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电位是指在峰电位下降支最后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以前,膜两侧电位经历的一些微小而较缓慢的波动。
峰电位是指膜受刺激后在原有的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在神经纤维,它一般在0.5至2、0毫秒的时间内完成,这使它在描记的图形上表现为一次短促而尖锐的脉冲样变化,故称“峰电位”。
后电位可分为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一般是先出现一段持续5至30毫秒的负后电位,再出现一段延续更长的正后电位。
什么是后电位
动作电位实际上是膜受刺激后在原有的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在神经纤维,它一般在0.5~2.0ms的时间内完成,这使它在描记的图形上表现为一次短促而尖锐的脉冲样变化,因而人们常把这种构成动作电位主要部分的脉冲样变化,称之为锋电位。
在锋电位下降支最后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以前,膜两侧电位还要经历一些微小而较缓慢的波动,称为后电位.
一般是先有一段持续5~30ms的负后电位,再出现一段延续更长的正后电位,(这里负后和正后电位两个术语仍沿用动作电位细胞外记录时的命名;确切地说,负后电位应称为去极化后电位,而正后电位应称为超极化后电位)。
生理学后电位名词解释 谢谢大神
后电位(after potential):锋电位过后即为历时较长的后电位:先为负后电位,历时约5-30毫秒,其幅度约为锋电位的5~6%,前半期与兴奋后兴奋性变化周期中的相对不应期相当,其机制跟钾离子的外流有关;后半期大致和超常期相对应,此时膜处于部分去极化状态。正后电位(positive after potential)持续60~80毫秒,其幅度仅为锋电位的0.2%,正后电位与低常期同时出现,其机制是生理性钠离子泵活动增强造成的
后电位:有正负之分,如何理解这“正、负”的意义?
正、负后电位是以膜外作为对象考虑的。
动作电位在锋电位之后为后电位,后电位分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站在膜外的角度,负后电位是膜外电位比原来要低,正后电位比原来要高。在静息电位状态,膜外高于膜内,如果规定膜外电位为0,则在去极化状态,膜外就表现为小于0,超极化状态,膜外就表现为大于0,这就是“正、负”的来源。
突触后电位名词解释?
突触后电位 postsynaptic potential 略称PSP。也可称突触电位(synaptic poten- tial)。这是突触传递在突触后神经元中所产生的电位变化。有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另外还区别为以化学传递物质为媒介的化学传递所产生的突触后电位与以突触前神经元的动作电流进行电传递而产生的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去极化性质,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多数场合是超极化性质,并通过膜电导增加的短路效应使其它的电位变化减少。当这些突触后电位总和超过去极化侧的阈值时,便产生动作电位。
生理学动作电位图解的问题;动作后电位
图标的有点问题,都略微向左移一点,“负后电位是超极化正后电位是去极化”这个理解是反的。文字描述没有问题。
负后电位就是在动作电位复极化的最后(其实还没有完全到静息电位),电位变化明显变慢的部分,变慢的原因就是“负后电位一般认为是在复极时迅速外流的K+蓄积在膜外侧附近,暂时阻碍了K+外流所致”,正后电位才是超极化的部分。
终板电位 动作电位 阈电位 局部电位 突触后电位 区别
电位分为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和局部反应(也叫局部电位或电流)。终板电位是神经-骨骼肌接头处,肌细胞膜(这里叫接头后膜或终板膜)上的局部反应;突触后电位是经典的化学突触,突触后膜上的局部反应。这两者的区别,一个在神经-骨骼肌接头的终板膜,另一个在经典的突触的突触后膜;相同点是:都是局部电流。动作电位是区别于局部电位的一种电位,区别为: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的特性,电位幅度不随刺激强度改变,同一细胞上传到不衰减,具有不应期,不具有时间和空间总和,要阈或者阈上刺激才能产生;局部电位不具有“全或无”的特性,是电紧张性电位,电位幅度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传导有衰减性,没有不应期,可以发生时间和空间总和,不需阈或阈上刺激就可产生。阈电位是个电位数值,是指在阈刺激下产生的的动作电位的大小,一个数值而已。
关于后电位,实在是弄不明白了啊!!
首先,你们分手是谁提出来的?
如果您先选择向上突破,那么他虽然同意分手,但心有不甘,所以会限制你的自由在你的生活一直这样干扰。应该是他的骄傲和挫折,或占有欲,拒绝接受这个事实。
您应该彻底绝情,他清楚,有没有关系,谁也不会干涉任何人。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简单的对话是行不通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