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剥皮,用小刀在根部下一刀,不要割到果肉,割穿果皮就行,然后顺带掀起一块果皮,再顺势剥开整个果肉。
2、去核的时候,小刀在根部戳一刀,围着根割一圈,让核和果肉脱离,一圈下来核还没有分离,就拿住核反向扭一下。
3、处理好的果肉放在密封袋里,进冷冻室保存。
怎样去荔枝核?
1
选择位置
在荔枝中间有一条明显的线,这是荔枝最薄弱的部分,用食指和拇指捏住两端轻轻挤压。
2
剥开果皮
把荔枝的果皮剥开,在厨房里拿一根筷子,用筷子细的一端对准荔枝尾部有核的地方,轻轻捅过去,即可将核和果肉就分离开来。
3
小刀戳入
小刀在根部戳一刀,使荔枝核与果肉脱离开来。
4
去核
手洗净,剥出荔枝肉,从中间撕开,核就出来了。
荔枝怎么剥方便 剥荔枝的方法和窍门
荔枝外面有一层厚厚的外壳,只有剥掉了才能品尝到可口的果肉。荔枝怎么剥皮方便呢?接下来,一起看看文中的介绍吧。
剥荔枝的方法和窍门 方法一1、你仔细看下,一般荔枝都会有一条明显的中间线。只要找到这条小缝按压缝隙的两端,荔枝就会很简单的打开。
2、在荔枝的顶端,对着这条缝用力捏一下,先裂开一点小口。
3、再慢慢捏开,把缝挤大,中间线瞬间就裂开了。为什么要先在顶端捏个小口呢?因为如果一下用力过猛,很容易导致汁水喷出。
4、再用拇指把两瓣外壳分开,荔枝肉就完整地剥出来了。
方法二上述方法毕竟是人工剥,自己吃用这个方法肯定是很好的。但如果是工厂加工,需要大量的荔枝,那这个肯定是达不到要求的。这时就要用到剥荔枝机器了。机械化荔枝剥壳去核机,整果实现挤压剥壳的同时,不破坏果核,可实现高效汁渣分离。
荔枝怎么吃不上火吃荔枝容易上火,出现眼睛红肿、口角糜烂、尿黄、牙痛、咽喉痛等症状。要想避免上火现象,吃荔枝时可尝试以下做法。
1、吃荔枝前喝点盐水、夏枯草凉茶,或冬瓜汤、绿豆汤等对上火有预防作用。或吃荔枝的同时,多喝盐水,也可用20-30克生地煲瘦肉或猪骨汤喝,或与蜜枣一起煲水喝,都可以预防荔枝病。
2、吃荔枝时,把剥开果壳后的一层薄薄的白膜,和肉一起吃下去不上火,果膜有点涩,嚼到果肉时,会一下鲜甜起来。吃完荔枝后,把荔枝蒂部凹进果肉白色蒂状部他吃掉,这样连吃2-3颗,也可以有效防止上火。
3、新鲜的荔枝叶,荔枝壳煮水喝,可防治吃荔枝上火。
4、人们常在吃荔枝前,把荔枝泡在盐水中,过一个半小时左右再吃,这样对于降火有一定的帮助。也可以在吃完荔枝后,喝一些清热降火的菊花茶之类的饮料。
5、将荔枝放在冰水中或者是沉于水井或放于冷泉(水)中,隔夜再吃,可减少上火,而且能化燥气而能补阴。
6、少吃荔枝。荔枝性热,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吃荔枝更容易引起上火现象。所以,吃荔枝时要控制量,普通人每次食用荔枝也不宜超过10颗。
孕妇可以吃荔枝吗答案是肯定的。孕妇可以适量的吃一些荔枝。但不宜多吃,孕妇吃荔枝每次以100—200克为宜,一般不要超过10颗。
因为荔枝中糖分含量高,如果大量食用可能会引起高血糖。如果血糖浓度过高,可导致糖代谢紊乱,使糖从肾脏排出而出现糖尿。虽说吃多量的糖之后,高血糖可在2小时内恢复正常,但是,反复多量吃荔枝可使血糖浓度持续增高,这样就容易导致胎儿巨大,容易发生难产、滞产、产后出血及感染等。
荔枝的做法
豆沙冻荔枝的做法
材料:荔枝12颗、豆沙80克、裱花袋1个。
做法:
1、荔枝剥壳、去核,用长针沿核划一圈,再转一转就可以取出果核。
2、将豆沙装入裱花袋,挤入荔枝里。
3、将荔枝放在不沾容器中,放入冰箱冷冻至硬即可,食用时略回温口感更佳。
荔枝冰棍的做法
材料:荔枝500克、蔓越莓20克、朗姆酒30毫升、白砂糖10克。
做法:
1、蔓越莓切大颗粒,用朗姆酒浸泡至软。
2、荔枝剥皮去核,放入搅拌机打碎。
3、荔枝出汁量很高,如果喜欢甜味的.话可以加入一点糖,喜欢更加原汁的话,糖可以省略。
4、把浸泡好的蔓越莓放在冰棍模子底部。
5、再往冰棍模中加入荔枝液,也会遇到未打碎的荔枝果肉,没有关系。
6、逐一在冰棍模具中加满荔枝纯汁。
7、把冰棍棒插好,入冰箱冷冻至凝固。
8、吃之前从冰箱取出,用活水适当冲一下,即可轻松脱模。
荔枝苏打汽水的做法
材料:新鲜荔枝6颗、苏打汽水250毫升、干玫瑰花5朵。
做法:
1、准备好材料。
2、荔枝剥壳去核,放入料理机里打成小颗粒荔枝碎。再把弄好的荔枝碎倒入玻璃容器内。
3、加入250毫升的苏打汽水。
4、把干玫瑰花的花瓣撒在上面即可。
哪些人不能吃荔枝、荔枝的注意事项
1、哪些人不能吃荔枝
糖尿病人,阴虚火旺、有上火症状的人,阴虚所致的咽喉干疼、牙龈肿痛、鼻出血等症者忌食。
2、荔枝的适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适合产妇、老人、体质虚弱者、病后调养者;贫血、胃寒和口臭者。
3、荔枝的食用禁忌
荔枝性热,不宜多吃,每天食量5颗左右即可,否则会引起恶心、四肢力乏,甚至昏迷,抽搐。
荔枝不宜与黄瓜、南瓜、胡萝卜、动物肝脏等一起,这样会使原有的营养价值降低。荔枝也不宜与李子同食,因为二者均性温,多食容易上火,同食更易上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