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RNA病毒,新冠每次扩散都会衍生很多突变株,疫情扩散越快,突变株出现的几率就会越高。所以对中国来说,当下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病毒变异的时间点。”德国华裔病毒学家、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陆蒙吉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
“病毒在不断复制和传播过程中,变异是持续发生的自然过程。有些变异增强了病毒的传播能力,有些变异逃逸了免疫识别,也有的变异对病毒的生物活性没有明显影响。目前新冠病毒在国内的广泛传播,是否会导致新突变产生,特别是对其免疫逃逸能力和致病性的影响,是全社会非常关注的重点问题。”清华大学全球健康与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强调。
12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疫情监测方案》,在病毒变异监测方面,该文件指出,各地对部分陆路、航空和海港口岸城市入境人员、哨点医院就诊患者、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中核酸检测阳性标本,以及重症和死亡病例标本等开展新冠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将序列按时报送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
多位病毒学家表示,在国内如此高强度的传播环境中,病毒发生突变几乎是肯定的。但问题是,病毒会朝着什么方向变异?中国该如何加强对病毒变异的监测,打“有准备之仗”?
感染人数激增时,要警惕突变株
病毒学家陆蒙吉说,目前全球主要的大陆都出现过新的突变株,中国过去因为没有大的流行,所以都是境外输入的毒株。但是,随着防控措施松动,在人口如此庞大的中国,产生新的病毒变种是可能的。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近日指出,奥密克戎从2021年11月份出现以来,截至2022年12月18日,已经从BA.1到BA.5这五个分支演变出709个亚分支;这些亚分支互相之间重组产生的毒株是72个,XBB就是其中一个。“所以,奥密克戎的变异会一直持续下去,只要是在人群中循环,它就要复制,复制就要发生变异。”他说。
2022年12月23日,贵州遵义市新蒲新区康华医院疫苗接种点内,医护人员为疫苗接种做准备。摄影/本刊记者 瞿宏伦
陆蒙吉强调,并不是说所有人都感染一遍之后,新冠病毒就不会继续传播、变异了。病毒还会在一些免疫能力比较低下的人群,比如说还没建立起足够免疫屏障的老年人当中继续流行,这时候,为了获得传播优势,病毒反而很容易筛选出一些逃逸能力更强的突变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近日也表示,对于绝大部分免疫力正常的人来说,半年内人体内都会存在有效的免疫抗体;不过如果出现新的变异株,或者新的亚分支表现出很强的免疫逃逸能力,是可能导致再感染的。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病毒学家刘善虑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RNA病毒之所以会突变,除了自身内在因素外,就在于其受到了外界的选择压力,包括宿主免疫系统的压力、治疗的压力等等,因此,为了逃避这些压力,病毒必须不断进化,这是必然的结果,不必恐慌。
“病毒跟宿主之间是一个相互制衡的关系,病毒的传播力与致病性一般是相反的。”他指出,从病毒学规律来看,绝大多数突变都是为了逃避免疫。但是,太多突变也会导致病毒失去功能甚至消亡,因此,也有一些突变是为了恢复功能,保证其感染性。实际上,陆蒙吉说,科学家们在对新冠病毒的突变追踪中发现,每一次新冠病毒的变异,呼吸道上皮细胞中的病毒载量都更高,病毒融合细胞的能力有所加强。
