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明朝年号的历年大事记

明朝年号的历年大事记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3-29 手机版

1、1328年 太祖朱元璋出生;

2、1352年 太祖朱元璋起义;

3、1360年 成祖朱棣出生;

4、1365年 杨士奇出生;

5、1368年 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建国大明,年号洪武;

6、1368年 洪武元年,明朝开始修建明长城;

7、1369年 洪武二年,倭寇侵略山东沿岸,倭寇之忧从此而起;

8、1369年 洪武二年,大将常遇春在北伐时暴病而亡,享年39岁;

9、1370年 洪武三年,定科

明清时期24位皇帝的年号,在任时间及大事件

一、明朝皇帝列表(庙号/谥号/名字年号/在位时间):

1、

2、

3、

4、

二、清朝皇帝列表(庙号/谥号/姓名/在位时间/年号):

1、

2、

三、大事件

1、靖难之变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

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2、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土木之祸,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兵败,皇帝被俘的事变。瓦剌即漠西蒙古,也称卫拉特蒙古。

土木堡是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的一个城堡,土木堡坐落于居庸关至大同长城一线的内侧,是长城防御系统组成部分。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屡次侵犯明朝领地,明英宗亲率二十万精锐大军出征,计划从大同北上,与瓦剌在明帝国边境决战。明军刚到达大同,获得太监郭敬的密报,得知瓦剌已做好准备,明军立即从大同班师东返,计划从居庸关回京。

途中遭遇瓦剌多次袭击,大同、宣府接连失守,吴克忠与朱勇率领的两部大军共五六万人,在鹞儿岭惨败全军覆没。余下部队移师于土木堡被瓦剌袭击,明军战败投降,伤亡过半,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大臣战死。

当时京师二十万精锐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万。于谦力排众议请郕王调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各府的运粮军驰援,人心渐定,也先送英宗回去,要求守城者开门,于谦等大臣私立郕王为帝,并亲自守城拒绝也先送英宗回京。

3、隆庆开关

隆庆开关指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隆庆帝(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

从此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明朝出现一个全面的开放局面。

从1567年到1644年这段时间,海外流入大明朝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

也有学者估算,“由万历元年(1572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七十二年间,合计各国输入中国的银元由于贸易关系的至少远超过一万万元以上”。

这为大明帝国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为张居正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经济基础,也为日后在内忧外患中挣扎的明朝提供了延长寿命的资本。

亦有学者指出隆庆开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但也为明朝覆亡埋下了隐患。

4、多伦会盟

多伦会盟又称七溪会盟、多伦诺尔会盟、康熙会盟是康熙为加强北方边防和对喀尔喀蒙古的管理。清初喀尔喀蒙古各部纷争,牵扯到俄国干涉和噶尔丹插手,事情相当复杂。

喀尔喀内部纷争,不能诉诸武力,只能协商调解。于是,康熙帝要亲自调解其内部的矛盾与纷争,亲临塞外,主持会盟。于康熙三十年(1691)在多伦诺尔(多伦)与蒙古各部贵族进行的会盟。

康熙三十年(1691年)四月,康熙帝亲率官兵到达距北京800里的多伦诺尔(多伦)驻营。喀尔喀蒙古三大部、内蒙古四十九旗王公贵族的营帐,以康熙帝大营为中心,众星捧月,四面环绕。从五月初一日到初六日,进行会盟。

多伦诺尔蒙古语为七溪、七星潭之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进攻喀尔喀蒙古,其三部10万众南下投清。康熙为安置喀尔喀蒙古,并加强对其管理,遂决定于多伦举行会盟。

五月二日,康熙于御营殿帐依次召见内蒙古、外蒙古王公贵族,并赐宴。次日,召集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哲布尊丹巴等35名喀尔喀三部贵族会盟。主要内容为:

规定喀尔喀蒙古须遵行清廷的法令;令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等具疏请罪,以结束喀尔喀蒙古内部纷争;废除喀尔喀三部旧有济农、诺颜等名号,留汗号,依次授以汗、亲王、郡王、贝勒等爵位;

