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物进化过程中,蛋的出现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蛋极大的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目前爬行动物的蛋基本上都是白色,比如乌龟王八蛋、鳄鱼蛋,但鸟类的蛋有很多种颜色和斑纹。彩色外壳能够让恐龙蛋以及现在的鸟蛋伪装起来以躲避捕食者,而且与众不同的斑点模式,能够帮助它们的父母将它们与恐龙巢穴寄生者的蛋区分开。
但现在产下白色鸟蛋的鸟类,比如说鸵鸟、鹦鹉和一些家养蛋鸡等,家禽因为被饲养了几千年,所以都已经变异,在进化过程中失去了为蛋着色的能力。同理,恐龙蛋的着色能力是需要避开捕食者而进化出来。
比如鹌鹑的巢在草丛中,它的蛋就像迷彩服。啄木鸟在树洞中产蛋,蛋就是白色的。蛋壳的斑纹还可以作为鸟妈妈识别的标记,尤其是那些喜欢聚在一起生孩子的鸟。
恐龙蛋有什么特点?
20世纪的20年代,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组织了一个“中亚考察团”,到中国的内蒙及蒙古人民共和国一带进行古脊椎动物化石的调查和发掘,意想不到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沙巴克拉乌苏,找到了几窝保存比较完整的恐龙蛋化石,每窝10多个蛋。蛋的形状有点像玉米棒,长径变化范围在100~200毫米,短径在50~100毫米,更为特别的是:这些蛋在蛋窝中作圆形的放射状排列,一般重叠两层。蛋壳表面的纹饰也很奇特,看起来像磨钵的磨棱一样。
除此之外,还发现了许多原角龙的骨化石,而且从幼年到成年各个发育阶段都有。更有趣的是在两个碎蛋壳内,还保留有未孵化出来的、被认为是原角龙的胚胎骨骼。因此,这些蛋化石便被认为是原角龙的蛋。
这一发现的消息传出以后,成为轰动一时的天下奇闻,一些国家的新闻社和报纸争先报道,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博物馆里,成为很受人们重视的展品之一,并把它誉为恐龙化石中的珍品。
恐龙蛋已成为化石,原来的卵黄和卵白在石化过程中已被分解或被置换掉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仅仅是它们的钙质外壳,有的壳完整保存下来,但蛋壳里为方解石等外来的矿物所充填。
恐龙化石同其它爬行动物、鸟类的蛋相比,都是独具一格的。恐龙蛋既不像鸟蛋那样大小悬殊,也不像其它爬行动物的蛋那样细小,它们一般都比较大,最大的直径达到300毫米,最小的直径有80毫米。
恐龙蛋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卵圆形、椭圆形、圆球形、扁圆形、橄榄形,甚至有的像玉米棒。不同类型的恐龙蛋,在蛋窝中的排列形式迥然不同,有的呈放射状,上下重叠两三层,有的成排的前后镶嵌,有的没有一定规律。
恐龙蛋的表面纹饰很别致,有的具有像磨钵的磨面一样的棱纹饰,有的呈圆瘤状突出,有的则具有像鸡皮疙瘩一样的突起。恐龙蛋的蛋壳一般都比较厚,约2毫米,但最厚的可达7毫米,可以说世界上最厚的蛋壳要算是恐龙蛋壳了。
恐龙蛋化石虽然稀少,但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现,而在我国发现最多。我国先后在广东、江西、湖南、安徽、内蒙、宁夏、新疆、浙江、湖北、河南、黑龙江、四川等地,发现恐龙化石和蛋化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发现50~60个蛋窝,400~600个比较完整的恐龙蛋化石,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多、类型最全的国家。
恐龙世界的巧妙知识点,为何说第一只恐龙蛋可能是软蛋?
恐龙和今天的鸟类一样,也是通过产卵来繁衍后代。尽管恐龙蛋已经石化,不能复活恐龙,但大大小小的恐龙蛋中所蕴含的信息,却超乎我们的想象。
龙蛋做首饰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已经在草原上发现了暴露在地表的恐龙蛋化石。但当时他们还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只是单纯地以为是某种矿物。部落里的工匠会将恐龙蛋化石制成精巧的首饰。
在北美最大的印第安部落——纳瓦霍人部落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他们的祖先曾经偷走了怪物的蛋,所以怪物化身为巨大的骸骨追逐人类。怪物骸骨可能就是美国西部常见的恐龙化石,而怪物的蛋无疑就是恐龙蛋。
这些都是关于恐龙蛋的故事或者传说,而有关恐龙蛋的科学记载则要到近代了。
“恐龙蛋学”的诞生
1859年, 天主教神父让·雅克·鲍曲在法国南部发现了一颗恐龙蛋,但在神创论大行其道的时代,这颗蛋被认为是大洪水淹没的巨鸟蛋。
1923年,"恐龙牛仔"安德鲁斯率领的美国科考队深入蒙古国,发现了著名的窃蛋龙化石和一窝恐龙蛋化石,从此将法国人所说的巨鸟蛋与恐龙联系了起来。
在蒙古国出土的窃蛋龙的蛋化石
此后,世界各地都发现了恐龙蛋化石遗迹。中国更是恐龙蛋大国,仅在河南西峡就发现了超过10万颗恐龙蛋化石。
在中国河南出土的鸭嘴龙类恐龙蛋化石
随着越来越多恐龙蛋化石出土,问题也随之而来:恐龙蛋化石周围大多没有成年恐龙化石,单凭恐龙蛋化石无法鉴别是哪个物种,难道一窝窝恐龙蛋只能沦落到"无名无姓"的境地吗?