刘善虑说,可以观察到,在快速传播下,奥密克戎出现突变株的时间越来越快,但是整体致病性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增强多少。今年9月,美国的感染者当中,80%都是BA.5,但是,仅3个月之后,在美国,BQ.1.1、BQ.1、XBB的占比就越来越高,而BA.5的比例已经下降至10%以下。
病毒致病力需持续监测
根据彭博社12月25日的最新报道,来自全球新冠基因序列共享数据库GISAID的数据显示,推动中国感染浪潮的病毒株均是国际已知的,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有新的突变株产生。
中国疾控中心在最近一个月内向GISAID提交了来自北京、内蒙古和广州的25个新的基因标本,从这些序列来看,目前还没有发生很显著突变。具体来说,内蒙古最近暴发的疫情由BF.7变种引起,然后传播到了北京;2022年10月以来,在广州暴发的则是另一起独立的疫情,输入的变异株是更早一些的BA.5.2家族。
近日,网络上有传言称,中国部分地区同时流行德尔塔和奥密克戎。许文波对此回应,根据实时动态监测,国内没有发现德尔塔变异株在流行,也没有发现德尔塔变异株与奥密克戎变异株重组。从12月初至今,国内监测到9个流行的新冠病毒亚分支,都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
新冠病毒的变种在中国可能会是怎样的?有分析文章认为,一种可能的情况是奥密克戎以及它成百上千的亚型会占据人群,使得其他变种没有流行的空间——就像2022年全球奥密克戎的大流行一样,而疫苗和自然感染建立的免疫力最终让人群的抗体足以抵抗严重的疾病。
许文波指出,奥密克戎引起的住院、死亡、重症的病例,都明显低于早期的德尔塔株和其他“值得关注的变异株”,700多个分支病毒都没有观察到显著的重症和死亡增加。总体来说,奥密克戎变成致病性明显增加的突变株可能性比较小。
资料图
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实验室主任蓝柯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迄今为止,全世界正在流行或已经流行过的“值得关注的变异株”通常不是从前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变异株演变而来。相反,它们来自于不同株系。德尔塔在印度首次发现后迅速席卷全球造成大流行,2021年末奥密克戎在南非出现后,便迅速取代了德尔塔的地位,奥密克戎不是由德尔塔进化而来。
在致病性方面,尽管长期来看,为了获得适应性,随着更多因逃避免疫而产生的突变出现,病毒的毒力倾向于下降,然而,这并不是绝对的。蓝柯指出,新冠病毒未来变异“无法预测致病力强弱”,需要持续监测。
2021年,德尔塔的流行对德国的医疗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陆蒙吉说,早期的新冠病毒株造成的死亡人口中,年龄中位数是82岁,但是到了德尔塔高峰期,年龄中位数下降至74岁,一些年轻人也出现了重症。也就是说,德尔塔突变株杀伤力是高于其“前辈”的。
中国当下的大流行加剧全球病毒学家们担忧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多数人此前并没有感染过新冠病毒,较低的免疫屏障对病毒逃逸突变更有利。
刘善虑解释,尽管病毒也面临着免疫压力,但是,国内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接种疫苗,或者已接种很久了,也没有感染过病毒。尤其是在肿瘤病人、器官移植、艾滋病人等免疫力比较低下的人群中,因为宿主的免疫能力比较差,病毒没有很强的快速突变的压力,反而会慢慢隐蔽式进化,积累一些自然变异,或者发生病毒重组,出现一些全新的突变株。
实际上,已经有文献报道,2020年流行过的南非株,有可能就是在这些病人当中出现的。而奥密克戎毒株也是之前没有被监测到、突然出现的。“出世”之前,它可能已经经过了几个月甚至一年的“酝酿”。
2022年12月21日,江苏南京市江宁区胜太社区内,人们排队候诊。当日,南京江宁区16辆发热流动诊疗车开进居民小区和企业,为群众提供便捷诊疗服务。图/人民视觉
如何开展病毒变异监测?
