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 建文帝朱允炆在位时期都城在应天府,那时候没有乾清宫。明成祖朱棣在位前期都城还是在应天府。永乐十九年紫禁城在北京建好,明成祖搬到紫禁城居住。而乾清宫是紫禁城里内廷的主要宫殿,所以从永乐十九年开始明朝就有了乾清宫。乾清宫是内廷正殿,乃明清十六个皇帝的寝宫, 明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代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他们在这里居住,也在平时处理日常政务。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乾清宫与政务关系相当密切,皇帝在这里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
乾清宫是哪个朝代的
乾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所建。下面是关于乾清宫是哪个朝代的的内容,欢迎阅读!
故宫乾清宫
乾清宫,位于乾清门内,“乾”象征着“天”,“清”意味着“透彻”,寓意着国家安定,皇帝廉洁。在 明朝和清朝的时候 ,乾清宫就是皇帝们起居和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
乾清宫在明清朝代的时候曾经多次被摧毁,现在大家见到的乾清宫是清朝嘉庆年间修建的。 乾清宫是故宫的内廷正殿,坐落在汉白玉的台基之上,长9米,宽5米,高20米。大殿的正中央有皇帝的宝座,两边还有暖阁,殿内有明间和东西次间,彼此之间是相通的。据悉,为了扩大大殿的空间,便将明间的金柱拆除,并将梁架结构改为减柱造的形式。在大殿宝座的正上方,悬挂着一块匾额,上面书写着四个大字“正大光明”,这是由清朝的顺治皇帝亲自御笔亲书的。在匾额的后面还藏有“建储匣”。相传,在清朝代的时候,皇子们都在激烈的争夺皇位。从雍正王朝开始,为了缓和皇子们之间的紧张关系,皇帝生前是不公开皇太子名字的,而是将继承人的名字写在文书上,一份由皇上保管,一份就当在“建储匣”里。
在乾清宫的大殿之内,还悬挂有很多 对联 ,均是皇帝用来警醒自己用的。比如,乾隆皇帝的手书“克宽克仁,皇建其有极;惟精惟一,道积于厥躬”,意思是说要对别人宽厚仁慈,要设立各种制度使国家安定中正;要全神贯注在治理国家和道德的修养的方法上,由他人的监督和自己的努力共同积累。
乾清宫是故宫内廷正殿,内廷后三宫之一。面阔9间,进深5间,高20米,重檐庑殿顶。殿的正中有宝座,两头有暖阁。乾清宫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
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坐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自台面至正脊高20余米,檐角置脊兽9个,檐下上层单翘双昂七踩斗栱,下层单翘单昂五踩斗栱,饰金龙和玺彩画,三交六菱花隔扇门窗。殿内明间、东西次间相通,明间前檐减去金柱,梁架结构为减柱造形式,以扩大室内空间。后檐两金柱间设屏,屏前设宝座,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后檐设仙楼,两尽间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宁宫。殿内铺墁金砖。殿前宽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4座,正0丹陛,接高台甬路与乾清门相连。
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明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朝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在这里居住,也在平时处理日常政务。作为明代皇帝的寝宫,自永乐皇帝朱棣至崇祯皇帝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据记载,嘉靖年间发生十余个宫女趁嘉靖帝-熟睡之时,企图勒死他的壬寅宫变后,世宗移居西苑,不敢回乾清宫居住。泰昌皇帝妃李选侍的移宫案,都发生在乾清宫。清代康熙皇帝以前,这里沿袭明制,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乾清宫与政务关系相当密切,皇帝在这里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以后,这里即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一些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读书的-房,也都迁入乾清宫周围的庑房,乾清宫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强。
乾清宫正殿宝座上方悬着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这个匾的背后藏有密建皇储的“建储匣”。在当时,皇子之间夺取皇位的明争暗斗相当激烈。为了缓和这种矛盾,自雍正朝开始采取秘密建储的办法,即皇帝生前不公开立皇太子,而秘密写出所选皇位继承人的文书,一份放在皇帝身边;一份封在建储匣内,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后。皇帝死后,由顾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储匣,和皇帝秘藏在身边的一份对照验看,经核实后宣布皇位的继承人。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宝座的。到了清代后期,由于咸丰皇帝只有一个儿子,同治和光绪皇帝没有儿子,这种秘密立储的办法才失去其意义。
