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扇子是白鹤茸毛做的,对于这把鹅毛扇,民间传播着这样故事,这把扇子是黄月英的师傅送给黄月英的,上书明、亮二字。二字中还密密麻麻地写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战略,并叮咛她,姓名中有亮堂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后来黄承彦的乘龙快婿,即是吟啸待时、未出隆中便知全国三分的姓名中有明、亮二字的将来蜀国丞相诸葛亮。成婚时,黄月英便将鹅毛扇作为礼品赠给诸葛亮。孔明对鹅毛扇爱如心肝宝贝,形影不离,所以不管春夏秋冬,老是手不离扇。
诸葛亮为什么手里一直拿着羽扇?
首先,诸葛亮羽扇的形象主要来自《三国演义》,不过,诸葛亮喜欢拿着羽扇并不是罗贯中的凭空塑造。在陈寿的《三国志》中,也有“葛巾毛扇,指挥三军”等记载。羽扇用鸟类羽毛做成的扇子,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工艺品。羽扇是扇子家族中最早出现的,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汉末到魏晋南北朝这一历史阶段,羽扇成为士大夫、文人都比较喜欢艺术品。换而言之,羽扇最初的作用可能是纳凉,但是,因为文人喜欢在上面写字绘画,慢慢地就成了艺术品。
由此,对于诸葛亮来说,拿着羽扇并不是一个奇怪的行为,反而是符合当时的潮流,如同现在人穿西装、打领带一样,对于汉末魏晋时期的士大夫就喜欢拿着羽扇。同时,天下闻名的诸葛亮一年四季拿着把大大的羽毛扇,除了摆“酷”和彰显自己儒雅的气质之外,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挡风啦。众所周知,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率军多次北伐。而诸葛亮和司马懿等魏国大将战斗的地方,主要在今甘肃省一带。对于该地区来说,干燥多风,可能还有沙尘飞扬,所以诸葛亮用羽扇来遮挡风沙也是非常合理的。
再者,针对诸葛亮手中经常拿着的鹅毛扇,有说法和他的妻子黄月英存在比较密切的关系。黄月英是三国时荆州沔南白水(今湖北襄阳)人,沔阳名士黄承彦之女,诸葛亮之妻。在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决定出山辅佐刘备。在诸葛亮临行前,黄月英亲手给诸葛亮做了一把扇子,在这把羽扇的扇柄上,黄月英画了八阵图,并且要求孔明随身携带。通过一把扇子,黄月英是希望提醒诸葛亮一方面不忘夫妻之情,另一方面则是告诫他息怒。
最后,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这对黄月英给诸葛亮赠送羽扇,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不放心诸葛亮的安全。毕竟在三国时期,诸葛亮经常率兵打仗,万一遇到伏击什么的,可能就和庞统一个下场了。在此基础上,黄月英给诸葛亮做了一把羽扇,并叮嘱孔明:“鹅性最机警,一有风吹草动,它便知动静。你将鹅毛扇带在身边,可以发挥预警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有观点指出诸葛亮手持的不是羽毛制作的扇子,诚如之前提到的《三国志》一说,里面是“毛扇”。还有宋刊《艺文类聚》卷六七引《语林》是这样说的:诸葛武侯与室皇在渭滨将战,宣皇戎服莅事,使人视武侯:乘素舆,葛巾、毛扇,指麾三军,皆随其进止。宣皇闻而叹曰:“可谓名士矣!”
诸葛亮为什么一直都拿着扇子?冬天也不离手?
因为这把扇子对于诸葛亮有特殊的意义,所以一直拿着这把扇子,就算是冬天也是手不离扇。
诸葛亮的这把扇子并不是普通的扇子,而是一把鹅毛扇,制造工艺非常精湛。而这把扇子则是自己的妻子黄月英在结婚的当天晚上送给自己的。
黄月英是从那里来的呢?这把鹅毛扇不是黄月英花重金购买的,也不是自己亲自制作的,而是自己的师傅送给自己的。
师傅对黄月英说:“日后你碰到姓名中含有明、亮这个两个字的男人,便是你的如意郎君”。这把鹅毛扇上面书写明亮两个大字,中间还有一些密密麻麻的小字,全都是治国安邦、兵法策略。
在结婚的当天晚上黄月英就送给了诸葛亮,一方面有包含了满满的爱意;另一方面黄月英则对诸葛亮说:“当你有了计谋后,全部表现在了脸上,让敌人非常容易看清你的想法,这是非常危险的;我送你这把扇子是可以帮你遮掩你的心思,让敌人捉摸不透你”。
诸葛亮一听黄月英对自己的评价后,非常佩服自己的妻子,非常虚心的接受批评,日后每天都会拿着扇子,就算是冬天也拿在手里。
还有上面那些密密麻麻的治国安邦、兵法等策略,诸葛亮每日拿在手里是非常方便的研究和学习的,这把扇子诸葛亮一直带在身边,参加过大大小小很多战役,甚至有的时候诸葛亮遇到困难后,自己摇几下扇子后,就会立马有计策出来,帮助诸葛亮解决燃眉之急。
而这把扇子确实是很好的遮掩了诸葛亮的心思,让诸葛亮看起来更加的神秘。也帮助诸葛亮不论在多么糟糕的情况下都能够冷静面对,想出万全之策来应对。
诸葛亮为什么一直随身带把扇子?