“如果不做基因测序,你基本上是在打一场没有情报的战争。”2021年春天,当疫情在印度引起海啸时,美国布朗大学公共健康学院院长、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阿希什·贾哈指出,对病毒变异监测和预警的不足,成为印度疫情当时的主要“推手”之一。
清华大学全球健康与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对病毒变异的监测,一方面有助于弄清楚病毒的遗传特性和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另一方面能够为及时评估现有疫苗和药物提供最现实和真实的靶标。单克隆抗体类药物、疫苗的研发等,都要基于病毒的基因序列。
12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介绍,新冠疫情防控策略调整后,中国CDC病毒病所制定了《我国人群新冠病毒变异株监测工作方案》。该方案要求,每个省选三个城市,每个城市选一个哨点医院,每个哨点医院每周采门诊急诊病例15例、重症10例和所有死亡病例的标本进行基因组测序和分析,并且在一周内,将测序数据上传中国CDC病毒病所,建立国家新冠病毒基因组数据库。
通过该方案的实施,许文波说,可以实时动态监测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系列变异株在中国流行的动态及其各个亚型的构成比例,具有潜在生物学特性改变的新变异株,包括临床表现、传播力、致病力等,为疫苗研制、诊断试剂评价,包括核酸和抗原等提供科学依据。
刘善虑上世纪90年代曾经在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学习、工作过。刘善虑认为,这个监测方案是很大的进步和很好的开端,但是他也提出了建议。监测的哨点应该铺得更广一些,每个省份只选三个城市可能未必能代表城乡的各种情况,而且国内也完全有更大范围的测序能力。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日期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疫情监测方案》提出,各地依托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哨点医院,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监测。要及时将病毒变异株全基因序列上报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动态分析门(急)诊和住院患者人数、急性发热呼吸道症状患者人数、新冠病毒感染人数等变化趋势和病毒株变异情况。
2021年初,美国的规定是要对5%确诊病例的病毒标本做基因测序;美国加州在2022年9月与10月分别对15%与13%的新冠感染病例进行了测序,这些病例城乡都有分布。“美国就是能测就测,不见得要限制10例或15例,随机采样的话,数据更有价值。”刘善虑说。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考虑到大量的感染病例不会上报,只有对更高比例的核酸检测样本做全基因组测序,才能代表当下的实际病毒株流行状况。
刘善虑认为,未来不要忽视免疫力比较低下人群的采样和分析。另外,他提出,从北美和欧洲的研究来看,也有很多动物感染了新冠,也不要忽视对动物的检疫和传播模式监测。
同样重要的是,多位学者指出,从临床中采集的基因序列样本,要与疫情流行趋势、病人症状相结合,从而能对这些突变的序列可能导致的传播力、致病性进行研究。蓝柯也强调,对突变株的毒力要有一个科学和综合的评估,这需要临床、公卫和实验室研究的互相配合。
(实习生李金津对本文亦有贡献。)
发于2023.1.2总第1075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感染率上升,病毒会加速变异吗?
记者:彭丹妮
邯郸新冠病毒变异了疫苗会白打吗邯郸有没有新冠病毒感染者
谣言:新冠病毒变异了,疫苗可能是白打了。
真相辟谣:从全球对新冠病毒变异的监测情况看,目前尚无证据证明病毒变异会使现有的疫苗失效。虽然病毒一直在变异,但到目前为止,它的临床特性并没有改变。
目前科学家发现,国产疫苗对部分国外变异新冠病毒仍有效果,即使预防轻症的保护效力有所降低,但预防重症的保护效力仍旧比较高。
总之,病毒变异是正常现象,不能因为病毒变异,就对疫苗接种没有信心。
谣言:疫苗接种后,保护期只有半年。
真相辟谣:目前只有半年的疫苗接种后数据,而不是“只能保护半年”。
国家卫健委日前公布,目前通过接种者抗体水平监测,大概是6个月以上。这是目前监测到的抗体水平时间,不代表免疫只有这些时间,并且,抗体也不是唯一衡量疫苗保护的指标。
专家特别指出,目前关于疫苗的免疫持续性研究还在持续观察中。而针对率先接种过疫苗的“先锋队”研究发现,接种者目前已经获得了9个月的抗体监测数据。专家们也在继续加强监测,疫苗更长期的保持效果需要做进一步观察。
谣言:打完新冠病毒疫苗后,不能运动,否则会降低机体免疫力。
真相辟谣:打完疫苗后可适度运动,不会降低人体免疫力。不过,建议避免剧烈运动,这是为了防止因运动过度而让身体不适。
谣言:打新冠病毒疫苗前吃好饭喝足水,能避免不良反应。
真相辟谣:疫苗的不良反应与疫苗的生物学特性、人体的个体差异有关,与饮食无关。但专家也建议,尽量避免空腹接种疫苗,主要是避免出现低血糖症状。
谣言:打完新冠病毒疫苗后,喝2000毫升的水,能避免不良反应。
