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来自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作战测试与评估中队 (VMX-1) 的两架 F-35B在南加州的彭德尔顿营进行了降落演练。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F-35B没有降落在山区基地的6000英尺(约1.83千米)跑道上,反而选择了相对更小、更简陋的直升机外围机场,验证隐身短距起飞和垂直着陆战斗机在严峻、偏远和仓促建立的地点进行战斗的能力,以更好的迎合美军“远征前进基地作战”(EABO)概念。
在“远征前进基地作战”(EABO)作战概念中,F-35B战斗机扮演重要角色
针对大国作战的新战法
长期以来,美国海军陆战队一直担任海上远征军角色,其使命任务和角色定位是以空地特遣部队为编成方式,以濒海地区为战场环境,以远征机动作战为主要任务,是一支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战略军种。随着近年来美国把注意力转向如何应对大国竞争,美军认为一旦与俄罗斯等大国这样的对手开战,海军陆战队之前在全球反恐战争中积累的作战经验可能不会起到作用。为此,海军陆战队需对自身组织、训练和装备做出深刻转变,以适应战场环境从内陆转向濒海,作战对手从非国家行为体转向实力相近竞争的对手。
而“远征前进基地作战”(EABO)概念就是美海军陆战队提出了应对方式之一,这种新的作战方式涉及使用机动的、低特征的、与作战相关的、相对容易维护和维持的海军远征军,从一系列临时的基地出发,在有争议或潜在有争议的海域内的岸上或近海位置,实施海上封锁和支持海上控制等任务。这些基地可以执行各种任务,如远程反舰火力、飞机加载武器和加油、情报和预警等。
2021年4月,美军出台了《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暂行手册》,这份长达180页的规划文件作为太平洋“跳岛”作战战略的一部分,阐述了海军陆战队未来十年的装备、组织和训练计划,将为海军陆战队组建一系列小型机动部队提供指导,这些部队将执行防空、反舰、潜艇战,以及夺控小型临时基地等任务。根据《手册》内容,海军陆战队2030年将建立3个滨海作战团以开展侦察与反侦察任务,拥有超过100艘远程无人水面舰艇、14套远征反舰拦截系统以及252个发射装置并装载数百枚打击导弹等;同时建立一批小型专属基地,用于导弹发射及物资补给;部署各种载人/无人舰艇,可在有争议的岛屿上执行射击、快速运送部队和物资等任务;与海军和特种作战部队合作,确保航道和前哨基地安全。
在物资保障飞机的支持,F-35B能在广阔的大洋岛屿上进行“蛙跳战术”
理论实践同步推进
除了出台专门的文件外,为了尽快将“远征前进基地作战”(EABO)付诸实践,从2021年起美陆战队举行了多地多场演习,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一步步磨炼相关能力。
如在2021年11月6日开始的“钢铁天空21.2”演习中,美第四陆战队第3师第4团轻型武装侦察连士兵由C-17投送到威克岛上,演练“内线部队”的机动和跨军种整合,优化远征机场安保行动。
而从2021年12月起,美陆战队基于 EABO概念和日本陆上自卫队在日本多个训练地点展开了为期14天的“刚毅之龙21”联合演习,目的是要演练偏远岛屿发生“紧急状况”时,通过快速部署“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HIMARS)及反舰导弹来对抗反介入/区域拒止威胁的作战方式。演习的亮点是由海军陆战队执行高机动性火炮火箭系统渗透,同时协调由陆战队和日本自卫队导弹小组以及美国海军一艘驱逐舰组成的“杀伤网”。另外还包括美日本合作双边空中攻击、城市步兵作战行动和远程补给空中交付等。
在2022年2月,美国海军陆战队、海军和空军在日本宫古海峡和菲律宾吕松海峡两地同时进行了代号为“壮丽融合”的作战演习,以验证美军的EABO作战思路,日本海上自卫队作为辅助力量也参加了演习。根据报道,该演习所演练的新战术主要可以归纳为:首先由美军的航母打击群和两栖攻击舰的舰载航空兵部队,对第一岛链上的岛屿目标和岛屿附近的海上目标实施精确打击,然后再派遣海军陆战队远征部队和日本自卫队一起抢滩登陆,建立“远征前进基地”,并且运送“海马斯”机动火箭炮登岛,建立防御。在巩固岛屿阵地后,派出“营级登陆部队”沿海岸搜索“敌方导弹和雷达系统”。同时,“超级大黄蜂”战斗机以及海军陆战队的AH-1Z武装直升机、UH-1Y通用直升机在头顶上空盘旋,随时准备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
