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
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传统教育观念不利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传统教育是一种占有式教育,其特征就是教师主体观,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宰者,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并且认为课本上的知识都是正确的。因此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挥,使人成为盲目服从、缺乏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的单向度的人;
2、将批判性思维培养纳入教学目标体系:高校的教学任务不仅应该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应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成果,使他们明确自己的思考内容、方式,使他们学会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控制;
如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在基础教育中很重要,学校应该如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相关课程又该如何设计和实施?
首先,学校需要厘清目标。批判性思维是培育学生的开放理性精神,所以在中小学开展批判性思维教育要以理智的品德为主、技能为辅,注重培育学生基本习性(理智美德)和辨析能力。比如,培养学生秉持谨慎、谦虚的态度,愿意学习、勤于思考的品质以及文明讨论的习惯;讲道理、作判断要有理由,有全面收集信息的习惯;意识到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并有分解、分辨主次和关系的能力;懂得清晰、具体、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有判断信息的能力;知道被考察信息是否足够支持自己和他人的立场、观点;试图辨别自己与他人观点背后的假设、立场和视角;注意寻求和对比不同观点,比较它们的根据和优缺点。
培育学生这些开放理性、灵活思考和实证素质的最好办法,就是进行实证和探究性学习。学校教育可以从小学高年级开始推行批判性思维教育,重点培育学生三种能力:批判性阅读、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批判性写作。这也是技能培养的三个目标,学习过程中,对问题的分析、评估和发展是学生要掌握并贯穿始终的技能。
为什么?因为阅读是学习知识的主要渠道,但“背诵式阅读”常常会造成学生“高分低能”。批判性阅读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发展知识——批判性阅读要求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是通过分析知识的根据、来源和机制完成的。批判性阅读中,分析和评估文本是理解“所以然”的主要活动,学生以此为根据,发展质疑和自主判断等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专门练习如何生产知识、解决问题、合理决策的学习方式。它从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开始,经过探索和评估各方信息、观念和论证,提出自己的替代观点或假说,最后在多种论证中选择最佳的结论和方案。探究性学习就是以问题分析和论证评估为主轴,训练学生的探究、实证能力。
批判性写作包括分析性写作和论证性写作。分析性写作就是对他人文章进行批判性阅读后的写作,论证性写作是论证自己的观点、解释和决策的写作,它是探究和实证的结果,包括问题分析、批判性阅读和综合论证。所以,结合探究性学习的批判性写作是最能锻炼批判性思维和反映批判性思维能力高低的方法。
其次,在课程安排上,学校应该开设单独的批判性思维通用课程,教师集中讲解批判性思维的原则和方法,同时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批判性思维精神和教学法,从而给学生一个导引和工具集合。
以语文学科为例,包含有批判性思维教育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大语文”,教师不仅教语言文字知识,还要兼顾文字和思维、知识和素质、品德和技能、传统和当下、现实和未来、课堂和实践等内容。这需要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增加探究性学习和议论文写作课时,课外活动中也要增加阅读和探究性项目学习任务。
文科需要这样改变,理科也可以这样。固然学科特点会导致具体做法不同,但批判性思维探究实证的特性可以有机融入各学科教学中。根据批判性思维的探究实证特征可以推导出教学的4个方向:历史性,从历史和背景中理解科学问题和思想;构造性,分析科学观念网络和推理的前提和机制;多面性,理解科学检验和论证的正反构成和意义;想象性,对观念和原理的运用进行多样化假想推理。这也是学校教育培育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途径。
从这4个方面出发,可以细化出系列问题用来实施批判性思维教育。比如,对于一个问题,可以考虑它的背景、历史道路、思想框架、隐含前提以及与其他观念的关系等。
当然,在中小学不同阶段,培养学生习性和技能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小学阶段要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培养学生多思考“为什么”,以及清楚表达、倾听他人观点等习性。比如,读一个故事,教师要在读前、读中、读后引导学生猜测故事的发展,理解故事的逻辑,想象故事在不同情况下的走向等。到了中学阶段,批判性思维教育要强化培养学生开放理性和深入思考的习惯。比如,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自我反思,愿意为自己的判断和行为负责;可以自觉联系具体和整体的背景看问题、作判断;尊重多样性,追求公正,等等。在这样的教育教学环境下,再加上学生可以进行探究性学习,他们将来在进行科学研究或工作中才能成为一个具有理性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成为一个能进行理性辨别和判断的人。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原文于 宁阳王雪
转发于 奇卓教育官网
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一) 改变教学观念,营造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前提条件
2.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品质,奠定心理基础
(二)改变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1.创设问题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
认知心理研究表明,一切思维活动都是从问题开始。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正是批判性思维的体现。只有具备了“质疑”的前提,学生才有机会磨练自己的批判性思维。然而,目前很多学生还不具备向教师提问的勇气,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质疑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利用日常观念和科学观念的矛盾、通过对比实验或实验现象与旧知识的矛盾等引发学生的质疑心理,在学生心中播下大胆质疑的种子,让他们“问如泉涌”。
2.组织研讨和辩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大胆质疑辩论,并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大声争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了科学真理,生生间可以争得“面红耳赤”,使学生在平等、民主、自由的气氛中放松地进行深层次交流沟通。通过对科学问题的研讨,使学生能够辩证地看问题,批判性地接受知识,应用原理。从而增强识别力,提高判断的准确性。由此可见,加强研讨和辩论是培养学生思维批判性的好方法。
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我来说一下,批判性思维在很多时候都会用到,但是要解释批判性思维的话,简单来件就是根据已有的论据和观点,分析其中存在的逻辑漏洞和问题,进而对各类信息内容真实性有效性进行识别分辨的能力。
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首先要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也就是要有自己的一套标准的逻辑结构,也要有正确的知识来源,来推动你明确的表达你的批判性思维。
想要提高批判性思维,考生需要经历一个需要长期训练培养的过程,毕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在这个训练过程中,你可以通过《时代周刊》《经济学人》《新闻周刊》等书籍进行学习。这些书刊里面的写作水平都是很高的,很多文章都是用批判的眼光去进行解析的,值得借鉴,你可以学习作者语言的组织,结构的构建等技巧,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其次,你也要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思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样对取得理想的成绩也是必不可少的,更重要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推理能力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
最后你要总结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学习习惯,和擅长的学习方法,提高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不是仅仅依靠花时间锻炼,而是要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长短处,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不断总结规律。在借鉴他人的思路或好的学习方法的同时,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会让你事半功倍。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批判性思维?
一、学会倾听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基础 倾听是要求学生开动思维器官,集中注意力倾听说者传输的信息,迅速地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并迅速做出判断。我觉得学生对接受到的信息做出判断的过程,就是批判性思维的开始。 二、勤于思考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关键 我们能否批判性地接受事物,做到有接纳,有否定,关键在于我们对事物是否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多角度思索,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才能达到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目的。 三、善于辩论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保证 辩论的过程就是在充分暴露认识矛盾的基础上,自己判断对错,明辨是非。在认真倾听、捕捉信息的基础上,再加以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提高批判性思维。 四、打破常规,标新立异。 很多伟大的发明,都是因为敢于打破常规,不循规蹈矩。我们每个人都知道钢铁的密度比水大,因此推测钢铁在水上必然下沉就是顺理成章的了,甚至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用实验来验证这一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