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供养原本是宫锁心玉主题曲,由演员杨幂演唱,由于有次演出杨幂现场演唱这首歌跑调严重而被传为笑谈,一时间出了很多“听杨幂唱歌救了自己一命”的相关段子,因此慢慢地“爱的自杀再问供养”也成了花式黑杨幂的梗之一。该词最早出自于b站弹幕,后来慢慢延伸到电子竞技,一些游戏主播在直播游戏的时候也会遇到求bgm的问题,因此“爱的自杀再问供养”也开始在游戏圈子里流行起来。
王国维夫人潘丽正 : 爱的供养
我叫潘丽正,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名字,正如我这个人一样普通,如果说我这一生有过什么值得为人所称道的事的话,我想那就是爱情吧。我爱过一个人,他叫王国维,因为他,世人才记住了我。我并不是静安(王国维的字)的原配妻子,我是他的续弦夫人。他的第一位夫人是我的一位远房亲戚,她姓莫,按照辈分,我应该叫她表姑,但我更习惯叫她莫姐姐。
静安二十岁那年,一心想去日本留学,家翁乃誉公坚决不允,非要他先成家立业不可,静安拗不过,只得暂时放弃留学的念头,遵从父命,与早已订过亲的莫家小姐成了婚。
王家与莫家是世交,静安幼时即聪慧过人,少年时闻名乡里,号称“海宁四才子”之一。我亦是听闻过他的名气的,当时我还是个年幼无知的小丫头,只是听人家说表姑父是远近闻名的才子,我那时还羡慕表姑运气好,嚷着我以后也要嫁个才子。
静安与莫姐姐的感情很好,他们共同生活了十年,虽聚少离多,但情深意浓。
1907年夏,莫姐姐因难产而丧命,远在北京的静安闻此噩耗悲痛欲绝,他对莫姐姐情深义重,念念不忘,为她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悼亡诗词。我为此曾吃过莫姐姐的醋,其实我很羡慕她,得到了静安最完整的爱,至于我自己,在他心里的位置,我不敢想。
莫姐姐身后留下三个儿子,最大的潜明也才九岁, 高明五岁、最小的贞明还不满三岁,静安没有管过家,身临此境,难免手足无措,只得将孩子留给他的继母叶太夫人抚养。不料过了几个月,叶太夫人又突然病逝了,三个孩子无人照料,家中事务无人料理,亲友们纷纷劝静安续娶一位夫人,静安思虑再三,终于点头同意。
那一年,我二十二岁,尚待字闺中,莫姐姐的母亲、我的表姑婆莫太夫人突然来到我家,来替静安提亲。当她问我是否愿意嫁给静安时,我有些错愕,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答,半晌过后,才反应过来,拼命地点了点头。我当时心里想着,他是才子,哪个女人不想嫁给才子呢?
对于莫太夫人,我感激涕零,是她把我送到了静安的身边,如果没有她,我不会有幸拥有与静安的好时光。所以此后多年,我未敢忘过老夫人的恩情,每个月,我都会按时给她送去生活用度。后来我们搬到了上海居住,我也常常惦记着老夫人,每当知道有同乡之人回老家时,我就托人家带一些山楂糕、粽子糖和香菇等物给老夫人,她老人家爱吃那些。老夫人去世后,我亲自回乡奔丧,代替莫姐姐尽了最后一份孝道。
在一场简单的婚礼过后,我的表姑父成了我的夫君。不得不承认,有些事情就是上天的安排,比如我跟他,谁又能说不是命中注定呢?
