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
孟浩然为什么没有当官
孟浩然因为没有考中科举,所以没有当官。
开元十六年,初春,孟浩然在长安作《长安平春》诗,抒发渴望及第的心情,当年孟浩然三十九岁,然而,科举不中。
同年孟浩然与王维结交,王维为孟浩然画像,两人成为忘年之交。应进士举不第后,孟浩然仍留在长安献赋以求赏识,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他和张说交谊甚笃。传说张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孟浩然惊避床下。张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孟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扩展资料: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
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
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山水景物是南朝诗歌最重要的题材,经历长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到孟浩然,山水诗又被提升到新的境界,这主要表现在:诗中情和景的关系,不仅是彼此衬托,而且常常是水乳交融般的密合,诗的意境,由于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谐调的成分,而显得更加单纯明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浩然
孟浩然是否当过大官
没有。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
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扩展资料
轶事典故——隐鹿门山
孟浩然性爱山水,喜泛舟,从涧南园到鹿门山,有近二十里的水程;从鹿门山到襄阳城,有三十里的水程,泛舟往返非常便利。也许是东汉初年的习郁,修鹿门庙、建习家池给了他启示。
光武帝封习郁为侯,其封邑在宜城。习家池则是习郁的私家园林,也就是“别墅”。习郁爱山水,而这三地联结,就构成了一条非常理想的游山玩水的路线。从宜城出发,泛舟汉水到鹿门山麓,“结缆事攀践”,到鹿门庙祭祀神灵,欣赏山林景色。
然后,下山登舟,经鱼梁洲到凤林山下,舍舟登岸至习家池别墅。从习家池回宜城可以泛舟,也可以沿着冠盖里骑马、乘车。习郁就是在这条线路上,享受着“光武中兴”带来的和平安宁的生活。而孟浩然则在这如画的山水间,领略着盛唐时代的田园牧歌般的乐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浩然
孟浩然为什么一生都没有做官?
唐代的大才子多不胜数,但是孟浩然是唐朝公认的大才子,诗仙李白对他的评价也很高。但是由于孟浩然错失做官的机会,使玄宗不悦断送了自己的官路。
如果有管可以做,又何必来隐居田园过这样的苦日子呢?表面上清高旷达的孟浩然,也辛苦的走在自己的仕途路上。公元723年,孟浩然远游长安,写下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赠给宰相张九龄。可是前四句写的都是洞庭湖的美丽景象,而后面却是一个转折,感叹在这个盛世时期,没有人举荐我去做官,只能我看着着别人为朝廷效力,我只有羡慕的份儿啊。
终于有一天,孟浩然终于见到了玄宗,说到:“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便引起了玄宗的不悦:“明明是你自己不愿意做官,怎么能说是我不让你做官?我何时弃你?”可是,孟浩然这句诗是自谦说自己没有才能所以君主不让自己做官,并不是真的想说自己没有能力,可见,孟浩然想做官的心情有点操之过急,才使得君主误会了他的意思。孟浩然非常想做官为国效力,可是无奈情急之间说出了如此穷困潦倒的诗句使得自己的仕途之路受到阻碍。
孟浩然虽有才,但是不受赏识,没有抓住做官的机会,也真是令人惋惜,但是他不慕功名利禄,隐居田园的生活也着实令人向往。
孟浩然:孟山人
孟浩然一生没有做官,所以人称“孟山人”。
孟浩然早年一直过着游历山水,过着悠然自得的半隐居生活。为什么说是半隐居呢,因为他在隐居期间,写过干谒诗,表明自己想要出仕的愿望,这首干谒诗就是千古名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可惜,这首诗并没有给孟浩然带来出仕的机会。在唐朝做官和隐居并不矛盾,唐朝很多诗人都通过隐居来入仕。
39岁,孟浩然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是以失败告终。科举考试失败后,孟浩然继续游历。期间他认识了李白、王维,结交了一帮诗友。据说,孟浩然有两次机会可以被推荐,但是都被他的任性给搅黄了。其中一个故事还衍生出了一个成语:转喉触讳。据说孟浩然到了长安,跟王维成了忘年之交。一日,孟浩然正在王维家中饮酒,忽然玄宗驾到。吓得孟浩然赶紧躲到了床下。唐玄宗一看 桌子上有两只杯子,就知道有客人。王维一看瞒不住,就叫孟浩然出来。玄宗早就听闻孟浩然的诗才,于是让他吟诗一首。孟浩然张口就吟: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唐玄宗一听不乐意了,什么叫“不才明主弃”,我什么时候“弃”你了?你从来没有再朝廷做官,何来“明主弃”?于是玄宗一气之下拂袖而去,放孟浩然还南山。王维在一旁捶胸顿足,一脸懵圈,孟兄你那么多诗,念那首不好,偏偏念这首,神仙也救不了你啊!孟浩然就这样与这次难得的机会失之交臂。
不过孟浩然并不在乎,当时京兆尹张朝宗久闻孟浩然大名,跟孟浩然一见如故。他大力推举孟浩然,找了各种资源,动用各种关系。终于有一次机会,他请了一些高官权贵,要引荐孟浩然。但是到了约定的时间,左等右等不见孟浩然,韩朝宗派人四处寻找,却发现孟浩然在朋友家喝醉了。孟浩然醉醺醺地说:“我喝酒正畅快呢,其他都不是事,喝酒最重要。”于是这一次机会又错失了。
也正是因为没有进入官场,孟浩然才写出了那么多清新脱俗的山水田园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