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林彪是怎么死的

林彪是怎么死的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08 手机版

林彪于1971年9月13日叛逃,坠机死亡,林彪,原名林祚大,字阳春,号毓蓉,曾用名育容,育荣,尤勇,李进。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参加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解放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文化大革命,中组成反党集团,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

十大元帅都是怎么死的?

1、朱德:1976年7月6日,朱德不幸因病逝世享年90。

2、彭德怀:1974年11月29日,因遭林、江集团迫害,在北京逝世,终年76岁(1898年生)。

3、刘伯承:1986年10月7日,因病逝世享年94。

4、林彪:1971年9月13日,在逃往苏联途中于蒙古国东部机毁人亡,65岁。

5、贺龙:1969-6-9,贺龙元帅含冤逝世享年73岁。

6、陈毅:一九七二年一月六日,陈毅逝世了。医生开具的死亡证明书上说他死于癌症,享年71岁。

7、罗荣桓:1963年12月16日,患肾癌多年的罗荣桓元帅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61岁。

8、徐向前:1990年9月2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9、聂荣臻:1992年5月14日22时4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10、叶剑英:1986年10月2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林彪负伤经过揭秘子弹穿过肺部打断肋骨

林彪受伤并非前胸中弹,子弹是从背部射入,穿过肺部,击断了一根肋骨,从胸前透出。谷老的这一说法与所有说法都不同,此前各种文章和著作均认为林是前胸中弹。 谷广善将军谈林彪负伤经过 关于林彪在抗日战争时期身负重伤一事,多年来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 担任115师卫生部长的谷广善将军。谷老虽年逾九旬,却腿脚灵便,谈吐自如,记忆力很好。谷老回忆说: 林彪当时穿的大衣并非日军呢大衣,而是一件灰布面料、丝棉里子的普通八路军干部大衣。当军医为林彪裹伤时,师部的一名干部将这件带弹孔的大衣顺手牵羊拿走了。在谷老护送林彪回延安的途中,晋军军长王靖国的参谋长曾当面向林彪道歉并表示慰问。据说事情的经过是:115师前指路过晋军防区并非没有打招呼,当时已经通知班哨,班哨还没来得及向连哨通报,由于林彪喜欢走快马,已经冲到了连哨跟前,连哨开枪击中了林彪。 为林彪裹伤的并非谷广善,而是师司令部卫生所长彭芸生。当时行军队形的顺序是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卫生部在最后,谷广善来不及为林彪裹伤。由于林彪受的是贯穿伤,子弹穿透了身体,没有留在体内,不需要做大手术,只需要止血、消毒和包扎伤口,因此“进行紧急救护”的说法也是不准确的。 林彪受伤并非前胸中弹,子弹是从背部射入,穿过肺部,击断了一根肋骨,从胸前透出。谷老的这一说法与所有说法都不同,此前各种文章和著作均认为林是前胸中弹。 林彪受伤后,当天就离开了师部,并非“3月5日前后”才离开。部队仍按原定计划行动,没有停留。 事情的经过 谷广善赶到事发地点时,彭芸生已经为林彪裹完了伤。林躺在担架上神智是清醒的,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和作战科长王秉璋等一大堆人围着林,正在交待事情。谷不想凑热闹,就没有挤进去,而是到林彪受伤及裹伤的现场查看了一番,他从一滩血迹中拾到一截半寸长的肋骨,显然彭芸生裹伤时没有注意到。他将肋骨包好,随后返回卫生部拿了一些药品和医疗器械再赶到师指。林彪躺在担架上见他这么晚才露面,很不满地说:“同志,关心一点嘛!”当时队伍仍按照预定计划继续前进,罗荣桓对谷广善说: “组织上决定由你护送林师长回延安。”谷广善看到林彪伤势很重,怕路上发生意外情况说不清楚(实际上是怕林彪死了,怕有人指责他救治不力),于是要求保卫部长朱涤新一同护送,罗荣桓同意了。朱涤新率一个警卫连,谷广善带着两名医护人员和一名勤务兵于当日就离开师部护送林彪西行。 当夜,谷广善与林彪同宿一室,林睡在炕上,谷搭了一个草铺。林半夜醒来,看到谷与他睡在一起感到很满意,他问:“我负伤了吗?”谷广善回答说:“是的,还伤得很重。”林说:“我怎么不觉得痛?”“我给你打了吗啡。”林想坐起来,谷连忙制止说:“你的伤口没有愈合,你坐起来会引起伤口出血。”林彪对此话不大相信,第二天,他真的坐了起来,结果引起伤口喷血。谷广善为其止完血后,再次提出忠告:不要乱动。经此教训,林彪对谷广善言听计从。勤务兵是个十几岁的小鬼,天真地问:“是部长官大,还是师长官大?”谷广善说:“当然是师长官大。”小鬼不解地说:“为啥师长老听部长的话?”引得林、谷二人开心地笑起来。 子弹来自前面?还是后面? 一天,师部管理科长石新安送来一些狗皮膏药。林彪问:“从哪里弄来的?”石新安说:“买的。”林彪一听就笑了,说:“我以为‘卖狗皮膏药’是骂人的话,没想到还真有卖狗皮膏药的!”谷广善说:“狗皮膏药对治你的伤很有效。”然后取出两张膏药在火上烤了烤,敷在林彪的前胸和后背两处伤口上。有一次,林彪躺在铺上回忆受伤时的情景,他说子弹是从右前方射来的,击中了胸部。谷广善说:“不对,子弹是从背部射进去的,穿过肺部,还打断了一根肋骨,再从前胸冒出来的。”二人因此争论起来。林彪坚持说子弹不可能是从背后打进去的。谷广善说:“贯穿伤入口比出口小,这是规律,你背部的伤口比胸部的伤口要小。”林彪还是不相信,于是谷广善取出从现场拾到的那截半寸长的肋骨,说了第二条理由:“如果子弹是从胸部打进去的,这截肋骨就会掉进内脏,可就要动大手术了,幸好是掉出体外,说明子弹确实是从背后打进去的。”林彪看到血糊糊的肋骨感到非常吃惊,但是仍对背部受伤之说将信将疑。谷广善又摆出了第三条理由:“看一下你棉衣上弹孔丝棉的朝向就清楚了。”林彪的大衣被顺手牵羊拿走了,谷广善怕林生气,不敢提这件事,就帮林彪把穿在身上的棉衣脱了下来。林彪仔细查看了背部弹孔的丝棉,果然朝里,于是说:“你说的没错,真是从背后打进去的。” 伤后六七天就能走路了 大约在林彪伤后六七天,其背部的伤口已经愈合,身体恢复得很快,他躺在担架上,对谷广善说:“我想试一下,看能不能站起来,你看行吗?”谷说:“那就试试看吧。”林彪从担架上坐起,谷广善扶他站了起来。林彪见果然没事,于是进一步说:“我想走两步试试,行不行?”谷广善点头应允。林彪真的往前走了好几步,然后长舒一口气,说:“谢天谢地,真的没事!我悬了好几天的心总算放下了。”这一天到了黄河边,谷广善正准备护送林彪渡河,恰遇延安派来的医疗专家江一真。谷广善将林彪交给江一真后就返回了师部。 谷老讲完这段经历,我提出一个疑问:“林彪伤得那样重,怎么恢复得那么快?六七天就能走路了,有点不可思议。”谷老说:“再重的外伤只要严格消炎,伤口不感染,最多一个月就会好。平型关战斗,我一下子收容了两三百名重伤员,不到一个月全部治好归队了。我们对林彪的治疗是全力以赴,当然好得更快。”我又详细询问了林彪受伤的部位,谷老用手指触着我背部脊椎左侧一寸远的地方,说:“就是这个部位,再偏一点就打中脊椎了,后果将不堪设想,应该说是不幸中的大幸。” 12年后再见林彪 我问了个题外的问题:“经过这段特殊经历,林彪待你怎么样?”谷老微笑道:“我这个人不喜欢跟领导过从甚密。”林彪受伤后再也没能返回抗日前线,解放战争时期谷广善虽是林彪的部下,可是直到四野大军南下到了武汉,他们事隔12年后始才见面。谷广善当时任四野运输部长,一次他草拟了一份电报,想以司令部的名义向三野借调一批油桶,他找到参谋长萧克,萧克说:“这个电报得林总签署才能发出,你找林总去吧!”他只好去找林彪,林彪一见面就说:“你怎么不来看我?” 谷回答道:“我知道你忙得很,不想打搅,加上我这个运输部长也忙得不得了,实在没得空闲。”林彪说:“那你现在怎么来了?”谷拿出电文,说:“萧参谋长要我找你签字。”林彪看完电文,签上名,说:“看来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以后你有空就来走走。”解放后,谷广善任空军首任后勤部长,林彪的秘书多次打电话让他有空去走走,他都没有去。谷老说这倒不是对林彪有什么看法,而是性格原因。谷广善与四野的另一位统帅罗荣桓的关系也非常好,谷初到北京时,罗荣桓曾要求谷每周到他家去一次,他去了一个月就坚持不下去了,说:“政委,我不想再来了。”罗问:“为什么?”谷说:“你太忙,虽是在家休息,可找你谈工作的人太多。你们地位高,谈的都是国家机密大事,我不该知道,可是捂着耳朵也不好哟!”罗荣桓说:“既然如此,就不为难你了。不过,不要隔太长时间,毕竟是老战友嘛!”从此以后,谷广善很少去罗帅家。 “九·一三”事件之后,有人抄了谷老的家,查找他“上贼船”的证据,结果什么也没找到,有人责问他说:“你当初为林彪治伤,干嘛不整死他?”谷老回答道:“他那时候是八路军的师长,我整死了他不就成反革命分子了,当时保卫部长就在旁边,他可是办案子的。” 我问:“林彪折戟沉沙之后,您受到牵连没有?”谷老坦然微笑:“找不到证据嘛,当然没受牵连。”

