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印锅就是印锅的其中一种,其“八”字是指锅口的直径是八十厘米。
锅种类繁多,大体可分为两大类:
印锅以锅的直径划分大小,印锅又分为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印,以锅的口径大小而定为几印锅,如大九印锅直径2.6尺,大八印为2.4尺。驮锅按重量计算,一驮重20市斤,几个锅为一驮。农村以前大铁锅6印、8印、10印,这个一“印”具体是多少?
农村铁锅的“印”在农村并不是精准的计量单位,也没有官方认证,过去农村制造某些东西,并没有太多专业设备,精准的尺寸,大铁锅多数也都是农村手艺人手工铸造,生铁铸造,特别厚重,可以使用很多很多年。而农村手艺人做东西,往往“眼是尺子,手是秤”,不需要专业测量工具,照样做出顺手的大铁锅来。
在过去农村家家户户都是用土灶做饭的,小时候我家灶台有三个口,一个12印大铁锅,两个6印小锅,家里人多用大锅做饭,家里人少用小灶做饭就够了。铁锅都是生铁,很脆但耐烧,我记得小时候我家盘灶台都是先买来锅,依据锅的尺寸大小盘灶台,也没人深究铁锅多少印到底是多大尺寸,反正买锅的时候你跟人说家里几口人吃饭,人家就会给你推荐用大少印的铁锅。
如今,我们村的土灶早就拆除完毕,去年腊月我奶奶过世,办酒席在家里院子临时盘了4个灶台,是按照20印大铁锅盘的,前来吊唁的亲朋比较多,只有大锅才能够大家吃饭。锅子是租借的,店家提前处理过,免去了我们处理的烦恼。不过20印的大铁锅,实在是又大有重,如果不是这种红白喜事的酒席,一般家庭是根本用不到的。
前年我带女朋友回家,平时家里就我爸妈两人,用的都是3印小铁锅,我们回家看望他们,铁锅做饭不够吃了,爸爸专门跑到市场买了一口6印铁锅,回家后用小火把锅子烧热了,然后把带有脂肪的猪皮烫热,沿着锅子从里到外擦拭个遍,直到铁锅变色,爸爸将铁锅洗干净才开始做饭的。这道程序我小时候弄过,主要为了防止铁锅氧化生锈,也可以在第一次做饭时让铁锅少吸油,除异味。
至于铁锅的尺寸用到的“印”,这个真的只能说是民间约定俗语的单位,通过我们用的锅2印是最小的。以前我倒是问过爸爸,买铁锅时为什么总说多少印,印是什么?爸爸总笑着说,刚满月小孩的脚印就是印了,听得我稀里糊涂的。倒是在农村测量长度、高度用手去测量(大拇指和食指神展开的长度)更让我觉得靠谱。
所以铁锅的“印”大概也类似与用手测量的“一扎、两扎、三扎……”,只是个大概范围的数据,并不是精准的数据。
不过有人测量过铁锅的数据,发现即便是同一印的铁锅,数据也不一样,比如同是8印的铁锅,一口可能测量数据是65厘米,另一口就是66厘米,再测量一口可能就是68厘米,其他印数的锅也一样,可见“印”就是和“扎”一样,都是一个大概的数据,并非精准数据。
其实,在农村生活,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的,没必要较真,小时候爸爸总用“手扎”量我的身高,说“一扎”20公分,虽然每个人手掌各不相同,但大概也就是这个范围内。
(文/阿冰)
这个六印锅八印锅,甚至更大的铁锅,最近这些年是越来越少见了。记得上世纪的北方农村,家家户户都是用大铁锅做饭。俺奶奶在八印的铁锅里面做玉米面大饼子,然后还在锅中间放上一个铁帘子,在上面一块儿蒸上一碗晒干的红咸菜,大饼子吃红咸菜,简直别提多美了。最主要的是奶奶做的玉米面大饼子,特别的好吃。现在的家庭厨房用具全是不锈钢,或者是不沾油,很少有人用过去式的大铁锅了。
对于过去的大铁锅6印8印10印,怎么解释,多少为一印,可以说各地有不同的解释。有的人解释的很简单明了,6印锅口直径是60公分,七印锅口是70公分,八印的当然就是80公分,以此类推,一印当然就是十公分啦。也有人说的更直接,八印锅就是供八口人吃饭,七印锅供七口人吃饭,也是以此类推。对于这样的解释,我不太认同,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家5个人,也是用8印的大锅。奶奶家4个人,用的也是八印的大锅,可以说在农村,不管家里几个人,基本上用的都是八印锅。
有一点我觉得很奇怪,在农村使用的大铁锅中,只听说过有六印锅,八印锅,十印锅,这些都是偶数的,很少听说有五印锅七印锅11印锅的。也就是说以印为数量单位的锅,只有偶数没有单数。
记得很多年以前,我们村里有一个翻砂厂,翻砂厂就曾经翻过生铁锅。当年我老弟在翻沙场里干过,记得他跟我说过,八印锅的锅口直径是二尺二,重量是22斤。细算一下,二尺二差不多也就是80公分。想当年我们家五口人,用的八印大锅,不管是贴一锅饼子还是蒸一锅馒头,假如放到现在,半个月也吃不完的。可那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都特别的能吃饭。贴一锅饼子,要不了两三天就吃完了。
过去的这些大锅,只有农村的老人们还在用着,年轻人基本不用了,都买了不锈钢锅和不锈钢笼屉蒸馒头,说实话,我觉得用什么锅出来的馒头。也不如大铁锅蒸出来的馒头好吃。在大铁锅里面,铺上麦秸草,蒸出来的馒头,总是跟其他蒸锅不一样,有一股浓浓的麦香味儿。
农村用的大铁锅很常见,我自家就有两口,一口小的,主要是用来炒菜,另外一口大的,用来烹饭,每次家里来客人的时候都会用到,而且煮出来的饭特别香。但是说到大小,我还真不了解,就只知道打铁匠讲过什么10印、8印的,而且我们家大口的锅差不多能管上10-12个人的饭量,挺大的就是。
这个我具体也不知道,估计老一辈的人才会了解吧,奶奶也就说是几口人就是几印锅,听起来也挺相似,和实际情况也挺相符,估计也是以前没有具体的测量工具,这个“印”也就是人口的单位吧!
