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女子满15岁在古代称为及笄之年。特指女子满15周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年龄,出自《礼记内则》。《礼记》是我国最古老的儒家十三经之一,为孔子弟子及后来学者所记。
2、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3、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及笄之年在古代绝对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年份,到了及笄之年女子就可以成婚,可以过上相夫教子的生活。
4、及笄之年和及冠之年是古代男女成年人的大节日,从这年生日开始,就是男女青年最适宜的婚嫁年龄了。
古代年龄段的称呼
古代年龄段的称呼如下:
1、孩提: 2~3岁的儿童。指代幼儿时期。
2、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
3、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
4、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5、束发:古代男孩十五岁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6、及笄:女子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此称女子15岁为‘及笄’,也称“既笄”。
7、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8、而立: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9、不惑: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10、知命: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11、花甲、耳顺:六十岁。
12、古稀:七十岁。
13、中寿:八十岁。
14、耄耋:八九十岁。
15、期颐:一百岁。
古代女人各个年龄段称呼是什么?
古人对不同年龄的女子都有不同的称呼,来源主要来自于古代一些文献上边。称呼和当时的一些生活方式和习惯有关。下面一起来看看古代女人各个年龄段称呼是什么。1、 孩提:2-3岁女子。是指孩子襁褓中懂得发笑的小孩子。
2、 总角:童年时代的总称。为啥叫总角,因为古代儿童发髻向上分开。总,聚束;角,小髻。
3、 童龀:女子7岁。这个和身体发育有关。7岁左右的儿童开始换齿,乳牙开始脱落。
4、 金钗:指女子12岁。和古时生活习惯有关,在古代女子12岁,头发已经很长了这时需要带钗,所以以此为别称。
5、 及笄:15周岁,古代女子15周岁开始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结发夫妻也源于此,古时15岁可以结婚了。
6、 桃李年华:指20岁女子。桃花梨花一年中最美的时光,代指女子一生最美好时光。
7、 半老徐娘:古代女子30岁。这个好理解女子30岁以后慢慢开始衰老,不在年轻。所以叫半老。为啥是徐娘,可查看《书怀示友十首其一》:开窗逢一笑,未觉徐娘老。
以上就是给各位带来的关于古代女人各个年龄段称呼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了。
古代女子15岁被称为什么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古代15、16岁的少女称为什么?
女子15岁称及笄,女子16岁称碧玉年华、破瓜之年。
及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中国古代称12岁的女孩为金钗之年,13岁女孩豆蔻年华,15岁女孩及笄之年,16岁称碧华之年,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
扩展资料:
其他称谓
1、束发
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2、总角
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借指童年时期。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3、垂髫
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髻。
垂髫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
-年龄称谓
女子各个年龄段的雅称有哪些?
古代女子年龄的雅称:古代女子13岁,别称“豆蔻年华”。古代女子20岁,别称“桃李年华”。古代女子30岁,别称“半老徐娘”。古代女子40岁,别称“人老珠黄”。古代女子50岁,别称“知命之年”。
古代对女子的称呼“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