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皓
蜀汉后主刘禅时的宦官,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 蜀宦官。为后主所宠,专秉朝政,每天都教刘禅吃喝玩乐,且城府极深,把前线的军情隐蔽下来。皓与大将军姜维不睦,魏以重金贿皓让皓使后主杀维,皓贪财答应,维启后主杀之,后主不从,姜维十分气愤,黄皓装腔作势,恶事越干越多。皓嫉妒姜维,阴以心腹阎宇替维。景耀六年,蜀亡,邓艾预欲杀之,皓贿赂左右得免。及后主迁洛阳,皓为司马昭凌迟处死。
2、陈祗
三国时期人,字奉宗,汝南人。少孤,弱冠知名。稍迁至选曹郎,矜厉有威容。
奸臣误国误民,历史上那些大奸臣,他们最终的结局如何?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英雄人物,但同样也出现许多奸臣,他们一度影响了历史进程,有哪些奸臣能够上榜呢?他们都得到了怎样的下场呢?
赵高
赵高是胡亥的老师,公元前210的秋天,始皇死于出游途中,赵高勾通李斯伪造圣旨,立胡亥为皇帝。后赵高杀死李斯,操纵朝政,导致秦朝灭亡。后来赵高被子婴用计谋杀死,并夷灭三族!
董卓
他是东汉末年的一方诸侯,他曾率领军队进入洛阳,废除了邵帝控制王朝,他品行不正,导致东汉灭亡,诸侯分离。后因中了美人计,被吕布所杀!
黄皓
他是刘禅身边的太监,多次进献谗言,是蜀国衰落的罪人,关于其下场,有这样的记载,是说邓艾进成都之后,打算杀死黄皓的,可黄皓用金银买通了官员,侥幸逃脱,不知下落。
安禄山
安禄山引发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从此唐朝进入衰落,他的下场是在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死于战场。
魏忠贤
魏忠贤独掌乾坤,一手遮天,诬害东林党人,迫害了多量朝臣。最后是被崇祯皇帝给整死了。
和珅
和珅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他富可敌国,最后在嘉庆继位的时候,被处决,财产被没收,搜出的金银财宝是清朝15年的财政收入。
以上就是我所知道的中国历史上的奸臣,除了以上几个人,你还知道哪些影响历史进程的大奸臣呢?欢迎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
三国中蜀国后期无将是为何
导致蜀汉灭亡的真实原因有以下三点,罪魁祸首是刘禅。
一、蜀汉人才凋零,国力孱弱。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是蜀国后期面临的最严重问题,随着五虎上将的相继死去,蜀国已经出现了很严重的人才危机。新生一代的将领如张飞的儿子张苞和关羽的儿子关平本来都能独当一面,稍加历练能成为栋梁之材,但是也相继战死沙场。这就令蜀国陷入了人才凋零的困境,武将方面,没有再出现能和东吴陆逊相抗衡的将领,更不要提人才如云的曹魏。蜀国此时的将领只剩魏延,姜维以及廖化等苦苦支撑,文臣方面,谋臣只有一个诸葛亮在主持朝政,其他的李严,都是迂腐之士,因此蜀国文不成武不就的局面导致了蜀国在三国争霸中第一个灭亡,同时蜀国的国力孱弱,位于偏僻的蜀地,多山地,土地资源狭小,人口不如东吴和曹魏,而且经济也不发达,无法支撑常年的对外战争,所以诸葛亮北伐反而拯救了蜀国几十年的国运,但还是避免不了蜀国第一个灭亡。
二、蜀国后主刘禅治国能力低下。
蜀国后主刘禅不能说昏庸,但是他的确是个无能之辈。他没有汉昭烈帝刘备的才能,因此他完成不了光复大汉基业的使命,同时刘禅只想偏安一偶,因此他只是象征性的支持北伐,一旦出现任何风吹草动,他就立马召回诸葛亮,以及后面继续坚持北伐的大将军姜维。
三、天下到了分久必合的地步。
三国时期经济了几十年的战乱,自从司马氏取代曹魏政权后。天下已经到了分久必合的地步。因此蜀国势必会被曹魏灭掉。因为这是历史不可阻挡的趋势。
综上:导致蜀汉灭亡的有以上三点原因。
让蜀国和魏国善待的蜀汉叛臣,有着什么样的本事?
