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本名张瑛,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
《金锁记》是张爱玲1943年所作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像疯子一样被折磨了30年,在欲望的压迫下,形成了病态的性格,葬送儿女的幸福。
《金锁记》在叙述体貌上借鉴了民族旧小说的经验,反映了类似《红楼梦》之类的小说手法已被作者用来表现她所要表现的华洋杂处的现代都市生活。
傅雷评价说:“毫无疑问,《金锁记》是张女士截至目前为止的最完美之作,颇有《狂人日记》
如何评价张爱玲的《金锁记》?
《金锁记》写于1943年,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张爱玲在本书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现了现代社会两性心理的基本意蕴。她在她那创作的年代并无任何前卫的思想,然而却令人震惊地拉开了两性世界温情脉脉的面纱。主人公曾被作者称为她小说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拥有着"一个疯子的审慎和机智",为了报复曾经伤害过她的社会,她用最为病态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随心所欲地施展着淫威。
作者将现代中国心理分析小说推向了极致,细微地镂刻着人物变态的心理,那利刃一般毒辣的话语产生了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金锁记》在叙述体貌上还借鉴了民族旧小说的经验,明显反映了类似《红楼梦》之类的小说手法已被作者用来表现她所要表现的华洋杂处的现代都市生活。
张爱玲的《金锁记》
文学评论家夏志清曾说:
“张爱玲的《金锁记》是中国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短篇小说。”
这评价可以说很高了,《金锁记》真的有如此之大的魅力吗?
客观来说,《金锁记》这部作品很经典。
张爱玲用她一贯冷静的文字,无比形象地刻画了一个心理扭曲、被金钱束缚的恶毒老妇的形象。
她的青春荒废在豪门大院里,她把自己的不幸都转移成对他人的厌恨,甚至是对子女的摧残。
但是,任何人、任何事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女主曹七巧也有过单纯善良的时期,也曾对生活抱有美好的幻想。
可当她走进深墙大院,在一日复一日的压抑和麻木中,她最终变成了一个可怕的“疯子”。
世上最难走的路,就是“近路”
小说中的女主角曹七巧,颇有几分姿色,可家里是开麻油店的,长得再美也只能算是小家碧玉,本来是和豪门无缘的。
可是姜家二少爷身有残疾,患有软骨症,想娶个正经官家小姐,也是奢望。
曹七巧的哥哥想攀附权贵,非常同意让妹妹嫁入姜家。就这样,出身卑微的曹七巧,摇身一变就成了姜家的二奶奶。
虽然她照顾残疾丈夫有功劳,可在姜家,人人都看不上她,嫌弃她的寒酸出身,嫌弃她说话不得体,甚至家里的丫环也敢在背后看她笑话。
这富家少奶奶的风光只是表面,背地里她过得委屈又隐忍。
不仅要应对婆婆和妯娌之间微妙的关系,还要不断接济上门来“探亲”的哥嫂,同时还要照顾残疾没有人形的丈夫。
她不得不忍受着这一切,她的地位虽高,但从没有得到真正的尊重。
世间事总是公平的,想要一步登天,势必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不对等的豪门婚姻,往往有着不可言说的陷阱。
就如《妻妾成群》里的颂莲,放弃自我谋生的道路,选择给有钱人家做姨太太,最终沦落到发疯的地步。
世间最难走的路,往往就是那条“近路”。
最可怕的婚姻,是无爱也无性
