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全体学生的含义是指学校、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无论他们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家庭出身如何,不管他们生在农村还是生在城市是否有残疾,教师都应赋予他们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在学校都能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知识素养。
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关心爱护每位学生。爱生是教师必需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地推动作用,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
关注学生差
如何处理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要及时关注与帮助;鼓励学生学习,发表看法;引导学生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鼓励学生改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
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恰当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平;
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选择合适的策格,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如何处理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和对每一位学生的关注,是所有学科教学的基本原则。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这既是数学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数学活动的落脚点。 但同时我们又必须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的经验差异、发展差异、性别差异、学习风格差异等,使学生在体中表现为多元化人格,形成了个体差异,出现差异并不可怕,面对客观事实我们要尊重差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差异。 那么如何处理好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呢 ?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师要留意观察学生学习的特点,为分层教学打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谈心,家访,以及日常的教学活动来观察、、了解学生,弄清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策略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以及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动机等方面的情况。这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的基础。
二、针对差异,合理分层、搭配。 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合理分层、搭配。我们可以根据班级情况,把全班分成3个大组,A组由成绩优秀的学生组成,B组成绩中等的学生组成,C组成绩较差的学生组成,在每大组再分成3个平行小组,同小组间评比竞争,A组的3个小组对应帮扶C组的3个小组。
三、分层确定教学目标。 我们在备课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确定不同类型的学生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流程。
四、分层教学,小组合作。 在教学活动中的问题情境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都要尽可能地让所有的学生参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每位学生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形成有效的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同时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这些学生进行及时鼓励,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耐心地引导他们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通过讨论、交流、使层次不同的学生能够取长补短。在小组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定的策略引导,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避免出现少数反应灵敏,基础较好的学生积极主动,而反应较慢,基础薄弱的学生消极被动的局面。
五、分层作业。 作业分为最低要求、一般要求、较高要求三个档次。对C组同学可以适当增加作业量,加强双基训练,使之得到充分的发展。对B组的同学注意作业的精炼和典型的选择,对A组同学可以放手,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而教师更加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从面向全体到关注个体,最终实现教学优化。
在教学中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
教学中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
一、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有经验的老师都清楚,班里的学生哪怕是一年级的学生都知道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教师的期望是怎样传给学生并被学生“领会”的呢?除了语言渠道之外,还有一条很重要的潜意识的途径,教师心理往往回不自觉地通过表情、手势、姿态等传递给学生。比如同是注视学生,对优秀学生教师目光往往流露出赞赏和期待;对待进生则往往包含着警告、批评、失望。又如教师的动作,对优秀生拍肩摸头,给予鼓励,对待进生则可能推推搡搡,因冷淡而造成厌弃,教师的这些体态语言背后的心理都会被学生觉察到。因此,教师仅仅做到避免对待进生漠不关心或苛求、训斥等做法是不够的,还应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期望,在学生眼中,教师是最值得依赖的,教师一个充满赞赏的眼神,一个饱含爱意的动作,一句透着期盼的话语,都会燃起学生心中的希望。
二、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于这些学生进行及时鼓励,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在评价时,可以对这些学生采用“推迟判断”的做法。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采用小组教学方式,关注差异,促进发展。在小组活动中,通过讨论、交流、使层次不同的学生能够取长补短。在小组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定的策略引导,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避免出现少数反应灵敏,基础较好的学生积极主动,而反应较慢,基础薄弱的学生消极被动的局面。
我们在教学中只要能爱护和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 学会角色互换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自我角色的变换,只有通过各种定位体验,教师才会切实感受到每一位学生(或某一群体学生)的实际需要。
1、做学生的“同学”。学生天真活泼,热情好奇,他们总希望教师是他们思想、志趣上的朋友,为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感情,倾听每个学生的心声,为学生保守私人秘密,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多与学生进行“心理位置交换”,以平等的态度待人处事。作为教师,对自己的行为要经常反省,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做得不恰当、不公正的地方,多与学生沟通,以真诚换真诚。
2、做学生的“学生”。古人云:“教学相长”。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他们知道的有些方面老师可能都不了解,教师也应向学生学习,使学生对教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诚实好学精神油然而生敬意,有的学生还会为自己有资格做老师的“老师”而树立信心。
四、宽松的教育氛围
宽松的教育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潜在能力的显现,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教育氛围,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与争论,不搞一刀切,倡导一种宽松自主的氛围。
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教师在教学中应怎样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需要这样做:
1、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
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面向全体学生:
就意味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
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尊重那些个性特别、学习成绩较差、家庭条件不利和经常犯错误的学生。因为学生的背景不同、起点也不相同。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在回答有关的生物学问题时对生命的理解方式和深度会有所不同,程度好的学生会理解早一些,程度差的学生可能会理解晚一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差异?
