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百岁叫期颐。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 曲礼篇》。
100岁叫什么
古代称100岁的老人为期颐。
期颐是古代对百岁老人的一种称呼,期是期待,颐是供养的意思,期颐的意思是老人活到了一百岁的时候基本饮食起居和生活各方面都不能自己独立的完成,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需要别人的供养和照顾。
期颐最开始出现在汉朝时期戴圣所写的的《礼记·曲礼篇》:“百年曰期,颐”。 意思是人的一生以一百年为一个期限,所以人在活到一百岁的时候就称之为期颐之年。
扩展资料:
古时对老人的称谓:
杖家之年:五十
杖乡之年:六十
杖国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
斑白:老人。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黄发:是指长寿老人。: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黄发”是枯黄的头发。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
皓首:白头,指年老。
久寿:长寿。
眉寿:耄寿,长寿。人老了眉毛长,所以称眉寿。
姥:年老的妇人。
暮齿:晚年,暮年。
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万寿:大寿,高寿之意。
遐龄:指人长寿高龄。
古代一百岁叫啥
古代一百岁:期颐
出处:《礼记·曲礼上》
原文:“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释义: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扩展资料称谓
垂髫之年:泛指儿童。因为古代小孩头发下垂,由此引申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指十岁以下的儿童。
幼学:指十岁的儿童。
金钗之年:指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指女孩十三岁。
冠者:指成年人。
及笄之年:指女子年满十五岁。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指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桃李年华:指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指女子二十四岁。
怨女: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女子。
旷夫: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男子。
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古代100岁称为什么
古代一百岁称为期颐之年。
期颐之年,出自《礼记·曲礼上》,用以指活到百岁之人。
语本《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记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年曰期颐。"
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孙希旦集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 方氏悫曰:‘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后因称百岁为“期颐”。
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唐李华《四皓铭》:“抱和全默,皆享期颐。” 宋陆游《初夏幽居》诗之五:“余生已过足,不必到期颐。”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席方平》:“今送汝归,予以千金之产、期颐之寿,於愿足乎?”郁达夫《代洪开榜先生祝梁母邓太夫人八秩大庆》诗:“好待期颐觞咏日,重摩铜狄话沧桑。”
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待人养护。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意思是这时饮食起居期待子孙奉养照顾了。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人各个年龄段的雅称
不满周岁,称之襁褓。2至3岁,称之孩提。10岁以下,称之黄口。
女性:12岁,称之金钗之年。13岁,称之豆蔻之年。 16岁,称之碧玉年华。20岁,称之桃李年华。24岁,称之花蓓年华。
男性:20岁,称之弱冠之年。30岁,称之而立之年。40岁,称之不惑之年。50岁,称之天命之年。
60岁,称之花甲之年、杖乡之年、耳顺之年,也称本命年。又为“耆”,即进入老年之境。“耳顺”,源于《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70岁,称之古稀之年、杖国之年,亦称“有寿”。“古稀”源于杜甫的《曲江二首》之二中的诗句:“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77岁,称之“喜寿”。宋张即之的草书“喜”字,见《三希堂帖》,形似七十七,故名。
80岁,称之杖朝之年。在日本,为庆贺80岁,称之“伞寿祝”,伞的简体字由“八”和“十”二字组成。庆祝81岁寿辰,称之“半寿祝”,“八十一”三个字组合到一起便是“半”字,故名“半寿”。
80~90岁,称之耄耋之年。
88岁,称之“米寿”。因“米”字拆开,其上下各八,中间是十,可读作八十八,故名。
90岁,称之鲐背之年,指老人背上生斑如鲐鱼之背。
99岁,称之“白寿”。因“百”字去掉上边的“一’堤“白”字,“百”数去一为九十九,故有此雅称。
100岁,称之期颐之年。意思是这时饮食起居期待子孙奉养照顾了。“耄耋”、“期颐”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记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年曰期颐。”“百岁”又称“上寿”,源于我国《庄子》一书中“人上寿百岁”,故名。
108岁,称之“茶寿”。因“茶”字上头为“廿”,下半部似“八十八”,相加得一百零八,故称“茶寿”。
110岁,称之“百十”大寿。指大草寿字,其上部为九十九,下部的“寸”字为“十一”,相加为“一百一十”。此寿字象义:人人能度“百十”岁。“百十”寿翁赋诗曰:“九九又十一,寿翁话今昔。昔赐斑鸠杖,七十古来稀。今愿寿星多,盛世不为奇。”
120岁,称之“上寿”。源出《后汉书》诗:“即饮此水,上寿百二十,中寿百余。”
一百岁称什么?
期颐。
100岁是期颐、期颐之年:指百岁高寿。《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例如,在云南罗平富乐下菜园村有一块古匾“期颐人瑞”,说的是该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经活到一百多岁,所以有这个称呼。在这里,期是期望,指望的意思,颐是赡养的意思,期颐人瑞指由于年事已高,需要、指望儿孙赡养她。
扩展资料:
老年人的其他称谓:
1、杖家之年:指50岁的男子。意思为年过五十可以在家拄拐杖。出自《礼记·王制》,又称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知命之年的意思是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
2、杖乡之年:也称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指60岁的男子。意思是年过六十可以在乡邑里拄拐杖。
3、杖国之年:又称古稀、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70岁的男子,意思是年过七十可以拄拐杖行走在全国范围内。
4、杖朝之年:指80岁的男子。意思是年过八十的老人,上朝见天子的时候也可以拄着拐杖了。这是周礼,以老为尊。拄拐杖是老者/尊者的表示。
5、鲐背之年:指90岁的老人。鲐,原指鲐鱼。由于老年人背部的褶皱如同鲐鱼的斑纹,因而引申为"高寿老人"之意。
6、黄发:指长寿老人。老人发白,白久则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期颐
相关推荐: