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知自我,利用欲望;
2、把欲望写下来,并付诸行动,动力源于需求,需求产生动力;
3、将所有自我设限的信念,都变成积极的“能做到”的信念,并记录下来;
4、乘胜追击,后浪推前浪,当确认目标后,想办法坚定自己的目标;
5、转变观念,优化自己的思考和行动方法。
如何突破自我设限
自我设限看上去似乎在限制自己,但换一个角度,每个人都在设限,设限相当于建立了一个边界,在边界之内是自我,我们也因为这个边界而知道自己是谁,有什么是我们能或者想做的,有什么是我们不能或者不想做的。我们从小就知道伸出脚探索一个边缘地带,看看会不会摔倒或者掉下去,因为我们要探索活动的边界。
这个边界哪里来?从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来,与家庭及环境的互动中形成,在成人后稳定下来,所以看到成人的性格相比孩子不容易有大的变化,这就是说,这个边界是稳定的,做超出边界的事你会害怕,比如初恋,会内疚,比如伤害别人,会痛苦,比如受到侵犯,这些强烈的感受都与边界有关,也因此,我们形成了自己的性格。
每个人的经历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一个人来说可以轻松去做的事,对另一个人来说就很害怕或者痛恨,比如在开放的西方人认为是正常的事,在保守中地区则认为是流氓和犯罪,一个有名的电影《刮痧》,在中国习以为然的事,在美国被当作虐待。在这些例子中,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会因此产生强烈的情绪,这就是边界,它既是一种限制,也是一种保护,意味着我们的底色,是我们的根。当你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甚至遥远的国度,一个文化完全不同的地方,新鲜感过后,你就会感觉孤独,想要找自己的老乡,任何来自家乡的人和事物都特别亲切,因为这是你的归属感。
上面都是普遍意义上来讲,但有时候我们成长过程中,从环境得到了一些极端的反馈,这些反馈让我们感觉到危险,我们就会把边界内收来保护自己,比如,如果一个乐于表达自己的儿童,希望得到认可时,却被忽略了,孩子就会感到羞耻,下次再做就会收敛一些,如果被呵斥甚至打骂,那么就会退缩,甚至不再表达自己了,因为有危险。这是一个边界随着外界的反馈而变化的例子,表现为自卑。
相反的例子是,无论孩子做什么,都会得到过分的认可和肯定,因为脱离了现实,孩子以为自己能力的边界是很大的,其实他能做的真实边界很小,生活中会受挫,然后倾向于否认自己的失败,不愿把虚幻的边界拉回现实层面,表现为自大。
有时候孩子的确会犯错的,需要有人告诉孩子怎么做,学习社会的规则,如果这个规则太严厉,孩子学习到的不是规则,而是我这个人不好,对规则或顺从或反抗,而不会尊重规则,这就是为什么在一个恶劣的关系里建立的规则,缺乏尊重。这个规则就是边界,我们处世的边界,当这个边界带有尊重的情感时,是很清晰的,也是灵活的,在一些变通的情况下,可以做出更多选择。缺乏尊重的规则僵化,一旦触犯就可能用过于严厉的行为对人或对己,哪怕造成伤害也要把规则放在首位,典型的比如受不了孩子打游戏就送去杨永信那里。
这样简单的描述中,我们大概可以感觉到,有一些僵化的边界时,是很难从外界学习的,也就不会通过学习来扩大自己的边界,因为这事关生存,太可怕了,比如国与国之间关系紧张时,不会有正常的交流和学习。有人会嘲笑别人怎么不敢这样不敢那样,因为他们并没有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理解,而只是批判,也因为这个批判,僵化的边界会强化,因为没有人愿意被批判和嘲笑。
打破是很疼的,很可怕的,越想打破,越害怕,所以人人想要自由,人人都怕自由,就像气球怕被扎破一样。
相反,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的边界,接受这样的自己,可能就不会急于打破了,而是会感觉到这个边界越来越灵活,越来越不那么有张力,就算你迈出一步,也不怕会因为这个边界的打破而像气球一样没了,当然也就不会迷失,不认得自己。
如何突破自我局限
不要给自己设限,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认真想想,这句话包涵的内容不少。
仔细琢磨琢磨,我认为,“不要给自己设限”这句话,起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什么情况下会用到这句话?
2、这种限制到底指的是什么?
3、为什么会给自己设置的限制?
4、怎样突破自己设置的局限?
5、突破自己设置的局限结果会如何?
6、如果再次面临相同或类似的事情,是否还会发生自己设限的情况?又该如何处置?
解决上述问题,我觉得应当厘清几个概念或理念,只有概念和理念明确了,才可能把上述问题挼清。
1、“限”是指什么?
