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56岁高考“钉子户”梁实:即将考第27次,不懂大学有啥专业)
钱江晚报消息,56岁的梁实对着眼前的一张文综试卷埋头思索,阵阵搓麻声不时从周围传来,他头也不抬。5月25日下午,成都天府新区一家茶馆的二楼露台上,梁实桌上的备考资料,让很多茶客惊讶。
今年,被网友称为“高考钉子户”的梁实,即将参加第27次高考。他曾经也喜欢打牌,但告别牌桌后,他坐到高考的牌桌之上,“高考”几乎贯穿了他一半的人生。
有人鼓掌叫好,有人嗤之以鼻。高考临近,梁实再一次成为话题人物。他直言高考是为了圆自己“内心的愿望”,也觉得今年将是他的“最后一战”。
露天教室
一杯茉莉花茶、两册高考真题试卷、树荫下的阴凉与远处的车流声,构成了梁实的“露天教室”。他正坐在一张铺着碎花桌布的桌子旁写着什么。见记者过来,梁实起身打招呼,白色T恤配上棕色宽松短裤,让头发已经花白的他,有种“老男孩”的感觉。
正在做高考试题的梁实。朱高祥/摄
梁实皮肤黝黑,喜欢大笑,直言自己心态比较年轻,“我从没觉得自己有啥子老的,我感觉自己就是十几岁的中学生,不像喝盖碗茶的退休老年人那么老气横秋。”
看起来,梁实精力充足,自称从没有感觉精力不够用。医生告诉他,他的视力跟年轻人差不多,眼睛不花也不近视。
每年高考季,这位“高考钉子户”就像天气一般“热度”飙升。天南海北的媒体过来采访他,茶馆的老板与附近的邻居都已经见怪不怪。见我们过来,老板和茶客与我们攀谈两句后,便自顾自地散去了。
回顾27次的高考经历,梁实也觉得“这个数字确实有点大了”,但考大学的梦,他始终搁置不下。
梁实的父母是乡镇教师,家里学习氛围浓厚,他从小就许下了考上重点大学的愿望。尤其是家附近的那些文质彬彬穿着白衬衫的大学生,与周围的人截然不同,每见一次都让梁实多了一份神往。
1983年,16岁的梁实第一次参加高考,落榜之后,连续三年待业在家专心参加考试。家人看不下去,安排他去技校读书,说毕业后可以分配工作,但他读了半年就跑回了家。梁实还试过成人高考,考上了南京林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结果读了半年又跑回了四川,他感觉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
后来,因为年龄的限制,梁实暂时放弃了高考的计划,结婚生子,找了一家木材公司工作。
2001年,高考报名政策调整,取消年龄限制,首次允许25周岁以上的考生报名参加高考。梁实本已破灭的高考梦,也重新被点燃起来。2002年,梁实再次踏上高考之路,此后只要不忙,梁实都会参加当年的高考。
“最近几年能考到400多分,之前都是300多分,距离理想的成绩还差得远。”梁实说,“这好让人头疼哦。”
梁实曾在家里备考,但把自己关在屋里,他感觉憋得慌,待不住。“我家住在金牛区西南交大附近,但大学图书馆一般也不让校外的人进,我还是喜欢在茶馆里学习。”梁实开玩笑说,成都的茶馆都被他熬倒了好几家。
我们来到梁实所在的卡秋莎茶馆时,有些桌正在哗啦啦地打牌,唯独他一个人坐着备考。梁实告诉记者,有时候一天会有好几波来这喝茶的客人跑过来问自己,比如说“原来你就是梁实啊”“今年复习得怎么样了”“考上要多少分,有没得把握”等等。对于这些好奇,梁实一笑而过。
被问得最多的问题,还是为什么要考那么多年。“最开始参加高考,是为了一个好前程,现在不存在这种想法了,毕竟读完大学也到了退休的年龄,我只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一个愿望。”梁实说。