1975年, 我国古生物学家赵资奎先生独创性地提出,以恐龙蛋化石本身的物理性质进行命名分类,不必再拘泥于它们的父母是谁。
赵资奎先生的倡议得到了学术界一致的支持,从此"恐龙蛋学"作为古生物学中一个独特的]类诞生啦。赵资奎先生也被誉为"中国恐龙蛋研究第一人"。
形状大小各不同
世界上鸟类种类繁多,从5厘米长的吸蜜蜂鸟到比人还高的非洲鸵鸟,体形大小差异显著。所以它们所生的蛋,尺码也各不相同。
小型蜂鸟的蛋不足1厘米长,只有0.2克重。而非洲鸵鸟的蛋有30个鸡蛋那么重,一个成年人站上去都能承受得住。
世界上最大的鸟蛋(鸵鸟)与世界上最小的鸟蛋(蜂鸟)对比
鸟类因种类的不同,蛋的形状大小也各不相同,这条规律对恐龙也适用。
蜥脚类恐龙是恐龙家族中体形最大的类群,但和它们几十米长、几十吨重的体格相比,它们产的蛋可称得上微乎其微,一般和椰子差不多大。
根据恐龙种类的不同,蛋的形状也有所不同。
蜥脚类恐龙、鸭嘴龙类恐龙以及镰刀龙类恐龙产的蛋都是球形的,而兽脚类恐龙蛋通常是椭球形或长条形的。例如,伤齿龙的蛋一头比另一头更尖,窃蛋龙的蛋很长,蛮龙的蛋更接近椭球形。
已知最大的恐龙蛋是河南西峡发现的"路易贝贝"窃蛋龙类恐龙蛋,长达43厘米。
“路易贝贝”窃蛋龙类恐龙蛋化石
小小巢穴有大用
想要让产下的蛋处于一个舒适的环境中,爸爸妈妈建的巢穴很重要。
筑巢,是大多数鸟的本能。现代鸟类会选用植物的树枝、树叶、泥土或羽毛等各种材料构筑出牢固保暖的鸟巢,如织巢鸟和园丁鸟,都是出了名的"建筑大师"。鸟巢可以保护鸟蛋,使之不会滚落,也可保证蛋所处的环境温度适宜,有利于雏鸟的生长发育。
作为鸟类的亲戚,恐龙也有筑巢的习性。
恐龙的巢穴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将巢筑成像座小山似的土丘,恐龙蛋就埋在土丘里。蜥脚类恐龙、鸭嘴龙类恐龙以及大型兽脚类恐龙都喜欢建造这种类型的巢。因为它们体形太大,一不留神就会将恐龙蛋碰坏或踩碎,索性将蛋全都埋进土丘里,避免了意外发生。
科学家表示,这种筑巢方式还有个优点。在澳大利亚生活着一种名为冢雉的鸟,它们将蛋埋入土堆或腐烂的植物中,利用阳光中的热量或植物腐烂产生的热量来孵化幼鸟。研究人员猜测大型恐龙也会用这种自然方法孵蛋。
科学家在对比了阿根廷龙蛋和冢雉蛋的蛋壳后,发现两者结构类似,证实了这一猜想。
恐龙筑的巢与一种鸟的巢对比
小型兽脚类恐龙,如驰龙类恐龙、窃蛋龙类恐龙和其他一些带羽毛的恐龙,则会搭建一个盆状的巢穴,将恐龙蛋安置其中。因为这些恐龙的体形更小,体表还覆盖着羽毛,所以它们会选择自己孵化宝宝。
孵化一颗恐龙蛋
孵蛋,是大部分鸟在繁殖季节都要完成的一项工作。鸟类的孵蛋时间长短不一,从11到85天不等,而体形相似的爬行动物却需要几乎两倍的时间。孵蛋时间短的,如麻雀只需14天,孵蛋时间长的,如几维鸟需要近80天。
因为恐龙和鸟类之间的亲缘关系,科学家一度认为恐龙蛋的孵化时间应该更接近鸟类,而非爬行动物。
科学家通过对恐龙蛋里胚胎的牙齿化石进行切片,推测出恐龙蛋孵化所需的时间,结果却和以前的猜测大相径庭:伤齿龙蛋的孵化耗时74天,原角龙则要3个月,而属于鸭嘴龙类的亚盔龙甚至得花上6个月时间。加上筑巢和产卵,恐龙妈妈在繁殖季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家鸡、不同种类的恐龙孵化蛋所需要的时间各不相同
看过母鸡孵蛋的读者一定知道,母鸡想要孵出小鸡,必须用羽毛将窝里的蛋牢牢裹住,保持一定的温度才能让小鸡孵化。
如果有一天我们得到一颗完好的恐龙蛋,那我们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多少度才能让恐龙宝宝顺利出生呢?
科学家通过对窃蛋龙类的恐龙蛋样本进行同位素测定,并同恐龙的近亲一鸟类进行对比,发现恐龙蛋的孵化温度和鸡蛋类似,在35到45摄氏度之间。
尽职的恐龙奶爸
化石证据显示,很多窃蛋龙类恐龙都有孵蛋的习性。
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4具保持卵孵蛋姿势的葬火龙(一种在蒙古国被发现的窃蛋龙类恐龙)化石,它们趴在巢穴上,微微张开翅膀将蛋覆盖,就像一只孵蛋的老母鸡。
正在孵蛋的葬火龙
这些恐龙的体形比鸟大得多,要是恐龙蛋的蛋壳承受不住它们的重量被压碎了咋办?
古生物学家研究了大量窃蛋龙类的巢穴之后发现,恐龙会通过独特的产卵方式巧妙地解决这一问题。
产卵时,窃蛋龙妈妈会在巢穴中央留有足够大的空间,只沿着巢穴边缘产卵。在沿着边缘下了一圈蛋之后,就轮到恐龙爸爸坐在巢穴中间,张开翅膀把蛋盖住,既保温又不至于把蛋压坏。
窃蛋龙的尾巴上还有扇状的大片羽毛,因此,它们孵蛋时还会弯曲尾巴,让尾羽完全覆盖巢穴,增强保温效果。
这种产卵方式可谓是恐龙家族的独门绝技,现代鸟类中找不到这样产卵的。
葬火龙的巢穴复原图。巢穴中央有足够的空间让葬火龙父亲或者母亲趴下,蛋沿着巢穴边缘排列,这样它们既能孵蛋又不会把蛋给压坏
恐龙爸爸来孵蛋?是的,你没听错,每到繁殖季节,窃蛋龙就会化身超级奶爸,尽心尽责地呵护自己的宝宝。
今天地球上超过90%的鸟都有雌雄一起抚育后代的习性,那作为鸟类近亲的恐
龙会不会也有呢?
科学家计算出窃蛋龙的身材和巢穴容积的比例,发现其比值与鸵鸟的类似,所以推测出窃蛋龙可能像鸵鸟一样属于一夫多妻制。不过,在产卵季,恐龙爸爸会承担起孵蛋的任务。
给蛋来点颜色
鸟类蛋壳的颜色丰富多彩,我们生活中熟悉的鸡蛋,就有白有红。而自然界里的各类鸟蛋颜色就更加多样了。
科学家的新发现告诉我们,鸟蛋颜色的秘密可以追溯到恐龙时代。
事实上,决定鸟蛋蛋壳颜色的只有两种色素:胆绿素和原卟啉。胆绿素使蛋壳呈蓝绿色,原卟啉使蛋壳呈黄褐色。这两种色素的比例和分布,决定了鸟蛋是何种底色,又具有何种斑点花纹。
科学家在来自中国的窃蛋龙类恐龙——河源龙的蛋壳里,发现了这两种色素的存在。鉴定结果显示,河源龙蛋类似今天的鸸鹋蛋,呈蓝绿色。
鸸鹋的蛋
随后科学家趁热打铁,又分析了十几种恐龙的蛋壳,发现鸭嘴龙类恐龙(如慈母龙)、蜥脚类恐龙(如泰坦巨龙)的蛋呈白色,而与鸟类关系密切的兽脚类恐龙(如恐爪龙)的蛋是蓝绿色或褐色的,并且蛋壳上都有斑点。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规律呢?原来,恐龙蛋的颜色受恐龙筑巢方式的影响。许多小型兽脚类恐龙有孵蛋的习性,因此,它们需要把蛋暴露在外。所以恐龙蛋呈现出特殊的颜色,以融入周围的泥十或植物环境,起到伪装的作用。而鸭嘴龙类恐龙、蜥脚类恐龙通常会将蛋直接掩埋起来,所以不需要给蛋壳"穿上迷彩服"。
知识链接:恐龙的产卵地
蜥脚类恐龙、鸭嘴龙类恐龙等大型植食恐龙类似现在的海龟,每到繁殖季节,往往会迁徙到固定的地点产卵。
中国、蒙古国和阿根廷等国家都发现了恐龙蛋聚集地,每一处恐龙蛋的数量都成百上千,有的甚至达到了数万颗。
在危机四伏的恐龙时代,孵化出的恐龙宝宝只有少部分能活至成年,因此,许多恐龙都奉行"多子多福"的繁殖策略,一次产下非常多的蛋。
恐龙的产卵地点通常会选在湿润、柔软的平原地区,这样既有适宜的温度,也不用担心水源和食物。
知识链接:恐龙时代的偷蛋贼
在恐龙时代,营养丰富又分量管饱的恐龙蛋无疑是吸引各路"小偷"的美味佳肴。每当恐龙父母外出觅食时,巢穴里的恐龙蛋就难免惨遭毒手。
从小型肉食恐龙、翼龙,到蛇、蜥蜴和两栖类动物,甚至只有老鼠般大的史前哺乳动物都会对恐龙蛋下手,即使是刚孵化的恐龙宝宝,它们也不放过。
在辽宁出土的一组化石群显示,一米多长的爬兽叼着鹦鹉嘴龙的幼崽儿。甚至有小部分科学家坚信,是这些可恶的偷蛋贼将恐龙蛋吞食殆尽,使恐龙的繁殖率大幅降低,最终导致了恐龙的灭绝。
不过,由于这一学说缺乏证据,目前古生物学界并不认同。
为何早期的恐龙蛋都找不到?这枚6800万年前的巨蛋,揭开了答案
根据《法新社》6月18日的报道,日前经过研究,科学家们终于揭开了一个发现与10年前的奇怪化石之谜。这个化石最早是在南极被发现,它看起来就好像是一个巨大的被压扁了的橄榄球,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终于通过高 科技 手段,确认了它的身份,原来它是一枚巨大的软壳蛋,来自于恐龙时期。
这枚软壳蛋的主人是恐龙吗?
