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都求贤若渴。昭王登位之初,决心要令燕国强大起来,故四处寻找治国的良才。因礼待老臣郭隗,筑宫而敬以为师,结果各国群贤聚集燕国,史载“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而刘备,为了找诸葛亮。三顾诸葛孔明于草庐之中;
2、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燕昭王派乐毅去打齐国时,有人诬陷说乐毅会造反,不过燕昭王相信乐毅。不久之后,乐毅连拔齐国50城,为燕国立下赫赫战功。而刘备用人他敢派关羽守荆州,诸葛亮守益州,自己呆汉中,这也说明了他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3、虚心求教。燕昭王燕
燕昭王和刘备在对待人才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
第一个词语“求贤若渴”,燕昭王与刘备都是这样迫切需求贤能之士的帮助,以期实现伟大的志向;
第二个词语“如鱼之有水”,燕昭王得到乐毅等人,刘备得到孔明等人,如虎添翼,开始了成功之路。
燕昭王如何礼贤下士的?
燕王姬哙把王位传给他的宰相子之。子之做了3年国王,燕国大乱,百姓怨恨,齐国乘机进攻燕国,燕国大败,子之被杀。过了2年,燕国贵族立公子平为国王,就是燕昭王。经子之之乱和齐国的入侵,燕国被糟蹋得残破不堪,国都蓟几乎成了一片废墟。燕昭王决心改革政治,加强军事,发展生产,使燕国强盛起来,以便早日报齐国入侵之仇。于是他特地去请教郭隗先生,说:“齐趁我国内乱攻破我们。我很清楚燕国地方小,人力弱,谈不上报仇。然而,请到能人共理国事,以雪父王之耻,我的愿望在此!请问报仇该怎么办?”
郭隗先生听了回答说:“开创帝业的人常与师长共处,建立王业的人常有良才相伴,完成霸业的人必有贤臣辅佐,而亡国之君就只会跟奴才们混在一起。若能放下架子,尊能人、贤者为师,恭恭敬敬地向他们学习,那么,才能胜过自己百倍的人就会到来;若能以礼事人,虚心受教,那么,才干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如果别人怎样做,也跟着怎样做,那么,才能跟自己差不多的人就会到来;如果凭几执仗,横眼斜视,指手画脚,那么只有奴才们才会到来;如果瞪起眼睛,晃着拳头,顿脚吆喝,对人斥责,那么,来到的就只有下等的奴才,这些都是礼贤下士和招致能人所应注意选取的标准。大王如果能广选国内的贤才,尊奉为老师,亲自去拜见求教,天下都知道说大王礼敬贤才,那些有才能的人肯定会争先恐后集中到燕国来了。”
昭王说:“我现在该向谁礼敬才行?”
郭隗先生道:“我听说古代有个国君,花千金购千里马,3年没买到。这时宫中有个侍臣对国君说‘请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找了3个月,果然找到一匹千里马;可是那匹马已经死了。侍臣就用500金买下了那匹马的头,回来报告国君。国君大发雷霆,说‘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白白地丢了500金!’那个侍臣说‘一匹死马还用500金买来,何况活马呢!人们必定认为大王确实不惜重金购买良马,千里马很快就会送上门来了。’不到一年,果然送来了3匹千里马。现在大王真要招致人才,就从我开始吧。像我这样的人还能受到您的重用,何况比我更有才干的呢?难道他们不会不远千里而来吗?”
