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足浴:用热水泡脚,特别是用生姜或辣椒煎水洗脚,可较快地扩张人体呼吸道粘膜的毛细血管网,加快血液循环,从而使呼吸道粘膜内血液中的白血球及时地消灭侵袭人体的细菌和病毒,使人体免受感染。经常站立者,易患“下肢静脉曲张”疾病,而足浴能加快腿部血液循环,使腿部的静脉血液及时向右心回流,有利于减轻腿部的静脉瘀血,防治下肢静脉曲张。另外,临睡前用热水泡泡脚,还有助于安神去烦,催眠入睡,使睡眠更加深沉和香甜。
二、按摩脚:洗脚后,双手搓热,轻揉搓相关部位或穴位,可全脚按摩,也可局部按摩,多摩涌泉穴(足心)或太冲穴(一、二足趾关节后)或太溪穴(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对头昏、失眠、厌食、面色晦暗、疲劳、高血压、便秘等有防治作用。
三、高抬贵脚:每天将双脚翘起2-3次,平或高于心脏,此时脚、腿部血循环旺盛,下肢血液流回肺和心脏的速度加快,得到充分循环,头部可得到充足而新鲜的血液和氧,同时对脚部穴位、反射区也是一个良性刺激。
四、搓揉腿肚:以双手掌紧夹一侧小腿肚,边转动边搓揉,每侧揉动20次左右,然后以同法揉动另一只腿。此法能增强腿力。
五、扳足:取坐位,两腿伸直,低头,身体向前弯,以两手扳足趾和足踝关节各20-30次,能锻炼脚力,防止腿足软弱无力。
六、扭膝:两足平行靠拢,屈膝微向下蹲,双手放在膝盖上,膝部前后左右呈圆圈转动,先向左转,后向右转,各20次左右。可冶下肢乏力、膝关节疼痛。
七、甩腿:一手扶物或扶墙,先向前甩动小腿,使腿尖前向上翘起,然后向后甩动,使脚尖用力向后,脚面绷直,腿亦尽量伸直。在甩腿时,上身正直,两腿交换各甩数十次。此法可预防半身不遂、下肢萎缩无力及腿麻、小腿抽筋等。
点击进入更多精彩内容!
老年人小腿和脚背浮肿是怎么回事?警惕4种原因,教你改善绝招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现在几乎个个家庭都有老人,老年人的 健康 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不少家庭。眼下正值秋季,天气逐渐转凉,不少老年人出现了下肢和脚背浮肿的问题,经过饮食调整往往也不能改善,这些现象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到底要怎么才能改善下肢浮肿的问题呢?
其实,老年人下肢和脚背出现浮肿,一点也不稀奇,很多老年人都有过这个现象。在临床上,下肢浮肿可以分为非凹性水肿和凹性水肿,顾名思义,非凹性水肿就是不明显的水肿,按下去不会出现明显的凹痕,一般见于淋巴回流受阻;而凹性水肿就比较常见,老年人更是常见,临床现象比较明显,按下去可见明显凹痕,一般见于心肺肾功能受损。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内的各项机能和器官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也就难免会出现一些功能下降的并发症,譬如心衰。我们都知道,心脏是人体保持活力的发动机,一旦这个发动机出现了功能减退,那么泵出去的血液就会减少,四肢的血供减少,出现循环淤血。尤其是右心衰时,导致体循环障碍,这样就会使处在低位的下肢和脚背有大量的组织间液集聚,引起浮肿。
出现右心衰竭的时候,不仅仅会引起下肢浮肿,还会出现一系列的体循环障碍,比如颈静脉怒张的表现。如果出现右心功能衰竭时,不能及时诊治,就可能会演变为全心衰,引起肺循环淤血,导致呼吸困难等更为严重的表现。
我们都知道,肾脏是人体的“污水处理厂”,肾脏具有强大的重吸收和滤过能力,但是如果因为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导致肾功能疾病,譬如肾小球疾病、肾炎、肾病综合征等,都会引起全身的水代谢出现异常。
一般来说,肾功能下降引起的水肿主要以钠代谢出现异常,如果这个时候老年人再进食比较多的含钠食盐、腌制食品,就会引起组织中的钠要远多于排出去的钠和细胞内的钠,就会出现水钠潴留。水钠潴留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高血压、下肢浮肿。
血管性水肿也叫作循环系统水肿,但是病变主要是因为下肢的静脉功能异常导致,因此也称之为血管性水肿。众所周知,动脉将心脏泵出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而静脉就负责回收远端的血液,回收入心。同时为了防止静脉血液回流,这些静脉内都存在瓣膜,如果因为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血管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这些静脉回收功能、静脉瓣功能异常,就会因为组织血液回心出现问题,特别是下肢远低于心脏水平,因此出现下肢和脚背浮肿。
另外,老年人往往都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基础性疾病,这些疾病往往都会伴随着血管的功能异常,特别是血管内壁变薄、变硬,血管弹性回缩力下降,这样也会引起血液回心量下降,从而引起下肢和脚背浮肿。
淋巴是人体最强大的免疫系统,它可以吸收代谢器官排出的各种代谢废物,也可以进行组织液回收,重吸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 运输脂肪和其他营养物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间的液体平衡以及清除组织中的红细胞和其他异物等。在正常情况下,淋巴管内的淋巴缓慢而不断地向心流动。