在结婚之前,我从未见到过静安,我曾经在脑海中无数次想象过他的样子,但当我真正见到他后,我才惊觉,他并非我幻想的那样。他与风流倜傥的公子模样完全不沾边,他身材瘦小,不修边幅,还留着前清的长辫子,总是不苟言笑,看起来严肃而难以接近,但我很快就发现,他其实是那种外冷内热的人。内心有一团热火,他的力量与精神皆在其中。
我跟随静安北上京城,住在宣武门的新帘子胡同,安顿下一家老小,静安专心学问钻研,我全力料理家事,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渐渐步入了正轨。
静安高度近视,戴着一副圆框眼镜,透过厚厚的玻璃片,我看到了一双温柔的眼睛,真是奇怪,他看起来很平常,却让人觉得他浑身充满了魔力,不由地就被他所吸引。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才,他身上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力量,没有见过他的人不会懂。
我的父亲曾中过前清的秀才,因无意仕宦做官,而居于乡间读书授业,我幼承庭训,倒也能识文断字,但与静安在一起,我是说不上话的。他太过博学通达,他太过才气纵横,与他并肩而立,我的自卑感不请自来。我也曾恼恨自己不是才女,不能与他吟诗作对,不能陪他谈天说地,但时间长了,反而也想通了,也罢,他做他的学问,我干我的家务,夫妻二人,不必全都当学者。
婚后我曾劝说过静安换下那身不合时宜的长袍马褂,但他不爱置办新衣裳,也不愿穿西装,我能做的就是尽力帮他把每件衣服都洗的干干净净。
清朝已经覆灭十多年了,但静安始终不肯剪掉他的辫子,每天早晨待他梳洗完毕后,我照例会替他梳头,为他辫好辫子。我也曾埋怨过他:“人家的辫子全都剪了,你留着做什么?”他回答说:“既然留了,又何必剪呢?”当时我不懂他的话中之意,后来回想起来,颇为后悔,作为妻子,却不懂他,我很惭愧。
嫁到王家后,我立即承担起了照顾继子和静安的重任,二十二岁的我当了三个孩子的继母,也不知道我哪里来的勇气,没有胆怯,没有退缩,反而越战越勇,家里很快就恢复了往日的温馨。
1913年,我在日本生下女儿东明,静安很高兴,他常常逗着女儿玩,我第一次见到他这么开心。
我与静安生了八个孩子,三个儿子,五个女儿,有两个女儿夭折。家中一共九个孩子,皆赖我一人照顾,静安是不会照顾人的,因为他也需要照顾。我记得有一次,我牙疼得厉害,但孩子们又一个接一个地发起了高烧,我忙着照顾孩子,无暇顾及自己的牙疼,没想到一忙起来,连疼痛都忘记了,牙病遂不治而愈。
静安平生有三大嗜好,烟、甜食和书,缺一不可。
静安烟瘾极大,每每饭后,总是一支烟、一杯茶,再进书房工作。我听说吸烟会得肺病,因而曾多次规劝于他,但并无成效,他依旧烟不离手。
静安喜欢吃甜食,于是我特地为他定制了一个朱红色的大柜子,摆放在卧室之中,每日擦拭一新,柜子最上面两层专门用来放置零食。静安每天午饭后会小憩片刻,然后抽根烟、喝杯茶,走进书房,过了一会儿,他就会跑到卧室的柜子里找零食吃,真是孩子气十足,令人忍俊不禁。
打开柜门,琳琅满目,仿佛一家小型糖果店,从胶切糖、小桃片、云片糕、酥糖等苏式茶点,到红枣、蜜枣、茯苓饼、核桃、松子等干果甜食,应有尽有,都是静安爱吃的。我每个月都会从清华园进城,专门为家中采购日常生活用品,尤其是零食,都是我精挑细选的,很合他的口味。
静安在饮食方面有些挑剔,不知道为什么,他不愿意吃佣人做的饭,于是我只好亲自下厨,为他洗手作羹汤。看着他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我才大舒一口气,抹去额头的汗,倒也不觉得累,心中油然而生起一股称职的家庭主妇的自豪感。
静安最大的嗜好便是书,他爱读书,也爱买书,家中书房,满满一屋子,全是他的藏书。他平时不好出游,最爱去逛琉璃厂,对古玩也只是看看,主要是买旧书古籍。如果在书店里看到了他想要的书,自然是非买不可的。所以我每次知道他要去逛琉璃厂时,都会事先替他准备好足够的钱。我还记得有一天,他兴冲冲地夹着一个包裹回到家,我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本书,他如获至宝地对我说,他要的其实并不是这本书,只是夹在其中的一页旧书。
静安的书房并不整齐,到处都摆的是书,开始时,我看不过去,常动手帮他整理,但经常是刚整理完,便又乱了,如此一来,我也就任他去了。
静安每天在书房看书、著述,对于家务是从来都不闻不问的。他对于钱更是没有什么概念,在清华教书时,他只顾埋头上课,下了课就回家。每个月发薪水时,总是由我到学校为他代领。我曾抱怨过他身为一家之主,却总是不理家事,让我一个人管这么大一家子。他却说:我对你放心。听到这句话,我竟有些开心,能得到他的肯定与认同,倒也不负我此身操劳。