“失败那么多次,我没找到原因”
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是梁实给自己的人生规划,或者可以更直白地说,他对人生没有更远的规划。
“相对来说,我的性格比别人要简单,不会考虑太多。用四川话讲就是这个人‘好chuachua’,意思就是不成熟,不深沉。我就只想着去做,不计后果。比如认定要去做某件事情,我就会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这件事情上。”对于高考这件事,自己是否过于执着,梁实没有深思。
可是时间都花了,却一直没得到想要的结果,梁实想不通,“为啥子自己觉得水平也有点高,但这个分数老是拖后腿,啥子原因我没找到。”
梁实与潮新闻记者聊天。鲁杰/摄
以前考理科,梁实从不刷题,去年开始转考文科,他也从不背书。他只看买来的习题资料,把参考答案抄一遍。他觉得文科要靠理解,死记没有用,而且对于抄写参考答案,他也要看这个人讲得有没有道理,“我觉得讲得有道理,我才记下来。”
这导致他之前考理科时,在考场上总是做不完试卷,他感慨“题量太大了”,也因为如此,他在去年转考了文科,今年也是如此。
“有些人认为,我不断地考试是为了完成家族里出一个大学生的愿望,其实并不是,那样我背负的东西也太沉重了。”梁实说道。
梁实放在茶馆角落的复习资料。朱高祥/摄
2006年,他走出考场,被一家电视台拦住采访,这是他第一次接受媒体采访,至于说了什么,他已经完全不记得,只感觉当时满是震惊。而被称为“高考钉子户”后,梁实经常面对镜头,已经应对自如。对于炒作的嫌疑,他觉得是无稽之谈,“最开始几年,如果有人这样说,还可以理解,都这么多年了,还这么说就没道理了,毕竟我也没利用名气去达成什么目的嘛。”梁实直言。
卡秋莎茶馆附近的餐馆老板建议梁实趁着热度,去直播带货挣点钱,他两手一摊,“我弄不来这些。”
两年前,因为拆迁,梁实关掉了自己经营多年的建材厂。没了工作后,梁实称自己现在就是一个“耍人”,每天有大量的时间用来复习备考。
“我觉得我可以考个接近500分的样子,我不虚夸。今年应该是我最后一次高考,比较有信心可以考上重本(重点本科)。”梁实说完,哈哈哈大笑起来。
他不知道大学专业
每天早上,梁实都会从家出发,坐半个小时的地铁来到卡秋莎茶馆,然后在这里从早坐到晚。
梁实站在卡秋莎茶馆门口。鲁杰/摄
2011年,他与儿子同时参加高考,成为“战友”。那一年,儿子考上了,他还是落榜。“儿子考上大学我是很欣慰,可是我的大学梦,只有自己考上了才算圆。”梁实在儿子去读大学后,继续他的高考路。
最开始考试时,梁实还会因为年纪过大,被错认为是学生家长,被拦在考场外。而如今,已经很少人会再认错他,还有人会拉着他合影。
梁实向记者展示过去几年的准考证。朱高祥/摄
这么多年下来,“高考”已经成为梁实生活的信念。一杯茶,一张小书桌充实了他的日常。他称自己对吃穿都没有什么追求,衣服经常是从地摊上买的,“高考”成了他最大的兴趣。
梁实的计划是考上重点大学后,就去上大学,而对于想要学什么专业,梁实还是如一个懵懂的中学生一样,完全不知道。
“以前读理科,我想学数学。现在转到文科后,可以报什么大学,有哪些专业我都不晓得,我没看过那些,脑海里完全是空白的。”梁实没考虑过高考之后的事情。
他喜欢走一步看一步,觉得大学那么多专业,肯定能选到自己喜欢的。但到底喜欢什么,他也不知道。
记者问梁实,如果回看自己的一生,大半辈子都花在了高考上,会不会后悔?他表示,自己从不会后悔。
“我踮着脚,只是为了摘到那只苹果,脚痛一些又有啥子了不起。”梁实认真地告诉记者,他乐意付出,不信付出没有回报。