对于诸葛亮为什么随身携带一把扇子,有很多说法,一种说是睹物思人,还有诸葛亮时刻提醒自己,铭记岳父告诫自己的话,另外一种说法是作为点缀。
第一种说法是说那把扇子是诸葛亮的妻子在他出山前送给他的物品,黄月英从她的父亲那里拿来的,扇子上有两个字“明”“亮”,父亲说以后的丈夫名字里要有这二字,黄月英把扇子送给诸葛亮,希望他看到扇子时,能想起自己,睹物思人。
另一种说法是说是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亲自送给诸葛亮的,他的老岳父为了让诸葛亮忠心报效汉室,就把自己的一把鹅毛扇赠送给他,并告诉诸葛亮,鹅是最谨慎机灵的禽类,如晚上派鹅守夜,一遇风吹草动,鹅会警觉预报敌人动静掩护同类脱险。诸葛亮牢记岳父的教诲,无论何时都手不离扇,以随时提醒自己谨慎机灵行事。
还有一种说法是起点缀作用。那时候的文人雅士们都喜欢手拿一把扇子,是一种潮流,就像现在的跟风一样。例如,曾经泡沫之夏里面的一条发带戴在手上,是一种潮流,大家都纷纷买一条来戴在手上,同一个道理。只是那时候流行的是扇子,很多文人雅士都会携带一把扇子,周瑜也曾“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杨修与曹操曾经闹出“画扇误点成蝇”的故事。诸葛亮也不例外,紧跟潮流的步伐。
当然这些只是一部分说法,关于诸葛亮的扇子还有许多说法,还有人说扇子是妖精的变成的、扇子是诸葛亮他爹送的等等说法数不胜数。
诸葛亮为什么老是拿着羽扇?这扇子有什么故事?
羽扇纶巾,很多人认为诸葛亮的扇子是白鹤羽毛做的,民间有这样的故事流传,扇子是黄月英的师傅送给黄月英的,上书“明”、“亮”二字。二字中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并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而诸葛亮字孔明。
诸葛亮是刘备等人三顾茅庐请出山的,黄月英在出山时就将这把扇子送给了孔明作为离别赠物,孔明对鹅毛扇爱如掌上明珠,形影不离。他这样做不仅表达了他们夫妻间真挚不渝的爱情,更主要的是熟练并运用扇上的谋略。所以不论春夏秋冬,总是手不离扇。
野史曾有记载说,“扇摇战月三分鼎,石暗阴云八卦阵”,就是说孔明有次使用扇子天色发生变化,说的非常悬乎,不过都是也是传闻,真假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也有传言说这羽扇不是黄月英给的,而是水镜先生给的。孔明一直带着是因为在遇到难题心里烦躁不安的时候,用那羽毛扇轻轻扇两下可以让自己定神,戒焦戒燥!扇子在古代的别称“摇风”、“凉友”。是用来扇风祛热的。
其实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形象定位便是“羽扇纶巾”,扇子一时成为儒雅智慧的象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泡妞装逼的必品,而诸葛孔明一直扇不离手自然有这些原因在里面,而不像民间所传说诸葛亮扇子中有攻城掠地与治国安邦的上策。据宋代人描述,东汉末年的士人官员都喜欢拿扇子的,其作用类似后来日本战国武将的扇子差不多,就是模仿战国阴阳家的习惯,用做指挥棒或指挥刀的作用。
其实历史上那个时期的人都喜欢拿扇子穿平民服饰,苏东坡的《赤壁赋》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所以说扇子并不是孔明的专利。
诸葛亮为何总是手持羽扇?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的这首诗中,拿扇子运筹帷幄的是周瑜,可到了《三国演义》里,拿扇子的变成了诸葛亮,罗贯中似乎要与苏轼抬杠到底,无论春夏秋冬,总要给诸葛亮一把扇子。这把扇子给的还特别到位,伴随诸葛亮的一生,成了诸葛亮的金字招牌。