另外就在今年1月初,美国海军陆战队情报学院40名参加战术情报军官课程的军官在参加兵棋推演后对EABO进行了评论,并提出了多条建议,以修正EABO的不足。明显的是,美军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在加速推进EABO的成熟。
MV-22B倾转旋翼机的飞行速度高于直升机,能够更好地与F-35B战斗机搭配作战
愈发适应远征作战的“肥电”
对于EABO来说,F-35B垂直起降战斗机可谓是其核心能力之一。空中战力对美军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但美军也意识到先进战机采用的传统部署方式,不但需要设备齐全的大型机场,而且需要庞大的后勤支援——从零部件、武器,到维持战斗机隐身性能所需要的材料,在战时这样集中部署更容易让对方“一锅端”。而F-35B战斗机具备短距起降能力,传统的两栖攻击舰经过一定程度的改造后就能够搭载,同时具备在前线简易机场起降的潜力,并且相对于AV-8B等战机,达到第五代战斗机水平的F-35B,隐身突防、电子对抗、探测感知能力更强,因此非常适合EABO。
在2021年4月,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22战斗机攻击中队在加利福尼亚州尤马海军陆战队航空站(MCAS)的短跑道上首次进行了F-35B滑跑降落,以支持EABO。该演练证明了F-35B有条件在不使用拦阻钩和拦阻索的情况下,在航母或者是拥有短跑道的两栖攻击舰上滑跑降落,相对于垂直降落方式,这将进一步减少F-35B在降落过程中的燃油消耗,从而扩大其作战半径和航程,具有很重要的战术价值。
美国两栖攻击舰上搭载的F-35B战斗机和MV-22B倾转旋翼机
同时,美军还为F-35B制定了“快速肥电”战术。据悉,该战术有效发挥了F-35B与MV-22B垂直短距起降能力。其设想是:F-35B机群从两栖攻击舰上起飞执行第一波次作战任务,与此同时MV-22B机群携带全部保障物资、地勤人员,甚至负责安防的特战队员组成机动补给集群,起飞前往提前预设的内陆一号补给点,降落后迅速展开做好保障准备。F-35B执行完第一波作战任务后,前往一号补给点与补给集群会合进行补给保障。补给完成后,F-35B继续执行第二波作战任务,而补给集群则“收摊”前往内陆二号补给点待命。 F-35B完成第二波次任务后前往二号补给点进行补给保障。这之后补给集群补给能力基本耗尽,直接返回两栖攻击舰,而F-35B执行完第三波作战任务之后,也自行返回两栖攻击舰。不难发现,“快速肥电”通过在内陆设置空中机动补给点,既可以提升美军战机在敌方纵深执行任务的能力,还可以减少空中力量与海上集群之间的“牵绊”,使两者拥有更大的自由度。
在之前,由于担心地面杂物可能对飞机产生的不良影响,美军一直舍不得让“金贵”F-35B真的在简易机场起降,而在此次的演练中,F-35B则确实降落在了直升机外围机场,按美军飞行员的说法“这证实了飞机在远征环境中迅速成熟。”在测试F-35B及其飞行员的同时,还是一次测试与地面和后勤要素整合的训练活动。可以看出,美军正在不断调低F-35B这类高端武器的使用下限,以使其更好的融入EABO,值得高度关注。
解读美国新军事战略调整 美国历次军事战略调整
1月5日,奥巴马总统罕见地在五角大楼与国防部长帕内塔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上一道举行了记者会,公布了题为《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新军事战略报告。根据这份新报告,我们可以看出奥巴马政府对美国新军事战略的调整、动因和战略指向。一、新军事战略调整引人注目
时隔7年,美国推出了新的军事战略。当前,反恐战争取得阶段性成果,伊拉克战争落下帷幕,美军从阿富汗撤离行动已经开始。在此背景下,自去年9月以来,他已经与五角大楼的高级官员举行了6次会谈,以打造这一计划。相对于2004年提出的军事战略,美国新军事战略做出了引人注目的调整。
一是缩减美国的军费开支。美新军事战略的公布正值奥巴马政府面临紧缩预算的巨大压力之际,为了削减不断增长的财政赤字,新军事战略提出了大幅缩减国防预算的计划,预计在今后10年内削减约4890亿美元的军费开支。为此,除了削减军队和民防人员,美国还将推迟或减少使用一些高级的武器系统,如隐形的F-35型联合攻击战斗机等,此外还包括取代俄亥俄级潜艇的计划推迟两年执行,第二艘新型福特级航空母舰也将推迟两年。虽然说削减预算,美国2012年国防预算仍然高达530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阿富汗战争的费用。奥巴马在讲话中说:“未来10年,国防预算的增速将放缓,但实际国防预算仍然会有所增长,因为我们的‘全球责任’要求我们(确保)‘领导地位’”,“我坚信,我也认为美国人民能够理解,我们可以保持美军的强大和国家安全,因为我们的国防预算规模(在未来)仍将是最庞大的,仍大于排在美国之后10个国家国防预算总和”。