燕昭王采纳了郭隗的意见,郑重地请郭隗到朝中来,拜他为老师,日夜和他商量复兴国家的大计。为了表示对郭隗特别尊敬,给郭隗以优厚的待遇。当时燕国的宫殿被战火烧了,燕王自己没有像样的宫殿居住,和大臣们一起办事也是在临时搭的简陋草房内,却单独给郭隗筑起一个高台上给他建筑了华丽的馆舍,又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恭恭敬敬地请郭隗到里面居住。还在这高台上放置许多黄金任郭隗取用。人们都称这高台为“黄金台”。
这件事很快传遍四方,人们都知道燕昭王敬重贤才,尊重人才,一些有真正本领的人,都先后聚集到燕国来。著名的军事家乐毅从魏国来到燕国,善于带兵打仗的剧辛从赵国来到燕国,精通天文地理的阴阳家邹衍从齐国来到燕国……这样许多豪士云集燕国。28年后,燕国果真殷实富强,以乐毅为统帅的四国合纵军长驱直入齐国,为先王雪耻。
出师表阅读题,谁能帮我看一下
阅读《出师表》,完成10 一14 题。(16 分)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 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以光先帝遗德()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悉以咨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
12、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2 分)
答:
13、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3 分)
答:
14、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3 分)
答:
【答案】10、1卑鄙:出身卑微 2光:发扬光大 3简拔:选择提拔 4咨:询问 11、1这实在是万分危急(关系到我们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啊。 2今天正当将要远离陛下的时候,面对着所写的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12、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得满分) 13、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14、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
阅读选文,完成9~13题。(17分)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选自《出师表》)
【乙】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①废廖立、李严②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④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⑤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志虑忠纯:____ (2)悉以咨之:______
(3)严闻亮卒:______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太宗谓房玄龄等曰 太守谓谁(《醉翁亭记》)
B.尝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C.立闻亮卒 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D.发病而死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亮 之 为 政 开 诚 心 布 公 道
13.【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请和原文回答)(3分)
参考答案:文言汉语网整理
9(1)忠诚 (2)商议,询问 (3)听到,听说10.B11(1)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给陛下(使用)。 (2)诸葛亮做丞相,非常公平正直。12.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13.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郗超与谢玄①不善。苻坚②将问晋鼎③,既已狼噬梁、岐④,又虎视淮阴⑤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⑥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⑦,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注释〕①郗(xī)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②苻(fú)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③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④梁、岐:地名。⑤淮阴:地名。⑥桓宣武:即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⑦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
1.解词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3)郗超与谢玄不善 (4)既已狼噬梁、岐
2.译句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3.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断句。(只断两处)
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4.【乙】文中郗超认为谢玄一定能完成北讨苻坚的重任,他的根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5.在【甲】【乙】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请根据文段的内容对两人作简要评价。
诸葛亮:
郗超:
(三)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③。今王诚欲致④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⑤,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士争凑⑥燕。
【注】①厚:丰厚,用做动词。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③三:指很多,虚数。④致:招来。⑤见事:被任用。⑥凑:聚集,奔赴。
1.解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遂许先帝以驱驰
(3)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 (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2.译句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3.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
附《出师表》比较阅读题答案:文言汉语网整理
1.善:好。狼:像狼一样。2.(2)我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府中,发现他任用人才,都能尽量发挥别人的本领。即使是小事,也能尽到自己的责任。3.大功既举 /人咸叹超之先觉 / 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4.郗超曾与谢玄共事,发现谢玄使用人才得当,做事细致,能使各人都发挥出他们的才干。(意思对即可) 5.评价诸葛亮能扣住“公平严明、知人善任、亲贤远佞”来答即可。评价郗超能扣住“发现人才眼光独到、力排众议推荐人才、不计个人恩怨、心胸宽广”来答即可。
1.(4)市:买。2.(2)于是不到一年,有很多匹日行千里的马送到燕国。3.思贤若渴,尊重人才,虚心求教。(意思接近即可)。
燕昭王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告诉我吗什么道理?
人才对于一个人成就大业来说非常的重要,而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人肯定为自己成就一番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有非常谦恭的
尊重人才
、推崇人才、优待人才,才能招来人杰,云集才俊,也才能集思广益、凝聚力量成就伟业。
有没有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的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受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6. 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2分)
①吴广素爱人 素
②比至陈 比
③时时而间进 间
④天下之疾犬也 疾
7.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译:
②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译:
8.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4分)
答:
9. 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 (4分)
答:
答案:
6. ①素:向来 ②比:等到 ③将:统帅,率领 ④亡:逃亡(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7. ①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 ②我听说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被对方所制.(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8. 甲文中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乙文写项梁夺取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4分,各2分)
9. 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确人.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等)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4分.各2分)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比至陈:( ) ②或说陈王曰: ( )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15.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 (2分)
16.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 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分)
①原因:
① 启示:
答案:
13.(1)及,等到(2)有人(本题2分.每小题1分)
14.(1)陈涉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知道天鹅的志向呢!"(2)众多陈涉的老朋友,旧相识都各自离开,因此再也没有亲近陈涉的人了.(本题4分.每小题2分,译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
15.反映出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2分,只答后一句也可)
16.①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败.(1分)②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1分)
阅读两则短文,回答问题甲 文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 文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16.解释下列短语.(2分.任选4个作答)
(1)简拔: (2)裨补阙漏:
(3)优劣得所: (4)意气扬扬:
(5)名显诸侯: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18.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19.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4分)
答案:16.(1)选拔;(2)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3)才能高的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4)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5)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共2分.对2个得1分,得满2分为止)17.(1)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公正,全面了解军事方面的事情.(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共4分,每句2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18.D(2分)19.诸葛亮推荐文武大臣的原则:忠诚,细心,能干,公正,久经锻炼和考验.晏子的标准则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9.本文作者是三国时期的 ,这篇文章是他写给 的.(1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 ②以光先帝遗德( )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 ④悉以咨之 ( )
11.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2分)
12.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出两点即可)(2分)
13.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3分)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5分)
汉,郭伋字细侯.茂陵人,为并州守.素结恩德.后行部①至西河.童儿数百.各骑竹马②,迎拜于道.问使君③何日当还伋,计日告之.既还.先一日,伋恐违信,遂止野亭,候期乃入.以太守之尊,与竹马童儿道旁偶语,乃以不肯失信于儿童.先归一日.宁止野亭以候期,可谓信之至矣.
