,或敌锈钠300倍液(加洗衣粉150克),每7~10天1次,连续2~3次。
③树脂病:是吴茱萸常见的一种病害。叶片起黑点,逐渐扩大,可用波尔多液(硫酸铜1千克,生石灰1.5千克,加水2.5千克)涂刷于树干上,或用牛粪涂在树干上加以防治。
(2)虫害:
①褐天牛:其幼虫从树干下部30~100厘米处或在粗枝上蛀入茎秆中,咬食木质部,严重时病株可枯死。防治方法:5~7月成虫盛发期人工捕杀,并在产卵裂口处刮除卵粒及初孵幼虫幼虫蛀入木质部后,见树干上有新鲜的蛀孔,即可用钢丝钩杀或用浓石灰浆或浸渍40%乐果原液的棉球堵塞洞口,并以黄泥塞封严密以毒杀幼虫。
怎样种植吴茱萸?
吴茱萸又名石虎、吴萸,属芸香科、吴茱萸属。吴茱萸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紫褐色,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7~15片,有短叶柄,椭圆形或卵圆形。5~6月顶生伞房花序,密生黄绿小花,花单性,雌雄同株。蓇葖果初为绿色,后红色干后黑色,种子卵状球形,黑色有光。气香味辣。吴茱萸性喜光、温暖,也稍耐荫,对风土要求不严,以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夹砂土和油砂土为好,在温暖、排水良好的微酸性至中性的向阳坡地、地角、溪边、宅房均可种植。繁殖可用根插、枝插及分蘖等方法。根插选4~6年生、长势健旺,根系发达的树作母树,在立春前后挖铅笔杆粗细的根,截成12~15厘米长,插入土中3/4,插后盖住泥灰、覆细土铺盖稻草,保湿1个月可长出新芽。枝插在新梢生长前,自母株上剪取较粗壮长30厘米的春梢,上有2~4个芽,插入土中1/3~1/2,压紧,遮荫保湿,1~2个月可以生根。
分蘖在冬至前后离母株60厘米周围,挖沟露出根系,用刀在根上每隔6~10厘米处砍一伤口,施入腐熟的堆厩肥,覆土,使在切口处长出新株,移栽作种苗用。盆栽吴茱萸用直径30~50厘米的圆盆,盆土园土4份,腐叶土2份,堆厩肥2份,河沙土2份配制而成,盆底垫上3~5厘米厚的炉渣,每盆施入饼肥20~30克,作成土堆,将2~3年苗根部舒展于堆上,加上培养土,压实浇足定根水。吴茱萸重视追施肥料,秋冬应施基肥,一般以腐熟的堆厩肥和过磷酸钙,每株2~3千克,在春季开花前追施磷氮速效肥,花后施一次磷钾肥,每株可施1%磷酸二氢钾1~2千克。要及时整枝修剪,在树高80厘米以上时要剪去主枝顶部,促进分枝生长,利于成花结果,株高80~100厘米定干,3~4个主枝,第二年每个主枝再分生侧枝,形成外圆内空的自然开心形树冠。盛果期每年冬季落叶后,疏去密生枝、重叠枝、病虫枝、衰老枝、留下枝梢肥大、芽苞椭圆形的枝条。对煤污病、锈病、褐天牛及凤蝶幼虫,应及时防治。锈病在发病初期喷25%粉锈宁1500倍或97%敌锈钠300倍。煤污病喷50%多菌灵800倍液。凤蝶用苏云金杆菌菌粉500倍液。
吴茱萸的种植
茱萸的种植:选地整地
选向阳避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含腐殖质丰富的砂质壤土。房前屋后、田边沟旁、低山区与丘陵地块都可栽培。栽前每公顷施厩肥45000千克,过磷酸钙300千克翻入土内,整平耙细,然后挖穴,每穴再施入人粪干1千克,稍覆土后再移栽。
山茱萸的种植:定植
一般在秋季进行,将生长健壮、高1米以上的苗,移栽到大田,按行株距3米×2米定株,穴深60厘米,穴直径80厘米,每穴施腐熟人畜粪或堆肥150千克,加适当熟土拌和,每穴栽1株,栽后压实,浇透水,水渗完后,将周围细土墙至根部踏实。
山茱萸的种植:追肥
育苗地苗期追施1~2次速效肥料,一般以人粪尿为主,入冬前第二次追施腐熟的厩肥一次最好,每次追肥与浇水同时进行。定植后每年早春和秋后各追肥1次,每次结合浇水同时进行。