依49旗例编族,分左中右三路,设盟,实行盟旗制度。此次会盟,改善了喀尔喀蒙古各部与清之间的关系,并使清王朝对漠北地区的管辖得到加强。

5、戊戌政变

戊戌政变,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 (清光绪二十四年)发生在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向以光绪皇帝为首的改良派势力发动的一场血腥政变。

政变的结果是,持续了百余日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等逃往国外,光绪皇帝失去了人身自由,被软禁于中南海瀛台,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重新掌权。

戊戌政变是慈禧太后一生当中发动的第三次宫廷政变,第一次是1861年11月同恭亲王奕欣发动的辛酉政变,第二次是1884年4月懿旨罢斥恭亲王为首的全部军机处成员而以醇亲王代之的甲申易枢,三次政变都以慈禧太后的胜利而告终,也都成就了她垂帘听政的政治野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君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靖难之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木之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隆庆开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多伦会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戊戌政变

明朝重大历史事件及时间

明朝(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元朝结束

明朝(1368年 -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为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朱棣派郑和出使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航海,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抗日倭

明朝派戚继光到浙东抗倭。他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抗倭斗争的重大胜利。后来他又率军开赴福建、广东,与另一位抗倭名将俞大猷连续重创倭寇。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剿清。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16世纪,新航路开辟以后,葡萄牙人于1511年占领了马六甲,愈甚渴望对中国的往来。1513年,葡萄牙国王派出一支对华使团前往中国,并在广州登陆,希望与明政府建交。后来经过几次海战,葡萄牙战败,明武宗同意葡萄牙人在澳门开设洋行,修建洋房,并允许他们每年来广州“越冬”。这是西方国家第一次正式性的登陆中国并接触中国。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公元1582年至1588年,努尔哈赤首先统一了建州各部。以后又合并松花江流域的海西各部和长白山东北的东海诸部。在统一过程中,创建了八旗制度,并命人用蒙古文字母创制满文。1616年2月17日(距今401年)(明万历四十四年正月初一日)努尔哈赤宣布自己为金国汗,割据辽东,建元大命,定都赫图阿拉,国号金,史称后金。

1628年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明末农民起义又称明末农民战争、明末民变、晚明民变、李自成之乱、张献忠之乱、等,爆发于明末天启和崇祯年间乃至清初的一场农民战争。

扩展资料:

文学

明代文学以小说达到的艺术成就最高,创作了大量的以历史、神怪、公案、言情和市民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和短篇的话本、拟话本。一些文人加工改写了宋元话本,还创作拟话本。“三言”、“二拍”就是这种话本和拟话本的代表作。

戏曲

元末杂剧一度中衰。明中叶后,随着城镇经济的繁荣,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戏曲又出现了新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具有进步意义的作品。明代剧作中最负盛名的是《牡丹亭》。

书法

明朝朝廷极力推崇书法,明朝书法以行书和草书为主。明初书法陷于台阁体泥沼,沈度学粲兄弟推波助澜将工稳的小楷推向极致,“凡金版玉册,用之朝廷,藏秘府,颁属国,必命之书“。二沈书法被推为科举楷则,于是台阁体盛行。明中期吴中四家崛起,书法开始朝尚态方向发展。祝允明、文征明、王宠与唐寅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书法开始迈入倡导个性化的新境域。晚明书坛兴起一股批判思潮,书法上追求大尺幅,震荡的视觉效果,有名的有张瑞图、黄道周、王铎与倪元瑞等。

诗文

明代诗文数量却浩如烟海,不仅作家众多,而且各成流派。永乐至正统年间,文坛上出现了以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为首的“台阁体”诗派。明中叶,在反对台阁体冗沓文风的斗争中,先有弘治、正德年间的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崛起,继而又有嘉靖、万历间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雄踞文坛。他们以复古为号召,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当前、后七子复古运动兴起时,文坛上又相继迭起“唐宋派”和“公安派”。

绘画

明初,宫廷画家居画坛主流。15世纪中叶,江南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吴门四大家”崛起。他们广泛吸取了唐、五代、宋、元诸派之长,形成了各具特殊风格的绘画艺术,又被后世称为“明四家”。嘉靖时,杰出画家徐渭,自辟蹊径,创泼墨花卉。万历年,吴门画家张宏开启实景山水写生之先河,在继承吴门画派风格和特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画面清新典雅,意境空灵清旷。 明末还有人物画家吴彬、丁云鹏、陈洪绶、崔子忠、曾鲸,花鸟画家陈淳等。

参考资料:

明朝-百度百科

明朝万历年间发生的大事有哪些?