一是对美军进行“瘦身”。奥巴马说:“在延续了10年的两场战争结束之后,美军需要什么战略?美军将被精简,但我们必须让世界知道,美军将继续保持‘超强地位’,美军反应仍将是灵活、敏捷的,随时准备应对全面的突发事件和各种威胁。”国防部长帕内塔宣布裁减美军人数、减少文职人员并推迟包括一艘新航母的建造计划在内的几项新武器项目的开发计划。据美国国防部官员透露,从2015年开始到2016年,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规模将被削减,其中裁减步兵2.7万名和海军陆战队员2万名,共计裁减4.7万兵力。美国官员表示,未来十年作为减小军队规模的一部分,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人员将减少10%-15%。目前陆军基本规模是56.5万人,海军陆战队为20.1万人。也就是说,将削减7.6万到11.4万军队人员。奥巴马在讲话中强调,未来美军将会进行“瘦身”,军费开支也将缩减,但美军在全球的“超强地位”没有改变,美军依然能够保障美国的安全和美国在全球的利益。
三是放弃“两场战争”思维,推出“1+”战略。这份酝酿了8个月之久的报告,建议放弃长期遵循的“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原则,美国将不再参与像在伊拉克和阿富汗进行的旷日持久的大规模维稳军事行动,也不会以足够的兵力同时进行两场大的战争,而要有能力打一场主要的战争并拥有部署兵力的能力,以遏制另一个主要的潜在对手发起另一场大的冲突,即在新战略中美军放弃了很长时间以来遵循的“同时参加和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原则,避免发动类似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这样的持续时间很长的大规模战争,改为“在参加和打赢一场重大战争的同时,能够应对和威慑第二个敌人”。这一战略实际上是这样的:美国将参加并打赢第一场战争,同时美国将长时间扰乱第二个攻击者的行动,从而为结束第一场战争赢得足够多的时间,然后再集结兵力进行第二场战争。美国军方认为,这一调整不会危及美国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可实现削减数千亿美元开支的目的。
四是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与亚太战略盟友的联盟关系。根据新战略内容,调整最大的是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帕内塔在此前发给媒体的讲话准备稿中指出,美国面临的21世纪挑战,包括“暴力极端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材料的扩散、伊朗和朝鲜的挑衅行为,以及亚洲新兴力量的崛起和中东剧变造成的持续威胁”。因此,美国在亚太地区将进一步巩固与现有盟友的联盟,扩大与新兴国家的合作。新战略暗示美国将缩减陆军规模,并减少在欧洲的军事存在,转而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以维护亚太的“安全与繁荣”。奥巴马说:“我们将加强美军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削减国防预算不会以牺牲这一重要地区为代价。”报告称,美国认为大部分欧洲国家已由“安全的消费国”成为“安全的生产国”,这减轻了美国在欧洲安全方面的负担,让美国有可能对在欧洲的军事存在做出调整。同时,美国将继续承担北约“集体防御”的义务,并与俄罗斯继续保持接触。因此,美国的审议结果包括,再从欧洲撤离一支陆军作战旅,在那之后只在欧洲保持两个旅。每个旅由3000人至4000人组成。
二、美国调整军事战略的动因
美国推出名为《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新军事战略报告,标志着美国的安全政策在经过十年的战争之后出现新的转折,而这种转折将塑造美国下一个10年的优先战略目标。美国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推出新军事战略,是有其用意和目的的。
