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耿直哥
你知道“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迹”是什么吗?——假如这个问题在5年前被提出,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这个“第八大奇迹”是由中国台湾企业富士康在美国威斯康星州投资100亿美元建设、并将创造1.3万个就业岗位的大工厂。
但尴尬的是,短短几年后,这个“第八大奇迹”就大幅缩水,不仅投资额锐减到了6亿美元,而且最多仅能给当地创造1000多个就业机会——甚至于有美国当地媒体发现,这个项目已经沦为了一个半死不活的“面子工程”,被雇佣的工人到底在干什么都成了一个谜。
然而,另一家曾于2020年宣布要在美国建厂的中国台湾知名企业,如今很可能也要陷入与富士康公司同样尴尬的境地。
这家即将步富士康后尘的台企,是台湾知名芯片制造商台积电。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台积电于2020年5月宣布将在美国的亚利桑那州投资120亿美元建设一个大型芯片工厂。而在去年12月,台积电又宣布会追加投资到400亿美元,并会让美国的工厂采用先进的芯片制程工艺。
不仅如此,这个项目不仅在当时被美国舆论视作是特朗普的“政绩”,而且在现任美国总统拜登上台后,又得到了拜登政府的“加持”——拜登本人甚至在台积电宣布追加投资到400亿后,专门去亚利桑那考察了这处工厂。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然而,《纽约时报》报道称,台积电内部人员却并不看好这个项目。有多达11名的台积电雇员在接受该报采访时“吹哨”称,这个项目是一个“差劲的商业项目”,不仅项目成本过高,还可能会分散台积电在研发和创新上的注意力。
同时,一些台积电的员工还表示,他们并不太愿意为了这个项目而搬到美国去,担心会不适应那里的文化,而这又反映出台企在美国的文化冲突和管理困境。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更尴尬的是,《纽约时报》采访的一家投资公司的高管直言不讳地表示,台积电在美国的这个项目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毫无意义”。该高管甚至怀疑台积电是在出于某些政治考量而“被迫”在美国建厂的,但这个项目目前来说几乎没有给台积电带来任何好处。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与此同时,已经在亚利桑那州投资了3亿美元建设了一家化工厂的台湾长春集团在当地的负责人亦表示,在美国建厂的成本要比在台湾建厂高出10倍,这其中既有因为不熟悉美国监管制度而要支付的额外费用,还有原材料供应不足所带来的额外成本。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对此,《纽约时报》分析称,尽管台积电想在中美高科技竞争中寻找一条对自己有利的出路,对冲其中的地缘政治风险,然而该公司却发现自己陷入了新的尴尬之中。
另外,该报还称,如果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的这个工厂不能取得成功,除了对台积电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这对美国在发展高端芯片制造业方面也是一个挫败。
不过,台积电官方在台面上还在维护着这个项目。该公司的一名发言人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并没有回应公司内部人员的这些顾虑,而是表示在美国建厂的这个项目是基于客户的需求、市场机会和吸引人才等等。
该发言人还表示,台积电公司认为美国的这个项目从长远来看能带来回报。
台积电 资料图
最后,负责承建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工厂的其中一家工程建筑公司的负责人对《纽约时报》表示,该工厂的建设成本目前已经“远远超过了”台积电的预期。
该负责人还表示,当他告诉了客户这个情况时,对方的回应是“你们是疯了吗?”
延伸阅读:
张忠谋曾告诉佩洛西:认为砸钱就能进芯片市场太天真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综合报道】“中时新闻网”等多家台媒15日消息称,美国《芯片和科学法案》补贴细节本月将出炉,该法案将为美国半导体产业提供527亿美元资金。报道援引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14日的报道称,去年时任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率团来台访问,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在8月3日午宴上告诉佩洛西和其他美国议员,若美国认为靠花大钱就可以进入世界上最复杂的芯片制造市场,那就太天真了。
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 资料图
台湾《联合报》、“中时新闻网”等多家台媒今天援引“Politico”的报道称,佩洛西接受“Politico”负责国际政治新闻的副总编辑柏恩斯专访时,还原了张忠谋在那场午宴上的谈话。
“中时新闻网”称,根据“Politico”报道,在当时的午宴上,主要讨论的话题是围绕美国半导体制造补贴计划。张忠谋称很高兴台积电可以从补贴中受益,但问题在于,美国真认为这样就可以独立拿下芯片制造业?