万历大事件
1. 万历出生:嘉靖四十一年八月十七日/1563年
2. 荣升皇太子:隆庆二年 (6岁)
3. 登基为帝:隆庆六年(9岁)
4. 辞退内阁首辅高拱:为帝第六天(实际是冯保、张居正二人联合)
5. 册封嫡母与生母
6. 任命张居正为内阁首辅:开创新政(整顿吏治实施考成法、丈量国家土地、一条鞭法)
7. 王大臣案:万历元年/1573年
8. 夺情与丁忧:万历五年(1577年秋)张居正得罪天下士林。
9. 大婚:万历六年(14岁,皇后13岁/1578年)
10. 高拱逝世:万历六年十二月(1578年)隆庆新政的开创者 于死后第二年万历七年 赠复原官。
11. 张居正逝世: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1582年
12. 明光宗朱常洛出生:万历十年八月十一日/1582年 (挺击案与红丸案主角)
13. 清算张居正:万历十年张居正逝世第四天以潘晟致仕拉开清算张居正的大幕。
14. 斥逐冯保:万历十年十二月初七 发往南京闲住。
15. 徐阶逝世:万历十一年六月七日/1583年(内阁首辅,清理严嵩一党整治朝纲)
16. 福王朱常洵出生:万历十四年正月初五/1586年 万历国本之争事件主角之一。拉开了长达15年的争国本,是万历一朝最激烈复杂的政治事件,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立虚岁二十多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而告终。
17. 转折点:万历十五年/1587年 这一年海瑞、戚继光相继去世。黄仁宇老先生称之为明朝转折年。(24岁)从这一年开始万历开始长达28年未上朝记录。(虽然不上朝,但并非不管事)
18. 宁夏之役:万历二十年三月四日-万历二十年九月 明朝胜。
19. 播州之役:万历二十七年-二十八年六月 明朝胜。
20. 朝鲜之役:万历二十一年正月- 万历二十五年十一月 明朝/朝鲜胜。
21. 妖书案: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
22. 梃击案: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
23.万历驾崩: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
24. 死后闹剧红丸案:万历四十八年八月(8月份以后为泰昌元年)

明朝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

关于明朝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呢? 故事 可以用来普及历史知识,是历史传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历史也是故事取材的重要来源。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明朝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希望能够帮到你!
明朝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篇一:永宣盛世
永宣盛世指明朝前期的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明永乐、洪熙、宣德年间,西北控制到大漠骥;西南改云、贵、川流不息土司制,归属中央;东北至兴安岭、黑龙江岸,广设卫所;东南临海戌边;周边安南、逻、朝鲜等均系属国,年年来贡,岁岁来朝。

永乐时期武功昌盛,收复安南设交趾布政司,成祖又亲自率兵五征漠北攻打北元分裂后的鞑靼与瓦剌。成祖册封瓦剌三王,使与鞑靼对立,见瓦剌中兴之势,又助鞑靼讨伐瓦剌,不使任何一方独大。 同时授予兀良哈蒙古的朵颜、泰宁和福余三个卫所自治权。成祖还于1406年和1422年对兀良哈蒙古进行镇压,以维持这一地区的稳定。 成祖安抚东北女真各部,在归附的建州女真 、海西女真 设置卫所,并派亦失哈安抚位于黑龙江下游的野人女真。1407年亦失哈在混同江庙街的对岸塔林设奴儿干都司,扩大明朝东疆,亦失哈并于1413年视察库页岛,宣示明朝对此地的主权。 明成祖实行积极的外交策略,自1405年开始派郑和下西洋,与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来往 ,增长财政收入[77-78] 的同时将朝贡制度推向巅峰。 其舰队规模空前庞大,最远到达东非索马里地区,扩大明朝对南洋、西洋各国的影响力。

