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代霸王项羽虽然战败,但项羽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一个非常鲜明的霸王形象,乌江边上大吼一声,令敌方人马俱惊,而且《史记》上对项羽的形象刻划的非常丰满,于是有了霸王别姬,从中人们会发现这个英雄,也是很有人情味的,同时这个英雄也是有畏惧之心的,如果一个人没有畏惧之心,未必是一个英雄,一个无知的人也可能是无所畏惧的,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对手有多么的强大,一个英雄是在他心存畏惧的时候,又能够战胜自己的畏惧继续去战斗,这是项羽非常可贵的一种精神,项羽没有选择怯懦逃生,而是选择在乌江自刎,因为他要战斗到最后一刻,虽然可以杀死他,但是不可能打败他。
为何项羽失败却被人人称赞?
在中国鼓捣的时候,有很多的朝代更迭,每个朝代的兴衰都有很多的因素。但是有时候正是时代成就看不少的英雄,让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比如在秦朝末年的时候,刘邦和项羽争霸天下,虽然最后项羽失败了,但是人们却永远记住了他。项羽之所以这么多年的形象还一直留在人们心中,这是因为他是一个真性情的人和很真实的一个人,同时也是一个对爱情忠贞和对百姓同情的人。
一、项羽是一个对爱情忠贞的人项羽是一个铁血的人,在他还没有遇到虞姬之前,其实他的脑子里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除掉暴秦和兴复西楚。可是在他遇到虞姬之后,他就有了柔情。他对于虞姬的爱是没有任何瑕疵的。他可以把自己置身于危险中,而不让她沾染一滴战场上的鲜血。后来虞姬死了,项羽生命中的亮光也就消失了,又回到黑暗的深渊中。
二、项羽对百姓有怜悯之心虽然项羽在很多时候留给人们的形象只有战场的勇猛,但是他内心的感受都是很善良的。在他自刎的那一刻,或许是虞姬的死让他痛不欲生,但是四面楚歌一响起的时候,他的脑子里应该是战争中人们呻吟的样子。他想要结束这场战争。他没有颜面会江东,因为不能带给他们想要的生活。
项羽虽然有很多次机会可以大败刘邦,但是他没有。在可以用刘邦的家人作为人质的时候,他认为是小人行径。项羽的勇猛无从挑剔,但是他缺少的只是作战的策略。无论如何,项羽给人留下的形象是非常君子的样子,也是一个仁爱、有所担当和有所有肉的英雄,他的铁血柔情值得人们永远记住他。
自古“成王败寇”,为什么项羽失败后,后人依然敬仰他?
项羽在楚汉相争中失败了,但是他在后世却赢得了不少好名声。很多文人墨客,都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赞扬项羽。那么,项羽在后世为什么能获得那么多的尊敬呢?实际上,项羽本身是有很多弱点的,也是干了很多坏事的。比如项羽坑杀秦朝二十万降卒,这绝对是一个残忍冷酷的杀人魔头形象。项羽打进咸阳以后,一把火烧掉了咸阳宫殿、新修的阿房宫,还有秦皇陵,项羽不仅烧掉了建筑物,更可恨的是他把秦朝宫殿里的那些典籍也都烧掉了,让中华文化在那时候出现一个断层。再比如项羽建立西楚国以后,进行了大肆的分封,这完全是在开历史的倒车。还有,项羽一生虽然打了很多胜仗,但是他却也犯了很多战术错误,同时项羽还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容不下人才,以至于韩信、陈平、范增这样的杰出人才,都先后离他而去了。可以说,项羽的缺点一抓就是一大把,他犯下的罪行,简直是罄竹难书。
(项羽画像)然而,就算是这样,项羽依然受到了后世的喜爱,不少人赞扬他。那么,赞扬项羽的人,究竟赞扬的是什么呢?我认为,项羽之所以被赞扬,有几点值得注意。一、战力强大。战力强大的人,在历史上一直都是得到大家的尊敬和喜爱的。就算这个将领杀人如麻,只要他能打胜仗,大家就会很喜爱他。比如白起也曾经坑杀了40万降卒,也是一个杀人如麻的刽子手。但是后世却都赞扬他是名将,甚至还把他列入“武庙十哲”的第一位。可见,打仗能力强,确实是很受关注的。项羽虽然没有被列入“武庙十哲”之中,但是他依然是后世公认的名将。他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是他一生打的胜仗更多。尤其是在巨鹿之战中,一战灭掉秦朝几十万大军,从此让秦朝再无还手之力。他虽然最终输掉了楚汉战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却多次打败刘邦,让刘邦非常狼狈地落荒而逃。只是由于不重人才,又战略失误,因此才在垓下被韩信、彭越、英布十面埋伏给打败。如果项羽没有最后的这一场大败,相信项羽进入“武庙十哲”这个阵营,是没有任何歧义的。