报道称,张忠谋还告诉佩洛西,从拜登政府大开支票到成立自给自足的芯片产业,还有好长一段距离。他提到,如果美国认为可以靠花钱进入世界上最复杂的芯片制造市场,那就太天真了。他称,半导体芯片制造极其复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并讲究组装质量。
台湾《联合报》提及,张忠谋的太太张淑芬一度打断张忠谋让他别讲这么久;在场的蔡英文则称,张忠谋快人快语,一向敢言。
而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张忠谋还称,半导体产业发展快速,即便美国现在大量投资建设高质量的工厂,未来还要花更多钱维持更新,否则,美国就只是现在拥有最先进的硬件设备;单次投资是不够的。
海尔集团在美国投资建厂,主要考虑什么因素?
海尔在美国投资设厂的原因:
提升了海尔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
对海尔美国市场的运作而言,投资建厂可以绕过有关经济和政治壁垒使海尔产品顺利的进入美国市场。?
使海尔产品顺利地成为美国经销商和消费者所接受。?
建立生产基地回避进口限制只是优势的一个方面,通过在美国生产还可以顺利进入美国主流消费市场。美国大型经销商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只出售有品牌的商品,要想获得美国大型零售商的青睐,必须要有足够的产量做支持,海尔出口到美国的产量是不足以吸引他们的重视的。在美国开办工厂,无疑是对美国经销商和消费者的一种无声承诺——会将产品负责到底。而且统计资料显示,美国消费者倾向于购买“maid in America”的产品,海尔的产品出自美国本土的生产线当然更能迎合美国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有助于消除“海尔”外来廉价品的形象,顺利地进入美国主流消费市场。?
提升了海尔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地位?
采用投资建厂的方式进入美国市场,可以借“海尔,美国造”的名推动“海尔,中国造”在美国市场甚至世界市场的出口量。?
海尔在美国投资建厂,对海尔在美国市场最大的好处还在于极大地推动了海尔产品的出口量。海尔酒柜在美国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这一骄人业绩的取得不是由美国海而独立实现的。事实上,除了这款酒柜的设计是完全在美国完成以及最初的产品出自美国工厂的生产线外,大部分的“迈克酒柜”和“自由式酒柜”都是青岛生产出口到美国的。海尔把这种“借巢孵蛋”的方法也运用到了其它产品的美国市场推广中。海尔的小容积冰柜在美国畅销,这带动了海尔中国地区同类产品对美国市场的出口。这也是海尔美国生产基地只增加生产线却限制产量的主要原因所在:用美国生产的产品创市场创牌子,一旦消费者接受了“Haier”品牌自然会增加对海尔产品的需求,而美国本土工厂产量远远不能满足美国消费者的要求,定单自然源源不断地转向中国海尔。
提升了海尔在全球其他市场的竞争力 海尔在发达国家市场上竞争力的提升?
海尔集团主要以美国和欧盟两个地区作为发达国家市场开发的重点,日本市场的拓展力度正在日益加强。欧洲作为家电产品的发祥地,国际知名品牌云集于此,竞争非常的激烈,欧洲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难进入的市场之一。海尔早在90年就开始了开拓欧洲市场的尝试,直到98年前后海尔在欧洲市场的经营才有了较大幅度的起色。与美国市场的运作不同,海尔在欧洲市场主要针对的是高端消费市场,它的竞争优势来源于海尔品牌提供给欧洲消费者高科技高性能的产品保证,不过这种品质的保证主要基于海尔产品通过各项苛刻的质量认证,其技术指标代表着欧洲家电环保与节能的最高标准。由于核心竞争力的差异,海尔在美国运作成功的消息,对海尔产品在欧洲市场的销路影响远远不像中国市场对竞争力起到了明显的提升作用。欧洲消费者都接受的是本地品牌和国际品牌,广告效应对品牌的作用力一如美国和中国市场那样有效,所以宣传自己在美国的成功来提升海尔产品在欧洲市场竞争力的效果不是非常明显,但是,不可否认,海尔在美国进行生产性投资取得巨大成功仍然对海尔在欧洲市场的运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示范效应?