注释:①行部:巡视州郡. ②竹马:儿童放在胯下当马骑的竹竿.
③使君:汉代称刺史为使君,汉代以后尊称州郡长官为使君.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素结恩德( ) ②后行部至西河( )
15.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郭伋"遂止野亭,候期乃入"的原因是什么 (2分)
16.郭伋在汉代以贤良著称,数百儿童道旁迎之的雅事更被传为美谈.阅读本文,说一说郭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分)
(甲)9诸葛亮 后主或刘禅,或后主刘禅(共1分,每空0.5分)
10.①时 ②发扬光大 ③选拔 ④询问(共2分,每小题0.5分)
11.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共2分,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得满分)
12.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
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
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共2分,答岀其中任何一点之意即可得1分.答岀其中任何两点之意即可得满分)
13.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共3分,结合原文内容1分,能围绕"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等中的任意一个角度来谈自己受到的影响即可得2分)
(乙)14.①平素(或"一向",或"平时") ②到(共1分,每小题0.5分)
15.围绕"郭伋比约定的日期早到了一天,担心自己失信于孩子们,就在路边的野亭里信了一夜,准备第二天和孩子们相见"回答即可.(共2分,围绕"担心自己失信于孩子们回答即可得满分)
16.围绕"郭伋是一个对儿童守信,亲切和蔼的人"回答即可.(共2分,能围绕"讲信用,喜爱儿童"回答亦可得满分)
3,奉化市:
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琴,北定中原,庶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被之,伟,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巨以讨绒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彼之,伟,允等之慢,以澎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谁善道,察纳稚言,深追先帝遗招,臣不胜受恩感激.
19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亨误的一项是( )( 2 分)
A .夙夜优叹(早晚) B .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C 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 D .至于斟酌损益(革除)
2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译文:
21 .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恐/托付不效 B .深追先帝/遗诏
C .臣/不胜受恩感激 D .进尽/ 忠言
22 .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_________;"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19 . D
20 .译文:希望您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取得成效,就请惩治我失职的罪过.
21 . B
22 .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燕昭王求士有哪些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思想内容】:只有显示对人才的重视,才能招揽来更多人才。
本文中郭隗根据燕昭王“得贤士与共国”(求得有才能的人,与他们共同治理国家)的愿望,首先向他指出四种不同等次君主对应于四种不同等次的人才,其次向他指出五种对待人才的态度招致不同的人物。最后建议他要亲自拜见国中贤士以示尊重,并从尊礼自己开始,以吸引天下人才。郭隗说辞突出了人才对于国家兴亡的重要意义,强调统治者对待人才的胸襟和态度是能否得到真正的人才的关键,统治者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尊重人才。
【艺术特色】:
郭隗说辞中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式,铺张扬厉,体现了《战国策》中谋臣策士的语言特色。当昭王向他求教时,他首先用排比句式铺列了四种君主对贤士的不同态度,接着铺排不同的态度将会招致不同的人物。铺排之中又有夸张和描写,既形象又有说服力。
郭隗说辞中“用五百金买死马骨”的寓言故事,构思新颖而含义深刻,体现了《战国策》中谋臣策士善用巧妙、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来说服人的特色.这个故事的作用是比喻,用买死马骨可以得到千里马,来比喻尊礼郭隗可以招致天下人才,收到了直接说出所难以达到的说服效果。
《燕昭王求士》出自《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燕昭王,即燕昭襄王(前335年-前279年),本名姬职,春秋战国时燕国第39任君主。燕王哙之子,燕太子平之弟,史称燕昭王,简称昭王或襄王。燕王哙死后,燕人共立姬职为王。公元前312年至公元前279年在位,姬职即位后招贤纳士,在位期间燕将秦开大破东胡、上将军乐毅联合五国攻齐,占领齐国七十多城(齐国疆土只剰莒、即墨二城),造就了燕国盛世。
