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鲁迅的多篇经典文章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水平,由于身处文言文到白话文转变的年代,他的有些文章在现代人看来有些晦涩难懂,给学生的感觉总是太深奥、抽象。
2、除了语言风格外,编著教材的人总是刻意过度解读鲁迅文章也是主因之一,可以多次听到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反映,鲁迅的不少散文本来比较浅显易懂,学生理解起来也不太困难,但教师参考书和教辅书中却总是倾向于深入挖掘文章背后的政治深意。
3、而对于十三四岁的初中生来说,这种抽象的概念很难理解,如果要大量介绍时代背景又没有足够充裕的时
为什么鲁迅先生的文章从小学初中教材上删掉了?
鲁迅先生的文章从小学初中教材上删掉的原因:
首先,鲁迅先生的文章大多数是带有批判性的,鲁迅先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喷子”,不过鲁迅骂人是不带脏话的的。
比如《孔乙己》,小说中的孔乙己穷困笑道,每天都被人戏虐,孔乙己却安然的接受了这样的生活,还不反抗,最终被地主阶级的统治所吞噬。《孔乙己》这篇短篇小说深刻地揭露了科举制度对于知识分子的迫害,反映了对封建制度的不满。
第二,鲁迅先生的文章有些难懂,高中生还好,但是小学生和初中生理解起来鲁迅先生的文章就有了难懂了。鲁迅虽然是个文人,但是他以笔代戈,与敌人作斗争,如果没有一定的人生阅历是很难读懂鲁迅先生文章的真正含义,他还把社会的黑暗面都写了出来。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为什么鲁迅的一些文章被从课文中剔除?
其实我是鲁迅的超级粉丝一枚,但对现在将鲁迅的一些文章从课文中剔除倒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不对的地方。
现在的这种做法,可以看作是对过去鲁迅文章在语文课本中占比过重的一种修正。
鲁迅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标识,成为抨击时弊的风向,成为中国古典的文人风骨和情怀。
因此从情感上来说,很多人对一些鲁迅的文章从语文课本中删除,觉得是一种时代退步。其实换一个角度来说,这恰恰是在进步。
任正非在谈到中国科学与基础研究的问题说,今天的时代发展太快了,如果我们按照过去的思路,那种产、学、研的模式去发展,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了。
借用任正非的这段话,想要说明的一个问题是,今天的语文课本也到了变革的时候,剔除一些鲁迅的文章,增加一些其他内容和知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社会在进步,需要更多的知识来充实我们的后代,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种趋势。
何况,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也仅仅是删除了一部分,还是保留了一部分的。
而且,从当前一些学校的老师布置的必读书籍中,就有鲁迅的文集《朝花夕拾》等。
据我所知,有的学校还要求学生,在阅读了鲁迅的相关作品之后,还要写读后感,这其实也是一种不错的补充教育形式。
读书,不一定非要从语文课本上去读,作为学校将鲁迅的部分文集作为课外的必读书目推荐给学生,这种方式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和进步。
至少,在我们那个年代,读到的鲁迅的作品几乎都是在语文课本上看到的,而今天鲁迅的文集作为必读书目,推荐给中学生,我觉得就是一种进步,它们至少可以让孩子从中学时代就开始,对鲁迅的作品,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