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的历史:2000多年前,西湖还是钱塘江的一部分,由于泥沙的淤积,在吴山和宝石山山麓逐渐形成沙嘴,此后两沙嘴逐渐靠拢,最终毗连在一起成为沙洲,在沙洲西侧形成了一个内湖,即为西湖,此时大约为秦汉时期。自从隋朝大业六年开凿江南运河,与北运河相接,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构成杭州的便捷交通,促进经济发展,杭州的旅游活动也开始兴起。在吴越国和南宋时期西湖的全面开发和基本定型。由于西湖的地质原因,淤泥堆积速度快,西湖疏浚成了日常维护工作,因此吴越国王钱镠于宝正二年置撩湖兵千人,芟草浚
杭州著名西湖的来历,你知道吗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一起琢磨了许多年,白玉就变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
但是后来这颗宝珠被王母娘娘发现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把宝珠抢走,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王母不肯,于是就发生了争抢,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间,变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下凡,变成了玉龙山(即玉皇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着西湖。
其实,西湖是一个泻湖。根据史书中的记载:远在秦朝时,西湖还是一个和钱塘江相连的海湾。耸峙在西湖南北的吴山和宝石山,是当时环抱着这个小海湾的两个岬角。后来由于潮汐的冲击,泥沙在两个岬角淤积起来,逐渐变成沙洲。
此后日积月累,沙洲不断向东、南、北三个方向扩展,终于把吴山和宝石山的沙洲连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冲积平原,把海湾和钱塘江分隔了开来,原来的海湾变成了一个内湖,西湖就由此而诞生了。
关于“西湖”这个名称,最早开始于唐朝。在唐以前,西湖有武林水、明圣湖、金牛湖、龙川、钱源、钱塘湖、上湖等名称。到了宋朝,苏东坡守杭时,他咏诗赞美西湖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历史沿革
杭州西湖的历史介绍如下:
1历史早期,杭州是海潮出没的沙洲远古时期;
2杭州西湖以东地区,为潮汐出没的海滩,西湖西北广阔的冲积平原,为原始居民栖息处;
31935年,杭州城西北二十多公里的良渚,发现有公元前三千三百年到前二千二百五十年的新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址,从中发掘出斧、刀、戈、镰、铲、镞等石器工具,以及壶、豆、盘、簋等造形规整、质地匀净光泽的黑色陶器,称为良渚文化;
4在良渚以西半山附近水田畈遗址中,发现碳化稻谷凝块,接近市区的老和山麓,解放前后发现堆积有红烧土、灰烬、兽骨烬、陶器残片的五座灶基,以及大量石器、玉器。
杭州西湖的由来?
在巴黎举行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巴黎时间2011年6月24日17点55分(北京时间2011年6月24日23点55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杭州西湖通过审议表决,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湖申遗获得成功。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是文化景观的一个杰出典范,它极为清晰地展现了中国景观的美学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园林设计影响深远。
在杭州西湖申遗文本中把“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定义为:“十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精英的精神家园,是中国各阶层人们世代向往的人间天堂,是中国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文化名湖,曾对9至18世纪东亚地区的文化产生广泛影响”。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肇始于9世纪、成形于13世纪、兴盛于18世纪、并传承发展至今,包括5大类景观组成要素:秀美的自然山水、独特的“两堤三岛”、“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景观整体格局、著名的系列题名景观“西湖十景”、内涵丰富的10处相关重要文化遗存、历史悠久的西湖龙井茶园,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独特的审美特征以及突出的精神价值,遗产区面积约433平方公里。