古诗文阅读(16分)阅读甲、乙两则古文,然后做题。(共12分)【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小题1:(1)亲自(2)长草木(的地方) (3)降低身份,指谦卑(4)以…为远,认为……远 (4分) 小题2:(1)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和我谈论起这些事,对桓、灵二帝没有不叹息、痛心和遗憾的。 (2)因此昭王给郭隗建造了房屋并且以老师之礼来待他。(2分) 小题3:希望皇上亲贤远佞;亲自带兵出师;接受先帝嘱托,忧思难眠,尽职尽责。 (答出任意1点1分;共2分) 小题4:思贤若渴,尊重人才,虚心求教(答出任意2点,大意对即可;2分) |
小题1: 试题分析:解释重要词语,重在平时积累,同时也要结合语境具体释义。如“卑鄙”一词在《出师表》中出现,同样在【乙】文中出现,可以知识迁移。“ 远 ”是意动用法。 小题2: 试题分析:(1)句中“未尝不” 表示没有不的意思;“痛恨”是古今异义词为痛心和遗憾。抓得分点。 (2)“于是”译为因此;“师”:以、、、、、、老师。注意句子的通达。 小题3: 试题分析:从“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语句中可分析知之。 另外甲文中“亲贤臣,远小人”建议也可见其忠。 小题4: 试题分析:【甲】中“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和 【乙】中“燕昭王、、、、、、、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分析可知。 |
燕昭王是谁 在历史上燕昭王是个怎样的人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唐代的陈子昂,站在时代的背景之下,吟诵着几百年之前的伟大的燕国君主。燕昭王这个被历史铭记的名字,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他的事迹更为人所知。
燕昭襄王(前335年——前279年),本名姬职,春秋战国时燕国第三十九任君主。燕王哙之子,燕太子平之弟,史称燕昭王,简称昭王或襄王。燕昭王本来不是嫡长子,但是幸运女神很眷顾燕昭王。在这个时期,春秋的风云早已经席卷了整个华夏大地,越国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掉了吴国,成为了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作为燕国国君的子嗣,燕昭王其实也有过想要与各路诸侯,角逐天下的雄心。越王勾践为了复国而甘愿受到吴王的羞辱,在吴王面前没有任何尊严,而越王勾践复仇是段悲剧的历史,也是个极其励志的故事,它是中国许多帝王的标杆。燕昭王也深受其影响,演绎了个战国版的勾践复仇。
燕昭王姬职,燕王哙的儿子,太子平的弟弟。他是燕国国君的小儿子,按理说这个皇位是怎么也不会轮到他的,只能老老实实地在韩国做人质。谁知道,这个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得太快了,燕国大乱,齐宣王趁着混乱占领了燕国。齐国在占领了燕国之后,在燕国为非作歹。燕国人不肯屈服于齐国,秦,赵,楚看到齐国在燕国捞到了这么多好处,都表示出了不满,甚至还放话,想要和各个诸侯国一起侵犯燕国。燕国不能够不可一日无君,燕昭王在赵武灵王武力支持下,燕昭王最后成为了燕国国君,不得不说燕昭王运气实在是太好了。 燕国在经受了齐国的侵犯后,伤痕累累,看着满目疮痍的国家,自己的哥哥和父亲都死在了齐国的铁蹄之下,燕昭王发誓一定要复兴燕国。在此前已经有了越王勾践成功复国的经历。于是,他仔细思考了关于越王勾践的事迹,他也想要向勾践学习,燕昭王发现勾践之所以能够成功,不仅仅是锲而不舍、忍辱负重的精神,极其重视人才。
首先,第一步就是招贤纳士。勾践身边有范蠡,有文种,这些人才,但是燕昭王在上台之后,身边并没有一个值得信任的人才,或者说是没有一个真正上的贤才,隔壁的齐国人才济济,计上心头,燕昭王突然想到秦孝公颁布的招贤令,招贤令一发出便收获了商鞅,使得秦国迅速走上了富强的道路。燕昭王也同样发布求贤令,招纳天下英豪。
虽然招贤令发出去了,但是收效甚微。于是,周围人便向燕昭王献计,燕昭王要想统络天下豪杰,一定要真心对待人才,燕昭王一听便立刻实行了这个计划,他迅速地展开了计划,修筑黄金台,招纳贤才。天下人才见燕昭王如此对待贤才,就纷纷投靠燕昭王,此举不仅笼络了贤才,还笼络了天下的百姓民心。之后,燕昭王奋发,兢兢业业了三十年,终于将燕国发展起来,并且将齐国宗庙毁坏,算是报了当初了仇了。
燕昭王求士
燕昭王求士的最后一段写的是各路人才都来到燕国,帮助燕王治理国家,而且燕国最终强大了起来,打败了齐国。
写出了燕王礼贤下士,重视人才的重要作用,更加突出了燕昭王的美好品质。也告诫我们要重视人才的道理。
急!本人收集人教版语文九上的文言文对比阅读的训练题!越多越好!有重酬!九上语文篇目 1.陈设世家2
《陈涉世家》课内外对比阅读训练题
(一)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乙】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赢:提,背)粮而景(景:同“影”,像影子一样)从。山东(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 解词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置人所罾鱼腹中。
(3)陈涉斩木为兵。
(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2.译句
(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2)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3.乙段文字与甲段文字中陈胜怎样的预见相一致?请你把陈胜的预见写出来。
4.甲乙两段文字写的都是陈胜、吴广起义,但在表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
(二)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5. 解词
(1)将军身被坚执锐。
(2)尉果笞广。
(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太守谓谁?