一是确保“全球超强”因缺钱被迫“瘦身”。2008年以来,美国深陷经济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加之过去10年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两场战争给美国造成了巨大消耗,其结果是联邦财政赤字、政府债务突破了历史纪录,分别达到1.4万亿和近15万亿美元。自美国2001年发动“全球反恐战争”以来,美国的国防预算从3040亿美元猛增到2008年的6160亿美元。随着美国反恐战争接近尾声,奥巴马说:“在延续了10年的两场战争结束之后,美军需要什么战略?美军将被精简,但我们必须让世界知道,美军将继续保持‘超强地位’,美军反应仍将是灵活、敏捷的,随时准备应对全面的突发事件和各种威胁。”为了保持美军的“超强优势”,面对赤字和债务“双高”局面,美国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财政预算削减,而巨额军费预算必然位居削减名单的前列。为此,美国决定从2015年开始,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规模将被削减,减幅可能为10%至15%。
1950年美国陆军还有多少个师_美国陆军数字化10年回眸
由于武器装备体系的差异,陆军的数字化比海、空军要困难得多。美国陆军却“笨鸟先飞”,于1994年在全球率先提出战场数字化计划。当时,近期目标是为战术部队建立“21世纪部队旅及旅以下作战指挥系统”(FBCB2)和战术互联网,最终目标是在10年后完成全陆军的数字化。岁月易逝,如今10年已经过去。这10年中,美国为首在科索沃、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了3次局部战争。美陆军在前两次战争使用了部分数字化装备;后一次战争中,第一个数字化师一一第4机械化步兵师直接参战。如果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这句古语也适用于对数字化的认识,那么,3次战争的实践提供了相当充分的依据,使我们能对席卷美国陆军的数字化浪潮得出较为全面的再认识,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美陆军数字化的10年历程
先回顾一下10年来美国陆军数字化的历程。首先是制定数字化总体规划,成立陆军数字化办公室。1994~ 2001年举行了数字化重型部队营、旅、师、军和数字化轻型部队的多次演习。 1998年公布数字化重型师的新编制。在数字化装备的采办方面,对主战武器(如坦克和直升机)进行数字化改造。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为适应数字化计划的要求,陆军从1994年起对C4I体系结构进行了大规模调整,把“全球指挥控制系统陆军部分”(GCCS-A)、“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ATCCS)和FBCB2等三个不同时期开发的C3I系统整合成一个三级式的一体化“陆军作战指挥系统”(ABCS)。ABCS是地面部队数字化的基石,也是10年来陆军数字化的主要成果。同时,为了把士兵融人数字化战场,开始研制“陆地勇士”士兵系统。而在2000年建成的第一个数字化师无疑是这10年中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下面将要谈及的美陆军“数字化”,是包括数字化战场、数字化部队和数宇化士兵的宽泛概念。
这10年,美陆军还推出了一系列其他计划。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前陆军参谋长新关上将于1999年提出要把陆军建成目标部队,并下大力气为目标部队开发“未来战斗系统”(FCS);在编制方面建立过渡旅战斗队和“斯特赖克”旅。这些计划和数字化计划关系如何?它们的出台是否意味着陆军不再搞原来意义的数字化?一时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数字化本来就是陆军军种利益的产物,断言它不会是陆军发展的趋势,也不会成为其他国家参照的样板;甚至有人尖锐地提出了“数字化何去何从”的疑问。
事实究竟如何?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数字化的目的。美军不会为数字化而数字化,搞数字化是为了建立信息优势,打赢高科技条件卞的信息化战争。因此,数字化又被定义为“建立信息优势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审视美军一系列新计划,可以看出,无论是目标部队还是行动单位(UA)都没有偏离根本宗旨,都要以数字化为基础才能实现。例如,新关时期的陆军决意研发“斯特赖克”轻装甲车,起因固然是陆军重型部队在科索沃部署迟缓吃了亏,但深层原因还是企图用信息优势取代装甲优势,因此强调“斯特赖克”车也要装备FBCB2等系统。还有“未来战斗系统”、尽管包括十几种有人和无人作战平台,但最重要的还是依靠数字化的C4ISR系统实现跨平台联网,使平台之间能及时、可靠、方便地交换和共享信息,实施以网络为中心的作战。为此,陆军决定为目标部队设计一个规模较小的可以按需组装的“陆军作战指挥系统”。
