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分类主要有依尺寸,还有笔毛的种类、来源、形状等来分。按笔头原料可分为:胎毛笔、狼毛笔、兔肩紫毫笔、鹿毛笔、鸡毛笔、鸭毛笔、羊毛笔、猪毛笔、鼠毛笔、虎毛笔、黄牛耳毫笔、石獾毫等,以兔毫、羊毫、狼毫为佳。方笔,笔画起笔处和运笔中呈方形,如汉隶中《张迁碑》《礼器碑》《魏碑》《唐楷》中的欧体等可为典范,棱角分明而能给人斩钉截铁之感。一种是藏锋逆入回收,另一种是露锋入笔,横行竖下,竖行横下,速度略快。圆笔,即笔画起笔处和运笔中呈圆形。如篆书、汉隶的《石门颂》等可谓典范。锋芒含蓄而能给人以圆满多姿之感。藏锋逆入
书法用笔有方笔和圆笔之分
书法用笔方笔和圆笔的区别:
书法之妙,全在运笔。该举其要,尽于方圆。操纵极熟,自有巧妙。方用顿笔,圆用提笔。提笔中含,顿笔外拓,含者浑劲,外拓者雄强,中含者篆之法也,外拓者隶之法也。
大家普遍对圆笔(中锋)、方笔(侧锋)的判断是:一个笔画的方与圆。主要体现在笔画的两端和笔画中部的转折处。此外,圆笔的锋变又主要体现在点画的粗细、长短、曲直上;方笔的锋变又主要体现在点画的棱角、方折处。
在书法与绘画中,方笔与圆笔同许多笔画因素相贯通。圆笔可涉及逆入、中锋、藏锋、提笔、转笔等;方笔可联系切入、侧锋、露锋、顿笔、折笔等。由用笔之方圆,还直接体现出结构、体势之方圆。因此,人们认为方、圆乃运笔之纲领。
书法简介: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书法和英文书法等。其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
在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绍兴文理学院为书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02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经研究,决定成立教育部中国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 。
请用通俗的语言说明一下书法中的方笔和圆笔是什么
方笔指书法上的方形笔画。起笔时利用折锋过渡到中锋行笔,形成了方笔,其特点是俊利挺拔,斩钉折铁。如欧阳询的书法就以方笔为主。
圆笔即笔画起笔处和运笔中呈圆形。如篆书、汉隶的《石门颂》等可谓典范。锋芒含蓄而能给人以圆满多姿之感。其方法:藏锋逆入回收,转以成圆,行笔裹锋,速度略慢。
扩展资料:唐楷中的方折笔多为顿折。比如写一个横折,先写横笔,写到横竖的交界处,把笔锋提起来往右下顿笔,然后调锋下行,就可以了。换句话说,就是到了要折笔的地方写竖的起笔。
魏碑中除了顿折之外,还有一种倒笔折。先写横,到了横与竖交界的地方,把笔杆往右边倒下去,然后顿笔,转锋,下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方笔
毛笔的笔法中有多少种对应关系?
使用毛笔写成各种形态的点画、书体的规律性运动的方法,即是笔法。它是构成书法的审美情趣,表现书家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书法创作可根据字体的不同和审美要求的不同,选择使用各种不同的笔法,写出笔法多变,风格谐调,气韵生动的书法作品来。用笔的方法繁复,重要的有下列几种:
(一)方圆
方圆即是方笔与圆笔。起笔、收笔处呈现棱角的为方笔。它的运笔通常是逆锋入笔,直切而下,行笔之后,折锋顿笔,作三角形运动,使锋侧作出直线的稜角,最后回锋收笔。方笔的特点是状如刀斫斧劈,峻劲挺直,笔意外露,能呈现出雄强的气势。魏碑《龙门二十品》、《张猛龙碑额》、欧阳询的字,就是多用方笔的代表。起笔、收笔处呈现圆润的弧形为圆笔。圆笔与方笔是相对的概念,它的运笔通常是逆锋起笔,不露筋骨,行笔之后,转中带顿,作环形运动,使锋侧呈现圆形,最后回锋收笔。圆笔的特点是状如曲铁盘丝,含蓄浑融,笔意内敛,能呈现出妍秀的风姿。隶书《曹全碑》、北碑《郑文公碑》、颜真卿的字就是多用圆笔的代表。
(二)藏露