下楼梯时,一位在茶馆角落办公的年轻人认出了梁实,向他打招呼。 “我很久之前就知道梁老师的故事,也很敬佩他一直为自己的梦想奋斗。梁老师加油,你肯定可以的。”这位年轻人热情鼓励梁实。
梁实突然有些不好意思,搂着胳膊,手不知道往哪里放才好。
他曾年入百万
高考之外,是梁实不太为人所知的人生。
1992年,从木材公司下岗后,梁实做过各种买卖,电视、五金、男装,还在成都开了个木材批发门面。
做服装生意时,因为周边类似的商铺还比较少,梁实靠此挣了一笔小钱,“钱虽然不多,但也比上班强多了。”
但梁实的生意并没有止步于此,靠着自己在木材公司做业务员的经历,梁实的木材批发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当时仅一年,梁实就挣了100万元。
“在当时,这个数目还是让很多人羡慕的。那个时候,普通工作人员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两三百块钱,我一年收入顶得上他们几十年的收入呢。”这个生意做了多年,至于到底赚了多少钱,梁实没有透露。
那些年,梁实买了罕见的“大哥大”,也成为成都街上最早一批开私人小轿车的人。“当时花了几万块钱买了一辆汽车,不是什么特别好的车子,我都忘记什么牌子了。”梁实对记者说。
后来,梁实不再满足于木材批发,投资盖了一个建材厂。但生意没有延续之前的红火,厂子自营业起,就几乎一直亏损。梁实评价自己,对待建材厂就像对待高考一样,“总觉得明年会好起来”,但一年年就这样过去了。去年,他终于狠下心把建材厂关掉了。
梁实所在的卡秋莎茶馆一角。朱高祥/摄
后来因为把过多的心思放在高考上,梁实与家里人的关系不是太好,更是不愿意提及儿子。“跟儿子之间交流不多,话说多了也容易起冲突。之前家里人对于我的高考,都是不支持的,现在也变得无所谓了,不管不问。”梁实告诉记者。
但在妻子看来,梁实参加高考“能算是一件好事”。决心参加高考后,喜欢打牌的梁实不碰牌了,妻子觉得这也好,至少不“往外送钱”了。
比起互联网上引发的热议,梁实周围的人,对于梁实高考的“疯狂”行为并不关心。虽然梁实信誓旦旦地说今年重本没问题,但周围的人并不看好。
茶馆老板觉得,梁实就是把高考当成了一种爱好,可以理解,但不相信他能考上重点大学。
“他能考上,我手板心煎鱼给你吃。”茶馆老板说。
这句俗语在四川话里的意思是,不可能办到。
新闻+
除了梁实,还有这些高考“钉子户”
唐尚珺
他出生于一个广西农村家庭,今年已经35岁了,他将第15次参加高考。期间唐尚珺被重庆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名校录取,不过他都放弃了,称自己只想考上清华大学。
康连喜
辽宁市的一位普通农民,2002年54岁的他再次迈入高考考场,这一考就是19年,被称为“高考爷爷”,从来没有考上过一次。
曹湘凡
1968年生,湖南省常德市人。1987年,曹湘凡第一次参加高考,接下来的20年,他考了13次。最终,39岁的他接受了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的录取。
吴善柳
1982年出生于广西。从2000年至2014年,吴善柳参加了10次高考,并多次考上北师大、中山大学等名牌大学,但他都选择复读。2011年他曾被北大医学部录取,但放弃就读。最终,32岁的他被清华大学录取。
黎俊
生于湖北省通城县。他2000年第一次高考考上的学校不理想,9年时间里,经历8次高考。最终于2008年,黎俊25岁时考进清华大学。
那个参加23次高考,曾扬言不考上川大不罢休的梁实,如今考上了吗?
