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版书因其刻印精工和流传稀少而珍贵异常,宋代雕版印刷业的繁盛,为书籍的广泛流传和普及创造了条件,但处于承前启后位置上的宋版书却因为后代的兵燹战乱、水火天灾等遭到严重破坏,使北宋印本书籍能留存到今天的,除极少数的佛经外,如凤毛麟角,流传不多,又极为罕见,加以宋代刻印的书籍内容近于古本,刊印精美,装潢考究,故呈现出独具的文献学价值,与此相联系,世人多以宋版书为贵。
宋版书的全世界最昂贵的书籍——中国的宋版书
世界上最昂贵的书籍,并非金箔、银箔甚至镶嵌珠宝的印刷品,而是中国的久负盛名的“宋版书”,这种珍奇的版本几乎可以用“价值连城”来形容。
相声名家刘宝瑞讽刺一位“万事通”、“假行家”——世界上的事儿,就没他不知道的。听人家谈论“宋版书”非常值钱,他立刻接过话茬儿来说:“我家就有,还几大摞呢。”仔细一问,才知道,根本不是什么“宋版书”,而是《康熙字典》。可见人们对“宋版书”的珍视。既然名声在外,极其珍贵,那么,究竟贵到什么程度呢?
早在明清时期,宋版书就是藏书家竞相搜求的宝贝了。明末崇祯年间,著名的刻书和藏书家毛晋,为搜求宋版书,在他的藏书楼汲古阁门前悬挂征求启事谓:“有以宋椠本至者,门内主人计叶酬钱,每叶出二百……有以时下善本至者,别家出一千,主人出一千二百。”这段话,说的是明朝末年的事儿,其中的货币单位无法考究,既可能是白银多少两,也可能是黄金多少两。“一页宋版,一两黄金。”这句老话曾流布坊间。可以想见,宋版书早就是藏书家和文物贩子争相追逐的奇货,叫价自然非常惊人了。那么,现在举国上下“收藏热”,“宋版书”又到了怎样一个行情呢?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的宋版书依然“按页论价”。一般来说,每页“底价”至少一万元人民币。恐怕五六十页的一卷的宋版书,至少也得百万以上。
2003年7月13日,北京中国书店古籍春拍场上,一页1244年(宋淳佑四年)蒙古刻《玄都宝藏·云芨七笺》,面积约为26cm×76cm,还没有一块毛巾大,竟以49500元成交——这已经远远超过了每页万元的底价。或许有人要问,为什么偏偏宋版书如此珍贵呢?主要原因还是宋版书流传不多,极为罕见,加以宋代刻印的书籍内容近于古本,刊印精美,装潢考究。北宋时期,除首都汴梁外,尚有浙江的杭州、福建的建阳、四川的眉山等地,都是刻书的中心。后代的兵燹战乱、水火天灾,给宋版书带来了厄运,使北宋印本书籍能留存到今天的,除极少数的佛经外,如凤毛麟角。
为什么蜀刻本的宋版书最少?是什么引起的呢?