文治方面,明成祖令编修 百科 全书《永乐大典》,解缙率三千文人在三年时间内即告完成。《永乐大典》有22877卷,又凡例、目录60卷,11095册,引书达七八千种,字数约有三亿七千多万,且无删节。1405年明成祖将北平改名北京,称行在,并设立北平国子监等衙门。1416年明成祖公布迁都的想法,隔年开始大规模营造北京。1420年宣告完工,隔年迁都。永乐年间天下大治,并且大力开拓海外交流,有学者将这段时期称为永乐盛世。

明成祖对异议者强力镇压,诸如黄子澄、齐泰等建文旧臣等都被杀。其中以方孝孺的诛十族 和景清的“瓜蔓抄”最为惨烈。还恢复了明太祖时期后来被废除的锦衣卫,另外他还设置了另外一个特务组织——东厂。明代厂卫制度确立。

明成祖驾崩后,其长子朱高炽即位,即明仁宗,年号洪熙。明仁宗年龄已经偏高,即位仅一年就驾崩。其统治偏向保守固本,注重休养生息。任用“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等贤臣辅佐朝政,停止郑和下西洋和对外战争以积蓄民力,鼓励生产,宽行省狱,力行节俭。

明仁宗驾崩后长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年号宣德。宣宗实行德政治国,并且先后派遣郑和、王景弘下西洋,使国力达到极盛,史称“仁宣之治”。明宣宗同样擅长书画,有画作传世。但其执政期间并非毫无弊端,由于明宣宗喜好养蟋蟀,许多官吏因此竞相拍马,被称为“促织天子”。同时明宣宗设立内书堂教宦官读书,为明英宗时期的太监乱政埋下隐患。
明朝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篇二: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政变。靖难之役中的 口号 是“清君侧,靖国难”。“靖难”的意思:“靖”指平息,扫平,清除。“靖难”代表平定祸乱,平息战乱,扫平奸臣的意思。

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为了提防燕王造反,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随后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驻开平,并调走北平原属燕王管辖的军队。

燕王朱棣见到几位藩王先后被削,明白如此下去必无法逃过此劫,遂一边争取时间一边做战争准备。为了争取时间,建文元年,朱棣先装病,使惠帝放三子回北平;之后由于属下被朝廷处死,遂装疯。但由于王府长史葛诚叛变,密奏朝廷“燕王装病”。朱棣装疯被发觉[10] 。而心中早已对父皇册立自己的侄子为太孙而继位有所不满,便立即诱杀了前来执行监视逮捕任务的将臣,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起兵反抗明朝中央政府。

“靖难之役”历时四年,前期作战南军连连败藉。但自济南保卫战后,南军主力屯驻德州,相机出击,以遏燕军。德州处在运河线上,南北交通便利,燕军自河北南下,始终处在德州的监控之下。燕军南攻时,南军或自德州横出断其归路,或袭扰其补给线,或乘虚北攻。所以,虽以朱棣之善用兵,南军再未出现过战争初期的那种大的挫败,燕军势力基本上被阻在山东以北。朱棣未克山东,故虽屡战屡胜,激战两年半,却始终未能打开局面。等到他越过山东,直趋金陵,半年时间便夺取了政权。

战争虽结束,与此相关的历史却在发展。燕王进京后,宫中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有的说建文帝于宫中自焚而死,或云建文帝由地道出亡,落发为僧,云游天下, 传说 他于正统朝入居宫中,寿年而终;又有一说建文帝逃至东南亚,郑和下西洋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寻找建文帝。建文帝的真正下落已不可确考,成为明史上的一大悬案。

四年的“靖难之役”,给明初刚刚有所恢复的社会经济以较大的破坏,而直接遭到战争践踏的地区,破坏可为严重,上称“淮以北鞠为茂草”,当为真言。

“靖难之役”是明朝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次政权争夺战,不仅导致了明朝皇位归属的改变,也极大影响了此后二百多年明朝政治、思想的走向。清代大学者、《〈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段玉裁在《明史十二论》中将“靖难之役”、景泰末年的“夺门之变”以及嘉靖初年的“大礼议”称为影响明朝历史走向的“三大案”。