在查阅了一下资料,好多人也都说这个“印”就是“英寸”的谐音,一英寸2.54厘米,但具体量起锅的直径,大小并不是实际准确的,差距有点大,比如六印的600毫米,如果按英寸的就是三十英寸了,显然不是这样的。
在我看来应该是和锅的深浅、口径和重量都有关系,综合算起来在什么范围内就是几印锅,但是具体怎么换算的,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古人的智慧是值得让人敬佩的,尽管“印”的来源无从考证,但确实适合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6-8印锅就可以了。
这么简单的事情,其实之前我也是思考了很多很久,印数越大容量越大,在没有官方和制造方给出的数据之前,我从印上说起,为什么没有一二三四印内。我自己想想也笑。
印字,我理解为人也。我记得小时候家里用的都是8印以上,很少用6印及其以下,我记得家中长辈说,小锅一般是家境殷实的地主及财主大户为户主单独使用的“小灶”,记住是小灶。所以,我综合了农村老辈人的叫法,虽然他们也说不出所以然来,我的理解是根据家庭人口定的郭的大小,一般50年代到80年代乃至90年代,锅的大小依然是按照“人”的数量来确定使用锅的大小,而这个大小的尺寸,大家也不用研究了,生铁铸造的东西尺寸有个大概就行了,没必要纠结那个一厘米两厘米的。
农村生铁锅,首先考虑的是锅底炖菜顶层teng饭的需求,同时兼顾围着锅沿糊玉米饼子的需求,巴掌大的玉米饼子,在8印锅里,沿着锅边至少能贴上8个才行。5口之家使用8印锅,糊一圈玉米饼子,至少得吃2天才行,要不农忙哪能一天糊一次,所以使用8印锅为合适,家口超过6人的,使用10印锅,比较合适。
罗罗了这么多,说白了,锅的大小与咱们祖辈人的一家人口有关系,而这个锅的大小,完全是祖辈人根据多少年的实践摸索出来的大小尺寸,这是生活需求的一个概念,与人有关,其他的就不用多说了。
我们家只从搬到楼上以后,就再没有用八印的大铁锅,原来在老房子住的时候,我们家的厨房在厢房里,厢房里面按着一口八印的大铁锅,每当冬天的时候,我和妈妈还有弟弟坐在炕上看电视的时候,爸爸一个人在大铁锅里面蒸一锅馒头,用麦秸秆做笼屉布,做出来的馒头特别的香。如果蒸馒头的同时,再蒸上一碗小咸鱼,吃着馒头和小干鱼,那简直是太美味了。
听我妈和我爸说过他们小时候,用八印的大铁锅贴饼子吃,他们那个时候一般吃不到馒头家家户户吃的都吃玉米面饼子。贴饼子的时候,顺便在锅里蒸上一碗咸菜。我倒是没有吃过在大铁锅里面贴饼子,不过一想也是很香的。
搬到楼上以后,我们家再没有在大锅里面做过馒头,不锈钢锅蒸出来的馒头让人感觉始终少了一种味道。不过还好,我们经常可以吃到大铁锅里面蒸的馒头,有个乡下的亲戚会经常送给我们。
那么,农村以前用的大铁锅,六印八印十印究竟是多大?关于这个数量单位印,各地的解释也不太一样,不过,大体总结一下,也是差不了多少的。虽然说过去农村人家家户户都用大铁锅,但是很少有人去量一下,锅口的直径是多少,但也真有那细心的人,正儿八经的把锅口量得很仔细。我们家邻居曾经在供销社呆过一段时间,夏天的晚上出来凉快的时候,他曾经跟大伙说过,六印的锅直径是58公分,七印的锅直径大约在66公分,八印锅口的直径大约72公分,一印的锅大概也就十公分左右。
我们这里也有人用一种简单的方式,说了六印锅八印锅十印锅的大小尺寸,这种方法比较笼统,就是用手丈量一下,一扎大约二十公分,六印锅也就三扎左右,八印锅口直径大约四扎,十印锅差不多五扎左右,也就是一米吧。也有的人很简单明了,认为六印锅就是六号锅,八印锅就是八号过,只是把这个印字作为一个区别号码。
前几年我们村有不少的私人翻砂厂,也有人翻过生铁锅,好像说八印锅口直径是二尺二,重量是二十二三斤。其实多少印多少尺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喜欢那个时代的味道。
看到很多答者说:怀念小时候奶奶辈们 、妈妈辈们用大铁锅做出来的饭香的味道,为啥怀念?是因为现在生活水平好了,家中都换上了不锈钢的用具或是电器设备了,被现代化商品所代替大铁锅在家中也就失去了它的用途。其实不然,不用大铁锅的那还不是真正的农村人,走进我们北方的乡村里你会发现,至今人们的家中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庭还都保留着土灶台,灶台的进火口直接通往里间的大炕,灶台上的大铁锅仍然还在继续着它的用途。仍然在为冬天人们蒸馒头,热炕继续它的使命,特别是到了过年,家家户户必用它蒸过年用的大枣饽饽,而且还都是用八印的大铁锅蒸。
那么,“印”既然做为度量单位,这一印这究竟是多大呢?相信大多人会像农嫂一样非常好奇,也相信十个人回答会给出十种不同的解法。不过说真的,对于这个问题,农嫂特意的去问过专门卖锅的人,也咨询过在计量部门工作的一个朋友,他们说:由于这“印”不是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所以“印”究竟是多大在法定计量单位中并没有明确标准,没有人能准确印之间的换算关系,也没有知道一印到底是多少,那只是过去民间在铸造铁锅的工艺过程中用来做统径的一个词汇。
