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陆续公布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万亿俱乐部”新进一员为成都。至此,我国经济总量2万亿元以上的城市达到7个,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和成都;武汉、杭州、南京位列8至10位。
“十强”格局出现变化,中西部城市表现亮眼——重庆超过广州跃居第四;成都顺利跨过“2万亿”门槛;武汉反超杭州位列第八,去年GDP增速为“十强”中最快,今年过后或成为下一个“2万亿俱乐部”成员。
目前,GDP十强城市经济总量相加已经达到27万亿元,占全国GDP的20%以上。“十强”中,长三角占4席,中西部占3席,大湾区2个城市“入围”,京津冀占据1席。
重庆反超广州跃居第四,天津仍在“十强”门外
2022年,上海和北京经济总量继续领先全国。2022年上海和北京GDP分别为44652.8亿元和41610.91亿元,是目前仅有的两个GDP超过4万亿元的城市。虽然遭遇疫情冲击,上海全年GDP同比下降0.2%,成为“十强”中唯一负增长的城市,北京GDP增速也仅0.7%,但两地均继续站稳四万亿台阶,显示出地区经济的强大韧性。
3万亿区间仅深圳一地,2022年深圳GDP为32387.68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领跑四大一线城市。其中,第二产业提供了重要支撑,工业领域首次实现“双第一”——规上工业总产值连续四年居全国城市首位;全口径工业增加值首次跃居全国城市第一。
3万亿区间仅深圳一地
在GDP“第四城”的竞争中,重庆以不到300亿元的优势反超广州。2022年重庆与广州的GDP分别为29129.03亿元和28839亿元,距离3万亿大关不远。
近几年,重庆与广州在GDP“第四城”的竞争中“你来我往”。2017年、2018年,重庆曾两度超过广州,2019年后被广州反超。直至2022年,重庆再次超越广州,改写了已保持3年的“上北深广”格局。不过,两地之间始终没有拉开差距,今年又同时提出6%以上的增速目标,究竟谁能站稳GDP“第四城”的位置有待观察。
与前五名城市相比,排在第6至10位的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仍有不小差距。其中,2022年苏州和成都GDP分别为23958.3亿元和20817.5亿元,武汉、杭州、南京尚未跨过2万亿门槛。
排在第十位的南京2022年GDP为16907.85亿元,与第九名杭州尚有1800多亿元的差距需要追赶,与第十一位的天津(16311.34亿元)相比仅有不到600亿元的领先优势。未来GDP“十强”城市如何变化仍有悬念。
2020年天津首度跌出“十强”引发关注。实际上,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后,2018年天津GDP被大幅下调近6000亿元,使得其在总量上的优势不再,当年即被苏州、成都、武汉三城超越,2019年、2020年又先后被杭州、南京超越,跌出“十强”阵营,至今再未回归。
成都跨过“门槛”,“2万亿俱乐部”已有7名成员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成都顺利跨过“2万亿”门槛,使得我国经济总量在2万亿以上的城市达到7个。2022年成都GDP为20817.5亿元,同比增长2.8%。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汤继强认为,2021年成都GDP已经达到19916.98亿元,在2022年跨过“2万亿”门槛顺理成章。不过,这一年成都遭遇多轮疫情、罕见高温干旱、暴雨山洪以及限电等,能够实现2.8%的增长十分不易。
其中,万亿规模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及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大健康等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主要支撑。第三产业尽管受到疫情的巨大影响,生活性服务业较为低迷,但生产性服务业仍然表现出一定韧性,支撑了经济增长。
“2.8%的增长,应该说是在特殊情况下的合理区间,没有预期的高,但是也没有一蹶不振,基本盘保住了,为今年经济全面强劲复苏奠定了不错的基础。”汤继强说。
今年,成都提出6%以上的预期增速目标,在“十强”城市中处在中等偏上位置。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汤继强认为几个领域值得期待。
2022年成都顺利跨过“2万亿”门槛
首先是重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将拉动经济增长;其次,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将提供新动能;再次,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在成都经济构成中占比很大的生活性服务业将迎来强劲复苏,春节期间餐饮、文旅等消费已经实现快速增长。
此外,延期两年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将于今年举行,对于成都的城市建设、城市发展、城市管理、城市服务、文化旅游都将是全面的牵引和带动。
汤继强认为,总的看,今年重庆顺利进位、成都成功“入圈”,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实效的一个体现。有了国家战略的赋能,重庆和成都两个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能级得到快速提升,释放出的动能正在逐步扩大至整个“成渝双圈”,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武汉、杭州差距甚微,均为“2万亿俱乐部”实力候补