曹七巧嫁入姜家的时候,还是一个妙龄女子,也非常渴望得到爱和关怀。
但可想而知,那个整日歪在床上,连坐都坐不直的软骨症丈夫,给不了她想要的爱情。
连她自己也说,自己的两个孩子,还真不知道是如何生出来的。
可见,他们夫妻之间那点私密事大概是比较病态的。
可凡事越是压抑,就越是渴望。
曹七巧在丈夫那得不到爱情的滋养,也得不到情欲的满足,渐渐就把对爱情的幻想转移到姜家三爷的身上。
姜家三少爷本就是一个花花公子,整日里流连红尘,挥霍掉大笔家产。
但他还是有底线的,他不想在自己家内部惹下风流债,哪怕也曾对这个寂寞美貌的二嫂动过心思,但终究还是选择了克制。
曹七巧的爱情幻想也落了空,就这样,在她最年轻貌美的十年里,她对爱的渴望无法满足,同时也在忍受着常年的性苦闷。
在这样的压抑和束缚中,她的心理渐渐扭曲。
爱情和欲望,就比如灵与肉,都是人的本性追求。
一旦这种原始的需求一再被压制,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久而久之,就会掉入无边的深渊。
这样的生活,曹七巧过了十年,终于把她病恹恹的丈夫熬死了。
同时,十年的光阴也终于把她从一个年轻的新妇,变成了阴毒的妇人。
见不得别人幸福,是心理扭曲的重要表现
在感情世界里一直得不到满足的曹七巧,把自己所有的精力转移到对金钱的掌控上。
姜家分家的那天,她不惜大哭大闹,以求获得更多的遗产。
财产分割后,曹七巧带着子女和一帮佣人自立门户,本该过上温馨一些、自由一些的闲散日子。
可她偏不,她一刻也闲不下来,紧紧盯着日渐成人的一对儿女。
女儿长安便是她手上的第一个牺牲品。
她逼着长安缠足,沦为亲戚朋友的笑柄;
送长安去学堂读书,在长安逐渐适应学堂生活的时候,她又无理取闹,变着法给长安添堵,最后长安不得已退学;
到了长安该婚嫁的年龄,她又引诱着长安吸鸦片,让这种坏名声流传到外,使得媒人们不敢登门提亲;
好不容易女儿长安遇到了自己的爱情,和佟世舫订了婚,她又见不得长安沉浸在爱情中的甜蜜样子,几次三番骂长安不知廉耻,从中作梗迫使这对情侣分道扬镳。
对于自己的儿子长白,她更是有着至上的控制欲。
她觉得儿子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男人,于是在儿子新婚时期,她故意让儿子留在自己屋里吸鸦片。
还邪恶地打听儿媳的私密事情,第二天就添油加醋地向外人泄露,使得儿媳无地自容,最终悲惨死去;
而后扶正的娟姑娘,不到一年就吞金自杀;儿子长白从此不敢娶妻,只得流连于烟柳之巷。
曹七巧的心理扭曲的最大表现,就是见不得别人幸福。
哪怕是自己的亲生儿女,但凡流露出了幸福的神情,她就会从心底厌恶,势必要把这种幸福破坏掉。
也正是因为她的变态和扭曲,她的一双儿女在她的诱导中都染上鸦片,也都失去了爱情和婚姻,最终只能陪着她不断颓废堕落下去。
老年的曹七巧不仅喜欢掌控自己的儿女,还变成了金钱的奴隶,连她曾经钟爱的姜三爷登门拜访时,她为了守住财产不惜对他破口大骂,也把过去唯一的那点念想彻底掐灭。
不管是谁接近她,她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对方想要她的钱,她把外面的所有人都设想成坏人,却从没料到,她自己才是一个心理极度扭曲的“坏人”。
张爱玲在《金锁记》这篇小说中,很成功地刻画出了一个被封建婚姻毒害的女性形象。
她因为缺爱而心理扭曲,又因为心理扭曲而选择毒害自己的儿女,她自己不幸,她就觉得所有人都应该不幸,她是可怜的,同时也是可恨的。
时过境迁,那个旧时代早已经远离我们,现在的男女恋爱自己,婚姻自由,自然也就少了很多这样的婚姻悲剧。
也许仍然有人遭受着婚姻的毒害,在崩溃的边缘挣扎,请记住不在沉默中爆发,就会在沉默中死亡。
如果没有转身离开的能力和勇气,也请从容地接受一切,千万不可把自己的不幸转移到下一代身上,让自己的儿女继续堕入不幸的深渊。
我们试想一下,社会上那么多的“妈宝男”,不就是因为母亲缺爱,才想拥有对儿子的控制权嘛,如果这个母亲有丈夫宠着,她又何必在儿子身上找安慰呢?