根据介绍,当初这枚软壳蛋被发现后,一直被智利的国家自然 历史 博物馆珍藏,它的长度大约为28厘米,宽度大约为18厘米,日前在研究中,科学家发现这个软壳蛋是里面的生物破壳而出后留下来的,幸运的被埋在了远古的地层之中,因为南极大陆没有人类居住,而且它被发现的时间也很晚,所以没有被破坏掉。
从时间上来看,这枚软壳蛋的主人诞生的时间距今大约有6800万年,从地球上的 历史 演化来看,当时的地球正处于白垩纪末期,距离第五次物种大灭绝的发生还有300万年左右的时间,所以,一开始很多科学家也都怀疑,这枚软壳蛋或许是一颗恐龙蛋。
不过事实上,通过考古的化石研究显示,发现的所有已知恐龙蛋都是硬壳的鸡蛋,而且从这枚软壳蛋的结构和大小来说,它的主人是恐龙的可能性也并不大,因为在6800万年前的南极大陆上,生活在上面的恐龙它们都是“小体型”的,身体条件不允许它们产下这么大的恐龙蛋。
科学家推测,这个恐龙蛋或许是来自于一个远古的海洋爬行动物,可能是蜥蜴,也可能是海蛇。此前,科学家们曾经发现过一种叫做“mosasaurs”的远古生物,它们和恐龙同期,而且生活在海洋中,体型也很大,更重要的是同样生活在南极地区,而且也是卵生动物,所以,科学家们目前更偏向于这枚软壳蛋是叫做“mosasaurs”的遗留。
这枚软壳蛋是世界上最大的蛋吗?
科学家表示,从目前的出土的化石来看,这枚软壳蛋是发现的最大的一枚软壳蛋,在已知的所有远古蛋类化石中,它也排名第二位,可以说它的大小非常的惊人。那么,世界上最大的蛋是谁产的呢?会是恐龙吗?很抱歉,恐龙仍然排不上号,世界上最大的鸟蛋来自于一种已经灭绝的动物——象鸟。
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它们的体型非常庞大,就好像“大象”一般,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根据科学家们通过化石的研究分析,象鸟是世界上存在过的第二大鸟类,它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地区,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9000万年的时间,一直到17世纪,地球上还有象鸟的身影,不过后来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象鸟便从地球上灭绝了。
象鸟的身高超过3米,体重约半吨,它们虽然名字中带有“鸟”字,不过它们并不会飞,从科学的角度讲,象鸟和鸵鸟应该是近亲。象鸟的蛋直径都会超过30厘米,一枚象鸟蛋可以比得上100枚普通鸡蛋的大小,由此可见,象鸟蛋有多么的大。
恐龙的蛋有多大?
说完了世界上最大的蛋,我们再来看看恐龙的蛋有多大。在人类诞生之前,恐龙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动物,它们分布在世界各地,而且它们的体型庞大,作为一种卵生动物,在我们的印象中,自然而然恐龙的蛋也会非常的大,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根据资料显示,世界上第一枚恐龙蛋是在1859年在法国普罗旺斯的白垩纪地层中发现的,一直到今天,世界上陆续发现了很多的恐龙蛋化石,不过却大小差异悬殊,最小的恐龙蛋仅有我们平时吃的鸭蛋那么大,而最大的恐龙蛋则可以和象鸟蛋有一拼。
为何恐龙蛋不是统一大小?这是因为恐龙是我们对于一类远古爬行动物的统称,它包含着许多的物种,而且个头也相差悬殊,比方说前段时间科学家们曾经发现了一个恐龙化石,它的脖子就有7米长,不过最小的恐龙则仅身长不足1米,自然它就产不了太大的鸡蛋。
恐龙是如何产蛋的?
可能很多人都好奇,恐龙是如何产蛋的呢?其实多年来,我们对于恐龙一直都有一个误区,因为在我们看来,恐龙似乎都是一群“低能儿”,毕竟它们在地球上生存了1.6亿年的时间仍然还是低等动物。
不过,伴随着大量的化石出土,科学家们也发现,原来恐龙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愚笨”,相反的它们非常的聪明,而且也是群居生活,它们中会选拔领导者,而且一个团队中的成员也会各司其职,比方说还有恐龙的工作是专门用来照顾恐龙幼仔的。
地球上的动物普遍都存在发情期,恐龙也是如此。当恐龙的繁殖季节到来,恐龙会首先为自己和幼仔建造一个隐蔽又安全的“月子窝”,雌性的恐龙在产蛋之后会一直到小恐龙孵化出来,都会在旁边守护,雄性的恐龙也会在周围“放哨”,随时保护着自己家人的安危。
等到小恐龙被孵化出来,雌性恐龙和雄性恐龙都会“ 育儿 ”长达数年的时间,就好像我们人类养育孩子到成年一样,之后小恐龙变成大恐龙,它们才会和父母告别,离开自己的家,去往其它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
为何一直都找不到早期的恐龙蛋?
恐龙在三叠纪时期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不过让人意外的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找不到早期的恐龙蛋,也就是说,目前发现的大量的恐龙蛋都来自于白垩纪,侏罗纪时期的都很少,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们,一直到这枚南极软壳蛋化石的研究结果被提出来,有科学家推测,或许是因为早期的恐龙蛋并不是硬壳的,所以没有保存下来。
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早期的恐龙产下来的蛋都是“软壳蛋”,因为恐龙其实也属于爬行动物的范畴,所以它们在产蛋和进化的过程中,应该和爬行动物们存在着很多的相似之处,这也就表示,恐龙蛋的演化也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点由软到硬的,不过因为目前还没有发现软壳的恐龙蛋,所以还无法梳理出详细的恐龙蛋进化时间线。
不过,目前关于早期恐龙蛋是“软壳”的猜想也不是毫无进展,在考古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距今大约1亿年左右的原角龙胚胎化石,这些胚胎的外边并没有包裹着蛋壳,难道原角龙是“胎生”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地球上已经发现过原角龙的化石蛋,这就表示,在1亿年之前,或许原角龙那个时候还没有进化出产硬壳蛋的能力。
顺着这个思路去 探索 ,很多问题也开始迎刃而解,比方说,在亚洲和北美洲,最常见的一种恐龙化石就是角鼻龙,不过至今为止,从未找到一颗角鼻龙的化石蛋。难道角鼻龙也不产蛋吗?答案当然不是,从软壳蛋的角度去解释,那就是角鼻龙的蛋也都被破坏到了,没有办法变成化石。
角鼻龙出现在距今1亿多年之前的侏罗纪,那个时期是恐龙进化过程中一个承上启下的中间时期,可以说,那个时候的恐龙蛋还是柔软的,一直到进入到演化的尾声,恐龙才开始产硬壳蛋,这也意味着,世界上第一枚恐龙蛋,或许也是软壳的。下一步,科学家们将通过南极的这枚软壳蛋好好地进行研究它和硬壳蛋之间的不同,希望可以揭开更多的答案。
参考文献
《法新社》6月18日文章《我们终于知道了南极巨大的“东西”化石到底是什么》
《澎湃新闻》6月20日文章《世界最大软壳蛋研究,来自恐龙灭绝之前》
恐龙蛋为啥会形成化石?