山茱萸的种植:繁殖方法
以种子育苗移栽为主,也可嫁接、压条繁殖和扦插繁殖。
1.种子育苗繁殖
9~10月份,采集成熟的果实,选果实大、果肉肥厚、无病虫害的果实,剥去果肉,取出种子,立即进行秋播。否则,种子干燥就难以发芽,必须再经过处理才能发芽。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处理干燥种子,才能提高山茱萸的发芽率。
砂藏催芽法:第一年秋后选择地势高燥的向阳处,挖长宽各1米,深30厘米的坑,坑底先铺一层细沙,上铺一层种子,如此铺5~6层,最上面土层厚约7厘米,并覆盖杂草,经常保持湿润。翌年春,待种子有50%裂口时取出播种,播后约20天出苗。
尿水催芽法:人尿一半加水一半,混合成尿水液,放入缸内,将种子放入尿水混合液中浸泡20~30天,取出种子,洗净后与草木灰拌种,播种后约25天出苗。
漂白粉催芽法:将新鲜种子置水缸中,每500克种子用漂白粉10克,加水浸泡,加水量要高出种子10厘米,用木棒每日搅拌4~5次,以除去种子外壳的蜡质。浸泡3天后,捞出拌上草木灰进行播种,约30天出苗。
播种,在耙织整平的苗床上,于3月中旬作1.2米宽的高畦,按行距12厘米开横沟,播种沟深4厘米,将处理过的山茱萸种子顺沟均匀撒入,上面覆盖草木灰1~1.5厘米,再盖细土1.5厘米,稍镇压后再盖一层杂草。保持土壤湿润,20天左右即可出苗。当年未出苗的种子第二年陆续出苗,待苗出齐后,及时浇水,中耕除草,幼苗长出3~4对真叶时,进行间苗,每隔10厘米留1株壮苗。6~7月各追施一次速效肥料,以促进枝梢旺盛生长。每次中耕除草与浇水追肥同时进行。当苗高1米左右时,即可出圃定植移栽到大田,育苗1公顷,需种子450~525千克。
2.嫁接繁殖
山茱萸实生苗,通常要8~10年才能结果,周期很长。嫁接苗2~3年就可以结果。因此,采用嫁接苗栽植山茱萸是发展生产的最好办法。砧木采用山茱萸实生苗,选择山茱萸产量高、果实大、果肉肥厚、生长健壮、一年生的枝条作接穗。枝接2~3月份,芽接7~8月份。
枝接采用切接法,芽接采用“T”字形接法,要求接穗削面要平滑,接穗与砧木切口的一边形成层要对齐。一般芽接成活率80%,枝接成活率75%左右。3.压条繁殖 于秋季采果后或早春萌发前将生长健壮的根际周围萌蘖的枝条,弯曲后埋入15厘米深的穴内,枝条入土处割伤,用枝杈固定后,覆盖细土15厘米,枝条头部露出地面,压后勤浇水。第二年或第三年割离母株,另行定株。
山茱萸的种植:整形修剪
大部分采用自然开心形和主干分层形两种丰产树形。
自然开心形
山茱萸定植1~2年后,从丛生枝中选留1个生长粗壮的枝条,离地面1米处剪去顶梢作主骨架。第一年当夏季枝条抽发20厘米时,分三个不同的方向选留生长健壮的3个枝条作为主枝,第二年夏季,在主枝叶腋间选留2~4个分枝,培养成为副主枝,使其向不同的方向生长。依次延长顶梢,在副主枝上放出侧枝。通过3~5年整修,就能形成树冠扩展,外圆内空,透光通风,低于矮冠,采果方便,稳产高产的山茱萸树。
主干分层形
选直立粗壮的中央茎作为主干,定干高度60~80厘米,树体高度控制在3米左右。于第一年选留3~4个分布均匀并向不同方向生长的健壮侧枝,培育成为第一层主枝,按照此法连续3年,共培养三层主枝。最后短截中央主干枝,控制生长高度,矮化植株,培育数量较多的果枝,使山茱萸高产。
山茱萸的种植:激素和微量元素的应用
为了提高坐果率,在盛花期至幼果期喷施10~30毫克/升P51,可提高坐果率18%喷30毫克/升赤霉素及D-萘乙酸能提高坐果率6%喷0.1%~0.2%硼酸能提高坐果率5.4%。应用激素务必几种药交叉使用,单独应用效果欠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