在过去我们民间老百姓用的锅,基本上都是民间铁匠造铸的,标准并不严格,统径不是很精密。过去人们通常测量物体的统径尺寸时常用的办法就是用手去比量,把手指张开,把母指和食指张开的长度度数作为某物体的直径面积。百姓通常称拇指和食指张开的直径为一捺,有的地方叫一揸。而用在测量铁锅的口径上人们就把捺量的几捺的数量换散成了印,也就是把捺用印来代替,所谓几印,实际上就是几捺或几揸。
后来随着 社会 的推进,民间手艺人的制作工艺也越来越精湛,对于民间使用的大铁锅的制作上也越来越标准,外制作工艺上慢慢形成了比较统一的尺寸,按现在的说法在铸造统径标准上,六印锅的锅口直径一般是60厘米,七印锅的锅口直径一般是66厘米,八印锅的锅口直径一般是72厘米。现如今随着 科技 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锅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大铁锅不在是人们生活中唯一的做饭用具了。
但在我们农村人眼里,不管什么锅做出来的饭菜都没有大铁锅做饭出来的有饭香味。现在这些锅做出来的饭、炒出来的菜相比柴火烧铁锅做得饭缺乏了烟熏味,而恰恰这个天然的味道也只有柴火烧铁锅才能融入食材中,有了这个味道做出来的饭菜就是觉得有韵味,让人特别的喜欢。另外,在我们农村“锅”还有另一层不同的含义,锅是家中过日子的象征,是家庭和睦幸福的指数,家中有锅日子过的才稳当。
我记得小时候农村都是用大铁锅煮饭,柴火饭可香了,以前农村说锅的大小的确是用‘印’来描述,我觉得应该是大铁锅的直径吧。人多用大锅,人少用小锅。不用刻意去知道到底有几米,几毫,小时候的农村还有好多计量工具,比如升子,以前吃个酒席就用一升子小麦,一升子玉米或一升子米,想想那个时候人们真的很真诚,很纯朴。
农村地区常见的铁锅有“七印”和“八印”,相信很多比较年轻的人对印不是很理解,也不知道“七印铁锅”和“八印铁锅”的含义。其实很简单,这里的印指的是尺寸,即度量单位,但这是民间的一种计量方法,不是特别正式的说法。
在我国民间,很多普通人对于一些官方的度量单位不是很了解,在其生活和工作中就创造出了和自己工作属性相关的计量方法,专属于某个行业。人们只在度量铁锅的时候说印,但是却很少在其它方面说到“印”这个单位,关于印的具体长度各地也众说纷纭,有自己的一些说法。
在农村生活过的朋友,都应该记得我们土灶使用的铁锅,就是叫做“印”,一般在农村家庭做饭用的锅都是5到8印,以前也有很多食堂用的都是比较大的锅,一般是10印以上的大锅,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用途的锅可以达到20印,那么这个“印”到底是一个谁们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
有的地方说“印”指的是刚满月孩子的脚印,也就是孩子脚掌的长度,锅的印数是铁锅的直径长度,一“印”大概是10-12厘米左右。一般土灶上炒菜用2-4印的小锅,平常做饭的铁锅都是5-8印大小。
这是因为,一般人口少的家庭,用6印以下的锅就足够了,6口人左右的人就用6-8印的锅,基本上8印锅就够普通家庭使用了,这个铁锅的增大主要是做汤的时候可以多加一些水,如果人多锅小的话,做汤很难够喝,所以一印也就是一人的说法比较靠谱。
“印”作为对铁锅的尺寸的称呼,流行与铁锅比较普遍那个年代,是约定俗成的一种叫法,是对铁锅直径的描述方式,也有人认为铁锅的印是英寸的简写“IN”的谐音直译。说是按半径计算,但是一英寸只有2.54厘米,6印锅的话是58厘米,这样也是不能相符的,也许我们是为了大过资本主义,所以这个“印”的长度也要超过他们。
铁锅,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它是用来做饭以供人们食用的吹事工具。
生活在农村的人们都知道,锅的大小不是按厘米来论,而是按印来称呼的。大锅24印,直径是95厘米。18印,直径是76厘米。12印,直径是75厘米。8印,直径是72厘米。6印,直径是60厘米。
如今的农村几乎和以前没有多大区别。一般来说,每家都是三间房子,两边是住屋中间是厨房。在厨房的两边分别搭两个土灶各以住屋土炕相通,以为做饭和取暖之用。
一般人家的土灶都是一大一小,大土灶安装8印铁锅,设在常住人的屋侧,小土灶安装6印铁锅在另一屋侧。
为什么要搭一大一小的土灶呢?这是因为大土灶(也就是安装8印铁锅的)在人口多的时候所做的饭能够吃,或者是蒸馒头蒸饺子时使用。当然,同样可以做很少的饭。至于设在另一屋的6印小灶一般就是在有客吃饭需要两个锅同时做饭时使用和在炎热的夏季躲火时使用,以免一个锅不够用或减少住屋火炕太热,影响休息。
对于锅的尺寸,各地或许也有差异。至于1印的铁锅是多大尺寸?还真的说不上来,也许是因为现在各家人囗都少了,没有必要使用大锅了,而是就用1印锅做饭就够用了吧。以免浪费柴火,浪费气电水吧。
农村以前大铁锅6印、8印、10印,“印”具体是多少?