“靖难之役”以后,开国功臣集团——明朝初年的“太子党”地位急剧下降。南京是开国功臣集团的巢穴,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正式把明朝的首都从南京迁往北京,更加削弱了开国功臣的影响力。伴随着开国功臣集团地位的下降,靖难功臣的影响力迅速攀升,英国公张家成了此后明朝政坛的不倒翁,长期处于最高统治集团之列。
明朝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篇三: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是指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惨败事变,明英宗沦为瓦剌军队的阶下囚,于谦同文武官、内外臣拥立朱祁钰称帝,重新建立明朝政治核心。1450年(明景泰元年)放回明英宗,1457年夺门之变英宗复辟。

记载土木之变其真其详者莫如当事大臣李贤记载的《顺天目录》:“明日于土木驻营。宣府报至,遣成国公率五万兵迎之。勇而无谋,冒入鹞儿岭,胡寇于山两翼邀阻夹攻,杀之殆尽,遂乘胜至土木。明日巳时,合围大营,不敢行。八月十五日也,将午,人马一二日不饮水,渴极,掘井至二丈,深无泉(因为土木堡地势高)。寇见不行,退围。速传令台营南行就水,行未三四里,寇复围,四面击之,竟无一人与斗,俱解甲去衣以待死,或奔营中,积叠如山。幸而胡人贪得利,不专于杀,二十余万人中伤居半,死者三之一,骡马亦二十余万,衣甲兵器尽为胡人所得,满载而还。自古胡人得中国之利未有盛于此举者,胡人亦自谓出于望外,况乘舆为其所获,其偶然哉?”

英宗被俘,英宗的护卫将军樊忠万分愤怒,抡起铁锤对准王振的脑袋,狠狠地砸了下去。王振这个祸国殃民的恶宦,终于落得个罪有应得的可耻下场。

于谦任命:石亨从招募士兵的小武官晋升为右都督,掌管五军大营;推荐东莞的河伯所闸官罗通为兵部员外郎,守居庸关,四川按察使曹泰为山东都指挥使,韩青守紫荆关,任大同副总兵;郭登为总兵,守大同。从于谦的布置可以看出,当时不论地位卑贱与否,只要是有才能的,都用上了。十月初一,也先、脱脱不花掠过大同,夺下紫荆关,明朝又失一城。也先兵分两路:一路由古北口、密云进入明朝腹地,20000人左右,另一路从宣府、洪州进攻,30000人左右。

两路军最终的会合地点是居庸关以西的白羊口,妄图直抵京师!如此,则京师危急。此时,于谦的先遣4将(罗通、曹泰、韩青、郭登)都没有守住各自的收地,瓦拉军长驱直入,看似要灭亡大明王朝。

于是,于谦执行第二方案:亲自领兵22万,列阵于九门外,亲自披甲执锐,于是,京师各地士气大振。侍郎吴宁代理兵部的事物。于谦亲自列阵于德胜门外。十月初二,副总兵高礼、毛福寿迎敌于章仪门的土城之北,败瓦剌先锋官,首战告捷,军心大振。派右通政王复到土城拜谒英宗。

土木之变致使明朝皇帝明英宗被瓦剌也先俘获;四朝老臣张辅、驸马井源、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侍郎丁铭、王永和以及内阁成员曹鼎、张益等五十余人全部被杀,无数文官武将战死;财产损失不计其数;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最为精锐的三大营部队亦随之毁于一旦;京城的门户亦已洞开。强盛的大明朝由盛转衰。明朝进入了中期阶段。

明朝全部年号

明朝年号按时间顺序依次为: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弘光、隆武、绍武、永历 。

朱元璋,(洪武,1368年——1398年) ;

朱允炆, (建文,1399年——1402年);

朱棣,(永乐,1403年——1424年);

朱高炽, (洪熙,1424年——1425年);

朱瞻基,(宣德,1426年——1435年);

朱祁镇,(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天顺,1457年——1464年);

朱祁钰,(景泰,1450年——1457年) ;

