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在伪满洲国没有任何权利。
伪满洲国,是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后,所扶植的一个傀儡伪政权。因国民政府和中共及国际社会对伪满政权均不予承认,故被称作“伪满洲国”或“伪满”。“首都”设于新京,即今吉林长春,“领土”包括现今中国除关东州以外的东三省全境,以及蒙东和河北省的承德市。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整个中国东北地区,使其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932年3月9日,在日本军队的撺掇下,末代皇帝溥仪,从天津秘密潜逃至东北,在长春成立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
<溥仪在伪满洲国有多大的权力呢?
溥仪的经历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真正的傀儡。
大概是身为清朝末帝的原因吧,溥仪年轻的时候,一直坚定的认为自己就应该是个皇帝。因此,当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三省,急需一个遮羞布时,溥仪半推半就的潜逃至东北,就任了日本建立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的执政(先为执政,后为皇帝)。
溥仪
1932年3月9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日本人的扶持之下,在诸多满清遗老遗少、汉奸、日本人的见证之下,在长春举行执政就职典礼。必须要说,刚就任“执政”时,姑且不说能力如何,溥仪是雄心勃勃的准备“做一番大事”的,也满腔热血的准备“恢复祖业”。
因此,溥仪将朝会宴飨大楼命名为“勤民楼”,将自己的办公场所叫做为“健行斋”,并每天很早起床,到健行斋听从他的“文武百官”向他起奏“国家大事”,颇有祖先雍正皇帝的勤政之风。
溥仪
然而,当溥仪向他的“国务总理”郑孝胥问起“国事”时,他的总理回答是:总务厅长正在办。当问及总务厅长时,总务厅长的回答是:次长正在办。那众位次长都是谁呢?溥仪的这个满洲国的次长们,全部由日本人担任。
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后,任命了一大批伪政府官员,例如国务总理郑孝胥、民政部总长臧式毅、财政部总长熙洽等等。无论是原属于奉系的汉奸,还是一直追随溥仪的遗老遗少们,都被大肆封官许愿,可以说皆大欢喜。
然而,当“国务总理”郑孝胥召开“第一次内阁会议”,准备对各部的组织机构进行人事安排时,担任“国务院总务厅长”的日本人驹井德三,突然拿出了一份各部次长、总务司和其他重要司长的名单,而这个名单的所有人都是日本人。虽然汉奸们纷纷表示反对,但是在日本人的威压之下,这个名单毫不意外的通过了。
从此之后,伪满洲国的官场上就有了“日系”和“满系”之分。不仅伪满洲国的权力完全由日系来把持,“国家大事”都由日系来决定,而且,日系在伪满洲国,也开始享受种种特权。例如日系官员的薪资和待遇,远高于满系,日系的名额永远不可能被满系替代,而满系则随时可能被日系取代等等。
溥仪在伪满洲国有多大的权力呢?
末代皇帝溥仪幼年时,有一次,他的弟弟溥杰进宫看望他。两兄弟趴在桌上涂写时,溥杰突然问向溥仪道:“皇帝很厉害吗,你证明一下给我看。”
溥仪听完愣了一下,随即他来回踱了几步便用手指向身旁的一个太监道:“你,给我把这墨喝了!”溥杰听完后好奇地看向那名小太监,只见小太监双腿哆嗦地跪地哀求道:“皇上饶命!皇上饶命!”
溥仪听到小太监的求饶却并未有罢手的意思,他大声地对着小太监喊道:“朕是皇帝,朕要你喝你就得喝!”