真相辟谣:适量喝水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前提,但与接种疫苗的不良反应无直接关系。短时间内过量喝水,容易导致机体不适。
油价大幅跳水!英国变种病毒引发市场恐慌 圣诞前夕跌势或持续
财联社(上海 编辑 刘蕊)讯, 本周一,国际油价大幅走低;截至发稿,油价跌幅已超过5%。在英国新冠疫情急剧恶化之际,英国已经封锁了伦敦等多地,欧洲也收紧了防疫限制措施,这令市场担忧全球能源需求恢复可能减缓。此外,欧股方面,德国DAX指数跌超4%,法国CAC40指数跌超3.5%,英国富时100指数跌近3%;美股期货方面,标普500期货指数跌2%,纳指100期货指数跌1.5%。
分析师指出,市场此前因新冠疫苗的进展而过于乐观,忽视了负面因素。而新冠病毒的变种为市场带来新风险,而近期不断增加的油气钻井数量也对油价构成下行压力。圣诞节假期前夕,原油多头的调仓需求或令油价本周持续下跌。
本周末,英国新冠感染病例数量激增,单日新增病例创下新高。更让人头疼的是,英国同时还在寻求就英国脱欧达成最终协议。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将于周一主持召开紧急应对会议,讨论国际旅行和进出英国的货运情况。
英国官员们表示,新冠病毒变体的传播率比原来高出70%,这更加加剧了人们的担忧,并迫使一些欧洲国家开始禁止来自英国的航班。
在此影响下,周一国际油价大跌。截至发稿,WTI原油期货下跌超5%至46.76美元/桶,跌至上周二以来新低。布伦特原油跌超5%至49.79美元/桶,跌破50关口。
Sunward Trading首席分析师Chiyoki Chen表示,“英国加大了防范新冠病毒的封锁力度,同时其他欧洲国家的旅行限制,都促使多头基金平仓。”他补充称,对英国脱欧谈判拖延的担忧也削弱了市场人气。
自11月初以来,随着多家公司研发的新冠疫苗取得较为乐观的测试结果,同时英国、美国已经开启大规模疫苗接种,市场对原油需求前景信心渐长,油价因此已经连续上涨7周。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数据显示,随着疫苗投放取得进展,基金经理在截至12月15日当周增加了美国原油期货和期权净多头仓位。
大宗商品经纪商Fujitomi Co首席分析师Kazuhiko Saito表示:“在过去一个月中,新冠疫苗持续支持石油市场一直处于牛市趋势中,市场乐观地认为随着新冠疫苗在全球的投放范围逐渐扩大,将会推动经济复苏,因此忽略了负面因素。但是随着新冠病毒新变种的出现,投资者们对2021年的乐观期待突然被粉碎了。”
而进一步加大原油下行压力的是上周五公布的贝克休斯石油钻井数据。上周五,贝克休斯(Baker Hughes)公布,在截至12月18日的一周,美国油气钻井平台数量(未来产量的前期指标)增加了8台,至346台,为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自11月底以来,原油价格一直高于45美元/桶,因此油气生产商不断重返井场。
Sunward Trading首席分析师Chiyoki Chen指出,圣诞节前夕,原油多头可能会调整仓位,从而对油价造成冲击。“随着投资者希望在圣诞假期前调整仓位,布伦特原油可能会在本周跌破50美元/桶,WTI原油可能跌下45美元/桶。”
“受2021年更具建设性前景的吸引,目前我们在石油领域有相当多的投机性资金,”ING集团大宗商品策略主管Warren Patterson表示,“但是,一旦看到病毒变异,我可以想象一些投机者会变得非常不安。”
CMC Markets Asia Pacific首席市场策略师Michael McCarthy说:“感染率的上升和封锁措施的开始开始对人们的情绪产生影响。” 他说,鉴于美国刺激计划的进展,他对市场如此消极感到“惊讶”。
经过数月的“唇枪舌剑”,当地时间12月20日,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宣布,美国国会议员已就9000亿美元新冠纾困法案达成一致,这将为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并给予长期的新冠救助。
该项新法案预计美国众议院将在周一对该项立法进行投票,之后将交由参议院表决处理。据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舒默表示,该项法案草案应该已获得参众两院足够多的议员支持。
谷晓红:病毒已变异成另一种病,新冠肺炎应改称新冠病毒传染病
持续三年的新冠疫情进入关键时期。新华社12月5日晚发文指出:“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我们的应对能力在增强,这为持续优化完善防控举措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
当晚,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分会召开专家共识会。据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分会主任委员谷晓红向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介绍,这次会议上,她和十几名副主任委员达成共识:新冠肺炎应更改名称,改为新冠病毒传染病。
在预防和治疗方面,谷晓红认为应侧重中西医协同,预防思路也应该从被动检测向主动预防转变。在出现轻症的情况下,可服用中药汤剂或常见中成药居家治疗。如出现发烧、咳嗽气喘、胸闷胸痛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分会主任委员谷晓红
