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让独居老人这个群体也变得越来越庞大。多少年轻人拖家带口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打拼,唯独落下老人在某个落后的小山村里独自生活。
一、“空巢”的痛点:老人最大的愿望是早点死
彭晓玲是一位女作家,她出版了一部关于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状态的纪实作品《空巢》,里面记录了关于48位独居老人的故事。其中一位老人,让作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彭晓玲推开了老人家的门,那一刻,似乎走进了另外一个世界。那是一间阴冷而昏暗的小房子,里面弥漫着复杂的浑浊味道,各种餐具乱七八糟地放在地上,阳台上的植物似乎很久没有打理而干枯了。
已经80岁的张水美穿着几件极不协调的衣服,看起来有些滑稽,她手中端着一个碗,里面有米饭,上面还有一些被煮黑的菠菜,张水美的每一个动作都好像被放了慢速度。
张水美的老伴在两年前去世,留下她独居在这里。儿子已经50多岁,是个下岗工人,平时很少来看望她。
张水美出生在上海,年轻时在外交部工作多年,而如今在这间无人问津的小房子里,除了看电视,就是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现在,张水美最大的愿望就是早点死。
还有的独居老人在年轻时曾是村里叱咤风云的人物,但是中风后导致半身不遂,在冬天烤火时不慎摔倒,等到被邻居发现时,脚背都已经被烫焦。更残忍的是,很多独居老人死了也没人发现......
这些独居老人,之所以没有“生”的欲望,是因为他们有着太多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无法排解的孤独感:独居老人缺少平子女们的陪伴,容易产生被遗弃的感觉,经常会感到寂寞和孤独,而老人在精神上的孤独是最严重的,直接导致老年人抑郁症高发。
疾病困扰,难以承担医药费:由于没有人照顾,独居老人最怕的就是生病,90%以上的独居老人都患有各种不同的疾病,有些独居老人突发疾病但是没人及时发现,疾病突发无人知晓,也难以承担长期高昂的医疗费用。
内心空虚、敏感多疑:老年人独居时间一长,容易出现内心空虚的情况,这时候疑心容易加重,往往会出现烦躁、低沉等不良情绪,而且容易过于固执和刻板。
记忆力衰退:虽然记忆力减退是大多数老年人都有的情况,但是在独居老人身上记忆力衰退的情况更为迅速和明显。
二、独居老人现象是社会变化的产物也是问题
为何现在独居老人越来越多呢?其实,独居老人的现象是社会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其中一个产物,也反映了当代社会的许多问题。总的来说,独居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4个原因:
政策因素
我国的生育政策在客观上造成了独居现象,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低生育潮持续了30多年,加上人均预期寿命逐渐提高,导致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
城市压力生活大、生活节奏快,使家庭出现小型化趋势,从而出现大量独居老人或空巢老人。
经济因素
现代的老人大多在经济上能够独立,不少老人即使在老年也有退休金和一定的消费能力,使老人们也有选择独立生活的条件,给独居带来了可能。
个人因素
一些智商高、学历高的老人出现独居的比例更大,他们的子女可能在国外生活。还有些老人喜欢一个人清静的生活,不想被打扰。
养老观念和家庭观念的改变
现在的年轻人独立意识越来越强,在结婚后更倾向于自己生活,不喜欢和双方父母共同居住。因此,社会观念的转变也慢慢在接受独居老人现象。
三、关爱老人,精神世界的孤独才最可怕
身为子女,不管再忙也要抽空陪伴独居老人,可以在周末或者是法定节假日陪老人出去走走或聊聊天,这是一种很好的陪伴,而子女的经常陪伴能让独居老人的情绪变得积极乐观,提高独居老人的生活质量。
有些子女由于远在外地工作和生活,照顾老人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经济能力范围内,可以请个保姆照顾独居老人的生活起居,多个人聊天也能排遣孤独和寂寞。
此外,子女还要常和独居老人联系,多打电话联系,陪老人聊聊天。
注重独居老人安全问题,子女要给老年人多科普一些生活自救方法,比如水电煤气的使用、如何急救等,让独居老人学会照顾自己和关心自己,一旦发生问题要能及时求助。
独居老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关爱独居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
互动:你喜欢和父母住还是自己住?
参考资料
[1]杨晓东.关注留守老人面临的四大问题[J].《乡镇论坛》,2015(35):26-26.
[2]《女作家戳中“空巢”痛点:老人最大愿望是早点死》.中国青年报.2016-04-27
[3]孙曙峦.独居老人需要“问候服务”[J].《新西部(上)》,2016(1):4-4.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网(www.39.net)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怎样才能不让老人感到寂寞?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很多老年人会因为家庭成员繁忙、社交圈不宽等原因感到寂寞。寂寞不仅仅是一种负面情绪,还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找到有效的方法来减轻老人的寂寞感。
首先,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关爱老人。
老人需要感受到家人的关心和爱意,这对于缓解老人的寂寞感至关重要。尤其是那些独居的老人,他们面对生活的种种困境时更需要家人的关注。我们可以经常去探望老人,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和陪伴。其次,促进老人的社交活动。
老人们需要和他人交流,交朋友。我们可以为老人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比如邀请老人参加家庭聚会、组织老年人活动等,让他们和更多的人互动,跟老友交流,扩大他们的社交圈。还有,可以鼓励老人参加志愿活动。
许多地区都有专门的志愿者组织,老年人可以成为其中的一员,参与志愿服务,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种服务不仅有助于老人自我实现、传递爱心,还让他们认识更多的人,丰富他们的社交圈。此外,我们也可以鼓励老人学习新技能,拓展他们的视野。
老年人不应该被社会排除在外,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新知识,开阔他们的眼界。比如可以介绍老人使用智能手机,让他们和家人更方便地联系,也可以为老人介绍一些音乐、电影等,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总之,要缓解老年人的寂寞感,我们需要关注老人的生活,提供他们更多的关爱、陪伴和帮助,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参与社交、志愿服务等活动,学习新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在晚年过得更加充实、有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