海尔在美国的成功有利于增加欧洲经销商经营海尔产品的信心。同样是家电高端消费市场,虽然消费习惯存在种种差异,但是海尔在全球推行的是统一的经营理念和运作模式,它在美国市场的成功无论是海尔自身在欧洲的运作还是海尔产品的经销商都是一种信心的鼓舞,并且海尔在美国征战三年,积累起许多高端消费市场的运作思路、运作方式的知识,对如何维系与经销商分销商的关系也有不少具体的认识,这对于海尔在欧洲市场的运转都是非常珍贵的经验,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决策失误。?
品牌效应?
海尔在美国市场的成功对欧洲市场的开拓仍然具有品牌效应,不过这种竞争力的提升不完全来自于产品品牌,而主要是来自于海尔企业国际形象的提升。欧洲消费者有个独特的消费习惯,喜欢购买一个品牌下的系列产品,但是欧洲消费者接受一个新品牌却非常困难。所以海尔在构建企业在欧洲市场的竞争优势时,首先考虑的不是价格和品牌,而是“HAIER”品牌之后的技术优势与技术创新速度,技术成为打开欧洲市场的敲门砖,在这个前提下,海尔的品牌优势才能得以实现。海尔在美国市场取得巨大成功,这对海尔的整体形象和企业实力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因为企业实力的大小在客观上非常难以识别,对海尔这样一个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就更多,要消除挑剔的欧洲人心里对中国企业中国产品的偏见,靠宣传是不能使对方信服的。海尔在美国市场上能够占据1/3的冰箱市场,完成2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这实际上就是海尔竞争能力的显化,是海尔魄力和实力的一次大展示。在欧洲市场上,海尔不仅仅被视为中国企业,更是一个国际化的优秀企业,这种观念的转变对海尔产品逐渐被欧洲消费者所接受起到了不可小视的推动作用。?
促进部分产品对欧洲的出口?
欧洲一直是海尔重要的海外市场,2001年海尔在欧洲的销售为1.5亿美元,占海尔全球销售额的21%。虽然海尔输出到美国和欧洲的产品不尽相同,但是由于两上市场收入结构、消费结构有一定的相似性,尤其是奢侈品的消费更是可以互为参照。海尔在美国畅销的高档产品,像迈克酒柜,在欧洲市场的销售情况也非常好,其中有个重要的原因是,迈克酒柜在美国市场的成功实际上对欧洲市场起到了一个消费引导的作用,这种酒柜不仅是作为一种生活用具,更成为身份的象征,纵然价格比同类酒柜高,仍然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很快占据了消费排行榜的首位。
为什么富士康在中国上市,却要在美国建厂
富士康是中国最大的代工企业。富士康登陆A股市场仅用了36天,比IPO排队还要快。如果不是节假日,公司只有20个工作日可以上市。
富士康,原名富士通科技,成立不到三年。成立不足三年的公司,如何能通过三年内不得申请上市的门槛?事实上,富士康是一家独角兽企业。2017年,公司收入超过3545亿元,净利润超过166亿元。其母公司鸿海精密早在2011年就进入了世界500强,因此走上了绿色通道。当然,还有其他原因。
富士康的全球战略布局需要,作为全球最著名的电子制造商之一,富士康也必须制定全球商业战略,美国市场无疑是重中之重。他希望建立更贴近北美消费市场的工厂,更快、更深入地了解消费者习惯的变化。与此同时,特朗普上台后,保护主义意识形态正在增长。如果富士康在新兴市场建厂,并将产品出口到美国。这很容易受到美国保护主义措施的影响,投资美国工厂可以避免一些出口风险。
良好的政策前景自从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他对制造业的意图并不深远。也就是说,特朗普非常关注相关的治理绩效。郭台铭对李光耀的拥抱让特朗普非常有用。他在白宫举行了现场会议表扬他。这无疑将有助于郭台铭的投资获得一个友好的政策环境,这自然有利于富士康在美国的发展。而从美国资本和制造业回报的可能性来看,富士康此举也是不亏不赚。
所以这对富士康在美国的工厂建设是一个很好的解释。富士康在美国的投资无非是一个石头问题,而在中国投资则是其产业基础和核心竞争资本。对于富士康在美国的投资,没有必要大惊小怪,正常对待。
相关推荐:
国家医保局有关司负责人就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声明:《投资400亿美元去美国建厂》一文由排行榜大全(网友上传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