乾清宫在明朝叫什么?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解析:
乾清宫这个名字是从明朝一直沿用过来的,没有改过名。
乾清宫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
说一下明朝皇宫各主要宫殿的作用,比如乾清宫是做什么的
1、乾清宫
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清朝康熙皇帝以前,这里沿袭明制,清朝顺治、康熙年间,乾清宫与政务关系相当密切,皇帝在这里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
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以后,这里即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
一些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读书的上书房,也都迁入乾清宫周围的庑房,乾清宫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强。
2、太和殿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
3、中和殿
明清两代,中和殿的使用功能基本上相同,即皇帝到太和殿参加大型庆典前在此休息准备。皇帝在中和殿通常都先接受主持庆典的官员朝拜和奏事,再到太和殿参与庆典。
另外在每年春季的先农坛祭典时,皇帝都会先到中和殿阅读写有祭文的祝版,查看亲耕用的农具。在参与天坛、地坛、社稷坛、太庙的类似活动前,皇帝也会在这里阅读祭文。
清代每七年纂修一次皇家家谱。纂修工作完毕后就会在中和殿上举行仪式,送呈皇帝审阅。给皇太后上徽号时,皇帝也要到中和殿阅读拟好的奏折。
有时候皇帝也会在这里召见官员或赐食。
4、文华殿
文华殿在初建时是太子们的正殿,房顶上覆盖绿瓦。后来由于几位太子年纪很小,不能处理政事,所以在嘉靖十五年正式改作皇帝便殿,换成黄瓦,著名的经筵典礼在这里举行。
明清两朝皇帝御“经筵”都是在春分、秋分两季。皇帝要撰写御论,阐发自己学习“四书五经”的心得,清朝皇帝的经筵御论使用满语和汉语各讲一遍。文臣们跪在御前,聆听皇帝御论。
清朝的康、雍、乾诸帝文化素养都非常高深,皇帝讲得兴高采烈,来了情绪,还会指名文臣辩论。然后,皇帝赐给大家清茶一杯,稍事休息。
最后,作为对有幸参加典礼的文臣们的特殊奖励,皇帝率大家打开文华殿后门,来到殿后文渊阁,赏赐文臣们翻阅阁中的藏书。
5、慈宁宫
明朝慈宁宫为前代皇贵妃所居。万历年间慈圣李太后,泰昌元年(1620年)万历帝郑皇贵妃、昭妃等人曾在此居住。天启七年(1627年)明熹宗卒,其皇贵妃等人移居此处。
清朝顺治十年(1653年),孝庄文皇后始居慈宁宫,自此成为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住所,太妃等人随居。
清朝的前期和中期是慈宁宫的兴盛时期,当时的孝庄文皇后、孝圣宪皇后都先后在这里居住过。顺治、康熙、乾隆三帝以孝出名,慈宁宫经常举行为太后庆寿的大典。
不过道光之后,随着清王朝走向没落,国库空虚,当时的恭慈皇太后(孝和睿皇后)不得不缩减宫中开支,慈宁宫才逐渐失却往日的辉煌。
慈宁宫主要是为太后举行重大典礼的殿堂,凡遇皇太后圣寿节、上徽号、进册宝、公主下嫁,均在此处举行庆贺仪式。特别是太后寿辰时,皇帝亲自率众行礼,并与近支皇戚一同彩衣起舞,礼节十分隆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慈宁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华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和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和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乾清宫
乾清宫是干什么的
乾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 ,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朝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
乾清宫是内廷正殿, 是明清十六个皇帝的寝宫 。乾清宫是所谓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中的第一座宫殿。乾清宫殿的正中有宝座,两头有暖阁,面阔9间,进深5间,高20米。
明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代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 ,除了在这里居住也在这里处理日常政务。
乾清宫的南庑房有一南书房,据载年少的康熙皇帝就在这里智擒了鳌拜,去掉了一个心腹大患。虽然故事流传的版本很多,但其确确实实发生在乾清宫的南书房内。
乾清宫的名字出自 《道德经》 ,在古代皇帝是天子,是老天爷、是昊天的代表;清气上升谓之天,浊气下降谓之地,是故乾就是天,就是清的意思。
乾清宫的著名景点有金亭子、老虎洞、铜龟铜鹤、日晷(轨)嘉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