农村大铁锅所说的“六印,八印,十印”这里的印是一种计量单位。
在农村的许多地方都是使用土灶台来烧饭的,而这种土灶台所搭配的都是一口直径很大的大铁锅,这与城市中所用的锅有很大的不同。这样的一口大铁锅也成为了很多人的记忆。而在农村这些大铁锅也分许多种,大家所说的“六印,八印,十印”指的是一种在农村所流传下来的数量单位。
关于“印”这个数量单位有两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六印的大铁锅指的就是锅的直径是60公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厘米单位,得出了一印等于10公分。但是由于铁锅的制作大多都是纯手工的,铁锅的口径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是具体的误差并不大。
还有一种说法更加的贴近生活,这种方法是用自己的手来测量出铁锅口径的大小。而一印也就是手掌的虎口张开,大拇指到食指之间所张开的长度就是所说的一印。六印铁锅就是指有六个这么长的长度作为铁锅的口径大小来制作。虽然这种测量方式并不是很科学,但是在民间这种说法更加的贴近人们的生活,也更为方便。
而在农村一些地区这种大铁锅的使用是非常频繁的,也觉得这样的土灶台大铁锅做出来的饭更可口。大铁锅的选择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人们能够有“印”这个特殊的计量单位,是在生活中所得出的。家中的人越多选择的大铁锅也就越大,而土灶台烧出来的饭更是记忆中的味道,以及对于家乡的一种思念,这种大铁锅所存在的意义也不仅仅是作为铁锅,它已经成为了一种特殊的符号。
而印这个是单位发明于民间,久而久之成为了大家所约定好的一种数量单位,并且广泛使用。在各个地区不管是有统一的标准,还是可以用手来测量都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单位符号。
小八印锅直径是多少
最常见的一种说法是:八印的锅口内径尺寸65厘米,外径尺寸为72厘米。如下图所示。
铁锅的尺寸“印”,其实是农村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至今为止也没有什么官方认可“印”作为计量单位。
铁锅大小没有一印,从二印开始直到十几印。但每印之间的间隔大小并不一样,甚至在不同的地区相同印数的铁锅大小也不同,比如有些地区的八印锅直径是68厘米,而有些地区的八印锅直径则是65厘米。
扩展资料:
关于铁锅的尺寸“印”的常见说法:
1、“印”为“仞”的演变。仞是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有成语叫“壁立千仞“,武侠人物里的仇千仞和仇千尺,都是根据这个意思来的。山东人也好,东北人也好,往往方言中缺少卷舌音,仞印同音,慢慢演变成印。
但是, 古代的仞,周制八尺为一仞,汉制七尺为一仞,周尺一尺约合23厘米,那么八尺应该是184厘米,8印的锅相当于8个8尺,也就是直径1472厘米,那就与事实出入太大了,而通常说的八印锅,外径只有72厘米。
并且,由于各地标准的不一,这个误差也相当大,比如东北某些地区的八印锅,外径只有68厘米。
2、老百姓通用的锅,也不是什么精密仪器,标准并不严格,谁也不会带着尺子去量一下。但大体尺度是有的。而老百姓量东西,通常最常用的办法就是用手去比量,把手指张开,拇指和食指张开的长度,老百姓通常称为一捺,有的地方叫一揸,也有的地方叫一张,通常是14-18厘米。
所谓几印,实际上就是几捺或几揸。还有一种说法,这一印是成年人手掌的宽度,手按下去的印迹叫一印,约8-12厘米。
3、有一种离奇的说法,说这印是刚生的小孩子脚印的大小,通常10-12厘米,用孩子的脚来比量大小。拇指和食指张开的长度也好,成年人手掌宽度也好,都不是固定的。
所以,这几印锅的直径尺寸,实际上也并不统一。
农村土灶用的大铁锅,有六印八印的,多大为一印?这个印是啥意思?
现在家庭由于人口少,饭量也少了,所以一般年轻人家里很少有用八印锅的。过去没有计划生育的时候,家里孩子多,谁家都是大家大口,那时候的人又特别能吃饭,使用小锅的话,根本不够吃的,所以基本上都是用八印的大锅。俺家老爹当年在村里翻砂厂干过,他说过去铸造一口八印的成品锅,锅口直径是二尺二,净重是22斤,现在去土产公司买一口八印的铁锅,不再有那么厚的了。市场上卖的铁锅更薄,二十斤都不到,不过锅口的直径还是二尺二,所以现在的铁锅很不耐用,因为铁皮太薄。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奶奶围着八印的锅圈糊玉米面饼子,奶奶做的饼子要比一般人做的好吃,她做的饼子里面,都多多多少少掺杂一点豆面,所以做出来的玉米面饼子特别好吃。或许是使用习惯了的缘故,也或许是家里的灶口已经定了那么大的尺寸,现在的农村老人,还是喜欢使用八印锅。就拿我们家老爹来说吧,现在家里只有他一个人,我一直劝说他换上一口小锅,可是他不听,多少年来一直用着一口八印的大锅。
我只知道“印”是一个数量单位,究竟多大为一印,我也说不好。因为我老爹曾经在翻砂厂里干过,也铸造过铁锅,所以我以为他能明白一些。就问他多大为一印?老爹说他年龄大了,记不清楚了,只记得八印的锅是二尺二,而且他们那时候,为了清楚的分辨锅的大小,铸造的时候,六印的锅就同时铸造六个印记,八印的锅就铸造上八个印记,以此类推。
锅,在农村人眼里有着另一层不同的含义,锅就是过日子的象征。家里乔迁新居以后,我们这里有一个习俗,就是亲戚朋友都要去稳锅。稳锅的意思就是,从今天起要在新房子里面开始生活过日子了。特别是刚成家的新婚夫妻,自己单独另起锅灶的时候,双方父母是一定要来稳锅的,一般由女方父母买一口新锅,再买几张大饼,寓意以后的日子兴旺发达。
农村人无论有多么大的仇恨,砸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给人家砸锅,砸了锅就是不让人家过了的意思。我们村有个老头很倔,对儿子媳妇也特别苛刻,就因为媳妇说的一句话不中听,去儿子家里给把锅砸了,媳妇大哭着说,这是不怕他们家过了。老头砸了锅以后,却扬长而去。
你好!飞火流星为你解答。
想知道农村土灶用的老式大铁锅多大为一印和这个“印”字是啥意思,那就赶紧点进来,听我这个35年前在供销社卖过老式大铁锅的人和你慢慢说说吧!