恐龙蛋化石的形成始于恐龙蛋本身,并不是所有最终变成化石的恐龙蛋都会事先经历胚胎死亡。顶部打开的恐龙蛋化石很常见,可能是恐龙蛋孵化成功后保存的结果。胚胎死亡的恐龙蛋可能是类似于现代爬行动物和鸟蛋胚胎死亡的受害者。典型的死亡原因包括先天性问题、疾病、因埋得太深而窒息、不利的温度或湿度过高或过低。
无论孵化是否成功,掩埋沉积物都将从恐龙蛋的任何开口开始逐渐进入。即使完好无损的恐龙蛋,一旦在深埋压力下破裂,也可能会被沉淀物填满。然而,有时候,恐龙蛋石化开始的速度足够快,可以防止恐龙蛋破裂。如果地下水位足够高,像方解石这样的溶解矿物质可以渗透到蛋壳的孔隙中。当恐龙蛋完全填满时,它会变得非常结实,可以承受上面沉积物的重量。然而,并非所有恐龙蛋化石标本都是完整的。单个蛋壳碎片比整个恐龙蛋结实得多,可以被地质运动和变迁从最初的地方完好无损地搬运到很远的地方。
当恐龙蛋埋得足够深时,分解它的细菌不再能获得氧气,需要用不同的物质来驱动它们的新陈代谢。分解者的这些生理变化也改变了当地的环境,使得某些矿物质得以沉积,而另一些则留在地下水中。总的来说,恐龙蛋壳化石保留了生命中的碳酸钙成分,这使得科学家能够在数百万年后研究其原始结构。然而,恐龙蛋有时也会在埋葬后被改变。这个过程叫做成岩作用。成岩作用的一种形式是由于深埋压力而强加在蛋壳上的压力。如果压力足够大,有时蛋壳的内部微观结构会被完全破坏。成岩作用除了发生在物理上,还可能发生在化学上。分解恐龙蛋的化学条件会使二氧化硅很容易混入蛋壳并破坏其结构。当含铁物质改变蛋壳时,会发生显而易见的变化,因为赤铁矿、黄铁矿和硫化铁等化合物会使蛋壳变黑或带有锈迹。
恐龙蛋是在多种沉积环境中保存和形成的。
沙滩:沙滩是恐龙产卵的好地方,因为沙滩能有效吸收和保持足够的热量来孵化蛋。西班牙东北部的一个古老海滩实际上保存了大约30万枚恐龙蛋化石。
洪泛区:恐龙经常在古代洪泛区产卵。因此,沉积在这些地点的泥岩是恐龙蛋化石的绝佳来源。
沙丘:许多恐龙蛋是从砂岩沉积物中发现的,砂岩沉积物形成于现在中国北部和蒙古的古沙丘地带。现存鸟类产卵孵卵位置表明,卵、巢和产孵卵的鸟类或恐龙可能已经被沙尘暴迅速掩埋。
我们都知道,恐龙是 生蛋 的,大量的恐龙蛋变成了化石,这就是 恐龙蛋化石 。
图注:破壳而出的恐龙,作者:张宗达
恐龙蛋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原理与恐龙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原理是 一样 的:首先恐龙蛋需要被覆盖或者淹没,以形成 隔绝氧气 的环境, 抑制微生物的演化和分解 ;然后随着覆盖物的增加,恐龙蛋被深深地埋在地下,恐龙蛋中的坚硬部分,也就是矿物质被 重新分解和重新结晶 ,无机物和有机物发生置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 石化过程” 。经过长时间的置换和地质作用,恐龙蛋最终变成了我们发现的恐龙的化石。
目前,古生物学家已经发现了大量的恐龙蛋化石,但是一般的恐龙蛋化石内部是 实心 的(被矿物质填充),或者 晶洞化 ,极少数恐龙蛋中保存了未出生的小恐龙骨骼化石,这被称为 恐龙胚胎化石 。恐龙蛋中的胚胎化石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科学价值非常高,但是全世界也没有发现几个。
图注:著名的恐龙胚胎化石——路易贝贝
我们中国不仅仅是恐龙大国,同样还是恐龙蛋化石大国,在 河南省,浙江省,广西省,江西省 等省份都发现了大量的恐龙蛋化石,其中尤以河南西峡发现的恐龙蛋数量最多,估计发现恐龙蛋数量已经超过了几万枚啦。
图注:一窝恐龙蛋化石,旁边还有恐龙的骨头
图注:圆形蛋,里面有树枝结构
研究恐龙蛋及恐龙巢穴对于我们 认识恐龙 以及 复原恐龙时代 的地质气候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恐龙蛋化石属于 国家保护化石 ,是 不允许私人买卖 的哦。
有人已经详细介绍过了,那么我就简单的说明一下这个问题吧,恐龙蛋(也就是恐龙所产下的卵),变成化石其实是个所有的化石产物都是一个道理。
恐龙骨骼,恐龙蛋,甚至是连脚印都可以被转变为化石。
为什么会变成化石而不是直接消失呢?
确实,这种情况如果是放到了现在,根据自然法则的的分解效果,首先是内部消化系统开始进行腐烂,蔓延至全身,被“分解者”一步步分解掉,一般时间会持续数十天,最后全身上下都会被分解的明明白白,最后留下一具尸骨。尸骨比较难分解,若是放在密闭的棺椁中,不接受外部空气的侵蚀,就算肉身消失了,骨骼会保留很长一段时间,几千年根本不是问题。而放置在野外的,露天尸骨会在天气时候,温湿气的不断摧残下,也会被逐渐分解掉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中生代恐龙,生活在荒郊野外,居然有这么多的化石出土,难道都是被“安葬”了吗?全被封进了棺材里?那是不可能的。当然,死在荒郊野外的恐龙也并不是全都变成了化石,这些恐龙也并非自己年老身亡,一般都是自然的压迫,所导致的被迫死亡。也有着一定的环境因素在其中
变成化石,所需要的必须得有的三个因素,
第一(生物本身必须有能够保存的硬体。恐龙的骨骼就是由矿物质组成的硬体)
第二(
必须有某种沉积作用把古生物遗体迅速埋藏起来。在中侏罗世的时候,自贡地区有大批恐龙死亡,地质作用也急剧进行,恐龙遗体被深埋起来)极有可能是喷发的火山灰进行的大范围掩埋所造成的。
第三(时间因素。恐龙遗体大多是中侏罗世就被埋葬在地层里的(多数会实在恐龙大灭绝事件中),离现在有一亿六千万年了。在这漫长的地史时期内,经过各种地质作用,泥沙变成了砂岩,埋葬在泥沙里的恐龙遗体经过固结、充填、置换等石化作用,才形成了我们今天见到的、保存在砂岩里的恐龙化石。)
而坚硬部分是由矿物质构成的。矿物质在地下往往会分解和重新结晶,变得更为坚硬,这一过程被称为“石化过程”。随着上面沉积物的不断增厚,遗体越埋越深,最终变成了化石。而周围的沉积物也变成了坚硬的岩石。这个过程是极其缓慢的。恐龙蛋的形成同样也是满足了这3和要求,它们本身就是“死”的它们也根本就跑不掉,自然会在灭绝中被大范围的火山灰所掩埋。在地下,它们接受不了了空气,外部“骨骼保护其内部不受侵蚀,所以就会形成比蛋更加坚硬的“石”
化石形成于小行星俯冲带和陨石坑岩浆冲击波层流里。
化石的形成与洪水产生的沉积无关!
