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恶人》这部影片是导演最任性恣意的作品,巨幅宽银幕及三个小时的片长,全方位呈现出半密闭空间里的角力,让观众在血浆与子弹齐飞中达到高潮,像昆汀对电影的一次总结,是以往在银幕塑造的恶人形象的大集合,也延续昆汀以往作品中的政治观点,种族矛盾问题始终贯穿,西部英雄们看似规矩实际上没有逻辑的行事理论都得到了全面呈现,昆汀用一种以旧做旧的方式,为西部片找到一个新的重生方式。
如何评价电影《八恶人》?
鬼才导演昆汀带着他的最新力作《八恶人》从雪山上下来了。自学成才的天才导演,影片的风格常常贴着暴力、血腥的标签。简单粗暴,极端的黑色幽默是他的惯用的手法。《低俗小说》、《落水狗》《杀死比尔》、《无耻混蛋》等,《八恶人》也不例外,继续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剧中人物照样是杀人不眨眼、打你没商量,非常之狠。导演的暴力风格可以说非常之“狠”,非常之“恶”,加上导演,这部片子应该叫做《九恶人》。 影片的故事很简单,故事的背景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的一段时期。我们也可以忽略故事的背景,就直接冲着故事本身来看。“简单粗暴”是昆汀的故事表达方式,看故事同样也不要太复杂。故事的场景也很简单,发生在一个山口的马车驿站。所有的人物登场,戏剧冲突都发生在这个小驿站里。屋子外面是暴风雪,天寒地冻,异常寒冷,那个环境下的人也同样样冷酷残忍。一辆驾着六匹马的马车,摇摇晃晃的从白色的大雪覆盖的一头奔向白色大雪覆盖的另一头。马车送远到近,在视线前面的是一个竖在路边的十字架。莫名其妙,又暗藏莫名的神秘和一丝紧张。
如何评价电影《八恶人》?
可能因为个人口味偏重的关系,从《罪恶都市》起,昆汀一直在我关注度最高的导演名单之列。《被解放的姜戈》未能拿到奥斯卡最佳影片(所以政治标准高于文艺标准在美帝亦然),着实是一大遗憾——当年我以为这是一部昆汀风格风格大成之作,暴力不再是一味镜头前挥刃飙血,而是隐忍、掩饰、压抑之后的突然爆发而又戛然而止——这种仿佛数十秒内被送上百丈高空却被一把抽走脚下支架的悬停感,是之前昆汀片里未见的心理生理双重刺激(别忘了《无耻混蛋》里,头皮还是要仔细割的,苏珊娜之死还是在一袭红裙、玫瑰花雨的慢镜头和Ennio Morricone的Un Amico的背景音乐中精雕细琢出来的)。然而在暴力美学之路上,昆汀这个E.T.似乎从未想过吃老本,总要玩点新花样,这次自然也不会例外。所以当朋友跟我说《八恶人》不如《姜哥》好看时,我觉得应该写点什么,至少把昆汀这一部片里的新花样交代清楚,至于好看不好看,各位看官心中自有判断。
专业和宗教信仰有关,所以本片里用“信念”一词(不说信仰,是不想和宗教信仰混同)定位八恶人之恶的共同主题。昆汀为了点题,特地在片头交代出一个十字架上的耶稣像——这貌似是石刻的耶稣像也或者有一层含义:白雪落在其上,而耶稣像却是深色的,这和我们教堂里看到的耶稣面目不大相符。如果白色的解读是无辜,无恶,那么象征信仰(信念)的耶稣像反而是黑色,这层寓意也算开门见山地点明主题了。
在片中,两位赏金猎人都抓通缉犯。“绞刑人”的信念,是绞刑架,代表了国家的法律体系。无论赏单上是否有注明“dead or alive”,他都坚持把犯人活着带回城镇,他认为只有看到罪犯真的受刑而死,他所知的“正义”才算达成——因此一颗子弹结果罪犯,是frontier justice,是对绞刑执行官(即法律体系)的不尊重。而塞缪尔饰演的赏金猎人,只带着犯人尸体回城镇,然而这只是如他自己所说的“让工作轻松点儿”吗?从后面的对话中,可知他是一把火烧了一个集中营(连黑人同胞都不放过)的反蓄奴主义者,一个自命觉醒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他对这个世界不公的反抗,便展现为以手刃白人复仇为乐,末尾一章也有点明:“black man,white hell”。他的信念,或者说所谓正义,就是杀掉那些“罪有应得”的白人。那封伪造的林肯的信和他与“绞刑人'在饭桌前的对话部分很有意思:绞刑人一直都不相信自称要去red rock当治安官的南方派系某叛军领导之子,却轻易凭一封所谓林肯的信就相信了黑人赏金猎人(这不是他智商不足判断力的问题,而是一个人选择相信什么会影响他的判断)。最后因为坚持把女犯带回城镇,不仅丢掉了自己的性命,也连累无辜的马夫送命(我理解八恶人不包括马夫和治安官:八恶人指的是两个赏金猎人,老将军,女犯,女犯哥哥和三位同伙)。所以马夫的死,“绞刑人”也是难辞其咎的,这也是这个角色身上“因信而恶”的所在。