朱见深,(成化,1465年——1487年);

朱祐樘,(弘治,1488年——1505年) ;

朱厚照, (正德,1506年——1521年) ;

朱厚熜, (嘉靖,1522年——1566年) ;

朱载垕, (隆庆,1567年——1572年) ;

朱翊钧, (万历,1573年——1620年) ;

朱常洛, (泰昌,1620年);

朱由校, (天启,1621年——1627年) ;

朱由检, (崇祯,1628年——1644年) ;

朱由崧, (弘光,1644年——1645年) ;

朱聿键, (隆武,1645年——1646年) ;

朱聿鐭, (绍武,1646年) ;

朱由榔, (永历,1646年——1662年) 。

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开始,多为一帝一号。故自明朝时,便习惯以年号来称呼皇帝。虽然明英宗例外,拥有两个年号正统、天顺,人们也仍以其年号而称之。正统皇帝和天顺皇帝便指的都是是英宗朱祁镇。

扩展资料: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

年号制度发端于中国,后来朝鲜新罗在6世纪、日本在7世纪后期、越南在10世纪都因为中国的影响,开始使用年号;古代越南、大韩帝国时期的朝鲜以及高丽、蒙古国建国初年受到中国影响,都曾使用过年号。

年号,作为五千年的中华帝国时代中国皇帝的专有产物,伴随着现今文明社会,早已成为历史,但年号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它是中国历史中的精神文化遗产。

目前仍使用年号的是仍保持君主制的日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以及韩国、越南因为已经废除君主制已经全面废止年号。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明朝年号

明朝历史事件百科分类

明朝重大历史事件及时间

明朝(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元朝结束 明朝(1368年 -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为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朱棣派郑和出使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航海,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抗日倭 明朝派戚继光到浙东抗倭。他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抗倭斗争的重大胜利。

后来他又率军开赴福建、广东,与另一位抗倭名将俞大猷连续重创倭寇。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剿清。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16世纪,新航路开辟以后,葡萄牙人于1511年占领了马六甲,愈甚渴望对中国的往来。1513年,葡萄牙国王派出一支对华使团前往中国,并在广州登陆,希望与明政府建交。

后来经过几次海战,葡萄牙战败,明武宗同意葡萄牙人在澳门开设洋行,修建洋房,并允许他们每年来广州“越冬”。这是西方国家第一次正式性的登陆中国并接触中国。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公元1582年至1588年,努尔哈赤首先统一了建州各部。以后又合并松花江流域的海西各部和长白山东北的东海诸部。

在统一过程中,创建了八旗制度,并命人用蒙古文字母创制满文。1616年2月17日(距今401年)(明万历四十四年正月初一日)努尔哈赤宣布自己为金国汗,割据辽东,建元大命,定都赫图阿拉,国号金,史称后金。

1628年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明末农民起义又称明末农民战争、明末民变、晚明民变、李自成之乱、张献忠之乱、等,爆发于明末天启和崇祯年间乃至清初的一场农民战争。

扩展资料:

文学 明代文学以小说达到的艺术成就最高,创作了大量的以历史、神怪、公案、言情和市民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和短篇的话本、拟话本。

一些文人加工改写了宋元话本,还创作拟话本。“三言”、“二拍”就是这种话本和拟话本的代表作。

戏曲 元末杂剧一度中衰。明中叶后,随着城镇经济的繁荣,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戏曲又出现了新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具有进步意义的作品。

明代剧作中最负盛名的是《牡丹亭》。 书法 明朝朝廷极力推崇书法,明朝书法以行书和草书为主。

明初书法陷于台阁体泥沼,沈度学粲兄弟推波助澜将工稳的小楷推向极致,“凡金版玉册,用之朝廷,藏秘府,颁属国,必命之书“。二沈书法被推为科举楷则,于是台阁体盛行。

明中期吴中四家崛起,书法开始朝尚态方向发展。祝允明、文征明、王宠与唐寅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书法开始迈入倡导个性化的新境域。