为何恐龙蛋能变成化石,人刚死了就开始腐烂呢?
为什么恐龙蛋可以变成化石,而人刚死24小时就开始腐败?其实,古生物化石不是只有恐龙蛋,这些原本贮存在底层中的信息有各种生物类型的遗体,其中涵盖了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植物和一些遗迹化石。
虽然人在死亡24小时之后便开始腐败,但在生物化石中也包含了史前人类化石。只不过人类化石一般为人体骨骼的某些部分,而不像恐龙蛋那样相对完整罢了。地球已有46亿年左右的历史,而那些深埋地底的古生物化石便是最好的见证者,更是生物学家们研究地球生命的起源,以及整个进化过程的重要科学依据。
事实上,第一个发现恐龙蛋的人不是某位科学家,而是法国的一位叫做波奇的牧师。被他发现的这颗半径达到18厘米左右的恐龙蛋化石,被后来的科学家们鉴定为高龙所产下的蛋。毋庸置疑,恐龙(生活在距今2.25到0.65亿年前)一直是大家比较感兴趣的一种生物,人类发现恐龙化石也有一百多年的时间了。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科学家们普遍认为,曾经在地球上称霸的恐龙(大约1.6亿年),应该拥有900到1200各属。事实上,我国就是恐龙化石出土较多的地方(恐龙蛋化石的埋藏异常丰富),比如,黑龙江的嘉阴一带、四川盆地、四川自贡、山东诸城和内蒙古二连浩特盐池等地,这些地方出土的恐龙化石都很有特色。
恐龙蛋有多珍贵?相信这个问题的答案不用我多说,大家也都知道这是不可再生的重要地质自然遗产。通过对这些恐龙蛋和恐龙化石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动物的外观特征、繁殖方式、生活习性、进化历程,以及这些大灭绝事件发生时的生态环境可能是怎样的。
众所周知,之所以会有恐龙蛋化石,本质上是因为恐龙这个物种就是卵生动物,它们需要通过受精孵化的过程才能繁育出下一代。一般情况下,恐龙应该比较喜欢选择在水边、阳光比较好、且地势也比较高的地方下蛋。而且,不同品种的恐龙所下的蛋也是不一样的,甚至就连蛋在窝里的排序方式都会有所不同。
首先,恐龙蛋的形状也并不单一,有圆形和椭圆形,也有卵圆形长椭圆形和橄榄形等。并且,从大小来看,不同种类恐龙的恐龙蛋也存在较大差距,特别小的恐龙蛋只有10厘米不到的直径,而特别大的恐龙蛋直径则超过了50厘米。如今出土的恐龙蛋早已不是当初的而模样,但石化了的恐龙蛋,依然可以在被切开之后看到它们的结构。
恐龙蛋的蛋壳比较厚,同时拥有由片状方解石微晶组成的层状棱柱层和乳突层,这也说明了恐龙在繁殖期间也表现出了钙质代谢过程。这也是为什么说鸟类可能是由恐龙进化而来的原因之一,甚至某些科学家还将鸟类称为行走的活恐龙,并将鸟蛋算作恐龙蛋。
与此同时,恐龙蛋的显微结构还跟地质时代的变迁有关。因为,不同时期气候环境中的干湿程度不一样,所以蛋壳上的气孔径大小,以及疏密程度都会表现得有所不同。所以,当我们在研究恐龙蛋的时候,不仅可以了解该物种本身的诸多信息和灭绝原因,更能对古代地球各阶段的气候变化有所涉猎。
之所以恐龙蛋可以被化石完整地保留下来,而人的尸体却不行,这其实完全没有可比性。人体和外界的接触没有保护屏障,而皮肤在心脏停止跳动之后,也失去了往日的基本功能。我们所生活的环境里存在很多细菌,它们会让尸体的皮肤表明出现腐败水泡和绿斑。当尸体因为腐败气体而发生肿胀变形,死者会出现“死后呕吐”的现象。
通常情况下,尸体开始腐烂的时间大约是死亡发生的24个小时之后,腐烂的过程还会受到气流、温度和湿度的影响,高温能够使腐败加速,低温则会是腐败变慢、甚至停止。从本质上来说,尸体腐败其实就是蛋白质在细菌的作用下发生了分解,对于人类而言,尸体的腐败会从一开始持续到仅剩白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可以从史前人类护士中发现人类的脚印,或是人体某些部分的骨骼化石,却没有一个是完整的人体被石化。
感觉恐龙蛋十分坚硬,小恐龙怎么孵出来的?
