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有不少仇视父母的案例,亲子关系紧张的不少,但是仇视的应该是少数,如果题主跟父母关系真的达到仇视的程度,赶紧要想办法缓和,亲密关系如果恶化会影响自己后期学业、事业甚至性格的发展;因此要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从平等对话和沟通开始,孩子不是你的玩物,更不是你的私人财产,不应该是随意受你的支配,他们都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有自尊,有个体的喜好,只有当他们误入歧途,拉他们一把,但是如果孩子的选择没有对错之分,就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如果真出现关系紧张了,各退一步,平和沟通,两代人之间确实很多价值观和观点是不一致的,毕竟代沟这个词也不是空穴来风,家庭领域很多时候很难讲道理的地方,仅仅需要的就是彼此的空间和信任,因此相互理解,这也确实反映了有很多家庭亲子关系紧张的现象。
为什么现在社会中,很多年轻人仇视父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中国从古至今一直传颂孝道,百善孝为先,我们从小的教育中,就学到要孝敬父母,一个人要怀有感恩之心。为什么现在许多人,会对给了自己生命的父母产生仇视和仇恨的心理呢。仇恨,这是情绪中带着强烈的敌意,孩子形成这种情感的疏离,本质上是对于原生家庭的一种不满,这种仇视现象的产生,与父母的教育和陪伴不当,是有直接关系的。
父母的忽视和冷漠会造成孩子严重的缺乏安全感,父母的打压和严厉会造成孩子形成自卑或者叛逆的性格,父母的过度宠爱会造成孩子自私和自我为中心,不可否认我们现在的一些经历,确实会和原生家庭挂钩。成年之后的种种和童年的经历有着联系,若生活在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中,我们的人格会更加健全,也能够以积极的情绪和心态去面对困难。
但是生活中的问题层出不穷,很多年轻人之所以迁怒于父母,更多的时候可能就是为了自己的狼狈生活,找一个理由安慰自己,日子之所以这么糟糕,并不全是自己的错。可能与父母的关系不和谐,对原生家庭的抱怨,孩子对于父母都是爱恨交织的,这种情绪情感上的冲撞,会使得孩子形成心理冲突,也是对于自己的一种折磨。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很大的进步,而消费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孩子们的花销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年轻人,面临都要买车买房的压力,而父母很多都是农民或者是工人,父母赚的钱比别人少,有些年轻人就认为自己的父母能力不行,给不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啃老又啃不成,所以对父母很仇视。
这样导致自己的父母的观点有很大的冲突,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超前消费,总是喜欢透支各种信用卡来买些自己喜欢的物品。而父母喜欢攒着钱花,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时候父母的观点跟现在的观念有很多的冲突,而且他们还并不觉得错误。导致了年轻人和父母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交流越少,冲突就越来越严重。
仇视自己父母和家庭的人,不管他们有多大年龄,只能说他们还没有成熟。心智成熟的人不会抱怨,只会理解生活或者改变现状。最看不起甚至痛恨那种抱怨自己父母无能无势的人,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自己都已经上有老下有小了,还对于当年的吃不饱穿不好而耿耿于怀,抱怨自己父母无能,没能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比别人好。当你抱怨自己过得不够好,为什么不看看你的父母在吃什么,穿些什么,父母给予你们的关爱和呵护,你能够回馈一半吗,你给自己的父母了多少。
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个人意识的觉醒,我们这一代所学习的知识,远远超越了我们的父母,在父母以及父母的父母那些人眼里,棍棒之下出孝子是正常的,毕竟,连弟子规都教导我们首孝悌,但是,随着我们知识水平的提高,我们的个人意识也在觉醒,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提高,意识到愚孝不是真正的孝顺,棍棒下的教育也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我们要先从自身找原因,希望所有的家庭都能和睦!
欢迎留言评论您的想法和观点,喜欢小编的点击关注,感谢您的阅读
怎么看待现在很多年轻人仇视父母的现象?
恨来于哪里,去向何处?