6.译句
(1)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2)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7.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8.甲段中“将尉醉”的“醉”在该段的情节发展中起什么作用?乙段中“醉能同其乐”这句话把“醉”与“乐”联系起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比至陈
(2)或说陈王曰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11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
12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1)原因:
(2)启示:
《唐雎不辱使命》阅读训练题
武汉市
[甲]晏子①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②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③三百闾,张袂④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释:① [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② [傧者]接引宾客的人。③ [临淄]齐国国都。④[袂]衣袖。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晏子使楚( )
(2)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
(3)傧者更道( )
(4)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
2、翻译下列句子。
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3、晏子的语言让你感觉他是一个怎样的使者?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4、甲文中晏子绵里藏针的回敬是因为楚王的轻慢无礼,那么乙文中唐睢的“挺剑而起”是因为秦王的什么言行呢?
5、晏子和唐睢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靠什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6、读了甲、乙文两文中这些“士”的故事以后,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具有哪些共同的品格?
《出师表》阅读训练题
(一)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墨者①有钜子②腹黄享 ③,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④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注释:①墨者:指墨家。②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就的人称“钜子”。③腹黄享:人名。④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
1.解词
(1)以光先帝遗德 (2)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3)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4)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
2.译句
(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3.(甲)文和(乙)文虽然一段是以议论为主,一段是以记叙为主,但是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请在读懂(乙)文故事的基础上,用(甲)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道理。
4.读完这两段选文,你从中领悟到什么呢?假如现在让你向你的班主任老师(或班长)对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一条建议,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呢?请结合你在阅读中所获得的感悟,将你的建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少于30字)
(二)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郗超与谢玄①不善。苻坚②将问晋鼎③,既已狼噬梁、岐④,又虎视淮阴⑤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⑥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⑦,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注释〕①郗(xī)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 ②苻(fú)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③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④梁、岐:地名。⑤淮阴:地名。⑥桓宣武:即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⑦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
5.解词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3)郗超与谢玄不善 (4)既已狼噬梁、岐
6.译句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7.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断句。(只断两处)
大 功 既 举 人 咸 叹 超 之 先 觉 又 重 其 不 以 爱 憎 匿 善
8.【乙】文中郗超认为谢玄一定能完成北讨苻坚的重任,他的根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9.在【甲】【乙】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请根据文段的内容对两人作简要评价。
诸葛亮:
郗超:
(三)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③。今王诚欲致④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⑤,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士争凑⑥燕。
【注】①厚:丰厚,用做动词。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③三:指很多,虚数。④致:招来。⑤见事:被任用。⑥凑:聚集,奔赴。
10.解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遂许先帝以驱驰
(3)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 (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11.译句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12.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
(四)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御:马夫 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相:担任国相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自下:谦虚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对:回答
13.解释下列短语(2分任选4个作答)
(1)简拔: (2)裨补阙漏:
(3)优劣得所: (4)意气扬扬: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15.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16.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4分)
《隆中对》《出师表》比较阅读
资阳市(09四川省)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礻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②,不可屈致③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④亮,凡⑤三往,乃见。因屏人⑥曰:“汉室倾颓⑦,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⑧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⑨,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注解:①【器】重视。②【就见】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③【屈致】委屈(他),招(他上门)来。④【诣】去拜访。⑤【凡】总共。⑥【因屏人】就此叫旁边的人避开。⑦【倾颓】崩溃。⑧【信】现在写作“伸”。 ⑨【猖蹶】失败。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先帝不以臣卑鄙( ) 将军宜枉驾顾之(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由是先主遂诣亮( )
2.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2分)
3. 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3分)
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5.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2分)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 ,
“一对”指的是 。
【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6.解词
(1)将军既帝室之胄 (2)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3)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 (4)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7.译句
(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8.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
9.“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 。 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
10.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