任何病态的关系,根源都是因为爱的缺乏,在伴侣身上得不到,就寄希望在子女身上,最终,不仅毁了自己,也毁了下一代。
有些道理,千古流传,就像曹七巧这样“攀高枝”的婚姻,有的也不过是表面的风光,个中滋味也只有她自己知道。
想要在豪门婚姻中获得自己的地位,想要得到真正的尊重,自己必须也要有真材实料,当你无可替代时,自然会得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解读张爱玲的《金锁记》
虽然老师说张爱玲的作品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是有一定差距的,但从她骨子里面散发出来的那种冷静与个性,却还是让我不得不爱。
张爱玲,一个还未20岁就能写出“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的天才文学少女,用她冷漠犀利的笔尖,写下太多优秀的作品。都说张爱玲的笔,既擅长造梦,又擅长写实。从《第一炉香》到《倾城之恋》,再到后来的《金锁记》《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色戒》等等,无一不是浪漫中透着一丝清醒,唯美中带有一份凄凉。
但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还是这篇著名的《金锁记》。
夏志清先生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写道:“《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也是从古以来最深刻的一出悲剧。”张爱玲用她那苍凉又狠辣的笔触,在《金锁记》中描写了女主人公曹七巧的悲剧一生。造成这悲剧的,不仅仅是时代的原因,还有那一生中因缺失爱和善意而逐渐扭曲的人性。
一切的不幸都是从一场失败的婚姻开始的。曹七巧的悲惨人生或许正是从这场豪门婚姻开始。一个残疾的丈夫,一段地位不平等的婚姻关系,让曹七巧逐渐坠入深渊。
曾经的曹七巧,也对爱情抱有向往和憧憬,但在这段婚姻里,她并没有得到爱。爱的缺失,逐渐扭曲了人性。后来,正值青春年华的曹七巧爱上了三少爷姜季泽,这个健康,富有生命活力的男人。可最后的结果也莫过于爱而不得。
这个可怜的女人,这个没有得到爱的女人,把对爱的欲望全都转移到对金钱的控制上。爱的缺失,比金钱的缺失更能毁掉一个人。曾经的受害者,变成了加害者。一直的爱而不得在曹七巧心中充满了怨恨,让她从一个身心健康的少女最终变成了一个阴狠毒辣的老太婆。不幸的她也不允许自己的子女幸福。一个封建婚姻的牺牲品最终变成了一个冷血无情的刽子手。而正是因为爱的缺失,才造成了几代人的悲剧。因为,从未被爱善待过的人,不懂得如何爱自己,更不懂得爱他人。
在张爱玲的笔下,无论是情节还是语言都透露着一种苍凉的气息,又有一种明白透彻到冷眼相视的不在乎,冷酷至极而又同情至深。
这是一个时代的印记,讲述着一个时代的故事。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了,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有完 完不了。
如果说,鲁迅的《狂人日记》是通过一个狂人的痴语控诉了崩溃的社会“吃人”的本质,那张爱玲这本《金锁记》至则是通过曹七巧的非人性,非女性的扭曲,揭露了几千年来历史压在女性身上的沉重。
张爱玲自己如何评价金锁记?
张爱玲在本书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现了现代社会两性心理的基本意蕴。她在她那创作的年代并无任何前卫的思想,然而却令人震惊地拉开了两性世界温情脉脉的面纱。主人公曾被作者称为她小说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拥有着"一个疯子的审慎和机智",为了报复曾经伤害过她的社会,她用最为病态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随心所欲地施展着淫威。
作者将现代中国心理分析小说推向了极致,细微地镂刻着人物变态的心理,那利刃一般毒辣的话语产生了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金锁记》在叙述体貌上还借鉴了民族旧小说的经验,明显反映了类似《红楼梦》之类的小说手法已被作者用来表现她所要表现的华洋杂处的现代都市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