藏露即是藏锋与露锋。藏锋是指起笔、收笔不露锋芒,又称隐锋。它的运笔是逆锋起笔,回锋收笔。藏锋的特点是藏头护尾,含蓄蕴藉,给人沉静持重的感觉。多用于篆、隶、楷等正体书。露锋是指起笔、收笔锋芒外露,又称出锋。露锋与藏锋是相对概念。它的运笔不逆锋回锋,而是顺锋直入直出。露锋的特点是圭角外露,飞动多姿,给人自由驰骋的感觉。多用于行、草书体,可起到字里行间承上启下,左呼右应的作用。
(三)中侧
中侧即是中锋与侧锋。中锋用笔指书写时笔锋保持在点画的中间运行,又称正锋。蔡邕在《九势》中说:「令笔心常在点划中行。」由于中锋行笔,毫铺纸面,墨汁流注均匀通畅,因此写出的点画骨劲肉丰,圆润立体。中锋笔法被历代书法家奉为用笔准则。侧锋用笔指书写时笔锋不在笔画中间,而是在笔画的一边运行,又称为边锋。侧锋是与中锋相对而言。这种笔法,如果使用得当,写出的笔画妍媚秀逸,灵动活泼,是笔法里的重要笔法和常用笔法之一。
(四)提按
提按即是提笔与按笔。提笔,是指行笔时把笔稍微上提而不离开纸面的运笔方法,是笔锋在纸面由多到少的运笔过程,目的是使笔划变细。按笔,则是在行笔过程中,将笔毫下按,是笔锋在纸面由少到多的运笔过程,目的是使笔划变粗。提按是书法中的基本笔法,通常需要二者交互运用,提中有按,按中有提,点划才不至于僵滞。用得纯熟,能使点画的变化富有节奏感,从而产生美的效果。
(五)转折
转折即转锋和折锋,是笔锋在改变运行方向时的用笔方法。转锋是用笔写出圆转回旋、没有方折稜角笔划的过程。转锋写出的点画,圆劲清秀,无方折棱角。折锋则与此相反,用折笔写出的笔画显的方稜峻拔,骨力外拓。转锋与折锋所得的点画结果一圆一方。
墨法
墨是中国特有的产品,它的颜色可以千年不变,干后见水不散,是构成书法非常重要的一环。向来书法艺术,素重用墨技巧,用墨的优劣关系到作品的神采。有经验的书家均认为,用笔难,用墨浓淡润燥的技巧,深浅层次的变化更难。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包世臣《艺舟双楫.述书下》说:「书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都是说书之妙者,不光在于笔法,墨法的发挥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欣赏书法作品不可不用心体会墨的表现效果。
(一)浓淡
浓淡,属书法用墨的一种表现手法。浓,指浓墨,即墨水中墨的浓度大,墨色黑亮。淡指淡墨,即墨水含量水多于墨,墨色浅淡。使用浓墨,厚重光洁,丰腴而有力度为其长处,可表现作品中的浑雄气势。使用淡墨,润妍温雅为其长处,可表现作品中的幽雅意境。
传统书法以使用浓墨为主流,尤其在纯白的宣纸上,效果特别强烈。
古人有「墨淡即伤神采,绝浓必滞锋毫」的说法,过淡或过浓都会产生问题。如果墨太浓,笔锋拖不动,节奏就无法顺畅;墨太淡,水分太多,必然会产生晕涨,使书面模糊。因此用墨的原则,应该是浓不痴钝,淡不浮薄。至于实际操作的方法,每位书家都有各自独特的一套,实在难以确切说明,端看欣赏者字细去观察了。
(二)润燥
润燥,同样与浓淡是书法用墨的一种表现手法。「润」即墨色湿润,「燥」即墨色干枯。墨色湿润常近于涨墨,墨色干枯常显现飞白。前人用墨有「以润取妍,以燥取险」的说法,即润燥所显现的艺术效果,一为秀丽,一为险劲。
一般来说,表现润燥取决于笔中的含墨量与运笔速度。含墨量少则燥,多则润;运笔快则燥,慢则润。至于说到底何谓多、少、快、慢,这是相对来说,很难说得准,而且不易把握。具体一点的,如写楷书、隶书和篆书,墨宜干,但不宜太燥,太燥则容易干枯失神,运笔速度相对较慢;写行、草书,墨须燥润相杂,笔才能运转流畅,气易贯注,运笔速度相对较快。而最高的境界应是润而不湿,燥而不枯。
方笔与圆笔有什么区别吗
圆笔就是运笔圆转,行笔圆润。藏锋内敛。转折处也都圆滑。
方笔相对圆笔,比较犀利锋芒,硬挺坚实。
还是举一些实际的例子吧。
篆书中方笔如天发神谶碑,圆笔如泰山刻石等。
隶书中方笔有张迁碑,圆笔有曹全碑。
六朝碑刻中方笔有以龙门二十品为代表的大量魏碑造像和墓志铭,但也有少数如郑文公碑和南朝的瘗鹤铭属于圆笔。
唐朝虞世南欧阳询喜欢用方笔多一些。
颜真卿更善于圆笔。
方笔凌厉,圆笔浑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