斯大林哪天死的,林彪那是多少岁

1953年,斯大林去世了,一个矛盾复杂的人物,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就这样去世了。他身后留下了一个伟大的国家,一个列宁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也留下了一个时代,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时代——斯大林时代,而他的死也留下了一个千古谜团。

1953年的3月5日,苏联军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统帅斯大林与世长辞,终年74岁。如今,斯大林去世已整整55个年头了,对于他的功过是非,历史早已有了定论。然而,关于斯大林死亡的原因,却一直悬在人们的心头,成了历史学家们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斯大林的死亡是否属于自然死亡这个问题上。
一部分人坚持主张斯大林是正常死亡,是病发逝世。事实上,在l933年底,斯大林便得了严重的心脏病和高血压症。可更为致命的是,斯大林不信医生,他多年不让专家看病,得了病他最多自己弄一些偏方,服一些丸药。尤其在骇人听闻的“克里姆林宫医生案件”之后,斯大林觉得医生都是暗藏的敌人和恐怖分子,于是,几乎没有人了解斯大林真正的健康情况。而就在他发病前24小时,他还洗了一次蒸汽浴,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高温洗浴可是大忌。
1953年2月28日是个星期六。斯大林邀请赫鲁晓夫、马林科夫、贝利亚和布尔加宁到克里姆林宫。大家一起看了电影,之后又去位于孔策沃近郊的别墅吃晚饭。这顿饭吃到次日凌晨四五点钟。斯大林已略有醉意,但心情极佳,没有任何会出意外的迹象。客人告辞了,斯大林出来送客,不时地高声说笑。
第二天是星期天,赫鲁晓夫认为斯大林还会召他们前去,便一直等电话,电话却始终未响。斯大林通常是临近中午起床,有时他10点就起来了。这天10点屋内没有动静,11点没有动静,12点、下午1点、2点、3点、4点过去了,始终没有动静。一名警卫以送邮件为名大着胆子走了进去,这才老远看见斯大林躺在小餐厅的地板上,举着右手,他似乎尚未失去知觉,但已不会讲话。之后,人们便通知了贝利亚,之后,马林科夫和赫鲁晓夫陆续赶到,可是在发现斯大林摔倒后13小时之后医生才赶来。医生对他进行了全面检查,得出的结论是:脑溢血。右手不能动,左腿也已瘫痪,失语。接下来便忙着给病人拍心电图,做肺部透视、打针、千方百计地进行抢救。然而回天乏力,3月5日晚上9点50分,斯大林停止了呼吸。
斯大林的秘书和助手巴扎诺夫曾在书中描绘道:“斯大林过的完全是案牍生活,他的生活方式是极其有害的。他抽烟斗、喝酒,尤其爱喝卡赫提安酒。后期,每一个晚上他都在桌旁的吃喝中度过。”
在一份苏联官方的关于斯大林死亡原因的报告中说:“在斯大林大脑的左半部出现了大面积溢血,导致了不可挽回的呼吸和血液循环紊乱。除脑溢血外,左心室实质性肥大,心肌、胃、肠黏膜也大面积出血。另有血管的动脉硬化病变,尤其是脑血管的硬化。这些都是慢性的高血压所致。”
病理解剖结果说明,最初发生的脑溢血决定了斯大林所患疾病的特征。一位直接参加了斯大林临死前抢救和死后尸体解剖的苏联医生也认为,脑动脉硬化可能是导致斯大林晚年极端固执等不正常现象的重要原因。
死于谋杀说
然而,斯大林死后几个月,斯大林系被谋杀的说法就在苏联传开了。人们认为斯大林死于毒药或者其他谋杀方式。人们对斯大林死时的许多情景产生了疑问,直到今天,疑点仍没有消失。
首先,斯大林的女儿斯维特兰娜和儿子瓦西里坚持认为斯大林死于谋杀。斯维特兰娜在《写给孙辈的书》中对斯大林的死因提出了质疑:
第一,在斯大林死前一个或者两个月,斯大林曾经收到一封来自神秘人物的信件,信件是反映贝利亚的某些事情的。贝利亚是斯大林之后新领导班子的第二号人物。在收到此信后,斯大林身边的一些人陆续被捕了,他们有警卫队长弗拉西克将军、私人秘书波斯克列贝舍夫、斯大林的私人医生。关于这一点,美国着名作家索尔兹伯里也表示同样的怀疑,他指出,“许多斯大林随从中的重要人物,在他逝世前相继失踪”。其中有斯大林的贴身保镖,私人秘书,还有克里姆林宫的卫队长,一直护理斯大林多年的医生小组成员,他们或暴死,或被捕。而9位签署斯大林医疗报告的医生,在斯大林死后有的很快死亡,其他大多则被送到劳动营。
第二,斯大林摔倒在地板上后,并没有得到任何及时的治疗,甚至连医生都是在13小时之后才姗姗来迟。在孔策沃别墅里,连服务、警卫人员都很激动地要求立刻招来医生,而贝利亚却坚定地说:“什么事都没有,他正在睡觉。”
第三,医生赶来后,一直找不到斯大林的病历记录,因此无法得到诊断和治疗的第一手材料。这病历记录应该是斯大林的私人医生所记载的,而他已经被捕。
第四,一个在别墅工作20多年的工作人员告诉斯维特兰娜,当天斯大林去世后,尸体送去解剖。贝利亚下令全体人员从孔策沃别墅撤出,关闭了别墅,还要所有人对外宣称斯大林是在克里姆林宫的住宅里去世的。理由则是为了不让任何别墅里的服务人员出来控诉。
她还写道:“只有一个人的举止简直有些不成体统,这就是贝利亚。他极度兴奋,那张本来就招人讨厌的脸不时因他膨胀的私欲而变得不堪入目……”
斯大林的儿子瓦西里也坚信他的父亲是被害死的,他在许多场合公开表示过此种怀疑。斯大林死后不满2个月,瓦西里即遭降职、逮捕,他坐了7年监狱,原因一直未明。
一种流行的观点指出,当时的苏共政治局委员马林科夫等人是谋害斯大林的元凶。
着名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研究专家克原丁指出:“在斯大林世界的各个领域,秘密警察有最后的发言权。斯大林是最高首领,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庞大的警察机器的牺牲品。”阿尔巴尼亚前领导人霍查也说过:“苏联的领导人是些阴谋家,他们厚颜无耻地公开说,为了杀掉斯大林,他们秘密地策划了这场阴谋。”
20世纪40年代流亡西方的苏联着名学者、被西方誉为“克里姆林宫学家”的阿夫托尔哈诺夫在《斯大林死亡之谜》中,通过大量的史料分析,得出了斯大林并非自然死亡,而是被人谋杀的看法。他认为贝利亚是谋杀案的主谋,其他人则加速了斯大林的死亡。他写道:“斯大林中风时间不是3月2日晚,而应该更为提前,也许在2月28日夜晚,或3月1日凌晨。2月28日夜晚宴饮以后,斯大林中风了。贝利亚则和往常一样借口要和斯大林商谈他个人的工作,贝利亚的一个女助手将一种挥发性液体溅在斯大林脸上,斯大林立刻失去知觉,接着贝利亚给斯大林注射了带慢性毒药的药水。斯大林不是立即死亡,而是慢慢地死亡。”阿夫托尔哈诺夫还指出,关于斯大林的死亡鉴定证书和病理解剖报告,都是贝利亚一伙所捏造出来的。
《斯大林》一书中说道:“从斯大林去世前后的一系列事实可以从逻辑上作出推断,贝利亚是希望斯大林死去的人,这一点已经很清楚。赫鲁晓夫也证实:‘斯大林一去世,贝利亚就容光焕发。’贝利亚筹划了一系列的阴谋来达到自己掌握权力的目的,列宁格勒案件已基本证实就是他搞起来的,其他的案件也大都有他的插手。斯大林生前对贝利亚的不信任逐渐加深,格鲁吉亚案件和后来的医生谋杀案基本上可以说就是针对贝利亚的,这使得贝利亚感到自己命运的危险。……贝利亚是斯大林去世前最接近斯大林的四个人中的一个,特别是他直接负责内务部,他比另外三个更接近斯大林,他是有条件按照自己希望发生的事情那样去采取行动的。”
斯大林的死亡是错综复杂的,苏联和俄罗斯官方对此始终保持沉默态度。种种推论也一直没有得到有力的说明,真相大白的一天不知会是何日。
,
阅读全文
上一篇