与静安的天性悲观相反,我是个乐天派,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所以家里显得有些吵闹。静安喜静,每当看到他进书房看书时,我就连忙把孩子们都赶到院子外面去玩,作为妻子,我有责任给他制造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
如此一来,惹得孩子们常向我提意见,说我对静安比对他们都要好。我反思了一下自己,好像还真是这样,多年以来,我始终把静安放在第一位,他的事总是最重要的。我不信佛,但我信静安,他就是我的佛。
1926年,年仅27岁的潜明突然病逝,在八个孩子里,静安最疼的就是潜明了,听闻噩耗后,他匆匆赶到上海料理后事,却与亲家罗振玉因为媳妇孝纯的去留问题发生了矛盾,从笔墨官司到恶语相向,直至断绝来往。此事我也有错,是我不该与孝纯争执,以至婆媳失和,牵连到了静安。
潜明去世后,静安悲痛异常,郁郁寡欢,再加上与亲家决裂,心情坏到了极点。我很担心他,却又不知该怎么办,他其实没有别人想得那么坚强。
时间到了1927年,时局变幻,风云莫测,北伐军已经快打到了北京城外,静安更加心事重重,我看着他,心急如焚,却又束手无策,只恨自己不懂时事,不能替他分忧。一切为时已晚,实引以为终身之憾。
4月下旬,一向不爱出游的静安竟然意外地抽出时间,偕同我和孩子一起游览西山。我很诧异,但并没有多想,我当时就应该察觉出他的心思的,那时的他,已经有了自杀的念头。
6月2日,静安一如既往地早起,我照常为他梳理发辫,准备早餐,他神态安然,临出门上班时,他突然回头看了我一眼,但并没有说话。我后来才知道,那是他同我最后的诀别。
我在家中等了一天,始终不见静安下班回家,我有点心神不宁,连忙打电话到清华大学询问。直到晚上,我才收到清华的回复,他们说静安已于上午十一时自沉于颐和园的昆明湖,事发突然,我措手不及。
对于静安的选择,我并不怪他,不怪他抛弃我和孩子们,他心中有他的坚守与执着,我不能完全理解,但可以做到尊重。
静安走了,我也不想活了。在料理他的后事期间,我写好了遗书,打算不久即随他而去。女儿东明看到遗书后,拉着佣人苦苦劝说,我才打消了这个念头。也罢,就当是替他而活吧,为了我和他的孩子,我一个人在这世上再孤零零地多活几年吧。
静安离开后,家里的变化越来越大,我始终习惯不了。
静安的书房,变得很整齐,再也不需要我每日整理了,终于可以闲下来了,可我竟有些不开心。
打开卧室里的朱红柜子,空空如也,已经很久没有放过零食了,以后也不需要放了。
静安走后,没有人再固执地坚持要吃我做的饭了,时间一长,我的厨艺竟然退步了不少。
静安生前,我曾埋怨过他不解人意,夫妻多年,却不曾为我写过一字一句。直到整理他的遗物时,我才发现,他暗地里写过不少诗,上面清晰地写着我的名字。那一刻,眼泪夺眶而出。
他的柔情,我懂得太晚了。
1928年,我带着孩子从北京搬回了海宁,静安的老家。
1949年,我随四子纪明迁往台湾,住在高雄。我常常一个人坐在山顶上,远远地望着大陆方向。纪明总说:太远了,看不见家的。我回答他:不,看得见,我看到你父亲就安静地坐在咱家院子里的那株枇杷树下,抱着一本旧书,跟从前一模一样。
多年以后,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有的人来人间一趟,不为别的,只是为了去爱命中注定的那个人。
16、人为什么会自杀
有必要说一下自杀问题,为什么会选择轻生?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不是崩溃到极点,绝望到极致,谁又会轻易放弃生命呢?绝望是思想状态,那么为什么会在思想上绝望呢?是存在思维误区,导致了思想偏差,从而思想崩溃进而选择放弃生命,放弃生命是需要下定很大的决心才能克服对死亡的恐惧的。人的思维角度可以有逻辑、时间、空间等多个角度,存在思维误区选择自杀的人一般就只有逻辑角度,也就是只有因果关系,即什么事情引起自己的不能承受的状态,导致自己绝望以致自杀,他们通常脑海里必须、一定、万一等思想偏差比较严重,通常会比较极端,都会认为自己没得选了,除了自杀没有别的选择了。