晚明书坛兴起一股批判思潮,书法上追求大尺幅,震荡的视觉效果,有名的有张瑞图、黄道周、王铎与倪元瑞等。 诗文 明代诗文数量却浩如烟海,不仅作家众多,而且各成流派。

永乐至正统年间,文坛上出现了以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为首的“台阁体”诗派。明中叶,在反对台阁体冗沓文风的斗争中,先有弘治、正德年间的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崛起,继而又有嘉靖、万历间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雄踞文坛。

他们以复古为号召,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当前、后七子复古运动兴起时,文坛上又相继迭起“唐宋派”和“公安派”。

绘画 明初,宫廷画家居画坛主流。15世纪中叶,江南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吴门四大家”崛起。

他们广泛吸取了唐、五代、宋、元诸派之长,形成了各具特殊风格的绘画艺术,又被后世称为“明四家”。嘉靖时,杰出画家徐渭,自辟蹊径,创泼墨花卉。

万历年,吴门画家张宏开启实景山水写生之先河,在继承吴门画派风格和特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画面清新典雅,意境空灵清旷。 明末还有人物画家吴彬、丁云鹏、陈洪绶、崔子忠、曾鲸,花鸟画家陈淳等。

参考资料:

明朝-百度百科

明朝发生了哪些大事

1、土木堡事变 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土木之祸,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土木堡是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的一个城堡,土木堡坐落于居庸关至大同长城一线的内侧,是长城防御系统组成部分。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侵犯他人领地,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把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令异母皇弟朱祁钰留守,亲率大军出征。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行军路线屡变,士兵疲惫不堪。

兵部尚书邝埜一再要求入居庸关,以保安全,但王振不准。后勤不续退至土木堡时王振下令移营,饥渴难忍的军士一哄而起,人马失序,瓦剌军趁机进攻。

明军仓促应战,所以兵败,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 当时京师精锐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万。

于谦力排众议请郕王调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各府的运粮军驰援,人心渐定,也先送英宗回去,要求守城者开门,于谦等大臣私立郕王为帝,并亲自守城拒绝也先送英宗回京。 2、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明朝代宗朱祁钰景泰时期,明代将领石亨、政客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于景泰八年(1457年)拥戴被朱祁钰囚禁在南宫的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的政变。

朱祁镇复位后,改年号为天顺。当天,朱祁镇传旨逮捕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

天顺元年(1457年)一月二十二日以谋逆罪杀于谦、王文,弃市,籍其家。并迫害于谦所荐之文武官员。

论复辟功,对石亨、张軏、徐有贞等人分别晋官加爵。 二月初一,废朱祁钰仍为郕王,迁于西内。

二月十九日,朱祁钰去世,时年三十,以亲王礼葬于西山,谥曰戾,葬金山,毁其所建寿陵。其妃嫔也都被赐死殉葬。

3、明朝统一战争 明朝统一战争是明洪武元年至二十二年(1368—1389年),明太祖朱元璋为统一全国,遣军推翻元朝、消灭各地割据政权及元朝残余势力的一系列作战。 元末,爆发了红巾军为主的农民起义。

义军首领朱元璋在江北红巾军掩护下,到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相继攻灭江南汉帝陈友谅、吴王张士诚政权后,统一江南后。朱元璋审时度势,决定北定中原、南略沿海并举,以夺取全国统治权。

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北取中原,进克大都(今北京);汤和为征南将军,消灭割据浙东的方国珍势力。 胡廷瑞为征南将军,攻取福建;湖广行省平章杨璟等攻广西。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在各路大军接连获胜之际,朱元璋于应天(今南京)即帝位,国号大明,是为明太祖,建元洪武。 4、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5、北京保卫战 北京保卫战或称京师保卫战、明京师保卫战、北京之战、明保卫京师之战,是指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攻打明朝首都北京,明朝在兵部尚书于谦领导下开始的一场首都保卫战。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六日,明军主力在土木堡遭遇惨败,明英宗也被俘,土木之变使明王朝遇到严重的危机。

危急之时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加强战备。

求明朝的历史事件

英宗正统初年,蒙古瓦刺部强盛起来。

瓦刺本与明朝有朝贡贸易关系,但每假朝贡名义大肆讹诈明朝物品。按照定制,瓦刺每年的贡使不得超过五十人,而正统四年(1439年)以后,瓦刺每年派到北京的贡使多到二千人以上。