如果人体内出现巨大的肿瘤组织压迫淋巴管或者侵犯到淋巴管,就会引起淋巴管回流受阻。临床较常见的就是孕妇,因为孕周逐渐增大,不断增大的子宫会压迫淋巴管,引起淋巴回流受阻,这种现象在生产后即可缓解。另一种情况就是腹腔内出现巨大的肿瘤,压迫到淋巴管。
因此如果老年人出现腹部巨大肿块,下肢浮肿时,就应该考虑是肿瘤压迫淋巴管导致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去除病因,往往就能缓解下肢浮肿的问题。
尽管老年人出现下肢和脚背浮肿比较常见,但是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 健康 和生活质量,因此应该尽快进行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和手术治疗以外,
①抬高下肢
抬高下肢,能够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入心,改善血管循环状态,减轻下肢水肿;
②弹力袜
很多静脉曲张的患者,都会被医生推荐使用弹力袜。弹力袜利用外部作用力,挤压下肢血压上流回心,相当于一个外力促进血液回心,改善下肢和脚背水肿;
③适当进食促排尿食物
日常有很多可以促进排尿的食物,譬如冬瓜、萝卜等食物,可以促进排尿,从而帮助减轻下肢水肿;
④适当运动
经常进行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能够有效改善下肢循环,促进血液回流。但是前提一定是在自己能够承受的情况下,切忌盲目运动,因为老年人的身体和心肌承受能力本来就小。
综上所述,老年人下肢和脚背水肿比较常见,一旦出现就应该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不要耽误病情,以免出现更为严重的后果。
#生命摆渡人#
80岁老年人出现大腿和小腿及足根部麻木是怎么回事我
人到中年,腰腿不好的人越来越多,笔者在临床上就遇到过不少这样的人。四5岁的王先生几天前出差乘火车,睡了一夜的硬卧,早晨起来腰痛、腿也痛,根本不能动。稍微动一下,疼痛就由臀部沿大腿外侧向小腿和踝关节延伸,还伴有小腿和足的无力和麻木。有人告诉他,“这是坐骨神经痛”,而另一位同行的老者说,“说不定还有腰的毛病”。果然,去医院一检查,王先生得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谓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就是因为腰椎间盘各个部分,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并产生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坐骨神经是全身最粗大的一支周围神经,由部分腰、骶神经在盆腔内汇合构成坐骨神经。当相应阶段的脊神经根脊髓遭受刺激或压迫时,就会出现坐骨神经痛的症状。约有9吧%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出现有腿疼的症状,其疼痛的部位与性质,因间盘突出的部位不同而不同。
职业因素引起腰痛
以前腰椎间盘突出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年人也得上了这种病。从职业上讲:腰椎间盘突出症原多见于劳动强度较大的产业工人。到了今天,伏案工作人员及经常站立的售货员、纺织工人、学生、司机、编辑等较多见。他们长期体位固定,姿势较少变化,腰部肌肉常处于某个方向的紧张状态,均可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
另外,过于肥胖或过于瘦弱的人易得腰椎间盘突出。腹部过于肥胖的人,除了本身脂肪组织较多、肌肉组织较少外,腹部重量的增加还可使腰部负荷增大,从而增加了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几率。而身体过于瘦弱的人则因为肌肉组织太少,力量较弱,也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
纠正姿势很重要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最好的方法就是绝对卧床,但此病很难根治。
站姿:正确的站立姿势应该是两眼平视,下颌稍内收,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小腿微收,两腿直立,两足距离约与骨盆宽度相同。这样整个骨盆就会向前倾,使全身重力均匀地从脊柱、骨盆传向下肢,再由下肢传至足。此时,人体的重力线正好通过腰椎椎体或椎间盘后部,可有效地防止髓核突出。站立不应太久,要适当进行活动,尤其是腰背部活动,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劳。
坐姿:正确的坐姿是上身挺直,收腹,下颌微收,下肢并拢。如有可能,最好在双脚下垫一踏脚或脚凳,使膝关节略高出髋部。如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则应在上述姿势的基础上尽量将腰背紧贴椅背,这样腰骶部的肌肉不会太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