我认为“限”是指局限,具体来说是指低水平的现状,包括外部的客观条件和内部的主观条件。
外部客观条件的突破,要根据具体客观环境和情况以及自身的物质情况确定,本文不做讨论(其实,在不少的情形下,自我的突破也会一定程度上改变外部环境和条件)。
本文主要讨论自身内部主观的自我局限。
2、为什么会自我设限?
人为什么会自我设限,归根究底是因为恐惧。
如果没有恐惧,就不会自我设限,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完全满足于现状,现状对他来说很安全很安逸,根本就没有突破的意愿和想法,自然就不会有对突破的恐惧;另一种是无知者无畏,对于自身局限外的境界没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不知不觉就跨过自身的设限了,当然跨过了之后会怎样,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为什么说人的自我设限是因为恐惧?
自我设限是受低水平的现状的约束,对自我突破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对突破的路径和方式没有设想和预案,对突破现状后情况没有清醒认识和把握,因而害怕突破后的结果比现状还差或者对于突破的代价难以承受。因而继续保持在低水平的现状。
简单地说,自我设限是因为对突破后的恐惧。
3、怎样突破自我设限?
人的自我成长,肯定是一个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不少人成长到了一定的阶段,就会安于现状,不再成长;但有些人会一直保持着不断突破自我的成长过程,直到生命终止的那一刻。
因此,自我突破的第一要素就是要明白,真正意义上的人生是一个终其一生都在成长的过程。
人,生理上的成长到了一定阶段,就不再成长,转而走向衰落;但人的心理、学识和认知却是可以永远成长,没有终点,除非生命结束。
如果没有这一认识,或者认为学校学习结束后,人的学识和认知就到头了,这种人生是不完整的,除非有外部的压迫,他是不会有自我突破的意识和需要的。
自我突破的第二要素是要明白,如果有一套科学系统的操作方案,自我突破的结果和成本是可以预计的。
每一次自我的突破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是学一项具体的技能还是改掉一项陋习?是做一件以前不敢做的事还是尝试一个新的事物?
有了目的后,就要分析自身的情况和条件。弄清楚自身的基本情况,衡量和目标之间的差距。
如果目的过远、过大,是否可以分拆成几个或几级目标,分步分级达成;如果还欠缺某些必不可少的条件,那么怎么样获得那些条件?如果还需要某些时机,那么是等待还是想办法促成这些这些时机的成就?这些都是在分析现实情况和目标差距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弄清楚自身情况后,就要设计具体实现的路径和方案。
关于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要明白,具体路径和方案的设计执行过程中是一个不断探索、修正、迭代的过程,可能有经验可以借鉴、有成功的方法可以学习,但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方案。这个方案,最终是自己摸索和实践出来的。
因此,如何突破自我,最简单地说就是目的+路径。
4、如何对突破后的结果进行预估
如果严格按照上述说明进行操作,对突破后的一个结果是可以预估的,那就是成长。
每一次突破后的具体形态可能有很多种,目标全部实现的、目标部分实现的、目标没有实现的,各种情形都有可能。
但我们要认识到,人的一生的连续的成长的过程,并不是一节一节的分断的过程,每次突破都以上次突破为基础或蕴含着原来未完成的成长,每次突破的成果也都被下次的突破吸收或者未完成的成长由下次突破继续完成。
因此,可以说,只要目标正确,路径和方案正确,那些自我突破的目标终会实现。
根据以上分析,现在我们不难对本文开篇的几个问题做出回答:
1、什么情况下会用到这句话?
不满足现状时,会想到“不要给自己设限”这句话。
2、这种限制到底指的是什么?
这种限制是指自我局限,具体而言是指低水平的现状。
3、为什么会给自己设置的限制?
因为恐惧,所以会给自已设限。
4、怎样突破自我设限?
目标+路径方案
5、突破自我设限的结果会如何?
成长
6、如果再次面临相同或类似的事情,是否还会发生自我设限的情况?又该如何处置?
反复操练,不断调整、修正、迭代,形成自已成熟的自我突破的方案,不断地成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投写作
区块链与马拉松每天坚持用定投的思路坚持写作
持续不断,每天进步1%。
与你一起成长。
【定投写作】系列文章
【读书笔记】系列文章
如何才能走出舒适区,突破自我设限?
