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华园车站旧址在哪里?
答: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路口西南小巷里的清华园车站。
清华园车站的站房采用了当时比较先进的对称式三拱门结构,集合了候车室、售票处、货运仓库等场所。2012年,清华园车站旧址被列入文物普查登记项目,2021年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交通指南:
1.乘坐公交86路 129路 392路 466路 630路 到东升园站
2.乘坐86路 ; 307路 ; 331路 ; 375路 ; 508路 ; 549路 ; 630路到五道口站
3.乘坐地铁13号线到五道口地铁站A北口出,然后步行10分钟到达
公交查询: 起点: 北京站 终点: 清华园 共有10条结果符合查询条件! 线路1: 从北京站出发,乘坐地铁二号线(西直门-西直门),在西直门换乘地铁十三号线(西直门-东直门),在五道口换乘731路(康城南站-五道口),抵达清华园 约1927公里 线路2: 从北京站出发,乘坐地铁二号线(西直门-西直门),在西直门换乘375路(韩家川南口-西直门),抵达清华园 约2078公里 线路3: 从北京站出发,乘坐地铁二号线(西直门-西直门),在复兴门换乘地铁一号线(苹果园-四惠东),在木樨地换乘319路(原320支)(北京西站-西苑),抵达清华园 约2311公里 线路4: 从建国门出发,乘坐地铁一号线(苹果园-四惠东),在复兴门换乘地铁二号线(西直门-西直门),在西直门换乘375路(韩家川南口-西直门),抵达清华园 约209公里 线路5: 从北京站东出发,乘坐52路(北京西站-平乐园),在木樨地换乘319路(原320支)(北京西站-西苑),抵达清华园 约2323公里 线路6: 从建国门出发,乘坐地铁一号线(苹果园-四惠东),在木樨地换乘319路(原320支)(北京西站-西苑),抵达清华园 约2323公里 线路7: 从北京站东出发,乘坐10路(北京站-南菜园),在天安门西换乘726路(前门-颐和园),抵达清华园 约2081公里 线路8: 从北京站口东出发,乘坐37路(方庄北口-西三环),在西单换乘726路(前门-颐和园),抵达清华园 约2026公里 线路9: 从建国门出发,乘坐800路外环(菜户营-菜户营),在新街口豁口换乘331路(香山-新街口豁口),抵达清华园 约2146公里 线路10: 从北京站东出发,乘坐744路(北京站东-世界公园公交总站),在前门换乘726路(前门-颐和园),抵达清华园 约2213公里 吉林省磐石市人民路 清华校园,清代皇家园林。清道光二年(1822年),惜春园分为两园,即工字堂的西半部称为近春园,东半部称为清华校园。清华校园赠五皇子,近春园赠四皇子,俗称“四爷园”(清华大学老师苗日新查阅史料后提出,西边叫“春泽园”,东边叫“翰德园”,清华校园。《清华校园风光》的作者黄炎福也认为,“四爷”指的是绵心而不是伊伊。春园附近的园标上写着:“水木清华,一时繁华胜地。”咸丰登基后,东边的惜春园改名为“清华校园”。清华校园现存的匾额是清朝咸丰皇帝赐的。“清华校园”二字,出自“晚清三才子”之一叶赫那拉那同之手。 1860年,英法联军烧毁近春园,清华校园幸免。钱熠死后,他的长子宰廉继承了它。因为端君郡王载沣是义和团,清华校区被收回废弃。外事部门争取到了在这里为旅游美学所修建一个学术会堂,改名为清华学堂。1911年开学,1913年清华学堂并入春园等地,发展成为今天的清华大学。我要去北京的清华园,请问怎么走
京包铁路的沿途车站
清华园资料
京包铁路自北京北站起,至包头站止,全线共设有车站90座(不含支线、联络线上车站)。其中特等站1座(大同站),一等站6座(北京北站、沙城站、宣化站、呼和浩特站、包头东站、包头站),二等站3座(南口站、张家口南站、集宁南站),三等站14座,其余为四等站及五等站。
京包铁路全程跨越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四个省级行政区。北京市境内共设站13座,河北省境内设站17座,山西省境内设站13座,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有车站47座。
自北京北站至柴沟堡站区间为北京铁路局管辖;
自柴沟堡站至大同古店站区间为太原铁路局管辖;
自古店站至包头站区间为呼和浩特铁路局管辖。 北京市:北京北站,清华园站(城铁S2线),清河站(城铁S2线),沙河站
昌平区:昌平站,南口站(城铁S2线),东园站,居庸关站(城铁S2线)
延庆县:三堡站,青龙桥站(上行线,下行线过青龙桥西站),八达岭站(城铁S2线),西拔子站,康庄站 张家口
怀来县:东花园站,狼山站,土木站,沙城站,新保安站,西八里站
张家口市:下花园站,辛庄子站,宣化站,沙岭子东站,沙岭子站,张家口南站(支线向北到张家口站)
万全区:孔家庄站,郭磊庄站,大洋河站
怀安县:柴沟堡站,西湾堡站,大高埃站 大同
天镇县:永嘉堡站,夏小堡站(停用),天镇站,沙屯堡站
阳高县:罗文皂站,柳林堡站,阳高站,王官人屯站(停用),随士营站
大同县:聚乐堡站(停用),上榆站,周士庄站
大同市:大同东站,大同站,古店站,孤山站,弘赐站,堡子湾站,五台洼站 乌兰察布
丰镇市:丰镇站,碱地站,新安庄站,永王庄站
察哈尔右前旗:索家村站,土贵乌拉站,纳继站,苏集站,古营盘站
集宁区:集宁南站,坝王河站
察哈尔右前旗:葫芦站,三岔口站,水坑站
卓资县:八苏木站,三义站,十八台站,哈拉站,马盖图站,姑家堡站,卓资东站,卓资山站,义丰站,福生庄站,安居站,三道营站,蒙古营站,旗下营站
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市:水磨站,陶卜齐站,郭家营站,白塔站,呼和浩特东站,呼和浩特站,西场站
(京包线正线:白塔站,沙良站,呼和浩特南站,瓜房子站,毕克齐站)
土默特左旗:攸攸板站,台阁牧站,大里堡站,毕克齐站,察素齐站,宋拉站,陶思浩站,三八树站
包头
土默特右旗:美岱召站,老藏站,萨拉齐站
包头市:公积板站,东兴站,古城湾站,包头东站(终点),万水泉站,包头站
离中关村最近的北京火车站是哪
清华大学主体所在地——清华园,地处北京西北郊名胜风景园林区,明朝时为一私家花园,清朝康熙年间成为圆明园一部分,称熙春园,道光年间分为熙春园和近春园,咸丰年间改名为清华园。
2003年,第六教学楼、信息技术研究院楼、纳米科技楼、附中学生宿舍楼、紫荆学生公寓等工程项目陆续竣工,竣工总建筑面积达到2104万平方米。2004年,原信息产业部酒仙桥医院、玉泉医院并入我校。两个医院占地总面积85公顷,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目前在建项目包括紫荆学生公寓区的研究生、留学生公寓和高级培训学员公寓、理化楼、公管学院大楼、老年学研究中心等,总面积达到154万平方米。截至2004年3月,学校建筑面积达到2187万平方米, 学校占地总面积达到4044公顷。校园内绿草青青,树木成荫,湖光山色,景色优雅。各个不同时期的建筑自然形成各具风格的建筑群落,为师生创造了适宜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中国综合性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各系设研究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计划”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开发以及整体办学条件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设有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清华大学现有教职工78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6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100余人。全国重点学科49个;本科专业5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5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在校全日制学生27000余名,其中本科生13000余名,硕士生8600余名,博士生4600余名。有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在校留学生及进修生1300余名,远程教育学员7500余名。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4个、体育总局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科技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6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网上研究中心6个。学校藏书400余万册。学校占地面积400余公顷,建筑面积230余万平方米。出版物有《清华大学学报》(分自然科学版、英文版、哲学社会科学版)、《世界建筑》、《装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等。
清华大学治学严谨,有着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清华大学传承“培养具有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建校至今,共培养了11万余名学生,其中包括一大批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治学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他们中有竺可桢、高士其、姜立夫、段学复、张子高、杨石先、叶企荪、周培源、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梁思成、杨廷宝、钱伟长、吴仲华、洪深、曹禺、金岳霖、王力、陈岱孙、钱钟书、费孝通、吴晗、周光召、林宗棠等。此外,马寅初、陈寅恪、熊庆来、华罗庚、茅以升、吴有训、钱学森、张光斗等是清华的进修生和资助生,美籍学者杨振宁、李政道、林家翘是清华校友。在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勋章”的23位功勋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截至2001年12月底,1537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近25%为清华大学校友。
水清木华九十余载,清华大学蕴育着独特的精神魅力。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沃土,形成了自己优良的传统和精神。以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从建校初期就成为清华师生治学与为人的追求,并一代代得以传承。从“五四”爱国运动、“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到反内战争民主的“一二一”学生运动,从施滉、韦杰三到闻一多、朱自清,生动地展现了清华师生的革命精神。解放后,清华大学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又红又专”方向,培育“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探索出一条“爱国、成才、奉献”和“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的成才道路。今天,她更以“拼搏、创新”的精神,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时代的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911年 建立“清华学堂”后更名为“清华学校”(留美预备学校)
1925年 设立大学部
1928年 改建成国立清华大学,有文、法、理、工4个学院,16个系
1937年 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 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更名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 迁回北京清华园复校,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 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1978年 恢复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
1984年 设立国内高校中第一个研究生院
在管理工程系基础上建立经济管理学院
在已有理学科系基础上恢复理学院
1985年 建立国内第一个继续教育学院
1988年 在建筑系基础上建立建筑学院
1993年 在已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994年 在已有信息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996年 在已有机械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机械工程学院
1999年 恢复建立法学院
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0年 在已有土木水利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土木水利学院
在公共管理系的基础上建立公共管理学院
2001年 建立医学院
2002年 在传播系基础上建立新闻与传播学院
2004年 在工程力学系、宇航技术研究中心等基础上建立航天航空学院
清华大学历任校长及党委书记一览表
学校名称及起讫年月 姓 名 职 务 任 期
清华大学 1949年1月至今 顾秉林 校长 20034 - 至今
陈 希 党委书记 20022 - 至今
王大中 校长 19941 - 20034
贺美英 党委书记 19959 - 20022
方惠坚 党委书记 19889 - 19959
张孝文 校长 198810- 19941
李传信 党委书记 19842 - 19889
高景德 校长 19835 - 198810
林 克 党委书记 19827 - 19842
刘 达 党委书记 19774 - 19827
校长 19786 - 19835
蒋南翔 校长 195211- 19666
党委书记 19565 - 19666
袁永熙 党委书记 19539 - 19565
刘仙洲 院系调整
筹委会主任 19526 - 19529
何东昌 党委书记 19503 - 19539
叶企孙 校务委员会
主任委员 19495 - 19526
彭佩云 党总支书记 19493 - 19503
冯友兰 校务会议
临时主席 194812- 19495
国立清华大学 194610 - 194812 梅贻琦 校长 194610- 194812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383 - 19465
(北大清华南开组合) 梅贻琦 常务会主席 19385 - 19465
清华校长
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710- 19382
(北大清华南开组合) 未设校长,设立“常务委员会”,由北大、
清华、南开三校校长任常务委员
国立清华大学 19288 - 19378 梅贻琦 校长 193112- 19378
吴南轩 校长 19314 - 19316
罗家伦 校长 19288 - 19305
清华学校 191210 - 19288 温应星 校长 19284 - 19286
曹云祥 校长 19224 - 192712
金邦正 校长 19209 - 192110
张煜全 校长 19187 - 19201
周诒春 校长 191310- 19181
唐国安 校长 191210- 19138
清华学堂 19114 - 191210 唐国安 监督 19124 - 191210
周自齐 监督 19112 - 19124
校 长 致 辞
清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顾秉林
春花漫校园,和风拂紫荆。在喜庆清华大学94周年校庆之际,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和校友总会,向全校师生员工,向祖国各地和旅居海外的广大校友,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清华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过去的一年里,我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稳步地推进 “十五”计划和“211工程”二期与“985工程”二期建设,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三个九年,分三步走”的征程上,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令清华人自豪的骄人成就。