自杀人员一般只从逻辑关系上考虑问题,在家庭受到不公平待遇或被冷落、被忽视、被轻视、被虐待而觉得特别委屈,在学校受到不公平待遇或被老师性侵欺负、被同学虐待、被恐吓而觉得特别委屈和害怕,在工作单位受到不公平待遇或被领导轻视、被同事忽视而觉得委屈伤心,在感情里受挫自己付出那么多却被对方忽视、轻视甚至还遭遇被抛弃而觉得委屈,在对未来的规划和期望中缺乏现实正向反馈,总是达不到目标看不到希望而觉得心灰意冷,当遇到这些委屈时,尤其是委屈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只有逻辑思维,只有因果关系,因为这些委屈的累积所以导致思想上的崩溃,这时如果思维容易绝对化,同时把不好的事情再恐怖化,把痛苦无限扩大,就很容易绝望轻生。其实不仅仅只有逻辑关系的,还可以有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的。
如因性侵跳楼的女博士,先不说家里人把她养那么大有多么不容易的话,也不说国家培养一个博士花费多少钱,就说除了跳楼自杀来用舆论谴责和惩罚导师外,没有别的解决办法了吗,必须要轻生吗,从时间上看,导师骚扰她那她能不能先办了休学啊,过上一两年能不能换个导师和下一届的学生一起读书,在这段时间里可以上班寻找自己的不足,也可以休息休息调整自己状态,从空间上看,她可不可以不读了,直接换一个城市找个工作上班,即便博士没毕业那硕士学历找个工作好好过自己生活也不是不可能啊,没必要只有逻辑关系非要选择轻生啊,付出自己的生命就为谴责和惩罚犯错误的人,不值。
再说为殉情跳江硕士,先不说好心人和家里人供养他多么不容易的话,就说除了跳江自杀来证明爱她外,没有别的解决办法了吗,从时间上看,她拒绝他了他伤心是人之常情的事,但她为什么拒绝他呢,她拒绝他和他分手那是他还不够优秀,他能不能把时间拉长些,靠自己的努力奋斗让自己变的优秀,当他足够优秀了,他还爱她再去找她,他不爱她了那就让她为当初的决定后悔吧,从空间上看,她拒绝他了他伤心,他可不可以直接换一个城市找个工作上班,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重新寻找自己的爱情,没必要只有逻辑关系必须选择轻生,付出自己的生命就为让别人后悔和遗憾,更不值。
很多人选择轻生都是为了证明什么或报复对方,很多是愤怒情绪冲昏了头脑,其实关键点还是自己无知,博士和硕士也不例外,有学历不一定就有与之相匹配的阅读量和知识储备量以及智慧量,自己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和认清自己的价值,自己又没有勇气重头开始,自己没有较高的容错度和包容度,自己没有度量原谅伤害自己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原谅了别人也就是和自己和解了,一个能够与自己和解的人才是一个明智的人和理性的人,不能原谅别人也就意味着自己放弃了生的机会。
自杀的一个原因是思维认知偏差,需要我们提高认知水平来修正认知偏差,自杀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价值感的丧失,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或找不到自己的价值,觉得自己活着没有意义,这就需要提高认知水平来认识自我,重塑自我价值感。
是人嘛,都会遇到不顺时,甚至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绝望的时候,成年人的世界里谁的人生不是经历过无数次的绝望失望再绝望的,谁没有经历过无数次深夜痛哭和彻夜难眠呢,每一个成功的百毒不侵的人也都曾有过无数次的无药可救,在决定要放弃时候,最好还是好好想想轻生是最好的选择吗,放弃生命是最好的选择吗,想想自己真正的价值是什么,重新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从空间、时间、逻辑等多角度想想,只要用心想,大多数时候会有更好更佳更适合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自杀。
其实人们的大多数的痛苦都是想不通造成了,即存在有思维误区,其实想通了也就没有那么痛苦了,记住时间会帮我们抚平伤痛的,时间真的是好东西,很少有时间摆不平的伤痛,就像余华的小说《活着》中的福贵,时间就是上天赐予他最宝贵的东西,也是愈合他伤痛最好的礼物。
《一个平凡人的生活感悟》—16
以上便是排行榜大全网整理的“爱的自杀再问供养”是什么梗的全部内容,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资讯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