国民党五虎上将都是怎么死的

国民党五虎上将是:杜聿明,孙立人,卫立煌,张灵甫,薛岳

1,杜聿明

1981年5月7日,因患肾衰竭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在遗嘱中,杜仍不忘统一大业,嘱其妻率其子女为祖国现代化继续作出贡献,“盼在台湾之同学、亲友、同胞们以民族大义为重,早日促成和平统一。”

2,孙立人

孙立人于1990年11月19日病逝于台中寓所,享寿89岁。时任“行政院”院长郝柏村受政府训令,派陆军总司令部办理治丧事宜。故蒋中正遗孀宋美龄致送花圈,“总统”李登辉颁发褒扬令给予褒扬。

3,卫立煌

1960年1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4岁,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卫立煌(1897年2月16日~1960年1月17日),字俊如,又字辉珊,安徽省合肥县(现属包河区)人,中华民国高级将领,国军陆军二级上将,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中的“虎将”。

4,张灵甫

1947年5月16日于孟良崮战役中战死,时年44岁。

张灵甫(1903年8月20日—1947年5月16日),又名宗灵,字灵甫,又字钟麟,汉族,陕西省长安县人(现西安市长安区)。生于长安县东大乡东大村。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中将军衔。

5,薛岳

薛岳是1949年离开大陆的,在台湾待了近半个世纪,直至1998年病逝。

薛岳,字伯陵,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客家人。
薛岳绰号“老虎崽”,原名薛仰岳(因其生于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其父以南宋抗金英雄岳飞而起名“仰岳”)抗日战争中,薛仰岳改名薛岳,以示不仅仰慕岳飞更将身体力行。
在国民党将军中,薛岳素以能战、苦战、善战著称。抗战期间,更以四次指挥长沙会战饮誉中外,被日军称为“中国战神”、“长沙之虎”。

他更是因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立下辉煌功绩,被美国总统杜鲁门授予“自由勋章”的极少数中国人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杜聿明

百度百科-孙立人

百度百科-卫立煌

百度百科-张灵甫

人民网-“抗日第一将”薛岳

林彪初到东北连吃败仗,司机和参谋叛逃,他抓国民党一个失误翻盘

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中国解放战争非常容易,打了一仗就一边倒了,国民党完完全全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敌手,事实上,中国解放战争前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特别处于被动的,特别是在东北战场上,林彪还数次违背主席的指令,私自撤离。并不是他想抗命,只是具体情况太过于凶险…

而在东北地域,林彪的敌手,大多数是国民党的精英,如杜聿明、陈明仁、孙立人等,或者黄埔军官学校的“学霸菁英”,或者名将。依据蒋氏最开始的预估,那些“菁英”会把林彪带领的部队完全解决。

很多人感觉到,我们的部队在和国民党战斗时,一定会采取“狼群战术”,借助很多人的力量战胜国民党。事实上,这与具体情况并不一致。在卫国战争中,苏联红军曾采取大规模的冲锋战略,先由炮兵和航空兵启动攻击,随后由一排一排的兵士向对手发起冲锋,高喊“乌拉乌拉”叫喊口号,场景壮阔,用地动山摇来描述也不过分。林彪在前苏联疗养的时候,对苏联红军的狼群战术并不感到陌生。不过他指出,仅靠人来冲锋陷阵的话,着实有点不划算,还非常容易引发大范围的战损。

毛主席是最高的领导者,他有很高的战略思维,战事归根结底是一场持久战,武器装备、粮食作物和兵员都不能靠别人援助,要自强自立,所谓的自强自立,实际上也就是自己生产制造,因此中国解放战争刚获胜,他果断地说:“即便是我们失去所有的根据地,可是只要是拥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拥有了夯实基础的根基。”

毛主席一席话是看到了东北的工业生产根基,由于日本把伪满国作为自己的国家来运营,使东北地域的工业生产整体规模占全国各地一半还多,类型较为齐备,形形色色的加工厂林立,尤其是军工厂,可源源不绝地供应部队,因此要和国民党打一场持久战,就务必抢占东北。

因为东北是兵家必争之地,国民党也在对决中竭尽全力,彼此都看上同一块蛋糕,最后谁能拿得了就在于各自的水平了。为了更好地抢占东北,务必派遣大将领兵,主席想让自己最得力的林彪去坐阵,不过那时候林彪是个风云人物,好多个解放区都争着要他指挥部队。

第一次被任命为山东省军区司令员的林彪,走到中途时,电文就来了,调任热辽军区司令员,他刚到热河了,又接到总部的电文,叫他不要在热河滞留,立即去东北,带领东北人民自治军作战。

那时候毛主席与东北局想法是一样的,东北太重要了,绝不许国民党先掌控东北,可是这一想法迅速就被冲破了。虽然国民党在关内,距东北也有一段距离,但国民党这边有美国支持,美国派出了飞机和舰船协助运输,让大量的军队快速靠近山海关。国民党军队没有旅途劳顿的苦头,东北人民自治军就不一样了。这个队伍从每个根据地调到东北,那时候没有机动车,全靠两腿强行军,直到了位置,大部分精力已透支,累倒不是问题,只要是有吃的,有时间休息,很快就能恢复但是当时的情况等待不了他们恢复精力了。

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十六日,国民党军队占领山海关,林彪率军持续阻击战,但大部分时候进一步又退了十步,局势特别不好,连给他驾车的驾驶员都跑了,他也只能骑着马回来。

国民党兵锋正旺,林彪两次提议东北局和自治军总部从沈阳市迁到异地,队伍还要效仿抗日战争时期的打法攻略,到中小型城市和乡村创建根据地,在农村围攻城市。可是,那时候党中央的目标就是大城市的工业,及其连接好多个大城市的中长铁路,不管怎样也不愿意撤兵,东北局也下了指令,假如国民党冲入沈阳市,就跟这些人打巷战,总之不能把这些工业城给他。

林彪收到电文时很生气,他也不管了,直接下令撤出沈阳城。

在林彪退出沈阳市的那一天,苏联红军见局势不好,果断见机行事,将中长铁路以及沿岸城市全都转交国民党。

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底,国民党得到沈阳城。林彪持续向总部发电文,表明了乡村围攻城市的想法,毛主席感觉到是有些道理的,打电话给东北局,说大城市可交给国民政府,部队可脱掉帆布鞋,穿上麻鞋,到乡村去创建根据地,开展一场持久战。

虽然明确提出了舍弃城市,回到乡村的方案,但党中央仍期待保留几个城市,便于未来和蒋氏政府机构交涉时也能有资本。林彪收到指令,就在抚顺市、本溪、安东、辽阳等地进行了阻击战行动,但顾此失彼,仍不能阻拦对手的稳扎稳打。

这时,东北中国人民解放军如想要立足,也只能将国民党军队挡在四平、本溪一带。林彪和毛主席对四平需不需要守,如何守,守到哪些程度,有不一样的意见。林彪认为死守在四平没有什么意义,但遵从党中央的指令,仍然把队伍调到四平防御。在四平保卫战刚开始后,毛主席持续向林彪发急电,让林彪死守四平,逆转所有不好局势。

在四平,林彪守了一个月,确实守不了了,国民党军队的攻击太猛了,以现在的情况看,如果不撤离,被对手围攻的话,没有一个人可以活着出去。因此就向党中央提出要求,可是没有等到回应就撤兵了。次日早上,主席又发过一次电,说假如确实不行,可主动撤离。当林彪收到电文时,东北民主联军已在向长春市撤离的道上了。

没了四平,长春市也是孤城一座,林彪感觉到务必要撤离,他依旧不愿请示,直接带上部队弃城而逃。看见大势已去的局势,一些信念不能坚决的人感觉气数已尽,逃兵持续出现,连林彪的作战科长也拿着队伍的情报信息投敌。

在后来的“二打四平”中,林彪还汇总了另外一条实践经验,也就是打赢这次战事的心态要特别果断。若不能胜战,则不能装出一副梁山好汉的模样,却又绝不放过一切一次获得胜利的机会。

那时候国民党步步紧追,林彪也铆足了劲跑,彼此一切顺其自然,距离不远不近。可是,就是这些奇怪的相互之间追赶,反倒逆转了东北民主联军的低迷状态。

国民党军队不能具有“宜将余勇追穷寇”的智谋,不能将林彪追杀到底,这些人选择追杀以后,先用重炮轰击,炸一会儿,再接着追杀,恰好是由于这个小细节,才让东北民主联军喘上一口气,分出几个分队开展阻击,最终退到哈尔滨市。

对于在东北连连失利的林彪,毛主席没有多大的抱怨。他有更多的准备:既然林彪感觉到了压力,那么就给他缓解压力吧!这时,粟裕、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省战场上给国民党制造“麻烦”,国民党再也没法向东北调兵,只能分兵回关内,东北局势慢慢缓解,林彪也及时调整战略,他带领队伍“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使东北中国人民解放军大逆风翻盘。

林彪的得意之战,由于多种原因被抹去,几乎不出现林彪名字

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朱德曾指挥红一方面军打赢了一场非常难得的战斗,那就是温坊战斗,后人只知道我军在这次战斗中歼灭国民党四千余人,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次战斗,实际上是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和政委聂荣臻在未得到领导命令的情况下擅自做主进行的,即使后来我们赢得了胜利,但这场林彪的得意之战,却在后来 历史 的记载中刻意的抹去了。

实际上,第五次围剿期间我军的作战指挥权并不在自己人手里,而是由来自共产国际的李德。因为有共产国际和博古做后盾,这个完全不懂得军事作战部署,或者说完全不懂得根据我方战斗时机情况安排作战计划的德国人开始对我军的作战方案指手画脚。李德完全照搬苏联的战斗经验,将其应用在我军战场上,结果可想而知,战争开始我军伤亡惨重,让国民党白白捡了个大便宜。

面对这种错误指挥路线给我军造成的重大损伤,朱德、林彪等人早就不满,特别是林彪和聂荣臻作为红一方面军的领导人,多次向朱德提议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彻底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

但当时的决定权还在李德手里,他以朱德的名义拒绝了二人的提议。这种情况下,出于对党和革命工作负责的态度,林彪决定采取"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擅自在闽西温坊地区主动后撤20里,引诱李延年第四纵队冒进后才获得的战机。

虽然这项作战方案得到了我军广大将士的高度支持,也是符合当时战场形势的,但林彪、聂荣臻两人却要因此承担很大的风险。林彪、聂荣臻为了整个苏区和红军的安全,只有置之死地而后生,要冒着被处分或者牺牲的风险指挥战斗。

想要取得战斗的胜利,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很重要的,林彪凭借自己独到的作战眼光,将目标放在了温坊。温坊是国民党部队进攻的必经之地,两侧的高山能够为我军提供良好的隐蔽地势。确定了战斗位置,就要选择精密的作战计划,林彪和聂荣臻为了混淆敌人的注意,将自己军团一部兵力伪装成整个团向西撤退的假象,因为林彪部队的作战力对敌军来说有极大的威慑力,一看到林彪撤了,国民党部队自然大意起来向我军追击。

但国民党毕竟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其军事工事水平也优于我军,整个部队结构较为密集,想要集中攻击对我军来说存在一定难度。林彪、聂荣臻又想出一计妙招,安排独立二十四师伪装成地方部队在敌人能看到的地方做出镇守的假象,引诱敌人再次前进。

至此,国民党部队终于钻入了林彪等人布下的天罗地网,敌人还在布置阵地的时间,我军对其发起了突然性的打击,不到三个小时就打下了敌人的阵地。

这次战斗短暂的停止后,因为我军的作战补给和实力相对有限,正常情况下应该做以适当的休整或者在打击敌人后立即转移,我军上级部门也是如此命令的。但林彪和聂荣臻认为国民党军会对此次的失败耿耿于怀,一定会再次反扑,所以向朱德申请想要继续在温坊作战,打敌人个措手不及。

此时朱德已经在李德手中拿回了指挥权,并且同意了二人的作战方案,同时指示一、九军团"准备遭遇和消灭李三师来援部队。"事实果然和林彪预计的一样,国民党军盲目自信的毛病又犯了,他们以为我军只是侥幸胜利,集结了更多的兵力向我军反扑,此时林彪、聂荣臻按照朱德的指示给敌人以短促出击,消灭其主力部队。

我军将士抓住敌人部队之间的距离差距向对方发起进攻,我军突然的猛烈进攻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最终四散逃窜。当其后方部队前来支援时,我军早已经撤出战场。

在温坊战斗中,林彪和聂荣臻未得到上级的指示先行开战,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其擅自做出作战部署的行为依然遭到了上级的批评,这也是为什么在后续对温坊战役的评论中几乎不出现林彪名字的原因。

林彪是否参加莫斯科保卫战?

没有直接指挥过,但是应该给苏联方面参谋过,出了不少主意,其时林彪因平型关战役受伤(其实是战役后被阎锡山手下的兵打的),正在苏联治疗,苏德战争爆发前,希特勒进攻法国时,斯大林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当前形势,林彪应邀参加,会上苏联的将帅们讨论法国的马奇诺防线能够守多久,林彪说如果德国绕过马奇诺防线,那就糟了,结果遭到苏联将帅一致的嘲笑,哪知战争结果,正如林彪所说。因此斯大林对林彪刮目相看,称他是东方的军事天才,林彪在苏联很有声望,他后来名头那么响,甚至被认为中共的第一军事家,和斯大林对他的支持、称赞也是密不可分的

林彪在中印战争杀了多少?

对印反击战是建国以来对外的所有作战中最漂亮的一仗。主帅是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林彪

林彪——在军事作战中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天才。 在解放战争中,林彪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几乎解放了大半个中国。在四野参战的所有战役中几乎每战必胜。从辽沈、平津,一直到渡江战役(武汉部分)入川作战、衡宝战役、海南岛等。横扫千军如卷席,几乎是逢战必胜。打的国齤民党闻风丧胆,望风而逃。

解放后,首战就是入朝作战。朝鲜战争爆发后,几乎就要解放整个朝鲜的金日成忘乎所以。严重忽视后方兵力不足和补给线薄弱的兵家大忌,急功冒进。此时,林彪曾数次提醒毛主席以及电告金日成,应加强银川等地的防务,防止后勤补给线被切断。但均被拒绝。此乃林彪不去入朝作战的原因之一。

当时,建国的十帅、十大将中,对于大兵团作战,最擅长的两个人选就是林彪和粟裕。而粟YU更不愿意去出这个风头(粟裕为十大将军之首)。毛迫不得已派彭德怀入朝作战。而彭擅长的作战方法是游击战,对于大兵团作战彭根本就是门外汉,更何况他面对的是二战中赫赫有名的世界级大兵团作战的指挥高手。结果就是彭在朝鲜战场上战略上几乎是输了个一塌糊涂。好在志愿军斗志高昂,每每化险为夷。像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就是典型的指挥失误而最终却赢掉了战争。

代价就是我军损失惨重,仅被俘人员就达39万人之多。而彭德怀损失的部队大都是林彪起家的原四野的骨干部队,对此,林彪对彭德怀耿耿于怀。对此,毛主席也有看法。包括金日成数次要求将入朝作战的志愿军部队由他指挥,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也就是在志愿军入朝作战中,朝鲜人民军(装备、配给都大大优于志愿军)不但不与志愿军配合作战反而抢夺志愿军后勤补给的根本原因。