本世纪初,北京古籍拍卖场上,成书于 南宋淳佑四年(公元1244年)的 一页《玄都宝藏·云芨七笺》,拍出了 四万九千五百元的天价, 相当于黄金十六两。
海源阁珍藏,宋版旧刻
宋版书“页超黄金”的原因——久远性、稀缺性、“考究”性
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找不出任何一本书能比宋版书更有价值了。宋版书,咱普通人眼里,就一个字 "贵“,贵出天价。但也可以理解,此”宋版书“已不是单纯的”书“,它是 古籍、 古董。既然是古董,我们第一反应,那肯定是 年代久远,又比较 稀缺。
的确,宋版书距今已有千年多的历史,加上宋辽、宋金、宋元等战争,宋版书大多毁于战火,传世的数量极为有限。满足了久远性和稀缺性。
但这两点还不够,宋版书之所以“每页价超黄金”,关键在“考究”。宋版书刊刻精美,装帧考究,版式活泼多变,富有美感,具有极高的欣赏、研究、收藏价值
宋代的雕版印刷从原料选择、雕刻手法、排版装帧各方面来看,可以用“前无过人后无来者”来形容。
纸张:宋代印刷主要用 皮纸 和 竹纸 两类。竹纸色黄而薄,时间长了还会变黑变脆。皮纸色白而厚,两面光洁。 墨:墨色 泽清纯匀净 ,千年仍然清晰可见,不晕不染。 版式:最直观的感受就是 舒朗。 “字大如钱、墨黑若漆。 装帧:最初沿袭唐代书籍的装帧形式。后来 蝴蝶装 成了主流装帧形式。从宋代中晚期起,又在 蝴蝶装 基础上加以改进,形成 包背装 。 雕刻:宋代是书法的全盛时期,所以宋人印书,也追求字体的完美。 “宋代写工刻工大多技艺世代相传,写得一手好书法。” 字体 : 宋人喜爱用稳重的 楷体 , 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 等唐代书法家的书体广受推崇。浙江刻本多使用欧体,福建刻本多用柳体,而四川刻本多崇尚颜体。 内容: 注重校勘 ,内容 准确可靠 。且对原典进行阐释,在内容上就更 有学术研究价值 。宋以前:
书籍以书抄本为主,容易出错。虽然唐代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但还不成熟,也没有形成宋代的印书规模。唐代最著名的印刷本就是《金钢经》。
宋以后:
刻书逐渐变成了流水线工作,一个人专门刻‘撇’,一个人专门刻‘横’,甚至妇女、儿童、老人都上阵刻版。”这样一来,虽然书的刻印册数得到了指数级增长,但书籍的品质,已不能与宋版书同日而语。
明代阳明心学诞生,倡导关注百姓日常生活后,使得读书变得越来越普及。同时,戏曲、小说等得到了极大发展,书的 内容也有了 世俗化的倾向,这也 直接影响到刻本品质。
宋版书又因何如此“考究”呢,用今天市场概念理解,市场潜力大,出版社众多(官刻、坊刻、私刻),"质量牌”成了最重要的竞争手段。你追我赶,使得宋版书越来越“考究”
一、政治上:
宋代统治阶级实行 “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加大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和官员任命。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向学风气和教育的发展。在“读书致仕”的诱惑下,以儒家经典为首的书籍的需求量也不断的提高。
“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宋代,并非痴人说梦。宋代的文官,大多是科举进士出身。当官后的待遇也是相当优厚,工资高,补贴多。可以说,整个宋代是读书人最滋润的朝代。为什么这么说呢,咱看看下面对比:
唐代的科举,考中了还不能立即做官,得等,类似于今天的公务员编制,得等上一个人退休了,这个编制空出来,才能有机会替补。
在 宋代就不用等, 考中进士了,政府 直接就授官,哪怕这个官位已经有人了,没关系,继续扩充编制,政府拿钱养着。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宋朝财政支撑不住要改革的原因。而且,宋代有祖训, 不得擅杀文官。
宋以后,元,实行 四等级民族政策,在科举中,汉人同样最没有地位,明清,中国的科举又变成 八股取士,加上严密的思想控制—— “文字狱”,读书人逐渐思想僵化,读书就为当官,参考“范进中举”
以上这些政治原因,促使读书,买书,印书的需求都大大提高。
清平乐中的名臣
二、经济上:
宋代社会经济在在五代战乱后,得到飞跃发展,商业、农业、手工业,较前朝都有了飞跃。尤其 打破了“坊”’市“的界限,使得商业繁荣发展。科技水平也达到了新的巅峰,这些为文化事业的兴盛,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加上真宗年间,与辽国签署《檀渊之盟》,此后宋辽间的和平持续了百年左右。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经济发展,而繁荣的经济,又促成了宋文化教育的蓬勃发展,间接带动了刻书事业。政府的国子监、司、库、州、军、郡、府、县以及民间的家塾、坊肆等都竞相刻书。
两宋刻书发达的地区,如北宋汴京,南宋的临安(杭州),四川,福建等地,往往也都是 物产富饶, 百货畅通, 人才荟萃之地。宋代版刻事业在唐代基础上, 广积厚发,取得了后世令人惊叹的辉煌成就。
两宋时期是我国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在宋代之前,很少有书店的出现,购买书籍是比较难操作的事情。宋之前因为印刷术还未普及,书籍多为手抄本,无法成为大众商品。宋以后,雕版印刷发展的同时,活字印刷发明出来,更是极大促进了印刷业的进步。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生,又为活板。”——沈括 《梦溪笔谈》
到了北宋时期,汴京的大相国寺便有一个图书市场。
南宋时,在两浙、福建的城市内,更是书坊林立,在建阳县每个月都有专门的图书展销会。
古代书坊
“建阳版本书籍,行于四方者,无远不至。”——朱熹 《建阳县学藏书记》
此时 杭州、 成都的刻书业也非常发达,与 建阳并称为全国三大刻书中心与书籍交易中心,这才使得书籍开始成为寻常商品。宋代的书在当时就是正常的物价水平,读书人,甚至平民百姓,也不至于买不起。
三、文化上:
儒家思想在宋代经 周敦颐、程颐、程颢、朱熹的发展,形成一套理论完备的 “程朱理学”,并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而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文化学术活动极为活跃。如构建理学体系的这些人产生了大量的著述,对儒家学说加以重新阐述光大,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文学艺术方面, 宋词盛极一时,后人整理收录的宋代词人有千余家近2万首作品,还记得《清平乐》中初高中语文课本的 “背书天团”吗。范仲淹、欧阳修、晏殊、苏轼、……用文豪齐聚一点不夸张。
而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使得市民阶层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日益繁盛,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肆。适合市民阶层的话本小说,戏文小说、戏曲等民间艺术形式大行其道,有力的推动了雕版印刷事业的发展。
四、出版主体上:宋朝刻书系统有官刻本、坊刻本、私刻本三种。
官刻本:就是指政府机关刻印的书,又有中央和地方之分。宋朝不仅国子监刻书,重要朝廷的殿院、司局,地方的州、府、县一级各路衙门,各州的府学都有刻书。 官刻书印刷精美、校勘严谨,是宋朝刻书水平的典型代表。
坊刻本:是由书坊主人主持印制,以营利为目的。他们一般自己拥有写工、刻工和印工。宋代书坊最著名的要数建安余仁仲的万卷堂。为了吸引读者,增加销售,书坊刻本比官刻本更具有创新意识。坊刻本还会附带相关插图,这些营销手段不断地刺激着民众的需求,使坊刻本成为宋代流行的雕版刻书方式。
开篇春拍中国嘉德推出的宋代蜀刻本《春秋经传集解卷第三十》就属于坊刻本版本。
家刻本:又叫“私刻”。以私家和个人之力投资所刻的书籍。宋代私家刻本较为著名的有 游子遹,所刻父亲陆游的《渭南文集》五十卷,刻印极为精致。
总结:
关于宋版书价值在书籍界因何重于黄金,以上的叙述还只是一家之言。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宋版书籍的价值,就是宋版书籍反映了大宋的经济文化繁盛,折射了宋代文学艺术的追求、集合了宋人的审美观念。我们可以从宋版书窥见宋人的生活状态,和那个王朝的蓬勃的文化气息。
价值连城成语解释
价值连城成语解释1
【成语】:价值连城