另一方面,数字化初期的确有些问题考虑不周(如没有给战术互联网设计卫星接口);有些技术已经过时,不能满足实战要求。凡此种种都需要时间来解决,美陆军因此推迟了第一个数字化军的部署时间。但数字化装备在阿、伊战争中体现出的效能,又促使陆军下决定加速部署数字化的核心能力――“陆军作战指挥系统”的标准版本。 综上所述,可以断言,只要“建立信息优势”这一根本宗旨不变,数字化的地位和作用就毋庸置疑。一些有关的新计划不是要取消数字化,而是对数字化的完善和发展。几年以后,美军也许不会再把数字化计划挂在嘴边,但这10年数字化的成果必将成为美军向21世纪信息化部队转型的铺路石。
美陆军数字化产生的影响
10年来,美陆军数字化计划对其他军种和西方国家的军队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美军内部,1996年公布的《2010年联合构想》提出通过数字化建立信息优势、支持三军联合作战,从而把数字化推广到全军。事实上,陆军数字化计划出台后,其他军种也推出了类似的计划。空军提出了全球打击作战方式,开始实施多传感器指挥控制飞机(MC2A)和指挥控制星座(C2C)等计划,并大力改进和开发战术数据链路;海军提出了网络中心战理论,研制了“协同作战能力”(CEC)系统、海军/陆战队内联网,目前又在开发“力量网”(FORCEnet)。海军陆战队在阿富汗战争中首次实现了“完全数字化配置”。 数字化计划对外军的影响也非泛泛。由于与美国国情、军情相似,再加上美军的积极推广,西方军队的数字化计划与美军如出一辙。这也正是美军所期望的――美军提出数字化计划的初衷之一,就是通过数字化实现与北约盟军 C4I系统的互通。早在1994年,时任陆军参谋长的沙利文上将就曾致信欧共体国家,力邀他们参与数字化计划。1995年,在英、法、德等国支持下,美陆军制定了国际数字化策略,决定实施:①战场互通计划,解决四国陆军营和营以下C2系统的互通问题;②四国互通计划,解决四国旅和旅以上C2系统的互通问题;此外,还有陆军战术指挥控制信息系统计划、四国战斗识别计划和美陆军与加拿大陆军通信互通计划等。前两项计划后来合并为多国互通计划,现有美、英、法、德、意、加六国参加,还有澳大利亚、比利时、荷兰、丹麦、西班牙、奥地利和土耳其七国以观察员身份参加。2001年六个参与国国内分别建立了互相连接的指挥所,2002年又制定了多国互通接口的部署计划。上述西方国家大都还有本国的数字化计划。
例如,英国陆军的数字化计划分 1998~2002年、2002~2008年、2008~ 2014年三期实现。第一期已为陆军编队指挥部建成了一个纵向的数字化C2系统――“陆军战术计算系统”(AtacCS),它以增强型北约盟军快反部队信息系统(EIARRCIS)为基础。再就是实施了为武器平台提供数字化能力的“战斗群数字化能力发展计划” (BDCDP)。英军数字化目前处在第二阶段,已部署了“弓箭手”战术通信系统,还将建成师、旅级的“编队战斗管理系统”(FBMS)取代“陆军战术计算系统”,以及建成旅到排级的“战斗群战斗管理系统”(BGBMS)。英军数字化计划明显地效法美军,但由于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制约而有所“节制”。在英军的“联合作战空间数字化”(JBD)倡议中,“数字化”一词指的是战斗空间多个信息系统的整合,目的是提供战斗空间清晰准确的图像、增强部队的作战效能。这与美军通过数字化建立信息优势、决策优势以至全谱优势,在程度上还是有差距的。其他西方国家也以美军为样板,数字化计划与美、英大同小异。 此外,近年来,台湾地区的“扁家军”也在亦步亦趋地仿照美军搞数字化。台湾“国防部”的“数字化战场系统”,从外形到结构都是对美军系统的“拷贝”,甚至操作手册都是英文的。最近,台湾“陆军总部”还决定效法美军第4机械化步兵师建设数字化战车旅。凡此种种动向值得我们关注。
从实战看数字化的得失
数字化受到如此青睐,致使它在实战中的表现也成为各国军方关注的焦点。从上文所述三场战争看,数字化的确能提供前所未有的态势感知能力,从而加速决策过程、提高指挥效率、强化说,数字技术使战场实现了一体化和网的联系是不间断的、实时或近实时的,彼此间能及时共享信息,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得到空前的提高。纵使战场态势瞬场动向,掌握战争主动权。