在整个自卫反击作战中,中国军队歼灭印军3个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歼灭印军3个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歼灭印军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毙伤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4885人,俘印军第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

中印边境关系紧张以后,当中央决定准备作战时。时任国防部长的林彪主动请战,并在很短的时间就做好了战前准备(参战的部队大部分仍然是林彪的旧部—老四野的部队)。

作战初期,林彪以小部队出击,诱使印军以为我军失败,以胜利者的姿态长驱直入。包括中央都也误认为是我军失败,毛主席曾接连7封电报,骂林彪有辱国格、丧失军威,一再电令林彪就地组织反击,不许再后撤一步。而林彪回电称:将在外君有命有所不受。继而命令部队且战且退。直至印军三个集团军纵深我国境内达70余公里。

而这三个集团军中有在1840年随英军入侵北京、参加火烧圆明园的印军王牌部队,第一任军长正是尼赫鲁的心腹考尔将军,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北非、南欧、东南亚诸战场作过战,自吹嘘为“打遍欧、亚的劲旅”。声称要再次打进北京林彪在得知这支部队先行入境后,下死命令要不惜一切代价“把这支部队给我从世界军事史上抹掉”。“以雪百年国耻”。战前动员也以八国联军在中国的种种罪行激励战士,使得我军将士对印军恨之入骨,总攻命令一下,我军犹如勐虎下山,势如破竹,风卷残云一样打的印军毫无还手能力。仅用了一个营的部队像当年在朝鲜战场上美军的银川登陆一样,将印军的三个集团军牢牢地封在了事先准备的口袋里。在不足三天的时间里就将这个王牌军连同其他入境的印军全部干净地消灭了,无一幸免。

此一战,印军部队的斗志几乎丧失贻尽,我军长驱直入。印军四散溃逃。战后世界军事家称之谓:“小刀切黄油的战争”。

母亲死前比划两个手指头,林彪含泪写下悼母诗,朱德看后哀声长叹

林彪是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他早年参加革命,与父母分别多年。

林彪的父亲林明卿和母亲林陈氏,勤俭持家,以织布为生,直到国共合作抗日时期,才收到了林彪的讯息。

为了躲避日寇,林家一家人变卖家产,准备投奔延安的林彪,但在兵荒马乱之中,林家一家人辗转逃难数年,有五口人死在了路途之中。

其中,林彪的母亲林陈氏,临死前比划着两个手指,意思是想念二儿子林彪。

林家祖籍福建,唐宋时期从福建迁至安徽,再迁湖北麻城,晚宋时期定居黄冈县林家大湾。

林彪的父亲林明卿在1877年出生,因为排行第四,后来又被当地人称为林四爹。

林家时代居住的湖北省黄冈县林家大湾,是个丘陵地带,土地十分贫瘠,种小麦和稻子都没有多少收成,因此为了生存,这里世世代代都有织布的传统,以此来补贴家用,这也成为林明卿家后来的主业。

林明卿从祖上分得的田产也十分微薄,据当地的村人们回忆,他成人后分家时只继承了三分菜地和半间房。

因为家中没有多少田产可以耕种,林明卿只能出外闯荡,这个出生山区农村的汉子干过许多活计,却唯独一辈子没用种过田,他进城当过店员,还在货轮上当过账房先生,尝尽了世间百态,却只能勉强谋生。

林彪的母亲林陈氏,也是湖北黄冈人,她比林明卿大一岁,嫁到林家后,贤惠的她起早贪黑,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

林明卿和林陈氏一共养育了四男两女,老大林庆佛,老二林育荣即林彪,老三林育菊,老四林向荣,长女林宝珠,次女林小妹因为家中无力养活在很小的时候就送到别人家当童养媳了。

家中子女众多,又没有多少家产,林明卿家一直过得很拮据,还好林陈氏精于算计,量入为出,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当时林陈氏在家中养了很多鸡鸭,鸡蛋拿去换钱补贴家用,鸭蛋留几个则腌起来给孩子们吃,精打细算的林陈氏,吃的时候还把一个鸭蛋分成四半给孩子们分着吃。

虽然家中并不宽裕,但林明卿和林陈氏还是节衣缩食,供孩子们读书,林明卿虽然从小没读过什么书,但他头脑灵活,走南闯北自己能够看报纸,还学会了打算盘,在外打拼的他深感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坚决要让孩子们受教育。

林家的兄弟姐妹中,除了早早送人的小妹,其他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读过书,这在贫穷的农村并不多见,林家的堂屋中一直挂着一幅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二件事读书耕田,这也是林家的祖训,林明卿虽然没有田地可供耕种,但读书这件事他是一直十分看重的。

林彪在1907年出生时,家中依然贫寒,他不到八岁就要帮家里干活,打草跳水什么的,他一样不落,空闲时他还会帮母亲纺纱。

林家的兄弟姐妹中,林彪和弟弟林向荣长得最像母亲,林陈氏也最喜欢这两个儿子,这两人之中,林彪从小就沉默寡言,林向荣则活泼好动。

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林家的女儿林宝珠因为丈夫去世,只能带着两个岁数还小的孩子回了娘家,林家一下子又多添了三口人,还要林宝珠带回来一点钱财,林家商量以后,用这笔钱买了两台织布机,从此全家就以织布谋生。

林明卿此时也从辞去在外的工作,回家专心织布,一家人勤勤恳恳,总算也能谋个温饱。

林家家境的转机是在上世纪三十年初,当时湖北发大水,水灾过后反而让林家的布十分畅销,林家借此也有了一点积蓄。

此后林明卿和林陈氏辛苦经营、勤俭持家,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宽裕,林家盖了新房,织布机也添置得越来越多,成为了林家大湾有名的大户。

但此时的林彪,并不知道家中已变得富裕,他早已离家参加了革命。

在林彪上初中时,林明卿就跟儿子聊过未来的打算,他说家中既不富裕也没有什么人脉,帮不了林彪什么,他觉得林彪初中毕业后当个教书先生就不错了,可以养活自己。

但林彪却说现在国家不太平,他想要去当兵,将来报效国家,这可把林明卿吓了一跳,林彪一直文静瘦弱,他怎么也没想过让儿子吃当兵这碗饭。

林明卿当时还以为林彪年纪小,以后再慢慢劝说好了,没想到林彪居然真的走上了从军这条路。

林彪的两个堂兄林育南和林育英均是早期的共产党人,林彪深受他们的影响,在青年时代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不顾父亲的反对,在1925年南下报考黄埔军校,真的如他跟父亲所说的一样,成为了一名军人。

当时交通不便,林彪去报考军校后,就跟家中断了联系。

留在家中的林明卿,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期,也参加了一段时间的革命工作,因为他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共产党领导的当地农村组织邀请他去汉口,在党领导下的贫民工厂中担任代表。

但没过多久,大革命就因为反动势力的反扑而失败了,林明卿就回到了家中,继续专心他的织布生意。

到了1934年,虽然一直没有林彪的音讯,让林明卿和林陈氏十分牵挂,但家中的织布生意倒经营的风生水起,家中足足有37台织布机,俨然是个小工厂了。

1936年底,林明卿和林陈氏终于等到了林彪的消息,此时已经是国共合作抗日时期,林彪才终于能安全和家中联系, 他写信给家里人,告诉他们自己已经在延安当了红军大学的校长,这一年正好的林彪父母花甲大寿,林彪在信中也送上了祝贺。

这封久违的信,让林明卿和林陈氏十分兴奋,尤其是林彪的母亲林陈氏, 她自小就最疼爱这个二儿子,林彪一去十余年没有音讯,让她在夜里常常暗自流泪,如今二儿子不但平安无恙,还有了出息,这让年迈的林陈氏欣喜不已。

虽然收到了林彪的信,但林明卿还是放心不下,他就派四儿子林育菊去延安找林彪,林育菊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1937年初来到延安,见到了分别十余年的哥哥林彪。

林彪向林育菊详细询问了家里的情况,尤其是父母的身体 健康 状况,他还托林育菊回家后动员家乡的青年们报考延安的红军大学。

林育菊回到家乡后,向乡亲们介绍了延安热火朝天的革命景象,他还带回了几张红军大学的招生简章,这一下子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林彪老家的青年们纷纷对延安和红军大学起了向往之心,尤其是林彪的弟弟林向荣,更是带头要奔赴延安。

最终,林向荣和林彪的侄子林欣然、林彪外甥陈得之(林彪姐姐林宝珠之子)等一行九人,结伴前往延安参加革命工作,林向荣到延安成为了一名抗大学员,在解放战争时期已经成长为一名团长,可惜牺牲在解放太原的战役中。

1937年,林彪率领八路军打出了 平型关大捷 ,消息传到林家大湾后,大家更是纷纷竖起大拇指,都说林家的这个儿子了不起,打出了中国人的志气。

但林明卿听到这个消息后,却有喜有忧,喜的自然是儿子打出了抗日战争中举足轻重的一场胜仗,忧的是消息传出去后,日本人知道这里是林彪的老家,很有可能会来报复。

此时,战乱已经影响到了湖北地区,原本家中还算小康的林家,也支撑不下去了,林明卿更怕日本人打过来会报复林家,就准备举家逃难。

林家全体商议后,准备留下林明卿的长子林庆佛看守祖宅,其他人无论男女老幼,都一起出发,去延安投奔林彪。

林明卿变卖了所有值钱的东西,一家老少总共有13口人,租了两条木船前往武汉,出发前林明卿还特意带上了织布机,他早就考虑周祥了,织布机是全家吃饭的家伙,在路上就算有什么波折,有织布机在大家辛苦纺布,总还有口饭吃。

林家本来打算从武汉坐铁路直奔延安,但没想到的日军一路进攻过来,国民党一退再退,去往延安的铁路已经中断了。

此时,日寇的脚步已经向武汉进逼过来,林家一家更不敢呆在武汉,只能逃往湖南。

一路辗转流离,林家不知吃了多少苦头,总算暂时躲到了湖南衡阳的乡下。

这是就显出林明卿带着织布机的先见之明了,在衡阳乡下,林家上下十几口人,就靠织布机谋生,他们接了抗日军队的订单,把布加工成军用绑带,全家人起早贪黑的干,虽然辛苦,但日子总算还过得去。

此时到处都是兵荒马乱的,林家一家人也不敢轻易启程,就暂时先在衡阳安顿下来,他们在衡阳一住就是三年多,到了1944年,形势又变糟了。

因为国民党政府的无能,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一败再败,日本人眼看又要打到衡阳来了,林家又不得不踏上了逃难之路。

这次,林明卿打算一家人逃往广西,再经过云贵川前往延安,他们一家人辛辛苦苦,总算到了广西桂林。

桂林还有火车,但这是运货用的,不能坐人也不卖票,林家还说歹说,总算货车司机心善,让他们一家人分别坐在火车棚子上。

全家老老小小,都分别趴在不同车厢的棚子上,只有一个精劳力林育菊爬上爬下,为大家买来生活必需的食物,但林育菊在车上一个不小心,还摔断了腿。

林育菊的妻子这几年一直过着精神高度紧张的生活,一下子接受不了丈夫摔断了腿的打击,就此去世了,这更让林家雪上加霜。

火车到了广西柳州之后就不走了,全家人只能滞留在柳州,此时他们手头已经没有余钱,在柳州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这时善良的林陈氏,眼看路边有一个生病的妇女十分可怜,就把自己仅有的一点稀饭分给她吃,这名妇女挣扎在生死边缘,连稀饭也咽不下去,林陈氏的就嘴对嘴的把稀饭喂给她吃。

但没想到林陈氏的同情心却给她带来了杀生之祸,这位妇女得的是霍乱,林陈氏不幸被传染上了,这时候大家连饭都吃不上,又从哪里给她找药呢?

林陈氏已经是快七十岁的人了,经过这么一番折腾,终于油尽灯枯,就死在了柳州,临死前,她已经没有力气说话,颤巍巍地伸出了两根手指,身边的家人一看就知道她的意思,她最后想见上一面的,是二儿子林彪。

埋葬林陈氏后,林家一家又辗转逃难,终于跑到了贵州的独山, 此时林家一家子,已经死了五口人了,分别是林彪的母亲林陈氏,林家四儿子林育菊的妻子和女儿,还有林家长子林庆佛的妻子和女儿。

在独山继续呆下去,没有生活来源的林家人只能等死,还好独山当时并没有被日军占领,林明卿就让林育菊赶紧去给延安拍个电报,争取能联系上林彪。

这时已经是1944年的冬天,林彪从苏联养病后回到了延安,一直在打听家人的消息,但始终没有结果,正在这时,他接到了贵州拍来的电报。

电报上说:“敌伪侵袭,故土沦陷,家人逃难在黔,母病逝,亟盼援救,父。”林彪看了电报才知道母亲去世,不禁泪流满面。

他很早就参加革命,多年未跟母亲见面,但母亲的养育之恩他一直铭记在心,如今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怎能不让他悲痛万分呢?

林彪悲从中来,随身拿起身边延安自制的草纸,就写下一首诗来悼念母亲:“严父来电急,呼救难途中,慈母死荒郊,他人无消息。”朱德看过这首诗也哀声长叹,连声说这太让人感伤了。

之后,中共托冯玉祥的夫人李德全帮忙打听林彪家人的消息,李德全当时负责国民党救济总署的红十字会,专门安置难民,她派人在独山找了好多天,总算找到了林明卿一行。

林明卿等人之后被接往延安,1944年,分别多年的两父子终于在延安见面了,林明卿一家也结束了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

《抗战时期林彪一家人的悲欢离合》,《党史博览》,2001年10月

《林彪的两次请客》,《同舟共进》,2014年10月

林彪的心腹作战科长,因一个女人阵前投敌,建国后落网被执行枪决

这个人叫王继芳,他曾给我军在东北战场上造成巨大损失,甚至差点儿改写了 历史 。

王继芳,曾任东北民主联军作战科长,因为他临阵之际转投敌营,导致林彪被国军一路追着打,差点儿带部队躲到苏联去。

然而,王继芳的叛变既不是因为被国军俘获,也不是因为被我军处罚,完全是心甘情愿地主动投敌。

他投敌的动机,只是因为一个女人。

要知道,作战科长是一个关系到整个部队生死的职务。

为什么这么说呢?作战科长掌握着作战计划、战役部署、兵力状况、指挥思路、联络密码等所有部队的军事机密。

作战科长一投敌,那部队几乎就成了敌军的一道菜。因此这个职位一定要底子干净,只有深受上级信任的人才能够担任。

换言之,能担任这个职务的人,绝不会主动投敌。

当时的王继芳,则完全符合做作战科长的条件,他的底子很纯洁,而且他和林彪的关系亲如父子,且深受林彪的信任和器重。

王继芳是一个孤儿,他十四岁的时候,就跟随中央红军长征。 在千难万险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年幼体弱的王继芳,便成了林彪队伍重点照顾的对象。

一路上,林彪总会嘱咐战士轮流背他,有时林彪自己也会亲自背他。林彪对王继芳的偏爱,在此也可见一斑了。

到了延安后,林彪又让王继芳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想着把他培养成一名有文化、有政治觉悟、懂军事的我军指挥员。

林彪和王继芳,既有父子之情,又有师生之谊。

被这样一位心腹下属无情背叛,让自己带领的军队差点儿蒙受灭顶之灾,林彪被刺激得这么惨,也很能理解了。

在大家印象中,林彪此人性情严肃,城府极深,且独断专行。 但其实,林彪年轻的时候,还是颇为坦诚的。

在井冈山,他在围剿的压力下对前途产生动摇,在给毛主席的信中提到 “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因此不赞成一年争取江西的计划” ,表达对红军前途的悲观。毛主席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回应他,也令他拜服于毛主席。

王继芳也产生过动摇,但20多岁的他才是真正的心思深沉,他的动摇一直深藏不露,暗中琢磨,丝毫没有让林彪察觉。

说实话,连千难万险的长征,王继芳都经历过,为何看到抗战后空前壮大的我军,却反而产生了动摇的情绪?这着实令人费解。

时间回到1945年8月8日,这一天,苏联对日宣战,于次日出兵东北横扫日本关东军。 而在8月14日,国民政府却与苏联达成了一个丧权辱国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条约内容主要为:把旅顺港租借给苏联三十年,和苏联共同经营长春铁路,大连港作为自由港,苏联享有特权,还让外蒙古公投独立,从中国分裂出去。

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英、苏三国背着中国达成了这项协议,试图用中国利益换取苏联对日宣战。 美国则为了让苏联尽快对日宣战,将密约告知了蒋介石,催促蒋介石与苏联签约。