可他为什么要拿着一把扇子呢?我们来看一下诸葛亮刚出场的时候的描写: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关进,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是在隆中晴耕雨读的一个人,而在隆中这片地方,当时就聚集了很多名士。比如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就曾遇到过崔州平。——忽见一人,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玄德曰:“此必卧龙先生也!”急下马向前施礼,问曰:“先生非卧龙否?”其人曰:“将军是谁?”玄德曰:“刘备也。”其人曰:“吾非孔明,乃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也。”
诸葛亮的朋友圈范围是当地的名士,就要有名士穿着,其中麈尾在魏晋时期已经成为名士非常重要的装备。由于魏晋南北朝士人崇尚峨冠博带与清谈,麈尾便成了必携之具,其作用类似于手饰。麈尾本是一种驱避蝇螨的用具,但由于土人清谈,手握麈尾.口标义理,借助麈尾以指划,故而麈尾就成了清谈名士们的必携之具。
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有一种与麈尾相似的上人装饰和标志就是羽扇,又称毛扇,此扇刻木为柄.柄上列有十羽。也有学者认为:“毛扇就是麈尾,因为麈尾的外形与扇相似,所以又叫‘麈尾扇’。”
一句话概括——羽扇能够提高逼格,不分季节。
还有一种说法。诸葛亮上门求娶黄月英时,和黄承彦攀谈许久,等到告辞出来后,黄月英走出来,拿着一把羽扇,递给了诸葛亮。诸葛亮一脸不解。黄月英就问他:“知道我为什么要送你羽扇吗?”葛亮摇了摇脑袋,回答到:“是礼轻情意重的意思吧!”黄月英说:“还有别的意思吗?”诸葛亮知道其中还有深意便不再回答,黄月英说:“刚才你和父亲的谈话我全都看见了,每次你讲到你胸怀大志,就会眉飞色舞,激动不已。但是每次讲到曹操、孙权时就会皱紧眉头,面露忧愁,我这把扇子是给你遮脸用的!”
诸葛亮听完脸红了,黄月英这是暗着告诫他,凡事不能表露于面,要冷静沉着,否则不能成大事。这件事令诸葛亮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竟有这么大的一个“弱点”,后来他改正了这个习惯,但是依然时刻拿着羽扇,永远记住这一教训。
诸葛亮为什么总喜欢拿把扇子?诸葛亮的扇子有什么作用?
可能诸葛亮最大的形象特点就是他的白扇子,只要看到这把扇子你就会知道是诸葛亮本人了。不过诸葛亮为什么总喜欢拿着这把扇子呢?其实字三国演义里,罗贯中就给诸葛亮的形象做了一番描述,其中这把扇子就是非常重要的标注,以至于到后面的影视剧当中,这把白羽扇就成了诸葛亮绝不离手的东西。不过在正史中,并没有对这把扇子强调太多,可能只是诸葛亮的一种习惯,扇子能让他冷静思考,就像有些人喜欢拿其他东西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其实不管是在影视剧还是在小说之中,我们都能够了解到,诸葛亮的手中时时刻刻都会拿着这把扇子,不得不说,这种扇子我们小时候肯定都玩过,只是可能会情不自禁的就把扇子上的羽毛给扒光。好了,我们今天要说的不是我们买的那把,而是诸葛亮手中的那一把扇子,为什么他走到哪里都拿着这个东西呢?
关于这把扇子的来历,各种传说和说法都非常的都,有人说是诸葛亮老婆黄月英送他的,也有人说是诸葛亮的老师水镜先生给的,还有人说是诸葛亮的老丈人给的....可以说是说什么的都有,甚至还有人说这是天神下凡给他的,不过具体是哪里来的,我们就不知道了。罗贯中也没仔细讲述这把扇子的来历,不过却成了诸葛亮最有辨识度的东西。
不过仔细想想诸葛亮拿着这个玩意真的有什么用吗?从现在看来,诸葛亮会拿着这把扇子也不稀奇,其实就和平时有些人喜欢抽烟、喜欢转笔一样,只是他自己的一个习惯而已。而且诸葛亮本身就是比较清高的读书人,弄这么一个形象的话,也寓意着他自己的高风亮节了。
还有一点,也是我比较同意的一点,诸葛亮拿着这个东西,完全就是为了让别人记住他,反正上了战场肯定没什么用,可能别人看到他扇扇子胸有成竹的样子会被震惊到吧。试想一下,别人都是穿着盔甲指挥战斗,他则是羽扇纶巾,就这么都能赢你们,明显表明差距不在一个档次上,这很明显就是在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啊。不过不管是什么原因,诸葛亮拿扇子的形象也已经深深陷入到了我们的脑海之中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