阿富汗战争中,美军无人机的战场侦察图像能连续传回美国本土佛罗里达州坦帕的中央司令部,该司令部通过卫星与在科威特的前指和在乌兹别克的指挥部联网,使这三个指挥部同时拥有顶级的态势感知能力。而在战场上空,无人机首次把流式图像直接传给AC-130等空中平台,加上地面特种兵通过卫星电话报告的情况,执行火力支援任务的战机可以在几分钟内对目标发起精确打击。同样,战机之间借助数据链也能共享信息,只要一架战机发现目标,编队里的每架战机就都能在自己的显示屏上看到同一图像,从而成数量级地提高了战机的作战效能。又如空战中,传统的做法要求飞机在起飞前制定和输入空中任务指令。但是阿战中,往往是飞机起飞后才向它们下达目标清单,把制定任务的周期从海湾战争时的以天计缩短到以分钟计。 在伊拉克战争中,设在原萨达姆官邸里的美第4步兵师总部内,基本看不到插满小旗的地图,也没有摆满坦克模型的沙盘,取而代之的是“陆军作战指挥系统”的3个大屏幕和一批小显示屏。指挥官依据屏幕上的最新战场图像和情报指挥战斗,可以在一两小时内制定出复杂的突袭计划,调动数以百计的兵力和各种作战装备,并把命令直接下达给部队。据称,正是这种快速的决策和行动能力,使第四步兵师能根据人力情报不失时机地抓获了萨达姆。伊战中,美陆军第3、第4步兵师和部分陆战队以及英国陆军的战车都装备了FBCB2。美英联军的地面部队能从显示屏上知悉彼此位置、共享地面作战态势、获悉发给的电子信息,并在能见度很低的沙暴中依靠数字地图进行机动。士兵也可以成为战场网络中的节点,通过 FBCB2把收集到的情报向上馈送给通用作战态势图,用以增强整个部队的态势感知能力。 FBCB2已经过战火洗礼,作为美陆军数字化的闪亮“招牌”而蜚声全球军界。 然而,在实战中,数字化也暴露出若干问题。主要是: (1)信息过多,分析困难。在数字化战场上,由于情报、监视、侦察(ISR)能力的增强、提供信息的增多,使信息转化成有用情报的处理和分析工作工作量激增。情报分析是指挥官和参谋人员对敌方意图进行主观评估的过程,必须依靠经验、智慧、洞察力和判断力来完成,是任何技术和系统代替不了的。而过多的信息会使参谋人员在进行处理和分析时头绪繁多,再加上作战程序复杂、系统互通性差,会延缓决策周期、贻误战机。这正是阿战初期美军几次打击塔利班分子未果的重要原因。 (2)设备复杂,机动性差。以“陆军作战指挥系统”为例。它包括11个主要的子系统,至少要配备11个显示屏。再加上操作人员和参谋人员,以及电源、缆线和空调设备,数字化的作战中心将比普通作战中心庞大很多。美军经过演习后得出结论,转移旅和师的作战中心及师部,平均分别需要5、6~8和10~12小时。这使得美军在伊拉克境内长驱直入时,战术作战中心的开设和关闭拖了大部队推进的后腿,尤其是重要通信系统因开设缓慢而倍受指责。
(3)越级指挥窒息主动性。数字化将为高级指挥官提供更多的战场信息,使他们倾向于做出更多的决定;而在传统上,这些决定本是由战术级指挥官做出的。从科威特到伊拉克,美军高级指挥官通过数字化系统直接与飞机机长通信、更改目标清单,甚至对攻击方式和选用武器指手画脚。这样固然加快了决策过程,使指挥结构扁平化;但无疑削弱了下级指挥官的相机行动权,窒息了他们的主动性。在空战中,常规的目标确定过程往往遭到忽视。其他军种也或多或少存在类似问题。
几次战争中暴露出的问题还有:数字化技术还未达到所期待的水平,如“斯特赖克”战车还达不到“用信息技术替代装甲”的程度;有些系统性能过时,如移动用户设备通信系统;通信系统是数字化战场最脆弱的一环;专业士兵的训练与补充较为困难等。不过,最大的问题是数字化不适用于非对称战争。
自美军在伊拉克的主要军事行动结束后,反美武装向美军发起了一场非对称战争。他们藏匿于平民中间,或以清真寺做掩护,使用步枪、火箭筒、迫击炮和汽车炸弹等简陋武器袭击美军,使美军防不胜防。与战争初期的情况相反,美军空有许多先进技术装备却发现不了敌人,而反美武装分子却清楚美军的位置、掌握美军的行动。结果是战争主动权易手,数字化无用武之地。这似乎印证了军事学术界的一种观点,即“依赖技术的军队面对非对称进攻是脆弱的,其组织结构也不适合打低烈度战争”;使人有理由怀疑《2010年联合构想》中提出的“数字化将使美军在任何级别的冲突中获胜”说法的正确性。
数字化作为目前西方国家军队建设和转型的一项重要举措,以及21世纪新军事革命的重要内容,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为了在未来的数字化战场上打赢一场信息化战争,我们对数字化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肤浅的层面和人云亦云的阶段。数字化不是万能的(当然,没有数字化是万万不能的),信息化也不是赢得战争的惟一手段。对于有准备的军队,任何先进技术都有其脆弱性和可乘之机;发现和抓住这样的机会,就有可能以劣势装备战胜敌人。在美国欧文堡国家训练中心进行的多次演习中,对抗部队正是这样“敲打”数字化部队的。米舍洛维奇和萨达姆也企图这样做,虽然失败了却给世人留下一些可资借鉴的教训。《现代军事》愿意就数字化问题组织一次讨论吗?