“印”是一种非法定计量单位,是以锅的口径来说的。如果非要换算成法定计量单位的话,那么一印就是一掌,相当于8-12厘米。将老式铸铁锅用印来称呼,更多的是为了尊重农民的民间习惯。
原来供销社出售的老式铸铁锅,主要以二至九印为主,最大的十二印。无论那种型号的印锅,都是有大小号之分的。以七印锅来说,大七印是68厘米,小七印则是66厘米。要是用非法定的民间说法,大九印锅的直径是2.6木尺,大八印是2.4木尺。
老式铸铁锅为什么要用印来作为计量单位呢?因为,“印”与“仞”在读音上非常相近。而“仞”字不仅最早出现在小篆里,而且后来还成了古代的一种长度计量单位。《说文》中曾有“仞,伸臂一寻,八尺,从人,仞声。”的记载。在老时候没有什么方便携带的计量工具,农村群众又普遍缺少文化的情况下,好多需要丈量的时候,农民都是用腿和手解决,以“步”、“揸”、“指”、“掌”或“印”来称呼的。“揸”是为拇指和食指张开的长度,一揸约为14-18厘米。“掌”和“印”相同,都是手掌的宽度,一掌即为一印,约为8-12厘米。
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是从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在全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后开始的。但规范并不能强制农民在日常交流中改变过去已经使用多年,也形成了习惯的非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比如说农民讲播种深度,绝不会说厘米,而是说三指或者四指。也是因此,“印”这个对农村老式铸铁锅的称呼和计量方法,至今还在农村和行业中约定俗成地使用着。
问:农村土灶用的大铁锅,有六印八印的,多大为一印?这个印是啥意思?
过去的锅和盆不是在商店卖,是由走街串巷做行走买卖的吆喝着卖,也有串乡铸铁锅的。
卖锅的不是担着挑儿就是推着木独轮车,担挑儿卖锅卖的比较小,最大就是八印锅,推独轮车卖锅就能大到十一印锅,如果是赶牛车卖锅,锅还可以大一些。
无论怎么卖锅,运锅的时候都是大锅套小锅一个个和套娃一样,这样摞起来运走,那就是八印锅套七印锅,七印锅套六印锅,六印锅套五印锅等。
出来买锅的用哪个尺寸的锅,他就给你拿哪个尺寸的锅,你用最小的锅,他就给你拿套在最里边的一印锅,你用口大一些的锅,他就给你拿第二第三第六或第八,真到你满意为止。这一口套一口就是从一印到十一印或更大。
家庭用锅就是根据屋里垒的灶台安锅的,一般家庭的灶台只能安五印到八印锅的,再大了灶台安不下,再小了不好看,有的人家是一个灶台上并排安两口锅,一口大锅是七印锅,另一口小锅是一印到三印的小锅。三印到五印的锅一般是在地里瓜棚下安的。
夏天院里的凉灶一般都是五印锅和六印锅。
十一印以上的锅,就不是家庭用锅了,那是吃大锅饭,和磨豆腐,磨香油的作坊用锅了。
锅的"印″并不是一个计量位,它没有准确的长度,就是一个套一个。
可这个印也有一个说法,那就是从六印到十一印说的。这里说的"印″,就是刚出生的婴儿的脚印,最长就是古尺的二寸八,这样算每印二寸八,每印二寸八,六印大约就是一尺七,七印大约就是二尺,八印大约就是二尺二。
五印以下和十一印以上就不是按二寸八算的了。
说到六印锅,想起过去一个故事,说是过去有父子二人到大清河里去摸鱼,儿子摸着摸着,突然喊他爸:"爸,快来,这里扣着一个六印锅″!他爸跑过去,二人使劲翻过来,原来是一只二三百年的大王八,长成了一口六印锅那么大!