(分封诸侯,图取其意)二、分封诸侯。项羽分封诸侯这件事,显然是开历史的倒车。是把当时已经建立起来的封建制度,重新推向奴隶制。但是,这件事在后世却是受到很多人肯定的。后人之所以肯定项羽,在于项羽打下江山以后,并没有像刘邦那样杀功臣,独占胜利成果,而是“有福同享”。西周的分封制,之所以一直以来都受到后世的赞扬,孔子甚至把西周的政治,称作是古代政治的典范,就在于西周分封的办法,是一种“有福同享”的表现。在整个封建时期,一直都在实施非常极端的皇权制。所有的帝王,都会努力加强中央集权,让权力极端化。这样的做法,是让很多人不满意的。而项羽在打下江山,建立西楚国后,却实现了权力共享。因此,后人觉得这样做,实在是难能可贵,所以加以颂扬。
(乌江自刎)三、不过江东。项羽在战败以后,拒绝乘船过江,重新拉起部队和刘邦作战,同时毫不犹豫地自杀身亡。这样一种做法,被认为是一种不怕死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有气节的表现。李清照曾写过一首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这句话是有感而发。因为当金国南侵的时候,他的丈夫赵明诚丢下全城的老百姓,独自逃走。这件事给李清照的刺激很大,因此才写了这样一首诗。在这首诗里,李清照用项羽做例子,说到了气节。由此可见,项羽在后世人的心中,不肯过江东,是一种有气节的表现。
(项羽和虞姬)四、生死爱情。项羽获得后世肯定的,还在于他与虞姬之间的爱情。从历史记载中,项羽似乎只有虞姬一个女人。这一点,在古代男子中是非常少见的。尤其与他对比的刘邦,不仅仅一生妻妾无数,而且他攻下咸阳与彭城以后,就一头扎进宫殿里,花天酒地。项羽除了只有虞姬一个女人外,他和虞姬之间的生死爱情,也为后世赞赏。他在战败的时候,表达了他对虞姬的不舍和悲叹。而虞姬为了让项羽放心一战,非常干脆地自刎而死。项羽和虞姬之间的这种真挚的情谊,是非常感人的。这也是后世敬重项羽的一个方面。(
参考资料:
自古“成王败寇”,项羽失败后,为何后人会敬仰他?
因为项羽在长达四年的楚汉争斗中展现出来的过人能力,高强武勇,以及他最后“垓下死战”的气节和传奇经历,都让后人对项羽追思歌颂,无有时歇。我们都知道,西楚霸王项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名气最大的失败者。
尽管我们一直以来,都有着所谓“成王败寇”的传统,但是似乎项羽得到了免俗,他的鼎鼎大名,不仅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且,无数的文人士子,也无有时歇的歌颂项羽,甚至,他在历史上收获的赞誉;
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越了汉高祖刘邦。对于向来功利的中国人来说,我们突然敬仰起一位“失败英雄”,看起来还是相当反常的一件事情。项羽,到底为什么能收获这么多的赞美呢?小编认为,主要有两大原因。
第一,是他的能力的确非常杰出,甚至远胜于刘邦。作为一位一鸣惊人的“少年天才”,项羽的人生轨迹,恐怕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长河,无人能够望其项背。二十七岁,他就打响了巨鹿之战,粉碎了章邯战无不胜的神话;
一举灭掉了不可一世的暴秦。随后,自封霸王,睥睨群雄,分割天下。试想一下,大家在二十七岁的时候,还在做什么?当社畜?可见,项羽的人生经历,和他的过人能力,都让这个人,变得“具有神话色彩”了。
第二,是项羽最后在“垓下死战”中表现,非常有话题性,因此,让我们津津乐道。这就更好理解了,所谓“至今思项羽,不敢过江东”嘛。
遑论他当时命令“二十八从骑”,手持兵器和汉朝大军短兵接战,据《史记》记载,项羽一个人就剁下了数百名汉军的头颅,武勇之高,中国历史无出其右者。这一桩桩,一件件,都让他成了青史留名的英雄失败者。
为什么项羽失败后,后世对他的评价还是这么高?