你看到的所谓“恐龙蛋”都是恐龙蛋化石,所以你认为十分坚硬,但实际上 活生生 的新鲜恐龙蛋应该就和鸡蛋、鸭蛋、鹅蛋甚至鸵鸟蛋差不多。当然我们并没有见过真的活生生的恐龙蛋,我们只能根据恐龙蛋化石来推测。通过分析化石的成分和结构。
也就是说,从本质上讲,恐龙蛋化石不过是一种石头。但这种石头保留了远古恐龙蛋的结构信息。石头自然是很硬的,但活生生的恐龙蛋可不一定那么硬。
上图:这是真正的恐龙蛋(化石)!它来自一种叫做高桥龙的恐龙,发现于法国。这颗恐龙蛋表面保留有薄薄的破壳痕迹。
恐龙蛋的研究状况
70年来,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著名和最重要的恐龙蛋。在该遗址,可以清楚地看到巢的结构,其中的卵的排列以及巢彼此之间的接近程度。根据研究,有证据表明巢穴曾遭到袭击。在靠近其中一个巢穴的地方发现了一只被称为“偷蛋龙”的小型兽脚纲恐龙,在试图盗窃时被沙尘暴淹没。然后,在1980年代,美国自然 历史 博物馆进行的另一次考察,发现了更多的相同巢穴,但是这次其中一个巢穴上却坐着一只偷蛋龙的骨骼。现在人们认为这些巢穴和蛋应该是偷蛋龙的。
上图:蒙古戈壁沙漠Djadokhta组发现的保存完好的0.51英寸偷蛋龙壳蛋
在美国蒙大纳州另一个被称为“蛋山”的地点,发现有恐龙的巢和鸟足类 奔山龙 的残骸,还有兽脚亚 伤齿龙 的残骸。研究者最初认为是伤齿龙打劫巢穴的遗址,但现在认为巢穴就是伤齿龙的。发现的奔山龙则被认为是伤齿龙父母带回来养活其幼体的兽足类恐龙的尸体。研究者解剖了一些蛋之后发现了伤齿龙幼龙,于是确认是伤齿龙蛋。但能够解剖恐龙蛋是不寻常的,这让科学家们进一步了解了恐龙蛋的结构。化石蛋是曾经有机会孵化的恐龙蛋,但遇到突发事件被埋葬,继而死亡。当恐龙蛋死亡时,里面的胚胎通常会被破坏。甲壳虫会钻进蛋壳并在里面产卵,而幼虫孵化时会吃掉恐龙蛋的内容物。大多数化石卵只含有碎骨,很难辨认。所以完整的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恐龙蛋非常稀有,因此对于恐龙蛋的结构特征的了解也是相当困难的。
上图:偷蛋龙复原图。
一直认为恐龙蛋像跟其它大型爬行动物的蛋一样,但事实证明恐龙蛋更像鸟蛋
利用现代显微镜技术来观察恐龙蛋壳碎片,可以将恐龙蛋壳与现代动物的壳进行比较来了解恐龙蛋壳的一些结构特征。曾经有人认为恐龙蛋的壳像现代爬行动物的一样柔软或有弹性。但是,对化石蛋壳的晶体结构的研究表明,它们更像鸟类的蛋壳,大部分都是坚硬的。
上图:偷蛋龙跟家鸡的对比。
恐龙蛋化石研究表明恐龙与鸟类的进化联系
2013年的关于恐龙蛋化石的一项新研究提供了恐龙与其最亲近的亲戚鸟类的筑巢孵化行为相似的证据。
上图:伤齿龙与家鸡的对比。
由于以前缺乏有关恐龙孵化行为的证据,古生物学家一直想知道恐龙是否像鳄鱼及其亲属一样将蛋生在坑里完全掩埋了事,还是像大多数鸟类一样在开放或未覆盖的巢中产卵并孵化。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检查了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加拿大蒙大拿州发现的伤齿龙蛋化石,并将它们与现代鳄鱼卵、巢冢鸟(也将卵完全埋藏)和育雏鸟(坐在部分掩埋的卵堆上孵化)的卵进行了比较。那些完全掩埋卵的鳄鱼和鸟类产下的卵往往具有非常多孔的壳。多孔便于被埋的卵进行呼吸,因此,小鳄鱼或鸟类不会窒息。相比之下,不埋卵的育雏鸟的卵壳上的孔要少得多。
通过计数和测量伤齿龙蛋壳上的孔,研究人员发现,整个蛋壳上的孔隙率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且之前已知伤齿龙的长形的蛋是几乎垂直的方式放置的,这表明伤齿龙只能将卵的下半部分埋在泥中。这也意味着成年恐龙在孵化过程中会直接与卵裸露的部分接触,这非常类似于育雏鸟。尽管这种筑巢风格很不寻常,但显然与一种涉水鸟—— 埃及珩鸟 相似,后者将卵部分埋入沙巢中进行孵化。这种珩鸟将卵产在温暖的沙子中,然后坐在巢上,以便其潮湿的腹部从上方冷却卵。
上图:某些鸟类的孵卵方式可能跟恐龙非常像。
这些对伤齿龙蛋化石的研究“有助于证实某些鸟类似的筑巢行为是在鸟类起源之前在食肉恐龙中进化的。它还增加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鸟类和恐龙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进化关系。”
总结
因此我们非常有理由相信恐龙蛋更像是鸟类的蛋,虽然硬度比鳄鱼等爬行动物的蛋高,但应该跟鸟类的蛋接近。恐龙孵化的过程也应该跟鸟类类似。
恐龙蛋化石不能代表恐龙蛋,事实上恐龙蛋的壳很薄。
这个问题涉及蛋壳的形成。
一般蛋壳都是在子宫里面形成过程中,恐龙蛋蛋是由卵细胞发育过来的,它经过一系列步骤形成了带有蛋黄、蛋清、和内外壳膜的卵细胞,最终在子宫武装蛋壳。在卵细胞缓慢通过子宫时,钙质不断地依附在外壳膜上,最后,子宫还会在蛋壳外面涂抹一层角质层,以防止蛋内地水分蒸发过快以及细菌地入侵。
从蛋壳的形成可以看到,该过程很像墙上刷的石灰水,其实轻轻一碰就碎啦。
鸡蛋是怎么来的?
鸡是由蛋而来的~~
在美国十多年,回到故土。旧日朋友大都不在学术界,听说我一直都在搞哲学,都会好奇地问我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在他们看来我也许会有令人满意的答案。“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就是这类问题中的最常见的一个。虽然这不是现代哲学家讨论的典型问题,但人们认为哲学家对其应该有个较明确的说法,也是合乎情理的。不过,我确实没有仔细查阅过其他哲学家是否对这个问题有过较系统的讨论,因为这不是正规的学术论文,我也不妨试着说出一点自己的想法,而毋须考虑是否重复或忽略了他人的观点而不自知。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当人们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明白问者期待的是哪一种答案。当有人问你“先有美国还是先有英国”时,一句简单的“先有英国”就行了,最多再加上几句对历史的解释。很显然,鸡与蛋的问题要求的不是这类答案,无论你回答的是鸡还是蛋,一定都离真正被期待的答案很远,不然的话,文章的开头十几个字就够了。因为这里问者早已预先认为无论哪个直截了当的回答都似乎同样有道理,或同样缺乏道理。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要发问,如果不是早就断定这个问题没有答案而故意刁难的话,就是想知道到底哪种答案更有道理,要你帮他解开心中的疑团。所以,这里要你说清的是“为什么先有鸡”或是“为什么先有蛋”,而不是直截了当的“先有鸡”或“先有蛋”。那么我们要如何回答这里的“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把问题本身可能隐藏的歧义加以澄清。“鸡”可以指所有的鸡,也可以指某只确定的鸡,“蛋”可以指所有的蛋,也可以指某只确定的蛋。如果问题中的“鸡”是指所有的鸡,“蛋”是所有的蛋,显然我们是找不到答案的,因为有些鸡先于有些蛋,另一些鸡后于另一些蛋。如果问题中的“鸡”和“蛋”指的是某个确定的“鸡”和某个确定的“蛋”,那么哪个在先哪个在后就不能单靠思维推理得知,而是要求我们进行实证性的调查研究,看看究竟哪天的什么时间哪只鸡被孵出来的,而哪个蛋是哪天下出来的。如果你认为在蛋壳里边鸡已存在,在母鸡的身体里蛋也已存在,问题会复杂些,但原则上,这样的问题只能个案处理,我们不可能给出一个普遍的哪个在先的答案。
其实,上面的都是题外话。我们稍作思考,就会知道问题中的“鸡”和“蛋”,是指“第一只鸡”和“第一个鸡蛋”。所以,问题的较为完整的表述是:“先有第一只鸡还是先有第一个鸡蛋?如果有答案,那么答案的依据是什么?”
现在,一个“先”字的含义决定了整个问题的性质,如果它指的是时间上的先后,就属于事实问题,如果指的是逻辑上的先后,就属于概念问题。比如说,你问我先有汽车还是先有汽车轮,我的回答是事实上先有汽车轮后有汽车,因为在时间顺序上,不先做好汽车轮子,完整的汽车就做不出来。但是在概念上,先有汽车,后有汽车轮子。因为在逻辑上只有先理解了什么是汽车,才能理解什么叫汽车轮子。那么在鸡与蛋的问题中,我们问的是事实问题还是概念问题呢?