做饭要有锅灶,灶上就有铁锅,这是古来如此。而一个灶,往往相当于一户人家。所以古代人分家,也叫分灶吃饭。晏子小时候在农村,家里一直是土灶大锅,结婚后在城里安家,起初租房子,以及后来分到楼房,也都有土灶土炕。记得刚分到楼房时,锅灶要自己砌,砌多大的灶,就与多大的锅有关系了。当时,父母送我一口锅说,你们就三个人吃饭,家口小,就用六印锅吧。我发现这锅比小时候家里用的锅小一些,就问,咱家里用的,是几印锅?母亲说,农村家里都是八印锅。后来这口锅坏了,晏子自己换上一口,因为那个店里没有六印的,晏子就只能买一口七印的,结果安到灶上,锅露出灶台的部分较大,不过也将就着用。所以,这几印锅,直接说明的是锅的大小,如果细究起来,一般与锅上口的直径有关。印,应该是一种度量单位无疑。
我们农村家庭,通常做饭用八印锅,熬猪食的是十印锅,个别人家人口较小,也有用六印锅和七印锅的,有些单位食堂用的锅会比较大,农村最大的锅有十二印的,单位食堂里有二十印的,但都用量较少。那么,印,既然做为度量单位,这一印这究竟是多大呢?相信大多数像晏子一样非常好奇。不过说真的,对于这个事,晏子问过不少专门卖锅的人,也咨询过计量部门,没有人能准确印之间的换算关系,也没有知道一印到底是多少。
晏子是一个较真的人,弄不清还真有点难受,现在有了互联网,所以会上网上查找,结果度娘不知道,搜狗搜不着,360转了360圈,都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所以,晏子只能把各种说法陈列一遍,大家自己去判断吧。
有一种说法,“印”应该为“仞”的演变。我们知道仞是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有成语叫“壁立千仞“,武侠人物里的仇千仞和仇千尺,都是根据这个意思来的。山东人也好,东北人也好,往往方言中缺少卷舌音,仞印同音,慢慢演变成印。但是,查查资料, 古代的仞,周制八尺为一仞,汉制七尺为一仞,周尺一尺约合23厘米,那么八尺应该是184厘米,8印的锅相当于8个8尺,也就是直径1472厘米,那就与事实出入太大了,而我们通常说的八印锅,直径只有72厘米。并且,由于各地标准的不一,这个误差也相当大,比如东北某些地区的八印锅,直径只有68厘米。
由于“印”不是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所以“印”究竟是多大并没有明确标准,只能是民间约定俗成的习惯。在民间通用,大家都明白,也没有人去深究。老百姓通用的锅,也不是什么精密仪器,标准并不严格,谁也不会带着尺子去量一下。但大体尺度是有的。而老百姓量东西,通常最常用的办法就是用手去比量,把手指张开,母指和食指张开的长度,老百姓通常称为一捺,有的地方叫一揸,也有的地方叫一张,通常是14-18厘米。所以有人说,老百姓就是根据手指比量的长度来确定锅的尺寸,所谓几印,实际上就是几捺或几揸。还有一种说法,这一印是成年人手掌的宽度,手按下去的印迹叫一印,约8-12厘米。 更有一种离奇的说法,说这印是刚生的小孩子脚印的大小,通常10-12厘米,这就有点离谱了,谁也不能抱着月孩子去市场,用孩子的脚来比量大小。母指和食指张开的长度也好,成年人手掌宽度也好,都不是固定的,所以,这几印锅的直径尺寸,实际上也并不通一。但是,做为锅来说,总要是和锅灶相匹配,所以在民间慢慢形成了比较统一的尺寸,按现在的说法,六印锅的锅口直径一般是60厘米,七印锅的锅口直径一般是66厘米,八印锅的锅口直径一般是72厘米。如果按六七八印锅的差别,一印是6厘米,但如果这样算也算不通,一印6厘米,六印何来60里米?难道还有打底的?
而晏子自己琢磨的一种说法,由于这个印并不规范,也并不统一,所以只是民间铸锅的一个内部说法,至于几印锅多大,还要靠铸锅人的技术掌握,误差应该不少。而铸锅人所说的印,实际上应该是人或者饮的音变。几印锅,实际上是说一次性能做几个人一顿饭。大家都知道减灶诱敌的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韩国受到魏国的攻击向齐国求救,齐王派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军进攻魏国都城大梁。魏军主帅庞涓急忙撤军救援。孙膑得知师兄庞涓撤军,就建议田忌采用减灶计来麻痹魏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狂妄自大而轻敌,进入孙膑的包围圈被逼自杀。所以,锅灶和几个人吃饭是有着极大的关系的。
综上,“印”不是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所以“印”究竟是多大并没有明确标准。使用“印”作为计量单位,更多的是一种习惯。正式的计量场合还是应该严格遵守法定计量单位,所以现在卖锅的人,都明确地标明直径尺寸。不过,做为农村人,我们还是习惯地说成几印锅。
在我们东北,现在绝大部分农村家庭仍然有使用大锅的习惯。大锅饭、铁锅炖大鹅、大铁锅炒菜都有与众不同的好味道。
铁锅的大小以“刃”区分。东北农家的铁锅一般分为6印、7刃、8刃、10刃和12刃。那么铁锅的一刃到底有多大?
