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歌舞电影《一个明星的诞生》中的配乐《Shallow》由库博编写,库珀花了两年半的时间为这首歌曲做准备,他找到声乐教练罗杰·洛夫学习编曲,在正式录音前把这些歌曲练习了无数遍。聘请著名歌唱家Lady Gaga演唱,2015年该歌曲夺得美国iTunes专辑榜冠军,并在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的iTunes登顶。该音乐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它们与剧情息息相关,构成了电影的起承转合与点睛之笔,成为故事主线不可或缺的一部,表达了这位嗜酒如命的摇滚明星,由库珀饰演的男主角,和创作新人由Lady Gaga饰演的女主角对彼此结合的爱和美好,这是永恒的、感性的、坚韧不拔的、认真的。总的来说,该首歌意义深厚,符合当代主流音乐意义。
如何评价《演员的诞生》这档综艺?
说说郑爽和任嘉伦。郑爽一个大素颜就来了,黑眼圈那么大,嘴角也不太对劲,头发乱糟糟的。进来之后就坐沙发上发呆,后来在导演的提醒下才看到剧本。然后任嘉伦来了,郑爽马上站起来让座位,这个行为乍看很有礼貌,但是她一边让一边躲的远远的,让初来乍到的任嘉伦非常尴尬。任嘉伦问郑爽要不要对对词,郑爽没理(也可能是剪掉了),下一个镜头就是郑爽一个人默默叨叨的念台词,任嘉伦看她的表情很微妙。再接下来任嘉伦都崩溃了。郑爽直接挂到训练室的把杆上“面壁”去了,任嘉伦拿着台本一脸黑线。
第一期《演员的诞生》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你如何评价这档节目?
个人觉得《演员的诞生》这一期节目形式新颖,而且还给人们展示了演员走上这一条路的各种艰辛,能够让演员跟观众之间更好地产生共鸣,从而引起人们对演员的深度关注。这一期节目确实做得挺成功的,后来第二期节目名字还改成了《我就是演员》。
一、去掉演员的光环
这档节目是直接将演员的光环都给卸掉,让演员们回到演技本身,这样不管是老戏骨,还是年轻的演员,其实都需要接受来自节目的考验。在热爱表演的观众面前,演员们不管成名与否,也不管他们迄今为止已经入行了多久,都需要将自己的看家本领拿出来,这样才能虏获观众的喜爱。这样的演员洗净了身上的铅华,用更平实的心态来面对演戏,个人觉得特别好。
二、表达了演员只是一种职业
在这档节目中,我们看到演员其实也是一种很普通的职业,观众透过这档节目了解到许多演员不管名气如何,其实想要成名都是非常不易的,想要长久地奋战在演员的舞台上,除了要有好的演技外,还需要经营许多。当然,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它所带来的正能量。在很多人看来,演艺圈很混乱,但其实也有一些人是真切地爱着表演的,他们确确实实是想做一名实力派演员。
三、符合观众的审美倾向
这档节目之所以一播出就立马获得了不少观众的喜爱,其实还主要是它的节目制作是迎合了观众口味的,比如说他采用“棚综+纪实”的形态呈现,不仅有剧本,而且还可以真真实实的锻炼演员们的演技,确实很有看点。再则,这个节目的制作也是很良心的,经得起腿脚和打磨。所以,在个人看来《演员的诞生》这档节目能够获得很好的收视率,其实跟它本身的质量过硬有关。
中国的影视作品配乐水平为何如此之低?
在我看来,中国影视作品的配乐水平并不低。
比如九二班《新白娘子传奇》中的配乐都是以黄梅戏的形式演绎。
这种表演方式非但不落俗套,还让剧中的所有歌曲红遍大江南北,可见编剧的用心程度!
再比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由张碧晨和杨宗纬演唱的《凉凉》更是成为了观众喜闻乐见的歌曲为这部电视剧的爆红锦上添花!
凡此种种皆可见,中国影视作品那配乐水平非但不低,还很高呢,只不过得看导演和编剧的用心程度罢了!
如何看待《演员的诞生》这个综艺节目?