“新冠病毒已变异成另一种病”
谷晓红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疫病研究院院长,兼任教育部中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分会主任委员等职,同时也是国务院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专家。
“实际上,新冠病毒在2019年年底出现时,使用‘肺炎’称呼就不是很准确。因为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并没有得肺炎,可能造成的还会是肝功能、肾功能损害。经过这三年,从专家的角度来说,病毒已经变异成了另一种病,很少造成肺部感染,主要感染上呼吸道,但同时传染性极强,我们就称之为新冠病毒传染病。”谷晓红说。
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极强,R0值超过10,即一个感染者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传染超过10人。目前北京市流行的奥密克戎BF.7亚分支R0值可高达18.6,在病例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市民面临着感染风险。
“目前,各地都在积极解读和落实二十条和第九版防控方案,一些政策正在调整。如何面对新冠病毒,已经不仅是一个健康方面的问题。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分会已经达成共识,把新冠肺炎改为新冠病毒传染病。之所以没有叫‘新冠病毒感染病’,是为了强调它的强传染性。”谷晓红说,目前广东一些专家提议把病毒称作新冠病毒感冒,但“感冒”同样没有强调传染性。命名突出传染性,有助于提示民众做好防护,因为有基础病的人还要注意防止感染后发展为重症。
思路应从被动检测转向主动预防
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12月1日在国家卫健委召开的座谈会上提到,经过近三年的抗疫,我国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拥有有效的诊疗技术和药物特别是中药,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90%。
谷晓红认为,当前面对奥密克戎,中西医协同应是重点,在未来应更多强调。预防思路应该从被动检测向主动预防转变。除接种疫苗外,中药在预防、治疗、诊断方面都会起到很大作用。“从预防来讲,《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说体内的环境调整后,包括新冠病毒在内自然界存在的各种病毒和细菌,不一定会使人感染。所以有的人会得,有的人不得,和内因有很大关系。”
谷晓红表示,因此从中医的角度预防新冠感染,一方面要调整内环境,中医称“_证态”。一方面也要设法抑杀病毒,“扶正祛邪”。冬春季节,可遵循“一病一方”的原则应对传染病。
过去两周,北京中医药大学刚刚经历了一场疫情的“遭遇战”。疫情发生后,即采用新冠病毒的中药预防药方进行预防。由学校代煎药,为密接学生每天服两次,连续服用三天到五天,起到了较好效果。
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很强,现有预防措施无法完全避免感染风险。谷晓红表示,一旦“中招”也不必过于紧张,中西医在治疗新冠方面都有办法。以中医来说,首先可以根据是否发烧进行分类治疗。如果没有发烧,出现嗓子疼、干咳、全身酸沉、疲乏无力等症状,可以使用一个简单的药方,通常每天一副药,服用三天至五天就可以有效缓解。她介绍,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近期的疫情中,药方疗效已得到验证。
市民还可以服用金花清感、银黄颗粒、双黄连口服液等中成药。“我们自己感冒了,也经常不去医院,吃几天药就好了,现在也是一样的。”谷晓红说。
什么情况下需要到医院就医?谷晓红表示,如果出现了发烧、咳嗽气喘、胸闷胸痛的症状,说明病情加重,需要尽快到医院就医。如果出现一些相关的不确定的症状,应该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她特别提到,由于奥密克戎感染后出现发烧症状的情况比较普遍,感染者发烧后可能应更多选择自己居家治疗。这种情况下,可以针对成人或儿童采用不同的中医应对新冠感染后发烧症状的药方,相对于服用西药退烧药,能够起到治本的效果。
在日常调护方面,感染后居家期间要注意与同住人保持距离。最好独居一室,戴口罩、勤洗手,杯子、毛巾、衣物等单独涮洗。屋内定期通风、消毒,可以采用化学的消毒方法,也可以采用中药消毒的方法。饮食要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类、煎炸和生冷食物。劳逸结合,打太极拳、八段锦等,适当锻炼。不熬夜,保证睡眠,放松心情,“心平气和抗新冠”。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问答汇总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问答(2021年3月31日更新
一、现阶段,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包括哪些?