学科建设方面,进一步完善学科布局,努力提高学科水平,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80个一级学科评估中,有13个学科整体水平名列第一,位列全国高校之首;教学方面,着力探索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分别有17门和13门课程被评为北京市和国家级精品课程,9篇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在总共六届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我校共有48篇获奖,获奖总数居全国高校第一;科研方面,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最近又获10项国家科技奖,被SCI、EI和ISTP收录论文数继续保持全国高校第一位,SCI论文的引用篇数首次居全国高校第一;队伍建设方面,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针,又引进了包括世界著名学者姚期智院士在内的200余人来校工作;国际交流方面,进入全方位、高层次、重实效的新阶段,全年接待海外来宾16000多人次,包括9位国家和国际组织首脑、49位政府部长或驻华大使、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69位大学校长和45位大公司总裁等;后勤和基建方面,努力建设和谐校园,新竣工的教学、科研等设施面积近26万平方米;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学生德育和毕业生就业指导等工作都取得新的进展,为国家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国防等各部门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校党委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回顾过去的可喜成绩,其中凝聚着全校师生员工的智慧与汗水,也离不开了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校友是母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清芬挺秀,华夏增辉,正是广大校友对社会的无私奉献和工作的卓著业绩才会使母校有越来越好的社会声誉。校友们的奋斗精神、成长之路,也为在校青年学生走好人生之路提供了极其生动的教材。更为可贵的是在学校的科研开发、对外交流、队伍建设等方面,不少校友也尽己所能,提供信息,牵线搭桥,为母校的工作献计献策。校友们还以各种方式资助母校,自2003年开始启动“校友年度捐款”活动以来,已有两万多校友踊跃参与,体现了清华校友强大的凝聚力。在此欢度校庆的日子里,我谨向各地校友会和各界校友对母校的关爱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并衷心祝愿各级、各界的校友们保重身体,开拓进取,在各自的人生征途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让我们牢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发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保持“行胜于言”的作风,为清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清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顾秉林
清华大学的正门在哪里啊?就是白色的那个清华园?
您可以在北京西站下车,乘坐320路汽车在中关村下车您要是在北京北站下车的话可以乘坐347路到动物园换乘332路汽车中关村下车,或者您走到西直门坐运通105/205在中关村下车
希望我的回答您能满意!
清华大学的正门在北京市海淀区清华路清华大学主干道之一的清华路。
清华大学二校门,位于清华大学主干道之一的清华路,是清华园内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清华大学的象征。
清华大学二校门,为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门门额上刻有晚清军机大臣那桐1911年题写的“清华园”大字。站在清华路,北望二校门,可遥看清华大礼堂、日晷和清华学堂等景观。
二校门始建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原为清华正门,1966年8月24日,二校门被“清华大学红卫兵”推倒、砸毁。1991年清华校庆80周年之际,在清华校友捐助下,二校门得以原址重建。
扩展资料:
在清华东西主干道中央路北,有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该建筑中间大拱门的两侧各嵌建两根陶立克西式立柱,门楣上书刻有清末要臣那桐的手迹“清华园”三个大字,这便是清华建校之初最早的主校门。
因1933年至1934年间校园扩建,先后有了新的大门——西校门和南校门,这座最早的校门就被称之为“二校门”了。
清华园曾是康熙皇帝的行宫——熙春园的一部分,1909年清政府将其拨做游美肄业馆(1911年在清华园开学时更名为清华学堂)馆址。
1909年10月游美学务处动工兴建校舍。首先修筑围墙和校门,修建围墙共六百五十二丈(含修补原有六十余丈未倒之墙),“原砌墙高至顶一丈,厚均二尺,下宽上窄”,修筑费用“合银7172两”。
至1911年初,随着围墙的合拢,校门随之建成,此时校园面积450余亩。原来,在二校门附近曾有过一座宫殿式的建筑,有大殿一座名“永恩寺”,为园主的家庙。建校时决定将大殿拆除,并由游美学务处发给寺庙主持僧人恤银,将他们遣往他处。
现在,尚有两株钻天的古柏和甬路东侧草坪上用水泥板块覆盖着的那口古井,即永恩寺遗物。校门的原负责施工者为斐士(E S Fischer)。
梁实秋(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曾对早年校门姿貌做过描述:“清华的校门是青砖砌的,涂着洁白的油质,一片缟素的颜色反映着两扇虽设而常开的黑栅栏门。”无论远望还是近观,校门造型精美、线条流畅,外形挺拔清丽又不失巍峨庄重,在背后两棵古柏的俯抚下更显得美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清华大学的第一个校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