浙江卫视做综艺向来不靠谱,主要在于一个字----业余。
作为国内第一个引进《好声音》中国版的卫视台,本应迎来一档在全世界范围都广受欢迎的音乐类节目,结果却做出了一个奇怪的四不像。
浙江卫视似乎特别乐于追着收视率跑,在研究出第一季哪些歌手比较受观众欢迎后,第二季就出现了大量同类型的歌手。
嘶哑的声线,嘶吼的高音,坎坷的身世和感性的个性,这些东西以极高的重复度出现在这个本应崇尚个性和创新的节目里,就把节目变成了鸡肋。
没有摸清音乐的本质,纯以一个观众的角度去思考节目的制作,这是《好声音》的败因。
后来的《奔兄》,也是没有摸清楚竞技综艺的本质。
都不需要原版的《RM》来教育,《极限挑战》已经妥妥的教《奔兄》做人了。
就连自己台的《我们十七岁》都明白这个道理:综艺节目,无论你的环节怎么变,观众看的,是人。
李光洙的身体素质肯定赢不了金钟国,所以大家要看李光洙动脑筋。
谁在意黄渤和孙红雷谁跑的快,大家就想看他俩互怼。
郭富城和孙杨的体力根本就是云泥之别,但大家就乐意看大叔配小鲜肉。
人与人之间的化学反应,那些好友之间的互怼和永不分散的友情,才是《RM》能够长久和收获大量拥趸的原因。
《奔兄》后期那种大家配合着假笑和假竞技的塑料情谊,一群人装疯卖傻像模像样的夺冠,除了明星的死忠粉,谁看的下去?
没有摸清竞技综艺的本质,单纯的以流量明星换取观众,这是《奔兄》的败因。
最最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是《王牌对王牌》。
拿着一堆明星,上来一阵胡玩乱侃,然后一段莫名其妙的才艺表演,然后再一段胡玩乱侃,突然就开始煽情,大家哭的稀里哗啦的,然后再一阵胡玩乱侃,内容满满的一集节目就没了。
《王牌》是浙江卫视没搞清楚综艺节目要干嘛的集大成者,把无数原本高高在上的明星,直接拉到了智障的下限
同理,《演员的诞生》不但继续展现了浙江卫视对于综艺节目的“业余”,还让它暴露了自己对“演员”这个行业的业余的理解。
有一集里刘天池说:演员是一个充满匠人精神的行业,他的努力是常人看不到,也很难想象的。(大概意思)
这么说可能有点抽象,我打个比方:
演员就像是程序员。演员修炼自身的演技,就是程序员写代码的能力。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演员通过角色呈现,程序员通过软件呈现。好的演员,让你看不到表演的痕迹。好的程序员,让你看不到程序的bug。你可以不喜欢一个角色,但你不能否认一个角色后面有很复杂的功力。就像你可以不喜欢一个软件,但你不能否认这个软件后面代码的技术含量。这个演员对于角色的塑造,是自身的理解,旁人只能解读一二。这个程序员写的软件,也只有自己知道逻辑,旁人只能猜测和推论。
《演员的诞生》这个节目,在根本不知道演员是如何工作的情况下,用自己浅薄的理解能力,去压榨演员对于电视节目的可贡献价值。
由于这个节目的出发点是“电视节目”,因此整个节目就乱套了。
越专业的演员,越难给节目带来收视率。
越不专业的演员,越可以给节目带来收视率。
所以编导不给演员做准备的画面----演员塑造角色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
所以编导给不专业的演员大量出错的画面----观众看到会给出反应,专业演员演的不露痕迹的好,观众看不到。
所以编导找来陪审团给好演员抹黑----因为角色的原因表演很平淡,通过陪审团的黑,来衬托好演员的白。
其实这一点不怪观众,因为表演艺术就是会存在这么一个极端。
演的差,观众看的出。演的好,观众看不出。演的特别张扬,观众看的出。演的不露痕迹,观众看不出。
因此观众评判的标准只剩下【好】和【不好】两个极端。
剩下的介于中间部分的表演水平,非专业人士是看不出,也评不了的。
比如这个节目中的宋丹丹,她的点评其实特别专业,但观众觉得理解不了,甚至会有人说她是显摆,非要显得跟别人不同。
我觉得这个节目唯一的正面意义,就是让观众直观的看到好演员的表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毕竟在这个快餐年代,周一围演的《问道》都卖不出去,却因为一个5分钟的“小品”火了,也是挺无奈的。
但是节目组制作了这么多小短剧,连个“编剧”的署名都没有(后来又加上了),也可见对影视行业是多么的不尊重了。
演员的诞生不仅仅是演员个人,角色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如果没有水面之下众多创作者的支撑,也就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连这个道理都不懂的话,只能说这是国内目前的大环境:业余的人士掌握着行业的命脉,专业的人们只能夹缝求生。
至于像让欧阳娜娜和郑爽之流通过,想必也是节目组的要求,毕竟给节目带流量的是她们,不留她们,不就等于断了自己的财路么?
论赚钱,还是你们专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