我国新冠疫情形势与国外不同,疫苗使用策略也不一样。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主要策略需要结合国内疫情形势和防控工作目标来考虑。当前,重点人群接种疫苗的意义,一方面是对这部分人群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有利于我国总体疫情防控。
现阶段,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主要包括从事进口冷链、口岸检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鲜市场、公共交通、医疗疾控等感染风险比较高的行业人员;前往中高风险国家或者地区工作、学习等人员。
二、新冠病毒疫苗有必要接种吗?
有必要。一方面我国几乎所有人都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对新冠病毒是易感的,感染发病后,有的人还会发展为危重症,甚至造成死亡。接种疫苗后,一方面绝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免疫力;另一方面,通过有序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在人群中逐步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断新冠肺炎的流行。
三、新冠病毒疫苗怎么打,去哪儿打?
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都是在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批准的接种单位进行。通常情况下,接种单位设在辖区的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者综合医院。如果接种涉及到一些重点对象比较集中的部门或企业,当地也会根据情况设立一些临时接种单位。
辖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也会按要求公布可以进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接种单位,包括地点、服务时间,请大家关注相关信息发布平台。
大多数重点人群的接种,由重点人群所在的单位组织摸底、预约,并协助开展接种工作。对于前往中高风险国家或者地区工作、学习的个人,可关注当地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相关服务信息。
四、接种疫苗都有哪些禁忌?
疫苗接种的禁忌是指不应接种疫苗的情况。因为大多数禁忌都是暂时的,所以当导致禁忌的情况不再存在时,可以在晚些时候接种疫苗。
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方案、接种指南未作具体规定之前,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禁忌按疫苗说明书执行。通常接种疫苗的禁忌包括:1.对疫苗或疫苗成分过敏者;2.患急性疾病者;3.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者;4.正在发热者;5.妊娠期妇女。
五、如何发现、把握接种疫苗禁忌?
在操作实施过程中,如果接种第一剂次疫苗出现严重过敏反应,且不能排除是疫苗引起的,则不建议接种第二剂次。要了解疫苗成分,对疫苗成分既往有过敏者不能给予接种。
接种时,接种医生应仔细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及既往过敏史。受种者要如实向接种医生报告身体健康状况及疾病史、过敏史等。要把疫苗禁忌列入知情同意书中。
六、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不用再戴口罩吗?
在人群免疫屏障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即使部分人群接种了疫苗,大家的防控意识和防控措施也不能放松。一方面,疫苗免疫成功率不是100%,在流行期间还会有较少部分已接种的人可能发病。另外一方面,在没有形成免疫屏障的情况下,新冠病毒依然容易传播。因此,接种疫苗后还是应该继续佩戴口罩,特别是在公共场所、人员密集的场所等;其他防护措施如手卫生、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等,也需要继续保持。
七、如何通过接种疫苗在人群中形成群体免疫?
不同传染病的传染力不一样,阻断传染病流行的人群免疫力水平也不一样。一般而言,传染病的传染力越强,则需要越高的人群免疫力。例如,麻疹和百日咳传染力较强,如果要阻断它们的流行,人群免疫力要达到90%-95%;而消灭天花和脊髓灰质炎,人群免疫力要达到80%以上。人群免疫力达到上述阈值,也就建立了阻断麻疹、百日咳、天花和脊髓灰质炎传播的免疫屏障。
人群免疫力跟疫苗保护效力和疫苗的接种率呈正比。因此,要达到足够的人群免疫力,需要有足够高的接种率,也就是绝大多数人都接种疫苗。反之,如果不接种的人比较多或大多数人不愿去接种,就形成不了牢固的免疫屏障,有传染源存在时,容易出现疾病的传播。
八、新冠病毒疫苗是否需要冷链?如何保证新冠病毒疫苗在运输和存储过程安全有效?