蒋介石派宋子文和苏联谈判,不仅同意了雅尔塔密约出让的中国利益,还把外蒙古也搭了进去,连美国都对蒋介石的“慷慨”感到吃惊。

但宋子文谈完条约后,却不好意思去签,马上辞了职。

接替宋子文签约的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说出了在日本投降已成定局的情况下,还和苏联签下卖国条约的原因—— 防止中共与苏联“或竟发生关系”。

苏联许诺把东北全部交给蒋介石,而且不再支持我党,这才让蒋介石急切签下了卖国条约。

我方当然也知道东北极其重要的价值,抗战一结束,我方便开始了征战东北地区的部署。

苏联表面上履行条约,制止我军进入东北,实际上却暗中给我军“放水”。

苏联从蒋介石那里拿的好处,还抵消不了蒋介石所攀上的美国势力对苏联的威胁,这一点苏联很清楚。

特别到了美国开始帮蒋介石运送兵力、抢占东北的时候,苏联希望我军占领东北的心情便更加急切。

当时,斯大林还命人给当时的东北局书记彭真发去电文:“ 如果说过去需要谨慎些,现在应该以主人自居,放开些干。

在这种形势下,以至于苏联撤兵时,我军和国军对于东北的争夺已达到了白热化。

王继芳是林彪的心腹,他肯定知道苏联不会把东北交给蒋介石。

不过,当时美国给国军提供了大量美式装备,特别缅甸远征军,更是清一色的美式装备,战斗力也非常强悍。

这些客观条件上的差距,让包括王继芳在内的一些东北民主联军士兵,对打不打得过蒋军产生了疑问。

特别是苏联撤兵后,拥有原子弹的美国会支持蒋介石到哪一步?

这也让他们对于打败国军没有太大的信心。

在对胜利信心不足的情况下,王继芳还遇到了促使他投敌的“催化剂”。

有一段时间,我军初到东北作战并不顺利,当时林彪的前线指挥部曾设在一个叫梨花镇的地方。

前指所在院子的房东,有个姿色出众的女儿,王继芳住在这不久,就和她眉来眼去勾搭上了。

王继芳从小就住在部队,没有什么男女相处的经验,在二十五这样青春年少的年龄,被一个貌美女子一勾引,立刻就把持不住了。

然而,这个女人却是不简单,她除了是房东的女儿,还是当地国民党三青团的区队长。

说到三青团,它其实算不上是国民党专门的特务组织,而是国民党的一个政治团体。三青团由蒋介石亲自创建,主要吸收年轻人加入,为陈腐的国民党灌入新鲜血液。

而在解放战争时期,三青团却逐步演变为国民党对付我党的工具。

当时,三青团成员很多都是狂热反对我党、支持国民党的“热血青年”,其中一些人也被发展成了国民党特务。与王继芳勾搭上的这名女子,更是当地三青团骨干,极具蛊惑力。

我军刚到这一地区,主要任务是作战,有没有基层组织配合,对这些情况当然不了解。 由此,就给了王继芳和这个女人勾搭的机会。

王继芳本来就对我军胜利心存疑惑,又被这个女人狂吹枕边风,听了一堆关于国民党集团和国军的优势,对于己方的信心更加动摇。

而后我军撤出四平时,让王继芳愈发相信我党战败成为定局,于是为了自己的“幸福”和以后的富贵,投向了蒋介石集团的怀抱。

但事实上,当时蒋介石虽然和苏联签了条约,但是国军远离东北,还要忙着接收江南,一时半会儿压根到不了东北。

蒋介石的算盘打得好,希望苏联等国军大部队到了东北再撤军,按条约把东北交给国民党。

然而我军抗战八年,一直在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华北有我军队伍,东北也有我抗日联军,抗战一胜利,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我军很快就进入了东北。

苏联肯定不会为蒋介石看守东北,我军一进入,苏军就陆续撤走,算是“无缝衔接”,我军既能抢先占领东北地区的大城市,苏联也不算违反条约。

这时, 国民党在东北,基本上是靠派去的接收大员从苏联那里接收东北城市,武装还只能依靠伪满的警察、宪兵,以及招安的土匪。

蒋介石看到我方抢占东北,便一面和苏联外交,一面和我方谈判以争取时间,期望在美国帮助下把国军正规部队运到东北。

另一方面,蒋介石集团确实也不着急,在他们看来,自己有和苏联的条约,就认为国民党当局是东北的法定接收方。 随着运送到东北的国军越来越多,蒋介石的态度越来越强硬。

我方的态度也开始强硬起来,此时双方的立场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当时沈阳的苏军,还是等蒋军到达后才撤离,毕竟条约在身。

但在1946年3月的时候,苏军还没有撤离长春。

我军只要夺取长春,就能在和国民党的谈判中有更多的和平筹码, 而夺取长春关键是要拿下四平这个长春的门户。

于是,林彪在党中央的指示下发起了“四平战役”。

当时,国民党则委任刘翰东为辽北省主席,宣布接管四平, 而驻守四平的武装则用上了王大化、王耀东的土匪,基本属于乌合之众。

3月15日,林彪先是组织兵力拿下四平机场,切断四平的空中运输,随即包围四平,用了两天时间就顺利攻占了这座坚城。

辽北省主席刘翰东和保安司令张东凯,以及王大化、王耀东两个匪首都被我军俘获,三千多守军被歼,并缴获了一大批丰厚的军用物资 (数据来源于人民网)

看起来轻而易举,但此时真正的四平大战还没有开始,让王继芳畏惧的蒋军王牌部队才赶到沈阳。

四平这样的重镇被我军占领,让蒋介石深受刺激,即刻便命令沈阳的新一军杀向四平,务必把四平夺回来。

新一军可是蒋军一等一的王牌部队,由孙立人的缅甸远征军组建而成,全副美式装备,在印度接受美军训练,战斗力极其强横。

新一军杀到四平的时候,孙立人还在美国开会,指挥由郑洞国负责。

郑洞国指挥下的新一军连连失利,但即使这样,新一军强大的战斗力还是给东北民主联军带来了极大压力。

我军进入东北后,在东北组建了很多新部队,战斗力比较弱,装备也无法跟国军比。 本来,我军制定的策略就是建立农村根据地,不与国军正规军直接发生冲突。

但这个时候,为了和蒋介石争取谈判上的主动,并且阻止国军攻势,让我军能够站稳东北,与蒋军形成南北对峙。

当时,毛主席电令林彪保卫四平,把四平变成东方马德里。

林彪也发出了号令:“ 四平是决战之城,我们要与国民党军决一死战 !”

毛主席做出最终决定,林彪立刻坚决执行。 他迅速向四平增兵,陆续将东北民主联军大批主力军队调往四平,林彪在四平保卫战中算是发了狠。

四平的防御准备也迅速进行起来,因为考虑到蒋军这些王牌部队机械化程度高,炮火猛烈,还有坦克协同。

我军针对这种情况,在四平修筑起大量的壕堑工事,还堵塞部分河道,让溢出的河水形成沼泽带,阻止国军坦克的进攻 。各种军需物资也大量囤积到四平,完全是死守到底的打算。

林彪在战前动员时,也要求我军战至最后一人,与四平共存亡。 王继芳可不想与四平共亡,让他神魂颠倒的情人还在四平旁边,他只想和四平“共存”。

但这个时候王继芳还没有完全失去希望,东北民主联军有兵力上的优势,也许能够守得住四平,那样他就可以继续留在情人身边。

新一军的攻击力确实强大,飞机、坦克掩护,炮火压制,我军无法远距离阻止国军,防御工事也几乎全部被摧毁,只能用钢板做掩体。

只有等蒋军靠近,我军再用轻武器和蒋军近战、肉搏。几经较量, 新一军终于在东北民主联军的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口子,东北民主联军奋力反攻,伤亡数百人还是没能夺回阵地。

林彪针对这种情况调整了战术,除了阵地坚守还主动出击,用运动战打击国军,让不可一世的国军王牌军吃到了苦头。

指挥新一军的郑洞国,见东北民主联军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不堪一击,只好向杜聿明提出增兵请求。

苦战多日,四平还在我军手上, 毛主席电令嘉奖四平的东北民主联军,并让林彪考虑继续增兵一到两个团。

但林彪这时已经看到四平难以坚守到最后的结局。

以前我军长期在农村打游击,缺乏大城市攻坚、防御的经验。

东北民主联军新组建的部队又多,训练不足,在防御战中协同很成问题,往往处在各自为战的状况。 其火力配备更远不及国军,一度通讯被蒋军炸瘫痪,全军都是在失联状态下作战。