怎样处理面向全体与关注个体差异的关系
在我们的教学中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关注个体差异。
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和对每一位学生的关注,是所有学科教学的基本原则,而面向全体的同时我们会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出现差异并不可怕,面对客观事实我们还要尊重差异。
那么如何处理好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呢 ?
1、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差异、共享差异
首先,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欣赏学生。因为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心理倾向,如果他们都变成一个人,这个世界也挺可怕的。所以首先我们要尊重他、信任他、欣赏他。就像我们常说的善待他、等待他、期待他。
其次,我们还要关注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尊重差异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关注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要为学生策略多样化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关注差异还要允许学生经历一定过程来学习数学,如在教学中可采取分层教学的形式,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要求,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水平分层次来达到。
2、关注共性的形成
为了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我们不能仅仅就差异论差异,一定要关注共性的形成,一是我们设计的问题情境要尽可能贴近大多数学生的经验,最好设计的情境有一定的开放性,也就是低起点。另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适当的提炼,找到各种不同差异之间共性的方面,包括其中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好的数学上的学习习惯等,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跟别人分享。
3、关注整体课堂学习效率
关注共性和个性的时候,还可以从课堂整体的效率来考量。学生都是有差异的,当学生出现了这样的或者那样的问题的时候,老师要有一个考量,首先判断他出现的错误是不是一个共性的问题,对其他同学有没有什么价值?如果是共性的问题,那肯定要大家一起来进行处理,如果是个别的问题,老师可课下单独和这个孩子一起来处理这样的问题。
总之,面向全体与关注个体差异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既是数学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落脚点。
如何在课堂上实现面向全体学生
一、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
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尊重那些个性特别、学习成绩较差、家庭条件不利和经常犯错误的学生。因为学生的背景不同、起点也不相同。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在回答有关的生物学问题时对生命的理解方式和深度会有所不同,程度好的学生会理解早一些,程度差的学生可能会理解晚一些。过去,我们忽视了这一点。今天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要在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权利的基础上,承认他们在发展方向、发展速率和最终发展程度上存在差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并保护好他们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该把学习机会更多地提供给他们,要让每个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都有机会获得成功。同时,也要为那些学习优秀,有能力超出标准要求、能够进行更深一步学习的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空间,力争做到所有的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都应该有机会并通过多种学习途径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所规定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水平,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
二、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课程的内容应该呈现多样性,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标准》中规定了明确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教师根据这些目标去选择课程内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选择课程内容时要考虑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选择哪些知识内容、技能技巧、教学活动和学习经验,才能更好地适应本地区、本学校学生的特点,并达成既定的课程目标。
在小学数学中如何面向全体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如何在有限的四十分钟课堂中既能完成即定的教学目标。又能让“优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饱,潜能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所谓分层教学,即在常规的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熟悉能力、个性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选择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与作业,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凸显主体、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进取竞争能力,真正实现新课标的要求,就得有效的实施分层教学。
一、关注个体差异,实施科学主体分层
人的个性、自主性、创造性都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深入了解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两个方面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坚持以“生”定教,在课堂上兼顾每一位学生。并在做出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把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既A、B、C三个组。A组为差生,B 组为中等生,C组为优生,但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以动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随时注重学生的发展变化,进步了的学生,我们就要及时对分层的情况进行调整,满足他们的上进心,便于他们能更好地发展。
二、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实施教学有导向作用。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整体把握《大纲》与教材的情况下,弄清本节课的重点、要害、难点以及本节课的目标;然后再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制定。A层学生只要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B层学生在熟悉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C层学生要求在B层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有良好的数学素质。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经过努力,“跳一跳,摘到桃”,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实现自己的小目标。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学生能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并能进行简单计算;B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并能熟练地加以应用;C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发现问题能力,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并要求能灵活运用。当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既定目标时,后进生有了学习信心,中间学生的潜能被挖掘,优等生的能力不断被释放,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保证。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每个环节都要做到分层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指导策略,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1、教学内容分层