有人说“刃”指的是铁锅上口的直径。成年人一手宽为一刃。也有人说以新生儿的脚长为一刃。一刃长约0.08~0.1米左右。这种说法显然不对。6刃铁锅上口直径近0.57米,8刃铁锅上口直径在0.65米左右,10刃铁锅上口直径在0.7米左右,70刃铁锅上口直径在1.2米左右,100刃铁锅上口直径在1.3米左右。以上数据根本没有规律所循。按以此种说法6刃~10刃铁锅还免强说得过去。按此种说法100刃铁锅上口直径岂不要达到10米?与实际1.3米左右差距太大。
还有人说铁锅的“刃”指的是锅的深浅,这种说法更不值得一驳。
所以我认为区别铁锅大小的“刃”不可能是长度单位。
还有人说铁锅的“刃”其实是“人”字读白了,6刃锅是六个人吃饭用的,8刃锅是8个人吃饭用的……依此类推。实际上8刃铁锅煮满饭足够30人吃一顿,这种说法也无规律所循,显然说不通。
也有人说,铁锅的“刃”是民间约定俗成的,并无规律所循。我不认可这种说法。凡事皆有因。铁锅按“刃”区别大小一定有规律所循。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想,铁锅的“刃”是不是容积单位呢?为了验证这一猜想,我做了一个试验,分别将6刃、8刃、10刃铁锅加满水,称得三口锅中水的重量分别为21千克左右;28千克左右;35千克左右。从中找出规律,铁锅每“刃”可盛水约为3.5千克。按照这一规律可知100刃铁锅盛满水约为350千克。
虽然找到了规律,但这一规律的约定是怎么来的?从何时开始?这些都无从考证。希望网友们指点迷津。
在农村,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们这里还是保留了过去的传统,家家户户还是依然使用着大铁锅做饭菜的,我们这里还是用柴火烧菜,所以大铁锅是必不可少的。
用土灶烧柴火做菜特别香,我也很喜欢用用这种方式做菜,特别是春节的时候,家里来的客人比较多,用大铁锅炒菜最合适了,而且做出来的菜特别香,记得城里来大伯娘,他们都称赞我们农村土灶铁锅做菜真的很好吃,在我们这里,很多农家乐也是用大铁锅柴火炒菜的,很多城里人都喜欢吃我们这里的农家菜,所以我们村里农家乐生意也挺好的。
至于说农村大铁锅用印来计量的,我还第一回听说的,我也问过我奶奶,她说每个地方农村的叫法不一样,奶奶说过去去外地探访亲戚时,确实听说用印这回事,用印来计量铁锅的说法是个别地方的风俗习惯,而且各地不统一,有人说是一印是一周岁孩子的一个脚印,或者是一掌,或者是古代的计量单位:仞。因为把印说成仞了。
奶奶说听得最多的还是这个说法,就是一印是一人的意思,比如我们用的5印锅意思是说够5个人做饭的铁锅,则6印就是6人锅,8印就是8人的锅,以此类推。所以说一印为多少?这个印是什么意思?可以说各地的说法都不一样,也不好做过多的解释。还是遵从你们当地农村的风俗习惯比较好吧。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庭还是,集体单位所使用的锅清一色都是铸铁锅,70年代后期才逐渐出现了铝锅、锻造铁锅、再往后出现了不锈钢锅、高压锅、电饭锅等等。
当时的制锅技术非常落后,都是一些作坊在制作,所使用的工艺也都是师傅言传身教,一代代传承下来。当时因为国家并没有计划生育政策,所以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比较多,因此,每家的锅都是比较大的。为了能够很好的固定大的铁锅都要专门垒一个灶台,垒灶台也是相当有技术含量的,特别是烧煤的灶台,技术不好的人垒的灶台就很难烧旺。
但是因为基本上都是一些手工业作坊,生铁质量也很一般,模具也难以做得非常精细,所以铸造铁锅一般厚度比较厚,重量很重,用的原料比较多。但是铁锅往往比较脆,比现在的锅更容易碎裂,有时会出现砂眼,所以用一段时间以后经常会出现漏水现象,而且刚开始表面粗糙,很不好用。由此还派生出一些专业的工匠,就是补锅、补盆,当时大家收入比较低,买一个锅也花不少钱,所以往往锅出现砂眼漏水的时候也不舍得扔掉,就会请补锅匠补上继续用。
不仅锅坏了要请人补,盆、碗坏了也要补,菜刀、剪刀都要经常磨,称为:拘锅补盆,锵剪子磨菜刀。
既然有不同的使用场所,就有锅的大小不同,所以当时有很多的区别过的规格的方式,比如题主说的“印”,还有的地方叫“张”,也有的地方叫“梢”(过去打水的桶俗称梢),应该一梢的锅就是能容纳一桶水。可能还有其他的计量方式,出现这种复杂的标准是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虽然国家可能已经出台了各个行业的标准,但是,因为这个行业都是一些小作坊,国家行业标准很少有人按照这个标准去做。而是大家还是延续了过去代代相传的一些习惯做法。在北方地区使用“印”的地方比较多,但即便是这样一个标准,很多地方的尺度也不一样,那地方是以人的四指并拢的宽度为一“印”。有的地方是以一个人喝水的量为一个“印”,同“饮”。当然,对于四指的宽度来说,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数量。这就是工匠们代代相传的结果,大部分都是一个大约的数字。一“印”一般是指8到10厘米左右。我们这里一般家庭就是6 8印锅,做豆腐的有到20印的。当时还出现过一个亲戚喝醉酒以后,半夜跑到路边做豆腐的大锅里面睡了一夜的趣事。尽管很多地区都叫“印”,但具体数值也有差异。
这样的粗略的计量单位当时很多见,比较小的距离用“指”,再大点的用“印”,更大点的用“拃”(手掌伸开拇指与其他手指分开,拇指与其他手指的最大距离,一般有14 20厘米),再大的距离用“步”,比如常说的:百步穿杨。当时最精确的计量单位也就算是长度的“尺”,和重量的“斤”了,其他的都是一些比较粗略的单位。当时那样的习惯之下,去买锅
的时候也并没有特别精确的要求,都是根据“印”数基本能满足需要就行了。
首先明确一点,讲铁锅几印几印,这个应该是老一辈农村人的叫法了,今天我们来探讨探讨!
