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3、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静夜思作者是谁代诗人是谁
《静夜思》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静夜思》是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的是思乡之情。这首诗虽然只有区区二十个字,但就流传非常广泛,它几乎是全世界华人耳熟能详的一首名篇。在我国最广为流传的《静夜思》版本是明朝版本,与宋朝版本个别字有出入。
静夜思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注释
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疑:怀疑,以为。
举头:抬头。
静夜思的诗意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作者介绍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静夜思的作者是谁
静夜思的作者是李白。
一、原文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三、创作背景
李白的《静夜思》创作于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当时李白26岁。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秋夕旅怀》。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四、作品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静夜思》的作者和代诗人是谁?
《静夜思》的作者是李白,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平日喜欢饮酒作诗,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静夜思》、《行路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尊为“诗仙”,与杜甫合称“李杜”。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清新隽永的小诗,内容是寂静的月夜引起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作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对月亮情有独钟,李白流传至今的诗作中约有三分之一与月亮有关。这首《静夜思》从月色入手,由心理的疑惑不定到“举头”、“低头”的动作,描绘了由明月而引起对家乡的思念。
这首小诗,既没有巧妙的手法,也没有精美的词汇。只是用平静的语气,叙述游子出门在外的思乡之情,诗中情景交融,回味悠长。千百年来,每当人们望月思乡时首先就会想到李白的这首作品,历千年而不衰,这就是诗歌打动人心的价值所在。
据考证,李白《静夜思》一诗创作于公元726年(唐开元十四年)农历九月十五,古人不用公历,农历的九月中旬已经是公历的十月中左右。农历的十五正是月圆的时候,古代交通和信息都不发达,但人们不管距离多远同时举头都能看到天上的明月,所以人们往往把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寄托在月亮身上。李白(701年-762年)24岁时离开家乡,游历天下。26岁时因病住在扬州旅舍,此时写下了《静夜思》这首作品。了解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这首诗中表现出来的孤单冷清的感觉,以及对家乡的强烈思念。
李白纪念馆
辨析:“床”的意义
这首诗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关于这首诗中的第一个字“床”的意思,却有多种不同的理解。汉字历史悠久,含义丰富,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字的意思也在不断变化。这首诗中的“床”就有以下几种理解:1、井台2、井栏3、卧具4、胡床(马扎)5、同“窗”,以及其他不同的说法。其中“井栏”和“卧具”这两种说法支持者最多,两种观点孰是孰非的讨论也持续至今。
如果理解成卧具的床,那么诗人所处的位置就是室内,诗人最可能的状态是夜梦初回,似醒未醒的状态,恍惚间他觉得地上明亮的月色好像秋霜一样,然后有“举头”、“低头”的动作。但这样理解有几个问题,第一躺在床上是否容易做出“举头、低头”这样的动作;第二旅舍窗户的大小,是否正好能从窗口看到月亮;第三唐代窗户不用玻璃,一般用窗纸,是否能透过这么明亮的月色,是否适合仰望明月。
因为有这些疑问,所以有人认为这里的“床”指的是院中的井栏。井栏也是古代诗词中“床”常用的义项。李白《长干行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水峥嵘。”这里的床都是指院中的井栏杆。这样理解的好处是作者赏月的位置变成了旅舍的院子,诗人的状态是深夜不能成眠,所以走到院中,由于夜深和身体不好,短时间内忽然对月色出现错觉,感觉月色好像秋霜一样,随之又恢复正常感觉,做出“举头”和“低头”的动作,引起对家乡的思念。
网络图片,侵权即删
《静夜思》版本
《静夜思》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字,但流传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版本有数十种。常见的有两种,一个版本即《唐诗三百首》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此为后出的明代版本。明代以前常见的是宋代版本,载于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卷六),其内容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其他作品选读
怨情
唐·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静夜思》的作者是谁
《静夜思》的作者是唐代·李白全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