小太监听完,只得含泪端起砚台咕噜咕噜地喝起墨水来,而一旁的溥仪和溥杰及其他太监则笑作了一团。
让人唏嘘的是,成年后的皇帝溥仪,他作为皇帝的权力竟也始终只限于使唤身边的几个随从而已,一如童年时代的他。
权力与实力在某种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实力没有权力和没有实力做支撑的权力,多数情况下都是空中楼阁,看起来光鲜亮丽,实则只是傀儡罢了。
从小不喜读书,也未受过良好教育的溥仪,他成年后,其实力大抵能与街边的混混画等号。
出任伪满洲国皇帝时期的溥仪,除了没实力之外,还几乎彻底丧失了他作为一位末代帝王的权力了。
这种“双失”的结果是:溥仪最后根本连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
在伪满当皇帝期间,溥仪一步步跌下“皇帝权力”神坛,最终只敢对老婆、弟妹、奴仆们下手,也就是传说中的窝里横。
1932年3月1日,在日军的扶持下,26岁的溥仪第三次登上“皇位”,成了伪满洲国的“执政”。
执政虽不是皇帝,却与皇帝有着相同的地位。
不过,溥仪显然对“执政”的称呼并不满意,为此,他还强烈要求日本人兑现承诺,改“执政制”为“帝制”,让他当伪满之皇帝。此时的溥仪既没有势力,也没有物力财力,敢这么和日本人硬扛,靠的真真是那半口仙气。
在日本人眼里,溥仪的不满显然是毫无意义的。
不过,为了尽快建立伪满洲国,以便更好地掠夺东北的资源,日本人与溥仪之间,达成了暂时的妥协:以一年为期,届时,将改执政为帝制,并由溥仪出任皇帝。
日本人的“妥协”,几乎让溥仪忘了自己“笼中鸟”的身份!甚至让溥仪树立了这样一种奇怪的想法:他能借用日本人的势力来保护自己,并最终实现复辟清朝。
人在怀有希望的时候总是如此不一样,刚刚担任执政之位的溥仪便因满怀希望,整个人的精神状态,较之以往大为不同。
高兴之余,溥仪还和幼年时一样,想到了自己的弟弟妹妹。不久后,溥仪还将他的两个妹妹从天津接到了伪满洲玩。
作为伪满洲国的元首,溥仪当然想带着妹妹好好玩儿了!当然,他也非常想向他们证明,如今的自己又是皇帝了,一如当年在紫禁城。
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两个妹妹在执政府逛了一圈之后,突然对溥仪说想去大同公园玩。
两个妹妹的这一请求听起来没什么,实际却与当初溥仪弟弟溥杰问向他的那句“你证明自己是皇帝啊”,有着惊人的相似度。
一如当年,溥仪觉得自己应该想法证明自己是皇帝。而皇帝从来是自由的,自由自然代表想去哪去哪,想干嘛干嘛。
屡清楚这一层后,溥仪想都没想便和婉容带着两个妹妹,在逛完了执政府之后,溜出大门,跑到不远处的大同公园游玩。
让溥仪万万没想到的是,溥仪一行刚刚踏入公园,就听到长春城内警笛四起。紧接着,溥仪就看到大量官兵开始在满城搜查。
而当这群官兵发现溥仪之后,他们立马将大同公园警戒起来。这之后几分钟,溥仪就看到了大批日本宪兵向他走来。
原来,日本人发现溥仪不在执政府之后,便以为他逃走了!