教学内容的分层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材“度”的把握,是与各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教学内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在相同的情况下,针对A层学生教师为其提供一些与本节课配套但又有所提升的教学内容,进一步挖掘教学的深度与广度;而B层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对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对C层学生以基础过关,查缺补漏,着重以传授基本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为重点。 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对A层次的学生只要向他们讲清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以及根据公式进行计算。对B层次的学生可以对他们进行转化思想教学,了解转化在学习数学中的作用,并把握这一方法.对C层次的学生可补充例题,通过对例题的分析解答,培养A层次学生理解创造力。
2、教学方法分层
教学目标的实现,总是要依靠一定的教学方法。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即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 中有“扶”,重在指导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如教学3倍数的特征时,让C类学生自主探索规律,B类学生做适当的提示,A类学生则直接告诉他3的倍数的特征是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样做既能激发C类学生的求知欲,又能保持A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尽量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3.分层练习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本练习,主要是对知识的直接运用,要求人人都会做,有利于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获得必需的基本技能;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中等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指具有思考性和开放性的探索题,让优等生进行思考,其他学生可以选做,尽力而为。分层练习时,我会明确告诉学生,哪些题目必须人人都会,哪些属于优生应该理解的题目,让学生心中有数,了解自己应该达到的目标。明德项目的《分层测试卡》在练习中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进行练习时,我要求 A类学生只需要完成基本练习,B类学生不但要完成基本练习,还要完成综合练习,C类学生则都要完成。这样的练习并没有把全部学生框在一起,增大了思维量,拓宽了思路,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总之,练习的设计应在不同层次学生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他们人人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4、分层作业
数学作业是一项常规工作。作业难度稍大,学困生完成起来有困难,导致经常拖沓作业,容易失去对学习的信心;而题目难度过小,对优等生来讲,花费了时间和精力收获却很小,作业的价值不大。因此。可以采用分层次布置作业的方法。在具体设计练习时要遵循”两做三层”的原则。”两做”是指练习分为必做和选做两个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直接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部分;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 B组学生能达到的能力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可做为选做题。这样可以使C组学生有选择练习的机会,A组学生也有充分发挥的空间。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基本题,而且还要设计一定数量的探索性、开放性习题,全体学生在完成基本题的基础上,可自由选做探索性、开放性习题,同样予以加分鼓励。这样,由于适度降低了对他们的要求,减少了后进生的心理压力,大大调动了他们写作业的积极性。
5、有效地进行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是分层教学的重要辅助环节,其目的是查缺补漏,同时更要做好学习暂困生帮助工作。因此,我从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后进学生学习爱好入手,对后进生耐心辅导,让他们完成力所能及的作业,体会到付出努力后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步恢复自信心,以“我也能行”逐步克服潜意识中“失败者”的形象,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逐步克服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困难,逐步形成学习自觉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对中等生的辅导,我注重启发他们的思维活动,能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优等生我注重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融汇贯通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丰富他们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辅导形式上,我坚持做到“四结合”:一是集体与个别相结合,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体辅导,个别性的问题单独指点。二是讲解与自学相结合,教师在讲清知识要害要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围绕疑难问题读书,寻找有关知识,启发学生个人钻研,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三是课内与校外相结合,学生学习中存在问题的习题课内解决,如课内来不及解决的问题,可安排在课外补救,或通过第二课堂适当延伸补充,开阔知识视野。四是校内校外结合,教师与家长取得共识,相互配合,共同落实教学要求。
四、关注不同学生,实行多元评价
《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小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发展,很大程度依靠于教师的评价,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如用同一尺度去评价,不仅会扼杀学困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影响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更好地推动优等生精益求精,保护学习暂困生的自尊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爱好,营造浓郁的课堂民主氛围。而分层评价尤为重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习暂困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在教学中,我一般采取以下分层评价的方式:
1、 课堂观察语言评价。当学生在回答提问、探究交流和练习时,对于他们的表现都要恰当的给予言语评价,从而给予鼓励和强化,或给予引导和指正。
2、加分制周期评价。每天对组里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加分,包括: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一星期按累计得分情况分层奖五角星,并在各层选出本周表现最好、进步最大的学生成为数学星星,以示激励。
3、阶段成长记录评价。数学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成长的一个过程,评价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努力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各个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面向全体学生施教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既着眼于学生的当前发展,又关注于学生的后继发展。
通过评价,使成绩进步的学生上升到高一层次.成绩退步的学生降到低一层次;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可能。但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注意评价的
1、差异性:分层评价对于各层次学生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更多地考察各层次学生是否达到本层预设目标及发展情况。这种有差异的分层评价更科学、更合理的关注每一个学生,并为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打下基础。
2、及时性:分层评价在教学中无处不在,在探究、讨论、练习等个方面都要及时评价。教师要热情的肯定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对达到本层目标特别是对取得向前推进的学生加以鼓励。
3、激励性:教师的评价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通过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因此评价应具有激励性,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对B、C层学生多使用竞争性评价,并结合指正性评价,不能一味的肯定、表扬,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是前提,但有个“度”。评价时既给学生成功的激励,同时也培养学生继续挑战的勇气和毅力,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对于A层学生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脚踏实地的学习,不向困难低头。
总之,“承认差异,利用差异,发展差异”“让每个孩子都能更好的发展”。 这应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责任。 分层教学是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水平出发,以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为发展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和学习发展特点的一种教学实验模式。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较之传统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个性能力的张扬,更有利于优等生综合能力的发挥、也有利于较低层次学生潜在能力的伸展,使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落到实处。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面向全体
琼海市大路中学王醴仪
一堂好课,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在学习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应对某些特殊学生(特优或学困)给予特殊政策;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浅谈对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在性格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个性不同的学生,其内心世界的反映也千差万别。因此,班主任工作应深入实际,耐心细致地了解每个学生,掌握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针对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一、深入了解每个学生,并非容易之事,需要耗费教育者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事实证明,需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细心观察学生各种表现,才能真正全面地了解每位学生。
1、细心观察
由于学生的性格不同,因此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表现也必然不同,班主任只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每位学生有其独特的性格特点。例如,有的学生很内向,有的学生开朗,有的学生很活泼,有的学生很粗心大意,有的学生沉稳等等。因此,作为教育者应具体深入地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2、谈话交流
3、进行必要的家访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会铭记在孩子的心里,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孩子会在有意无意中进行模仿,同时,父母对于自己孩子的脾气、性格爱好又是最清楚的,教师进行必要的家访,就能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表现情况,听取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从而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
4、问卷调查
1、扬长避短
学生的性格不同,也必有各自的优缺点。作为教育者,要帮助学生发扬自己性格中的优点,克服性格中的弱点,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品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具体措施,帮助学生扬长避短,例如:有些学习很认真,成绩优异的班干部能大胆去管理班里的事务,但不讲究方式方法,结果得罪了不少同学,针对她在处理问题上的弱点,我及时进行了教育,指出她坚持原则是对的,同时也告诉她,你作为班干部,处理问题应讲究方法,以理服人。此后,她慢慢地改变了工作方法,对班中出现的不良现象能认真处理好。
2、提供机会
教师要验学生多提供机会,帮助他们克服自己的弱点,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我教的一个同学,在初三的一次模拟考试中,考出不理想的分数,结果很悲观,在教师面前好象无地自容,认为自己就没希望了,中考必定会失败了。针对他心理不过硬的这一性格弱点,我主动找他谈心,鼓励他一次失败不算什么,笑到最后的才是成功者,并鼓励他机会是自己创造的,去把握的。结果在今年的中考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市重点高中。
我始终认为,班主任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掌握他们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才能更成功地教育好学生。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六大改变之一,其中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备受课改教师的青睐。在授课实践过程中,我时时注意以研究的思路来组织教学,。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迎着新世纪的曙光,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
更新教育观念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 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他们通过学习,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学生来源于不同的地方,由于背景不同,家庭条件不一样,个体的差异、爱好、兴趣、行为、习惯、动机和需求都不尽相同,决定了他们对生命科学的理解方式和深度会各不相同:有的同学只知道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有的同学已经对转基因食品深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从教案的设计到课程教学的实施,都力求满足每一个学生,在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权的基础上,承认他们理解能力以及最终发展程度上的差别,在讨论中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从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去看待学生,用赏识教育的观点评价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使每个人都充满自信,给每个人提供创造才能的机会。
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在要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要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充分考虑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在保证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要注意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从而达到把群体目标同每个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分层备课,精简讲授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学、观察、操作、思考、表达、交流、表现的机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发展各自不同的观点。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努力为学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思维而不是让学生沿着教师的思路思考,通过讨论和交流,让每个学生加深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对错误进行自我纠正,从而构建全新的认知体系。在作业的设计上,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照不同学生的需求,尽量留一些发散和开放性的题目,为不同的学生留有余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这样可以给教师创造性地教和学生创造性学留有充分的空间。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各得其所;使每个学生都能体现成功的喜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