本文愿意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近代的战争给人民带来哪些灾害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经历时间最长,影响人口最多,损失最大,最为残酷的一次战争,对世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从政治上讲,二战原本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的非正义战争,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和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利益激烈冲突的表现,大战过后为了协调各方面的利益直接导致了联合国的诞生。战争沉重的打击了英法老牌殖民国家在全球的殖民统治,使英国从昔日的日不落帝国沦为了美国的小跟班。一度主导欧洲大陆的法国更是一度沦陷,海外利益受到沉重打击。美国则因为初期的隔岸观火和后期的积极参战发足了战争财,一跃成为超级大国,并在战后成为冷战中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核心国家。苏联曾是二战最大的受害国之一,其中人口的损失仅次于中国,但凭借战前强大的工农业基础和战争中军事力量的飞速膨胀,最终成为了打赢二战的决定性力量之一,获得了巨大的战胜国利益,从而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另一个超级大国。战争中的三个战败国,德,意,日,除意大利因为最后倒向盟军损失较轻外,德日两个均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德国一度被分为两个国家,日本则直到现在还是美国的殖民地。这场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导致帝国主义力量的大衰退,大量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就此赢得了独立和自由,其中也包括新中国。战后的世界被分为两大阵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冷战
2、在军事方面,二战是一场典型的机械化战争,出现了大量的新军事思想,主要表现在:陆军;以装备坦克为主的装甲集群成为要突击力量,以大范围的高速机动穿插合围的闪电战为主要战术,强调装甲兵,炮兵,步兵,航空兵等诸兵种协同作战。海军;以航空母舰为核心,海军航空兵成为海战的决定性力量,潜水艇的技术和战术(狼群战术和游猎)得到了大力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空军;由于飞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空军逐渐成为影响战局的举足轻重的力量,失去制空权的一方面临任人宰割的处境,战略轰炸成为摧毁敌国国民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海军陆战队;二战使这个历史悠久的作战群体终于从海军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新的独立的军种,并成为二战中数量众多的两栖登陆战役的攻坚力量。
3、在科技方面,战争使人类的科技爆炸式的飞速发展,今天的许多尖端科技领域都诞生于那次战争或在那场战争中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了。除了众所周知的核武器,航空航天技术,电子技术等等,最重要的发明莫过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虽然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但是它其实是为战争而被发明出来的),若非如此,恐怕我们现在还在用打字机,呵呵
4、在经济上,由于很多国家因战争而国民经济崩溃或者濒于崩溃,美援成为了这些国家的救命稻草,从而确立了世界的美元经济体系,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外汇储备都开始用美元计算,纽约代替伦敦成为世界上新的金融中心。
相关推荐:
岸田文雄发表施政演说,美媒发现他急的点:发展军备和扭转低生育率
声明:《观察|为打赢新型大国战争,美海军陆战队探索新“蛙跳战术”》一文由排行榜大全(网友上传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