今年成都能否守住第七的位置,也要看紧随其后的武汉、杭州如何追赶。2022年武汉和杭州的GDP分别为18866.43亿元和18753亿元,按照今年两地分别提出的6.5%以上和5%以上的预期目标计算,今年过后,武汉将成为下一个“2万亿俱乐部”成员,杭州也极有可能提前“冲关”。
近几年,武汉和杭州在经济发展方面始终彼此追赶,疫情成为过程中的最大变量。2020年,处在疫情“风暴眼”中的武汉经济总量被杭州超越,排名跌至第九位。2022年,武汉反超杭州,时隔两年重回全国第八。
湖北省统计局原副局长叶青认为,此次武汉反超杭州也与疫情因素有关。上海去年4月的疫情波及杭州,影响了杭州经济二季度的表现,四季度杭州本土又持续出现疫情,经济运行遭遇阻滞,最终被武汉反超。
尽管有疫情因素的影响,但武汉自身的表现也可圈可点。2022年武汉GDP同比增长4%,在“十强”城市中增长最快。武汉的支柱性产业如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都有上佳表现。去年,武汉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8%,成为拉动武汉GDP增长的重要动力。
武汉反超杭州与疫情因素有关
自2020年武汉经济遭受疫情的深度重创后,连续两年上演“绝地反击”。2021年,武汉GDP实现两位数增长(同比增长12.2%),2022年又以4%的增速领跑“十强”城市。
叶青认为,武汉经济增长的下一个亮点将出现在科技创新领域。2021年,武汉市科协牵头建立了武汉市专家科创工作站模式,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等高层级科技专家带队,进入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展科技创新研究。目前,这样的工作站在武汉已经有40个。
此外,投资也是武汉今年的一个亮点。武汉市发改委数据显示,2023年武汉有1154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进入项目清单,总投资4.5万亿元,年度投资4600亿元以上,涵盖工业、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社会民生及其他产业等。其中,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等项目数量增加。
叶青认为,武汉和杭州两地间在经济总量上差距甚微,2022年武汉仅领先杭州约113亿元。同时,两地产业发展各有优势,武汉以汽车制造、生物医药为支柱,杭州的数字经济领跑全国。随着新冠感染转为“乙类乙管”,疫情的影响逐渐消退,两地间的竞争将呈现何种格局有待观察。
中西部城市全面冲关进位,中国城市竞争格局迎变
梳理“十强”格局变化可以发现,中西部城市去年的表现尤为亮眼——重庆超过广州跃居第四;成都顺利跨过“2万亿”门槛;武汉反超杭州位列第八,或成为下一个“2万亿俱乐部”成员。
这是否意味着以重庆、成都、武汉为代表的中西部城市将全面跃升,改写中国城市竞争格局?
汤继强支持这一判断,他认为,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必须要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全面发展。在这个背景下,务必要让中西部也同步实现现代化。
经过多年发展建设,东南沿海发展能级不断提升,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不能仅停留在东南沿海地区。按照国家总体部署,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正在突围。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都进入了新的阶段。
如何理解新阶段?过去,从国家整体的战略安排,以及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角度出发,中西部的发展曾依托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这是必经之路。但是,转移的产业大多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伴随着高污染和高能耗。
“中西部的发展如果只是简单承接东部转移,只有死路一条。”汤继强认为,走过必经之路,现阶段中西部地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变道超车”,在新兴领域敢于尝试,敢于与东部地区同台比拼,这样才有可能“后发先至”。从重庆、成都、武汉等城市这些年的发展实践来看,实现地区发展能级的提升依靠的还是自身产业的重构与迭代。
从发展的先天禀赋上看,汤继强坦言,相比东南沿海,中西部地区仍然存在资本不足、人才不足等问题,降低了与东部地区竞争的优势。叶青则认为,中西部的一些城市科教实力、研发实力都具有传统优势,加之成本相对低廉,对投资和人才仍然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不只是重庆、成都和武汉,包括西安、合肥、昆明等也都会慢慢长大,趋势已经很明显,现在是国家战略意图实施的曙光初现。”汤继强说。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
17个“万亿俱乐部城市”谁更依赖房地产?答案来了
日前,国家信息中心发布2020年“万亿俱乐部城市”房地产市场走势研判,2019年17个GDP万亿城市房地产投资依存度随之出炉,郑州最高,北京最低。01郑州房地产投资依存度最高,北京最低