屈原在《离骚》中写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心中的目标,前路漫漫也坚持前行,这是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敬佩的精神。在四川省眉山市的梁实身上就有这种又倔又执着的精神在,他23年来坚持每年参加高考,只是为了圆自己心中的那个神圣又美好的大学梦。
梁实出生于1967年,父母都是教师,但他求学时成绩并不算好,1983年首次参加高考就名落孙山,并且在重新学习了一年后还是没有考上。一般人在两次失败后,大概就会止步于此另谋出路了,但梁实并不甘心,他决心继续向自己的大学梦进发。
在24岁结婚以前,梁实就已经参加过5次高考,但每回都达不到理想的成绩。当然期间他也没有放弃工作,经常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后来还成为了一家木材公司的正式工。也就是因为梁实对于考试的执着并未影响到正常生活,他的家人也就并没有过多干涉他的决定。
然而在2001年之前,高考都是有年龄限制的,不是他想考就能一直考。1992年,25岁的梁实失去了参加高考的资格,于是他又尝试了成人高考。这次梁实顺利被南京林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录取,但这个结果依旧不能使他满意。
在梁实的心里,成人大学和大学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通过成人高考上的大学不能算真正的大学,所以这一次他直接放弃了进入成人教育学院的机会。
到了2001年,国家开放了对于高考年龄的限制,这个消息像春风拂过堤岸,让梁实心中深埋多年的种子重新破土发芽。此时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建材厂,妻子的家居生意也做得红红火火,早已不用为生计发愁,可他就是对于考大学念念不忘。于是已过而立的梁实又捧起了书本,准备继续为了高考而奋战。
一直到2019年,梁实总共考了23次高考,每次都是两三百分。他也知道自己的薄弱项在哪里,只喜欢背书而不愿意做题,是影响他成绩最大的因素。在2018年时,梁实的高考成绩其实已经过了二本线,但他心目中的理想学府是四川大学,不达到这个目标誓不罢休。
在他20余次高考的经历中,梁实觉得自己也收获了很多,他年复一年地考试,不是为了名利,也不是为了找工作,毕竟他早已有了一份自己的事业。如此执着地一次次奋斗着,不过是为了弥补年少的缺憾,让神圣的大学梦能够得到圆满。
如今梁实的儿子早已考上大学,已经在美国开始了攻读研究生的生涯,而他还在为2020年的高考而拼搏。对于那些“高考最牛钉子户”、“中华第一考王”、“当代范进”又或者是“中国第一铁脑壳”的外号,梁实都是一笑置之,其实对他来说,高考已经成为了人生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是让他的生命更有意义的目标所在。无论年轻或是年老,有一个能够为之奋斗的远大目标在,生活都会变得更加充满希望。
高考“最牛钉子户”将进行第多少次备考?
2018年全国高考将于6月7日、8日正式拉开帷幕,如今离高考不到一个月时间,各地高三学子正忙于做最后的冲刺努力。四川成都有一位考生,临近高考前,他仍然每天从家里往返于附近茶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上9点到晚上10年,每天都在茶楼度过,复习高考资料、试题,一个月后,被称为高考界的“最牛钉子户”也将迎来个人第22次全国高考。
他就叫梁实,今年已经51岁,年过半百的他已经参加了21次全国高考,今年是他第22次上考场。1983年,16岁的梁实参加人生第一次高考,随后年复一年的落榜,而参加高考、读大学则成为他的“心头恨”,同时也是他的人生最大梦想。
梁实年轻时做建材生意,在四川当地名气不小,90年代时一年就可赚到上百万,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数目。随后建厂生产,没有任何办厂经验的梁实最终亏得血本无归。慢慢的,梁实便想到了要实现人生另外一个目标,那就是要上一次大学。
中途因为一些事情,梁实曾经中断过几次,虽然一次次失败,他却一直没有放弃。最好的成绩考过450分以上,第一次上了四川当地的本科线,但他的理想是四川大学数学系,这个分数仍然差距不小。随后再次投入了高考的队伍,在高考生涯中,梁实大多数分数都维持到300分,所以还被周围人戏称为“梁三百”。
梁实这几年复习高考只会选择一个地方,就是自家附近的茶楼。梁实说,因为常年一人在家太安静、害怕寂寞,茶楼热闹一点,在那样的环境下复习心里不慌。
希望,今年能有好成绩吧!
相关推荐:
91年农民赶集买一"绿毛背心",后被判刑入狱13年,差15天刑满被无罪释放
声明:《56岁高考“钉子户”梁实:即将考第27次,不懂大学有啥专业》一文由排行榜大全(网友上传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