如果把它理解成事实问题,那么只要你设想自己的寿命很长,从既无鸡蛋又无鸡的远古活到今天,且记忆力没有问题,一直不断地观察有关的过程,似乎你就能明白无误地回答这个问题了,可不是吗?其实呢,问题要复杂得多,我们稍微仔细推敲一下,就会发现这种思路问题多多。鸡和鸡蛋从无到有的过程,无非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像进化论所说的那样,动物从低级生物演变而来,这样的演变可以是缓慢渐进的,或者是突变的。第二种可能,就是直接创生的,也即在第一个鸡或第一个鸡蛋出现之前,没有导致其出现的从非生物状态而来的中间状态。
先讨论进化的渐进过程,看看情形如何。因为是渐进,过程中任何一天和与其相邻的另一天之间不会让你看到任何物种进化的明显迹象。这样的话,你的寿命再长,从远古无鸡无蛋时期活到现在,你就能知道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吗?那可不一定。想想看,由于在没有鸡和鸡蛋的时候你还没有机会形成何为鸡何为鸡蛋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就是你一刻不停地观察进化的整个过程,你都没有可能在某一天的某一时刻猛然断定第一只鸡或第一只鸡蛋出现了,所以这条现场断定的思路是行不通的。那么,我们可以换一种想法。按照今日我们对鸡和鸡蛋的定义或一组断定什么是鸡什么是鸡蛋的充要条件,设想一下进化过程中当时是鸡蛋先出现还是鸡先出现。其实,只有这样的思路,才可能有某种可行性,因为当时不存在给鸡蛋下的定义,定义只能取今日的。也就是说,我们要用今日的概念理解过去的事情。那么,我们今日要如何给鸡蛋和鸡下定义、或采用何种判别标准才最自然合理呢?定义可能比较复杂,但鸡蛋一定是要在鸡的身体中长成的。今日,如果一个母鸡下出一个其他方面都像鸡蛋但没有蛋黄的东西,我们仍可以将其称作鸡蛋,但是如果某个科学家在实验室造出一个与鸡蛋不可分别的东西,我们也可以拒绝称其为鸡蛋。如此看来,按照这种自然的定义,没有鸡就没有鸡蛋。对比之下,鸡是如何定义的?判定一个东西是不是鸡,是否必然要看它是否从鸡蛋中孵化出来?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有人在实验室里用某种遗传工程技术绕过蛋的阶段培养出一只各方面都与一般的鸡不可分别的东西,我们没有理由拒绝把它称为鸡。其实这里已把事实问题暂时转换成概念问题了:在概念上是先有鸡后有鸡蛋。
概念澄清后,我们还是回到事实问题上来,继续讨论进化过程中的情形。这里,我们可以试图采取一种不符合原则、但也可以从某种角度理解的用词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只要世界上出现了一个与我们今日的鸡蛋在物理上不可分别的东西,不管它是如何产生的,我们都称之为鸡蛋。也就是说,我们用今日对鸡蛋物理性能的内涵描述,去指称鸡蛋概念产生之前的相符的对象,从而“鸡蛋”可以指称不是鸡下的蛋。这样的话,是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呢?
假设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在第一只鸡出现以前,第一个在物理上与现在的鸡蛋相同的东西出现了,我们现在就把它称作“鸡蛋”。进一步假设这只鸡蛋是受精鸡蛋(有点奇怪,但如没受精这第一只鸡蛋也就永远不会变成鸡了),于是,这只鸡蛋在适当的温度等客观条件下就很快变成了小鸡:这哪是什么进化呀,这完全是奇迹!因为鸡蛋与鸡在物理上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相似之处,前者只是承载着后者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的控制程序再携带着必要的营养物质,把这样的先有控制程序后有物理过程的序列理解成自然进化的一个环节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如果在进化过程中首先成型的是鸡,而鸡经过自然选择慢慢进化成能把自己的机体信息经产卵的方式传给后代,倒是不那么费解了。这样,鸡也就在事实上先于鸡蛋。
现在再考虑进化过程中发生突变的情形,那就是,很久以前某只鸟(或任何其他会下蛋的东西)下了一个基因发生了突变的蛋,孵出来后,有了第一只鸡。这样的话,那个发生了基因突变的蛋能不能被称为先于第一只鸡的第一个鸡蛋呢?从语言的使用看,把那叫做第一颗鸡蛋也许有可以接受的理由,从而我们似乎可以想象鸡蛋先于鸡的情形。但是,这样一来,问题的实质却被掩盖了。如果我们采取这样的概念使用方式,一开始的问题,就应该是“先有鸟,还是先有鸟蛋”之类的了。人们对“鸡”并没有特殊的兴趣,而是对产蛋动物与这种动物的先后关系感兴趣。这里用“鸡”这个词,只是说起来更方便而已。所以,接受这种遗传突变的可能性,并不影响我们刚才得到的结论的实质,只是把“鸡”换成其他的什么东西就是了,如果说的是鸟,那么答案就变成:“先有第一只鸟,后有第一个鸟蛋”。也就是说,原本的问题相当于:“先有X还是先有X的蛋?”至于X是鸡还是其它会下蛋的东西,是无关紧要的。
现在我们再思考非进化的创生的可能性。不管创造的力量是源于上帝还是其他我们不知道的什么东西,事情都要简单得多。鸡蛋有两种,受精的和没有受精的。要先创蛋,这个蛋就必须是在没有公鸡参与的情况下达到受精的状态,而且由于蛋造出来时没有母鸡,还要创造适宜的条件将蛋孵化。接着,还要重复整个过程,造出第二个受精状态的鸡蛋,孵出一只异性的鸡。然后,让造出的两只鸡交配,母鸡下蛋孵小鸡,才能让繁殖的循环过程开始并继续下去。这样的创造过程,虽然不是绝对不可能,但显然是笨拙混乱、事倍工半的。但是,如果先造鸡就是事半工倍了。一开始就造两只鸡,一只公鸡一只母鸡,创造即告完成。它们交配后下蛋再孵出小鸡,循环往复乐此不疲… … 这两个创造过程,到底哪个是实际上发生过的,靠单纯的推理是得不出结论的。但是,很显然,第二个过程,即造了鸡再让鸡生蛋育子,要合乎情理得多。不过,无论是第一还是第二个过程为实际发生的过程,我们都可以最后坚持先有鸡后有鸡蛋的说法。这是因为,如上所述,我们今日定义中的鸡蛋不是能孵出鸡的蛋,而是鸡下的(至少是鸡体内产生的)包括没受精的因而孵不出鸡的蛋,也就是说,不能孵出鸡的鸡蛋还是鸡蛋,而不由母鸡体内产生的东西不管与鸡蛋多么相似,我们还是有理由坚持不把它叫做鸡蛋。就是上帝先造出像鸡蛋那样的东西,我们也不必把它称作鸡蛋。这样的话,还是先有鸡,后有鸡蛋。
所以,说到底,这主要还是一个概念问题,其次才涉及到事实问题。在概念上,先有鸡,后有鸡蛋;在事实上,如果我们允许在概念上做些松动而有了继续讨论的余地,也是先有鸡后有鸡蛋比反过来的情形要合理得多。所以,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认为:先有鸡,后有蛋
先有恐龙还是先有恐龙蛋?