于是,日军司令部当即下达全城戒严令,四处搜查失踪的执政。在找到溥仪之后,他们“劝”他回到执政府,以维护“执政的尊严和安全”。
这次“把妹游园”被搜回去之后,日本人对溥仪的警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日本人声称维护的所谓“执政的尊严”,更是跌到了泥坑里。
从此以后,除了日本人安排好的出行,溥仪再也没有出过执政府的大门。溥仪并不是不想出门,而是根本就不敢!万一再次若怒日本人,“执政的安全”恐怕也难保了。
此时,溥仪终于明白为什么大清国在最后的那几年,清廷都穷成那副德行了,载沣还要坚持建立禁卫军,而且配备的还都是最好的德式装备。
没有属于自己的实力,甭说复辟大清了,就连带着妹子逛公园,都会被人赶出来!为了祖宗之基业,为了自己的小命,为了培养自身的实力,溥仪决定训练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
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溥仪秘密筛选,挑了一支300人的队伍,组成元首卫队——护军。这支部队不仅装备了精良的武器,还秘密施以军事教育;除此之外,溥仪还对他们灌输“忠君思想”,使他们只服从溥仪的指挥。
建立这样一支目的性极强的部队,日本人显然是不会同意的。因此,护军的存在,从选拔到训练,都是秘密进行的,这一切费用也都是溥仪从内帑(私房钱)中支出。
关于这支护军,溥仪在战后的远东军事法庭上,也如是解释:
“我给他们(护军)开支并秘密施以军事教育,以期将来与中国军队携手,南北夹击,收复失地。”
世上终究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300人的护军在关东军眼皮子底下进行训练,日本人即便再瞎,也不可能发现不了。“皇帝”溥仪豢养这样一支卫队,尽管无法威胁到关东军,甚至还不够他们塞牙缝,可是日本人也不得不警惕。
日本人要做的,就是将一切可能的威胁,泯灭在萌芽。
1937年6月27日,护军的几名官兵放假,相约去大同公园游玩。无缘无故被一名关东军给打了一顿,气不过的护军当即还手,将这名关东军打伤,随后又将赶来的宪兵队暴打一顿。打完之后,护军也没了游园的心思,赶紧逃回队部。
事件发生之后,关东军司令部当天就给溥仪打电话,要求他将涉事护军交出来,并给一个合理的解释。
士兵之间发生摩擦,本就是常有之事。挨打了,只能算是技不如人。可这件事发生在关东军与护军之间,就没那么简单了。关东军司令部亲自出面问话,也足见他们对溥仪“私养军队”的不满。
溥仪自掏腰包建立的护军,原本是想增强自己的实力,以期机会成熟时给日军以“痛击”。现如今,溥仪好不容易培养的“实力”,却成了随时可以要他命的东西。
出于自保的本能,溥仪不得不向司令部反复澄清,以示自己的立场是拥护关东军的,“护军打人”只是个误会。
最终,关东军司令部决定收编了这一支300人的护军,并将他们打散安排在关东军,只留下十几名供“皇帝”溥仪使用;而这仅剩的护军,也归关东军直接管理。
经过“大同公园事件”,关东军司令部再次警告溥仪,要他培养“君之德”。所谓君之德,就是不该问的别问,不该管的别管,不该查的别查,不该做的别做,一切都让“下边人”去办就好。这里的“下边人”,就是凌驾于皇帝之上的关东军。
而立之年,本该志得意满的溥仪,却彻底成了一名傀儡。
不过,尽管溥仪在日本人面前如此卑微,在自己的家人面前,却时常暴露凶残的本性。每当溥仪被日本人痛斥,他就会回到“皇宫”,对自己的家人又打又骂。
如果说溥仪在伪满洲国还有什么权力的话,这点权力,也仅限于皇宫内室(卧室)了。当然了,窝里横的权力,也是关东军赋予的。
溥仪在伪满洲国有多大的权力?