说实话,小焦还是第一次听说农村土灶大铁锅几印几印这样的叫法,因为在我们这里除了老人以外,我老爸老妈这辈的去买锅,一般都会说是买几尺的锅,很少会讲几印几印。那么,农村里铁锅按印算,到底是什么情况?这一印到底是啥意思呢?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小焦问了问村里老人,又在上网查了查资料,发现这个“印”,其实并没有准确的说法,有的说印是度量单位,有的说是数量单位,反正国家并没有把这个“印”作为正规的单位进行说明,各大搜索引擎也没有对这个“印”作出一个具体的解释说明。
小焦查阅了《说文解字》等古籍,书中对“印”字的释义也没有度量、单位等的记载。所以,可以断定的是,这个表示几印几印锅的这种说法是民间的叫法。
根据查阅,民间对于这个几印锅的说法,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种:第一,“印”是方言的谐音。 在山东、东北地区的方言中往往缺少卷舌音,尤其是山东地区,“油”和 “肉”发音接近,“人”和“银”发音接近。而以前的时候,做饭是按照家中人口做的,所以说锅基本上都是“一人锅”、“两人锅”、“三人锅”等等。如果方言不分的话,就有可能把“一人锅”说成“一银锅”,再经过方言的演变,就很可能变成“一印锅”这样的叫法。
所以,在这里这个“一印锅”中的“印”应该指的是“人”,即“一人锅”。
第二,“印”是民间度量单位。 在我国古代,有一种长度单位叫“仞(读作rèn)”,而周制一仞为八尺,汉制一仞为七尺,这个仞,主要是测量高度和深度的。我么最熟悉的莫过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中诗句:“一片孤城万仞山”,这个仞其实就讲的的是山的高度。
那么,加上第一点的方言谐音,这个“仞”最容易谐音成“印”。但是让人不解的是,周尺一尺约合23厘米,也就是说按仞来算的话,这一仞锅难道是575px乘以8尺的深度吗?那可就得是184厘米深了,这个显然是不可能的。
第三,“印”是指锅上的印记。 这种说法是,其实锅的大小是一定的,但是造锅的人一天得造很多锅,大大小小的都不一样,有些锅尺寸相差不大,分辨起来也比较困难,所以就在锅上做下印记,比如说六个印的锅是1尺8,八印的锅是2尺2等等,这样要好分辨一些。
综上所述, “印”并不是国家统一的度量衡,民间对它的解释也不一致,所以这个“印”到底指的是啥,现在农村里也没有多少人清楚。不过,现在很多地方买锅基本上都是按“尺”算,比如说一尺八的锅等等,可以不用再纠结几印几印锅的这个概念了。
农村土灶用的生铁锅现在仍有用的,只是当停电时或者家中人多时用,比如煮羊肉汤,猪肉汤,炸丸子等。至于生铁锅如何以印为单位,本人浅谈一点认识。大家知道,过去蒸馍除了用锅盖,锅口与锅盖之间还要有加一个盖苫子。所谓盖苫子,就是用高粱稭外层硬皮编制的。过去我村多数男人以编席打篓赚些零花钱,耳闻目睹,笔者也不例外,自编自用。编锅上用的盖苫子以锅口大小为依据,一般是外口大出二寸,即:5印锅口直径1.6尺,6印锅锅口直径1.8尺,7印锅2尺,8印锅2.2尺,9印锅2.4尺,10印锅口径2.6尺。至于一印是多长,笔者学识浅薄,不敢妄谈。
农民过日子,从古至今,你可以家中缺吃少穿,你可以饥荒债务一屁股,但家里决不能少一样物件,哪怕是家徒四壁,只要是有个家,无论什么样的家,家中必须有一口大铁锅。
“印”是一种非法定计量单位,是用来特指锅的口径,在过去农民们认为一印就是一掌,相当于56-84厘米,因此即便都是买八印锅,只要不是一起买的,那么铁锅大小也是有出入的。
那些年听到最多出自农民口中的一句话:若是孩子读书,那么家里哪怕是需要砸锅卖铁,也一定供养孩子读书。这话咱不是强调农民对孩子能够学习知识有多看重,咱说的意思是,锅是农民心目中的最重要的家产。
我们村里目前为止,村民几乎家家户户有八印大铁锅,我家里有两口八印大铁锅,对了,老家农民称呼锅用的单位是口:一口锅,两口锅。虽然现在农民家里都有大铁锅,但使用频率低,除了蒸包子、蒸馒头和煮红薯、煮老玉米,大铁锅一般情况下被闲置下来不用。
过去农民们买锅,最初是根据家里人数来买锅的,家里人越多,买锅越需要印数大的锅,因此有人索性把几印锅看成是几人锅,比如六印锅能做出六个人的饭,八印锅能做出八个人的饭。
而印在我们农村是一个数量单位,是我们山东人对锅的型号用的单位,印数越大代表锅越大,通常农民们会根据家中使用的铁锅大小来盘锅台,我们村村民几乎家家户户是两口八印大铁锅,在厨房一角盘正方形锅台,八印锅的锅台比炕面稍微矮一点。
记得我小时候,听老人们讲了村里最缺德的儿媳妇,这个被老人们认为最坏的儿媳妇就因为一口锅,落下了一辈子的缺德名。
据说当年邻村第一孬老杨的闺女小杨嫁给了我们村的二混子小周,结婚第六天,小两口吵架,俩人一个比一个脾气大,小杨臭脾气随了她爹,不讲理的倔强,只不过小杨毕竟是女人,没力气。两人吵着吵着竟然动手推搓起来,当小杨被小周一把推倒在沙发上时,小杨彻底爆发了。
被小周惹乎疯狂了的小杨从院子里抱来磨家什的大磨石,返身回屋,那时候锅灶都在正间,一进门俩锅灶一边一个,小杨推开了一个锅盖,举起磨石砸进了锅里,八印大铁锅当场被砸了个稀碎,然后把自己头发扯乱了以后,转身跑出了老周家,大街上边跑边哭边喊:老周家打死人了,刚娶了媳妇就往死里打啊!!
瞬间老周家的儿媳妇在村里成了村里名人,敢给婆婆家砸锅的人还是头一遭听说,不管小杨有理没有理,砸锅这个行为让村里人对她刮目相看,大家对她的议论是一边倒的趋势,都认为这闺女没被老家教育好,缺了八辈子德的人才会砸人家锅,后来小周和小杨离了婚,再以后小杨没能找到婆家,没人愿意娶敢砸锅的女人。
我们老家到现在还是说六印锅,八印锅,没多复杂,就是农民们自己使用的数量单位而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