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含文化景观)、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类,2011年6月西湖申报的是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下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2011年6月前,我国以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庐山和五台山。
截止于2011年6月,中国有41个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包括世界文化遗产29处(包括文化景观3处),世界自然遗产8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处。
申遗成功后,杭州加大了对“世界文化遗产”杭州西湖的保护和宣传。杭州西湖景区及周边推出了以讲解景点历史文化,展示“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风貌为目的的多媒体电子导游服务。该服务和杭州免费公共自行车服务联合推出。能以真人语音自动讲解西湖八十景,西溪湿地,宋城,河坊街,南宋御街等景点和历史文化街区等600多个景点。
杭州西湖历史背景
杭州西湖,最早据东汉班固《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记载:“武林山,武林水所到之处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
一般认为,武林山即今灵隐、天竺一带群山的总称,而发源于这一带的南涧,北涧等山涧汇合为金沙涧,东流注入西湖,是西湖最大的天然水源。因此“武林水”之名是最早见于记载的西湖的名字。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县南江侧,有明圣湖,父老传言,湖有金牛,古见之,神化不测,湖取名焉”。此时衍生出西湖较早的另外两个古称:明圣湖和金牛湖。 约东汉时,一名叫华信的地方官,在西湖以东地带筑塘抵捍钱塘江咸潮而得名钱塘湖。这是唐唐以前西湖通用的名称。白居易诗文中每每提及钱塘湖,如《答客问杭州》中“山名天竺堆青黛,湖号钱塘泻绿油”。诗人张祜也有诗作题为《早春钱塘湖晚》。
出现“西”湖之称,是由于早前的钱塘县城,隋以后从位处西湖之西,迁建到西湖之东,也就是原来在城东的钱塘湖,现在位于城西了。湖居城西,故名西湖,这和全国其他地方同名西湖者是一样的。至迟在唐代,“西湖”这个称呼已经被频繁使用,同样是白居易诗文,就经常用“西湖”一词,如其诗题有《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西湖别》等等。
西湖的知识
2000多年前,西湖还是钱塘江的一部分,因为泥沙淤积,在西湖南北两山的吴山和宝石山山麓逐渐形成沙嘴,后面两沙嘴逐渐靠拢,最终连在一起成为沙洲,在沙洲西侧形成了一个内湖,就是西湖。
杭州西湖
西湖的湖体轮廓呈近椭圆形,湖底部比较平坦,湖泊平均水深为227米,最深约5米,最浅不到1米。
西湖它是镶嵌在这座人间天堂的明珠,到这里,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湖光山色、山清水秀、水天一色的景观。
西湖有100多处公园景点,有西湖十景,新西湖十景,三评西湖十景,有60多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0多座博物馆,有断桥,雷峰塔,钱王祠,净慈寺,苏小小墓等景点。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路1号,杭州市区西部,景区总面积49平方千米,汇水面积为2122平方千米,湖面面积为638平方千米。
西湖南、西、北三面环山,湖中白堤、苏堤、杨公堤、赵公堤将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西湖的湖体轮廓呈近椭圆形,湖底部较为平坦,湖泊平均水深为227米,最深约5米,最浅不到1米。
湖泊天然地表水源是金沙涧、龙泓涧、赤山涧(慧因涧)、长桥溪四条溪流。西湖地处中国东南丘陵边缘和中亚热带北缘,年均太阳总辐射量在100—110千卡/平方厘米之间,日照时数1800—2100小时。
历史沿革
五代吴越国,西湖多年不修,为葑草蔓蔽。
宋景德间,钱氏归宋后,废湖兵,西湖又复湮塞。湖面一半为僧民所占。
宋庆历间,葑土日塞,多为豪族占据,湖水益狭。
宋熙宁间,六井及沈公井俱废。
宋元祐间,湖上葑田约二十五万余丈(约四千一百多亩),几近半个西湖被塞。江河行船不通,六井亦几于废。
南宋乾道元年以后,临安居民日盛,河流渐塞,舟行困难,西湖淤积。
南宋淳祐间,大旱,湖水尽涸。
元代,苏堤以西湖面尽为桑田;苏堤六桥之下,水流如线。
明初,西湖渐成平田,水塞不通。
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西湖葑滩严重。440余亩湖面被占为田荡(合约029平方千米)3120余亩湖面淤塞成浅沙滩(合约208平方千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