溥仪虽然是一位皇帝,但是他这一生也算是很悲催。他在皇城的时候,虽有皇帝的名号,手上却并没有皇帝的实权。之后甚至还被人灰溜溜的赶出了皇宫,也算是最为落魄的一位帝王了。
在抗战时期,日本人极具有野心,一直都想要侵占中国,又希望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他们想起了溥仪,因此找到他,在日本的扶持之下,溥仪摇身一变,又变成了一位帝王,成为了伪满洲国的最高统治者。不过,他虽又变成了皇帝,但他手上却依旧没有实权。
伪满洲国”时期溥仪的画像。这张是溥仪在担任“伪满洲国”皇帝时期的画像,画像中的他身穿“伪满洲国”陆军大元帅服,深邃的眼神看上去很是犀利,显得很是不凡。
“伪满洲国”时期溥仪伪满皇宫内的会客室照片。当时溥仪的皇宫是按西式风格进行装修布局的,与紫禁城中的皇宫风格有很大不同。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既有办公桌,还有两个沙发,还铺着红地毯,看上去很是洋气。
对普通人来说,三岁还是一个在地里玩泥巴的年纪;对溥仪来说,三岁却是个注定不平凡的年纪。这一年的他,被慈禧太后接入宫中,定为下一任清朝皇帝。他进宫后第二天,撑了许久的光绪帝最终撒手人寰,第三天,慈禧也跟光绪帝去了。溥仪的父亲载沣随即摄政,溥仪登基为宣统帝。
过了三年,野心勃勃的袁世凯拉拢了太监小德张和庆亲王等人,逼迫隆裕太后下退位诏书,六岁的宣统帝就这样“被退位了”。在退位协议中,溥仪还是大清国的皇帝,只不过大清的范围缩小到了紫禁城和颐和园这些皇家领域中。1917年,张勋上演了复辟12天的闹剧,这次事件让溥仪开始尝试改变现状。
溥仪“伪满洲国”登基大典照片。这是迎接溥仪登基的车队,车队载着溥仪从皇宫出发,驶向郊外登基祭天的地方。从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出,车队数量还是很庞大的,由此可见,当时参加溥仪登基大典的人还是很多的。
“伪满洲国”时期溥仪伪满皇宫中的宴会场所。这张照片中的赐宴殿是溥仪设宴招待人的地方,装修很是奢华。历史上,溥仪就是在这里设宴招待日本关东军的将领以及他手下的大臣。这个宴会厅与紫禁城中的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当初日本人一直想要和他联姻,但是关于这一点,溥仪始终没有退步。最后日本人也无可奈何,只能放弃了这个想法。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那时候的溥仪还是有点底气的。溥仪虽然后面一直在说,自己就是一个傀儡,如同猴子一般被人戏耍。
但实际上,他会如此夸张的表明,主要是希望引起人们的同情,逃脱一些责任。总归来说,溥仪在当了伪满洲国的皇帝时,手上权力虽然并不是很大,并不能完全掌控这个国家,但至少在他自己的私事上面,他还是有底气和日本人对抗的。
溥仪在伪满洲国,还有多大的权力、财力?
溥仪是清朝最后的一位帝王,也是中国最后一位帝王。在日本帝国扶持的伪满洲国的傀儡帝王,是一个名义上的帝王,世纪上是没有任何的权力的。溥仪在当傀儡皇帝期间的权力仅限于在宫内对一些太监和宫女的权力,在面对政事上也仅仅是负责盖章,而且已经是为日本帝国的决定盖章和和日本帝国出席一些活动,只有一个虚有其表的帝王。
一、扶持溥仪当傀儡的目的日本帝国对中国的无情侵略已经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怒火,而日本帝国在这个时候扶持溥仪为的只是消除一部分人的怒火,让一些人觉得中国还是中国,还是由中国人统治的中国,让一些人还处在自欺欺人的地步。但这也只是日本帝国的一个政治手段罢了。扶持一个傀儡帝王为的只是更好的侵略和控制中国,日本只是一个小小的岛国而已,而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控制起来有点困难。因此,扶持一个傀儡帝王能够让这个傀儡去控制中国,自己再操纵这个傀儡,从而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
二、名不副实的帝王溥仪这个帝王是名存实亡的,因为他受到日本帝国的操纵,地位也非常低,甚至还不如日本帝国一个小小的士兵。日本帝国限制他权力,也不让他出行,甚至每天处在监视当中。手中的权力,也只是日本帝国为了控制中国给他的一点点权力,不能决定任何时期,像傀儡一样负责听从和执行,掌握的财力更是稀少,仅仅能维持日常生活的需要,根本不能做任何事情,甚至连代表中国帝王身份的龙袍都不能制作,不能穿。只是表面上是中国的领导人,实际上是日本在主导。
溥仪在伪满洲国当中是不拥有任何权力的,没有自由,生活在监视当中,虽然表面风风光光,但是没有任何决定的权力,唯一的权力也就仅仅限于盖章而已,为日本出席一些活动,财力更是少的可怜,从头到尾也只是日本狼子野心的工具而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