女犯人这方面不必多说,就是一群为非作歹的歹徒中的一员。但来救她的她的哥哥,以及其他三位,也都有各自理所应当的信念:妹妹被赏金猎人抓走,要被处以绞刑。作为哥哥,亲情所系,岂能不救?亲情是匪首的信念,而”设局救妹妹“也是他所知的正义,这跟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没有关系。而三位匪帮兄弟甘愿以身涉险,自然是为了兄弟义气,这也是他们的信念,帮助兄弟去救亲人,即是他们眼中的”正义“。
治安官应该是全片最值得讨论也最有意思的一个角色。开始貌似和注定要相遇拼杀的两派全无联系,上了马车纯熟偶然,然而其实却是剧情转折的关键。黑人赏金猎人的详细背景,伪造林肯信件一事是他和老将军共同告知众人的,然而作为南方叛军领导的后代,他评价父辈的举动值得尊敬并非因为这样对,而是称其为一个“lost cause”,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因此值得尊重。所以他并不相信南方派系的理念,从与赏金猎人的交谈可知,他也没有犯人必须受刑而死的信念,通关全片,他是一个“局外人”,并没有理由得罪或者支持其中任何一方,最后没有选择和女犯妥协的原因,是因为咖啡投毒害死了无辜的马夫,而自己快要喝咖啡时女犯并未制止。【不妨设想,假如他当时没有拿咖啡呢?假如绞刑人没有制止他喝咖啡呢?假如女犯制止他喝咖啡了呢(也许不大可能)?以及,最后他会怎么对待受伤的黑人赏金猎人(5w美元赏金)这里就有存在主义的调调了,一个没有信念的人,在选择信与不信中成为了自己;而善与恶,在这信念的选择中充满了偶然性】
小结之,昆汀讲了一个细思极恐的故事。人为了信念(信仰)甘愿冒死或决意杀人,这信念可以是南北之差,肤色之别;也可以是兄妹之情;手足之义;可以是绞刑架,也可以是一封信。是生是死,是杀是留,全系“信”或“不信”。如果说早期昆汀注重表现挥刃飙血的暴力美学画面的视觉冲击,后转涉暴力的条件与效果的讨论,则本片则将暴力放诸哲学和信仰体系中进行了一番观照:这世间所有的杀戮,无不披着信念(信仰)的外衣。“正义”,一旦成为以“信念”之名的暴力,那就难以与恶撇清干系。行为暴力,实质上是精神暴力的外化。片尾则仿佛在交代,任何表面的正义在执行暴力之时,背后总有一双黑手在助力——这里white hell不再指字面意义的白人的地狱,而是正义和善的地狱。
八恶人解析是什么?
解析主要内容如下:
1、林肯的信是真是假?假的。这封信被治安官在吃饭时大肆讥讽了一番,绞刑者得知上当后,对老沃伦表示出了不满。片中老沃伦自述:“黑人兄弟们唯一能感觉到安全,就是在你们白人们消除敌意的时候,那封信,就是让你们消除敌意的。
林肯的信最著名的当属《拯救大兵瑞恩》中的那封,昆汀顺手拿来用了,并借用这封信讽刺种族裂痕,以及南北战争遗留下来的国仇家恨。
至于片尾治安官重新要过这封假信,声情并茂地朗读了一遍,这是因为他与老沃伦合力绞死了女婊砸,与老沃伦和解,向他表示敬意,也象征着种族裂痕的最终弥合。
2、到底是谁下了毒?牛仔。同样是众人吃饭时,女婊砸被绞刑者泼了一脸渣,此时背景中可以看到牛仔走近来盛饭。其实这是昆汀埋下的伏笔,可以理解为牛仔打抱不平,坐不住了。又正好手枪被强逼着搜走,一腔怨毒无处发泄,借此产生了把所有人都毒死的动机。
3、还有没有好人?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只有政治立场,只有族群利益。只有动机,只有手段,只有结果。老沃伦没有大恶,但为了挑衅老将军,大谈口爆,不积口德,结果落了个鸡飞蛋打。
治安官身为执法者,似乎代表着正义,但他看不起黑人,到处揭人老底,最后又差点被女婊砸诱惑成功,走上不归路,好不到哪里去。劫狱四人组将男装店的店员一网打尽,下手何等冷酷凶残,但他们对女婊砸却都是忠心耿耿,情之所钟。
最后女婊砸与老哥临死前见了一面,老哥说:“笨蛋,没事吧?”深情对视,露出微笑,牛仔也露出宽慰一笑。场面温馨感人,但也仅仅是转瞬即过,老哥随即被打爆了头。
只能说善者有恶,恶者也有善。还有的就能算是中立的看客,那就是老将军与O.B.。两人完全都是路人,只不过偶遇这场大火拼,不幸死于非命。
《八恶人》影片评价
《八恶人》这部影片是导演最任性恣意的作品,70MM巨幅宽银幕及三个小时的片长,全方位呈现出半密闭空间里的角力,让观众在血浆与子弹齐飞中达到高潮。
像昆汀对电影的一次总结,是他以往在银幕塑造的恶人形象的大集合,也延续了昆汀以往作品中的政治观点。
种族矛盾问题始终贯穿,西部英雄们看似规矩实际上没有逻辑的行事理论,都得到了全面呈现,昆汀用一种以旧做旧的方式,为西部片找到了一个新的重生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