项羽和刘邦,一直是大家津津乐道的两个大人物。现在的影视剧,也很喜欢用二人作为题材。众所周知,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最后就只剩下楚王项羽、汉王刘邦两支部队抗衡了。最后刘邦获胜,项羽无颜过乌江,选择在江边自刎。都说史书是胜利者书写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就修改了史书,为的是掩盖他夺位的不法行径。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也篡改了史书,其目的也是一样。
那么刘邦作为胜利方,他并不需要去修改史书,因为史书自然会将他的丰功伟绩记载下来。既然如此,刘邦的评价就应该高于项羽才对,然而事实证明,如今崇拜项羽的人,并不比崇拜刘邦的人少。项羽明明是失败方,为何他口碑却高于刘邦,深受后世称赞呢?笔者认为,可能有这些原因。
一、用战绩说话
项羽虽然最后输给了刘邦,但在此之前,他的胜绩是非常多的。比如巨鹿之战,项羽先是杀了宋义,从此在楚国扬名。之后他率军与秦军大战,他的手下全部以一当十,打得秦军节节败退。后来秦兵纷纷投降诸侯,诸侯兵将他们当奴隶使唤,秦兵站起来抗议,项羽知道后,将秦兵二十余万人全部坑杀。
再说彭城之战,当时刘邦已经得到关中,项羽大为震怒。刘邦率五十六万兵马进攻楚国,项羽亲自率领三万精兵,赶去彭城救援。项羽赶到后,与汉兵从早上打到中午,一共杀死汉兵十余万,刘邦兵败逃往南山,期间差点被项羽捉到。彭城之战取胜后,很多诸侯就背叛了刘邦,转而投向项羽。所以说,项羽一直在诸侯中的威望很高,他最后的战败,并不能磨灭其之前的胜绩。
二、个人能力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项梁和项羽也决心反秦,项羽奉命斩杀殷通,然后一只手提着殷通的头,冲出来连杀将近一百人。为什么要杀殷通呢?因为他是会稽太守,杀了他以后,项梁就做了会稽太守,项羽为裨将。为了收服楚国人的心,项梁等人听从了范增的建议,拥立熊心为楚怀王。后来项梁被杀,项羽便成为楚怀王的左膀右臂。
项羽接连为楚怀王击退秦军,在楚国早已是威名赫赫。于是在征得楚怀王同意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这个名号听起来就十分霸气,接着封刘邦等十八人为诸侯。就是因为项羽本身能力很强,所以手下的楚军也个个骁勇善战,当时刘邦的势力还远远不如他。他其实想要除掉刘邦,有很多机会,只是项羽完全没把刘邦放在眼里,后来重视起来,已经晚了。
三、项羽年龄占优势
项羽出生于公元前232年,当他杀了宋义,首次威震楚国的时候,才仅仅25岁。这样的少年英雄,自然能得到很多人的推崇。男的佩服他骁勇善战、以一敌百的军事才干,女的崇拜他少年英雄、有情有义的霸气性格。
而刘邦呢?四十岁左右才混了个亭长,在此之前,整天无所事事混日子。每天都跑到哥哥家蹭饭,哥哥去世后,刘邦仍然带着狐朋狗友去蹭饭,导致嫂子很不满,不惜刮锅来赶走他。后来刘邦登基,为了报复嫂子小气,还封了侄儿一个羹颉(刮锅)侯。比起二十多岁就驰骋沙场,并且战功赫赫的项羽来说,刘邦确实差了很大一截。项羽就好比是人们心目中英雄的代表,而刘邦则更像是人们口中的“无赖”。
四、二人性格差异
项羽的性格就是太过仁慈和耿直,当初鸿门宴的时候,他一时仁慈放走了刘邦,错失了杀对方的最好机会。后来楚汉双方定下鸿沟和议,项羽也是老实遵守,结果遭到刘邦偷袭。相反刘邦在鸿沟和议后,并没有选择遵守,而是直接撕毁盟约,想要将项羽一网打尽。
虽然两军相交,也顾不得什么礼义廉耻,只要能胜出保命才是王道。可在后世的眼中,刘邦此举也实在有些不要脸。因此在大家看来,项羽更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刘邦则是一个背信弃义的“小人”。不过也正是因为他是“小人”,最后才能赢得这场胜利。项羽的人品固然值得尊重,但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循规蹈矩未必会有好下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