中新经纬查询各地统计局发现,截至2019年末,我国共有17座城市入围万亿俱乐部行列,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天津、南京、宁波、无锡、青岛、郑州、长沙、佛山。
“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比重”被视为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增长对房地产投资依存度的指标。比重越高,说明经济对房地产投资依存度越严重。
从各城市房地产投资的依存度看,郑州和杭州的依存度较高,均超过20%,特别是郑州达到28.9%。北京、上海、深圳、无锡依存度较低,均不到12%。其中,北京10.9%,对房地产投资依存度最低。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指出,从各类城市的占比看,部分城市明显供地节奏加快、开发强度高,所以其开发投资的占比相对会比较高,也说明开发投资等受到了开发商的青睐。
严跃进同时建议,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比重适当上升本身没风险,但要防范各类乱供地、盲目抢地现象,尤其是在金融政策放松的情况下。
国信宏观经济与房地产研究组高聚辉分析称,个别城市房地产投资依存度高,说明对投资的依赖程度偏高,需要通过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力度来优化GDP结构。
02 土地市场热度持续提升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1-4月,全国热点50城卖地1.22万亿元,同比上涨10.3%。其中,4月热点50城合计土地出让5044.7亿,这也是年内首次单月突破5000亿,4月一二线城市的的平均住宅土地溢价率是2019年下半年来的最高位。平均溢价率高达15.54%,3月份为12.58%。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中新经纬表示,降准降息等政策影响下,房企拿地积极性逐渐提高,多地再次出现高溢价率土地成交,疫情对房企的资金链影响虽然大,但国内融资难度降低,部分企业拿地积极性再次出现了提高。
高聚辉指出,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房地产行业遭受较大冲击,中央和地方纷纷出台相关措施来稳定市场,在房地产方面,政策主要集中在供给端,内容包括税收减免或延期、加大贷款支持、调整土地出让价款缴付方式和期限、放宽预售条件、顺延开竣工和投达产履约时间等,这些措施对缓解企业资金链压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03 专家:需求端楼市政策放松空间较小
5月10日,央行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和“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要求,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
在张大伟看来,未来房地产调控大门打开的可能性不大,从目前救市的政策看,降低首付的政策基本全部被叫停,松绑限购的政策也会收回,全国已累计超过10城市出现了政策“一日游”。
高聚辉预计,2020年房地产调控政策仍以坚持“房住不炒”为总基调,稳字当头,政策调控边际放松的界限将主要控制在供给侧,以纾解企业的经营困难和资金链压力,但在需求端,政策放松的空间较小,不会出台强刺激性的政策措施。
本文源自中新经纬
中国GDP超万亿的城市扩至22个!你如何看待我国这张经济成绩单?
个人感觉这张成绩单来之不易,这是艰难的一年,也是证明我国实力最有潜力的一年。2020年虽然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带来的经济增长放缓的节奏,可还是一个万亿俱乐部扩员的大丰收之年。毕竟在2019年的17个城市进入万亿俱乐部之后,还有不少城市已经在9000亿+的位置上蠢蠢欲动,一展雄风!
一、回顾成绩单
年度济南的GDP为9443亿,泉州的GDP9947亿,南通GDP9383亿,合肥GDP9409亿,西安GDP9321亿,福州GDP9392亿,东莞的GDP9483亿。这七个城市的GDP都是超过了9000亿,要是可以临门一脚的话,这7个城市就都可以晋级万亿俱乐部。万亿+城市将从17个增加到了24个城市。?
二、最值得期待的省份
最期待的还是福建省,福建的城市除了厦门房价高高在上,其实的城市经济总量跟沿海其他省份相比还是有些滞后。这次可以一口气同入围2城实属不易。要是福建第一城泉州入围,那省会城市福州也会疾步跟上,要不一个也不进,要进两个一定是一起进。而且,福州超泉州也是指日可待,福建第一城非福州莫属!
三、发展迅速城市
佛山已经在2019年进入了万亿俱乐部,同为珠三角大城市的东莞,一定不甘落后,今年的上位万亿俱乐部的可能性也是非常之大,只是珠三角对GDP的热度还是相对其他地区要弱一点。说不定也会来个9900亿的卡脖子位置。
西安是终于可以舒一口气了!毕竟所有的其他区域核心城市全部入围万亿俱乐部,唯独西南地区的核心城市西安,还是落在的后头。这次进入了万亿俱乐部,也是一种宽慰。相比于济南,这次进入万亿俱乐部得益于莱芜的兼并,可西安还得靠自身。
最后值得赞扬的就是江苏,江苏的万亿俱乐部成员的人满为患,有苏州、南京、无锡,如今又多了一个南通。四座城市合计GDP经济总量就达到5.7万亿,实力可以排在全国省市第五。
不过,从新的经济数据来看2021让我们拭目以待!但这次即便没有7个城市入围万亿俱乐部,那5个也是肯定的,这是疫情之下的城市发展大丰收之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