蜀果后期人才奇缺,但并完全是这样,主要是指带兵的将领,如果你看过《明朝那些事儿》的话,其中有专门讲解名将的一章
在回来说蜀国后期:
主要带兵将领有:
大将军姜维
征西大将军张翼
车骑将军夏候霸
右车骑将军廖化
可以注意一下姜维,作为诸葛亮的传人,是以文武双全著称的,但是由于奸臣当道,是无法体现的。
分开说下:
1一是刘禅的昏晕无能
2另一个是蜀国的地理位置关系
姜维并没有得到能力的发挥,廖化无能也是不确切的说法
3蜀国用人制度的弊端。大家看姜维时期的蜀魏战争,从蜀国阵营中冒出来的主要是以前刘备时期的一些主要将领的子嗣,如傅彤的儿子傅佥,关兴的儿子关统等等,根本没有出现平民百姓出生的将领。造成这个原因的直接原因便是诸葛亮、姜维的刚愎自用。
还有最后姜维和诸葛亮杀魏延,都可以看出人才在被自我抹杀
4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声望的问题,刘备的声望妇孺皆知,故前期将领大部分都是自己投靠的,而后期刘禅的声望也是妇孺皆知的,可想而知。
这个问题是比较片面的,不能说没有而是说还没死完,但是才能无法发挥,但是缺少将领还是事实,毕竟刘禅不是刘备。。END
古代帝王与手下大臣交往,多数都是利益交换,极少有真情实感参杂其中,即使有些君臣的交往参杂了真情实感,也禁不住时事变迁的影响。但在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中却有这样一位特例,他的属下多数人对他都极其忠诚,君臣之间的互信程度极高,甚至对叛投敌国的大臣说出“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的话。这位帝王就是蜀汉章武皇帝刘备,所谓“叛臣”就是黄权。那么,黄权为何会叛国投敌呢?刘备又为何说自己有负黄权呢?
黄权早年间曾在巴西任君吏,刘璋继位当上益州牧后,征召黄权担任主簿,属于益州旧臣。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因感受到汉中张鲁的压力,而派张松寻求外援,后来张松建议刘璋请荆州刘备入蜀,帮助刘璋抵御张鲁。在请刘备入川这件事上,黄权曾劝谏刘璋说:“左将军(刘备)有骁名,今请到,欲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欲以宾客礼待,则一国不容二君。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闭境,以待河清。”从黄权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刘备入川是持保留意见的,分析了刘备入川后将带给刘璋的麻烦,可惜刘璋并未听从黄权的谏言,反而将黄权改派到广汉任县官。
公元212年,刘璋终于感觉到了刘备的威胁,二人转变为敌对关系,刘备率军攻城掠地,许多地方官纷纷投降刘备,黄权却一直坚持到刘璋宣布投降才归顺刘备,刘备任命黄权为偏将军。
黄权归顺刘备后,曾向刘备建议攻取汉中,不久后刘备任命黄权为护军,发动汉中之战,最后击败曹操占领了汉中。很多人只知道刘备夺取汉中主要依靠的是法正的谋略,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其中很多方略是黄权最先向刘备提出的,这也是刘备重用黄权的原因之一。公元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后,任命黄权为治中从事。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后决定举兵征讨东吴,在这种关键时刻,黄权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明确指出了冒然伐吴是很危险的,劝谏刘备慎重。但刘备并未听从黄权的建议,改任黄权为镇北将军,专门负责防御曹魏,解除自己伐吴的后顾之忧。
刘备在夷陵之败后,黄权在江北的防线成为孤岛,归蜀之路断绝,在东吴的压力下,黄权无奈只得向曹魏投降,曹丕欣然接纳了黄权。蜀汉方面得知黄权投降曹魏后,有人请示刘备要抓捕黄权的家人,刘备得知后说出了很有名的一句话,即“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因此,仍旧像以前一样善待黄权的家人。后期,黄权遗留在蜀汉的儿子黄崇官至尚书郎,最后还在保卫蜀汉的战斗中,随同诸葛瞻一同战死在绵竹。
最后,再来看看黄权在曹魏的状况,曹丕对黄权的投靠比较看重,任命他为镇南将军、益州刺史(虚职)、育阳侯等职。后期,司马懿逐渐掌权后,也比较看重黄权,最后,黄权在曹魏升任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黄权在曹魏还生了个小儿子,取名黄邕,后来还继承了黄权在魏国的爵位。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刘备对黄权很知心,黄权对刘备也非常知心。黄权初投魏国时,曾有人谎报刘备诛杀了他的家人,黄权却对曹丕说:“臣与刘、葛推诚相信,明臣本志。疑惑未实,请须后问。”后来,得到确切消息后,果然如黄权所料,刘备的“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和黄权的“臣与刘、葛推诚相信”,可谓君臣相知的千古佳话。从黄权与刘备之间的故事,也可以看出,刘备待人确实有过人之处,蜀汉君臣的人情味儿确实令人羡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