疫苗是一种生物制品。要保证生物制品质量,必须要在规定的冷链状态下储存、运输。新冠病毒疫苗也应如此。《疫苗管理法》《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对于疫苗储运的冷链要求都有具体规定。
疫苗运输时,疫苗运输企业在运输过程中要定时监测、记录温度,保证疫苗处于规定的温度环境。疫苗接收时,接收单位要索取、检查本次运输过程温度监测记录。
疫苗存储过程中,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采用温度计或自动温度记录仪对储存疫苗的冰箱进行温度监测,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测温1次,并填写冷链设备温度记录表。
疫苗使用过程中,接种单位采用冰箱、冷藏箱储存疫苗,在存放、取用疫苗时应当及时关闭冰箱、冷藏箱门/盖,并尽可能减少开启冷藏设备的次数。
各相关单位要严格遵守上述各环节的规范要求,才能使疫苗处于全程冷链状态,疫苗的质量才能得到保障。
九、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什么?包括哪些情形?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又称疑似疫苗不良反应。包括以下几种情形:疫苗不良反应、疫苗质量问题相关反应、接种差错相关反应、心因性反应、偶合症。
十、什么叫疫苗不良反应?
疫苗不良反应指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者意外的反应,与受种者个体差异有关。疫苗不良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一般反应主要指受种者发生的一过性、轻微的机体反应,如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等局部反应,发烧、乏力、头痛等全身反应。异常反应主要指造成受种者的器官或功能损害的相关反应,罕见发生,如急性严重过敏性反应等。
十一、什么是心因性反应?
心因性反应指在接种疫苗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反应,主要是接种疫苗时的心理压力、焦虑等所致,无器质性损害,与疫苗无关。有的是“晕针”样表现,有的是“癔症”样表现。群体性预防接种活动时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
十二、偶合反应是怎么回事?
偶合症是指疫苗接种过程中,受种者正好处在一个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发病的前期,疫苗接种后巧合发病。因此,偶合症不是疫苗接种引起的,与疫苗无关,也不属于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疫苗接种后的偶合症有时不能立即做出判断,需要及时报告,也需要疾控等机构进行调查、调查诊断专家组做出诊断。
十三、哪些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下列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一般反应、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
十四、我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是如何开展的?
《疫苗管理法》《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等法律法规均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有明确的规定。
具体做法包括明确责任报告单位、责任报告人、报告的内容、报告的时限,规定需要启动调查的疑似疫苗不良反应标准,而且异常反应的诊断需由调查诊断专家组完成,鉴定需由省、市级医学会来完成。疑似疫苗不良反应的监测是通过中国疾控中心建立的监测信息系统实现,疾控机构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实现信息共享。各级疾控机构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也会对监测的信息,定期进行分析和评估。如果遇到重大事件,会进行及时分析和评估。
我国疫苗不良反应的系统、规范监测,起步于2005年。随着工作的开展和深入,疫苗不良反应监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2011年和2014年分别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国家疫苗监管体系中不良反应监测部分的能力评估,疫苗不良反应各项监测指标达到或超过WHO评估标准。
十五、目前我国应用的新冠病毒疫苗保护持久性如何?
新冠病毒疫苗属于新研发并投入使用的疫苗,需要大规模接种之后的持续监测和相关研究,以积累更多的科学证据,评估新冠病毒疫苗的保护持久性。
十六、不同厂家的新冠病毒疫苗,可以替代接种吗?
目前尚无关于不同厂家或不同种类新冠病毒疫苗可以替代接种的证据。建议现阶段使用同一厂家的同品种疫苗完成接种。
十七、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受种者应注意并配合做好以下事项:
接种前,应提前了解新冠疾病、新冠病毒疫苗相关知识及接种流程。
接种时,需携带相关证件,并根据当地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配合现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询问,如实提供本人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信息。
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保持接种局部皮肤的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如发生疑似不良反应,报告接种单位,需要时及时就医。
十八、为什么接种完疫苗后要留观半个小时?
接种疫苗后,可能有极少数人会出现急性过敏反应、晕厥等情况。严重危及生命安全的急性过敏反应多在接种后30分钟内发生。如发生急性过敏反应,可以在现场及时采取救治措施。晕厥也大多出现在接种后半小时内,如接种后立即离开留观现场,可能会因晕厥给受种者造成意外伤害。因此,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需要在接种单位指定区域留观半小时。
十九、新冠病毒疫苗在人体内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接种疫苗后,人体会产生保护性抗体,有的疫苗还会让人体产生细胞免疫,形成相应的免疫记忆。这样,人体就有了对抗疾病的免疫力。一旦有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疫苗产生的抗体、细胞免疫释放的细胞因子就能识别、中和或杀灭病毒,而免疫记忆也很快调动免疫系统发挥作用,让病毒无法在体内持续增殖,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二十、接种疫苗后,多久才能产生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
根据前期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临床试验研究,接种第二剂次灭活疫苗大约两周后,接种人群可以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
二十一、新冠病毒发生变异后,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还有作用吗?
病毒是最简单的生物之一,它的增殖要依靠活的细胞。在增殖过程中,病毒会发生变异。从全球对新冠病毒变异的监测情况看,目前尚无证据证明病毒变异会使现有的新冠病毒疫苗失效。不过,世界卫生组织、各国研究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等都在密切关注新冠病毒变异情况,也在开展相关研究,这将为后续疫苗的研发及应用提供预警和科学分析依据。
二十二、普通老百姓如果有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意愿,是否可以报名接种?
我国目前接种的策略是按照“两步走”方案,第一步是重点人群的接种。第二步,随着疫苗获批上市,疫苗产量的逐步提高,将会有更多的疫苗投入使用。通过有序开展接种,符合条件的公众都能实现“应接尽接”,逐步在人群当中构筑起人群的免疫屏障,控制新冠肺炎在国内的流行。
二十三、没有列入重点人群,尚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人,需要采取何种防护措施?
我国目前接种的策略是按照“两步走”方案,第一步是重点人群的接种,第二步是其他人群的接种。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我国已经实行的非疫苗防控措施都是非常有效的。对公众来说,虽然可能暂时没有接种疫苗,但仍有很多有效的防控手段,比如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通风等。
二十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从前期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和紧急使用时收集到的信息,新冠病毒疫苗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已广泛应用的其他疫苗基本类似。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疼痛等,也有发热、乏力、恶心、头疼、肌肉酸痛等临床表现。
二十五、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效果?
通常情况下,病原体、疫苗特性、受种者状况等因素影响疫苗的预防接种效果。在疫苗的研发和使用过程中,为保证预防接种效果,上述影响因素均在考虑的范围内。新冠病毒疫苗作为一种全新的疫苗,相关因素对其效果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二十六、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是否还需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对于多数传染病,在感染病原体后,人体都会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这部分人群通常不属于疫苗接种对象,如患天花、麻疹、风疹、水痘等疾病后不再属于疫苗接种对象。目前,虽然有感染过新冠病毒者发生二次感染的报道,但该问题尚属于个案并未普遍出现,仍有待后续更多研究才能得出结论。对于接种前已知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目前暂不建议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对于没有明确感染新冠病毒或患过新冠肺炎,符合接种条件者均可接种疫苗。
二十七、疫苗开始接种以后,我们的防控措施会不会调整?
对于个人来说,接种疫苗的保护效果不是100%,并且产生保护性抗体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群体来说,在没有形成免疫屏障的情况下,新冠病毒依然容易传播。所以,要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反弹,现阶段其他各项防控措施仍然要坚持下去,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通风等防护措施。
二十八、新冠病毒疫苗如何进行全程追溯工作?
《疫苗管理法》要求国家实行疫苗全程电子追溯制度。疫苗上市后,从生产、运输、储运、使用等各个环节均应有准确、规范的记录,全程追溯记录的信息包括疫苗品种、疫苗生产企业、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和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等,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地区将及时录入电子信息系统,上述信息通过电子信息系统和其他方式实现疫苗流通和使用的全程追溯。
二十九、是否需要先检测有无抗体,再决定是否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人体中特定抗体的产生一般通过自然感染或者接种疫苗而获得。目前还不完全清楚抗体需要达到什么水平才可以起到预防新冠肺炎的作用。建议只要没有明确感染新冠病毒或患过新冠肺炎,凡符合接种条件者均可以接种疫苗,无需在接种疫苗前检测是否存在抗体。
三十、新冠病毒疫苗是否会像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
通常情况下,病原体、疫苗特性、受种者状况等因素影响疫苗的预防接种效果。流感病毒变异比较快,流感疫苗保护效期较短,因此需要每年进行接种。现在新冠病毒虽然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网站目前发布的信息,显示针对在英国和南非等国家出现的新冠病毒所发生的变异,没有证据表明现有的新冠病毒疫苗失效。新冠病毒疫苗是否会像流感疫苗一样每年接种,需要继续针对病毒变异对疫苗接种效果的影响和疫苗的保护持久性等方面开展研究。
中疾控健康咨询:123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