这个问题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相同
第一个答案:
老王 其实这是因为问题本身提得不合理。就象我问你“白天在先还是黑夜在先” 一样,不可能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因为白天和黑夜是交替出现的。如果你问哪一天的白天和哪一天的夜晚,我就可以明确告诉你了。当你说“先有鸡后有蛋”时,这个蛋是指这个鸡生的蛋;当你说“先有蛋后有鸡”时,这个蛋又是指孵出这个鸡的蛋了。这两个蛋不是一个东西,因此,这两个命题都是对的。如果你用其中一句话来否定另一句话,就违反了逻辑上的同一律。
小李 你的意思是,在这个问题里,鸡和蛋都不能是泛指,不能指随便哪只鸡,随便哪只蛋;应该是特指。因此我应该把问题具体化一下。我想人们问这个问题的意思是:第一只鸡和第一个蛋,哪个在先?困难的地方在于:当他们设定第一只鸡以后,马上会觉得,如果不是先有蛋,怎么会出现这第一只鸡?而这个先于鸡的蛋如果不是鸡生的又是怎么来的?这样,第一只鸡马上就不是第一只鸡了。
老王 这第一只鸡必须是一切鸡的祖先。但单是母鸡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还需要一只公鸡和它交配。所以,所谓“第一只鸡”,实际上是第一只母鸡和第一只公鸡。这第一个蛋还必须是受了精的蛋,没有受精的蛋是不能孵出小鸡的。
小李 但是,谁见过第一只鸡和第一只蛋呢?不论说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都没有根据。这就没法解决了。
老王 《圣经》说,上帝创造了天上的飞鸟和地上的禽兽。不知道当初上帝是先创造蛋还是鸡。根据进化论,一种生物不是突然出现的,是从别的生物进化来的;比如家鸡是从野鸡演化来的。考古学家相信,亚洲是现代家鸡的发源地,远在公元两千年前,印度河谷的居民就已经把野鸡驯化成家鸡了。家鸡比野鸡温驯,翅膀短,尾巴宽,体型大。从印度河谷洞穴中发现的鸡骨头,明显地比野生的大。这种鸡肯定是既飞不高也飞不远的。这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没有明确的界限,很难确指哪是最后一只野鸡,哪是第一只家鸡。况且,今天的家鸡可能不止有一个野鸡祖先,有的祖先可能已经绝种了。
在从野鸡过渡到家鸡的过程中,一定有些鸡既像野鸡,又像家鸡;你可以随意指定第一只鸡呀!然后,如果你想说“先有蛋”,就再指定孵出那只鸡的蛋是第一只鸡蛋,就是先有蛋;如果你想说“先有鸡”,就指定这第一只鸡生的蛋是第一只蛋,那就是先有鸡了。
这都是在想象中进行的。你没法看到真实的第一只鸡呀!如果你不愿靠想象,也可以换一个办法:根据定义。
老王 我们现在讨论的蛋是鸡蛋,不是别的蛋,我问你:什么是鸡蛋?
小李 当然是鸡生的蛋呗!
老王 那么答案就有了:先有鸡。
小李 为什么?这个鸡不是蛋生的吗?
老王 这个鸡是蛋生的,可不是鸡蛋生的。
小李 怎么?
老王 你忘了,我们现在讨论的是第一只鸡和第一只鸡蛋。既然是第一只鸡,在它之前就没有鸡。既然没有鸡,当然也就没有鸡蛋,但是可以有别的蛋。既然只有鸡生的蛋才是鸡蛋,那么,这第一只鸡蛋当然是第一只鸡生的了。
小李 让我想想。对了,根据这个定义,孵出第一只鸡的蛋就不能称为鸡蛋;如果称为鸡蛋, 那就意味着在第一只鸡之前还有一只鸡。
小李 如果我想说先有蛋呢?
老王 那你就需要撇开刚才给鸡蛋下的定义,而给鸡下一个定义:凡是,并且只有鸡蛋孵出的禽类是鸡。
小李 这就是说,所有的鸡,包括第一只鸡在内,都是鸡蛋孵出的。 这样我就可以说,先有鸡蛋了。
老王 不过要注意,如果我再问你什么是鸡蛋,你就不能又把刚才那个关于鸡蛋的定义搬出来。这两个定义是不能并存的。你不能用鸡给鸡蛋下定义,又用鸡蛋给鸡下定义。这就变成循环论证,跳不出怪圈了。
小李 这孵出第一只鸡的蛋如果不是鸡生的,又是什么生的呢?
老王 不管是什么生的,反正不能叫鸡;这是你的定义要求的。你也可以说,这是野鸡生的,不是我们讨论的家鸡。
小李 这倒也是。现在的家鸡当然和野鸡明显地不同,可是最初的家鸡和野鸡大概是很近似的,它们的界限是模糊的。说哪一只鸡是第一只鸡和哪一只蛋是第一只鸡蛋,都有很大的任意性。但家鸡还是野鸡,这对我无所谓,反正都是鸡。我还可以问:先有野鸡还是先有野鸡蛋?
老王 鸡是鸟类。你还不如把问题改成:先有鸟还是先有蛋?
小李 鸟的祖先是始祖鸟。也许这个问题应该是:先有始祖鸟还是先有始祖鸟蛋?
老王 但始祖鸟又是怎么来的?
小李 好像古生物学家说是从恐龙进化来的。
老王 是一种肉食动物两足小恐龙。这个问题在古生物学家那里还有争论,不过我们暂时可以采用这种说法。那问题就变成:先有恐龙还是先有恐龙蛋?恐龙又是从什么东西进化来的?我也不知道。即使知道了恐龙的祖先,问题还是停在老地方。你可以随意指定。
小李 这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老王 这种答案没有科学价值。你可以这样指定,别人可以那样指定;你可以这样下定义,别人可以那样下定义。为什么别人非同意你不可呢?这是因为问题本身的提法就使得令人满意的答案成为不可能。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对一个本来没有明确界限的东西人为地划一条界限。
先有身体细胞还是先有生殖细胞?
老王 不过这个问题很有趣,可以锻炼逻辑思维的能力。我们的讨论说明,要使问题能得到正确的解决,先要使问题有正确的提法。如果把问题换一个提法,也可以成为一个科学问题。
小李 你说应该怎么提法?
老王 生命的基本形式是细胞。一切有机体,除了病毒那样的非细胞生物以外,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组成生物身体的主要部分的细胞叫“体细胞”,或“身体细胞”。另有一些细胞,如精子、卵子、配子,它们叫“性细胞”或者“生殖细胞”。蛋就是一个大的生殖细胞。如果我们把“鸡”看成是身体细胞的代表,把“蛋”看成是生殖细胞的代表,那么我们也可以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改变一下,成为“先有身体细胞还是先有生殖细胞”。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打破砂锅问到底”,追溯到生命的起源了。
小李 据我所知,最初的生命是一些单细胞生物。它们是靠自身的分裂来繁殖的。 这叫“无性生殖”,是生命繁殖的最初形式。应该叫身体细胞吧。
老王 一个身体细胞直接分裂成两个身体细胞,一个生物个体直接分裂成两个生物个体。不但单细胞生物是这样,许多原始的、低级的多细胞生物也是这样,如海绵、淡水水螅、扁虫或海星,只需从它们身上取一块碎片,就能发育、生长出一个完整的生物体。许多植物也是这样。“无心插柳柳成枝”,你插一根柳条在土中,只要条件合适,它会长成一棵柳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