反观国军方面,其王牌部队训练有素,火力协同,进攻中各部队交叉掩护推进,给我军造成了很大伤亡。

再这样坚守下去,东北民主联军的主力将会损失殆尽。 但为了我党在谈判桌上的战场,为了大局,林彪仍然坚决执行命令。

作为作战科长的王继芳,对这个情况当然十分了解。面对这种情况,他比林彪还焦虑。

随着形势变化,东北民主联军也有从四平撤走的可能,但王继芳不可能离开四平。 自从和梨花镇的房东女儿勾搭上,他已然忘记了身为我军战士应有的操守,变成了一个为女人不顾一切的“情种”。

紧跟着,更让他绝望的事就来了,肖华率三个团镇守的本溪被国军王牌部队重兵围攻,战至所有连队只剩十多人,只能弃守撤离。

腾出手来的另两支国军王牌部队——新六军和第七十一军,也压向了四平,对四平形成三面围攻之势。

这样一来,东北民主联军在兵力上的优势也将丧失。

毛主席这时下达指示,四平尽量多守几天,林彪只能拼上血本和三支国军王牌部队全面对抗。

毛主席一贯不为一城一地拼光有生力量,这次四平保卫战是为全局着想,林彪也能理解。

不过这时,孙立人已经被蒋介石从美国紧急召回,亲自指挥新一军,又新增两支国军王牌加入对四平的进攻。

这时的四平保卫战,已经到了最惨烈的时候了。

在国军连番猛攻下,东北民主联军伤亡越来越大,黄克诚不得不建议林彪弃守。但作为四平保卫战主帅,林彪首先要服从命令,他犹豫着,并没有很快回复黄克诚。

等不及的黄克诚自己给中央发去电报,建议不仅放弃四平,同时也放弃已经占领的长春。四平不保,长春也一定守不住。

可是谈判桌上的交锋正激烈,毛主席仍要四平再多坚守一阵,林彪于是给各部队发出继续死守的命令。

东北民主联军奋力抗击,无奈国军王牌部队攻势太强大,防御阵地接连失陷。

廖耀湘的新六军突破东北民主联军的防线,已经迫近四平城区。

不久前,廖耀湘的新六军刚以一个团的兵力击败了东北民主联军一个纵队的主力,这时锐气正盛,要一马当先杀进四平。

塔子山是四平防御阵地中最关键的制高点,也是国军进攻的主要目标。

林彪不断给塔子山发去电令,先要求多守一天,后来变成再顶住半天。

随着东北民主联军的防线不断被突破,塔子山已经被蒋军三面包围。防守塔子山的东北民主联军伤亡殆尽,林彪的命令无法执行了。

塔子山失守,四平再无坚守的可能,如果东北民主联军再不撤退,后路被断将会全军覆没。

毛主席当机立断致电林彪: “如果你觉得死守四平已不可能,便应主动地放弃四平……”

林彪在接到电报前,便已经考虑到全线撤退的问题,于是没等中央回电,便下达了撤退命令。

王继芳一面听着撤退的安排,一面在打自己的算盘。这次撤退,着实让他又喜又愁。

这场仗打下来,东北民主联军最精华的部队几乎打尽,一撤退不知道哪年才能重回四平,他和他的情人也许再难相见。不过不撤,他不是战死就是被俘,也不能与情人团聚。

现在要撤退了,他手上就有了和情人在一起的筹码,只要把自己的战友出卖给国军,他就能够永远和情人在一起。

关于国军的实力,王继芳已经领教过了,此刻他十分深信,不久后国军就能全面攻占东北,乃至于全国。

而我党部队最多只能像以前那样打游击,这样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还不如趁着撤退混乱投向国军,如果立了功,他和他的情人的前程就一片光明了。

撤退一开始,王继芳就开溜投向了廖耀湘。

林彪的作战科长自己送上门来,这样的好事廖耀湘想都不敢想,他赶紧把王继芳送到上司杜聿明处,生怕晚一步会贻误战机。

王继芳带来的情报对国军而言,当然价值连城, 杜聿明知道了我军损失巨大已经无力再战,也知道了我军的撤退方向,便即刻命令国军全力追击林彪的部队,不必担心阻击。

于是国军得此情报,立即放开手脚对我军进行追击,追击速度之快超出我军想象,我军即退一昼夜,刚刚停下要做饭,国军的炮火就打到了。

一路上,东北民主联军很多被打散,逃离部队的人也不少。 这是林彪战争生涯的一个至暗时刻,他已经计划撤到苏联境内,或者去大兴安岭、海拉尔打游击。

但最让林彪接受不了的是,造成他惨败的人,居然是他最信任的王继芳。

国军的追击完全超出军事的基本原则,这让林彪意识到内部出了问题,一查王继芳失踪,林彪立即就知道了是怎么回事。

只是被蒋军追击得无暇他顾,林彪只能暂时忍住难以言表的愤恨,先带部队走出生天。

林彪退过松花江,新一军一部紧跟着就追过松花江,中央已电令彭真退出哈尔滨,东北眼看就要沦陷。

幸好这时停火协议达成,国军停止了追击。

王继芳实现了他的愿望,杜聿明给了他一个少将参议的职务,还亲自出席了他和他情人的婚礼。 王继芳一时间春风得意,找到了他想要的人生。

不过他没想到,再过一年多,不仅是四平,中国大部分城市都将被我军解放。

后来,王继芳到毛人凤的手下做事,但是很快就被冷落。

这个曾为国军立下大功的人,在国军退守台湾时,却连机票都没分他一张。

王继芳本是四川巴中人,只好潜回重庆,到新中国的公安部门任职。

没干多久,王继芳便被我军发现,林彪即令用专机押到武汉,公审处决后枪毙。

最终,王继芳为自己毫无底线的叛徒行径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完-

相关推荐:

林彪是怎么死的

什么水果能油炸

如何寻找正规贷款公司

黄油和芝士可以放冷冻吗

什么水果没皮

林彪是怎么死的啊

交通银行信用卡没开通怎么注销

什么水果可以净化室内空气

标签: [db:标签]

声明:《林彪是怎么死的》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林彪是怎么死的

    林彪于1971年9月13日叛逃,坠机死亡,林彪,原名林祚大,字阳春,号毓蓉,曾用名育容,育荣,尤勇,李进。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参...

    百科 日期:2023-04-08

  • 什么水果能油炸

    大部分水果都是可以油炸。1、准备梨一个,洗净、去皮、去核,切成滚刀块备用;2、准备水淀粉少许,用水调成糊状备用;3、准备芝麻少许备用;4、准备白糖...

    百科 日期:2023-04-08

  • 快手开店怎么收费

    在快手开店的收费规则为,对于不含推广佣金的商品而言,系统会按实际成交金额的百分之五收取技术服务费。对于含有推广佣金的商品来说,系统会按...

    互联网 日期:2023-04-08

  • 如何寻找正规贷款公司

    1、申请门槛。虽然贷款公司容易申请,可是也有一定的门槛,而且企业贷款额度高、流程复杂,肯定有一定的条件,如果贷款公司门槛太低,基本不要审核就...

    百科 日期:2023-04-08

  • ps怎么储存为psd

    ps储存为psd格式的方法是: 1、首先打开电脑上的PS软件,随后点击ps顶部菜单栏上的“文件”按钮,在展开的菜单中点击“存储为”按钮,进入存储界面...

    数码 日期:2023-04-08

  • 黄油和芝士可以放冷冻吗

    1、黄油最好不要冷冻,因为这样会导致它里面的水分被冻成冰渣,影响质地、口感。而马苏里拉芝士是可以冷冻的,将它切成小块后分别装进保鲜袋,再放...

    百科 日期:2023-04-08

  • 什么水果没皮

    杨梅,水果之一,杨梅是杨梅科杨梅属水果,喜湿、耐阴寒的亚热带水果树种。杨梅属于杨梅科乔木植物。又称圣生梅、白蒂梅、树梅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

    百科 日期:2023-04-08

  • 林彪是怎么死的啊

    林彪是乘坐飞机坠机而死的。林彪,1907年12月5日到1971年9月13日,原名林祚大,字阳春,号育容、育荣、尤勇,乳名春儿。湖北黄冈人,中国现代政治家、军...

    百科 日期:2023-04-08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