可恨的爱
的确,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能看见排山倒海的各类“奇闻”。但很多年轻人仇视父母的现象,不算奇闻,是早已见惯不怪的怪象。唯一不同的是,现代年轻人比起他们的上一辈,表达对父母的怨恨,勇气足、方式多。
从这一角度,我们看出“为什么现在有些年轻人仇视父母”的最深层缘由,是父母将自己未释怀、压抑的恨(情感情绪),包括在他们父母那里“受训”来的养育模式,无意识的统统“传授”给了自己的孩子。这是一厢情愿的,强行按己所需的教养模式。这个深远道理,如今也越来越多的人都明白,可是现象依旧。为了回答提问,只好再重复“道理”:父母真的是以“我最爱你;我所做的,都是为你好”而付出,却并不真明白,孩子感受不到爱,正源自他们毫无边界的“侵犯”。
父母对孩子的爱,为什么令孩子,即今天的年轻人有仇视之情?首先,我们需要反思一个现象:很多年轻人仇视父母的情绪本身,令人质疑父母的爱,至少得质疑他们爱的方式。如果说,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话是正确的话,那么,涵容滋生情感,控制生长仇恨,这话也是对的。孩子所显现的对父母的恨,直接反映了许多父母虽有爱心,但爱的方式大有问题。我甚至想说,不具备反思自己爱的方式有问题的父母,你对孩子的爱,不是爱,是伤害。
其次,父母爱里有隐形的剑。比如,溺爱,里面就有厉害的杀手锏——控制,它温柔的牵制了孩子的创造力,也成功的遏制了孩子承受挫败、承担责任的能力。再比如,冷漠性,即家庭氛围是充满紧张、理性、要求、期待,匮乏情感交流。许多强势母亲,或父亲缺位的抚养环境,孩子的情感大多很冷漠,或是很拘谨内向。在孩子所暴露的怨恨情感里,我们不得不正视,父母的作为,像利剑一样在“为你好”这面爱的旗子下,不断刺伤的是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不断削弱的是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思想。
“全都是为了你好”的爱,如果也叫爱,那是挺可恨、可怕的。
我们在心理咨询的经验中,见证了不少这样“可恨的爱”的教育模式。前不久,爆料的留美研究生王猛写给父母的控诉信(他是理科状元考入北大、留美研究生,却12年未回家过春节、与父母决裂6年,写了万字书信控诉其“罪行”。而这一切都源于父母的过度关爱,即毫无边界的“侵犯”),其文字行间,透视了母亲的爱里,充满着无形的利剑。王猛,仅仅是现在很多年轻人仇视父母的一个缩影。
当然为人父母,他们并不觉得,他们的爱里有什么剑,即便事实上伤及了孩子的情感,他们也是无意识犯下的过。只是,我爱你,招来的是你恨我,终究最可怜而痛苦的还是父母。
给恨以出路
人是感情动物,我们必然追求代表一切爱的东西,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会遭遇挫败,于是爱恨情仇成为了我们无法逃避的世界。尤其,当我们内心积攒有恨的情感时,我们(包括当事者、被恨的亲人、爱人)不应压抑、回避,而应承认和容许它的存在,并给以释怀的出路。
网络,已成为了人们表达各类情感的最直接,最安全的领域。年轻人在微信公众号发仇视父母的文章,我觉得无可厚非,这正是一种情绪释怀的出口。奇怪的,总有那么一股道德势力:不应该,不准许仇恨你的父母....但恨的感觉往往不遵从道德,它就在你的身体里。你越是压它越往上窜。生活中有些人动辄爱生气,或脾气不好,就是长期积压恨感受的结果。
那么多年轻人之所以仇视父母,也恰恰是父母过去的以道德强调(道德绑架),迫使孩子压抑感受,隐藏怨恨;当孩子长大,压不住的情感,自会以各种途径表达出来。就文字表达恨意,相对来说是理性而健康的表达方式。
原谅或放下,是一种能力,需要时间,需要成长勇气;仇恨的释怀,也需要时间,更需要宽容的人文环境。作为成人,我们除了理解年轻人,以微信公号发表文章释怀是可行的,还应学会等待, 等待年轻人,通过他们的方式探索自己,成长自己。
为什么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憎恨自己父母了?
如今,已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憎恨自己的父母了,那是因为:父母对自己的要求过高,让自己损失了很多乐趣;总是拿自己和别人比较,不给予自己肯定;父母没给自己一个温暖的家,让自己缺乏安全感。
一、父母要求很高,总想着让自己变成全能型小孩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所以会经常给他们设置各种要求,并且要求他们做到。对于年轻人而言,正是青春的大好年华,自然也是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玩耍,享受自己的美丽世界的。但是他们的父母会经常插足他们的生活,不允许他们做一些自己不同意的事情,同时也会要求他们拥有好的成绩,有不错的工作。为此,年轻人会感受到无形的压力,也就对自己的父母产生抱怨,甚至是憎恨了。
二、父母总是夸赞别人的孩子,却看不到自己的努力
小时候,父母总是会给孩子树立一个敌人,那个人叫做别人家的孩子。孩子长大以后,变成了成年人,如果孩子没有达到家长的心理逾期,家长依然还会践行小时候的那一套,和孩子说明谁家的孩子很厉害,考取了什么样子的大学,拥有什么样子高薪的工作,过得比较一般的孩子,听到父母的话,就会变得恼怒,因为他们也很努力,只是过得没有别人好,却得不到父母的欣赏。
三、内心缺乏安全感,做事总是遇到困难,责怪父母当年没有好好爱护自己
还有一些孩子,因为小时候父母经常吵架,所以长大以后缺乏安全感,一事无成的他们,把一切的问题都归咎于父母,就会开始憎恨父母没有给自己留下一个充满快乐的童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