明朝供应瓦刺贡使的费用十分浩大,如仅大同地方每年的供应费即达三十余万两。而且瓦刺来使又虚报名额,每每冒领尝赐,又沿途抢掠财物,私买弓箭等违禁物品运出塞外。

明朝镇守大同太监郭敬是王振的亲信,此人贪暴纳贿,每年私这大量钢铁箭头,用王振名义送给瓦刺,瓦刺则遣人赠送王振良马。这种走私通敌的活动,严重破坏了明朝的边防。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春,也先遣使二千人到北京贡马,而诈称三千人,要求按虚报名额给予尝品。王振平时勾结瓦刺,这次又轻心戏弄,一定要按照实际人数给尝,而且又大减其马价。

也先闻报大怒,遂于这年七月分兵四路,大举南下,也先亲白领兵进攻大同。 王振不作充分准备,即挟英宗领兵五十万亲征,群臣皆言不能轻易出兵,但王振不听。

大军离京之后,北出居庸关,过宣府(河北宣化),向大同进发。一路上王振专制横行。

成国公朱勇等人向王振白事,皆膝行而前。兵部尚书郎野和户部尚书王佐请帝回兵,被王振罚跪草中,至晚方释。

大军未至大同,兵士已乏粮,饥寒交迫,死者满路。月初,大军抵达大同,王振得报前线各军屡败,因而惧不敢战,又立即折回。

而途中王震非要挟英宗回老家土木堡,光耀门庭,以至耽误行程。当明军至土木堡(河北怀来境),被瓦刺军追上,兵士死伤过半,随从大臣英国公张辅等五十余人皆阵亡,英宗突围不出被俘,王振被护卫将军樊忠用锤打死,此即所谓“土木之变”。

明朝有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1572 神宗(朱翊钧,1563-1620) 1572 张居正(1525-1582)为首辅,高拱(1512-1578)遭罢免 1573 万历 1578 李时珍(1518-1593)著《本草纲目》(Great Pharmacopoeia)问世 1580 张居正(1525-1582)丈量田亩 1582 吴承恩(1510?-1582?)逝,著有《西游记》 1583 申时行(1535-1614)任首辅 1584 耿定理(1534-1584)逝 1590 王世贞(1526-1590)逝 1592 日本丰臣秀吉(1536-1598)出兵朝鲜 1593 文人徐渭(1521-1593)逝 1596 耿定向(1524-1596)逝 1596 日本第二次出兵朝鲜 1601 意大利耶稣教会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到北京 1602 李贽(李卓吾,1527-1602)狱中自杀 1604 顾宪成(1550-1612)重建东林书院 1606 袁黄(袁了凡,1533-1606)逝,著有《了凡四训》 1610 袁宏道(1568-1610)逝 1615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定八旗制 1616 汤显祖(1550-1616)逝 1620 光宗(朱常洛,1582-1620) 1620 泰昌 熹宗(朱由校,1605-1627) 1620 官宦之争起 1621 天启 1623 魏忠贤(1568-1627)为东厂长官 1627 思宗(朱由检,1611-1644) 1628 崇祯 西北大饥荒,李自成(1605-1645)乱起 1630 袁崇焕( -1630)遭磔刑 1636 董其昌(1555-1636)逝 1637 宋应星(1587-1666)著《天工开物》 1642 洪承畴降清 1644 李自成(1605-1645)陷北京,明朝灭亡 南明(1644-1662) 1644 吴三桂(1612-1678)降清 1644 弘光 安宗(朱由嵩, -1646)福王即位南京 1645 隆武 绍宗(朱聿键,1602-1646)唐王即位福州 1646 绍武注1 唐王(朱聿

相关推荐:

明朝年号的历年大事记

罗汉松怎么养殖

如何自制仓鼠睡觉的小屋

明朝设置三司使是各有什么作用

如何自制冰糖杨梅

地暖不发热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自制报警器

明朝什么时候建国什么时候亡国

标签: [db:标签]

声明:《明朝年号的历年大事记》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