引言: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一定要去勇于突破自己,不然很有可能就会把自己困在一个舒适圈,让自己永远都得不到成长。
一、如何走出舒适区人们在生活当中一定要有自己的目标和目的,然后自己要在生活当中不断的去朝着目标前进,也要朝着目标不断的去努力,同时也要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而且要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充满热情以及激情,不要变得懒散,想走出舒适区就一定要学会努力,而且自己一定要对自己的生活做出一个合理的规划,劳逸结合,保持住自己的热情,同时也要拒绝身边的一切干扰和诱惑,不断的进行学习去提升自己。
二、人为什么要走出舒适区如果人们在生活当中一直比较懒散的话,那么很难得到社会上的认可,也更不会得到身边的人的认同,自己永远待在舒适区,永远都改变不了自己的生活状况,而且在任何情况下,发生的事情,自己永远都会觉得是理所当然,虽然会感觉到一时的放松和稳定,但是长久下来,生活也会不断的对自己进行打压,慢慢的也会变得束手无策,时间久了也会让自己失去方向和动力,而且自己的能力也会逐渐退化。
三、跳出舒适区有什么好处人们一旦走出舒适区会感觉到特别的有活力,即使会感觉到压力,但是也会得清安理得,因为自己去努力过了,很有可能一时间不会产生什么效率,但是日积月累,总会有成功的那一天,而且跳出舒适区之后,自己也会更加坦然的去面对生活,面对社会上的压力,自己也不会变得颓废,不断的在生活当中改变自己,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出自我价值,而且也会让自己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突破自我设限的方法
首先要认识和理解自我。
因为一个人拥有怎样的生活,取得怎样的成就,往往取决于他怎么看待自己。一个学生如果认为自己天生学习能力差,那他很可能对学习不上心,得不到好成绩。如果一个员工认为自己管理能力差,不适合当管理者,面对升职加薪的机会,他可能会焦虑不安,选择放弃。
但很多时候这些想法未必正确,我们要去用实际行动来检验类似的这些想法,比如学生尽全力复习考试,看看会取得怎样的成果,员工可以接受升职,亲身体验一下管理岗位。如果挑战取得了成果,那自然很好。就算失败了,我们也能确定自己不擅长什么,这有助于我们规划未来的方向。所以,不要害怕失败,真的失败不是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而是不去尝试你想做的事。只要坚持挑战风险,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我们就能增加对自己的了解,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这就是突破自我的意义。
其次,要持续地读书、学习,不断提升眼界、认知和能力。
持续的学习,可以不断改变、优化我们大脑的认知,既累积各种知识,也增长智慧。能力就像雪球,而学习就像滚雪球,只有不断学习,能力才能变强。各方面的能力增强了,也就等于有了竞争力,也就有了人生的掌控权。
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其中主要的方式就是“读书”,读书的时候可以以你的“工作或者兴趣”为基础,不断打造优势能力。在此基础上,不断延伸、丰富。但多读书、多学习,并不容易,因为在繁忙的工作和琐碎的生活之余,时间和精力已经大打折扣了。对此,除了任务管理、时间管理之外,还建议你学习掌握“快速阅读”的能力(比如参考“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提高阅读学习的效率和能力,减少学习阻力,实现有限时间里无限阅读和学习。
其三:除了读书学习,锻炼自己的勇气也很重要。
通过勇气的锻炼,你会发现自己的各种潜在能力,以及提高自信,从而让自己获得更大的进度。
具体可以通过去做一些以前不敢做的事情来锻炼,比如你公开发表见解就会紧张、害怕,那就可以试着去参加一场演讲;你胆子小,就可以去大街上主动与人搭讪锻炼,在活动的时候上台参与一次活动等等,这些打破自己惯有的做法都可以锻炼勇气。需要注意的是,锻炼勇气的时候,要逐步渐进的练习,也就是一点一点的增加挑战难度,而不是一来就直奔终点。
职场中自我设限才是人生黯淡的最大根源,该怎么摆脱自我设限?
克服思维局限是个长期的过程,思维的形成是多方面综合化的结果,多看书多实践多思考多积累。创新需要灵感,但灵感不是天生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全身心的投入。创新思维的前提是你具备足够的存量,而存量则来源于你平时的输入,即学习的过程。只有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你才有创新得以生存的土壤。活到老学到老,永远都不能放松对自我迭代的努力。
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对于新生事物,并不是都能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接受。我们过往的经验经历,让我们对一些新鲜的事物存有偏见或误解。所以在我们有机会接触到新鲜事物的时候,如果想要不受自己原本思维的限制,就应该多去尝试,尽力地去除本身的畏惧恐惧、不接纳的心理。在职场,如果我们是一个普通的员工,我们的行为模式、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一个样子,那如果我们成为一个管理者,我们需要用更高阶、宏观、理性的思维去处理工作。所以接纳是新思想更多的在于我们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任何的知识、技能、观点都不可能通过单纯的输入而彻底掌握,思维模式亦是如此,所谓教是最好的学,如果想把某种自己之前不具备的思维模式刻在骨子里,真正变成自己的,那就需要通过输出和行动不断地对自己产生正向的强化,让大脑和身体记住你的选择。训练的久了、熟了,它自然就是你的了。进行输出和行动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做一个自媒体,不要管有没有人看,权当是给自己做总结记录、拉个都是朋友的小群给大家分享,熟练了以后找机会在网上向大众分享,也可以参加线下活动,并在活动中分享你的观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