【拼音】:jià zhí lián chéng
【简拼】:jzlc
【解释】:连城:连在一起的许多城池。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原以十五城请易璧。”
【示例】:周先生,此乃府上之宝,~。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十回
【近义词】:无价之宝、连城之价
【反义词】:一钱不值、无足轻重
【歇后语】:杜十娘的百宝箱
【语法】: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英文】:worth several cities (invaluable )
【德文】:einen unschǎtzbaren Wert haben
【成语故事】:秦昭王得知赵惠王得到价值连城的和氏璧,想假装以15座城池与他交换来骗取它。赵惠王派蔺相如前去交易,秦王拿到和氏璧后而不谈城池交换事宜。蔺相如设计骗回和氏璧,并派人连夜将它送回赵国,秦王气得要杀死蔺相如
价值连城 成语接龙
【顺接】:城下之盟 城下之辱 城中桃李 城北徐公 城市贫民 城府深密 城府深沉 城狐社鼠
【顺接】:赤口烧城 赤舌烧城 单兵孤城 等价连城 独坐愁城 顿兵坚城 防意如城 富面百城
【逆接】:不惜代价 口不二价 连城之价 漫天叫价 漫天开价 漫天要价 瞒天要价 瞒天讨价
【逆接】:价值连城 价增一顾 价廉物美 价敌连城 价等连城 价重连城
价值连城成语解释2【成语】: 价值连城
【拼音】: jià zhí lián chéng
【解释】: 连城:连在一起的许多城池。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成语故事】:
楚国人卞和在荆山上来得一块玉璞(末经加工的玉,外包一层石质),拿去献给楚厉王,厉王和大臣及玉匠看后说是石头,并以欺君之罪把卞和的左脚砍掉了。武王继位后,他又把玉璞献给武王,结局同样,又失去了右脚。文王继位后,卞和不敢再献玉了,就抱着玉在荆山下痛哭,直哭得眼里流血。文王派人问其原因,他说:我伤心的主要是你们把玉认作石头,把好心认为是欺诈。文王命人把玉璞凿开,里面果然是一块质量极高的玉,被作为国宝珍藏起来,人称和氏璧。后来这纸璧落到赵惠王手里,秦昭王要用15座城换取。从此以后,人们就把极有价值的东西称为价值连城。
【造句】
1、周先生,此乃府上之宝,价值连城。
2、作为信息管理的一个简单系统,博客价值连城。
3、这幅画价值连城,是国宝级的宝物。
4、这件被众人视为价值连城的'古物,原来只是赝品。
5、那里边有价值连城的老电影胶片,明星赠送的纪念品以及古董飞行设备等,但同时也有一些空牛奶瓶,报纸和指甲剪这要何从下手呢?
6、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古物,无一不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7、这只价值连城的钻戒戴在模特儿手上,光彩夺目。
8、这可是价值连城的珍本,我当然舍不得外借!
9、有个狂徒在那幅价值连城的画上乱凿了几个洞。
10、这几本宋版书已不多见,可说是价值连城。
价值连城什么意思
价值连城的意思介绍如下:
连城:连在一起的许多城池。形容物品十分贵重。近义词:价值千金 无价之宝 连城之价。反义词:一钱不值 无足轻重。
价值连城的汉语拼音读作:【价值连城 jià zhí lián chéng】。
价值连城的相关造句如下:
1, 蔺相如手里的和氏璧价值连城。
2, 这块玉玲珑剔透,价值连城。
3, 博物馆里陈列的那套玉器价值连城。
4, 这可是价值连城的珍本,我当然舍不得外借!
5, 这个珠宝价值连城,许多人都想把它买到手。
6, 这只价值连城的钻戒戴在模特儿手上,光彩夺目。
7, 你把这幅画吹得价值连城,而我看它一钱不值,因为它是幅假画。
8, 既然他们发现了石油,那块土地肯定是价值连城。
9, 这可是价值连城的珍本,我当然舍不得外借!
10, 周先生,此乃府上之宝,价值连城。
11, 这是一幅价值连城的字画。
12, 这几本宋版书已不多见,可说是价值连城。
13, 这件被众人视为价值连城的古物,原来只是赝品。
14, 这件东西对旁人来说不值钱,但他可是敝帚自珍,视为价值连城。
15, 这件被众人视为价值连城的古物,原来只是赝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